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93教育

2024-04-07

藏区93教育(精选6篇)

篇1:藏区93教育

藏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思考

温江区援藏干部—林晖

根据四川省委和温江区委工作安排,我与温江区一行7人,来到甘孜州色达县开展援藏工作,我挂任色达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工作中,我亲身实践、认真思考,通过实地考察、沟通交流、上门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供广大援藏干部研究探讨。

一、基本做法

近两年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是甘孜藏区飞速发展重要时期。在此关键时刻,县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反分裂、爱国主义、法制宣传三个主题,主要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一是在县城出动法制宣传车巡回宣传《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治安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牧民群众和寺庙僧尼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制作反映甘孜州和色达县发展的巨大成就和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宣传展板和画册,通过新旧变化引领群众认 识到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三是在县城悬挂宣传横幅,安装宣传展板,LED大屏幕视频宣传,充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四是县电视台滚动播放展示县重大民生工程及县委政府重大决策,使群众了解并参与到色达发展建设中来;五是利用建党90周年之机,开展“爱党爱国、爱岗敬业“主题演讲,展现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幸福家园的时代风貌,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六是通过流动电影放映车在县城和乡村播放专题教育片《维护祖国统一 珍爱美好家园》和《西藏往事》、《**喇嘛》、《雪灾中的救星》、《农奴》、《雪山泪》等故事片,再现了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事实,有力的巩固了稳定和谐的局势;七是认真贯彻省州委关于维护稳定、维护法律、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系列部署,根据县委安排,立即组织抽调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的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向农牧民群众讲清事件的真相及其危害,用“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八是利用清明节开展“追忆英雄事迹、弘扬先烈精神”集体扫墓活动,在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之际,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继续革命先烈的脚步,为实现色达的跨越发展而努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反分裂宣传任重道远

由于历史上藏传佛教在色达群众中影响很大,普遍信仰,分裂分子利用宗教蛊惑人心,部分群众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段上的欺骗性普遍认识不足,对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在寺庙和群众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是依然很难触动思想根基,加之**在藏区信教群众中的“宗教领袖”身份,极易蒙蔽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盲从,始终对**回国抱有幻想,反分裂宣传工作困难重重。广大农牧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辨别真假是非能力弱,虽然在色达的发展进步中见证了党的领导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本身宗教思想根深蒂固,在受到极少数人的煸动下,很容易盲目参与到分裂活动中,反分裂工作任重道远。

(二)宣传工作中的“两张皮”

在开展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本身内容是好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是由于广大牧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对爱国主义、法制等内容理解程度不够,在接受宣传教育的内容中表现出理解困难,在加上目前“双语“干部 缺乏,在宣传资料的翻译上存在问题,不能完全把党的政策以及其他宣传内容正确翻译给牧民群众,沟通困难。在宣讲的过程中,上面努力讲,下面听不懂,甚至造成曲解政策等问题,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给宣传教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很多牧民群众和宗教人员甚至是不看报、不看电视,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不闻不问,造成一定层面上宣传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

(三)宣传教育覆盖面有限

色达牧民仍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人员比较分散,还未能实现完全定居生活,集中宣讲教育难度大,工作成本高。有些地方乡镇条件差,交通不便,长期处于无电状态,电视没法看,报纸送不到,群众无法接收到县上的宣传信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甚少,法律观念淡薄,有些还把部落陈规陋习凌驾于法律之上,雄霸一方。这些,都成为目前宣传教育的难点。

三、改进建议

色达的特殊县情,决定了色达是发展的难点、稳定的重点、执政的弱点。作为一名援藏干部,要敢于迎难而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抓手。针对色达实际情况,对于如何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几点意见供广大援藏干部参考:

(一)积极开展形势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的紧迫感,进一步巩固宣传阵地不放松。

要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发挥好各个层面干部的作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他们熟悉色达历史情况,对色达各类矛盾化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以中央、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来引领干部的前进方向,要以藏区的跨越发展来激发干部的动力,要认真分析目前的严峻形式,增强广大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以“县荣我荣、县衰我耻”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色达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原则不放松,排除万难,与一切分裂势力做斗争,认真做好各种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深入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进而帮助农牧民正确认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明白我县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关怀的道理。通过各项惠民政策实施的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改革开放的成果凝聚人心,帮助群众进一步认清当前斗争形势,认清**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反动本质,进一步坚定反分裂、保稳定、谋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宣传思想阵地,并严防死守。

