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税捐稽征法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的借鉴探析

2024-04-17

台湾税捐稽征法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的借鉴探析(精选2篇)

篇1:台湾税捐稽征法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的借鉴探析

台湾税捐稽征法对税收征管法修订借鉴之探析

(《江苏地税》2011第8期)

我国台湾地区延续了南京民国时期的法律传统,属典型的大陆法系。台湾《税捐稽征法》(以下简称稽征法)作为税收征管程序法,无论从法律渊源上,还是从历史渊源上,都与现行税收征管法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因此,借鉴税捐稽征法,对于推进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和完善,推动税制改革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税捐稽征法》概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与大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税收管理体系,在税收征管程序法也各有特色。台湾《税捐稽征法》于1976年10月立法,至今已经四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于2009年1月21日,全文共51条,分别为总则、纳税义务、稽征、行政救济、强制执行、罚则、附则等七章,其中又以稽征部分内容为最多,其主要内容有:

1、明确税收优先受偿权。税捐的征收,优先于普通债权;破产财团成立后,其应纳税捐为财团费用,由破产管理人依破产法之规定清偿之;公司重整中所发生之税捐,为公司重整债务,依公司法之规定清偿之。

2、税款申报缴纳方式简化。一般分为申报缴纳与稽征机关核定征收。所得税、货物税、营业税、遗产与赠与税、契税适用申报缴纳方式;地价税、田赋、房屋税、使用牌照税及直定课征的营业税、娱乐税适用核定征收方式。

3、分段加收滞纳金制度。稽征机关于申报期限届满前一定时间发出催报书,提示纳税人延迟申报的责任。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申报,稽征机关发出滞报通知书,并按逾期时间长短,按照应纳税额一定比例,分 1 别征收滞报金和怠报金。不按规定期限缴纳应缴税款,每逾2日按滞纳数额加征1%的滞纳金;逾期 30日仍未缴纳,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4、核课期间制度。依法应由纳税人申报缴纳的税捐,已在规定期间内申报,且无故意以欺诈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的,核课期间为5年;未于规定期间内申报,或故意以欺诈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核课期间为7年在核课期间内,经另发现应征的税捐,仍应依法补缴或并予处罚;在核课期间未经发现的,以后不再补税及处罚。

5、税收保全措施严密。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捐,稽征机关可就其相当于欠缴税捐数额的财产,通知有关机关,不得转移或设定他项权利;对营利事业,还可通知主管机关,限制其减资或注销登记。欠税人有隐匿或转移财产,逃避税捐执行的迹象,稽征机关可申请法院就其财产实施假扣押(暂扣),并免提供担保;但纳税人已提供相当财产担保的除外,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捐达一定金额的,由司法机关或“财政部”函请有关机关限制其出境;对营利事业,限制其负责人出境。

6、延期纳税及救济制度。纳税人因天灾、事变或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不得于法定期间内缴清税捐,可于规定纳税期间内,向稽征机关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但延期或分期缴纳的期间不得超过3年。纳税人对于核定税捐处理如有不服,可在规定期限内向稽征机关申请复查;对复查决定仍有不服,可提起诉愿及行政诉讼。

二、台湾《税捐稽征法》的特点

(一)在特定的纳税主体方面,稽征法规定相当详细,第7条规定,破产财团成立后,其应纳税捐为财团费用,由破产管理人依破产法之规定清偿之。第8条规定,公司重整中所发生之税捐,为公司重整债务,依公司法之规定清偿之。以及共有财产管理人(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第 2 12条),清算人(清算组织)(第13条)、遗嘱执行人、继承人、受遗赠人或遗产管理人(第14条)、合并或分立后的企业(第15条)的纳税义务,并没有参照日本法、德国法而直接引用连带纳税人、第二次纳税人的名称。稽征法并以正列举的形式明确了特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二)在欠税管理方面,稽征法第6条第1款规定,“税捐之征收,优先于普通债权。”

(三)在滞纳金加收上,稽征法第20条规定,依税法规定逾期缴纳税捐应加征滞纳金者,每逾二日按滞纳数额加征百分之一滞纳金;逾三十日仍未缴纳者,移送法院强制执行。可见,台湾地区对滞纳税款加收的滞纳金相对较重,但有30日的时间界限,也不会出现滞纳金过重的现象。欠税超过30日就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也可防止纳税义务人无限期欠税。

