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元衡量敏捷的工作效率

2024-04-09

用美元衡量敏捷的工作效率(通用2篇)

篇1:用美元衡量敏捷的工作效率

此前,Scott Ambler发布了一篇文章,其中谈到如何利用加速度衡量敏捷团队的工作效率,最近,他又发布了一个帖子,回答了一些关于敏捷工作效率和加速度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专门谈到了如何衡量正在加速的团队所能节省下来的资金数目。

Ambler的观点认为:

如果你能够很方便地衡量工作效率,那就能很快找出:在你的工作所在情形中,哪些是有效的,哪些不能发挥作用,并做出响应调整。

他首先谈到:大多数敏捷团队都用速度衡量团队的表现,然后就会提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用速度衡量工作效率可能么?

……

你没有办法比较两个团队的速度,因为他们使用不同的度量单位。团队A和团队B都使用点数衡量,可是都是彼此自己的点数,所以无法直接比较。

实际上他提出了另外的解决方案:

比较速度,实际上不妨比较一下两个团队的加速度。

……

随着时间推移,团队A的速度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团队B的速度似乎在走下坡路。一切条件都是对等的,因此,你可以假定团队A的工作效率在提升,而团队B的工作效率在下降。当然,仅靠数字表象去管理并不明智,我会对各自的工作状况做假设,而是去跟两个团队的成员谈话。这样一来,我可能发现:团队A已经采纳了以质量为导向的实践,比如持续集成和静态代码分析,而团队B没有。也就是说我应该帮助团队B采纳这些实践,并希望可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为了计算团队的加速度,Ambler建议使用下面的公式:

(迭代速度X1 - 迭代速度x2)/迭代速度x2 = 团队加速度

其中迭代x1在时间上要早于迭代x2,

管理资料

在这个例子中,Ambler使用了两个团队,一个团队加速度为正,一个团队的加速度为负。

……团队A从迭代1到迭代6的加速度是(20-17)/17=0.176,而团队B的加速度是(45-51)/51=-0.118

Ambler指出了这种方法的的一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

易于计算。

成本低廉。

不易于敷衍了事。

很容易自动化。

为更有效的管理提供了机会。

要是调整团队大小,也很容易操作。

易于从金钱的角度衡量该方法。

劣势:

对于衡量工作效率来说,并不直接。

必须要测量感兴趣的指标。

管理可能很灵活。

现有的度量的方式可能被人质疑。

用词听起来过于科学化。

在他的FAQ中,他深入说明了如何通过金钱计算加速度:

……假定你的加速度是0.007(0.7%),团队中有五个人,每年每个人承担的成本为15万美元,迭代的时间长度为2周。 ……所以,每个迭代每个人负担的成本是150,000/26=5770美元。这个团队每个迭代的工作效率提升就是5770*5*0.007=202美元。如果加速度保持在0.7%,一年下来整体的工作效率提升就是(1.007)^26(假定团队每年工作52周),也就是1.198或19.8%。这会节省148,500美元。

数字26是一年中的迭代数目(52周/2周)。

你愿意使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团队的加速度么?

查看英文原文:Measure Agile Productivity in $

本文出自:www.infoq.com/cn/news//01/Measure-Agile-Productivity

篇2:用一生的长度衡量孩子的发展

一个理念: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从不喜欢“管人”。我想, 教师应该做的是教学生, 而不是管学生。在一次报告会上, 我听到一位校长说“最负责任的班主任是一只脚站在班级门里, 一只脚跨在班级门外, 这样随时都能看到学生在教室里与走廊上的情况”。我听了差点笑出声来:这到底是学校还是监狱?一个孩子若不能从“他治”过渡为“自治”, 怎么能成长?

作为班主任, 我选择的带班方式是“放养”。在我的班级里, 从班委、组长到各学科代表都是学生自己上台参加竞选、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选出的。同时, 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 每天按学号轮流, 由一名同学负责监督、检查班级的日常事务。班级班规由同学们自己制定, 然后全班共同执行。孩子的责任心是在行使责任的过程当中建立的, 所以,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行使责任的平台。

很多人都佩服我这个不“管”学生的班主任带的班级总是纪律最好、成绩最优, 我想我的诀窍就在于“无为而治”吧。在课堂教学上, “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班级管理上, “管则是为了不管”。

