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吟诵与透析

2024-04-14

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吟诵与透析(精选3篇)

篇1: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吟诵与透析

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吟诵与透析,掌握记忆与理解的方法与技巧,培情养趣;懂得欣赏与感悟,学会运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兴趣、提升写作水平。

四五年级组:古诗吟诵、寓言故事启示、经典名句运用,培情养趣;懂得欣赏与感悟,六七年级组:古诗理解、文言文释义、寓言故事启示、经典名句运用,提高阅读理解,七八年级组:古诗运用、文言文释义、论语启示、经典名句运用,提升写作水平,课程标准》中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9年共240篇(段),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并分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到我校的语文教育,小学生不仅仅要学完《课程标准》规定的篇目,每学年还要诵读16首课外经典古诗词。从这学期起, 学校安安排每天晨会课为学生诵读古诗的时间,另外学校组织了古诗诵读兴趣小组,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古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应该说,古诗文的学习,我们的社会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不仅有教育上的支持,而且有学习的氛围。可是,实际情况看来,我们学生的古诗学习并不能和我们的学习条件成正比。很多老师,只是把古诗画在黑板上,也不讲解就让学生回家去背,甚至于临考试的时候抱佛脚,没有方式方法,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古诗文诵读展示也只是选几个背的很好的孩子去参加,有的老师干脆每天让学生默写、默写、再默写。因此,我们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不知对孩子的人生究竟有多少影响。今年,是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六年,在过去的六年中我有幸在古诗文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导,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下面是关于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我的一点想法。

一.诵读。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课程标准》各学段古诗文阅读的教学目标中也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注意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熟读而成诵,也有利于记忆、积累和培养语感。二.分析。我国古代私塾学习诗歌三步走:诵读--讲解--背诵。诵读只是学诗的第一步,单是诵读是没有用的,还需要对诗歌有个简单的分析,即使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做到这点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般对于我们中年级的学生,我要求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诗: 诗人――诗题--诗意-―诗情。诗人,就是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的一些事迹。诗题,古诗的题目有的很难懂,但有的题目就包含了诗歌的内容,比如说: 《山行》的意思是山中行走;《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诗意,小学生诗歌学习掌握诗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理解诗意也是学好古诗的关键。诗情,诗歌都是抒发感情的,了解诗歌蕴涵的感情也就初步了解了这首诗。小学生每学期学习的古诗文比较多,也没有什么专门的课来学习,所以这些分析我一般是事先布置给学生自己课下查资料分析的。现在的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都比较好,加之现代化的发展,查资料已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这些分析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有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做铺垫,老师上课的时候轻松了很多,学生因为自己有了很多资料上课的兴趣也浓厚了很多。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习古诗文方法就是在平时的学习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学习,而不是囫囵吞枣,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过去的一年中我在班级进行了一项教学尝试――每周利用一节晨会课让学生自己讲解古诗文。开始的时候学生无从下手,我会在前几次给学生做个指导。起初的几个月,学生基本是照本宣科,很少有脱离稿件自己阐述的。慢慢的学生开始能自由发挥了,过了一年,在课堂上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居然能做比较赏析了。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学生讲解王维的《秋词》,当时学生就这首诗写秋天与其他写秋天的诗做比较,重点谈了悲秋意识,我相当的意外。因此,我常常在想,作为老师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毛孩子,他们的知识是丰富的,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四.举一反三,类比学习。我国古典古诗文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如果一首一首的慢慢学习,这样耗费的精力太多,而且不利于记忆。其实,我们可以把描写同种题材、表达同样情感或使用相同表达方式的诗歌放到一起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还可以在比较中更好的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比如说:李煜的《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来比喻忧愁的名句。

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计划

一、主要任务:

1、规定的古诗词篇目。

2、经典古文名篇

《百家姓》、《千字文》

《弟子规》、《孝经》

《论语》

《孟子》

《老子》

二、具体要求:

1、落实晨读计划,保证每天20分钟的古诗文诵读时间。

2、落实阅读指导,保证每周一节古诗文诵读课。

三、检查督促:

1、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

2、评选诵读系列明星。

四、诵读方案:

