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2024-05-12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精选6篇)

篇1: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学生姓名:何晓 兰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会计电算化X班 指导老师: 齐 希 指导单位:经济管理系

2016 年 8 月 15 日

目 录

摘 要.............................................................1

一、引言........................................................2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3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3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5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5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5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7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8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9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9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9

五、结论........................................................9(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10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10 参考文献:.....................................................10

I

【摘要】本文旨在以分析现代企业的制度与会计管理现状为前提,找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层次的建议。进而促使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正确合理地构造企业会计管理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工作,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管理,这将有利于将会计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更好的实现现代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职能;会计管理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 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它是适应目前及今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司制度,是集团公司内部体制改革的方向。

会计管理的发展不成熟和欠规范却是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瓶颈。由此不难看出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是现代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因此,规范和提高现代企业的会计监督是促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简析现代会计企业制度

(一)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内容

1、公司法人制度

当代集团成长为现代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法人制度,即公司具有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权利。完善集团公司的现代公司法人制度,进一步确立公司的法人地位,是以建立明晰的公司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我们建立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明晰公司财产、盈亏的主体身份,赋予公司管理层真正的自主经营的权力,形成公司内外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2、公司法人财产制度

公司法人财产权是公司法人与公司经营权的有机结合。公司依法享有对公 司财产的经营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经营收益权。公司法人财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连续性和效益性的特点。

3、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现代公司所应具备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组织制度包括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科学化、规范化的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公司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现代公司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构造公司法人合理机构,就是要在改组公司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使公司既能够高效运转,又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4、私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这是实现公司“政企”职责分开和公司中私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基础。公司中的私有资产属于私人,私有资产出资人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除此之外,私有资产出资人不能干预公司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同时,私有资产出资者只以其向公司的全部投资承担公司的各种债务和损失。

5、公司责任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责任制度是公司和投资者双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称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出资者来说,出资者仅以其向公司的投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对公司来说,公司以其 经营的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6、组织领导制度

科学完善的组织领导制度是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司的组织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其基本的领导体制是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

7、公司内部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会制度等一系列的内容。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应具有科学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理层、生产者之间的责任与权利关系,三者之间通过公司的权力机构、经营管理机构、监督机构,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各司其职、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关系。

除此之外,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还应包括公司破产制度、公司外部保障制度等。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应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公司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实行公司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及市场链,其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公司、团队、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薪酬与工作业绩相联系。

(二)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企业制度演变的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

1、产权清晰

一是要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二是国有资产的边界要清晰,首先要搞清实物形态国有资产的边界;其次要搞清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权利边界。

2、权责明确

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经营者受所有者的委托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拥有经营企业资产及其他生产要素并获 4 取相应收益的权利。劳动者按照与企业的合约拥有就业和获取相应收益的权利责任。与权利相对应的是责任,责任也包含了承担风险的内容,还必须使权利和责任相对应或相平衡。

3、政企分开

即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要求政府将原来与政府职能合一的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后还给企业,还要求企业将原来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后交还给政府和社会。

4、管理科学

管理致力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核心是激励、约束机制。要使管理科学,是要学习、创造,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管理是否科学,虽然可以从企业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方式的先进性上来判断,但最终还要从管理成本和管理收益的比较上做出评判。

(三)现代会计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一个优秀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就要使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这就要靠制度。从企业来讲,这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它的核心是资产结构,或者叫产权结构。解决了制度问题,创新精神、经营管理变革等就会随之而来;有了好的制度,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就可以永远屹立着优秀的管理者。要使企业真正建立起以产权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也需要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第一,应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合理的制度,营造一个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因事而变的内部环境。第二,应为企业创造一个靠市场机制选择管理者的外部环境。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一)会计管理的必要性

1、会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2、会计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设置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3、会计管理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4、会计管理是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着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社会债务负担沉重,以及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低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的状况。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不善,会计管理松懈。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整顿经济秩序,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5、会计管理是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帮助企业实行最优化的经营管理,合理、有效地组织各项经济活 6 动和运用各项资金,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会计监督不仅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其本身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作为公司的一种管理活动,其监督职能日益重要。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它包括会计监督的实施程序,业绩考核、奖励和处罚手段等。会计监督的运行机制是实施会计监督的的核心和保障,公司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企业具体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的程序、业绩考核指标和标准,严格奖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监督落到实处。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一是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二是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三是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严禁乱支乱列,其开支总额不得超过制度规定限额。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

