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15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通用10篇)

篇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中学校应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旨在推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在此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存在问题,实现语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际教学。以下就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详细阐述,望其能对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就现状来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高中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教学观念落后,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无法深入了解自身的主体地位,从而在实际学习开展过程中逐渐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最终也严重影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第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部分高中未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最终影响到了“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三,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对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个体进步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环境的限制下无法发挥自身特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1.增强课堂趣味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前应调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将其融入课堂学习中,增强课堂趣味性,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发挥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此提高学习质量。其次,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软件提高课堂趣味性,并促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自身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增强课堂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因而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此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2.丰富教学设计模式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设计模式,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求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篇章的内涵,从而根据文章中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凸显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中心地位,进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第二,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亦可采取例文的教学方式完成相应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此学习环境下体会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定期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解决相应的问题。但是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并在小组成员分配完成后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由此懂得协作的重要性。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

综上可知,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就现状来看,此种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此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增强课堂趣味性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其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蕾.高中语文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2]王海燕.高中语文课堂实施异步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3]闫利清.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学界推广的重点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方法已经在很多学科中得到了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将该种模式应用在高中英语中可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的机器,是一种支配性与服从性地位,这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恰恰与之相反,其一切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模式、师生关系与教学过程上都体现出了一些特性。

在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中心”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调课堂学习与课堂学习的结合,重视学生的自学。

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注意提升学生的参与性,而学生参与性也是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探究者,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真正的实现“乐学”。

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平等、民主的氛围,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致力于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2.1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要学生产生动机,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让自己朝着既定的目标来努力。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如果个体缺乏学习动机,可以利用组织活动来提升学习动机。

高中英语知识涉及着大量的语法、单词,枯燥乏味,学生在长期的升学压力下很容易失去学习动机,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

第一,创设出问题情景

最好的问题情景就是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例如,在讲解关于“Healthy eating”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讨论饮食习惯,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学习,就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将教学内容穿插进来,就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与指导者,承担着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关于“The Olympic Game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Olympic Games”的资料,这不仅可以有效启迪学生思维,还能够让学生对Olympic Games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2.2 注重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背景、基础水平不同,英语水平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就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这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意识到个体与整体的差异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把握好整体教学节奏,还要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置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对于英语基础水平好的学生,可以多要求他们开展拓展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吃透教材,在课后加以辅导,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选择适宜的辅助材料

英语教学活动离不开各种辅助材料,教师可以以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出发点,选择难度适中的报纸、杂志、电影,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其语言应用水平。

2.3 加强互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丰富的活动,这可以是课堂讨论活动、辩论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演讲活动,也可以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话剧表演活动,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可以充分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喜好,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感。

总而言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学界推广的重点教学模式,将该种模式应用在高中英语中可以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篇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综合教程”, 每册书共八个单元, 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大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设置内容。教师在备课时应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 为大学生提供与该主题有关的语言材料和知识, 使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活动, 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大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 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 使大学生将学习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具体的课堂教学安排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单元准备活动。开始学习每一个单元时, 教师为大学生呈现与该单元主题有关的语言知识和材料, 引导大学生分组讨论与该单元主题有关的一些问题, 积极地帮助大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使大学生将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 激发大学生学习主题的兴趣,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听说活动。为大学生播放课前准备的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 引导并帮助他们克服听力障碍, 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大意和细节内容。在这个任务完成后, 给大学生展示形式多样的练习。例如, 给大学生呈现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观点等供大学生进行讨论, 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等。

(3) 阅读与讨论活动。教师在备课时为大学生搜集一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 然后让大学生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大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教师给大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 要求大学生课后自主完成阅读文章。这样, 大学生通过课堂和课下的自主阅读就能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和词汇。

(4) 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活动。词汇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高职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普遍不足, 导致英语各项基本技能都较差。因此, 教师应在备课时设置大量的词汇练习活动。此外, 还要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具体包括个人演讲、辩论、小组讨论、模拟情景对话、情景剧表演和写作等。