(二)切实抓好藏汉翻译工作,培养一批懂“双语“、善于沟通的宣传骨干人才。

宣传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需要充分的“互动”交流,语言、风俗习惯都是影响与牧民群众交流的障碍。要想正确的把党的政策宣传出去,起到好的效果,必须重视藏汉翻译工作。虽然目前双语人才紧缺,但是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精神努力去充实这样的人才,并且着重培养他们对藏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的了解,使他们真正具备较强的与藏族同胞沟通思想的能力,成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才人。

(三)在严厉打击各种分裂分子的同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帮扶教育。

要时刻防止分裂分子对藏区群众的思想侵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与此同时,要深入做好群众工作,揭露分裂分子的丑恶嘴脸,肃清反动言论,辨明分裂分子不可告人的目的,使群众真正认清分裂活动破坏祖国同

一、破坏民族团结的反动本质,使群众擦亮眼睛,看清形势,自觉的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站在反分裂的斗争一线上。对于分裂分子侵蚀严重的“重灾区”,要下大力进行 6 帮扶教育,重点关注,努力纠正思想偏差,把影响化解到最小。

(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年轻一代,夯实藏区未来发展基础。

要在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上下大功夫,他们是藏区的未来,也是思想最容易被蛊惑的人群,不能给分裂分子有可趁之机。要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牢牢把握,密切关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用先进的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大脑,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净化他们的灵魂深处,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来鼓舞他们奋进,用党和国家的关怀来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用藏区发展翻天覆地的现实使他们明辨是非,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藏区未来。

(五)依法管理宗教

宗教信仰自由我国的宪法规定,规定群众可以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任何宗教必须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下活动,国家必须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通过管理,把宗教活动行为约束到一定范围,充分发挥宗教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目前,藏区群众大多信仰藏传佛教,不法分子披着宗教外衣来蛊惑人 心,歪曲事实,妄图搞民族分裂、国家分裂,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国家法律,同时也是对我们思想领域斗争上的一次严峻考验。依法加强对寺庙的管理,明确僧尼职责和活动范围,使宗教成为信教群众心中的信仰,而不是干预政治的手段,引导宗教事务的健康发展。

在目前藏区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援藏干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富有挑战的。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解决问题的抓手,创造性的开展好工作,才能不辜负省委的重托与信任,不愧“援藏干部”。

2011年12月1日

篇2:藏区93教育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曲麻莱县民族中学已经走过了43个年头,忆往昔峥嵘岁月,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曲麻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看今朝“桃李满天下”,各行各业都有曲麻县中学培养的人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扬着母校的精神。

曲麻莱县中学始建于1968年,建校初期只有七.八间又低又矮的平房(每间12平方米),破烂不堪,十分简陋,学校固定资产几千元,在校学生200余人。教师只有5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劳动。当时基础设施匮乏,师资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

八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犹如和煦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祖国各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百废待兴的教育也找到了前进方向。然而贫穷落后的牧区,办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只能成为激励各级重视教育的进军号角。1989年有4排瓦房教室共6间,三间办公室,5排教师学生宿舍,只有12名教师和130名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老师的孜孜不倦加上学生不懈努力,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斐然。

九十年代,逐步走向富裕的国家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

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办学方针,全社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教育,支持办学。于是学校就有了质的变化。从县一完小院内搬迁至现址,一排排红砖瓦房拔地而起;木制的桌椅整齐地排列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12间教室,5间办公室,1间会议室,6排师生宿舍,20名教师,240多名学生。购置了简单的体育器材和体育用品。教学条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升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教学成绩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孩子们的成绩能像日新月异的学校那样蒸蒸日上。