年级诵读目录备注

一年级《百家姓》

《千字文》

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年级《弟子规》

《孝经》

要求背诵的篇目

三年级《论语》

要求背诵的篇目

四年级《孟子》

要求背诵的篇目

五年级《老子》

要求背诵的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咏鹅

骆 宾 王 [唐]

3鹿柴王 维[唐]

4静夜思李 白 [唐]

5江雪

柳 宗 元[唐]

6机动

7塞下曲

卢 轮

[唐]

8池上

白 居 易 [唐]

11悯农

(一)李 绅

[唐]

12乐游原

李 商 隐

[唐]

13夏日绝句

李 清 照

[宋]

14江南

汉乐府

15游子吟

孟郊

[唐 ]

16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 居 易

[唐]

一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风

李 峤

[唐]

3登鹳雀楼王 之 涣

[唐]

4登鹳雀楼王 之 涣[唐]

5春晓

[唐]

6古朗月行(节选)李 白

[唐]

7古朗月行(节选)李 白

[唐]

8绝句

杜 甫

[唐]

11悯农

(二)李 绅

[唐]

12寻隐者不遇

贾 岛

[唐]

13江上渔者

[宋]

14所见

袁 枚

[清]

15敕勒歌

北朝民歌

16春夜喜雨

杜 甫

[唐]

17忆江南

白 居 易 [唐]

二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凉州词

王翰

[唐]

3出塞 王昌龄

[唐]

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唐]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唐]

6机动

7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8别董大

高适

[唐]

11枫桥夜泊

张 继

[唐]

12望洞庭

刘禹锡

[唐]

13小儿垂钓

胡令能

[唐]

14山行

杜牧

[唐]

15示儿

陆游

[南宋]

16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南宋]

二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咏柳

贺知章

[唐]

3凉州词

王之涣

[唐]

4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唐]

5赠 汪 伦

李 白

[唐]

6绝

句 杜 甫

[唐]

7渔

子张志和

[唐]

8清

杜牧

[唐]

11机动

12元日

王安石 [宋]

13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宋]

1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宋]

15春 日

朱熹

[宋]

16蜂

罗隐

[唐]

三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3望 天 门 山 李白

[唐]

4浪 淘 沙

刘禹锡

[唐]

5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苏轼[宋]

6机动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宋]

8小 池

杨万里 [宋]

11墨 梅

王冕

[元]

12石 灰 吟

于谦 [明]

13竹 石

郑燮

[清]

14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清]

15回 乡 偶 书 贺知章

[唐]

16题 西 林 壁

苏轼

[宋]

三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唐]

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唐]

4江南春

杜 牧

[唐]

5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6机动

7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宋]

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南宋]

11题临安邸

林升 [南宋]

12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13乡村四月

翁卷 [南宋]

14村居

高鼎

[清]

15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南宋]

16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宋]

四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相思

王维 [唐]

3夜宿山寺

李白

[唐]

4鸟鸣涧

王维

[唐]

5马诗

李贺 [唐]

6赠花卿

杜甫

[唐]

7陶者

梅尧臣 [唐]

8月儿弯弯照九州

民歌 [南宋]

11沧浪歌

民歌

12终南望余雪

祖咏 [唐]

13题西施石

王轩

[唐]

14牧竖

崔道融

[唐]

15长相思

白居易

[唐]

16杂诗

王维

[唐]

17军城早秋

严武

[唐]

18竹枝词

刘禹锡 [唐]

四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伤田家

聂夷中

3秋 浦 歌

李白 [唐朝]

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唐朝]

5早

韩愈 [唐朝]

6春

苏轼 [北宋]

7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朝]

8画

无名氏

11卜算子·咏梅

陆游[南宋]

12易水歌

荆轲

[先秦]

13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朝]

14南

李郢 [唐朝]

15晓

韩 [唐朝]

16长相思

无名氏

1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朝]

18送唐环归敷水庄 贾岛

[唐朝]

五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蚕妇

张俞 [宋]

3寻胡隐君

高启 [明]

4三衢道中

曾几

[宋]

5赤日炎炎似火烧

民歌 [元]

6望江南

李煜 [唐]

7人日思归

薛道衡 [隋]

8山中留客

张旭[唐]

11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

12蝉

虞世南 [唐]

13雪

罗隐 [唐]