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

2、加强企业外部会计监督,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性使得企业经营者的权力相对加大,企业所有者对其约束力相对有限,从而使会计监督的难度加大。为了保证企业所有者、债权人、7 管理者、相关者的利益,仅仅依靠来自企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与控制机制远远不够,还需要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

一是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情况,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政府监督。《会计法》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一是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二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三是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四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从而完成法律赋予的职责。

会计要强化监督职能,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其监督体系构成分为两个层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由内而外形成经济行为—会计监督—内审监督—企业外部监督的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和强化了会计监督体系,加大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会计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性。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建立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议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部分,是通过竞争市场所形成的间接控制,第二部分,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它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这样,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其内容大体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在反映基础上进行管理。

公司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的多寡是由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各方面情况所决定的。《决定》要求每个企业必须重点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

(二)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

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尽到责任,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会计可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动信息等方面进行揭示,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对物质利益分配的执行与管理。

公司制企业所产生的代理问题、机会主义行为问题、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合约的不完善问题等等,最终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物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来。管理报酬契约在实际中由许多具体形式所构成,一般是:固定工资,年底分红、股票认购权、股票升值权、限制性股利计划、业绩单位以及业绩股票等报酬形式。在具体办法上,可以实行经理(厂长)的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形式。报酬契约设计、核算、执行、监督,虽然还要运用到股票市场、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当然,会计必须能够以独立客观为基础,在不受管理层控制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才可用于评估和确定管理人员的报酬。

五、结论

企业作为一个契约的结合体,它在包括签约、履约、计量和评价、再签约这一系列过程中,计量、评价与监督工作均由会计来完成。会计作为一个控制信息系统,它是企业作为一个合约结构得以有效运行的一环。没有现代会计,也就不 可能有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为我们研究会计的职能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必须形成另一个多方位的监督体系,才能形成为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层次上来看,一是通过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二是通过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一)强化会计管理条件。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调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的监督作用。只有建立起这样的治理结构,才有可能克服经营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等行为,为会计的监督提供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

企业是所有者、经营者、政府、债权人、以及消费者和公众之间一组契约的集合点。会计数据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会计数据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即会计必须以独立观察为基础,在不受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并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否则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利益驱动,一定环境下的会计人员总是会偏向于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企业的利益不择手段。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研究监督者也必须受监督的问题。

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问题,可以通过制订会计准则的形式对会计技术方法进行规范,当然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外部监督。但关键的问题是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外,要充分发挥事务所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 洪.浅谈民营企业会计控制问题.科技资讯,2005(31):23-41 [2](台)陈锦烽,苏淑美.内部审计新纪元.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8:187-302 [3]刘明辉,孙坤,徐平.审计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287-306 [4]杜美杰.信息系统与会计内部控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56-97 [5]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155-203 [6]林朝华,唐予华.内部会计控制若干理念剖析.上海会计,2002(9):15-36 [7]CPA 编委会.审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3:152-185 11

篇2: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现 代 业 制 度 与 会 计 改 革

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作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改革,措施

一、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管理随着现在企业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它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更多地与投资决策联系在一起,其作用也鲜活的变现了出来。

在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中,比较强调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内部管理很多是针对领导管理员工这方面,要求员工很好的完成领导的指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等于领导的行政性指令。领导决策层对于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发展规划一般不会形成文字上的东西,大部分出现在领导的脑海里,领导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情况适时做出判断,从而决定一个企业的最终发展前景。这种管理模式并不绝对意味着企业的失败,一个思想比较清晰的、逻辑判断能力超群的企业,即使没有把思想落实到纸面上,同样也能把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在现时社会上也不乏这种成功企业的范例。

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出现、壮大,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经营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在现在企业管理中,强调集体的力量,决策的程序化和科学化,保证最终的决策成功能够更加与企业的现实盈利能力相契合。传统人治的企业的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必须建立在杰出管理人的基础之上,在企业越来越多的今天,这种人才毕竟还是少数,就是说,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部分企业都会遇到发展的困难,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为大多数企业获得成功提供了可能,企业的领导者,可以是一个才能相对平庸的人,只要他能够很好的遵守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则,他同样能够很好的经营企业。

逻辑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我们一直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处理实情时,这种逻辑思维就会在我们的思想中落地扎根,现在企业制度就是为我们提供一种经验的力量。