(5) 指导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为了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每个班级的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成立英语兴趣小组。教师为小组布置相应的任务, 这样大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 然后教师在课堂上给大学生提供少量时间进行相互交流。

二、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 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运用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要注意面向全体大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保护每一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热情。

(2)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应注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鼓励大学生畅所欲言,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从而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舞台。

(3) 强化大学生的“中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就是让大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使大学生能动地发展自我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束语

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是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科学理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应用能力培养为本的转变, 从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 努力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文章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运用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篇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应用

在整个高中教育过程当中,高中语文教学具有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为能够确实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教师应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目标。以下即讲述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详实论述,期望以此抛砖引玉之见解能对于现代语文教学的实际改革给予一定的参考。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也即以学生为主体作为相关教學活动,并获取较好的教学成效。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的界定是以获取知识者为标准。现代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应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在学习当中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意识。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要求教师将学生从固有的接受教育的被动式,转进为具有强烈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进取的高度上来,要实际做到“教学做”达成一致性的教学活动,方能使人才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实践当中,应将学生视作教学过程中研究学习新知识的核心,来对其进行主体性的教学实践,以此来主动升华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主动配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出学生所具有的主体作用,使得“以学生为核心”这一教学理念能够在教学实践当中得到良好应用和佐证。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预案

在备课时应有着较强的预设性。在对于教学模式进行预设时,倘若不注重于学生在生活认知上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就会使得教师成为“在舞台上的独自演出”,而学生则会沦为饰演课本剧的没有思想意识的“傀儡”,最终会失去自我的主见。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真正成教学问题的生成性。教学问题生成性是源自于教师尊重于学生,源自学生个性化的解构和认知文本。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解构和认知,深入知悉学生当前具有的理解层次,设计出目的性较强的教学预案。让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更多的互动接触,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在每天的早读课上,教师能够对一些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收集,知悉在学习知识点方面学生具有的疑点与难点是什么?有目的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程序之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意识方式进行培养,从服务于学生的目标出发,给予学生创造发现和了解问题的机制,为学生构建起主动沟通和发现与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在学习上的主角。

(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真正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性的思维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首先要具有勤于思维的意识及主动研究的精神。要勇于突破教学参考和当前教案对教学创新思想的束缚,按照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来设计出适合于本班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案。第二,在平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促进学生学习时勇于质疑的求知欲。在解读文本时学生可以按照自我阅历和经验提出各种问题,虽然此类问题或许是有着稚气的、不全面的,可这都是源自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形成的真实的认知和感触,为学生最初始的学习收获。教师保护学生对文本研究的积极性,相较于学生认知的所谓的“标准答案”更为可贵。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教给学生懂得研究提问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安排学生对文本提出问题,在预习时预想部分讨论方向性的题目。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掘语文学习精英,多给予语文学习精英发挥先进带动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在课堂上鼓励学习精英勇于质疑、交流自己理解文本的心得,能够激发和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沟通氛围。例如:能够充分授权给课代表组织早读课的学习,因为并非是由教师所组织,学生学习较为轻松,而课代表通常在学生当中人缘较好,同学都会很配合他的工作,课代表即使指出同学有言行不当之处,学生也较为容易接受这样的善意劝告。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之时,也不能够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毕竟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知识多是难以到位的。发挥语文“学习精英”的作用,也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指导。在学习方式、方法、内容、心态等多方面进行关注。定期组织集体交流,不定期地检查他们学习的情况。

三、结语

总之,近数年以来高中语文“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实践当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倡积极应对的教学设计预案、行之有效的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起学习的良好氛围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其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整体性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高剑.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篇5:“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广东博罗●罗小芳

摘要:当今,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已成为一种共识,它不仅是个体人文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力量,还是我国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和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理念支撑,已成为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而现阶段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如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便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营销;教学法

