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2024-04-14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通用6篇)

篇1: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温馨提示:本章全属理论铺垫

一般了解宏观把握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含义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含义

(一)是一种概括: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目的: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

(二)是一个框架:为社会工作形成系统的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技巧运用的框架

(三)是一种说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因素决定论

(二)“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

(三)“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

(四)系统理论

(五)优势视角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因素决定论:(个人、家庭、群体、社区)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1、个人因素

2、社会因素

3、两者相互作用

★ 启示:社会工作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多重层面进行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问题”的“心理-社会”视角及解决方法

1、观点: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

2、技巧和原则:

(1)首先:辨识、评估服务对象“心理”情况(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自我功能)(2)然后:了解社会状况、处境(家史、同辈关系、社会参与)的影响 ★ “生理-心理-社会”视角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环境中的人”的实务视角: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个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于具体环境:

原则:从分析个人问题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找出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联性,倡导社会政策变革

2、个人又是能动个体,可自主选择生活:

原则: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改变认知、适应社会 ★ 并不否认个人对自己行为 应负的责任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四)系统理论:综合系统、子系统

主要观点:系统=一定部分(要素)组成、具有一定层次、一定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

社会工作观点:

1、人类社会系统特点:人类社会=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2、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系统”:社会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意义:使整合社会、心理现象成为可能(静态——动态)

(1)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评估他们的生活环境(2)评估个人问题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要点:环境=社会工作者介入、改变的场域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四)系统理论:

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的观点: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完整性:①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②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2)强调社会系统: ①家庭系统的重要作用; ②各系统互动的形态、互动的规则(3)运用社会资源:正式、非正式社会网络资源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五)优势视角:

1、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发现、发掘优点、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操作流程:识别、利用、建立、强化(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抱负)

3、实务技巧:

(1)整体性:每个对象都有优点、资源(内、外)(2)两面性:困难既是伤害,更是挑战和机遇(3)积极性:理想和抱负=转变的能量(4)互动性:相互协作,更好服务(5)资源性:每种环境,充满资源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二)社会功能发挥

(三)内外影响力范式

(四)生命周期理论

(五)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重要贡献:界定三个系统(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1)微观系统:个人系统(生物、心理和社会)(2)中观系统:小群体(家庭、工作群体、其他群体)

(3)宏观系统:比家庭更大的群体、系统(四个重要系统:组织、机构、社区、社会文化)

2、实务目标:让个人适应环境

3、实务焦点:(1)促进成长发展;(2)增强适应能力;(3)消除阻碍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二)社会功能发挥

1、着眼点:(1)个人的社会角色;(2)是否有效发挥社会功能。

2、关注点:(1)外在因素(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2)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中的)。

3、任务:(1)分析社会关系;(2)找出方法资源;(3)消除干扰因素;(4)联系丰富顺畅。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三)内外影响力范式

操作框架:融合系统理论+生态理论元素

基本假设:人自身+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产生特定行为

1、内部力量:(1)内在动机;(2)动机下的行为。

2、外部力量:对个人施加影响的外在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四)生命周期理论

1、基本观点:(1)人的发展都经几个普遍阶段;(2)每个阶段是逐步攀升、成长的

2、实务要求:(1)系统全面思考问题;(2)找出内、外因素;(3)消除影响(个人、社会发展成长的)因素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三、社会工作实务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五)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1)非正式(自然)资源系统

①对象: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

②内容:情感支持、服务资源、临时帮助、获取使用正式社会资源(2)正式资源系统

①群团组织:A、类型:工作单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各种协会。B、宗旨:提升福利权利、提供服务资源

②社会性资源:公共服务机构(适应社会公共生活、满足短期、特别需要):学校、医院、社会服务机构、派出所……

(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非正式+正式(资源系统)

(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1)基本观点:问题根源在于人与社会环境不良的互动:不是人有问题,而是怎样互动(2)互动类型:

①人在资源系统中互动(人人互动)②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人资互动)③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资资互动)

(五)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基本观点:

①个人问题必由社会问题而来 A、与人所处之社会情境有关;B、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关

②解决个人问题必先解决社会问题

A、提供服务和资源;B、研究社会问题影响(2)社会工作之责任:

①反映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之关系;②演绎社会问题对个人之影响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二)综合的理论取向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五)整合的价值观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1、建立专业关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专业助人关系是实现目标的基石、灵魂);

2、改变是一种过程:量变到质变(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自我觉悟、自我引导、自我行动,最终:教育自己、改变自己)

3、改变是主动与自发的一个过程:启发内心动机、促进愿望实现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二)综合的理论取向

1、采取综合立场

2、选取最好方法

3、加以综合运用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三)工作过程阶段化

1、逻辑上:

①阶段明显、前后相连; ②阶段不同,任务不同

2、实践中:不同阶段、交叉重叠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四)工作任务阶段化

1、每一阶段,对应不同任务

2、每一任务,需要专门技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五)整合的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强调接纳、服务对象参与

2、伦理守则:强调对服务对象负责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阶段次序有弹性

1、阶段颠倒;

2、阶段简化

(二)工作过程螺旋式

时间推移、认识深入、问题改变、方案修正

(三)过程模式参考性

1、提供信息和引导;

2、运用技巧弥补抽象模式之不足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

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

3、目标系统(改变的目标)

4、行动系统(其他人士)

社会工作实务过程:运用知识、整合资源、实现目标(为改变而进行的努力、变迁努力)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1)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

