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2024-04-15

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精选8篇)

篇1: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苏建科(2006)287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

各省辖市建设局(建委):

为贯彻《关于在工程建设中淘汰和限制使用部分落后技术与产品的通知》(苏建科〔2000〕351号)和《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19-2006),规范我省建筑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技术要求,保证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建筑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逐步限制建筑外墙饰面砖的使用,我厅制定了《江苏省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技术要求》(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与我厅科研设计处联系。

联系人:孙雪梅,电话:025-83738129。

附件:《江苏省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技术要求》(暂行)。

江苏省建设厅 二○○六年七月六日

抄送:省建管局、厅有关处室、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厅新技术推广站。

附件:

江苏省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技术要求(暂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省建筑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做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第二条 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充分考虑抗震、抗风时基层材料的正常变形及大气物理化学作用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最大应用高度不得大于40m。

第三条 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有完善的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应采用增强网加机械 锚固措施,锚固件应保证可靠锚入基层,增强网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增强网和锚固件构成的系统应能独立承受风荷载和自重作用。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的材料,包括保温材料、锚固件、抗裂砂浆、胶粘剂、界面砂浆、增强网、饰面砖、填缝材料等的各项性能指标都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的规定。且面砖质量不应大于20kg/m2,单块面砖面积不宜大于0.01m2。

系统应经过包括耐侯性试验的型式检验,当系统材料有任一变更时应重新进行该项检验。

第四条 当系统经过严格的型式检验并有成熟的施工工艺时,可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增强薄抹灰外保温系统粘贴饰面砖,系统各组成材料除了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定外,系统抗拉强度不应小于0.2MPa,保温板的表观密度应在25kg/m3至35 kg/m3之间,压缩强度应在150kPa至250 kPa之间,吸水率(浸水96h)应小于1.5%,耐碱玻纤网格布的ZrO2含量不应小于14.5%,且表面须经涂塑处理。

第五条 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应结合立面设计合理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竖向不宜大于12m,横向不宜大于6m。面砖间应留缝,缝宽不小于6mm,并应采取柔性防水材料勾缝处理,确保面层不渗水。

第六条 建设单位应慎重选用成熟、可靠的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设计单位应进行系统设计,明确系统构造及各组成材料的性能指标。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和标准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样板”试验,在“样板”试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单位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材料、工序等过程控制。

第七条 在进行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施工和验收时,除执行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省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当采用超出本要求的外墙外保温粘贴饰面砖系统时,应根据《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第81号令)的要求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 本技术要求自2006年8月 1日起施行。凡在2006年8月1日前未完成施工图审查的建筑工程均应执行本要求。

篇2: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1)外墙饰面砖粘贴前,应在相同基层上做样板件,并依据《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97)对建筑工程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2)在建筑物外墙上镶贴的同类饰面砖,其粘结强度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指标时可判定为合格:

①每组试件平均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4Mpa;

②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4Mpa,但不应小于0.3Mpa,

当两项指标均不符合要求时,其粘结强度应为不合格。

(3)与预制构件一次成型的外墙板饰面砖,其粘结强度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指标时可判定为合格:

①每组试件平均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6Mpa;

②每组可有一个试样的粘结强度小于0.6Mpa,但不应小于0.4Mpa。

当两项指标均不符合要求时,其粘结强度为不合格。

篇3: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光效的日渐提高,亮度进一步的增大以及应用的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LED产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LED产品其光谱窄、亮度大,随着光效、亮度的显著提升,尤其是功率型LED照明产品的应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辐射问题引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1蓝光的危害介绍

在可见光光谱范围里,光辐射对眼睛的光生物危害主要有视网膜蓝光危害和视网膜热危害,见表1。

实际上,人们所考虑的只有视网膜蓝光危害,原因是10 s内LED的能量不可能对视网膜产生热危害,而在曝辐时间>10 s时,视网膜蓝光危害会远远超过视网膜热危害[1]。因此,LED照明产品引起人们关注的重点是视网膜蓝光危害。

蓝光对人体视网膜的危害较其它波长的光线大,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损伤,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眼底健康。与成人相比,婴幼儿的眼睛更易受到蓝光伤害,因为婴幼儿的晶状体相对比较清澈,难以过滤蓝光。0~2岁,大约70%~80%的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2~10岁,大约60%~70%的蓝光会照射到视网膜。

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黄斑变性与黄斑区长期受到光损伤将造成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在美国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三种常见的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膜病病变的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