中职学校的教育不同于高等学校的教育,中职学校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一门技能以及做人的道理。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黄金学习年龄,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应试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由于家庭原因来读中职。这些学生的特点是比较躁动,不太专心学习。作为教师,在这个阶段必须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好好指导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课堂设计一些游戏或情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一、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营销是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的,也与宏观环境紧密相连。经过 年的经济危机后,汽车销售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折。在对汽车销售的讲解中,对于教材中一些不易掌握、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要先行吃透。而且,随着汽车电子科技、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服务的不断提升,新名词、新概念会不断涌现,更有一些汽车专业术语,这些都要求学生一定要会记会背。

二、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满堂灌”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制作PPT 来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PPT 课件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排版整齐、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而且图形、图画、声音也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同时有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教师应多运用这种现代多媒体手段,同时也要对课件作出必要的整理和修改,突出重难点,使其密切配合教师的讲课思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智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优化设计课堂提问,能有计划地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教师要注意必要的铺垫,并形成思维逻辑的递进: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综合应用知识,有利于中、差生回答。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记得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识或对新知识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地发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四、合理布置作业,充分练习所学知识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

实际,将操作训练题设计成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中等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设计能力的提高题三种类型。例如我曾经布置过“汽车专业试乘试驾方案”,现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写活动流程,学生有些写得井井有条,一看就知道是参加过许多大型的活动,对于整套流程非常熟悉。

五、着重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教学执行时,是要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展开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自己去适应学生。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调动,有了兴趣,上课才有“卖点”。一旦学生失去兴趣和得不到东西,就会选择放弃。本人的学生是“90 后”,“90后”的学生喜欢网络用语,喜欢出风头,喜欢成为别人目光中的焦点。本人在教学中先把在现场销售的过程模拟出来,让学生扮演顾客和销售员,然后对其进行点评。

除去台上的“演员”,台下的同学们也成为小评论家,点评在销售过程中的语气、仪态、聊天内容等,找出谈话的成功之处是什么,失败的地方又在哪里,总结出与人交往的关键点。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诚心。只有当人们觉得你是在为他们考虑时,他们才会很好地接受你的意见。“诚于心,而形于外”,当我们能真诚地和别人沟通时,也能较容易获得真实的回报。在做销售时,你推销的对象多半是你的朋友和熟人。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和别人交流沟通,不管生意是否能做成,至少多了一个朋友。而销售的关键又是靠朋友,所以,即使你第一次向他推销时,他没有接受,但是你交上了这个朋友,在以后的日子中,你仍然可以向他推销。和别人交流沟通,先不管推销是否能成功,作为商人,首先应做的是和客户交上朋友。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经验

教学的主战场不应该只在课室,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销售。汽车营销的利润来自于汽车的销售,车卖得出去才有利润可图。在教学上,我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黄金周、寒暑假等法定节假日,多到各地的车展活动去看看,或者亲身当一回销售人员,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学会待人接物,哪怕是从最小的打印复印资料开始,而这些经历是在学校里无法学到的。汽车整车销售、零配件销售、保养、售后服务,真正的4S 的要求是做好“人”的服务,一条龙的服务。这时候最能看出学生的学习心态,“90 后”的学生表现各异,有些学生去了车展活动现场就只是在看,有些学生会模仿销售人员的一些行为。而本人也会到现场去体会一下各种车系的销售技巧,看看买新车的、二手车的、贷款利率的计算以及各种各样的营销技巧,并将其拍照或录像,把这些带回学校,从而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

七、鼓励学生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式营销

现代社会的销售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只在4S 店等着客人上门那可不行,除去车展、车友会、嘉年华等形式外,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电视、手机、网络工具对营销进行多形式的创新。新的营销方式有音乐电视营销、电影营销、名人营销、平民营销、公益营销、逆向营销、网络营销、公关营销等。新兴技术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整个商业社会的运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营销自然也不例外。当Web2.0、P2P、宽带、流媒体、无线通信等一系列技术日趋成熟并相互融合之时, 博客、RSS、即时通讯、手机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列车电视等一系列新媒体也纷纷出现,并构成了全新的营销平台。因此,学生只有在营销中抓住商机,才能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雪。CAD 教学法[J].科技致富向导,(18)。