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科教兴国”的办学政策,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不光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还拨付巨额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于是一栋栋教学楼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至2008年曲麻莱县中学已建成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另有砖混钢窗结构的平房(90间)3342.62平方米,另有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配有电视机,DVD。固定资产达3792264元。9个教学班,294名学生。教职工36人,其中25名专职教师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本科15名、专科10名。开设的课程有藏文、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写字、法制教育、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中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至2011年,仅在这三年中,已建成一幢三层综合教学楼,内有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大型会议室,办公室。一幢教学楼内有18间教室、6间办公室,两幢宿舍可容纳849名学生住宿,一幢2层的食堂,可容纳1200名学生同时就餐。总建筑面积达到13166.66平方米。校园内有一尊造价为30多万元的土弥桑布扎的塑像,9900多平方米的硬化操场,5000多平方米的绿化带。现有教职工62名、专职教师46名、其中专科学历11人、本科学历35人,100﹪取得教师资格证。整个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标准化的建筑彰显时代气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钢架木制标准课桌椅淘汰了杂木拼凑的旧式课桌凳;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电子信息教学。享受老辈人闻所未闻、连想都不敢想的宽带远程教育。学生们快乐的学习,自由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怎么也不会想到43年前学校的模样,不会知道当时艰苦的学习条件,落后的教学设施。但他们知道眼前的幸福生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是党改革开放政策缔结的硕果。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明确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迅猛发展,充分说明“教育兴邦、科教兴国”正在进一步实施。一个国力强盛、科技发达的国家正在崛起,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

篇3:论“藏区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藏区,小学语文,教育

语文是国语的前言、是打开少年思想的一把金钥匙, 语文课呢便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 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 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 语文学科贯彻始终, 课时最多, 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 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 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又是工具, 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现阶段的小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 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想象力更加丰富, 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 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 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 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 着重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 反映和回应了时代又对教育的需求, 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 根据以上结合在语文教育方面, 本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藏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情景。

一、着力基础, 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

现有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 通常以单元为单位, 单元内的文章在内容上的联系不是很紧密, 而是为了训练某项语文技能把在结构和写作上有相似点的文章放在一起,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 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 拓宽视野, 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 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所以, 课文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重新组合, 以丰富学生对在内容上真正有联系的文章的感受, 从而在“意相近”的层面上领悟文字如何达意及文章的意义。

二、着眼发展, 把握随机性的学习内容

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应是广阔的, 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 着眼于发展, 通过补充、探究收集、调查了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吐故纳新。让学生在专题性的收集、整理、讲座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领略汉语言文字的风采、韵致。不同类型的课文使同学们分类总结, 掌握中心思想并积极地联想与其他的事物的关联内容, 扩展思维。

三、以训练为主, 加强学生的顺连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长远的意义。然而, 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无论是“语言”还是“科学”, 儿童如果不借助能动的活动来掌握它们, 成为自己的东西, 那么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成果上刻着的人类的能力, 就不能在儿童身上再现出来。正因为这样,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通过语言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就成为必然的过程。

四、及时反馈

根据反馈原理, 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必须包括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 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 四者缺一不可。我们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单元形成性测验进行反馈和评价, 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要二周左右, 而小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矫正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 对部分学生来说, 一个单元学习的累积误差难以在短时间内校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 尤以每日的反馈, 较之每周的反馈, 效率更高。

五、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

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地, 引导学生做学习主人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排意图之一,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 推动他们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 主动地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 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持正面教育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 就会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产生越来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六、减轻课业负担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 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 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篇4:藏区教育的开拓者

“藏区教育改革要走自己的路子”

冯金祥担任迪庆州教育局局长一职的时候,正值迪庆州轰轰烈烈地进行教育综合改革之际。在三江并流地区香格里拉的偏远山村里,曾经遍布着594个一师一校教学点。这些教学点里的老师们的存在,如同分布在崇山之间的一盏盏明灯,在照亮蜿蜒盘旋的山间道路的同时,也点亮了山里孩子们的未来。然而那时,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教育这条路,隐约看得见,实际上却走不出去。这里的大山大水不仅阻隔了老师与学生追求教育创新的路子,也先天决定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冯金祥之前的历任教育局长最为担心、却也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费了油而灯不亮”,人力、物力都投入了,教育质量却依旧上不去。对此,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冯金祥似乎有一双“慧眼”,他既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解决问题。上任后不久,在对迪庆教育历史问题仔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冯金祥得出结论,迪庆要实行教育体制改革,而且必须走出具有迪庆特色的改革路子,要“土洋结合搞创新”,又要“留得住人才”。抓住了“人才”这条主线,迪庆的教育改革如同久病的病人被号准了脉,见了成效。

