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2024-05-06

如何提高法律意识(精选11篇)

篇1: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中小学法制教育喊了几十年,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几个认识问题着重加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法制教育的关注,仅此而已。

一、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xx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完善了许多法律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两千多年封建传统积淀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制观念与法律制度的严重脱节,影响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而要使人们的法制观念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惟有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中小学是开展法制教育的最佳场所、最佳阶段,中小学法制教育标本兼治,是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奠基工程、希望工程。

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从培养“四有”公民出发,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无疑,法制教育水平、法制观念是国民素质中众多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毫无疑问应把法律意识即法制精神的培育、法律知识的掌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十多年前,邓小平就强调:“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xx也强调,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加强思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赋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职责。

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占总人口1/3,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正在健康成长,然而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中小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侵犯青少年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在局部地区突出起来——暴力型犯罪有所发展,犯罪性质严重化。尤其在校生犯罪数量逐年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律一无所知,法制观念淡薄,缺少起码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危险因素。其基本原因就是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力,法制观念没有内化积淀到他们的人格中去。

从历史上看分析,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没有经历成熟资本主义,“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这对法制教育非常不利。“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又何谈法制教育呢?传统的法律意识重刑轻民,重公法轻私法,重法规学习轻法制观念培养,法理、宪法和民法的内容偏少,至今,许多人依然认定“法即刑”,认为我不违法,法与我无关,学不学法无所谓的错误心态。中小学生厌学法律,法制观念淡薄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新世纪的开始,我们将迈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却有90%的中国企业不懂国际贸易规则,对wto知之甚少。中小学教师恐怕更少有人受过系统专门的法律教育。自己法制观念都不明确,如何能培养别人提高法律意识呢?再有,中小学虽然开设思品课、政治课,但现实生活中应试教育偏面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的思潮,严重偏离教育方针,至今依然阻碍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进行,不仅不能预防减少犯罪,反而造就了一些新的法盲,使犯罪走向低龄化、智能化。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篇2: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摘要:当代普遍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亟待解决。这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可从丰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其法律兴趣,营造校园氛围,大学生勇敢与违法犯罪行为斗争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提高斗争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化法制减少的基本要求,它将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法律观念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 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要想解决这问题,我们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其维权观念.第一:加强对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丰富和法律兴趣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丰富学生法律意识。例如现今我校开设了法律课程,但由于是公共课,课时少,学生多不加以重视,许多学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绩合格。这将不利于学生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因此作为一名法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如前所述,法基课属大学课程中的公共课,课时少因此在教学中,法学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应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由干与学生密切相关,因此也容易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普法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另外也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学教师多采用讲.授这一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说去努力学习法,以法保护自己。因此,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多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普法达到我们所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法制观念的校园氛围,使学生们能够感觉到处处有法,处处学法。校园可 以开展广泛的法律活动,比如将法学院的“模拟法庭”活动在全校推广,组织大学生前往法院旁听案件的审判工作,开展一些有关法律知识的智力竞赛,辩论等。此外,还可以邀请资深法律工作者,如律师,法律教授和法官、检察官等为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讲座等等。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通过加深同学们对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机构,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这对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大学生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法制建设最终还是要服务到社会实践之中。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篇3:如何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

关键词:企业品牌,法律保护意识,解决途径

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其品牌作为企业产品销售中的“市场明信片”,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的生产及发展。换而言之,即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品牌作为企业发展中的无形资产,不仅能提高企业市场发展的竞争力,同时还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然而面对当今企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均处于劣势,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品牌保护的法律意识差。甚至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企业品牌的管理以及保护均处于无意识状态。如此,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经营效果,同时还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损失。在此,本文从企业品牌法律保护的意义、企业品牌保护中的法律困扰以及提高企业品牌法律保护意识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做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1 品牌法律保护的意义

企业品牌作为消费者识别企业的根本标志,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市场经济效益,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而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也是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铺垫。针对品牌法律保护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

1.1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其产品销售程度不敌大企业的产品销售程度。追究其主要根源在于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同款商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品牌。而大企业在商品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对商品的品牌认识比较充足,因而能够使该商品成为企业发展的市场明信片,而中小企业在商品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商品的质量与市场销量上,对商品的品牌则很少重视。以至于在消费者选择的过程中,经常选择自己熟悉、市场品牌好的商品,即使同质量的商品,中小企业的商品也很难博得消费者的喜爱。由此可见,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2 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消费者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往往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不仅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能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1.2.1 反映消费者的生活理念