2蓝光危害的分类

蓝光危害(blue light hazard,BLH),是指由波长主要介于400 nm与500 nm的辐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导致视网膜损伤的潜能。如果照射时间超过10 s,这种损害机理起主要作用,而且是热损害机理的数倍之多[1]。

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中规定了蓝光危害的等级分类,见表2。

其中3类危险的限值非常高,目前基于LED工艺,所能产生的蓝光伤害远远达不到3类危险的限值[2]。现市场上暂时还没有3类产品的存在。一般而言0类危险和1类危险产品在实际使用中都不会对普通人群造成危害,2类危险产品是人们需要集中关注的危险等级,长时间盯着2类危险等级的LED光源看有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

3国际和国内标准情况

国际上,灯具、模块和光源的安全标准中对蓝光危害都进行了规定,而国内目前仅灯具标准中对蓝光危害提出了技术要求。

3.1国际标准

2006年IEC 62471: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发布,规定了包含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在内的光生物安全测试基础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测试位置有两种:即500 lx处或200 mm处。由于测量位置有两种,因此按照IEC 62471:2006测量的结果必须要明确测量位置。IEC TC 34国际电工委员会灯和相关设备技术委员会在2012年发布了照明产品的蓝光测量标准IEC/TR 62778:2012应用IEC 62471评估光源和灯具的蓝光危害,并于2014年发布IEC/TR 62778第2版IEC/TR 62778:2014。至此,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评估方法正式出版,该标准明确了所有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测量距离为200 mm。同时,也给出了蓝光测量过程,如图1所示。

2 0 1 5年出版的反射型自镇流L E D灯安全标准修订件1中规定了LE D灯的蓝光危害限值。IEC 62560:2011+A1:2015普通照明用50V以上自镇流LED灯安全要求在第17.2条中对自镇流LED灯的视网膜蓝光危害进行了规定:

自镇流L E D灯的视网膜蓝光危害应按照IEC/TR 62778进行测试。LED灯的蓝光危害分类应为0类或1类。

2014年5月IEC发布了IEC60598-1:2014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在其中第3章标记和第4章结构中对视网膜蓝光危害进行了规定。

LED模块安全标准IEC 62031:2008+A1:2012+A2:2014标准中,在2014年发布的A2修订件中也对LED的蓝光危害提出了规定:蓝光危害应按照IEC/TR 62778进行评估。

3.2国内标准

我国在2006年出版了光生物安全国家标准是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该标准规定了测量蓝光危害的方法。等同采用IEC60598-1:2014的国家标准GB 7000.1-2015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已经发布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而对于自镇流LED灯和LED模块标准,还没有对蓝光危害提出要求。

GB 7000.1-2015标准中对蓝光危害的要求如下:

(1)第3章的3.2.23对LED及相关灯具的规定:

——根据IEC/TR 62778分类为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可移式灯具和手持式灯具,应标记“不要注视亮着的光源”的警告符号。

——根据IEC/TR 62778分类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固定式灯具,当Xm是出现Ethr条件的距离,那么随灯具一起提供的制造商的说明书中应提供下述文字:“灯具的安装位置应使其不会长时间在小于Xm的距离被盯着看。”

——灯具含有根据IEC/TR 62778分类为具有Ethr条件的光源,而且该光源在灯具维护期间可以直接看到的,应标记“不要注视亮着的光源”的警告符号。

(2)第4章4.24.2对LED灯具的规定:

——不宜使用蓝光危险组别大于RG2的光源。

——对按照IEC/TR 62778评估具有阈值照度Ethr的:

(1)对固定式灯具,要按IEC/TR 62778进行附加的评估来找到灯具和RG2与RG1间边界的距离Xm。灯具应有按本标准3.2.23的标记和说明。

(2)在200 mm处按IEC/TR 62778的评估超过RG1的可移式灯具和手持式灯具,要按照本标准3.2.23的规定标记。

G B 7 0 0 0.4覆盖的儿童用可移式灯具,以及GB 7000.212覆盖的电源插座夜灯,按IEC/TR62778在200 mm处不应超过RG1。

4目前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情况

LED台灯的蓝光危害质量水平,根据检测结果统计,共计56批次台灯中蓝光危害等级为0类或1类有55批次,占总数的98.2%,蓝光危害等级为2类的台灯1批次,占总数的1.8%。对于分类为0类或1类蓝光危害的台灯,不需要任何标记,可以安全地使用。对于分类为2类蓝光危害的台灯,则需要在标记“不要注视亮着的光源”的警告符号,提示使用者不能直接用眼睛看台灯,以防止蓝光伤害。

