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美元国际化历史经验

2022-09-12

由美元国际化的实现历程, 美元国际化的路径可大致概括为:借助全球货币汇率制度安排, 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货币进而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依靠“惯性”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国际化的路径有其历史特殊性, 试图效仿美国依靠国际制度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人民币的路径选择应在充分学习美元国际化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下, 选择一条适合人民币的发展路线。

一、跨境贸易结算

根据传统观点, 美元国际化的成功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使美元可以被输出到欧洲和日本进行战后重建和复兴, 而欧洲和日本再使用输出到本国的美元购买美国的产品, 通过这种循环流通, 美国渐渐取得国际货币主导权。传统观点由此认为, 通过资本项目往外输出货币之后再通过经常项目下回流循环使货币完成国际化是一种成功模式。但是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路径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 不断提高本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比重

20世纪20年代, 美元以国际贸易结算为突破口, 成功挑战英镑的主导地位。一战前, 美元在国际货币排序中排名比较靠后。1913年以后, 美元的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大力推进以美元结算的银行承兑汇票。当时美联储要求其系统内各地区分机构购买承兑汇票, 由此降低了汇票贴现率, 使得大量投资者参与其中, 美元贸易承兑汇票市场迎来飞速发展。由于美元贸易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 使得在美国开展贸易的成本显著减少, 吸引了众多进出口商在美国开展贸易。到了1925年左右, 美元已经足以挑战英镑地位, 国际贸易结算就是其突破口。因此, 扩大本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以及结算范围和规模是促进本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目前, 人民币正处于实现区域化阶段, 人民币已在韩国、越南、朝鲜等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中成为“硬通货”被广泛流通。在区域化进程中, 参照美国的经验, 中国应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自由贸易, 打破贸易壁垒, 发挥其作为亚洲进口大国的影响, 稳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和结算比重。

(二) 国际贸易结算是弱势货币挑战强势货币的突破口

通过美元国际化的成功历史不难发现, 要挑战现行体系下的强势货币, 扩大本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是关键突破口。美国进出口贸易额在二战时占世界的15%, 为美元奠定了真实的国际贸易需求, 使美元国际化获得坚实基础。这表明在国际化初期阶段, 资本输出不能决定国外对本币的需求, 只有扩大本国对外贸易规模才能增加外界对该国货币需求。实际上, 资本输出一般是强势货币国家的特权。二战后, 英镑霸权地位丧失, 而美国却在战后拥有世界65%的黄金储备, 美元成为强势货币, 之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资本输出。可见, 美元的国际化并非通过资本输出实现的, 而是通过货币国际化初期不断提高本币在对外贸易中支付结算的比例, 依靠国际贸易的实际需求实现的。因此, 当前阶段我国应主要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

二、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

时至今日, 我国的资本账户离完全放开还有一定距离, 意味着在国际上完成人民币的循环流通需要充分发挥香港离岸市场的作用, 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投资渠道。然而, 离岸市场的发展不能脱离在岸市场的开放度, 二者的发展需要协调统一。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职能在于促进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并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 其主要路径应是通过贸易结算, 而不是通过资本输出, 因此香港离岸市场应该积极助推人民币参与跨境贸易结算以及贸易中的融资。目前由于我国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 因此以人民币计价结算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实施的仍是以美元为计价结算货币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完善, 可以为各种货币和交易提供及时清算, 因此,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在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上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然而, 我们应看到, 美元在国际化进程中其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是比较协调一致的。当下我国的金融改革尚未完全, 人民币在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和香港离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 香港离岸市场要充分协调人民币在岸市场以保证国际化在低风险下稳步发展。如果两个市场相脱离, 本国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则难以保证, 阻碍本币的国际化发展。

三、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

目前, 中国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额、投资规模,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强的区域经济合作都要求人民币尽快实现资本账户的开放。然而, 资本账户的开放要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相互协调, 如果一味追求资本账目开放, 即有可能造成国内货币政策失效的后果, 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的主要路径应是通过跨境贸易结算, 在这一时期, 资本账户完全开放不是必要条件。从美国的国际化历程中能发现, 美元在成为霸权货币以前, 美国的资本账户一直是严格管制的, 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才开始了本国的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当前正处于其初级阶段, 因此当前不应急于开放资本账户, 应在协调各项金融改革如利率和汇率改革之后, 接着稳步实现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

在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前, 我国当前应率先完成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在利率实现市场化以后, 利率可以自觉调节资本流动, 是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前提。目前,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有序开展, 已经基本放开对贷款利率的管制。其次, 进行汇率市场化革命。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稳步开放, 为防止货币政策失控, 要实行弹性汇率制度, 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汇率实现市场化后可以较好地调节人民币流通, 有助于国际化的实现。因此, 汇率市场化改革应在协调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基础下稳步推进。在利率、汇率改革实现后, 人民币离自由兑换还差资本项目开放这一步。我国已经积极展开了一系列行动, 包括为境内外个人投资者提供良好投资环境;加速资本市场开放等等。综上, 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 应在资本账户开放、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三项进展互相协调的基础上进行。

四、结语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方面, 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路径可循:跨境贸易结算、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协调发展和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开放。首先, 从美元国际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 国际贸易结算是弱势货币挑战强势货币的突破口, 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阶段, 主要实现路径应在于不断提高人民币在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和范围。第二, 从美元国际化过程中可见欧洲离岸市场的发展积极地推广了美元, 是美元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而在此过程中, 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始终与在岸市场的发展互相协调。因此,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 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同样必须取决于在岸市场的开放程度。第三, 美元在取得货币霸权地位时, 资本账户是严格管制的, 说明货币国际化初期, 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不是必要的, 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不必急于放开资本项。且对于我国, 由于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 利率市场化和利率传导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盲目开放很容易导致国内货币政策失控, 因此我国应走一条协调推进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路径, 稳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根据美元国际化历史经验, 本文总结出人民币国际化应选择一条渐进的发展路径, 即通过跨境贸易结算、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协调发展、通过金融改革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等, 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 吸收美元可借鉴的经验以改善不足, 稳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货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高海红, 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1) :46-64.

[2] 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

[3] 邵华明, 侯臣.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与路径选择——以美元国际化历程为借鉴[J].财经科学, 2015 (11) :23-33.

[4] 石淇玮.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J].上海金融, 2013 (10) 179-183.

[5] 沙文兵, 孙君.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影响与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 2014 (2) .

[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7] Frankel, J.“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RMBand HistoricalPrecedents.”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27.3 (2012) :329-365.

上一篇: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治疗4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下一篇:江苏职业教育对地区经济贡献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