二、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推行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会计无论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存在与发展必须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在经济工作中贯彻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的八字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与此相适应,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使被林彪、“四人帮”破坏的会计规章得以恢复,使会计工作秩序走上正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在会计制度的修订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恢复原来被破坏的会计制度,而是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整顿、提高的要求,从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的,即在会计制度的恢复中实现重建,在恢复重建中实施会计制度的改革。如在修订会计制度时,将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作为一项原则提出来,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满足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国家对企业实施计划管理的要求。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我国制定实施了《折旧条例》、《成本管理条例》、《成本核算办法》等,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行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为。通过这些法规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实施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和过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的进程,制定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同时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

(二)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分步实施会计制度改革,实现传统会计制度模式的转换

相对体制外来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的会计制度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涉及商广的特征。传统的会计制度建立于传统计划经济之中,依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其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将会计工作作为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来认识,会计工作服务于财政经济工作。表现在会计与财政税收的关系上,就是财政税收决定会计,会计制度直接以传统的财务制度和税收法规为依据制定,为其贯彻执行服务。由于传统的会计制度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体制内会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传统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要考虑的因素多,难度大。对于体制内会计制度的改革,我国采用渐进的方式对传统会计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局部进行改革,从局部改革的成功再推进会计制度整体和全局改革的进行。其表现则是通过会计制度中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改革的积累,达到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基本改造;通过局部内容改革的积累,达到传统会计制度整体改革的目标。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会计制度明显特征就在于“三段平衡”、“专款专用”,强调会计核算为国家直接管理经济服务。如从《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在修订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将资金平衡表由原来的“三段平衡”,改为总额大平衡;会计报表格式和报表项目也根据当时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些改进措施,虽然都是在末突破传统会计模式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则使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次,根据经济业务的发展实际,在传统的会计制度中增加新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如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等。这种使传统的会计制度在形式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对会计核算的需要,对会计制度的部分内容进行改革,为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思想和理论的准备,正是通过对传统的会计制度部分内容的改革,逐步实现对传统会计制度的根本性改造,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会计制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模式的转换。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及会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所应进行的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对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涉及到企业内部会计改革和企业外部会计改革两个方面.要重视现代管理会计,时务与会计一分为二,完善内部审计与监控手段,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责任会计,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使会计更好地为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服务。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政府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会计核算以监督国家计划执行为目的,会计信息由基层企业逐级向上级汇报直到政府部门,呈纵向流动格局。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三大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使我国企业会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且在相同事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预计存货变现损失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额等等。加之市场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造成会计信息横向的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也呈封闭状态,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显著,甚至不具有某些质量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

会计信息的流动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息也由封闭转向公开。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公开化,即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要求。我国已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诸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就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特征做出了规定。《准则》中的这些原则,要付诸于会计实践之中,则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素具有全面性,即各质量要素均能充分体现出来,又要求会计信息的各质量要素具有相融性,即不相互排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的日益公开化,对企业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将更加严格,除了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关可比且可靠的会计信息之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还必须受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查鉴证,以保证其公允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因此,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也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资本保全的再认识

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还是根源于旧的经济体制及其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迅速建立起相应的能有效组织和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值增值问题。资产保值的关键是实现资本保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代理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在会计改革中,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消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本规模成了衡量企业的标准,外部利害关系集团的利益不尽一致,因此企业应具有实物资本保全的意识。实物资本保全是在物价变动会计下生成的资本保全概念。在这一概念支持下,企业的损益是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赚的利润。”因此,要做到实物资本保全必须采用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没有达到恶性膨胀,同时受成本与效益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适宜以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来提供会计信息。但并不排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物价变动引起的资本补偿不足的情况。