商品在市场销售的过程中,其品牌标志,不仅是消费者与商品间达成的共同认识,同时还是消费者通过使用后,针对产品的质量、效果进行的一种体验。而这种消费体验不止局限于商品的物质体现,同时还包括了消费者的精神体现。换而言之,即在很大程度上,商品的品牌反映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不同人群选择的商品品牌不同,因而选择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商品在市场销售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品牌向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即品牌是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企业生产商品的根本依据。

1.2.2 节省消费者的购物心力

针对同一款商品,多数消费者表示在选择的过程中会挑选品牌商品。这是因为:首先,品牌商品在同类商品中,无论质量还是效果都有着一定的保障,因而在选购的过程中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其次,品牌商品的市场口碑以及生产商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因而在选择的商品的过程中相当于选择生产厂家。最后,面对当前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费者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一一尝试,因而在购物的过程中只有凭借过去的购物经验或别人的购物经验来选择相应的品牌商品。

1.2.3 降低购物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业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这些商品有的甚至是假冒伪劣商品,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还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于陌生商品,不会轻易选择冒险,而针对品牌商品与非品牌商品,消费者更容易选择品牌商品。品牌商品能给人一种信任感与安全感,能够将商品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的口碑以及选择,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因而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企业往往会在商品质量上下功夫,这样也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风险。

1.3 企业竞争的需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生产经营中树立自己的企业品牌,并以此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企业日常生产中,面对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受企业成本以及生产规模的限制,价格战是企业生产中最为忌讳的竞争战术,因而各个企业的竞争也由开始的价格战转为品牌战。产品可以被多家厂家模仿生产,而品牌则是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别的厂家很难逾越。由此可以推断,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树立企业商品的品牌。

2 企业品牌保护中的法律困扰

企业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在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中,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至于企业的商品品牌得不到有效保护,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商标抢注

名称是品牌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品牌宣传获取品牌知名度的基础,品牌名称的法律表现形式之一即是商标。商标抢注行为是企业在品牌建设过程中遭遇的最大障碍,如果企业不能取得自己品牌名称的商标专用权,也就失去了打造品牌的基础。尤其是企业的品牌名称已经产生了相当的市场潜力,甚至已经建立了相当好的销售业绩,却因为他人的抢注导致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不得不改变名称或花费巨资从抢注人处获得品牌名称的合法使用权。这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2.2 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都会本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理念,将企业生产的重点放在商品的质量与效果上,效果虽然符合了消费者的需要,但是在经济市场商品琳琅满目的今天,同质量、同效果的商品到处都有,而消费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同样的商品,都会选择有品牌的商品。而那些没有品牌的商品,即使质量再好,也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由此可见,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被别的企业捷足先登之后,就很难占领市场,其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2.3 品牌运营意识淡薄

品牌在很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经营的一种文化,一种生产理念,因而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企业品牌的发展外,还要合理的经营品牌。然而一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将品牌看成企业的商品标识,然而消费者在选择的过程中,往往是先看品牌再看质量,若企业的品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即使质量再好也难以吸引消费者注意。

3 提高企业品牌法律保护意识的途径

提高企业品牌法律保护意识,不仅是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同时还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核心所在。而在其提高的过程中,注意包括以下几种途径,具体分析如下:

3.1 及时注册商标及域名

商标保护是品牌法律保护的核心,商标专有权的确立是品牌得以保护的根本保证。企业应做到: (1) 在品牌初创阶段及时注册商标及域名,获得商标、域名的专用权。 (2) 重视企业商标的域外注册。商标专用权作为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其效力仅及于本国地域范围内。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如果要推动全球化品牌战略,一定要及时地在产品出口前将商标在域外注册,获得在域外相关国家的商标专用权。 (3) 利用商标注册的优先权原则把握注册先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四条规定,公约成员国的任何人或其权利继承人为在其他国家提出的申请享有优先权。我国也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之一,在域外注册时,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有关国际或地区性条约、协定或法规,利用商标优先权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

3.2 强化企业对品牌的法律保护

在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法律是保护企业品牌不被恶意盗用或窃取的根本途径。公民和企业法人在自身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的使用相应的商标。而这些商标,必须得到相关部门进行注册,才能上时间的使用。而公民或企业法人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公民在商标局进行商标注册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注册外,还应确保国外注册。例如:宏基电脑从自身企业的发展出发,在注册商标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进行注册外,还在国外100多个国家也进行了注册,这样则有效阻止了商标窃取现象的发生。其次,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自身产品的商品进行注册,且要注册服务商标。最后,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还应注册预防性商标,以防他人恶意的抢注。例如:“两面针”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同时也注册了“两两针”以及“面面针”。