“教育改革”说起来简单,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千头万绪。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集中规模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一些原有的生源少、教学质量差的教学点,然而这样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上学的路程增加,学生家长的抵触。为此,在抓项目建设期间,冯金祥竭力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着力预防可能出现的矛盾。因宣传到位,教改期间全州从未出现任何大的矛盾纠纷。

在冯金祥的努力下,截至2015年,迪庆州各级各类学校缩减到109所,各类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在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方面,冯金祥积极推进的教育改革亦见成效。在“十二五”期间,迪庆州共筹集到教育基本建设资金286 078万元,完成学校建设项目投资267 458万元,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迪庆教育要腾飞,我们就要打开门呼吸新鲜空气”

迪庆教育改革的成效让冯金祥欣喜不已,同时也让冯金祥清醒地认识到,迪庆教育要将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要开创属于迪庆自己的教育繁荣局面,就要创新思维,更新观念。

在冯金祥担任迪庆州教育局长的这段时间里,他比谁都清楚,迪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在冯金祥看来,迪庆教育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短板。一是教育整体发展创新意识不强,变革意识不足。在面对应试教育的现实压力的同时办好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全国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然而,冯金祥敏锐地感觉到,当全省人民都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中跑步前进、奋力赶超的时候,迪庆人民却依旧在心态平和地“齐步前进”。二是教育整体提升力不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迪庆教育在竞争中显现出了理科学科发展水平较弱,音体美学生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让冯金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是教育教学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水平不高。冯金祥发现,在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在面对教学任务、安全责任、管理压力、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实战检验时,从全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到每所学校几乎都显得不太适应。这导致大量精力都花费在了管理层面,而在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显得不足。

这些问题令冯金祥深刻地感受到,要补齐迪庆教育的这些短板,就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尽快建成“三通两平台”。只有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对接,才能给迪庆教育这滩“平静的春水”带来活力和生机。

为此,近几年来,在冯金祥的带领下,迪庆州教育局一方面组织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人员“走出去”,先后多次到广州、兰州、上海、重庆等地学习取经;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对全州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支持下,迪庆州教育局积极争取到多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迪庆州共完成州级和两县一市632个智慧云教室、10套云计算机教室、24套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等工程建设和联网;完成4 000多名教师信息化应用专业培训,100多名技术维护管理员强化培训;尚有一条投资近6 000万元,惠及5万多名迪庆学子的信息高速路正在建设中。

今年9月,全国教育厅局长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在上海举行。参加学习归来的冯金祥再一次感慨信息化对于当今教育的重要性。用冯金祥自己的话说就是:“走在时代前沿,敏锐把握知识经济前沿的时代气息,让教育成为吸收先进文化思想、代表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力军,是形势的要求,是迪庆教育人的本职工作。”

“我是州教育局长,全州的学生就都是我的孩子”

“师者父母心”这句话用在冯金祥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了,对于冯金祥来说,学生安全、校园安全同样是让他最揪心的事。冯金祥曾经说,有时他睡觉都恨不得是半睁着眼睛的,生怕在半夜接到学校的电话。话虽这样说,只要学生一有事,冯金祥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

有一次,几个高三年级的学生放假期间在校外发生群殴事件。睡到半夜的冯金祥一接到学校电话便瞬间从睡意中惊醒过来。同往常一样,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派出所,抚慰情绪激动的学生和家长。由于冯金祥工作经验丰富,深谙学生和家长心理,他的安慰和劝说很快便起了作用,家长和孩子们都冷静了下来。在冯金祥的劝说和引导下,参加斗殴的双方学生“一笑泯恩仇”,原本情绪激动的家长们也握手言和,各自检讨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在确定大家都恢复了平静之后,冯金祥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一番语重心长的教育。在看到孩子们低垂的年轻脸庞上泛起的歉意和悔恨时,冯金祥心里其实有些暗暗的高兴,他知道,自己的工作没有白费。在送走学生和家长们后,冯金祥才在微微的晨光中独自回到办公室。在第二天的工作中,冯金祥依旧精神饱满,因为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这样的节奏他也已经很适应了。

2014年高考期间,迪庆州民族中学是全州唯一的国家标准化考点。为服务高考,学校特别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到野外进行野营训练。其间,两名学生意外失踪。得知消息后,冯金祥步行几十千米山路,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与公安、消防官兵一起组织搜救,昼夜坚守,协调指挥,直到事故妥善处理完毕。