由于物价上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的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这不仅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所有者的权益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妨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呢?通常方法是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资本金补偿资金”,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实收资本”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金,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未分配利润”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的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做作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税务会计的建立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而当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就不存在所谓税务会计的问题,因为在财务会计中包括了关于计税的内容。我国历来把政府部门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唯一使用者,国家既是主体又是企业所有者,所以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法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制定的,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税利的足额上缴。国家与企业所维护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税务会计包涵在财务会计之中,不需单独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出现政府部门从众多新设的企业中取得收入的问题,从而使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背离,形成了税务会计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者遍布社会各阶层,容纳了包括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在内的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资金所有者,国家政府部门只能以投资者或者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身份享有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所有者的权利,而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不再是市场的主体,它被企业取而代之。这是税务会计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它必须从微观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达到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它所要求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准则为提前,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税法的制定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宏观调控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很难一致的体现税法要求,保证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各企业必须按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缴纳各种税款。由此出现了会计上和税法上计税依据相背离的情况,因此税务会计是既遵循会计原则又体现税法要求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建立税务会计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其次,国家的双重身份及不同身份所具有不同作用是税务会计产生的另一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独立原则,表现为企业法人拥有法人产权,确定法人财产权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理顺了产权关系,才能将国家的双重身份彻底辨别清楚。即当国家以投资者身份出现时,与其他投资者一样,享有投资者的一切权益而无权为企业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定;而当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发生超经济行为时,有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企业,使之步入规范的运行轨道。这样,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规定的诸如: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列支渠道,转变为通过运用税收来间接控制。

同时企业的经营者由于不再受国家的直接干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灵活运用资金和规定成本费用开支。企业经营者的目的是维护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者的权益。因此,随着国家双重身份的明朗化,税务会计也必将产生。

会计与企业制度之间有着内在协调性:一方面一种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确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促使新型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改革与企业改革,正是为完善这一协调性而做出的重大举措。

四、我国

四、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模糊了会计行为约束系统的层次关系

按照传统的理论界定,会计行为的约束系统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以《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组成的强制约束体系和以会计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自我约束体系。在强制性约束体系中,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实际作用和理论界限比较分明,但是从新制度的内容规定来看,它既包括了属于会计准则层次应予规范的内容,又包括了属于会计制度约束层次应予规范的内容。也就是说,新制度执行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双重约束功能,而且用新制度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时,几乎取代了会计准则的作用。这样,要么必然形成新制度与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重复约束,模糊了二者的界限和层次关系;要么造成会计准则形同虚设,使得真正的强制约束体系仅包括《会计法》和会计制度两个部分.(二)以内容上的汇总罗列换得内容上的统一

新制度是针对所有类型企业的,是一种“统一”的会计制度。然而,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某些业务处理上毕竟有其特殊性,为了实现制度的统一,新制度在内容上把以前13个会计制度中具有一般共性的业务和具有个性的业务汇总罗列,然后规范其核算过程。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对于收入、成本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计量和确认。

(三)忽视了会计工作尽量从简的常识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逐渐采用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做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一些新的问题使得会计工作逐步复杂起来,这已经让会计人员应接不暇,不得不在工作中不停地吸收这些新知识。新制度关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规定中,在很多会计科目的使用规定方面,特别是在明细科目的设置规定和要求方面过于细致、过分繁杂,不仅没有起到简化会计工作的目的,而且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大增加。如:新制度要求设置“实收资本”和“已归还投资”两个总分类科目核算资本投入与归还的业务,这种做法不仅增加建账、记账和结账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审计检查工作量,实际上,上述资本金业务的核算可以合并到“实收资本”账户的借、贷方,这样就足以反映资本金的来龙去脉。

(四)过多地形成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诸多相关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结果都会形成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如:作价投资、融资、采购、期末结转、重组改制等业务。多借多贷会计分录最大的缺陷就是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确,不便于会计检查和分析,同时在实际操作上也给会计人员带来麻烦,主要是根据多借多贷业务区分收付转凭证以及区分对应的原始凭证附件等难度加大。这种状况对于全面采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企业而言,其不利之处还不十分明显,但是对那些仍采用手工核算的企业而言,这种不利状况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五、未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趋势

会计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总体目标在于建立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一)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企业会计制度

改革会计制度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动态过程,因此,从理论上说,会计制度应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特点。但事实上,会计制度变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

(二)建立能适应各个行业的统一的会计规范体系

适应这一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应改革以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会计处理的状况,尽快制定和颁布能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具体会计准则》,以使企业能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按统一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简化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综合程度和可比性。

(三)制定和完善各项资本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规范

随着企业集团化经营战略的逐步实施,每个企业都可能发生各种形式的资本经营事项,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改革过去那种针对企业常规经营业务制定会计制度的状况,为各种形式下的资本经营事项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规范,并纳入统一的准则体系。