[2]王五一。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6)。

篇6:“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职中英语学科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职中英语教学效率,为学生顺利升入理想的大学做好铺垫,让英语成为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最有利的辅助工具,是当前职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高中生面临着高考,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所以,职中英语教师需要格外慎重,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充分的掌握知识,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下面,本文对职中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职中英语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001-02

传统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在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别动接受者,职中英语教学亦是如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职中英语课堂成为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的机会少之又少,既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由原本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的释放天性,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

传统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是围绕着教师来进行,学生位于服从和支配的地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使高中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效率并不让人满意。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课堂参与者和主导者都是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职中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个人对周围的人或事等具有的一种特别的情感、态度和喜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只有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促使学生学好英语的头等大事。职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可以发自内心的想要学好英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朝着这一学习目标不断的努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在进行职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对学习缺乏动机,那么就会出现失去学习兴趣的现象,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习动机的重要性,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教师所提问题难易要适度,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太过简单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提问。如在学习《healthy eating》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Everybody has to eat,but do you eat a healthy diet?Do you know that the food you eat helps you grow in different ways?等等。这些问题不仅贴进行学生的生活,更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能够回答的更加流利,这种问题还能够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积极开展互动教学

职中英语教学为了更好的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应该积极的开展互动活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如在学习《music》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向同学介绍歌曲的作者和大意,讲述自己为何喜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演唱自己喜爱的英文歌曲,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讨论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演讲、辩论、话剧表演等互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特长,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的快乐。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职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奉献自己,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为学生求学道路指引方向。职中英语教学不仅学生要有兴趣而且要求教师也要付出教学努力。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伟大目标去奋斗,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地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么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这就说明我们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我们教师也要想办法努力搞好英语教学。

篇7: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阅读课教学

长期以来,高中外语教学所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收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The teacher can help, advise and teach; but only the learner can learn.”(Johnson & Morrow 1981:63)

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 它是一门实践课, 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 因此, 它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 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认识理论认为, 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 也就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与转换都必须通过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换句话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

二、 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尤其是高中外语教学,不是单纯讲解单词、语法的一种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高中英语阅读课文涉及的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它是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笔者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认为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是全面提高学英语整体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

(1) 导读(Pre-reading)

“导”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可适当的讲解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也可以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进行导读语言设计。通过warm-up activities扫除文中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但有些生词词义应该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了准备。 例如SEFCB3A Lesson26,我利用视频转换仪展示了两张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吴哥窑的彩图,设计导语如下:

T: Look at these two picture pictures, please! What shows us in it?

Ss: A temple. /An old city./Angkor Wat.

T: Do you know where it lies? Please point it out in your maps.

Ss: In Northwest Cambodia.

T: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Ss: They are taken at different time. One is taken in the morning. We can see a blue sky and everything in the picture is clear-----the grey stone tower. the trees and the grassland. There are reflections in the water. The other may be taken after sunset. The sky turns pink. The grey stone towers take on a golden colour. It’s quiet and beautiful.

T: wonderful! But what was Angkor Wat like in the past? What has been done to Angkor? And what are some of the problems? I’m sure you’ll get the answer after reading it.