2016年5月,在举办第六届迪庆州中学生运动会期间,冯金祥每天到州民族体育中心的各个场馆进行实地勘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他还积极协调公安局、武警支队、消防支队、交警大队,协助保护学生的安全。运动会结束了,还挂念着从县份上赶来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的冯金祥,找到这些小运动员们,反复叮嘱他们,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到家记得给老师打电话报平安。冯金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州教育局长,全州的学生就都是我的孩子。”只要孩子们还没平安回到学校、回到父母身边,他的一颗心就总是悬着的。

教育工作中的安全工作不好做,山区农村的安全工作更不好做。但对于冯金祥来说,担心自己的孩子,努力呵护自家孩子的安全,不过是本能罢了。

“我就是操心的命”

对冯金祥不熟悉的人很难想象,平时看着温文尔雅的冯金祥在工作中却是心细如发,对待自己已经近乎“严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本来就是个操心的命,没人逼我,也没人催我,但工作干不完,做不好的话,我的心里就不太平。”

每年开迪庆州中小学生运动会的时候,是全州中小学生最高兴的时候,但对冯金祥来说,却是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每年的这个时候,冯金祥都下到三县去督查各县各校的筹备组织工作及训练情况,并主持召开安全会议,交代各县教育局局长和各校校长如何确保学生的安全,他对工作已经细致到要确定怎么上下车等问题。回到局里,冯金祥马上在香格里拉城内安排好德钦县、维西县代表团的饮食住行,对酒店的餐饮质量进行把关,还对酒店的配置做了详细的筛查。当看到酒店里摆放的玻璃烟灰缸和玻璃杯时,冯金祥马上让工作人员把这些容易让孩子们受伤的器具用纸杯等物品代替。冯金祥说,孩子们离开父母来这里参加比赛,怎么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让他们受伤呢?

民办、代课教师遗留问题困扰省级相关部门多年,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老师们的归宿和福利问题,同样是冯金祥的一块心病。在集中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冯金祥充分发挥自己当过州信访局长的优势,凭着满腔热情和丰富经验,指导制作18类相关表格,全面开展摸底排查,逐级逐层审核确认,做到不错、不漏、不留死角、不留后患。由于组织到位,措施有力,全州共排查鉴定民办代课教师3 428人,发放补助金1 559.97万元,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遗留问题。

篇5: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期 终 论 文

题目: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_次仁扎西_ 学号:_080193440_ 学院(系):__________数理学院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教育技术(师范)_____ 评 阅 人:______孔令帅 教育学院_______

1—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次仁扎西 080193440 教育技术(师范)

内容提要:

在中国教育最容易被重视,也最容易被忽略。而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藏区的双语教育经历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藏区的双语教育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面对新世纪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一体化的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家大力发展西部大开发时期,随着人才的需求的尤其能应对新型挑战的藏族人才的需求大增。我们开始发现过去藏区双语教育领域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浅谈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西部地区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双语教育、藏区、问题、教学

正文: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比如,某个藏族孩子既可以在家里用藏语和家人交谈,也可以用汉语在单位与同事交流。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搞清。第一,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第二,双语教学提倡师生间的互动,而决不仅仅是听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用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掌[1]握外语的目的。在我国的双语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研究上还存在重双语国家的研究,轻单语国家的研究;重经验介绍,轻理论研究;重争论,轻实证研究的倾向[2]。藏区的双语教育也不例外,虽然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起步晚,性质相对内地比较复杂,争议大等目前藏区双语教育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改善的问题。具体存在的问题简单罗列如下:

(一)、藏区双语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

藏区相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属于比较特殊的一个,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历史,因此它的内部环境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特色。就其教育教学带有很多民族特性,这使要在藏区实行双语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就从纵向观察了解,藏区双语教育内部存在一下几个方面问题。1.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平衡。一是从双语教学的两种模式来看,“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汉语文”模式

2—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相对滞后于“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同时开设藏语文”模式,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牧区的需求;二是从学科上讲,理科教学明显滞后于文科教学;三是从教育类别上讲,高中双语教学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四是从区域范围来讲,拉萨市的双语教学与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昌都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牧区的双语教学与农区比较,农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一些,牧区双语教学成为藏区民族教育的难点。