(2)任务:促进个人完成生命任务、提高应对问题能力、促进良性互动、实现计划目标

2、改变媒介系统=团队(社会工作者+其他专业人士),社会工作者=主要改变媒介;其他专业人士=次要改变媒介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2、服务对象系统(服务对象)

(1)定义:服务对象、直接受益人(个人、家庭、团体、组织、社区)(2)类型:

①主动求助;②别人介绍;③机构转介;④机构要求。(3)现有与潜在:

①现有服务对象:已经使用服务 ②潜在服务对象:可能需要服务

转化前提(区别标准):对象需要是否符合机构功能 社会工作者任务:建立联系,使“潜在”成为“现有”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3、目标系统(改变的目标)

(1)定义:社会服务需要改变(影响)的系统(2)原则:与服务对象一起确定目标系统(3)关系: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关系 一般来说:目标系统>服务对象系统,时效性 ①一致性;②不一致性;③交叉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4、行动系统(其他人士)(1)定义: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2)不同目标、两种互动: ①多个行动系统互动 ②建立新的行动系统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三节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小结:四大系统、重要工具 不断互动、实现目标 第一章小结:

1、个人的问题,都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

2、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困境的愿望和能力;

3、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通过发现、发掘优点、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4、通过激发潜能、改变认知、改造环境、整合资源(家庭、群体、社区、单位、社会组织、政府组织、社会政策),来解决对象的困难。

篇2: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一)含义:强调一种适用于帮助各种服务对象和解决各种问题,具有普遍性的工作过程和方法.社工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多元因素决定论

“多元”--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贫穷以及精神疾病等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助人活动(对服务对象的介入)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2.“心理-社会”视角

强调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社会工作首先要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心理”方面的情况(例如:人格,应对压力的策略,智能水平和自我功能);然后要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例如:不幸家史,同辈关系状况和社会参与等)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3.“环境中的人”视角

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于具体的环境;另一方面,个人又是具有认知能力的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提升社会功能,通过进行矫正与服务,帮助他们改变认知,从而有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4.系统理论

(1)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系统”,是指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2)在系统视角下,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这个场域里所有的因素(即系统的各个部分)都彼此相互交错和影响.(3)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2)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3)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5.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2)优势视角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2)贫困,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多角度看问题)3)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4)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三)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中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3)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促进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2.社会功能发挥

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 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3.内外影响力范式

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人自身及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4.生命周期理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1)含义: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2)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帮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5.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个人和系统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非正式(自然)的资源系统(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正式的资源系统:群团组织(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社会性资源 练习:25岁的男青年,患有精神病,刚出院.社工在分析他的社会处境时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2)个人或系统与资源系统的互动(3)个人或系统的困难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1)个人问题与社会情境,与社会公共问题;2)社会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3)许多个人性问题不可能由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练习:医疗,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 思考:社会工作应做什么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有升有降);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例1:在青少年服务中心或居委会的社区工作中,工作者要先评估社区的需要然后才策划工作方案,再接着寻求社区居民的直接参与,即先有评估后有建立关系和接案的工作.三,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2.服务对象系统;3.目标系统;4.行动系统(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改变媒介系统:由社会工作者与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组成.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主要改变媒介” 例如:少管所的教官是越轨少年的主要改变媒介,在教育越轨少年的工作中,他要同时与学校的老师,街道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干部及居民委员会主任一同工作,促进越轨青少年的转化,并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2.服务对象系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求助于自己的自然助人网络(使用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走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求助的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己主动求助的;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其他机构转介来的;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现有服务对象,潜在的服务对象.练习:一位母亲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因为她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她的孩子在性格,学习方面有问题.母亲是孩子是改变媒介系统是

3.目标系统: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练习: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环境卫生恶劣,垃圾成堆,污水遍地.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与社区居民共同商讨解决社区的环境卫生问题.目标系统是服务对象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是

目标系统并不一定总是支持改变的,有时也可能会不愿改变.关于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还可能交叉.练习:1.在社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例子中,社区居民属于环境卫生部门属于2.在母亲为孩子求助的例子中,母亲属于孩子属于

4.行动系统: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工的合作者.练习:在改善社区环境的例子中,行动系统包括哪些(收集资料的人,采取行动的人大代表,新闻媒介的记者,社区居民,居委会主任等.)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包括六个阶段: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每阶段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与技巧.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接案的重要性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求助,由他人转介(“筛选服务对象”),工作者主动接触(外展工作,引导其接受服务)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按寻求服务时的意愿分为: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主动,他人介绍 非自愿性服务对象:转介而来,被动 练习: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儿童的类型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一)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 1.资料准备

(1)事先研读服务对象资料;(2)了解是否接受过服务;(3)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有特殊事项;(4)走访社区.2.拟定面谈提纲 面谈 1.面谈的目的 2.面谈的主要任务:(1)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3)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4)促进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2)沟通:治疗性沟通(P.30);(3)倾听:理解,设身处地,参与.4.面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

(1)对服务对象的想法与反应有透彻的了解:不愿被别人看作弱者;怕丢面子;怕失去原先的地位和权威;对改变的信心不足;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担心改变及后果;害怕(或实际已遇到)他人对改变的阻拦.(2)将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

(3)敏锐的感觉服务对象的各种情绪态度及反应(语言的,非语言的)(4)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三)收集资料

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

(1)个人资料;(2)身体情况;(3)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1)询问--直接向服务对象询问;(2)咨询--专业人士,转介;(3)观察--家访,深入社区生活;(4)查阅已有资料.(四)初步预估:界定并确认服务对象的问题,对照机构功能看是否能够处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看服务对象是否愿意由社会工作者协助,最终达成服务协议,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轻重与先后次序,看是否需要马上处理一些问题.建立专业关系