随后也对使用广泛的蓝光手电筒进行了蓝光危害测试,测试结果得出:选取三只样品,两只样品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为1类,使用可不受限制。一只样品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为2类,占总数的33%,需要标记“不能盯着光源看”警告标贴。LED手电筒属于手持式灯具,其产品不同于吸顶灯等一般的照明产品,在使用时可能照射到迎面走来的人眼睛上。尤其是儿童,可能会拿手电筒玩耍,近距离拿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如果手电筒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5蓝光危害评估认证

随着国家标准GB 7000.1-2015的发布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蓝光危害测试已经纳入灯具强制认证要求,所有LED灯具产品都要进行蓝光危害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在标记上进行相关标识。分类为0类和1类的灯具产品不需要任何新增标识。对于分类为2类的灯具产品,可移式灯具和手持式灯具需要标记警告符号,对于固定式灯具,则需要标记所使用的距离。

为了方便企业、缩短灯具换版周期,2016年1月22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了CQC11-465001-2016 LED照明产品蓝光危害评估认证规则,覆盖了LED模块、LED灯和LED灯具产品。取得该认证证书的照明产品,可以在GB 7000标准换版中直接采信蓝光认证结果。总结

照明产品的光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LED照明产品的视网膜蓝光危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006年IEC 62471: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发布,到IEC/TR 62778:2014应用IEC 62471评估光源和灯具的蓝光危害的出版以及IEC60598-1:2014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的出版,对视网膜蓝光危害的危害机理、危害等级以及灯具产品的蓝光危害要求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规定。尤其是GB7000.1-2015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的出版,在2017年以后所有的照明灯具产品已经对视网膜蓝光危害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正确标识和使用照明产品,是可以避免蓝光对人体危害的。

摘要:文中从LED技术发展和蓝光危害入手,介绍了蓝光危害的分类、测试过程以及国际和国内标准对蓝光危害的最新要求。并介绍了CQC的蓝光危害评估认证内容,在GB 7000.1-2015实施前夕,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蓝光危害,标准,测试

参考文献

[1]GB/T 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S].

篇4: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认证主要形式之一,目前虽然是自愿性认证,但与其他的自愿性产品认证相比有本质的区别。

1.1 政府推行的公益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是政府推出的一种安全公共品牌,目的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无公害农产品的执行标准是强制性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实质上是为保障食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而实施的政府质量安全担保制度,属于公益性事业,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认证不收费。

1.2 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取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产地认定主要解决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问题;产品认证主要解决产品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行为,产地认定是对农业生产过程的检查监督行为,产品认证是对管理成效的确认,包括监督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的检查及产品的准入检测等方面。

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2.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

2.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2001)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水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水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区域和流通市场领域实施安全性质量控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缩小与国际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差距,使农产品质量不仅要符合中国标准,而且要符合国际标准或进口国农产品质量标准,才能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确保人们食用农产品的身体健康。

3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3.1 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3.1.1 选用抗病良种: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3.1.2 栽培管理措施: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毁或深埋,切断传播途径。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大棚湿度。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可使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六是深耕改土、垄土法等改进栽培措施。七是推广无土栽培和净沙栽培。

3.1.3 生态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调节棚内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一是“五改一增加”。即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垄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二是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浇三控”技术,即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80%以下,可提高棚温3℃~4℃,从而有效地减轻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3.2 物理防治措施

3.2.1 晒种、温汤浸种: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也可防治线虫病。

3.2.2 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菜农常用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到60℃~70℃、高温闷棚5~7天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3.2.3 嫁接栽培: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地防治枯萎病、灰霉病,且抗病性和丰产性高。

3.2.4 诱杀: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3.2.5 喷洒无毒保护制和保健剂:蔬菜叶面喷洒巴母兰400~500倍液;叶面喷施植物健生素。

3.3 科学合理施用农药。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特别注重在安全采收期采收食用。

4 无公害农产品安全标准

篇5:《机械产品技术创新》论文要求

根据《机械产品技术创新》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我系机械类专业各个方向的《机械产品技术创新》课程均采用撰写科技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论文格式要求

《机械产品技术创新》论文的格式应参照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具体应包括以下各部分:

1. 1标题和署名

论文的标题应明确,符合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署名时应署作者的真实姓名,不得用笔名。

1. 2摘要

摘要应紧接署名之后,其内容包括:论文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结论,一般不超过200字。

1. 3关键词

书写论文时,应标出几个在论文中起决定作用的名词。

1. 4前言

前言是论文的开始部分,主要说明论文打算解决的问题及该课题的现实性意义,前言应简洁,开门见山,不讲套话。

1.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内容应围绕主题,按照一定层次,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论文观点必须以充足的材料和事实为依据,所用材料必须能够充分论证所要说明的观点,不得编造事实真相和数据,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资料时应加以标注。

1. 6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最终总体讨论,不是正文的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准确、严密、明了、精练。

1. 7致谢

1. 8参考文献

论文中凡引用别人的结论、观点、数据资料时,必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书写内容和顺序: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或著作名称.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2论文内容要求

2. 1 《机械产品技术创新》论文应介绍机械领域内的新产品、新技术或自己的新发明,题目自拟;

2. 2新产品、新技术的功能及应用前景;

2. 3创新方案及创新点所在;

2. 4创新技法的运用;

2. 5论文的字数原则上不得少于3000字。

3评分标准

(1)论文评分标准分为五个等级:优(≥9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

(2)论文各部分占分比例:格式20%;内容80%。

机械与能源工程系

2012年9月

篇6: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发布日期:2011-02-10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文号】 国食药监许[2010]423号 【发布日期】 2010-10-22 【生效日期】 2011-02-01 【效 力】

【备 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指导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

一、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行政许可工作,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监督,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制定本规范。

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批准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并监督其执行。

三、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四、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应当包括产品名称、配方、生产工艺、感官要求、鉴别、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功效或标志性成分含量测定、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食用量及食用方法、规格、贮藏、保质期等序列(见附件1),并按照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见附件2)编制。

五、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保障。生产企业应当按照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经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作为开展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六、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适用于保健食品新产品的注册申请和产品的再注册。

七、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号按照BJ+G(或J)+年份+0000编制。“BJ”表示“保健食品”,“G(或J)”表示国产或进口,“年份+0000”为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年份和顺序号。

八、本规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

2.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

附件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文本格式)

(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

中文名称

汉语拼音名

【配方】

【生产工艺】

【感官要求】

【鉴别】

【理化指标】

【微生物指标】

【功效或标志性成分含量测定】

【保健功能】

【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

【规格】

【贮藏】

【保质期】

───────────────────────────────────────

附件2: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编制指南

一、主要内容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应当能够准确反映和控制产品的质量。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的每项内容应符合以下要求,并按照保健食品产品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一)产品名称

包括中文名称和汉语拼音名。产品名称应当准确、清晰,能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

(二)配方

应列出全部原辅料。原辅料名称应使用法定标准名称。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各原料顺序按其在产品中的功效作用或用量大小排列;辅料按用量大小列于原料后。

(三)生产工艺

应用文字简要描述完整的生产工序。

(四)感官要求

分别对产品应有的外观(色泽、形态等)和内容物的色泽、形态、气味、滋味等依次进行描述,并用分号分开;如果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项目的理解,则宜使用表。一般不对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的外观等进行描述。

(五)鉴别

根据产品配方及有关研究结果等可以确定产品的鉴别方法的,应予以全面、准确地阐述。

(六)理化指标

(七)微生物指标

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应阐述根据研究结果和法规要求确定的检测项目、限度及其检测方法或执行标准;如果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检测项目的理解,则宜使用表。

(八)功效或标志性成分含量测定

包括功效成分测定或标志性成分测定。

应阐述根据研究结果确定的测定成分、含量限度,描述检测条件、检测方法或执行标准。

(九)保健功能

保健功能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范围内的,应当使用与公布功能相一致的描述。

(十)适宜人群

(十一)不适宜人群

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的分类与表示应明确,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功能及相对应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表》等相关要求。

(十二)食用量及食用方法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的表述应规范、详细,描述顺序为:食用量,食用方法。应标示每日食用次数和每次食用量。如不同的适宜人群需按不同食用量摄入时,食用量应按适宜人群分类标示。