(四)在税务机关计算错误情形的处理上,稽征法第17条规定,纳税义务人如发现缴纳通知文书有记载、计算错误或重复时,于规定缴纳期间内,得要求税捐稽征机关,查对更正。

(五)在税款追溯期上,稽征法第21条规定,依法应由纳税义务人申报缴纳之税捐,已在规定期间内申报,且无故意以诈欺或其它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者,其核课期间为五年。未于规定期间内申报,或故意以诈欺或其它不正当方法逃漏税捐者;其核课期间为七年。在前项核课期间内,经另发现应征之税捐者,仍应依法补征或并予处罚,在核课期间内未经发现者,以后不得再补税处罚。

(六)在税收优先权方面,稽征法第24条第1款规定,纳税义务人欠缴应纳税捐者,税捐稽征机关得就纳税义务人相当于应缴税捐数额之财产,通知有关机关,不得为移转或设定他项权利;其为营利事业者,并得通知主管机关,限制其减资或注销之登记。台湾地区通过通知有关机关不 3 得为纳税义务人转移或设定他项权利,限制纳税义务人减资或注销登记,以防止纳税义务人转移资产,或抽逃资金,“金蝉脱壳”,而造成税款流失。

(七)在退税抵扣方面,稽征法第29条规定,纳税义务人应退之税捐,税捐稽征机关应先抵缴其积欠。并于扣抵后,应即通知该纳税义务人。

(八)在委托代征方面,稽征法第42条规定,代征人或扣缴义务人以诈术或其它不正当方法匿报、短报、短征或不为代征或扣缴税捐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六万元以下罚金。代征人或扣缴义务人侵占已代缴或已扣缴之税捐者,亦同。

(九)在补充申报的法律责任上,稽征法第48-1条规定,纳税义务人自动向税捐稽征机关补报并补缴所漏税款者,凡属未经检举、未经稽征机关或财政部指定之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之案件,左列之处罚一律免除;其涉及刑事责任者,并得免除其刑。

(十)在税收保全措施上,稽征法第25条规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税捐稽征机关,对于依法应征收之税捐,得于法定开征日期前稽征之。但纳税义务人能提供相当担保者,不在此限:

一、纳税义务人显有隐匿或移转财产,逃避税捐执行之迹象者。

二、纳税义务人于税捐法定征收日期前,申请离境者。

三、因其它特殊原因,经纳税义务人申请者。纳税义务人受破产宣告或经裁定为公司重整前,应征收之税捐而未开征者,于破产宣告或公司重整裁定时,视为已到期之破产债权或重整债权。

(十一)在税收保密权上,稽征法规定,税捐稽征人员对于纳税义务人提供之财产、所得、营业及纳税等资料,应绝对保守秘密,违者应予处分;触犯刑法者,并应移送法院论罪。但也列举了对哪些人员或机关可以提供有关资料,如:

1、纳税义务人本人或其继承人。

2、纳税义务人授权之代理人或辩护人。

3、税捐稽征机关。

4、检察机关。

5、受理有关税务 4 诉愿、诉讼机关。

6、依法从事调查税务案件之机关。

7、经“财政部”核定之机关与人员。

8、债权人已取得民事确定判决或其他执行名义者。还规定只要其他政府机关不泄露纳税义务人之姓名或名称只为统计目的的,税务机关也可以对其提供资料。还明确如果其他机关人员泄密的,也比照税务人员泄密的规定进行处理。可见,台湾税务保密规定之绵密,既便于税务人员操作,也有利于部门间协作。

(十二)在减免处罚标准上,稽征法第48-2条规定,依本法或税法规定应处罚锾之行为,其情节轻微,或漏税在一定金额以下者,得减轻或免予处罚。前项情节轻微﹑金额及减免标准,由财政部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后发布之。

三、《税捐稽征法》的借鉴启示

总体而言,稽征法的内容不多,但其配套保障制度相对繁杂,如法律责任不仅在稽征法有相关规定,各单行税法对税收法律责任亦有规定;同时,稽征法的法律责任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在一起表述,与大陆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分开立法的做法不同。借鉴稽征法,对于推进当前税收征管法的修订和完善有多方面的启示。