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及其功能 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1)有双方共识的目标(2)有时间限制(3)而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中心(4)社会工作者是专业权威(5)控制性(社会工作者)3.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六)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书面或口头的)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 1.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初步界定 2.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 3.相互的角色期望及暂时的工作时间长度 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一)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二)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三)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四)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五)社会文化因素;(六)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预估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原则

(一)预估含义: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是正式开始服务之前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及情境进行评估的过程.(二)预估的目的最终目的:对正确的计划做出贡献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三)预估的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系统的状况,包括家庭,朋友,工作单位,邻里及社区的情况,从中找出有利和不利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四)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2.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渗透了专业判断;6.局限性.二,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资料

1.内容:个人资料;环境资料

2.方法: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二)分析,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1.排列顺序;2.发现;3.识别;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三)认定问题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what,where,why,howmuch,howlong)

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问题发生的原因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4.研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情况.(四)撰写预估报告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2.预估报告的结构

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

第二部分:专业判断

(1)对资料的理解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

(3)对问题原因的分析,理解,解释

(4)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

(一)社会历史报告法(P.51)

(二)家庭结构图描述法(家庭树,家庭图谱)(P.52-53)

(三)社会生态系统图法(P.55-57)

(四)社会网络分析法(P.58-59)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计划”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1.目的和目标(长期,短期目标);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3.介入策略:多层次介入;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5.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二,制定计划的原则

(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三)尽可能详细和具体;(四)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五)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与服务对象一起)

1.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

2.设定工作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1)危机介入;(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4)安置服务;(5)专业咨询

签订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

服务协议的内容

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定原则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协议,口头协议

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一)签订协议的过程(P.72)

(二)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P.73)

第四节介入

“介入”也称社会工作的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一,介入的特点:

(一)介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二)“干预”是介入的核心;(三)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四)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二,介入的分类

1.直接介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重点在于改变人际交往或互动方式.2.间接介入: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更大的社会系统;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3.综合介入:直接介入+间接介入

三,介入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五)瞄准服务目标;(六)考虑经济效益

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一)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内在,外部)

(二)进行危机介入技巧:P.80-81

(三)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布置任务,认知作业

(四)调解行动

(五)运用影响力

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是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一)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方法,技巧

(二)协调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

(三)制订计划创新资源

(四)改变环境

(五)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第五节评估

一,评估含义与目的:

(一)含义:

(二)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二,评估的作用:

(一)监督介入工作进度;(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三)巩固改变成果;(四)社会问责.三,评估的类型

(一)过程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二)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介入前,中,后)

(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第六节结案

一,结案的类型(P.96-97)

二,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总结工作

(二)巩固已有改变.方法:1.回顾工作过程;2.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3.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三)解除工作关系

(四)做好结案记录

二,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给予肯定,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常见的: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的需要及问题(一)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 4,满足学习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获得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 7,拥有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二)儿童的问题

1.环境对儿童的伤害贫穷,污染,营养,童工 2.儿童发展障碍

(1)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2)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3)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4)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5)未成年人犯罪(6)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二)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三)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专业的价值伦理(四)儿童社会工作依据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营养,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妇婴保健,学校卫生工作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3方面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1.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服务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主要方式儿童福利院安置,家庭寄养,收养服务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3方面身体的康复,教育,适应其他人群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手段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一般意义上的方法

1.儿童个案工作方法:目标,特点,形式(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2.儿童小组工作:定义,功能,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 3.儿童社区工作:定义,内涵,介入手段(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几个特殊整合模式 1.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

(1)家庭支持性服务:家庭补助,父母效能训练,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家务服务.(2)家庭寄养:收容之家,免费寄养家庭,工作式寄养家庭,受津贴寄养家庭,团体之家 工作过程:接案,安置,探视,再安置,结案

(3)收养:亲属收养,非亲属收养(机构安置,独立安置)收养程序:P.131 2.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建设(1)儿童福利机构的种类

家庭模式福利院,团体模式福利院(2)儿童福利机构安置过程

安置前准备阶段,安置期间,安置结束 3.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

(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建立少年法庭,帮助犯罪儿童得到教育和指导.(2)为轻微犯罪的少年儿童提供的教育机构中的儿童社会工作.少管所,工读学校.(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干预社区闲散儿童,帮助其脱离原有的生活轨道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一)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力,追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焦虑,紧张,抑郁,恐惧,强迫,对立行为,多动,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游戏,过度沉溺虚拟角色

3.青少年犯罪问题:盗窃,抢劫,伤害,绑架,敲诈勒索,吸毒贩毒等

4.家庭矛盾冲突,亲子关系失衡:边界不清,父母过度保护,关系疏离,父母不闻不问,单亲家庭,家庭结构不完整

5.失学失业问题:失学,辍学,就业难

6.其它问题:道德品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服务对象自决)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一)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1.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1)道德相对主义;(2)道德的冲突;(3)道德上的知行不一;(4)与成人道德观念的疏离.2.主要服务内容(P.147)(二)心理及认知辅导

1.青少年心理及认知的主要特点(1)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2)主要发展性任务是实现自我的同一.(3)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得到发展.(4)独立意识加强,伙伴关系密切.(5)认知改变.2.主要服务内容(P.148)(三)生涯发展辅导生涯发展:即个体在特定年龄完成特定任务.1.生涯发展辅导的主要内容

(1)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规划人生);(2)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澄清;(3)合理选择的作出;(4)自身潜能的开发.2.生涯规划的重点