(十三)规格

应当根据食用方法和食用量合理确定,便于定量食用;应标注最小食用单元的净含量;单剂量包装的产品应规定每个包装单位的装量。

(十四)贮藏

应根据稳定性考察研究的结果阐述产品贮存条件。

(十五)保质期

应根据稳定性考察研究的结果阐述产品保质期,保质期的格式应标注为:XX个月,如〔保质期〕24个月。

二、基本要求

(一)编制工作应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

(二)产品技术要求的设计、内容和数据应符合公认的科学原理,准确可靠。

(三)产品技术要求的文字、数字、公式、单位、符号、图表等应符合标准化要求,引用的标准准确、有效。术语的定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应使用规范汉字。使用的标点符号应符合GB/T 15834的规定。

2.应使用GB 3101、GB 3102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表示量值时,应写出其单位。

3.应准确列出引用标准或文件的目录。

4.引用的标准或文件应包括出版本号或年号以及完整的标准(文件)名称。

5.如果引用的标准(文件)可以在线获得,应提供详细的获取和访问路径。应给出被引用标准(文件)的完整的网址。为了保证溯源性,应提供源网址。

(四)产品技术要求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应专属、准确、精密。在确保能准确控制质量的前提下,应倡导简单实用。

(五)产品技术要求中的控制技术指标应定量并使用明确的数值表示。不应仅使用定性的表述,如“适量”或“合适的温度”等。

(六)产品技术要求研究的实验记录书写应真实、完整、清晰,保持原始性并具有可追溯性。其研究方法和过程要如实记录,并在申报资料中予以充分体现。

(七)产品技术要求中使用的表均应在条文中明确提及。

1.不准许表中有表,也不准许将表再分为次级表。

2.每个表均应有编号。表的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等。只有一个表时,仍应给出编号“表1”。

3.每个表应有表题。

4.每个表应有表头。表栏中使用的单位一般应置于相应栏的表头中量的名称之下,表头中不准许使用斜线。

5.如果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则随后接排该表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表题和“(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八)产品技术要求可能涉及知识产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承担识别该知识产权的责任。

(九)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标准物质(包括标准品和对照品)。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自行研制的,应按相关的要求提交相应的鉴定研究资料和对照物质。供研究用样品应是配方确定、生产工艺稳定后中试以上规模、具有代表性的多批产品。

篇7: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

2006年10月27日国家财政部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布了绿色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简称“绿采”),要求各级政府在进行采购时应优先选购绿色环境标志产品。所谓“环境标志产品”,就是经国家环保总局所属权威机构认证的具有“十环”标识的产品。产品一旦获得了中国环境标志的认证,意味着该产品的绿色环保特性已得到了国家最高环境主管机构的认可,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产品。它对防水材料产品的销售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过去由于我国的防水材料产品没有一个对其“绿色品质”进行评价的标准为依据,致使几乎所有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均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绿色产品”。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不但影响了真正具有“绿色品质”防水材料生产企业的利益,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防水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于2006年8月10日下达了关于制订43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文件,其中统一编号第18项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防水材料环境标志技术要求标准课题。制订环保标准的意义在于,一是为绿色环保型防水材料的认证评价提供依据,有利于防止市场绿色防水材料产品“鱼龙混杂”的局面,二是为政府的绿色环境标志防水材料工程采购计划提供选购依据,输送产品资源。

2制订防水材料环保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目前从我国新型防水材料总体结构比例上看,防水卷材一直是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主导产品,无论是品种、质量,还是产量都得到迅速发展。防水卷材中又是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主要产品,占全部防水卷材的70%左右,高分子防水卷材占20%左右,膨润土防水毯等占10%左右,防水卷材在其应用的同时,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使得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环保性能的重要性;与防水卷材相比,防水涂料施工简便,适用于任何形状的基面,并可形成致密、无缝、整体的涂膜防水层,因此,防水涂料也广泛应用于各种防水工程中,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我国已分别制定了沥青类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涂料等产品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了试验方法和技术指标,使我国每年的防水涂料总产量已达100万吨左右,而防水涂料的主要原材料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等,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极大,如不加以科学引导和适时控制,也将对社会的能源、资源、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刚性防水材料是指以水泥、砂石为原材料掺入少量外加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抑制或减少孔隙率,改变孔隙特征,增加各原材料界面间的密实性等方法,配制成具有一定抗渗能力的防水涂层、防水砂浆或防水混凝土等。我国目前每年的刚性防水材料用量已达数百万吨,刚性防水材料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同时排放大量CO2等气体,污染环境,如不加以科学引导和适时控制,将对社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根据市场上销售的“绿色环保” 防水材料没有判定标准和测试方法的现状,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发生产环保型高性能防水材料,推动防水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建筑工程推荐节能、节材、安全、环保的防水材料产品,建设绿色工程,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订防水材料环保标准势在必行。防水材料环保标准的制订有利于净化与规范防水材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环境与人体健康和促进建筑防水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卷材》标准适用于改性沥青类、高分子类和膨润土等材料制成的防水卷材。不适用于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防水涂料》标准适用于有机防水涂料和有机-无机复合防水涂料。不适用于煤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由于煤焦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它含有蒽、菲、咔唑、吡啶等数百种组分,这些组分均会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刚性防水材料》标准适用于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无机堵漏材料等产品。不适用于现场搅拌生产并添加外加剂的产品。由于现场搅拌生产会出现在产品中某些材料的添加,造成产品最终环境行为无法达到要求,而且在现场生产加工也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的确定