(一)在特定的纳税主体方面,借鉴稽征法,参照日本法、德国法直接引用连带纳税人、第二次纳税人的名称,以正列举的形式明确特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二)在欠税管理方面,现行征管法第45条第1款“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参照台湾《税捐稽征法》改为“税征收优先于普通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在滞纳金加收上,现行征管法第32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 5 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征管法修订时可引入分段计算滞纳金的做法,前30日的时间内,滞纳金加收率低一点,30日后从高加收,以体现滞纳金的导向功能,促进提高税法遵从度。

(四)在税务机关计算错误情形的处理上,现行征管法未涉及到此问题。对于税务机关的错误情形,因导致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不得加收滞纳金。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是,纳税人发现税务机关的上述错误情形,且对自己有利,有可能故作不知,则损害了国家权益。因此,直接借鉴该规定是必要的,尽管不一定完全起到作用,但至少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五)在税款追溯期上,现行征管法52条规定,非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过错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原因,且非故意未缴或少缴税款造成漏税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这两款中,一是税务机关等单位和个人的过错引起的,另一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原因引起的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但这两种情况都是属于无欺骗或隐瞒手段申报税款性质。而台湾地区对这两种情形的追溯期总括规定为5年。因此,可以从维护税收权益的角度,延长第一款所列情形期间,缩短第二款所列情形期间,统一规定为5年,既便于税务机关操作,也便于纳税人把握,以把税收公权对私权的合法侵犯降到最低限度。现行征管法规定,对逃避缴纳税款、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其追征期无限期。台湾规定“核课期间为七年”,也可援引。因为若依无限期,我国税法频于调整,追溯起来相当复杂,也很困难。现行征管实践中也鲜有此 6 例。与其担负对纳税人权益较长可以合法侵犯的虚名,不如顺应时势,缩短年限,也定为7年。

(六)在税收优先权方面,现行征管法45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实践中有可能欠税纳税人的应税财产被其他单位或市场主体设定他项权,税务机关往往因此清缴欠税陷于被动。因已有税务登记前置规定,故建议只吸纳“限制其减资”的规定。

(七)在退税抵扣方面,现行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九条仅规定:“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语言具有可选择的弹性,并不明确。因此,征管法修订时可以直接参照稽征法规定。

(八)在委托代征方面,对此大陆的法理研究不够,台湾作为大陆法系参照较为成熟的地区,可以参照,以解决委托代征在我国税法中法律定位。即撇除台湾法中的刑罚内容,吸纳其行政处罚部分。

(九)在补充申报的法律责任上,参照该条款,征管法可以增加补充申报不处罚条款。“其涉及刑事责任者,并得免除其刑”,《刑法修正案

(七)》已有类似表述。

(十)在税收保全措施上,现行征管法规定的“提前征收”条件苛刻,必须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但实际工作中在税款结算期内是很难界定逃避纳税行为的,而且提前征收的程序复杂,等到税务机关进行税收保全的时候纳税人一般都已逃走,强制执行的规定更是没有作用了。可借鉴台湾的做法,取消“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前提条件,改用“纳税义务人有明显隐匿或移转财产、逃避缴纳税款的迹象”为前提条件,使必要的“提前征收”成为切实可 7 行的措施。同时,可适当扩大适用范围,如果纳税人在一定的条件下确实需要提前缴纳的,在纳税人自愿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可以提前征收其应纳税款。

(十一)在税收保密权上,现行征管法对税收保密的规定显得相对笼统。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明确哪些情况下税务机关可以提供纳税人的资料,以便于税务人员操作,也有利于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正常信息交流。

(十二)在减免处罚标准上,现行征管法对行政违法行为减免处罚的规定是在《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但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应当如何减免处罚并无明确规定,以至税务执法中理解有偏差。例如能否减轻或免于处罚?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或免于处罚?应当由征管法明确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然后授权税务总局进一步明确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的具体情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9年2月28日修订)[3]台湾《税捐稽征法》(2009年1月21日修正)

[4]台湾《税务违章案件减免处罚标准》(2008 年 01 月 17 日 修正)[5]台湾《税务违章案件裁罚金额或倍数参考表》(2009年3月5日修正)

作者 :

