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2024-04-22

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共11篇)

篇1: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徐信小学《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总结

为了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根据《凉州区教育局关于专业标准学习的通知》(凉教人发„2012‟55号文件)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学习活动计划”,并按划组织教师开展了师德和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活动。现将此次活动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

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

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徐信小学 2012年6月05日

徐信小学《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总结

2012.06

篇2: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第二、突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这个时代的重音符,它体现出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因此生命教育也自然成为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最原初、最重要的姿态和使命。教师要“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这即意味着,教师要服务于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关心小学生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关注小学生自身对生命的体验和态度。

第三、明确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拥有快乐的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以小学生为着眼点提出快乐学校生活的问题意味着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入、有效地转变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以及学校管理思维等。外在环境的改善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微观世界里,教师对教育和对学生的理解与行动将会更为直接地决定小学生是否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校生活。

第四、要求教师要注重修身养性。《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

这些要求更多反映出教师作为平凡的人,哪些心性、品质、行为是适当的,其次才将教师作为“教育者”特有的心性、品质和行为要求融入进来。教育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不但要启迪人的心智、锻炼人的品格、完善人的心性,还应在消除社会上的不平等、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罗江乡高滩小学

篇3:创新学习模式,促进专业教师成长

一、组织观摩教学, 实现隐性知识的分享

教师拥有的很多关于教学的知识来源于自身经验, 就是难以清楚地用语言加以表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针对这部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的隐性知识, 以学校教育或大众媒体等正规的形式难以传递, 只有通过面对面的观察、模仿和练习, 在观摩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缄默的隐性知识。观摩教学是从教师每日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抽取出一个基本的单元———一次教学活动为例, 以别人的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教师集体观摩、共同研讨, 从实践中改善教学技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我国传统教学研究中的“校本教研活动”、“公开课”、“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师徒制、青蓝工程活动, 日本广泛实施的在职教师教育实践模式“授业研究”都是与此类似的模式。

观摩听课, 就是以他人的授课作为自己反思、比照的对象, 教师以审视、对比、鉴别的视角看待自己熟悉的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思考如果我在平行班上, 那么这节课应该如何改进, 这节课对我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和帮助。授课教师可以在准备观摩课的过程中反思和授课。因此, 学院应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教学性比赛, 例如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给全院教师提供交流探讨、观摩反馈的平台。观摩教学实现的是从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传达, 这种言传身教虽能学习教学技能, 但技能背后的教学原理却没有明确体现, 这是其不足。

二、开展行动研究, 实现隐性知识外部化

隐性知识是非公共、非言语、非意识的。波兰尼指出:“隐性知识是一种内在的行动,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控制它或甚至都感觉不到它。”将其转化为公共的、符号化的、可意识的显性知识才能进行反思、修正和利用。开展行动研究就是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外部化过程。在学校开展行动研究, 就是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 并进行系统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教师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进行的反思研究。在开展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研究和解释, 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可实施的步骤, 在实践中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反思。行动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自己, 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挖掘自身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 这种研究学习活动使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在深思和计划行动中将原有的隐性知识外显化, 外显化的隐性知识才能传递和共享。与此类似的促进隐性知识外显化的形式还有撰写教学案例、教学日志、网络教育叙事、教育博客、质的研究、行动研究等。这些学习反思活动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现自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共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进行科学研究, 更新显性知识

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科研, 这是高校教师保持专业地位的重要标志。科学研究就是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传递, 是显性知识组合、创新过程。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放松对科研的要求, 既要进行科研, 了解科研领域国际、国内的新动态, 又要视野开阔, 高瞻远瞩。教师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从而不断完善教材, 充实教学内容, 并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掌握了完整、系统、精深、前沿的学科领域知识才能在学科教授中游刃有余。

高校教师的科研除了要服务社会, 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之外, 还要服务于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高校教师有了科研之源, 在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 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就会更加生动、翔实, 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 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科研先导、质量立校”的方针, 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在各级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任职条件中明确提出科研要求, 在论文、著作、作品或科研项目或科研获奖情况都有相应的要求。除科学研究外, 高校或培训部门举办的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认识、扩大知识面、利用前沿科研成果的方法等都采用这种模式。