4.1 对防水材料产品质量的要求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制定原则是,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必须是质量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和环境行为优的产品。环境标志一向倡导的“绿色消费”的核心内容是在相同的质量要求下,引导购买使用对环境有益的环保产品。如果环境行为优的产品,质量却不合格,就将丧失其使用价值,损害消费者利益,背离了绿色消费观念的前提;反之质量合格,但加重环境负荷,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样的产品就丧失了其环境价值,违反了绿色消费的宗旨。只有产品质量合格、环境行为优的产品,才有资格成为环境标志产品;因此要求中国环境标志产品——防水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各自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

4.2 对防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开展环境标志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促使企业在生产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使用者不受到产品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也要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本标准要求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防水涂料主要涉及的污染物为废水和废气,其中沥青类防水涂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沥青废气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属于重要污染控制点。刚性防水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加料和干粉搅拌时会产生扬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确保封闭生产,并在尘量较高区域安装集尘装置。

4.3 技术内容的确定

防水材料的环保标准,我国过去尚未制订,本标准的制订在国内尚属首次。防水材料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产品所用的原材料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其中原材料的环境影响决定了最终防水材料对环境污染的高低,因此防水材料产品的环境行为要求主要通过对所用原材料的环境控制指标来实现。标准对防水材料中所用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提出了限值要求;

对防水卷材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焊接方式、施工温度提出建议; 对防水涂料产品的生产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确立各类产品的环境指标要求;同时考虑防水涂料产品在室内装修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厕浴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求对防水涂料产品的有害物释放量进行检测。

刚性防水材料标准指标主要有禁用物质、产品的放射性和产品释放的有害物等内容制定相关要求。

4.3.1 禁止人为添加的物质

防水卷材环保标准参考国外环境标志标准,规定产品中禁止使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是由于这些物质对环境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对其提出禁用的要求。

乙二醇醚及其酯类在防水涂料产品中经常使用,由于该类物质存在一定的环境危害,在发达国家己开始限制乙二醇醚及其酯类的生产与使用,其中乙二醇甲(乙)醚在国外的用量正在逐年减少,而采用危害性较小的丙二醇醚类替代。刚性防水材料所用原料可能含有一定量的有害元素(硒、砷、汞、锑、镉、铅、六价铬等),如果这些元素溶出,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4.3.2 重金属溶出量的要求

众所周知,重金属(镉、铅、铬(Ⅵ)、汞、砷)及其化合物是常见的有毒污染物,其可溶性物质对人体有明显的危害,它可经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引起中毒,而且其毒性具有累积性。也就是说:每次吸入微量的该类物质后,能累积于体内,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出现中毒现状。为此本标准对重金属规定了限值要求。

由于防水材料常作为游泳池防水层和景观用防渗层的材料,还有一些彩色刚性防水材料出现在市场上,这些产品可能添加无机颜料,而无机颜料中含有重金属化合物,因此在防止人为添加的基础上,对重金属(汞、镉、铅、铬、砷、锡、锑)的溶出物限值规定为10mg/kg。

4.3.3 有害物质限量(1)VOC 限量

防水涂料中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配制和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吸入部分VOC,同时VOC的排放也造成环境污染。本标准在参考其他涂料环境标志标准的限值基础上,为体现其先进性,我们在国内优秀生产企业抽取了大量样品进行测试,按照20-30%的合格产品为环境标志产品作依据,规定了标准限值。

(2)放射性核素限量

双组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粉料及刚性防水材料的主体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中存在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和钾-40 等。其用于室内防水时,会继续产生辐射,若超过一定的辐射量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必须规定产品放射性指标的限值。