3.3 提高对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其根本前提在于提高企业对品牌战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产经营中,加强对企业品牌的保护。而在其提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负责人应加强对企业品牌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结合着市场经济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强自身企业的品牌经营管理。其次,企业在日常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电视、网络以及新闻媒体等,对自身企业的产品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鼓励消费者针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举报。再次,企业负责人应结合着企业品牌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品牌发展战略。最后,在企业品牌经营的过程中,还应形成企业自身独有的品牌文化。同时将企业的商品质量、生产理念以及市场效益等方面通过企业品牌展现在消费者眼前。在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同时,还能使其深入人心,达到市场宣传的效果,从而发挥出品牌的真正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企业品牌的法律保护意识,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而就需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的日常生产以及市场销售状况,针对企业的经营品牌加强管理,使其在市场经营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段秋关, 周晓唯.企业品牌的开发与保护战略[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 (9) .

[2]李立新.域名及品牌保护的法律问题[J].中国防伪, 2002 (10) .

[3]耿建.论我国民族商标品牌的法律保护[J].学术探索, 2008 (02) .

[4]关永宏, 王媛.企业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 (17) .

[5]张善秀.品牌、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潍坊学院学报, 2009 (01) .

[6]刘向阳.品牌保护助力企业崛起[J].中国检验检疫, 2009 (02) .

篇4: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关键词】政治课 中职生 法律意识 权利 义务

从2005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全国各地职业技术学校得到了迅猛发展,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的增多,给职业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打架事件屡有报道,职业学校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拿不到工资的事情屡有发生。学生一方面侵犯他人权利而违法,另一方面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也不知道保护,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学生不懂法更不知道守法护法,因此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中开设有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和德育等课程,在政治课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外,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的原因:

(一)中职生不懂法现象突出。绝大部分中职生虽然经过了初中教育,初中也有法律课,但是初中的法律知识多数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于是许多学生就认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没有意识到未成年人同样也要遵纪守法,违法了同样要负责任。另外他们不了解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界线与法律责任,在他们的知识库里缺乏法律这方面的知识,根本没有法律理念。有些学生自己都年满18周岁了,以为是在校生就是未成年人,于是就为所欲为。像这种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中职生普遍法律意识淡薄。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许多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还有一部分的社会青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重新回到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首先,年龄不一,大的有20多岁,小的只有15岁;其次,文化基础与普通高中生比较,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再次,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法律意识淡薄。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表现在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根据对职业学校的调查与了解,职业学校发生校园打架事件比普通高中多了一倍,并且后果往往相对严重。比如,2006年9月,发生在广西南宁的某职业学校学生打群架事件,造成一死一伤,涉案学生有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分别被判处2年至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中职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当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不懂得用法律来为自己维权。一部分学生受到侵权后忍气吞声,一部分学生却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反抗,导致事情的进一步恶化。如2007年7月在广东惠州一电子厂来参加半工半读学习的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保安工作方式简单、粗、屡次殴打学生,激起共愤。因厂方未能妥善处置,发生了数百人持械寻找打人保安、讨要说法的群体性事件,在寻找打人保安未果的情况下,打砸员工宿舍楼门窗、楼梯扶手等。还有某一职业学校学生在假期参加教育实践,做了三个月却没有拿到一分工资,最后老板跑路的现象。像这些就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是缺乏法律维权意识。如果第一个月老板不发工资,学生能及时上报劳动部门,就不会出现三个月没拿到一分工资而老板却跑路的现象了。

由于上述这两方面原因,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那么什么途径能最有效的提高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呢?在现行的中职教材中,政治课开设有《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门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一门课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现行的中职教材中,政治课包括《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在《哲学基础知识》这一门课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学会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辨明是非;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学会用经济和政治理论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对《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门课的学习。在《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门课中,教师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懂法、守法。如何在教学中讲授《法律基础知识》这一门课使其达到提高中职生法律意识的目的呢?