1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

15离思

元稹 [唐]

16寒食

韩?? [唐]

17前出塞

杜甫 [唐]

18登高

杜甫 [唐]

五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晓行

孔平仲

[宋]

3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清]

4观书有感

朱熹 [宋]

5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宋]

6天净沙·秋

白朴 [元]

7归园田居

陶渊明 [晋]

8白云泉

白居易 [唐]

11人日立春

卢仝 [唐]

12边词

张敬忠

[唐]

13暮江吟

白居易

[唐]

14花影

苏轼 [宋]

15云

来鹄 [唐]

16题都城南庄

崔护

[唐]

17登岳阳楼

杜甫 [唐]

18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

六年级第一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2春望

杜甫 [唐]

3明日歌

文嘉 [明]

4长歌行

[乐府]

5无题

李商隐

[唐]

6归雁

钱起 [唐]

7金陵图

韦庄 [唐]

8夜宿山寺 李白

[唐]

11剑客

贾岛

[唐]

12对雪

高骈

[唐]

13易水送别

骆宾王[唐]

14山居秋暝 王维 [唐]

15菊花

元稹

[唐]

16送友人

李白 [唐]

17送人赴安西

岑参

[唐]

18塞鸿秋·山行警

无名氏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诵读计划安排

周次内容作者 备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元]

3春行寄兴

李华

[唐]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唐]

5照镜见白发

张九龄

[唐]

6乌衣巷

刘禹锡

[唐]

7咏月

李建枢

[唐]

8画眉鸟

欧阳修 [宋]

11过华清宫

杜牧 [唐]

12兰溪棹歌

戴叔伦 [唐]

13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唐]

14塞下曲

卢纶

[唐]

15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唐]

16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唐]

17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唐]

18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篇2: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吟诵与透析

摘 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如何把这些经典介绍给孩子?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是吟诵。现在的小学生听惯了朗诵,听惯了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对于吟诵不能一下子接受。作者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以下策略引导孩子用吟诵的方法学习经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精髓:一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吟诵的兴趣;二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三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把吟诵引入课堂教学;四是挤出时间,为吟诵提供时间保障;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吟诵长期发展。

关键词: 吟诵 经典诗词 现实意义 实施策略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不仅内涵丰富,意境高远,而且语言凝练,蕴含深刻的哲理。解读传承经典诗文,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中国灵魂、民族品格。如何把这些经典传送给孩子?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吟诵,凡文皆能诵。在吟诵的过程中身体和大脑慢慢进入平静的“α波”,是开启智慧的简单方法。

吟诵是吟和诵的组合词,语境不同而含义不同。“吟”有两个意思:一是声调抑扬地念,二是指作诗、写诗及推敲字句,均为引申义;“诵”是指背诵和朗读,为本义。因此,“吟诵”不但指声调抑扬顿挫地诵读,是一种欣赏方法,通过吟诵的方式欣赏感悟中华传统诗文的声韵涵义,而且是一种学习方法,借助吟诵探究古诗文是如何遣词造句的,从而简洁生动地表现除了圣人先贤们的精神真谛、感性心得,更是一种创作方法。吟诵是对经典诗文的一种再创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可以是用声音再现,也可以用文字表现。