(3)甲醛限量

在聚合物水泥复合防水涂料(JS)中,由于乳液在干燥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身体危害很大。因此对其限值也作出了规定。

(4)游离TDI限量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原材料之一合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中,一般都含有TDI单体,它对人体的最大危害是刺激呼吸系统。本标准对TDI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限值不得大于0.5%的规定。

(5)挥发性有害物质的限量

水泥是刚性防水材料的主要结构载体,为了改善水泥施工性能和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抗渗性能,通常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这些材料中往往含有甲醛、氨、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环境污染物。当其释放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对身体危害较大。因此,对其挥发性有害物质规定了限值(见附表)要求。

有害物释放量限值标准的比较

项目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预拌混凝土 HJ/T 412-2007 本标准要求

甲醛,mg/m3

0.08 0.08 苯,mg/m3

≤ 0.03 0.02 氨,mg/m3

≤ 0.2 0.1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mg/m3 ≤ 0.4 0.1

4.3.4 其它要求

(1)沥青限制要求

针对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大的煤沥青作原料,本标准规定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禁止使用煤沥青作原材料。(2)卷材使用的配套材料

对高分子防水卷材配套使用的胶粘剂,多采用含苯、甲苯、二甲苯的混合溶剂,固含量低,VOC含量高,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因此对产品使用的矿物油中芳香烃的含量限值规定为3%。

(3)对防水卷材及施工方法的建议

防水卷材标准对其有害元素及化合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煤沥青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对产品的可溶出重金属含量、所用矿物油中芳香烃均提出了限值要求。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多采用火焰进行热熔施工,为减轻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本标准建议在采用热熔法施工时,应使用液化气或乙醇作为火焰加热器的燃料,并要求其加热温度不宜高于200℃。

(4)防水涂料标准对其中乙二醇醚及其酯类、邻苯二甲酸酯、多元胺、烷基酚氧乙烯醚、支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烃类、酮类、卤代烃类溶剂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并对产品的有机挥发物、放射性、甲醛、氨、苯、苯类溶剂、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等物质提出了限值要求。

(5)刚性防水材料标准对有害元素及其化合物提出了不应人为添加的要求、对产品的放射性和有害物释放量等提出了限值要求。

5.4 检测

5.4.1 防水卷材

(1)卷材与涂料成膜后的状态类似,因此其重金属溶出含量可参照溶剂型涂料的方法进行检测。

(2)技术内容要求通过文件审查结合现场检查的方式验证。4.4.2 防水涂料

(1)水性防水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应按照HJ/T201 2005的方法进行检测;反应固化型防水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应按照HJ/T414 2007的方法进行检测。

(2)其他方法均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检测。4.4.3 刚性防水材料

(1)对材料中干粉和固体组分的放射性应按照GB 6566-2001的方法进行检测。

(2)产品中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含量应按照HJ/T 412-2007的方法进行检测。

(3)铅(Pb)、镉(Cd)、汞(Hg)、硒(Se)、砷(As)、锑(Sb)、六价铬(Cr6+)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于目前在生产工艺中可以确认所添加的原料是否为无机禁用颜料,因此不需要进行检测,而通过现场检查和文件审查确认。

篇8:浅析产品标准技术性的审定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标准已成为企业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先锋”。作为“排头兵”的产品标准则是衡量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先进性的重要准绳,不仅在产品出口、产品质量认证、产品竞投标等场合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产品设计、组织生产、实施检验等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毫不夸大地说,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中的核心和生命线,因此倍受企业关注。

标准审定是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要环节,技术性的审定是保证产品标准质量的决定性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技术性的审定工作,是每项产品标准制修订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以土方机械产品为例,从技术性的一般要求、共性要求和个性要求3个层次,对技术性的审定要求进行一点粗浅的分析。

1 技术性审定的一般要求

我国与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都对标准审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土方机械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结构复杂、零部件众多、对六性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其技术性审定的一般要求应包括下列3个内容。

1.1 技术性内容的完整性审定

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性内容应符合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产品分类、型号、尺寸、性能指标、主要字系统参数、产品六性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付条件等要求应完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1.2 技术性内容的真实性审定

技术性内容的真实性是指标准规定的要求应反映实际情况产品的真实情况。审定真实性的依据一般是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检测报告和产品试验报告,即包括内部的检测,也包括外部供方和第三方的检测报告。