通过对话不仅使学生了解了Angkor Wat的地理位置概况,也从彩图中领略到Angkor Wat优美、恬静的景色。

(2) 速读(Fast-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的阅读(Skimming and Scanning),以获取有关信息,了解文章大义。然后让学生回答有关问题,或让学生做正误判断练习,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例如:SEFCB3A Lesson26

① Angkor Wat,a temple in Cambodia,was destroyed in the war time(T)

② On the day of the author’s visit, the temple was being cleaned, repaired and rebuilt. (T)

③ All the members of the team worked very hard and the work went on smoothly. (F)

例如SEFCB3A Lesson34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3)细读(Intensive reading)

这一步骤主要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就课文内容情节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段落大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或中心思想。对文中尚未叫过的生词和习惯用于句式,可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猜测去推断。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细读Angkor Wat 之后涉及的一道题中。

When did the old city of Angkor Wat begin to build?

A. Before 831 B. after 831

C. In 831 D. It’s not told in the text.

正确答案应选A。而选A向的同学仅9.4%选C的占75%。当提醒学生在注意原文中的句子“They have been built over a period of six centuries up until 1431.”时,学生才恍然大悟。教师乘机告诉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意思在下结论。

(4)复读(Re-reading activity)

在速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再次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接口或作者评价,巩固文章的内涵和语言制试点,最终达到运用的目的。这一步骤既可在课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目的是将课内所学到语言知识延伸到课外某个相似的话题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在完成Angkor Wat 阅读后,我设计以下问题:

① Draw a picture of the old Angkor Wat and a picture of a busy working scene, then describe them.

② Compared with ShaoLin Temple and LinYing Temple, what has been done to protect them?

③ What should me do and what shouldn’t me do while visiting the temples?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听说

Bolinger & Sear 在“Aspects of language”一书(1981.2)中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和交际的能力。传统的教学中使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说不出。因此,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连串的听说活动深化对语言的理解, 然后开展运用语言的活动,把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1)单人或双人活动(Individual or Pair work)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及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速读和细读之后组织学生一人或两人一组的活动。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一人问一人答。这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事实和细节。还可鼓励学生分析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例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小组讨论与复述(Discussion & Retelling)

高中阅读材料中,有些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信息,让学生按小组围绕主线的数字词开展讨论并造句。有些内容围绕阅读课文话题安排了Pre-discussion. Discussion or Question。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弄清楚学生对有关话题了解的程度,学生也有机会彼此有目的地交谈。自由讨论会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兴趣,还会猜测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细读后的复述过程是一个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使用英语思维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细读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阐述理由。有些还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看法和观点,上他们各抒己见。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活动。例如:在学完SEFCB3A Unit5 Advertising一文后,我挑选了不同类型的广告,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准备他们喜欢的广告,让他们讨论。他们或是说广告词,或是将广告的创意。其中一个小组的一位同学做了一则汽车广告。汽车的周围被菊黄色的向日葵包围,色泽艳丽,这位同学联想到梵高--世界著名画家。“Where there is a mountain, there is a road; where there is a road, there is the car. Those who likes the sun-flowers of course likes Van Gogh, and the car as well.”通过活动,学生们拥有了更多的谈话交流的机会,在谈话中,他们互相启发、共同构思、畅所欲言,不仅使思想更开阔,也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写(Writing)

写作能力是语言功底的最集中的表现。英语界的老前辈--北京大学的李赋宁先生曾多次强调:“Every course is a writing course.”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写”时就是信息的反馈于提取。“写”要经过大脑思维的加工、提炼,只有信息的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信息输出才成为可能。因此,它是最有效、最积极的学习心理过程。美国作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其“Reading is writing”一文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散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所以说,在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篇的写作,即在对课文的内容、词汇和句式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写作。

例如:我在处理完SEFCB3A Unit10 The Trick一文后,让学生以Bill和Mick两个人物为中心描写故事中所发生的事。这种写作使学生可以避免许多无任和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对学生将来完整的、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既有好处。这是孤立分散语言操练形式如单句翻译等比不上的。这个活动可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篇8:“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经济、贸易的日益繁荣, 如今, 世界已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 各国之间交往日趋频繁和深入。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 国际化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必由之路。要想实现国际化教育, 首先就是进行课程国际化教学改革。然而,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 由于师资、硬件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弱, 要实施课程国际化, 还有这诸多困难。