(1)自我认识;(2)人事工作世界;(3)确认自我的工作价值观;(4)评估环境因素.(四)就学就业辅导 1.学业辅导(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2)发展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求知欲和学习视野;(3)协助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4)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妥善处理学业压力,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2.就业辅导

(1)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2)开展就业态度和就业技能辅导;(3)为青少年择业提供直接服务.(六)人际交往辅导

1.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使青少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沟通交往技巧等良好提高;2.拓展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使青少年的领导才能,社交礼仪,交往态度不断提高;3.对有人际交往障碍和人际交往偏差的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使他们尽早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七)行为偏差及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 1.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正服务

(1)进行社会技巧训练;(2)加强补救性教育;(3)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结,并开展家庭层面的辅导服务;(4)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支持网络.2.犯罪青少年矫正服务:以教育辅导为主(犯罪前的预防性教育服务,判决前后的教育服务,替代性教育服务,重返社会教育服务等)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内容: 1,基本权利保障服务;2,司法保护;3,教育权益保障服务;4,就业保障服务;5,健康保障服务;6,社会保障及服务.四,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 1.青少年个案过程中的主要特点(P.155-157)2.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1)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主要功能(2)运用小组工作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3.社区工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主要工作层面

(2)主要技巧和方法(P.159)(二)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整合性 第五章老年社会工作 一,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一)老年人的需要

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4.社会参与;5.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后事安排.(二)老年人的问题

1.国民寿命延长与老年慢性病增加;2.家庭结构改变与无人照顾的老人增加;3.工业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与老年人生活环境的恶化;4.教育文化进步与严重的代际隔阂;5.医药发达与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6.老年人闲暇的增多与社会交往的减少.二,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2.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排斥,过度保护);3.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自我意识与自我督导;4.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1.健康服务;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最常见的: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焦虑症(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家庭思维)1.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2.家庭系统的工作(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主要介入措施P.184)2.丧亲问题(重要工作P.184)四,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顾疗法,验证疗法(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工作

独特之处,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小组(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注意事项(三)老年机构照顾(三种模式)(四)老年社区照顾(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由服务导向型转为需求导向型

(五)老年社会工作督导支持性,教育性,行政性

第六章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的需要及问题(一)妇女的需要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发展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中的(二)妇女的问题

1.妇女与经济;2.妇女与消除贫困;3.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4.妇女与教育 5.妇女与健康.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是一个服务对象规模最庞大的实务领域 只要是女性,都是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2.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 3.服务内容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女性人口(从需要入手)1.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2.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3.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4.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2.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3.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4.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5.婚姻家庭咨询服务;6.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四.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

1.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2.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1)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2)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3)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二)小组工作

1.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发展性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 2.妇女小组工作的重点:(1)社会工作者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2)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小组中的每一个妇女,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她们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4)小组必须协助小组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三)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类型: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第七章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残疾人的需要

1,治疗康复需要2,基本生存需要3,接受教育需要4,职业发展需要5,家庭生活需要6,社会交往需要7,价值实现需要

二,残疾人的问题列表形式: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2,服务需求的多样性3,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1.致残的风险因素2.主要的预防措施三级预防(二)康复

1,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模式,社区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模式,特殊的社区康复模式 2,类型:(1)医疗康复.常用的方法(2)教育康复.普通教育,特殊教育(3)职业康复.内容工作程序(4)社会康复

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残疾人工作的基本观念与原则

1,人是有能力,有潜力的.从残疾人视角看其能力和原则 2,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3,工作重点应有社会因素视角 4,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5,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6,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残疾人的沟通要点:1.了解各类残疾情况;2.掌握专门的沟通技巧;3.运用多种方式求证,确定沟通效果.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建立信任关系2,参与残疾评定

3,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生态框架评估,优势视角评估,生理心理社会视角评估,社区需求评估

4,介入模式:危机介入,增能模式,倡导模式,自助小组,社区工作模式,个案管理模式

第八章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二,矫正对象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三)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四)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为因事件发生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如帮助申请社会救助,帮助寻找暂时性工作等.(2)为因事件发生而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排生活照料.如寻找替代家庭或者收养机构;与学校老师联系以关注学业等.(3)为因事件发生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辅导服务.(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1.提供住宿场所;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4.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司法判决前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撰写

(1)在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建议(2)报告包括三部分: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生活史 2,服刑罪犯的个案辅导

3,帮助在监服刑罪犯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4,科学执行社会服务计划(服务方案设计)第九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一,服务对象的需要(一)优抚对象的需要:1,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2,医疗康复的需要;3,社会尊重的需要(二)安置对象的需要:1,就业权益的保障需求;2,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求 二,服务对象的问题

(一)优抚对象的问题:1,优抚对象老龄化问题;2,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的问题;3,优抚对象的权益保障问题

(二)安置对象的问题:1,就业难的问题;2,隐性失业的问题;3,延迟上岗的问题

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优抚社会工作的特点(二)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协助优抚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新的生活(2)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3)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4)协助残疾退役军人的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5)促进休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6)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2,荣军医院,荣复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2)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以及财务协调

(3)处理医疗纠纷与就医荣复军人及其家属的投诉(4)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5)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二)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协助安置对象适应新工作和新生活,发展新的积极的人际关系.2,协助安置对象利用和发掘自身和外界资源.3,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倾听安置对象心声,疏导安置对象的情绪.4,对于安置对象是第一次来到工作单位所在城市的,社会工作者要提供并积极发掘信息资源,协助安置对象寻找合适的住房,医院,幼儿园等.五,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2,小组工作方法3,社区工作方法 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2,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