首先,不能照本宣科,要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现行的《法律基础知识》的版本是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新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一共有六个章,囊括了宪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六大内容。这本教材内容比较多,而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是重视技能训练,因此不可能在政治课教学中腾出更多的课时的,因此,在《法律基础知识》这一本教材的使用中,教师可以删繁就简。在教学中,针对中职生易于冲动、反抗性强、好斗等特点,重点讲述民法、经济法、刑法。民法中要特别强调民事权利和义务,告诉学生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时要承担民事责任;经济法中要重点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让学生明白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刑法中要重点讲解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要受到何种惩罚。

其次,要以案说法,力求让学生在一个个案例中吸收法的内涵与精神。案例可以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来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会有更深的印象。比如,有一次,某校一学生在周末持刀到街道一户人家进行抢劫。后来这学生被派出所带走,并且被判了刑。在讲解这个案例时,我们要告诉学生,抢劫是重罪,即使是在校学生,只要年满14,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还有学生在校外或者校内打群架致人伤亡的,都要负法律责任。而讲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要教会学生如何写劳动合同,以及在写劳动合同中要注意哪些要素等等。教材中虽然没有要求教学生写劳动合同,但是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适当增加这一点内容,否则学生毕业后到了用人单位那里,劳动合同都不会写。除此之外,重点讲解在遇到劳动纠纷时,该如何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在现实中,劳动者往往是弱势群体,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的劳动权益很有必要。

再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做社会调查。某职业学校政治组教师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法院旁听法官判案,通过一个个现实生动的案例,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除了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法官判案外,还组织学生到劳动仲裁部门调查,让劳动仲裁部门的负责同志给学生现场讲解当出现劳动纠纷时,如何选择最佳的最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另外,还邀请附近派出所的资深民警来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每一次社会实践,教师都要让学生设计好实践的目的及步骤,明确实践的意义。学生参加这样的教育实践印象深刻,并且能从中学到很多法律知识。

最后,开设法律讲堂和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政治课教师可以联合政教处共同组织法律讲堂,让学生在身边找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案件,利用所学理论,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案件,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这些案件的发生。法律知识竞赛可以每个学期或者每个学年举行一次,知识竞赛既可以用现场问答的形式,也可以用考试的形式。题型可以多样,既可以有选择题,也可以有案例分析。知识竞赛最适宜采用团队合作的形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除了要利用《法律基础知识》这本教材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教材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因为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高了,那么他就会自觉地遵守法律。政治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都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 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使法律伴随着学生成长,让法律成为他们权利的守护者和履行义务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卢振林,伍国樑. 职业教育研究,2009(09).

篇5: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和有关的法律现象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当代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武器,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只要组成部分,其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理应已经掌握了法律知识。其实不然。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尚且不懂法,更何况我们还未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呢?除了法学专业的同学,其他专业的同学也就学过思修与法律,很难说他们都了解法,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淡薄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高校刑事案件也屡有耳闻,几年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不正是因为他法律意识的缺乏,一开始被同学欺负的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是采用了最极端的方法,既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之后类似的事件也有,很多事情开头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感情问题,同学矛盾,更有甚者只是因为打牌的时候起争执而捅死了室友。可见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如斯。不仅是刑事案件,高校失窃也是常见的事。很多时候不是外人来偷,而是起了内贼。有些同学一时囊中羞涩,而打起了同学的脑筋。可能他们潜意识里觉得没人会知道,被抓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铤而走险。殊不知,一旦被抓不仅面子上过不去,更是触犯了法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还有就是一些女生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很多时候选择忍气吞声,不愿声张。这也是不对的,应该勇敢的站出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事例,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急需提高的现状。

那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在学习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法律知识课程。目前高校中法律课程设置较少,并且大多大多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我觉得大学里应该加大法律课程,并且上的时候应该多讲讲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里我觉得我们专业就做的蛮好的,作为社保专业,我们不单单学习本专业的基本课程,还加入了法律课程。像上学期我们学了保险法和行政法的有关内容,使我们受益匪浅。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学习法律课程,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益处。

二.在平时多搞一些以宣传法律为主题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表现,班会,讲座,宣传还有就是各种具体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是同学深刻记住法律知识。又要提到我们法政学院了,此次的法制节就是最好的活动,通过各种小的活动来起到加强大家的法律意识的目的。辩论赛,篮球赛,法制演讲,专题论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乃至论文比赛,无一不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三.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多时候大学生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不是因为不懂法,而是因为心理出现了问题。大学生处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中,面临学业,恋爱,就业还有人际交往等诸多压力。很多时候这种压力得不到释放,难免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马加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之前他受过心理辅导,必然不会发生最后的悲剧。所以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工作很重要,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心理辅导讲座,并且多多关心学生内心的想法。上次那个寝室长培训就很不错,对这方面的作用就很大。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追求目标,具有社会公德心。通过道德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应当让所以的当代大学生都流着道德的血液,约束自己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五.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在学校,家庭也很重要。很多学生在家中受到父母溺爱,做错了事不受到责备。或是从小父母离异,得不到关爱,以至于自由散漫惯了。很多人做错事都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所以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时候,应该呼吁家庭也要参与其中。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这不仅对我们每个个人的健康成长起到作用,对于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也至关重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整个社会的法制建设,宣传法制观念,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篇6: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