四、开展反思性实践, 实现显性知识的内部化

知识的掌握最终落实在行动中, 教育实践是教师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是显性知识分享和内化的过程。当教师接受并且自觉地运用新获取知识时, 这种显性知识就开始内部化和隐性化。与其他三种模式不同, 这是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 是教师通过反思性实践在工作中践行学到的显性知识, 将其转换、拓宽、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的过程。通俗地讲, 反思性实践就是在工作中将“知道”转化为“会用”。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 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要在真实的课堂情境或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只有将宏观、抽象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应用于教学工作中, 才能实现教育行为的更新。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要做好教学工作, 必须在实践中反思, 在总结中提高。立足于职业实践的反思、学习、提高才能提高自身修养, 完善职业形象, 体验和创造教师职业的真正意义。

摘要:21世纪, 社会面临新的变革, 高职院校面临更多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学习, 教学组织必须创新才能生存。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创新的流程分为分析内外环境、明确发展目标, 规划整体发展、确立组织结构, 激发成长动机、营造学习环境, 创新学习模式、促进教师成长, 监督学习成效、持续循环建设五个环节。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组织,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M.Po lanyi.The Study of Man[M]:12..London:Rout2 ledge&Kegan Paul, 1957.

篇4: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关键词:幼儿教师;爱心;教研;学习;专业标准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首先要有优秀的教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六十二条基本要求。它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秉承教师专业价值、塑造教师专业形象、促进教师深度专业发展的重要指南。对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呢?

一、倾情幼教“爱”当头

冰心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热爱幼教事业,关爱每一个儿童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幼儿。为爱哭的幼儿擦擦眼泪并给一个拥抱,帮鞋带松了的幼儿系上鞋带,为尿床的幼儿单独换一下衣服……这些细小的动作彰显着教师对幼儿的爱,而是否爱幼儿可以看出教师是否爱这份事业。爱幼教事业,才能用心工作,从做好一日常规工作入手,把爱倾注于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早上来园热情接待幼儿及家长,认真组织每一个活动,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需求,及时安抚受到伤害的幼儿,帮助幼儿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及时和家长交流沟通幼儿的情况……用心工作就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而非应付了事;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来自家长、同事、幼儿的认同与尊重;用心工作就能持续发展专业能力;用心工作就能感受到教育工作带来的成功与幸福。

二、提升水平“研”为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而基于工作实践、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的园本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工作中,我们要用心观察,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如把自己的教育故事完整地记录下来,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条分缕析地写下收获与感想。如我们幼儿园编写的《我的教育故事》和《成长的脚步》就是教师在记录教育故事过程中的收获和反思。我们根据教师兴趣成立了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每周进行教研活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实现教师智慧的碰撞与共享。期间,我收获很大,撰写的论文《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在《幼教园地》上发表,论文《幼儿园园本研究探索》在《黄河口继续教育》上发表,主持的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顺利结题。自主研发的玩教具“妙妙圈”获省自制玩教具展评三等奖,创编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小衔接数学乐园”在全市优秀课程资源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等等。在研究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我真切感受到了教研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三、幼教路上“学”无境

幼儿教师要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終身学习的典范。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古灵精怪的小天使,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他们的行为表现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与价值,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专业的呵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具备多元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育智慧,才能受到幼儿喜爱与尊重。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幼儿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事学习,在研修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因为爱,所以爱。我要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深入学习,立足工作实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优秀幼儿教师,在幼教路上幸福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慧.理想的幼儿教师[J].江苏教育研究,2006(12).

[2]冯晓霞,蔡迎旗.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07(11).

篇5: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半月专业学习小结

邹学勤

自2012年10月22日到11月2日,我班的专业教学进行了半个月。两周的时间,我们学习了《会展市场营销》《教育与职业教育》《基于跨文化视角的中德会展文化比较与分析》《会展危机》《会展英语》《会展财务》《大型事件概论》《会展策划与管理》《参展实务》等知识。说实话,对会展专业这个专业或者这门学科,我是个门外汉,一直都没认真的接触和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通过这两周的学习,我在学习上我有三点感受:

一是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功底、教学艺术令人感动。所有任课老师都对所讲课程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时都充满激情。老师们的知识面相当广,教学基本功精湛。老师们从国内到国外,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都给我们做了详尽的讲解。

二是学校对本专业安排的课程丰富。既有基础理论性的学科,又有专业实践性的操作,也组织我们大家到中国第14届国际工业博览会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观摩学习。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颖的,更是广有兴趣的。我觉得参加此次培训,确实不虚此行。

篇6: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心得体会为整体推进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日,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异龙小学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学习教育活动。