吟诵曾经是私塾、官学里读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每个中国学生、文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吟诵是我国古代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一,吟诵讲究字正腔圆,也就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很清楚,而且一般拖得比较长,所以在儿童启蒙教学阶段,可用来识字正音;其二,吟诵是一种用声音表达的理解,或是感性的体悟,吟诵教学法与讲解教学相配合,作用巨大;其三,吟诵对于教育的最明显的功用,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古人形容儒家的学校,常说“书声琅琅”,即读书声美妙动听,又说“弦歌不绝”,就是学校里随处都有歌声,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吟诵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吟诵还是人格和品性培养的重要方法。吟诵的形式圆润而大方,真诚而高雅,这种外在形式之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吟诵的目的不是吟给别人听,而是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更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想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诸实践,也就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孩子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习惯。童幼年之时的记忆力好,而且直感力强。也许有人认为学习古诗文是要通过讲解说明,使孩子们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然后才能教他们吟诵。可是幼小的孩子们怎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的思想和感情呢?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因为有时候孩子们不需要理解就能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在一篇题为《谈谈我的读书经验》的访谈录中,就曾提出一种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谓“渗透性”的学习法。他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这种在还不完全懂的情况下,以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杨先生这段话说得极好,因为一般而言,教育和学习大概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偏重于智性的知识的灌输,另一种则是偏重于感性的直觉的感化。前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知识,而后一种教育方式,学习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对其心灵与品格发生莫大影响。如何用吟诵引导孩子诵读经典诗词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吟诵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吟诵这种方式的展现,对于现在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孩子来说,不易接受。我购买了由徐健顺、陈琴主编的《我爱吟诵》,这套书配有光盘吟诵,每天早晨晨读课之前播放吟诵光盘中较简单的古诗,我跟着吟诵,学生就坐在那静静地听,我跟读渐渐入情入境,而且加上动作。学生看我如此,有些莫名其妙。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起后,我才让学生跟着轻声吟诵。学生在一遍两遍多遍的吟诵中渐入佳境,觉得越来越有意思,激发了吟诵的欲望。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吟诵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吟诵的方法。

吟诵方法分为两大类。有格律者(近体诗词曲、律赋、骈文、时文等)为一类,依格律而吟诵;无格律者(古体诗、古文等)为一类,多有上中下几个调,吟诵时每句或做微调,组合使用,以求体现诗情文气。

(一)让学生记住吟诵的基本常识。

1.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一、二声,仄声是三、四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一、四行第二个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一、四行第二、六字拖长,第二、三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

注意:

(1)除入声字外所有行的尾韵拖长。

(2)入声字在古代有许多,例如月等,必须读得短而快。

(3)依字行腔。中国所有的传统音乐都称依字行腔,唯有吟诵最严。吟诵力求把每个字的涵义表达得最清楚,所以与字音最贴近。因此,吟诵调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的结构,易学易记。

(4)文读语音。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南方方言各有文读语音系统。北方也有,而以入声字的处理最突出。综合以往情况,可知当代的新吟诵须文读。主要是入声字要吟短,尤其是音步所在和重要的入声字要吟短音。押韵的字要尽量按平水韵发音,不可不使押韵。平仄不可混,如看、叹等字,要吟平声。

抑扬对比,汉语声调四声是音高音低的区别,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升曲降齐全,组合得好、吟诵得准本身就能显示其音乐性。古汉语声调虽与今天普通话不完全一致,但绝大多数都能对应,这在前面格律内容中已作过介绍。只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吟诵唐诗宋词,则严格的平仄规律同样能显现出字调的抑扬。

(二)让学生掌握吟诵基本技巧。

1.运气发声。吟诵当使用腹式呼吸,以丹田气发声,因而气度平和,意蕴深广,有彬彬君子之风。

2.腔音唱法。吟诵的唱法,在原则上是中国式的腔音,即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以情而定,随时在飘动。

3.摇头摆身。吟诵者不可僵立不动,感情到处,自然有体态。摇摆不是匀速的,而是体现吟诵者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疾徐、曲直的控制,如声音大时向后,声音小时向前。因为是腔音唱法,所以体态的变化多是柔和的,以摇为主。

吟诵不是歌唱,同样字数的一句话,唱出来要比说出来时间长得多,但道理是一样的。一首五律诗一共四十个字,吟诵时大约要一分钟左右,其他文体作品的四十个字一般大约十二秒左右就可以正常诵读完。主要原因是每一个音节的韵尾关系很大,而每一个音节的延长时间又不一样,有长有短,如同唱歌一样,有的一拍,有的两拍,长长短短,有规律地变化,如五律出句与对句便是“短+长+较长+短+较长,短+长+较长+短+最长”的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处理法只是一般的处理法,时间的长短不那么刻板,不必那么机械。只要情感和内容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就完全可以打破这个框框。

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把吟诵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吟诵的传承与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外活动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将古诗教学与传统吟诵相结合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吟诵的方法,感受吟诵的魅力,所以,课堂应是进行吟诵传承的主阵地。

我在教学《枫桥夜泊》时,带领学生朗诵诗文,在了解诗和诗人写作背景后,让学生听一听采用老调子如何吟唱,再播放徐健顺老师吟诵所记录的曲谱,见《我爱吟诵》。(吟诵和诵读演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调子起得高,表现秋夜霜天的凄厉感。