大学,是继续求知的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真正确立的阶段,在不断的求知与探索中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由于法律意识,照着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目标进军。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知道个体实践,是人生自觉的自我修养、自我塑造,自我规范。“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的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

从大学生自我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大学生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便获求知识边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认识和理解,真正做到执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作为一名以学生,医德的培养更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好的医生,医术高明是根本,医德高尚师是保障,行医治病,救死扶伤乃古之良训,我们在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医德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升华。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师生群体是全体公民中应该具备更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地位,充分发挥在全社会思想道德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和窗口作用。

大学期间,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进社会,正处于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慢慢走向社会的阶段,然而社会上总重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就要求大学生洁身自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不良事件,并以自身端正的品行感化示人,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不断的锤炼塑造自身的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同事也要注意法律意识的提高,不断提高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担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学校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依法育人”。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给学生树立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法律意识的提高离不开自身的不断学习与进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法律方面的内容也不容忽视,所谓书籍是粮食、是益友,博览群书既可提高素养又可增长见识,可谓一举双的,所以不能忽视书籍的巨大作用,这是大学生自觉提高法律一时的另一方面。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政治与利益主体多元化、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主体多元的历史背景中,要从那个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篇7:提高法律意识教案

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

提高法律意识

(一):社会与法律

一、本课时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能懂得法律有什么作用;

2、通过学习明白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3、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

4、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会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培养公平正义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观念;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难点: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三、课前准备

课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完成课堂作业预习填空部分。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学习构过程】——相信自己,快乐前行!

一、导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有无规则的社会状态,得出结论:社会社会离不开)

二、新课过程:

(一)朗读课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社会社会离不开法律

结合例子,对学、群学、讨论如下问题: 1.法律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社会社会离不开法律,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提问各组,归纳出答案,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第二板块:我国的法律体系

结合例子,对学、群学、讨论如下问题:

3、我国法律体系如何构成?

教师提问各组,归纳出答案,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教师把我国法律体系构成板书在黑板上。

第三板块: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结合例子,对学、群学、讨论如下问题:

4、什么是依法治国?

5、怎样培养培养依法治国的观?

6、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法治国要求我们怎样做?

7.依法治国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8.怎样培养公平正义的观念?

教师提问各组,归纳出答案,并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三)课堂巩固: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所有8个基础问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做小结。

(五)作业布置(反馈——检测案):

有配套练习的布置配套练习,没有配套练习的教师设计练习

我国法律的构成:

宪法部门:《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行政法:《公务员法》……… 民商法:《民法通则》

经济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刑事法律:《刑法》……… 程序法:《刑事诉讼法》………

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具体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篇8:提高医院产科护士法律意识的体会

随着社会发展,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我院产科部分护士对相关的法律知识却不甚了解。根据我国法律, 患者有7种基本权利:“医疗保障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受尊重权;与家属联系权;获得赔偿权。”当患者进入医院, 从挂号的那一刻起, 到取药后离开医院前, 就与医院建立了无形的合同关系。故护理人员更要学习法律知识, 依法办事, 用法律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 将法律知识融入到护理工作中, 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

1 制定专科护理工作制度

护理工作制度是护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护士的工作要“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 “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障患者的健康”, 主动地改正那些与患者合法权益背道而驰的言语和行为, 如冷言冷语、粗鲁的操作等。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 以防患于未然。从而也在根本上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满足了患者身心诸方面的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严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 依法办事。

2 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医院是教育机构, 医院对患者及家属都应提供健康教育[1]。获得健康教育是患者应享受的权益。护理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患者了解更多的医学信息, 重要的是帮助患者理解这些信息, 从而鼓励患者在获知相关信息后能够做出恰当的选择。实践证明, 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产妇掌握了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知识, 提高了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能力[2]。以此同时, 加强了护理工作的透明度, 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 执行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 合法的执行医嘱