学校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由校长通读《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让每位教师了解《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六项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92条管理要求的内容,明确学校管理标准化是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的起码要求,然后,由各备课组教师开展自学,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哪些要求?”“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我们该怎么做?”等方面开展讨论活动,并结合文件精神和按本部汤局长要求,组织教师学习《一生中最棒的老师》,全校教师纷纷发表读后心得,积极跟帖,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学校管理标准化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需要,是确保学校稳定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是优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也充分体现了广大师生的人性化管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将成为我们治理学校的基本依据,将为学校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

篇7: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小结

一年的时间已经结束了,对照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内容,自查如下:

在本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1.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师专业知识培训;

2.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更新;

3.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了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吸取精华,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4.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材开发能力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在与其他教师研制课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

5.在地理学习方面,利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学术素质,但距离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下学期本人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6.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探究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自己的课堂导入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距离优秀教师的设计还存在一定距离,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将继续深入学习。

篇8: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述评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本体论研究

本体论主要探讨“是”“存在”等本源的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它的问题。在教育研究领域内, 以本主题而言, 就是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和特征问题。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彼得·圣吉 (Peter M.Senge) 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实践模式。美国教育界的研究者们将学校中的这种学习型组织称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并非偶然, 这个概念中每个词都有特定的语义指向。

尽管学者们对于教师职业是否能被称为专业、教师专业的标准有哪些、教师专业的特性是什么等问题都还存有争论, 但是一般认为,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教师应把获得专业发展作为目标, 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探索。1966年, 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育工作被视为专门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门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1]”

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教师专

文/赵静

业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它们分别体现了两种理论取向:前者更加偏于社会学取向, 后者更偏于教育学取向[2]。“教师专业化”主要是从群体角度强调教师专业性的提升, 强调教师的专业地位、权利。“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强调教师个体专业素质与专业成长, 主要是指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包括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意向等不同侧面[3]。从这可以看出, “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群体共同提升专业性的过程, 它强调了教师职业不是一个成熟的专业或者说是一个准专业。

如何才能使教师获得专业地位?关键在于教师个体素质的提升, 在于教师通过终身学习来构建专业知识基础、教学技能。随着终身学习思潮的流行, “教师学习”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题。尽管在我国还没有形成教师学习研究领域, 但西方对它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相关研究也日渐成熟。研究表明, 学习不仅有个体特征还有社会文化特征,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文化适应和建构的过程[4]。教师的学习是一种成人学习, 具有主动性, 学习是基于实际问题具有较清晰的目标, 并且需要民主合作性的环境。对学习和教师学习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 教师是个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需要不断地自主建构知识和自主学习。如何促进教师的学习呢?“其关键不在于如何发现教师所需要的知识, 而在于如何创造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5]”

随着对教师学习环境的不断深入研究, “共同体” (C o m m u nity) 这个概念进入教育学者们的视野。他们认为, 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为教师提供反思、共同实践、分享交流的平台[6]。“共同体”也被学者们翻译为社群,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发表的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中。滕尼斯认为, “共同体”有一关系特性, 即人际间存在着共通的精神意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自从学习型组织被引入到教育学领域后, 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逐渐被广泛运用。尽管学者们对它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他们的研究主要从五个维度来建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第一, 相互支持和共同领导。学校领导应该赋予教师政策制定参与权和实施决策权, 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实现权利共享。第二, 集体学习并实践。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探究、共同进行反思性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第三, 共享愿景。始终强调和贯彻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 做任何活动都必须遵照此宗旨。第四, 分享个人实践。鼓励教师相互交流经验和信息分享。第五, 提供支持条件, 为了发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功能, 需要给教师提供充分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 同时还有物质条件、组织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7]。

从以上概念界定可以看出,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学习、合作和发展。学习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基础, 它是形成共同体和维持其发展的关键。合作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行为方式, 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愿景和信念, 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发展是学习和合作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的目标。

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多学科视角研究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既包括基础理论层面的研究, 也包括实践操作层面的探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 笔者总结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视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文化学的视角阐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从教师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结构与特征;二是从制度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制度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对教师的影响。从教师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论述十分精辟的学者有两位。

一是日本的佐藤学。他提出, 自律文化的形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自律文化是增强教师自主性的重要的文化基础, 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二是加拿大著名学者哈格里夫斯。“哈格里夫斯以组织文化和微观政治学的视角, 对教师合作文化进行了一番检视, 并将教师合作文化区分为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 并指出他们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人为合作文化即通过一系列正规和特定的官方程序来制订教师合作计划, 以增加教师间相互讨论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间的合作关系不是由教师自发形成, 而是以行政命令方式强制推行团队教学、同伴指导和集体备课等改革项目。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的同事关系, 具有自发性、自愿性、超时空性、发展取向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五个典型的特征。[8]”教师自然合作文化有利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 在合作氛围的基础上共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或者分享智慧,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学者认为教师自然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核心[9]。