(四)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完善会计制度

现代会计在构成上具有横向多元、纵向多层的特点。横向多元即如前所述,现代会计除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外,还包括人力资源会计、金融工具会计、租赁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破产清算会计等若干分支;纵向多层则指现代会计是由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企业会计、内部责任会计等若干层次构成。以上各个分支、各个层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会计内容体系。与这一体系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应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予以构建和设置,这里的“横向到边”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广度上应具有全面性,既要包括对传统财务会计事项的规范,又要针对各种现代会计分支,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和制度,如通货膨胀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租赁会计准则、人力资源会计准则等。“纵向到底”就是会计制度的构成在层次上应具有完整性,它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与会计构成的层次性相适应,现代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准则或制度,又要包括企业的会计准则与制度;其二,与会计制度制定主体的层次性相适应,会计制度既要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又要包括各企业根据统一会计准则或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

(五)加快我国会计规范的国际化进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的日益形成,我国市场必然要融于世界市场体系,加入国际性的商业交易网络。适应这种市场体系国际化的要求,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的会计必然要走向世界,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之中。针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是深化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强化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篇3: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满足社会化生产的特点, 符合市场经济制度的需求, 体现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与独立法人的要求, 在各种国家特定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与规范下, 企业拥有独立财产权利与责任的一项制度。“清晰产权、明确权责、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四大特征,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约。在这四大特征当中, 清晰产权是根本, 明确权责与政企分开是必要条件, 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能够盈利的最重要的保障。

在经济改制的过程当中, 我们应该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放在首要位置。企业的会计工作是控制与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工具,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 现代企业制度已深入人心, 想要建立起这一制度, 就必须对我国会计工作开展深层次改革, 从而使其能够适应企业各项经济管理与经营活动的需要。

一、使现代会计的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互适应

现代会计制度是对企业法人的财产受托责任进行制约与监控的一种具体性规范, 在市场经济制度下, 它是为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配套服务的, 同时, 其本身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之一。因此, 现代会计制度应该满足下面几方面的要求:

(一) 对会计制度形式与性质方面的要求

为了明确不同所有制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 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会计制度应该对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 建立起打破行业界限的、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现代会计的受托责任制;与此同时, 建立一套技术标准, 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与指导, 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本准则等。

(二) 对会计制度相关内容的要求

必须对产权关系以及受托者、委托者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进行明晰, 在制度上保障各投资主体的平等性, 维护各委托者的相关利益, 对受托者责任履行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扩展会计信息的含量, 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会计信息使用与传递的过程, 是保障现代企业制度正常运转的一个微观机制, 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需要会计信息的含量按照决策有用原则进行重新构架。会计信息功能不仅是对已有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观念上的总结, 而且还是对经济活动的运行状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反映, 是经济活动进行决策的有效依据。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特征来对会计信息的含量进行扩充, 是保证现代企业制度能够高效运转的条件之一。

为了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就必须转变企业传统的会计模式, 企业会计工作应该在不违背法规、法律的前提下, 按照目标的不同, 自主选择会计核算的方法与管理措施, 从而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既有助于企业完善各项投资决策与管理经营措施, 又促进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调控。会计信息的发布方式应该具有公开性, 提供形式应该具有多元性, 处理形式应该具有通用性。同时, 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企业以全体法人财产进行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 承担出资者的保值与增值责任,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起资本金制度, 体现会计主体的地位, 保障资本的保值增值, 实现各产权主体的权益, 从而逐渐健全现代会计制度。

三、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互分离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特征, 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都是控制主体, 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企业必须建立起内部制约的有效机制来保证与监督各项运行机制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

我们一直依照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间的逻辑关系或勾稽关系来维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事实上, 这样就很难保障会计信息中不出现欺诈与粉饰行为。强化内部会计控制, 可以从会计信息的源头 (会计事项、经济业务) 责任性与真实性进行控制。一直以来, 企业只注重对外部会计信息的监督与核算工作, 而内部的会计信息才是外部会计信息产生的基础, 后者的质量是由前者所决定的。例如企业的账簿资料、会计凭证这类内部信息通常是不对外提供的, 但他们记录的信息却是外部会计报告的生成基础。所以, 在建立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当中, 紧密与企业自身条件、管理水平相结合, 重视检查与考核企业中的会计基础工作, 以实现对企业形成会计信息有关的所有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与规范。

四、重新构建现代管理会计体系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与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现代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权责分明、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重要特征, 同时也是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特点。而会计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 其具有信息量大、信息集中、信息综合性程度强的特点, 这就造成其肩负的企业经营生产决策方面的责任也会加重。现代企业经营者想要完成所有者受托责任, 就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以期现代管理会计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一) 现代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的战略管理给传统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它要求会计工作从战略的角度提供出企业竞争者的信息, 实现了会计工作与企业战略的相互结合, 所以应该积极完善战略管理会计工作, 协助当局编制、确定、实施战略, 进行战略性的业绩评价。