王明世,江苏省扬州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局

篇2:台湾税捐稽征法对税收征管法修订的借鉴探析

一、完善以涉税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制度

涉税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制度是税务机关顺利开展税收征管的前提, 正如俗话所说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因此为了能科学高效地开展税收征管工作, 首先我们必须在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中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修订《税收征管法》中应该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征管工作过程中, 有获取涉税信息的权力, 但是也应该同时明确规定获取的涉税权力的使用范围和违反权力使用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 纳税人有承担提供涉税信息的义务。向税务机构报告如并购重组、破产清算、向境外转移资产、使用大额现金等情形的涉税信息。第三, 因现实操作时常常遇到第三方不按《税收征管法》规定提供涉税信息, 所以应该在修订《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第三方 (如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机关) 有履行向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时提供涉税信息的义务, 如果第三方不切实履行义务, 应该在修订的《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纳税评定为重点的税收确定制度

税收确定制度是税收征纳程序中必须具有而且是关键环节之一。这是因为只有经过纳税评定, 把抽象纳税义务具体化, 才能为后续税收征收、税收稽查等程序提供依据。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没有明确阐述税收确定制度, 对纳税评定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界定, 更谈不上在税务机构内部成立专门的纳税评定部门, 以及配备足够的纳税评定部门的税务工作人员负责纳税评定工作。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 建议立法中将现行《税收征管法》税款征收一章分成税款确定和税款征收两章, 其中在分出新立的税款确立一章中设立纳税申报和纳税评定两大部分, 在立法层面明确纳税评定的法律定位、基本方法、主要环节和评定手段等。

三、构建税收强制征收制度

为保障税款征收的执法顺利, 应给予税务机关足够的征管权力, 强化税收征收制度。特别是要对现行《税收征管法》有关强制执行措施规定进行调整。我国现行的税收行政强制的不少规定与《行政强制法》存在不一致甚至冲突, 非常有必要在《行政强制法》指导下对税收行政强制进行修订。如对于现行《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即时强制, 可以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要求也明确在《税收征管法》中要求税务人员在进行即时强制, 需要当场采取扣押措施时, 现场税务执行工作人员立即向其自己所属税务机关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听完报告和权衡事态状况后决定是否采取当场扣押措施, 如果认为不予的, 应责令立即解除扣押措施, 如果同意采取扣押措施的, 也应该在及时补办批准手续。

四、强化税收稽查制度为重点的税收检查制度

新一轮《税收征管法》修订应该明确规定税收稽查的法律地位, 在税收稽查执法过程时, 在法律框架内给予税收稽查机关可依法申请检查纳税人的储蓄帐户和证券资金帐户余额的权力, 可依法对可能涉嫌虚假发票的单位检查发票开票情况的权力。当然, 修订《税收征管法》时应特别要注意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人身财产权, 应当严格规定启动税收稽查的条件, 增强税收稽查的法治性。完善税收检查违法执行的司法救济制度, 实现税收稽查的司法化。

五、健全制裁偷漏税的处罚制度

为了维护税法的法律权威, 必须执行严密公正的税收处罚制度, 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新一轮《税收政策征管法》修订中, 关于税收处罚制度的修订的重点是将打击偷漏税违法行为的规定与刑法对逃税罪的规定相衔接, 统一以刑法规定对偷漏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在修订过程中, 可以将现行的概括式规定逃税更改为列举式规定逃税, 如可以定义逃税即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并在后面把常见的逃避缴纳税款的违法行为列举出来。当然, 在对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人非故意违法而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应该给予轻一点的处罚。

六、降低税收救济门槛为重点的救济制度

《税收征管法》中应该设立税收救济制度, 税收救济制度对于推动税收的法治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世界范围的大部分国家执行的《税收征管法》都是要求在申请救济的时候不需要缴纳税款 (纳税前置) 。同时许多国家没有规定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才能提起行政诉讼 (复议前置) , 如美国就没有规定先行复议, 而是鼓励纳税人选择行政复议。目前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对税收救济制度设置了两个前置门槛, 即纳税前置和复议前置。待条件成熟, 应及时废止纳税前置和复议前置, 以保障纳税人救济权。

摘要:本文认为新一轮《税收征管法》法律条款的修订完善的重点应该着眼如下几个方面:健全涉税信息为基础的管理制度、建立纳税评定为重点的税收确定制度、构建税收强制征收制度、强化税收稽查制度为重点的税收检查制度、健全制裁偷漏税的处罚制度、降低税收救济门槛为重点的救济制度六个方面。

关键词:修订《税收征管法》,现代税收征管制度,税收检查制度,税收救济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投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下一篇:默然的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