2.教学质量不高。

西藏、青海、四川、甘肃藏区双语教学的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从客观方面来讲,诸如起步迟,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环境条件艰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等;从主观上讲,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就四川省为例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二是在校学生参加的各种综合性统一测试成绩(如会考、统考);三是毕业生的升学考试成绩。甘孜州1994年初中会考,全州初中汉语文会考及格率为45.88%,英语及格率为19.56%,藏语文及格率比英语及格率还要低[3]。藏语文会考成绩低于英语会考成绩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四川藏区双语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

3.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这是全国性的问题,但在民族地区特别突出。从教育投人的人均占有数来看,藏区的水平高于内地,但由于地广人稀,办学条件十分艰苦,高投入、低产出的矛盾客观存在。在一些农牧区,一听学校仅十多个学生。数十个学生的情况是一个现实问题。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水平低,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在四川巴塘考察时,据介绍,全县的财政预算拨款,教育预算拨款占全县第一,但是,由于教育摊子大,金额仍然十分有限,只能保教职工工资,其余需办的很多事都由于经费缺口大,不得不搁置下来。加之经费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地方财政和国家教育专项投入,社会集资筹资办学面十分狭窄[4]。经费不足成为制约藏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师资缺乏且不稳定。

藏区在推行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随着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还显得捉襟见肘,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这是教师数量上表现出来的矛盾。其二是在专业结构和学历方面,藏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教师缺乏;而学历结构除有少部分大专毕业生外,绝大多放是中专毕业生,本科生屈指可数。其三是教师的总体素质(主要指藏、汉双语专业素质)较差。其四是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双语师资几乎还是空白。

5.双语教育教学规划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比较突出。拉萨、山南、那曲等地区都先后制定了关于本地区双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规划。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计划执行中盲目性和随意性大,特别是在执行教学计划上,长官意志,各行其是,政出多门,对双语教学的质量和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给教育管理也带来了许多麻烦。

(二)、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与内蒙、新疆等地区的双语教育教学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从内蒙古和新疆以下方面来加以参照。认识起点高内蒙和新疆在教学工作中提出了三个面向的口号:“学好本民族语文,面向民族地区;学好汉语文,面向全国;

3—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学好外语,面向世界。”在处理民族教育的关系上,内蒙的提法是,坚持“两个高于,一个不低于”(即在教育发展速度上,蒙古族教育略高于汉族,其他少效民族略高于蒙古族,区内汉放教育不低于全国水平)的政策。

双语教育成效特别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四率高”。内蒙古自只治区全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96%,其中蒙古族学龄儿童的人学率为97%,高出全区水平;新疆牧区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2.4%,小学巩固率为89.2%,毕业率为90%,普及率为81.5%。二是双语教育教学已经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民族文字教材建设门类齐全,体系完备新疆的民族文字教材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俄罗斯等文种,年出版教材达1300多种。内蒙古年出版教材达1000余种。完善了与双语教育教学相适应的考试和招生制度内蒙、新疆自改革高考制度以来就实行了民族语文自行命题,到1989年又与全国统一试题接轨,除汉语(国家第二大纲)和民族语文自行命题外,其余均翻译全国统一命题。两区都成立了国家教委考试管理中心授权的命题委员会。在制定牛谙度招生计划时,使民族学生的招生比例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体现了对民族教育“优先、重点”的方针和对民族学生特殊照顾的政策[5]。

(三)、个人几点看法建议

1.加强提高认识藏区双语教育 在双语教育实践中,大多数人对双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人们的认识还有分歧,一部分人存在着思想认识不明确或缺乏深度等现象,影响着双语教育的发展。有人认为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民族语文的功能会逐渐削弱,主张双语教育的目标应是精通汉语文,双语教育就是使用民族语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见,担心学习汉语会使民族语的社会功能逐渐退化,认为双语教育应以民族语为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民族语文是过渡性的拐棍,学习民族语只是权宜之策,对双语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语言融合主义”和“语言民族主义”极端思想的潜在影响仍然存在,制约和影响着双语教育的顺利发展。