(二) 现代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上面发挥重要作用

伴随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 成本的降低成为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获利的重要手段。现代管理会计提供了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成本制定等决策经营方面的成本信息, 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 现代管理会计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责任会计制度把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分别划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 再把责任预算的目标成本、利润等指标分解给各责任中心, 经由业绩计量对责任中心业绩进行考核与奖惩, 为企业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带来保障。行为会计指的是在会计技术的方法基础上, 结合行为科学的原理, 对会计信息的生产、使用、传递过程中的当事人行为进行研究。现代企业制度给行为会计的实现带来了可能性与必然性:第一, 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是有关人在特定的组织结构当中活动的制度。第二, 现代企业制度相当复杂, 促进了会计方法的多元化, 因此具有选择性。第三, 会计信息是用户掌握外部环境, 并以此采取行动的有效媒介, 会计也可对人的行为进行调控。在客观上,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府管理会计, 由统一的直接管理转换为间接宏观管理, 通过制定会计的具体规范, 来约束会计行为, 建立包含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等层次性的会计准则系统。伴随企业日渐复杂的经济业务与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除了提升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外, 客观上对会计的职业道德提出了统一性与规范性的要求。

五、完善企业的效绩评价制度

(一) 将会计管理工作与效绩评价工作相结合

对企业开展效绩评价, 就应该验证与核实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数据资料要进行及时地纠正与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效绩评价的结果具有可信度与权威性。

(二) 对效绩评价的结果进行应用研究

企业应该不断积累效绩评价的经验, 并在此基础上, 对效绩评价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应用研究, 将企业经营者的报酬激励与效绩评价的结果相挂钩, 将效绩评价结果的等级高低作为风险报酬的确定依据, 促使企业从整体上提升效绩, 这样才能保障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三) 积极推行效绩评价工作, 使其步入社会化发展的大方向

现如今, 我国企业的效绩评价主要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组织, 伴随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 企业的效绩评价工作应该逐渐走向社会化, 利用社会中介的力量, 依照国家统一颁发制定的评价标准, 在政府部门监督下, 积极开展各类评价活动。

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会计的社会监督工作

(一) 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改革的基础

我国会计的法规框架伴随会计改革工作而不断变化, 并且逐步面向国际化。从整体上看, 主要包含三个层次:首先,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布的法律, 例如《公司法》与《会计法》等。其次, 由国务院颁布与制定的法规法律, 例如, 《总会计师条例》与《企业会计与财务报告条例》等。最后, 由财政部制定颁布, 或财政部与其它部委联合颁布的法规法律, 包含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 会计工作与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 例如,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等。伴随现代企业制度不断的健全与完善, 会计工作的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 应该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及时修订, 对会计要素内涵与外延等重新进行界定, 加强会计报告功能与作用方面的理论阐述。

(二) 进一步深化会计工作的具体准则, 强化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健全会计工作的法规法律体系, 重视会计制度作为协调利益的准则与技术性规范的关系。应该在对现代企业制度权责结构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健全与之相应的监督机制, 从而完善会计监督途径, 加强监督工作。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中, 要加强会计人员履行自身监督工作的内在动力, 促使会计监督工作行为主体的风险与收益相对称, 补充会计人员进行监督工作的利益规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给注册会计师的发展带来了直接动力, 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按照相关法规、法律要求, 提供出客观的会计信息, 外部会计报告还应该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与审查, 从而保障其的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所以, 健全以会计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评价监督体系将成为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 也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改革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一个环节, 我们应该从会计信息质量与含量、会计制度管理、会计法律体系、会计工作规范等方面对会计改革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改革,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庭军, 董维维.现代企业制度下几个会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1、彭庭军, 董维维.现代企业制度下几个会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5

[2]、刘冰.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策略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122、刘冰.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策略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 2008, 12

[3]、屈静.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J].当代经济, 2007, 93、屈静.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改革[J].当代经济, 2007, 9

[4]、李宇晖.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24、李宇晖.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篇4:浅析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监督;会计信息