事实上, 很多学者都对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实施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但这些研究中针对普通高等院校课程国际化的研究少之又少, 研究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些普通高等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未在研究中体现。因此, 本文在对课程国际化进行解读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普通高等院校课程国际化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并提出普通高等院校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具体建议。

2 对课程国际化的解读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给出的定义, 课程国际化就是指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人才的目标指导下, 将国际化因素整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既要整合到教学内容中, 又要整合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时间地点上。

具体来看, 课程国际化应包括:

2.1 教学理念国际化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程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学理念转变了, 才能将国际化因素真正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中。

2.2 课程内容国际化

首先, 教材国际化。课程内容的国际化最重要的是选用合适的教材。如果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不能将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理论和思想纳入其中, 那么学生很难把握最新动态, 这无疑会限制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因此, 应选择国际名校选用的英文教材进行授课。

其次, 拓展资源国际化。拓展资源是对教材的有力补充, 如果说教材国际化是个较长的过程的话, 拓展资源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国际化。教师在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源时, 可以把国际化因素作为资源筛选的重要依据, 课程注重引入国际化内容, 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途径, 选择国际化特色突出的相关视频、课件、案例、学术论文等, 使学生对国内外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和解释, 进而充分认识各国的文化差异。

2.3 教学手段国际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要想真正将国际化教育落实下来, 教学手段和方法就必须改变, 要将填鸭式转变为引导式, 要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和中心。

3 我国高等教育在课程国际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师资力量薄弱

实施国际化的课程应选择国际名校选用的英文教材进行授课, 这对教师的英文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即使不需要全英文授课, 或有配套中文教材, 但由于国内外教材编著思路、习惯的差异, 教师还是需要能够阅读英文教材, 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内容。随着课程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 国际化课程必将实现全英文授课, 这对教师来说更是听说读写的全方面挑战。但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 教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 日常教学中阅读英文教材、采用英文授课的不多, 教师出国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 致使在普通高等院校开设国际化课程的师资严重不足。

3.2 学生难于接受

学生难于接受课程国际化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不得不承认, 与“985”、“211”等重点院校和一本院校相比, 其他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要差一些, 尽管有部分学生成绩优异, 但总体来看, 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从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就可以看出,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英文水平相对较低。无疑, 在普通高校院校开设国际化课程, 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 他们需要阅读的是英文教材, 对于许多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 这不是学习课程的过程, 而是查阅单词的过程。

主观原因。长期以来, 学生接受的就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 他们也习惯于这种教学方式, 而课程国际化则要将课堂的中心转变学生,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这样的转变也许是学生内心的需求, 但却很难在行为上体现出来。给留学生上过课的教师, 都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留学生有一种迫切要求参与到课堂中, 要求表现自我的欲望, 而大部分中国学生则是选择逃避。

3.3 现有班型不适合推广课程国际化

经过调查不难发现, 国外很多专业课的班型都较小, 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班型相对都较大。较大的班型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位学生, 为学生参与教学带来一定阻力。

4 我国高等教育实施课程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要想克服阻力, 推广课程国际化必须走“由点到面, 逐层推进”的道路。

4.1 选择适当课程实施国际化教学改革

教育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并非要求每门课程都进行国际化改革, 至少短期内不要求如此。因此, 学校可以选择性地开设国际化课程, 如经管类课程中, 管理学、对外贸易实务等课程都较适合开设成国际化课程。

此外,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 要想全面推行国际化, 对我国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师资实际情况, 将能够开设国际化课程的教师进行资源整合, 形成课程组, 集中优势推进课程国际化的进程。

4.2 选择合适的学生进行开设国际化课程

根据前文分析, 要想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难度很大。因此, 可以选择那些英语基础较好, 且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开设国际化课程。这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也解决了班型过大的问题。