(2)帮助救助对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3)推动服务对象的就业和经济自主,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反贫困计划的实施(5)提高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社会秩序维护(4)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社区人居环境灾后重建(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类家庭,家庭寄养,教育技术培训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跟踪回访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尽可能主动接触贫穷者(2)注意对服务对象的引导(3)重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4)注重资源协调

2,小组工作方法:救助对象子女成长小组,贫困单亲母亲小组,下岗失业人员支持小组 3,社区工作方法关注点:环境的改善,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二)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灾害应急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用专业方法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用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用专业方法维护社会秩序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用专业方法组织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2)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社区灾害风险分析(2)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外展服务街头救助2,思想和行为矫正3,教育和技能培训4,跟踪回访

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特点

1.发现和得到信息往往是从个人开始;2.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的问题;3.家庭为本(家庭中心)的理念;4.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5.家庭社会工作以支持及强化家庭功能为目的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内容:1.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2.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3.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1.政府体制内的家庭工作内容:(1)家庭救助(2)家庭生活服务(3)婚姻调解(4)家庭生活教育(5)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

2.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助与扶助(2)家庭心理辅导(3)家庭能力建设:婚姻学校,家长学校,家政学校,再就业培训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二)家庭治疗:1.鲍恩的家庭治疗;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

第十二章学校社会工作

一,学校社会工作特点:1.专业性;2.科学性;3.艺术性;4.实践性 二,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一)协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1.偏差行为的处理:(1)厌学行为的原因及特点(2)逃学行为的原因与特点(3)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与特点(4)对学生特殊行为的介入/处遇/干预

2.特殊学生群体的处遇(1)继父母家庭

(2)单亲家庭:情绪,经济压力,孩子照顾,孩子角色认同(3)残疾人家庭:情绪,经济压力,孩子照顾

(4)服刑人员家庭:情绪,经济压力,孩子照顾,孩子适应和发展(5)转学学生:同辈团体接纳,教材教法适应,学校规范的认知与遵循(6)特长学生:情绪,同辈交往,适应和发展,学习

(7)特殊学生群体的处遇: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二)全体学生的生活,学业和职业指导 1.全体学生的生活辅导:目标,内容,方法

2.全体学生的学业辅导: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方法 3.全体学生的职业辅导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关系(一)与教师及家长沟通,解释学生问题的内涵(二)为学生家长提供小组工作(三)为学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四)参与社区发展工作

(五)开发利用社区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文献,组织)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个案工作 1.基本原则与方法

(1)接纳尊重,唤醒自尊(发展的观念,温暖的态度,积极的关注)(2)真诚信任,良性互动(真实的自我,开放坦诚,不要误用真诚)(3)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2.学校个案工作注意的事项

(1)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德育化”(2)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二)小组工作

1.学校小组工作的地位与价值

2.学校小组工作的组织原则:自愿原则,按需开展,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 3.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选题,招募,甄选,实施,评估,跟踪 4.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三)社区工作1.学校社区工作的定位

2.学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建立关系,情境估量,发展计划,社区活动,成效评估 3.学校社区工作的注意事项

(1)工作重心指向学生发展(2)持之以恒,系统工程 第十三章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区社会工作的性质是服务,助人活动;2.社区社会工作的手段是社会工作方法;3.社区社会工作的空间是社区;4.社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重点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特殊困难群体;5.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兼顾社区发展和人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重心及最终关怀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社区服务内容体系

1.按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福利性服务,经营性服务

2.按服务的提供手段分为:福利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互助服务等 3.按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分为:非正式,准正式,正式的服务(二)社区社会救助(社会保障)1.对象:贫困户,孤老病残人员,特殊人员生活救助,灾民生活救助

2.特征:(1)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2)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3)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4)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5)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保障对象

(2)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当地标准;政府财政拨款,社会捐赠(3)工作程序(三)社区卫生 内容: 1,社区医疗;2,社区预防;3,社区保健;4,社区康复;5,社区健康教育;6,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四)社区治安

1.内容:(1)法制教育(2)居民调解(3)治安防范(4)社区矫正(5)维持秩序(6)事故防范 2.测量指标:(1)客观性测量指标(2)主观性测量指标(五)社区教育 内容: 1.从教育功能角度分:补偿式,控制式,解放式社区教育 2.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角度分: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服务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3.运用个案,小组工作法,为有需要居民提供专业辅导服务

(二)社区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2.为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3.就业辅导

(三)社区卫生工作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提供医疗信息,联结医疗资源,心理辅导;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宣传,主题工作坊;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感受分享策略,监督策略,行动策略,个性化策略

(四)社区治安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调解纠纷;2.用小组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治安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3.创伤辅导

(五)社区教育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3.社区“旁观者”的教育;4.社区“冷漠居民”教育

第十四章医务社会工作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

1.需要了解医疗服务体系,具有相关医疗知识;2.团队工作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医院社会工作:1.常规社会工作服务:筛查和寻找服务对象,危机介入,心理社会评估和介入,简短辅导,哀伤辅导,出院计划,出院后服务和外展;2.长期照顾社会工作服务;3.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对患者及家属;4.艾滋病社会工作服务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内容:心理治疗与个案管理;对象:住院和非住院病人)三,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篇3: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税收基础知识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理论, 涉税业务处理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税收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课, 在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税务管理者的角色为主导教学, 已不能满足财会类岗位对税收知识和税收技能的需要。所以, 笔者提出以财会类岗位群为主体进行税收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旨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税收课程的教学模式, 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 使学生在构建系统的税收理论、政策框架的基础上, 具备基本的岗位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含义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含义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 是适合于实践教学的新理念, 是教育学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 教师是协调引导者。教学过程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 与学生互动。学生在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 消化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 进而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有着重要的作用。