2. 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方向

社会学主要是从教师群体结合方式的性质上进行分析, 如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提出“有机团结”的理论, 从更深层次理解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维系和发展。他按照人群组织的结合方式将“社会团结”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机械团结”;二是“有机团结”[10]。“机械团结”是从个人的自由立场出发, 是压抑的。“有机团结”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社会发展, 是观察教师专业共同体中教师个体之间关系以及教师整体关系的视角。“有机团结”是基于自愿、自由、主动而与他人发生正面联系, “有机”是指灵活应变的生命机制、持续的再生性、自主调节的适应性[11]。

3. 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知识的建构

心理学主要是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知识的形成和转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主要包括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和隐形知识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的发展主要是从社会的建构中产生的, 这种社会性的建构主要是在多人参与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一方面, 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环境下, 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教师在相互表达各自的观点时也不断重构和纠正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由于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教师个体能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理解, 形成更为丰富和更趋近事物全貌的见解。

教师知识不仅指显性知识还包含隐形知识, 人们经常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词来形容隐性知识的个性化特征。它很难规范但是经常在人们的认知、情感、信仰和技能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来。隐性知识使教师个体知识呈现特殊性, 更赋予了教师相互交流、对话的必要性。

4.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涉及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胡塞尔首先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 后来这一理论得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哈贝马斯、马丁·布伯等思想家的继承与阐发。他们认为在交往关系中不存在“客体”, 而只有“主体”。在交往和对话的过程中, 每一个主体都敞开自己的“视界”, 同时进入他人的“视界”, 最终实现双方的“视界融合”[12]。

建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就意味着教师从“自我”走向“他我”, 在平等、开放的团体内与其他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 共享各自的智慧、经验从而使整个共同体充满创新、融合的气息, 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最终实现学生的发展。

5. 从教育学的角度阐述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性质

从教育学视角来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学习的实质是合作学习。这不仅仅是指教师们在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时要按规定进行合作, 更重要的是, 教师们在自愿、主动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学习, 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和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的研究方法论和方法

从已有研究情况来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 理性思辨方法论

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 很多研究从事的是理论研究, 尤其是国内学者更甚, 许多研究采用的是理性思辨的范式, 多通过个人悟思、文献概括、归纳演绎等思辨的方式进行。这种研究方法的缺点是, 过于强调理性思辨, 缺乏实证研究, 绝大多数都属于“书斋式的研究”。采用理性思辨方法论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大都是静态的, 主要集中在特征、功能以及理论框架建构等问题, 范围较窄。

2. 实证主义方法论

国外的学者较热衷于定量研究, 其中, 较多使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关注范围也不断扩大, 如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因素以及发展变化的分析。除此之外国外学者更集中探讨了专业学习共同体在促进教师学习、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业中的作用。通过这些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一些量化的结论, 从而能够更加确切地了解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和影响。

3. 解释主义方法论

随着以上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的显露和解释学的兴起, 目前出现了新的研究范式, 即解释主义方法论。这类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进行诠释性理解, 强调研究过程的自然性, 而且关注对微观问题的整体把握, 质的研究就是这类研究常采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453.

[2][5]宋萑.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与教师发展:上海的个案研究[D].香港中文大学, 2007.

[3]朱旭东, 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 2007 (1) .

[4]Cobb, P.Where Is the Mind?Constructivist and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4 (7) .

[6]Hargreaves, A.Changing Teachers, Changing Times:Teachers’Work and Culture in the Postmodern Age[M].London:Cassell and Company, ltd., 1994:256.

[7]James L.Roussin, Shirley M.Hord, William A.Sommers.Guid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Inspiration, Challenge, Surprise, and Meaning[M].Thousand Oaks:Corwin a Sage Company, 2010:20.

[8]邓涛, 鲍传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哈格里夫斯的教师文化观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8) .

[9]薛正斌, 陈晓端.基于自然合作文化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J].教育科学研究, 2011 (1) .

[10]Durkheim, E.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ety[M].New York:Free Press, 1993:177.

[11]高丙中.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J].中国社会科学, 2006 (3) .