一、引言

随着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要求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划清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充分利用各项有效资源,监督并协调各项经济活动,在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会计监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监督有内外之分,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内部控制制度等规范和监督企业经营行为,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监督。强化会计监督,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切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保证信息质量,从而为企业决策者和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内部监督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外部监督提高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规范化的管理更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当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

(1)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均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目前由于大部分企业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监督执行者置于管理者之下。因此,无法避免管理者由于私心要求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比如资金违规使用,财务报告造假,会计使用假发票做账,严重损害了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使得内部监督浮于形式,缺乏独立性和执行力。以“广国投”破产事件为例,资产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内部监管不力,过度借债,且借债的登记手续、资料备案不齐全,资不抵债达到140多亿元,1999年申请破产。广国投破产事件反映出了内部会计监管,建立严格的会计工作执行准则和规范,对于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监督、社会舆论监督3个方面。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出现职能交叉重叠现象,监督效率低下,一旦出现问题,又出现互相推诿现象,责任追究落不到实处,也就容易导致监督不力。社会舆论监督不力主要是社会会计监督意识比较欠缺,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舆论关注度不高。

2.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能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除了受到外界因素干预,比如企业管理者授意会计作假之外,很大程度上会计人员素养水平偏低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素养有限,从而容易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丧失原则,沆瀣一气,弄虚作假不断,甚至造成利益损失。也有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记错会计科目、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不正确、审核报账不规范、资金监督审查不到位等问题。

3.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

主要是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交由专业人士负责经营管理,所有者等其他相关利益方一般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信息来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具体的经营成果如何,从而对管理者做出评价。因此,这种分离方式在提高管理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管理者管理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时会考虑到考核绩效与经营成果挂钩,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往往通过授意会计人员造假,暗箱操作,虚报经营成果,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所有者一般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获知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效,由于会计信息失真,所有者也就无法得知真实情况,甚至可能出现损害所有者利益的情况,造成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冲突,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4.会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新《会计法》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会计工作,但是由于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对会计监督中相关的基本概念也没有界定清楚,最典型的就是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在概念上没有严格区分和界定。一般而言,会计监督在前,审计监督在后,属于事后监督,很多会计人员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往往将会计监督等同于审计监督,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监督成效欠佳。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相应建议

1.完善内外监督体系

(1)强化内部监督

首先要在内部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宣传,引起企业内部上到领导下到员工对会计监督的重视,调整资源配置,重视会计监督人员培养、会计监督具体的工作程序、奖惩机制的构建等,树立会计监督应渗透到企业各项流程、各个方面中的全方位意识。其次要明细权责,制定明确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保证会计监督人员和谐、有序开展监督工作。最后明确划分企业的审计部门与会计机构的职责范围,使两者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将内部监督置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全过程把握和控制,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避免伪造、虚报等造假行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强化外部监督

政府部门应该明晰负责会计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权责范围,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如何追究,应该建立具体的惩罚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监督,保证审计和审查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以此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社会中介机构如审计事务所,应该严谨遵守职业道德,始终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审计工作开展,不可因谋私利而违背执业原则。社会舆论角度来看,应该加强宣传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社会、经济宏微观角度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对会计监督的重视,树立正确意识,借助互联网媒体、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发挥互联网信息充分传播扩散的优势作用,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强有力的针对会计工作的舆论监督。

2.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现代企业管理需要高素质人才来支撑,会计监督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门,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也非常重要。因此,企业除了在引进人才时注重选拔高学历的专业素质人才,还应该加强企业内部对会计准则、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通过线上继续教育和线下并举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建立专门的企业内部电子培训知识库,囊括会计、财务等诸多领域的法律法规、案例教学、专业知识,让员工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根据自己知识短板,不断补充专业知识。企业根据考核结果,奖惩并重,落实到具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队伍,投入到会计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操作水平,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程度。

3.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可以借鉴业内成功企业在建立会计监督体系方面的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明确划分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和权责范围基础上,选择性地调整和优化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建立相互制衡与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减少人为因素干预,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客观开展和有序进行。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科目和税后利益分配的监督,严格资金使用审查,强化对资产损失和成本费用的监督,健全审批程序,保证资金按规定使用,动态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完善会计监督相关法律法规

围绕新的《会计法》应该尽快出台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其他领域如证券法等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包括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等比较模糊的基本概念,明确会计监督的权责范围和奖惩细则,加大对会计违纪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责任落实。同时还应该明确规定管理经营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强化法律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明确会计人员有拒绝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的职责,一旦违规操作,理应追究责任到具体个人。

四、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工作中在监督体系、工作人员、制度、法律法规方面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通过构建完善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强化会计人员培训,完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辅助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保证企业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开展经济活动,维护所有者合法权益,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9).