江枫渔火对愁眠。次句旋律线往下滑落,结尾下降4度,表现沉沉入梦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承接上句,过渡,音高基本持平。

夜半钟声到客船。逐渐舒缓,旋律线下滑,结尾比上一句下降约5度。

学生在欣赏吟诵和自己吟诵中体会作者那浓浓的忧愁。情感往往借助于想象的翅膀。一般来说,想象越丰富,情感就越丰富。一边从我们口中诵出这些词句,一边从这些词句中“看”到它们的形象,不仅能使语言绘声绘色,而且能由此调动情感,让“内心视像”点燃情感的火焰,在心中燃烧起来。情感与形象难分难离,学生在诵读时要在脑海中展开想象,让心中的形象与情感融为一体,感染听众。学生如身临其境,突破了学习难点。

四、挤出时间,为吟诵提供时间保障

时间是吟诵的保障,为此我制定一份早上十分钟、课前五分钟、晚上一刻钟的简易时间表。

(一)早读十分钟:听名家经典吟诵,感受声音之美。

吟诵是眼、口、耳、脑并用的一种智力活动。人在吟诵时的神经过程路线是:文字符号反映到眼睛的视网膜,引起神经兴奋,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区,再传到角回区、威尔尼克氏区、布罗卡氏区的相应的运动中枢,便引起唇、舌、喉等处肌肉的活动,从而发出声音。大脑对内容进行积极理解。简单说来就是经历了视觉―大脑中枢―发声―听觉中枢―大脑中枢这样一个过程。吟诵经过两次反射,运用多种器官。此外,音乐对帮助记忆的奇特功效,音韵是记忆的阶梯与捷径。古诗词吟诵的音乐感对于加深记忆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每天7:50―8:00设定为学校经典吟诵的专题广播时间,播放语言大师们标准的经典吟诵,如徐健顺、程滨、陈琴等,让师生们感受到声音的美丽、语言艺术的美丽。

(二)课前五分钟:可让吟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

如一打预备铃,同学们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吟诵,一面等其他小朋友进教室,从而不仅延长诵读时间,而且帮助学生安静下来。

(三)晚上一刻钟: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号召家长努力营造家庭诵读的氛围。

如要求学生每天“大声诵读一刻钟”吟诵经典诗文,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既是一项极好的亲子活动,又是维持孩子吟诵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更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个纽带。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吟诵长期发展

(一)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吟诵古诗文。

诗是浓缩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我校举行了以“吟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吟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六一”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二)开展古诗文吟诵比赛、“古诗文吟诵PK赛”。

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三)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

学生把吟诵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四)写读后感。

召开以《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教育。

(五)每日一句古训。

在实施古诗文吟诵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每天都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古诗文,而且能弘扬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于潜移默化中,在人生记忆的最佳时期,在生命长河的源头,建起一座文化的冰山,涵养其性情,培养其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造就一大批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真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篇3:“中华经典诗文吟诵大赛”策划案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气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陶冶其高尚情操。同时,也为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推动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决定在全系范围举办“读百部好书”活动“2014春季读书节”之“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

一、主办单位:物联网系学生会

二、承办单位:生活部

三、活动时间:2014年4月29日(星期二18∶30)。

四、活动地点:读书馆小报告厅

五、参赛对象:13级全体学生

六、报名方式:各班级于4月12日17:00前将选送的选手名单及各自

朗诵的篇目题目、联系电话报送至系学生会生活部,每班至少选送一名选手参加比赛。

七、参赛方式: 可单人朗诵,可双人朗诵,也可多人朗诵

八、活动环节:

1.本次比赛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闪亮登场(即自选诗文篇目朗诵),各选手在赛前抽签决定参赛顺序,自选篇目,题材不限,新诗旧诗均可,可脱稿,也可持稿,自备背景音乐,时间为5分钟。

第二环节:即兴表演(即抽选诗文篇目即兴朗诵),由参赛选手进场后即比赛开始前1个小时依次抽取篇目,并由选手和助阵嘉宾一起互动完成,抽选篇目由主办方提供,在经典诗文吟诵大赛推荐诵读篇目中抽选, 助阵嘉宾不限(大一,大二,老师,均可)分别按照参赛选手的顺序依次上场表演。