3.1 严守操作规范

《医疗护理操作常规》是医务人员进行日常工作的指南, 是前人的经验和一系列的教训总结, 是医疗工作中具有权威性的法典[3]。要求护士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程序,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这是保护自己的有力依据, 同时也是以免发生差错事故后专业人员互相推诿责任的依据。

3.2 严格遵循医嘱

医嘱是护士对患者实行诊断和治疗措施的依据, 具有法律效应。在一般情况下, 护理人员对医师下达医嘱应不折不扣地执行, 随意签改或无故不执行医嘱或擅自给药被认为是违法行为[4]。科室规定护士除在紧急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 其他时候一律不许执行口头医嘱, 书面医嘱也需仔细查对, 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 如若不然, 医师和护士各自承担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3.3 严密监督指导

严格要求临床带教人员, 护生是正在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 按法律的定义, 只能在严密监督和指导下, 按照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去工作。否则, 她的工作甚至可被认为是侵权行为。带教人员因工作繁忙, 让护生独立工作,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 护士和护生同样需要负有法律责任。

4 纪录完整规范的护理文书

护理文书是严肃的法律性文件, 它包括体温单、医嘱记录单、交班报告、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整体护理病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完善, 护理记录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 也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认真记录、漏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 一旦出现医疗纠纷, 均可能成为日后侵权责任的隐患。因护士做好护理记录不仅是自己工作的需要, 也是对有可能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等重要的法律依据, 尤其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更要真实可靠, 同时, 更是保护自己的身心不受到伤害的重要法律武器。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2.

[2] 吴钰.健康教育在产科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3:215.

[3] 李素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47.

篇9: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本次活动由办理交通肇事案件经验丰富的检察官,结合刑事司法案件和驾校学员身心特点,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开展了以“真爱生命,文明驾驶”为主题的授课活动。向各位驾校学员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辽宁省及本地区交警肇事数据统计及该院办理的交通刑事案件数据,宣讲了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关于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定罪、量刑的有关规定,并重点讲解了醉驾入刑的有关规定。深入剖析了北镇市近年来发生的典型交通肇事罪案例,同时穿插播放触目惊心的事故图片及演示文稿,使听课学员真切感受交通事故的惨痛后果和触犯刑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广大驾驶员们深刻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使他们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本次活动以案说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得到了學员们的一致好评。驾校学员们听了授课后纷纷表示要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行车,远离车祸。(文/陈晓琳 张运峰)

篇10:为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

小南海中心幼儿园开展“法制知识进校园”活动

为提高全体师生法律意识,我园开展了“法制进校园”宣传系列活动。各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主题教育,围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旗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条例》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培养孩子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利用各种媒体,如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栏和展板,进行积极宣传;同时向各大报刊电台积极投稿,宣传幼儿园在法制宣传方面的经验和好的作法。

总之,通过各种形式活泼多样的连续法制教育,使全体师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增强了法律观念,加强了自我防范的意识。

篇1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靠法律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首先必须强调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这提高是建立在有环保意识的基础之上的,而教育是什么,教育在新华词典中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而法律则是绝大多数人意志的体现,教育和法律的目的都在于引导人以正确的习惯和态度对待客观事物。而就今天的辩题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到底靠谁,就要看谁在这方面能做到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对此我放坚决认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考法律。下面我方将从三方面论证: 第一,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法律的颁布,实施都并不在于惩罚他人,而在于把这一宗旨,意义灌输到人们的意识中,也就是说,教育能让人们在认知上意识到的,法律通过其传播、其教育功能也能做到。但法律更优越于教育的是它能依靠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能让环保切实贯穿于认知到行动整个过程中,而教育不能,而且法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法律有底线,它能明确让人们知道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从而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而能反作用于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全民环保意识地提高。

第二就人性的弱点而言,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惰性,就好比乱丢垃圾这一现象,这不是没有人不教我们不应该这样做的,但又有多少人贪一时的方便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倘若这时有法律的制约,又将是另外一种景象,人们会因为有法律的管制就不会让惰性凌驾于环保行动之上,环保意识慢慢的会深入人心。同样,当环保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又有多少人因利益而放弃环保,污水偷排,过度挖掘煤炭,过度砍伐等等现象屡见不鲜。虽说教育也有引导人的作用,但相比下法律的强制性约束了其行为,强有力地加强了其环保意识不是更有效率,效果更好吗?

上一篇:领导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下一篇:初中过年日记5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