2.《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对于《纳税实务》课程, 可根据基于工作过程设置办税员岗位, 主要工作是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其主要工作任务可概括为:依据原始凭证进行的会计核算、办理纳税申报、依法保证纳税人利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因此, 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和税收课程的具体任务, 税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为:以立足会计岗位为核心, 以强化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为保障, 着重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实训, 培养学生诚信纳税的意识, 以达到培养会计从业人员处理涉税业务的“三种能力”。

传统税收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服务对象错位, 角色不明确

传统的税收课程站在税务机关征税的角度讲税收的定义、职能、作用、负担、计算和征收等, 课堂教学组织基本上是以税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组织教学的, 没有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组织教学。虽然陕财职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进行调整, 但是大多过于偏重税收的计算与缴纳, 使其仅仅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补充———税法认知和税款计算, 而没有将其设计为一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一项独立技能去组织教学活动, 使学生的岗位技能有所缺陷。

2. 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传统税收课的课堂教学偏重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这几年来, 陕财职院《纳税实务》课程在教学组织基本上是按税收基础知识、税收基本要素、应纳税额计算三大部分进行的, 对于税收征收管理部分基本没有涉及, 一定程度上将税收课程讲成了中国税制。

3.课程实训系统性和技能都有所欠缺

在授课过程中, 税收基础知识、税种基本要素 (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率等) 较好理解, 但是计算税额是一大难点。从计税依据的确定到税额的计算, 只凭讲解、示范还不够, 必须进行大量的业务操练, 才能掌握税额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而这些技能必须通过一笔一笔的业务来训练, 这也仅仅是训练了学生的单一业务或单一税种的计算能力, 对纳税申报的系统性训练严重不足, 技能欠缺, 不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

《纳税实务》课程改革的举措

高职院校课程在设计任务时, 应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 将教学任务融入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之间既不应重复, 又要有联系, 所有任务所包含的知识量应与教学任务的知识量相吻合, 任务应从单一到综合, 从容易到有一定难度。具体到基于工作过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方面, 即是要将课堂与办公室 (科室) 相统一,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 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 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1.确定履行企业纳税义务的典型业务及实训流程

根据各类涉税业务的需要, 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工作步骤, 设定连贯的典型业务。在构建的各系列典型业务的框架下, 编制纳税人需要完成的各种涉税业务, 如纳税登记业务 (包括开业、变更、注销等) 、纳税申报业务 (区分为各税种的纳税申报) 等。

2.从办税员岗位的素质要求和任务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税收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依据以下两点需要:一是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对政策法规的理解能力和提高税法的遵从度, 必须将税收基本理论和各税种的主要法律法规选入教学内容, 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二是岗位职责层次的需要。学生们在走向社会的最初几年中, 由于工作经验、社会经验和理解能力的限制, 使其能应聘到的工作基本上是初级职称能胜任的岗位。所以, 应选择相关初级职称应掌握的税收政策和工作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即可。这样既可突出学习重点, 又可降低不必要的学习难度。

3. 完善课程校内实训环节

课程校内实训的主要业务包括开业税务登记、各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将实训任务按照各税种设计为若干个实训项目, 每个项目设计若干笔典型涉税业务, 给出每个项目的原始凭证, 要求学生计算出应纳税额、填制纳税申报表。实训环节突出了学生“做”的重要性, 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 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把税法规章制度的应用分为几个小任务通过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来完成。学生自主操作, 教师随时检查、评价、纠错、指导, 并随进度进行总结, 使学生在已经具备了业务技能的基础上对政策和业务有一定的理解, 加深对业务技能的掌握。

4. 编制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教材、教辅

《纳税实务》教材应以会计岗位的涉税工作为着眼点, 以纳税人的角度、以如何办理涉税事宜为目的讲述税制内容。按照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的工作过程设置任务, 将实际工作过程与如何贯彻执行税收法规相结合。结合办税员岗位职责要求, 税收课程应突出计算税款、填制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办理纳税申报等主要工作环节, 这就要求积极进行和实训相配套的教参教辅的建设,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会计核算向计税、报税业务延伸。

5. 开发或购置模拟网上纳税申报系统, 提高岗位环境的仿真程度

通过建设仿真工作环境, 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之间、社会实践和税法课程教学之间、具体工作与不同税收课程之间的工学交替, 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在网上申报纳税已经普及的今天, 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网上银行软件是课程教学必备的基本设施, 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需要配备完成纳税申报工作的设备和软件才能满足教学的全部需求。因此, 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 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 是学校硬环境的体现。

6. 设计合理的考核方式, 使其既能配合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能较全面、较适当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笔试形式可以反映学生的水平, 但对技能的水平鉴定不够全面且缺乏权威性。所以, 相应调整考试制度、多样化考核形式, 以适应理论考核和技能测评的需要。首先, 可将考核分为考核理论和考核技能两部分, 设置相应的比重, 两部分均合格, 才能认为该课程合格;其次, 可调整考核档次。为了使所有的学生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下都得到合理的成绩, 笔者建议, 将试题分为不同档次 (如甲等、乙等、丙等) ,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来选择。当然, 在学生的成绩单中应注明成绩档次。就像职称考试, 若考生选择考初级职称, 即使得分很高, 也只能获得初级职称;若考生选择考高级职称, 即使得分不理想, 但只要及格, 获得的也是高级职称, 这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税收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体现在学生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学习, 带着任务上课, 用学到的知识及时完成任务。同时, 学生在自学、自辩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政策, 最终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结构、掌握岗位基本技能的目的。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对办税员的岗位职责和实际工作的基本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 也对学生的个人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进行了有效的锻炼。

参考文献

[1]戴伯秋, 王建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EB/OL].http://www.jingpinke.com/news/details uuid=4d73f146-12d3-1000-09f9-88c49a34d594, 2010-12-31.[1]戴伯秋, 王建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EB/OL].http://www.jingpinke.com/news/details uuid=4d73f146-12d3-1000-09f9-88c49a34d594, 2010-12-31.