1.3 技术性内容的专业性审定

在土方机械行业专业内容方面,因行业不同,专业性内容应以行业中的基础性标准为依据,或者以转化的本企业标准为依据。对于土方机械而言,强制性国标GB 16710-2010《土方机械噪声限值》、GB 20178-2006《土方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示通则》和GB 25684-2010《土方机械安全》系列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等应作为技术性审定的最低要求。

2 技术性审定的共性要求

技术性审定的共性要求是建立在审定的一般要求之上的,是对产品标准审定更高层次的审定要求。针对不同行业的产品标准,其技术性审定的共性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土方机械产品的特点是多功能、多用途、适于野外作业、易于非道路行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持久耐用。其产品标准技术性审定的共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下列3个方面。

2.1 技术性内容的市场性审定

市场性审定指审定产品标准中包含的技术要求与所销售的市场需求的适合度与匹配度,从而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标准市场性的审定,既可用于产品在单一市场的销售,也可用于多个市场的销售。在基础建设的开发期,中型或大型的土方机械能得到市场青睐,但在基础设施的维修保养期,“精雕细琢”的小型机械则受到市场的欢迎。审定时,应注重标准中的技术要求能否体现产品的灵活、高效等特点以及适用的作业场地大小。

2.2 技术性内容的先进性审定

先进性审定指产品标准所体现的产品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产品鉴定中对产品技术先进性的评价决定了产品标准的先进性。一般情况下,产品分为:国内一般、国内先进、国际一般和国际先进4个水平等级。审定的参考对象可以是相应的现行国外、国家或行业标准,应明确哪些性能指标低于或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水平,并明确是技术原因还是市场原因造成的。如:许多企业在其外销的液压挖掘机产品上装有GPS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产品定位和使用信息反馈,对企业及时掌握产品和市场动态有较好的帮助,其技术指标就可以体现出技术的先进性。

2.3 技术性内容的竞争性审定

竞争性审定指产品标准中的技术内容与行业标准、同行业其他企业产品标准的要求相比的优劣性,以及在同一主参数下,土方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节能环保、可靠性等六性技术及使用成本等指标的高低。在同等功能下,如果企业提供的装载机有更好的产品六性,并采用节能技术,配有贮能器,那么,该产品就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在审定其产品标准时,其产品的竞争力就非常强。

3 技术性审定的个性要求

技术性审定的个性要求是在完成了一般要求审定和共性要求审定之后进行的,是产品标准技术性审定的最高层次要求。不同客户或不同类型的土方机械产品,其技术性审定的个性要求都有各自的独特性。

秉承ISO的原则,我国的土方机械分为13类,其功能、适用场合和销售市场各不相同。其产品标准技术性审定的个性要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3.1 技术性内容的差异性审定

差异性审定指产品标准所体现的产品技术与现有的产品或市场上同类产品在性能参数、试验方法、时间成本等方面的不同。改型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差异性,型号设计的产品则具有较大的技术差异性,而型谱设计的产品则至少是跨系列的设计,产品应该具有重大的差异。如:在审定装载机产品标准时,应注意标准中体现的本企业产品的最大卸载高度、最大崛起力、最小转弯半径、驱动形式等性能要求与同类产品的区别。

3.2 技术性内容的创新性审定

创新性审定指产品标准中的技术内容所体现的新技术的含量和程度以及在土方机械行业中的同类产品中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这种情况下的产品标准一般都会隐含专利产品或专利技术,决定了产品的独特性。挖掘机采用的液压马达、液压泵和多路阀是液压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其中的专利技术是产品标准创新性审定的重要内容。

3.3 技术性内容的替代性审定

替代性审定指产品标准中反映的产品性能是否能够替代原先的产品,或是与原先的产品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而成本和时间优于原先产品,这时,产品的替代性,也就是产品标准的替代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技术性能是全部替代,还是部分替代。如:在装载机上采用的低转速(1,800-2,100rpm)动力系统,既可以节能,又可降低噪音,优点明显,其产品技术的替代性已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审定时,该指标就是装载机产品标准替代性审定的重要内容。

4 结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釉面砖产品技术要求】相关文章:

外墙饰面砖的施工技术05-12

外墙面砖合同04-19

外墙面砖清洗施工方案04-20

墙地面面砖施工工艺04-24

砼路面砖项目可行性研04-11

上一篇:折飞机下一篇:在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