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总结

2023-01-01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总结

新兴小学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体会

当前教育面临着新的体制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改革实施者,更应走在前列,真正把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边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因地地制宜,因材施教,并把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放在“健康第一”的基础上,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在体育课有一些想法,愿与大家共同探究,一起交流。

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比如跑步、跳远等。这些项目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和运动技能,但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而且,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命令、灌输、模仿训练、统一标准检查的流水线教学流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无法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特别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在统一考核的竞技型体育项目面前,只能一次次地得到失败的体验。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 ,提出了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上完成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任务。并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依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的实际条件组织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学习《体育新课程标准》后,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认为自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转换教师角色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再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和训练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就要更新教学观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给每位学生以同等的机会,带领学生体会体育本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角色行为应该表现为: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之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发展体育运动技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使他们培养良好的体质、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彼此分享各自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二、根据需要选择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细,其教学重点是传授竞技项目的运动技术,加上教材要求难度较大,致使学生自主选择余地小。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去选择那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并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的教学内容,做到课内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体育器材,自主地参与锻炼。

三、改进教学方法 从尊重个人选择出发,新课标对教学方法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意味着教师可以在保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新旧教学方法,可以从旧的教学法中吸取有益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改造,同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是老师进行示范,然后分解教学。这种方法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只是一味模仿老师的动作,而不能自主地去体会运动本身。如果让学生先去尝试体会,在尝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弱点,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学生的动作特点,然后对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那么效果则会好得多。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陶冶,借助多媒体手段,放一些体育比赛的录像或与体育相关的电影,作些即兴的点评,以加强学生对体育理念的理解,也加强学生现代体育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总的来说,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以及学校的条件进行整体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内容,选取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教师课程标准培训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初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

一、正确树立初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二、必须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1、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

2、引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

3、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

4、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

5、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6、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等

三、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四、新课程应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学习总结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意义与价值

1. 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 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 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 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 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总结

贾 城 西 中 学

曹桂娟

2012-8

一、《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意义与价值

1. 坚持改革不动摇,新标准的颁布是对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与坚持。

2. 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2003年开始启动修订,确保了充分的总结、调查、分析、论证的时间。

3. 调研与回应各方意见。

对原来课标中教师感到表述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重新作了清楚的描述。对课程实施中容易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在教学建议中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如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传统的教师熟悉的“双基”概念发展为“四基”,这一改动,就是对课程改革实验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也是10年来对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再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即不是语言学、文字学、文学等的知识性、理论性课程。同时,它是一门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思想文化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但不是其中各项内容的简单相加。这一改动明确了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核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和文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方式——通过综合的、实践性的活动,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中习得。

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各学科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

4.课程标准层面减负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删除部分内容。2011版中删除了部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对于实现课程目标也不是必须的内容。如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第

一、二学段删除了较多内容,在第三学段删除了“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计算极差”等学习理解较难的内容。

第二是降低要求。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适当调整了识字和词汇的量的要求。小学1-2年的识字量由“1600~1800”调整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调整为“800左右”;3-4年级写字量从“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第三,通过进一步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限制知识难度。如《生物》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总量和难度。《物理》和《化学》标准分别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量和主题,明确了最基本的质量要求。 第四,通过设置“选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弹性。对于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课程内容,不少学科采用“选学”方式进行了处理。如,数学将“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平行线性质”等有关知识调整为“选学”内容。既从总体上控制了课程难度,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选择机会。

三、学习与实施2011版新标准中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关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继续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切实落实2011版课程标准中减负的要求;明确:10年课改,我们的进步与期待。

1.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渗透:

——回应当前社会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期待,彰显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修订工作的第一条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这也是继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重点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课程教材内容的魂,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承担着传承文化传统的使命。

2.关于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011版新标准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和实际贴近的新内容,修订的宗旨之一就是进一步精选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内容,同时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着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式学习”无所适从的困难,很多学科在标准中明确写入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

再如,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明确提出了改正和防止要求。标准中这样写道:“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关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学与考试严格按新标准执行。 关注新标准中行为动词的调整。 减负需关注差异,综合治理。

——利用好课程标准留出的空间和弹性要求; ——特别关注新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 ——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化、形式化做法。 4.新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越来越多的“校本课程”、“课程超市”以及普通高中的模块课程形式的出现,使课程结构变得立体和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

学习内容及顺序的自主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学习由被动、强制转为主动,在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等方面做了努力。

第四篇:教师新课程学习总结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不是知识的收购站,不是整装待灌的"容器",他们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而是自己去寻找整个知识大海的能力;教师不是课堂的独奏者和导演,只是个伴奏者和演员;教师要引导学生骑着思想的野马出游,允许他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让学习活动充满活力。具体的收获如下: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我有了不小的转变。我明白,课堂上,我不再是主宰者,而只是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同时,课前最重视的备课不仅要备好文本,更要备好学生。学习不仅要学课本,更要多读书,读感受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第二,在教学目标上,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每堂课的目标不一定就是最后的结论,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的素质的发展上。因而,本着"以人为本"新课改理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人生经历,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课堂上,我将不再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当他们确实遇到麻烦时,我才从旁协助,进行启发。之后,我会让他们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过程,得出方法。并尽量再进行一些应用与拓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现与创新能力。

虽然课改之路漫漫兮,但课改已经走进我的心灵,我会以它为航道,一步步迈向教师的职业的新征程!

第五篇:开展《教师专业标准》学习活动总结

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按照旗教育局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的通知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我校根据实际在全体教师中全面开展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讨论活动,现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学习活动分三部分进行:9月作为集中学习月,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9月中旬为学习发动阶段,和学习交流阶段,9月下旬为学习总结阶段。采取宣讲、讨论、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专业标准》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通知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师专业标准》的理念、内容和要求,严格按照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次宣讲、一次座谈、一次讨论和一篇心得。每一次活动都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以达到预期目的,确保了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现已完成学习的前两个阶段,学校将组织人员对教师专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一”活动的落实情况。学校认真做到:一是专题学习活动方案实施;二是学习宣传氛围的营造;三是写好笔记同时开展了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讨论会(以“专业理论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讨论内容

全体教师正确认识到此次工作的重要性,妥善解决好工学矛盾,以学习活动开展来带动了工作实绩的全面提升,真抓实学,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学校营造学习氛围,开辟了专栏宣传,做到《教师专业标准》人手一份,专门

的学习笔记本人手一本,便于学习管理。校要将定期把《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显示在电子屏幕上,使教师学习更加直观,能随时对照标准开展工作。

通过学习,让广大教师熟记并准确理解《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内容要求,切实增强了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和自身专业发展中。学习活动中是一个较长的学习、认识和改进过程,教师做到有始有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紧紧围绕如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争当合格教师的主题开展了学习教育;积极打造了一支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和师德修养的教师队伍。

9月下旬为学习总结阶段。以教研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活动总结,研究下一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新举措。

2013年9月22日

上一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下一篇:九三学社支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