九、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到场评委及特邀嘉宾。2.参赛选手按依次亮相。3.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4.参赛选手依次上台表演。

5.主持人公布比赛结果,评委颁奖,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6.合影留念。

十、活动前准备及人员安排:

1.前期宣传:利用早晚自习时间去班上进行宣传,动员大家积极参与。

2.中期宣传:利用海报进行宣传。3.最后宣传;由参赛人员去班上宣传。4.赛场秩序5.场地卫生6.计分人员7.计时人员

8.背景音乐播放人员9.人员调配

十一、评分标准:

根据参赛选手朗诵诗文的内容、普通话标准程度、朗诵技巧、朗诵形式、仪表仪态等来进行评分。评分采取满分十分制。最终比赛结果按评委打分高低进行评定,并颁发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优秀奖数名:

以上获奖选手均颁发获奖证书。

十三、评分标准

(一)主题内容2分

(1)内容1分:紧扣主题,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2)主题1分: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和警世作用

(二)普通话4分

(1)发音2分:语音准确2分,较准确1.8分,基本准确1.5分,不

准确不得分。

(2)语速1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表达自然流畅1分,因不熟

练,每停顿一次扣0.1分。

(3)节奏1分:节奏优美,富有感情1分;节奏鲜明,基本有感情

0.8分。

(三)表达3分

(1)表达1分:表达自然得体,动作恰当1分,表达较为自然大方,动作设计合理0.8分,表达基本自然,动作较少0.6分。(2)感情1分:处理得当1分,处理一般0.6分。

(3)感召力1分:富有创意,引人入胜1分;有创意,有一定感召

力0.8分。

(四)台风1分

(1)上下场致意、答谢0.5分(2)服装得体,自然大方0.5分

(五)特邀嘉宾表现分10分,作为选手的加分项,由评委酌情给分。

(六)补充说明

(1)比赛共设评委7人,采取平均计分。

(2)评委打分原则,每一环节,从8分起,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朗诵时间掌握在5分钟以内,超过规定时间,以10秒为计时段,在总分中减0.1分,不足10秒按10秒计算,最高减1分。

十四、经典诗文吟诵大赛推荐诵读篇目

(一)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揠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二)爱国治国篇(10篇)

1、《国殇》(屈原)

2、《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3、《阿房宫赋》(唐·杜牧)

4、《木兰诗》(北朝民族)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6、《满江红》(宋·岳飞)

7、《正气歌》(宋·文天祥)

8、《少年中国说》(清·梁启超)

9、《前出师表》(诸葛亮)

5、《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三)劝学励志名篇(10篇)

1、《劝学》(前3节)(荀子)

2、《师说》(韩愈)

3、《孟母戒子》(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孙权劝学》(司马光)

(四)经典古诗35篇

1、《静夜思》(李白)

2、《游子吟》(孟郊)

3、《清明》(杜牧)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6、《送友人》(李白)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9、《春望》(杜甫)

10、《过零丁洋》(文天祥)

11、《泊秦淮》(杜牧)

12、《题临安邸》(林升)

1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望岳》(杜甫)

16、《观书有感》(朱熹)

17、《元日》(王安石)

18、《雪梅·梅雪争春》(卢梅坡)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6、《陋宝铭》(唐·刘禹锡)

7、《爱莲说》(宋·周敦颐)

8、《为学》(清·彭端淑)

9、《卖油翁》(宋·欧阳修)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19、《山园小梅》(林逋)20、《乌衣巷》(刘禹锡)

21、《游园不值》(叶绍翁)

22、《登鹳雀楼》(王之涣)

23、《春晓》(孟浩然)

24、《枫桥夜泊》(张继)

25、《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7、《江南春》(杜牧)

28、《春夜喜雨》(杜甫)

29、《初春小雨》(杜甫)30、《示儿》(陆游)

31、《卖炭翁》(白居易)

32、《望庐山瀑布》(李白)

33、《如梦令》(李清照)

34、《西江月》(辛弃疾)

35、《石壕吏》(杜甫)

上一篇:个人社保办理委托书下一篇:幼儿教育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