[2]张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会计综合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9, 27:32-33.[2]张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会计综合实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9, 27:32-33.

[3]陈彦.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3:35-36.[3]陈彦.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3:35-36.

篇4:第一章 混搭模式不可控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表示将在年内发放4G牌照。对于电信设备商和终端厂商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让它们血脉贲张。

然而,运营商对此态度不一。中国移动由于在TD上栽了跟头,它急切需要通过4G来摆脱不利局面,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则有些闷闷不乐,它们有成熟的3G制式,用户满意度高,4G对它们而言,似乎来得太早了——3G上的巨额投入距离收回成本还很遥远。

中国年内发放4G牌照的消息传到海外,韩国SK电讯的一位高管给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浇了一盆冷水。他认为,4G对中国运营商而言,似乎是一场灾难。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将需要新建数百万个4G移动基站,这将让运营商不堪承受之重。

为了扶持民族标准,政府要求运营商混合组网,推动TD-LTE的发展,但这样不仅会推高建网成本,也势必会增加许多不可控因素,两种网络制式的比例为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数据规范。综合方面考量,TD-LTE有可能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冷处理”。

屈从政府意志

在今年6月21-23日广州举行的天翼手机交易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首次明确公布了中国电信的4G部署情况——将遵循“混合组网,同步部署”的策略,进行LTE扩大实验网网络建设。

FDD/TDD混合组网可充分帮助运营商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当一张网络堵塞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张网络上。但缺点也十分明显,有报道称,融合组网较单模方式组网成本高出30%左右。不过,中兴通讯系统品牌部负责TD-LTE产品的品牌经理张骏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融合组网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具体增加多少,目前并没有确切的数字。国外也有很多融合组网的案例,中兴通讯去年就参与了香港一家电信运营商的融合组网,技术不存在问题。

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朝4G演进的压力最大,无论选择哪种网络制式,都需重新建网。记者了解到,从心理层面而言,中国电信对FDD情有独钟,这种制式在全球范围十分普及,产业链成熟、建网成本低,风险也相对较小。

就全球CDMA运营商来看,除了中国电信外,迄今为止还没一家选择向TD-LTE演进,如美国Verizon、日本KDDI、韩国SK电讯等,它们都投入了FDD的怀抱。TD-LTE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终端与芯片技术都不成熟,这是其向前发展的一大绊脚石,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一道努力。

广东电信一位网络工程师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王晓初一直反对超前投资,在集团公司年初的投资规划中,TD-LTE并不是公司的菜。即便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电信股东大会上,王晓初在香港向外界透露,中国电信希望获得LTE FDD牌照,若不能如愿,公司会考虑向中国移动租赁4G网络。

然而,迫于政府压力,王晓初的态度随后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今年6月,他表示会考虑增加对TD-LTE的投资。

有分析人士透露,斯诺登揭露美国间谍事件以来,中国网络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再次触痛国人神经。融合组网虽然会给运营商造成财力负担,但也是别无选择。若中国政府给中国电信发放TD-LTE牌照,中国电信未来的竞争力会大打折扣。融合组网已经是权衡各方利益之后的选择。

记者获悉,中国电信在4G组网上,一改过去统一由集团公司投资的方式,变更由各省分公司出资,中国电信充当一个监督员的角色。这种转变的好处是,各省分公司之间会形成相互竞争,网络建设不得力者,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联通的3G制式向4G演进最为有利。截至6月底,其3G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根据过往的运营经验,一旦用户规模突破这个数字,业绩即进入高速增长期。

中国联通的3G用户ARPU值高,盈利能力强,正因如此,它对4G欲望不强。而且,从去年以来,中国联通一直致力于将3G网络升级到HSPA+。截至去年年底,中国联通开通HSPA+网络服务的城市已达336个。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中国联通已建成HSPA+DC网络,网速高达42Mbps。

今年的电信日,广东联通创下全国3G网络提速升级的最高纪录,在全省21个城市已建成下行速率21Mbps的HSPA+网络的基础上,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八大城市全面开通HSPA+ 64QAM双载波,网络速度提升至42Mbps。

去年8月,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接受采访坦言,“目前谈发展4G言之过早。”业内分析人士认为,3G尚在快速普及的过程中,就急于推进4G,对网络资源是一种浪费。然而,到了今年两会期间,常小兵首次放话希望政府尽快发放4G牌照。在业界看来,联通已经接到了政府的意旨。

有电信专家指出,融合组网并非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本意,而是包含政治深意。为了将TD-LTE推向全球,并展现出自信心,电信运营商首先得自己用起来,支持中国的自主创新梦。

巨大的弹性空间

一边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技术,一边是得到全球广泛验证的4G技术。前者商业化不成熟,推广它主要是肩负民族使命;后者已在全球普及,产业链成熟,风险也相对较少。如果让运营商自由选择,后者更具吸引力。

“短痛是为了不再长痛,新技术发展必须要经历市场的考验,拿来主义比较容易成功,但会失去市场话语权。”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认为,一些运营商以成本高为由抵制TD-LTE,这显然是在找借口。对TD-LTE标准不自信,危害性十分巨大。