篇9: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结

摘要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术组织,以提高专业业务为目标,通过共同合作、分享、自主发展等形式,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有效提升。本文就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施、存在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 合作 分享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教育变革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教育的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这一思想共识的引领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持续数十年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潮。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已经由最初的强调外在施压、预先设计的正规培训,日益转向关注在真实工作情境中为教师创设各种非正式的学习机会。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在这种理念转向过程中萌生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以自愿为前提,每个教师以个体的身份参与、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开展反思,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主动发展历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体的有效途径

1.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此话一语道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信念、知识、教学实践及其背景进行审视。其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撰写教学日志、建立档案袋、对话和阅读。其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2.学习思考-----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被动的接收器”,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對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

3.专业培训---提升理论修养的捷径

一个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合作体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体领导要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汇报交流、分享,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合作体内教师交流、分享国内外网络、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同时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4.同伴互助-----实践出真知的检验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同伴互助一个很好的形式,集体备课。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这种形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发张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目标不明,评价标准缺失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作为学习者的教师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景为纽带,相互交流和共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说,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是专业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前行的核心力量。这里所谓的目标不明,存在两种可能状态。一是根本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在此情况下,松散混乱的活动、空洞匮乏的内容显然难以吸引教师参与其中,当然更谈不上形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二是虽有目标但设定失当,特别表现为关注发展“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而未能将视线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就目前来看, 后一种情况更为普遍和突出。

2.集体评课还停留在被动式阶段。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選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3.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金业文.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3.崔允漷,王少非. 教师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的改善[J]. 教育研究. 2014(09)

4.陈向明.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08)

篇10: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1、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带着教学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的课堂,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名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几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引领教学实践。我有幸聆听了张红霞、虞圣美、黄美菲、陈和兴、金丽月、王乐芬、綦爱军、李华等名师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专家型”教师对如何做一个使人喜欢的老师、多认少写下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拓展、略读课文、复习课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等的讲解,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以丰富。特别是虞老师的《写字教学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笔不忘执笔方法的儿歌以及笔画书写指导的顺口溜易记实用,在写字教学中如果都按照虞老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相信学生都会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

二、教学研讨,促进学员发展。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金丽月、王乐芬、黄美菲、陈和兴等八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充满语文韵味的好课,让我们领略到了名师睿智的课堂风采。听名家的课堂教学展示,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亲临名师课堂,感觉最深的是,在课堂上,他们与学生会不分彼此,随着学生的激动而激动,随着学生的兴奋而兴奋。于是我静坐细思,终于发现,那全都缘自于他们的投入,对文本的投入,对教学的投入,对学生的投入。他们从没有哪一次把自己当作是高高在上的引导者,指挥学生进行课上的学习;也从没有哪一次,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在课堂上冷眼观察学生的表演。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持久肯定的情感,那么学生就能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实践活动,激励自身成长。在哲商实验小学实践期间,我认真听课,参与学员间的评课交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此期间我试教了三年级上册的《风筝》,课后,綦爱军老师对我的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导,又经过同伴间相互学习、探讨,实现了磨课的过程,使我收获了一堂精彩的教学片段,提高了教学能力。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语文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感谢培训班给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2、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专业发展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教师应具备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1、学习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2、敬业精神。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3、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4、创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评价观念,注重课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

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总之,通过这次专业化发展的学习,让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参加了玉环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小学数学90学时的集中培训,让我感触颇深。有一点让人跟感动,就是学校的第一讲安排的是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声乐学科李文军教授的《口语发音和嗓音保健》课,让我即惊喜又倍感安慰。教师的职业病就在于喉咙,平时我们也没有得到什么关心,这次的安排真的让我很感安慰,让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劲。

在这几天的培训当中不仅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精辟的讲座,也欣赏了多次学科培训。专家的讲座使我产生了不少共鸣,升华了我的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也充实了我的教育理论,提升了我的专业水平,拓展了我的知识面。一线教师的精彩课堂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我明确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了教学基础理论,更新了教育理念。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要继续不断学习和专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工作,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接触新的教育观念,最终投入到课改中,真正的走进新课程教育课堂。

真我的身边很多老师对于这样的培训不屑一顾,认为国家在浪费资源,更是浪费他们个人的时间。对于这样的观念我非常不赞同,只能说明他们没有体会到培训的价值所在,没有用心的去学习,是个人思想观念所致。每次培训我都会得到或多或少的体会,因为我很喜欢出去培训。这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跟我产生了很多共鸣。在谢飞详老师、陈加仓老师、王少非老师等都提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理论,让我联系到了现在小学数学的现状就是我们的老师过于盲目的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根据他们的启发我准备写一篇关于《对盲目追求数学问题生活的一些思考》的论文,而且现在的初稿我已经写完,希望在以后的培训当中再得到一些启发,继续完善这篇文章。