此外, 针对学生不愿参与课堂的现状, 可以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改革,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强调学时、淡化课时, 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原则, 根据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要求, 借鉴先进的、国际化的教学设计方法,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方案, 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过程。

第一, 课前应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教师应在课前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将知识点进行归纳, 指出重难点, 在课前将任务布置下去, 引导学生预习。

第二, 课堂教学与指导。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课前预习, 因此, 课堂将转化为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测阶段。在课堂上, 可以设计提问、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再针对学生在这些环节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反馈和深入讲解, 加深学生印象。

第三, 实施过程化考核。构建过程化考核指标体系, 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将考核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过程化考核实施过程中,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以及评分标准, 打破“一卷定生死”的课程考核方式。

4.3 学校应提供必要支持

对教师方面,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提高教师的英文水平和专业技能;对学生方面, 学校应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开设明辨性思维、雅思英语等选修课程, 是学生转变思维, 提高学生英文水平;同时, 学校也应积极参与到“2+2”、isec等项目中, 积极利用校外优质资源, 弥补自身不足。

5 结语

推广课程国际化, 发展国际化教育是中国高等院校下一步发展的重点。作为普通高等院校, 应本着“思维国际化、行为本土化”的全新范式, 结合自身特点, 弥补自身不足, 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摘要:课程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高校均已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然而,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 其课程国际化的实施还有许多困难。本文选择普通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 在对课程国际化进行解读的基础上, 分析了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实施课程国际化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对普通高等院校国际化课程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国际化,学生为中心,过程化考核

参考文献

[1]王璐.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本土追求与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5 (07)

[2]许晓东, 崔艳娟, 白雪莲.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改革——以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的改革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 2016 (10) .

[3]孟珣, 刘福顺, 杨树桐.高等学校海洋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6) .

篇9:“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法

在新形势下高中英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明显滞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严重忽略了其主体地位。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很好的弥补了上述的传统教学法的缺陷,因此,笔者将在文章中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内涵和其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浅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具体教学活动中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课堂教学工程中,也能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而教师在这个过程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一旦没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就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其成绩必定直接下降。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动力,注重与学生间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英语知识与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理解。其次,高中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记,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少引起重视。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此方面非常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帮助,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机会,这加强其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笔者在此以普通高中人教版英语必修2“The Olympic Game ”为例加以简要说明,教师课堂教学前可以让其解决诸如“The origin of Oiympic Games ; The cities used to hold the Olympsc Games; The sports in the Olympic Games.”等这样的问题,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去查找奥运会的起源等相关资料,这不仅能加强其对奥运会理解,拓展其视野和培养其创新思维,还能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因材施教。高中学生各自的英语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对此进行充分的考虑,充分了解其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正视并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充分把握学生整体上的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视,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取相应的方法,比如说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其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其基础知识的强化,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完成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给他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

第二,教学材料的选择应该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需求进行,比如说选择一些学习感兴趣的杂志、电影和电视节目等视频、报刊报纸等。

3.加强互动活动的开展。互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活跃高中英语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比如说教开展英语课堂讨论、师生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举办英语演讲活动和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等。

三、结束语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不断探索和完善此新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陆留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65-67.

篇10:“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主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它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牵动着学习主体,影响着学习主体的理智行为。

情感教育是指尊重、关爱、欣赏学生,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消除不健康的情感、保持良好的心境、合理地表达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宣泄情感以及增强情感的免疫力或适应能力等。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情感培育手段,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高中学校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因而具有丰富而现实的意义。; 但是,普通学生因中考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进入普通高中后对待学习有一定的厌倦与退缩,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学校、社会抱一定的否定态度,对老师、长辈缺乏信任,人际交往隔阂明显,情感脆弱不稳定。因此,有针对性地分析普通高中生的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情感教育的突破口,思考与探索适合于普通高中生发展的情感教育方法,是摆在我们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知能力低

主要体现在认知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方面,只注重问题的本身而不会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认知事物,对事物没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2.自我控制能力弱