杨骅曾公开表示,在4G发展初期,中国有必要形成单一的TD-LTE市场,向三家电信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但北邮教授阚凯力却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合理的发放牌照方式应该由运营商自己决定,而不是政府强行拍板。

事实上,王晓初在今年的天翼手机交易会上已经透露,“TD-LTE将被用于覆盖所选本地网城市中业务密集的热点地区、有业务需求,但地区改造不成熟的城郊结合部、正处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暂不具备光纤到户的农村富裕地区。而LTE FDD则将作为本地网城市的主城区及部分发达县城、4A级及以上重要风景区的覆盖。”

言外之意是,中国电信在混合组网过程中,将以FDD模式为主,以TDD模式为辅。有行业分析师说,中国电信在主要城区的核心网络,采取国际标准,而中国标准只是一个备胎,形象一点讲,就像足球与篮球运动中的替补,只有在主力队员表现不好或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才有机会上场。

近期,中国联通宣布了混合组网的消息。记者获悉,广东、江苏等省级联通公司,已经召开了LTE网络建设启动会,全力备战4G。事实上,中国联通向FDD演进最简单,只需要在现有WCDMA基站上增加主板,调试好射频天线就可以了,也不用为产业链不成熟而忧心。业界担心,中国联通可能会冷落TD-LTE。而在今年6月举行的GSM亚洲移动通信展上,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就表示,中国联通正在进行融合组网试验,而演进到FDD 效果更好。

“联通身上的包袱大,融合组网会推高成本,且效果也不见得好,充其量是选择性地参与一下。”深圳某电信设备商的高层表示,如果政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融合组网实际操作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如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只是象征性地参与TD-LTE建网,国产4G在中国可能会被边缘化。

篇5: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因素决定论

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视角

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

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

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环境中的人视角

主要观点:

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 介入方法:

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

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

系统理论

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

构、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

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优势视角

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

在面对逆境过程中,抗逆力能使人的心理健康回复至逆境发生前的状况,甚至展示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而在克服逆境后能够拥有更高的抗逆能力。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个人系统,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中观系统:这个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这一系统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的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工作将其实务焦点放在如下方面:

(1)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2)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3)消除环境中阻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因素;(4)增加社会资源,促进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2.社会功能发挥

着眼点放在个人社会角色方面的表现,个人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其社会功能上.威胁个人发挥角色功能的外在因素,个人与社会中他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工作实务关注的核心问题.社会工作的任务就在于通过分析服务对象的各种社会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来消除干扰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更加丰富和更加顺畅.3.内外影响力范式

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假设:人自身及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其特定的行为.4.生命周期理论(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

(1)含义: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成长的.(2)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帮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5.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①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②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③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系统有下列两类:

①非正式的资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同时还能提供具体的服务和资源。非正式资源系统还常常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

②正式的资源系统。分为两类,一种是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升人们的福利和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它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持系统。

在考查一种社会情境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关注的是人们所面对的生命任务,以及能促使人们完成生命任务的资源与条件,这些资源帮助人们实现价值、愿望并减轻痛苦与压力。这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

(2)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社会工作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和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三种互动已超出了简单的“人和资源系统”这样的二分法观点,而是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联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3)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2.运用综合方法;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2.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有升有降);3.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改变媒介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

目标系统

行动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由社会工作者与系统中的其他专业人士组成.社会工作者是担当主要责任的“改变媒介”。

2.服务对象系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求助的服务对象的类型:

篇6: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节 文字工作概述

一、文字工作的概念和内容

文字工作——将各种信息转变成书面材料的工作。

包括文稿撰拟和文字记录两大类。

文字工作几乎贯穿一切秘书工作的始终。

二、文字工作的意义

(一)秘书机构发挥参谋作用的重要途径

(二)秘书机构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秘书增长才干、展示才华的良好机会

三、秘书文字工作的特点

(一)写作活动的受动性(二)思维形式的抽象性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性(四)成文过程的程序性

第二节文稿撰拟

一、秘书撰拟文稿的种类

(一)各种法定公文(二)其他通用文书

(三)商务文书和公关礼仪类文书(四)上司讲话稿

(五)媒体署名文章(六)新闻报道

二、文稿撰拟的方式

(一)秘书个人撰拟(二)小组集体撰拟(三)职能部门代拟

三、文稿撰拟的质量要求

(一)准确反映上司意图(二)内容符合法律政策

(三)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四)内容实在、篇幅简短

(五)语言规范、行文得体

四、文稿撰拟的一般过程

(一)文稿起草前的准备

第一,思想准备。第二,材料准备。第三,拟定提纲。

(二)初稿的撰拟

注意恰当地使用材料。

应用性文体对语法、逻辑、格式的规范要求比较严格。

(三)文本的校核、检查和修改

1.文本的校核

2.文本的检查和修改(内容、语言)

(四)文稿的审核、签发和定稿

第三节文字记录

一、文字记录工作的特点

(一)即时性(二)格式化(三)制度化(四)准确性

二、文字记录的种类

电话记录、值班记录、信访记录、接待记录、会议记录、谈判记录、大事记录、上司讲话记录等。

(一)大事记录(二)上司讲话记录

三、文字记录的一般要求

(一)备好记录工具,准备随时记录

(二)培养倾听和判断能力,快速做出记录

(三)及时补充和修改,认真整理记录

(四)科学地制作表格

上一篇:货车挂靠公司协议书模板下一篇:七夕情人节浪漫文艺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