一种信念:学生有多大舞台, 就能有多精彩的表演

2007年9月, 作为市骨干教师, 我被交流到一所薄弱学校做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记得学生报道的第一天, 我让每名学生上前做自我介绍, 大多数孩子说出的都是“我小学成绩不好, 请大家多帮助我”“我基础很差, 希望你们别笑话我”之类的检讨话。对于事先我提出的说说自己的特长这一要求, 很多人则说“没什么特长”……看着学生们畏缩的眼神, 我明白了:这是一群缺乏自信的孩子。果然,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班里缺乏自信心的人数占到了全班人数的70%以上。

作为教师, 我深知自信心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有多么重要。所以, 从那天开始, 我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改造”这群失去自信的孩子。

开学初的第一次班会, 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主题——《我也是一颗闪亮的星》。我事先布置了任务, 要求每个人在班会上必须说出自己的五项优点, 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性格中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孩子们第一次在全班面前亮出自己那么多长处, 一个个兴奋得小脸儿通红。我在做班会总结时, 送给学生们这样一首小诗:“我不是最聪明, 但我可以最勤奋;我不是最美丽, 但我可以最可爱;我不是最强壮, 但我可以最快乐……也许我做不了大树, 但我可以做最好的小草;也许我做不了海洋, 但我可以做最清的溪流……”班会结束以后, 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知道, 原来我也是一颗闪亮的星!”“原来, 美丽的星空中也有我的位置!”接着, 我又在班级陆续开展了以“其实我很棒”“我在进步”等为主题的一系列班会, 教会孩子们赏识自己。

三年后, 这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考上了重点高中, 中考成绩的辉煌在该校史无前例。我用智慧与努力为孩子们插上了自信的双翅。我深信, 当自信的翅膀长出丰满的羽毛时, 他们将成为不畏风雨、搏击长空的雄鹰。

一颗爱心:联系本架起“心桥”

多年来, 我与学生之间有一个“友好的使者”———家校联系本。每学期开学, 我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本子的功能包罗万象:记录当日的放学时间、作业要求及班级要事;记录学生当日的成绩与不足、喜悦与苦恼;记录班主任对学生的 “ 小结”批语和对话等等。 因此, 它既是老师督促学生的“ 蓝皮书”, 又是家长监护孩子的“备忘录”;既是学生自我反思的小结, 又是老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窗口。

我每天利用联系本, 记录每一名学生成功的足迹, 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可喜的进步。比如说:一个数学从来不及格的女孩终于在一次小考中及格了, 我会在她的本上及时写到:“祝贺你终于超越了自己!老师从来都认为, 你不比任何人差。愿你继续努力, 不断向前。”班里最内向的孩子第一次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 我一定会在他的本子上由衷赞道:“你真棒!老师为你今天的勇气叫好!”……每天, 面对着四五十本家校联系本, 我往往会情难自抑、不知疲倦地写上几千字的 “留言”。 虽然这份工作量很大, 但我每次批阅孩子们联系本的时候, 总是最欣喜、最感动。我仿佛面对着几十颗跳动的心灵, 倾听着他们真挚的诉说, 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句忠告:用一生的长度衡量孩子的发展

每一届新生入学的家长会, 我都会宣布自己带班的两大原则:第一, 绝不会因为惩罚而将学生赶出教室, 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没有剥夺学生听课的权利”;第二, 绝不会因为学生犯错而请家长到学校, 因为“老师不应该让家长来承担孩子的错误”。每一个寒暑假前的家长会上, 我也要提要求:不希望家长在假期给孩子报班上新课———学生把本应在开学后学的内容都提前学一遍, 会失去对新知识的好奇与兴趣, 完全没有求知的渴望。我希望家长能在假期为孩子办一张图书证, 让学生到图书馆看书, 因为“读书是终身的学习”;每个假期带孩子出门旅游一次, 增长见识, 因为“有‘见’才有‘识’”。

“用一生的长度去衡量孩子的发展, 就会少一些焦虑。”我经常用这句话劝慰那些只纠结于孩子当前成绩的家长。

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 我代表全区教师发言:“从昨天到今天, 我们日趋成熟;从今天到明天, 我们任重道远。我相信, 只要用心耕耘, 即使在荒岭植树, 也能绿满山冈;即使在戈壁开渠, 也会碧波荡漾;即使是冰凌百丈, 也可以变为繁花芬芳……”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学习内容下一篇: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