表现在凭个人意识判断对事物的喜恶,对自己喜欢的、认可的事物表现出热情,对自己讨厌的、不认可的事物表现出厌恶。对事物的认知不全面。

3.缺乏良好的意志

表现在意志力薄弱,无法抵御外来的诱惑并且在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困难往往采取逃避的办法,对生活采取消极的态度。

4.自我防卫机制强

大部分普通高中生由于初中阶段的表现不佳而成为老师忽略的对象、同学取悦的对象,内心敏感、自尊心强,为了保护好自己,他们的自我防卫机制比较强,因此每当遇到不公的事情时,自我防范机制凸显,强词夺理是一种方式。

5.自尊心强又缺乏自信

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关注,但缺乏自信,滋长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对自我极为关注,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显得聪明能干,惹人喜爱。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评价,就十分痛苦、难于接受。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还不能理解挫折存在的现实性和普遍性,难于理解人生本是处处充满坎坷的,所以往往对成长道路中的微小挫折过分敏感,以至于对未来感到恐惧和怀疑,自卑和焦虑由此而生。

6.渴望交流.却故步自封

多数普通高中生总是从满足个人的愿望出发,从自己的利益着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与关心,同学之间彼此不以为然,常常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矛盾与冲突,但与此同时,他们发自内心地渴望友谊,希望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

7.渴望关爱.却冷眼示人

部分高中生对学习无所谓,对集体活动无所谓,对社会实践无所谓,对表扬无所谓,对人际关系无所谓,一切都百无聊赖,不愿意付出努力与行动。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到寂寞与沉闷,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关注。

针对以上高中生情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开展普通高中生情感教育。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方法战略

第一,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角色。

第二,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第三,强调互动,比如老师对学生进行个人辅导,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

第四,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有效地转化、转换和转变。

四、引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开展高中生情感教育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做。这样,学生不只注重问题的本身而会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认知事物,对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的认知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让学生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而非被动的角色。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学生的喜好放在首位。主动和爱好应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化的催化剂。

3.“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力

自我控制能力强了,能够抵御外来的诱惑,在做事时注意力集中,遇到闲难积极对待,对生活态度乐观,那么良好的意志力自然会形成。

4.“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互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而教师是充当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呈现者,教师使用活动或资料来激励、帮助、挑战学生,这样团队协作精神得以体现,同学之间得到有效交流,同学之间友谊得到有效建立,有效解决“自我防卫机制强”“渴望交流,却故步自封”“渴望关爱,却冷眼示人”等问题。

5.“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自我评价、同学之间评估及教师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克服学生的自卑,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个性。

6.“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如何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有效地转化、转换和转变,从而培养学生核心就业技能。这个战略是高于教学目标本身要求的,但学生在就业前和工作后都会从中受益。同时,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自然形成。

教师在教学中把“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训练学生做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同时,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最大化地和现实联系,使其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甚至生存产生不可忽视的意义。

任何事物都是有局限性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也同样存在局限性。比如,班级人数过大,使用这种方法较难控制。又如,对那些习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法的学生,他们习惯处于被动的角色,很可能对这种方法有抵触情绪。

大家都知道,情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中主要起两方面的功效: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动力功能不仅表现在对智慧具有良好的始动功效,还表现在对智慧的定向和引导方面。即在智慧活动中,其操作对象及操作程序一般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通过非智力因素,如通过活动的指向性和兴趣、情感的倾向性来定向和引导。非智力因素的调节功能是指其支配个体的行动,控制个体的行为,调节个体的心理功能。当智慧活动有可能偏离既定方向时,如遇到闲难而改弦易辙时,这时非智力因素能合理地调节心理或行动,以求达到目标。而且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非智力因素则能及时调整既定目标、方向或手段,使之适应新情况的变化。由此可见,我们应不断努力、不断探讨、不断尝试,致力于高中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师节空间留言语录下一篇:11月入党转正申请书5000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