[2]马学锋. 浅议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J]. 现代商业,2013(07).

篇5: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固有的性质和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多元化、多角化、集团化经营,并且日益呈现大规模、跨国化、跨行业的经营趋势。现代企业的上述特点,对我国企业现行的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立起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不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使其在保证完成总机构下达的各项经济任务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享受相应的经济权益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由于现代企业的经营范围广、分支机构多、物资流量和资金流量大,企业必须从商品经营为主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总机构应成为投资中心和分配中心。分支机构成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要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费用计划管理,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股东或投资者谋求最大的回报。

(1)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2)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3)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4)统一采购物资。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2.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国际上企业财务会计组织机构分为三种类型:

(1)超脱型。即在董事长下设财务总监,分管企业财务会计业务。这种机构体现了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维护股东或投资者的权益。

(2)专家型。即在总经理下设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分管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这种设置。这种机构充分体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专业性和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

(3)分权型。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这在美国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在这种机构中,负责业务的高层主管都拥有财务副经理的头衔。直接向总经理报告财务情况。就我国企业来说,股份制企业可以实行第一种超脱型,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实行第二种专家型比较适合我国的情况。财务会计机构还是不必分设为好,更有利于讲求效率。

3.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会计管理体系。根据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和现代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应该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一般会计。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各类账目,按时向税务部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交纳税费。一般会

计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投资者(国家)和股东作为投资的参考。

(2)责任会计。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主要是通过解决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上责任不清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大公司对内推行了分权管理,事业部制应运而生。对事业部制的管理控制,在会计方面主要就是依靠责任会计。事业部制的核算、控制、考核等,无一不是采取责任会计的方法进行的。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如目标管理、指标层层分解与考核、厂内银行结算等,丰富了我国责任会计的内容。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其集团化、跨地区、分支机构多的特点,而对外又面临着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的竞争,迫使企业内部的管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责任会计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紧密结合,使会计控制的职能大大加强,会计信息的适时反馈作用充分发挥。这是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通过建立各级责任中心、目标管理、差异分析、责任转账、编制责任报告和责任报表等方法,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它通过集中管理,反映、核算、控制和考核企业内部各级各单位的价值运动,并且与班组经济核算相结合,与各级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挂钩,使企业内部做到责、权、利结合,真正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企业经济责任制和责任会计密不可分,经济责任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责任会计基础上,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巩固和不断完善有赖于责任会计的进一步参与,没有责任会计,就不会有真正的企业经济责任制。通过责任会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制的结合,对企业内部各层次、多层次责任管理,建立不同种类的责任中心并对各级责任资金、责任成本、责任效益进行核算、控制、分析,使会计管理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去,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向纵深化、科学化发展。实践证明,在现代企业中,将责任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会计学科,从管理会计中独立出来,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

篇6: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

1、同行同业,借鉴学习。

作为新建企业在借鉴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时,要巧学活用,但绝不等同于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围绕自身企业的实际,学习同行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新理念

2、结合自身,不断总结。

我们在新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初期,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认真审视自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总结、完善、修正和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以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新建企业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是沿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困难到容易的顺序进行的,所以循序渐进原则也是管理规律的反映。

4、正确评估,审视自身

要形成自我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要对制度有效宣传,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才不致于成为空中楼阁,才有可能得到贯彻和执行;二是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既不附合,也不盲从;既不骄傲自大,也不悲观消极,以科学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它;三是对制度进行适时修改和完善。旧的管理观念一旦进入管理者的潜意识,就容易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清理干净

5.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责、权、利明晰

作为新建企业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后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归根到底是执行力问题

企业发展要懂得迂回之术

一条街上两个电影院,当遇到市场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两家老板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取顾客。路南的推出八折优惠,路北接着来个五折大酬宾。对顾客而言,相同条件下当然都喜欢去花钱少的电影院。于是路北生意兴隆,路南门可罗雀。当路南老板赌气来个“跳楼大甩卖”---门票两折,此时已经是赔钱了,没想到路北竟然一折还送一包瓜子。于是路南老板气得吐血,最后只得关闭。

上一篇:导游优质服务承诺书下一篇:挥洒青春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