2.加强研究总结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到下一步工作中。随着形势注意病毒在中国蔓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追逐名利,双语教育开始形式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其在社会上实际动手能力和人科学的格价值。而现在藏区大部分地区把能应付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不仅违背了教育性质。更可怕的是在成了民愤,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藏族大学生藏文基础极其差,而汉语学的烂的一塌糊涂,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创新方面显得极其呆板,发现这样的教育结果人们开始怀疑现代化教育、怀疑双语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义。很多学者提出现在藏区的双语教育远远不及传统藏区教育。因此造成了其他很多负面的影响。3.扩大五省区协作范围

四川藏区与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藏区同处于我国西部,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就教育而言,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过去在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双语教育教学上采取了一些协作方式,主要表现于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领导小组和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协作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十分有利于藏区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但是,从藏区教育的形势看,教材建设的发展速度还跟不上需求,十分有必要加大教材协作的力度。再就是拓展协作的范围,例如师资队伍的建设。民族语文教

4—5

数理学院 08教育技术(师范)期终论文

学的考试命题、双语教育教学的科研问题等等,都十分有必要加强协作。当然,这种跨省区的协作难度比较大,需要国家民委、国家教委,以及五省区教委来共同推进。

结论:

中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地区的发展,而西部青藏高原地带的发展成了其重中之重。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藏区的发展关键要靠藏族人才,因此藏区双语教育某种意义上成了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教育教学上出现了腐败和失策,必然引起这个地区的混乱和不稳定,很多反面因素及容易趁机进入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和阻挠。总之,尽快有效改善藏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时不可待。

参考文献注释:

[1] 双语教育_百度百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244.htm [2] 双语教育_百度百科 [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52244.htm [3]《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现状》[EB/OL].http://tieba.baidu.com/f?kz=756703884 [4]《四川藏区双语教育现状》[EB/OL].http://tieba.baidu.com/f?kz=756703884 [5]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_百度文库

[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0b975fdc8d376eeaeaa3189.html

2010年12月21日

篇6:藏区93教育

“情系雪域教育,梦飞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团于208月4日至年8月24日在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完全小学以及周围的乡镇进行了支教与调研工作,19名队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达孜县完全小学属县级半封闭式学校,共有学生385人,教职工25人,该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设有正常班级,与一些边远学校因师资等各种原因造成学校开班不足的“非完全”的情况形成对比。该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优化办学条件,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但是,就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很多岗位都是由老师们兼职,如学校财务室、伙食管理科等。此外,学校的主教学楼已经成为危房,只有三年级、六年级在本校上课,其余年级的学生都要到县里的中学去上课,每天上课前都是由老师带队去中学,中午和晚上还要回本校吃饭,条件比较艰苦。拉萨市教育局与达孜县教育局等单位高度重视学校的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都对其进行了资金帮助与相关指导,当地政府也在学校实行“三包”等惠利政策,学校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此次支教与调研,我们力求以达孜县完全小学为切入点,辅之以进村入户,发放问卷,通过“幸福指数”、“贫困程度”以及“亲情现状”等因素来获得藏区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其提出发展建议,制作贫困档案,并建立“山东理工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一、团队成员组成(略)

二、实践地现状分析

达孜县,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1959年建县,面积1361.38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数据),辖五乡一镇,21个村委会,131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德庆镇。

它是一个以高原温逞半干旱季风气候为主的发展中大县,具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獐子、野羊、雪鸡、虫草、贝母等。风能、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铬、铜、金等。天然草地较多,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随之分布,人工草地镶嵌其中。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生产氆氇、民族服装和民族工艺品以及制陶等。现阶段,园区经济与微型企业发展是达孜县的亮点, 到20底,达孜县提前1年超额完成了“到2013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亿元,财税收入1亿元,进区务工人员突破3000人,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目标要求。达孜县招商引资,转变企业发展方式,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在科技创新、打造园区品牌、推动企业上巿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打造了“第三极”纺织品、“优·敏芭”藏香水、藏缘青稞酒和品藏山泉水等知名品牌,成立了企业上市办公室和科技创新办公室,设立了企业上市和科技创新引导资金。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达孜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区、市的大力支持下,达孜县的经济社会正在进行着跨越发展。年达孜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28亿元,同比增长20.5%,是的1.47倍。实现财政总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40.2%,是20的2.99倍,农牧民收入现金3000元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0亿元等,在拉萨市七县中获得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工作双第一的喜人成绩。达孜县共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式各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9个。初级中学在校学生计1745人,小学在校学生共30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为753人。全县已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达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2年投入教育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累计发放“三包”经费637.88万元,营养餐费119.8万元。制定了符合达孜县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等办学模式。2012年,达孜县进一步加快了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中心、档案馆、镇江达孜全民健身中心相继建成,新华书店、5个乡(镇)文化站陆续开工。36套周转房、18套廉租房、54套公租房建设基本完成。7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全面竣工。镇江达孜鱼跃医疗体检中心挂牌成立。同时,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社会保障工作也深入推进。达孜县还深入开展了科技、医疗、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做好寺庙“舍舍通”、“藏文报纸进寺庙”等工作。认真做好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7%,农村电影放映达1500余场次。