每个人总会松懈的,而每次的培训就恰恰无形中会让我自己绷紧了神经,让我又有了目标。反思自己,提高自己,专家们的讲座无不流露出从业的精深,对学生的理解,对课堂的捕捉„„听后让人汗颜。我要继续坚持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更好的为人师。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也跟着浮躁了起来,但通过这次的培训能让我跳出来看自己的所为,由于自身的欠缺和条件的限制,致使我眼界狭隘,看问题没有深度。我不仅仅缺乏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更缺少的是做业务的心境,但我已更加的认清自我,朝着有效的方向出发。

4、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这个暑期,我有幸参加了南浔区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集中培训初中语文第一期培训班,在这段时间里聆听了许多专家和名师的报告、学习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在培训中,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听讲座和学习交流,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新课程理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次培训与以往的教师培训不同,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这次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们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专业素养想得到发展和提高,一定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提炼总结。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那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如何运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否,全在教师本人,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欢天喜地、山欢水笑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呆若木鸡、愁风恨雨的备受折磨;教师既可以培养天才,也可以造就傻子和畸才。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教学的理念,而应该本着学生想学什么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氛围以及家庭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征。当一个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有意识的解除那些世俗的“权力”,而去适应各种不同的学生时,他就会发现学生是多么的聪明和可爱。引用浙江省语文教研员蔡少军老师的观点就是:课堂应以生文本,学为中心,而教师是课堂的导学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个人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争取更加有效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5、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小结

这几天,我参加了玉环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十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十几位教育教学专家的精彩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教学研究、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拓展等十几个专题。这些专家对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精辟阐述,对课堂教学案例的独到分析,使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并认真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

温州大学的陈柳老师的讲座《谈谈论文写作与教师成长》,提出了“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在同行中的交流,说说为什么教,是怎样教”的观点。让“论文”从高傲的贵族变成了可亲的平民,原来“论文”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我们和同事在办公室讨论的某个教学教育观点或方法时,它就是一篇原生态的论文。陈老师说:“诗意语文,带给学生诗意人生。”我想诗意语文也会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诗意人生的。

育英学校的特级教师俞国平老师的讲座《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炼制》,说到了现在课堂普遍的现象——满堂分析,教师就是个讲解员的怪现象。指出了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旋律,内容分析师的角色必须退出舞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听了这场讲座,我受益匪浅,开始不断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差距。

在参观学习了温州实验学校后,更是感触颇多。那么美的校园,那么敬业的老师,确使人感叹连连。尤其是他们的“整理课堂”,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家穷,放学后还要干许多家务活,根本就没时间捧书本,再加上家人忙活时的嘈杂,对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庆幸我有一招:每临睡前,都会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有时碰到卡壳的问题,就会偷偷起床(怕惊醒劳累了一天的家人)翻书快速看一眼。小时候并不知道其实那也是课堂整理的,但它的确使我在完成那么重的家务活后,学习还是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之后成了教师的我,在向学生推荐这一招时,只是强调学生可在临睡时在脑海里回顾一天的知识,没有系统地去落实,再加现在学生自觉性不够,都是无疾而终。温州实验学校真好,让它理论化、系统化、课堂化。当温州实验学校的学生真幸福!

总之,这次十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也是充实的。它不仅使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县各地的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进行广泛的探讨、切磋和交流,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一些课堂教学的技巧,让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此,我要感谢玉环县进修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为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篇11:青年教师学习小结

作为一名工作时间并不长的青年教师,通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有时候会感觉力气花了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寻求帮助也是迫在眉急,是经验丰富的任素芳老师为我雪中送炭,帮助我反思总结并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一次,学校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特地组织了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与任老师一组,任老师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她所教的毕业班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总是生动而形象的介绍她的教学方法,更加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包括太多的技巧,当然,也意识到教书育人更加重要的意义。仔细聆听完以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书本和理论上学习不到的内容。

做好教师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师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己的好多同学到其他单位后收入比自己要高这些外界因素可能会对自己坚守教学岗位的信念产生打击,但也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整个社会的中上水平,同时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和认可,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做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其次,做好教师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剧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形式,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4、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最好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加以完善。

上一篇:弟子规诵读串词下一篇:下点笨功夫九年级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