三、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我们走访了达孜县完全小学以及附近的德庆镇、唐嘎乡等地点,并在达孜县完全小学开展支教实践,定点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的探索,深入了解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学习状况,并且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采集了360份有效调研问卷,大体了解了该地区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3.1.1数据情况

在完全小学众多受访的孩子中,“比较贫困”的孩子较多,比例为65%(如图一),家庭富裕的孩子只有1%(如图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比例约为83%(如图二),而大学及大学以上仅有0.2%(如图二);由图三可知,学生对素质教育普遍了解,其中“了解”的比例为71%(如图三),“比较了解”的比例为22%(如图三);另外,根据学校的住宿生的比例(75%),我们可以看出,该学校为半封闭式学校(如图四)。

1、拉萨市达孜县完全小学有极少部分家庭经济状况富裕,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一半以上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非常贫困,这个数据在拉萨市所在辖区的县级小学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关于这样的差距我们也咨询了相关部门,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差距所在的原因:拉萨市达孜县城镇规模不大,支柱型产业几乎没有,大多数当地居民都是靠去拉萨市或者附近县区打工或者在家以养殖、种地为生,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经济状况非常贫困。

2、达孜县完全小学的学生家长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均为小学或者小学以下。极少数家长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高中,大学毕业的学生家长为0.2%。这说明了达孜县当地的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中年受教育程度都很低;也体现了当地这种受教育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得到重视。

3、达孜县完全小学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对素质教育是了解的,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素质教育不了解。可见达孜县完全小学对素质教育知识的普及是非常及时和到位的。

4、达孜县完全小学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住校生,只有少部分学生为走读生。可见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半封闭式教学,这样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和成长。

3.1.2理论分析

1、陈旧观念加上对素质教育认识度不高,使素质教育实施缓慢。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动摇。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同时由于这里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流少,使很多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高,并且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这些都使得素质教育流于表面,不能深入进行。

2.经济贫困,硬件设施还不齐全

尽管国家给予了补助,使达孜县完全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备上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国家的补助并不能一步到位的满足学校教育的需求,从而使学校面临教育经费不足的局面。所以,达孜县完全小学的教育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因为地震的缘故,有一栋教学楼现已成了危楼,目前还未重建好;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学校的仪器室中具备了数学、自然、科学等较为齐全的普教仪器,但是使用的频率并不高,处于闲置状态,没能真正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

3.父母“缺席”和教师资源匮乏,造成教师工作负担重

在达孜县完全小学,共有学生385人,教师25人,很多老师一人要上好几门学科,有些甚至是复式教学,更有甚者,不仅要教课,还要负责学校其他方面的事务,有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教师的学历大多为专科,本科较少,没有专业的音乐、美术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另外,由于很多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达孜县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这些情况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

4.素质教育实施阻力重重,课程改革行进缓慢

有的教师虽然工作时间长,在工作中也掌握了不少教学经验,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极深,信息闭塞,知识老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教育和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也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达孜县完全小学的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没有落到实处,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

5.政府、学校、家长三方脱节,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达孜县贫困的经济,为了生计使得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从而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虽然政府在经济和政策上已经给予了补助,但毕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补助,所以,家长在教育方面缺席的局面仍不能改变,加之教师的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更不会与家长进行频繁的交流,使政府、老师和家长三方在关于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三方的沟通并不十分通畅,无法对学生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这就使得素质教育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素质教育越难实施,学生的个人素质就越难以得到提高,就越会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比如,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现象的发生,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3.2问卷信息分析

上一篇:如何上好20分钟微型课下一篇:读有感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