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高校和企业优质培训资源,创新青年科技骨干培训模式

2022-11-28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拥有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 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才队伍的优化和长足发展, 也关系着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培养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也是一个国际化大公司的重要人才培养任务,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石化青年科技骨干人才成长, 提高其创新能力、科研技术水平, 与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战略目标、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相适应, 我们探索共享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和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双方的优质培训资源, 举办了中国石化青年科技骨干专题进修选学培训项目, 探索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培训项目总体设计思路

该项目培训人选来自中国石化科研技术青年骨干, 通过充分利用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和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校企双方的优质培训资源及专家教授团队, 学员通过导师团队的诊断并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选修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课程、选学双方承办的所有培训班和中国石化远程培训系统的课程, 选择参加双方举办的学术报告、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等, 最终完成专业论文写作和答辩。通过这些措施, 不断拓展学员专业视野, 复合专业知识结构, 提升综合素质,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青年科技骨干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疑难课题和科技攻关能力。

2 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

(一) 培养对象:研发主管、科技骨干, 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 培训时间:约4个月。

(三) 培训方式:采取开放式的学员自主选学培训方式, 利用学分制、导师制、论文制的考核方式, 采取学员自我约束、班级严格管理、强化培训考核的管理模式。

(四) 培训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诊断, 定导师、选专业方向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授专家团队成立培训项目专家组, 由专家组对学员逐一进行专业综合咨询, 结合学员自身专业情况和专业发展要求对学员进行专业诊断并提出培训建议, 协助学员选好导师、课程和参加研讨讲座的方向, 完善研究课题。学员与导师间定期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 在导师指导下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 选定研究生课程和培训班课程学员根据自身专业及专家组、导师诊断意见选取相应的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课程, 每人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试听一周后可对选择的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自选培训班课程, 中国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的所有开设培训班课程均向学员开放, 学员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参加。

(3) 专题研讨交流学员按专业分组, 组织专业间和跨专业的系列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内容主要为学员专业技术交流分享、疑难问题研讨及进修收获交流等。

(4) 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和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为学员每2~3周开展1次专题讲座, 参加每月1次的校内相关专业学术报告会并撰写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 涉及相关专业前沿技术、管理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培养等。

(5) 远程学习和参观考察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通过中国石化远程培训系统向学员提供在线学习支持, 远程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基础、专业复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课程。组织学员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考察等相关专业活动, 拓展专业视野。

(6) 专业论文写作和答辩通过专业论文的开题、写作和答辩过程, 培养科研攻关能力, 总结培训成果, 提升学员专业素质。

3 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效果

(1) 专业诊断、选导师、选课程, 提升专业基础和理论经过中国石油大学有关教授和学员的互相沟通, 教授对学员的专业知识机构和专业发展进行了初步诊断, 培训班23名学员共邀请了23位教授作为指导教师, 共选择了164门研究生课程、人均7门, 总计342学分、人均15学分, 总学时达到5472个, 均通过了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取得了相应学分。培训班课程全部面向学员开放, 中国石油大学和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共向学员开放了11个培训项目、近百门课程。很多学员充分利用时间旁听自己感兴趣的培训课程,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广泛深入交流研讨, 取长补短, 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培训期间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23名学员以专业划分, 成立了三个小组, 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共进行了24次全员参与的交流活动和18次分组研讨活动。第一阶段是由全体学员共同参与的学术拓展研讨, 23位学员都在研讨会上分别做了技术专题报告, 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工作和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了展示, 增进了学员间的沟通交流, 开拓了专业思维。第二阶段是由每个专业小组分专业组织, 邀请专家教授共同参加, 围绕大家在实际科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研讨中大家随时发问, 畅所欲言, 发表各自的见解和认识, 从不同专业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 大家彼此取长补短, 既分享了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又开拓了专业视野, 启迪了工作思路,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3) 组织专题讲座, 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开班之初便聘请了学校图书馆的两位研究员进行了“信息检索与网络资源利用”专题培训, 使学员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 掌握网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为论文开题及专业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来源。为了提高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特邀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知名教授做了“论勘探过程中的辩证思维”讲座, 从分析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开始, 通过深入浅出的实例, 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好油气勘探中的诸多矛盾和关系。为适应我国油气资源战略的深入调整, 邀请了中国石油大学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中石油钻井院等单位知名专家为学员开展了“页岩气开发及其关键技术”、“页岩气钻井和完井技术”两个专题讲座, 为学员讲授了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情况, 从宏观上描绘了其未来应用走势和国家能源战略调整思路, 给大家耳目一新的发展思路。

(4) 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学术报告, 开拓视野, 提升专业素养培训期间正值中国石油大学60周年校庆, 学校邀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开展了一系列高端学术论坛和报告, 内容涵盖经济、管理、专业前沿技术等不同领域, 大家踊跃参加。如参加国家统计局前局长李德水的“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未来走向”, 还有石油化工行业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 像“应对世界石化产业格局重大变化的对策思考”“湖盆滩坝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页岩气钻完井工程技术”、“论油气勘探过程中的辩证思维”、“页岩气开发及其关键技术”、“页岩气藏的低温压裂技术”等都给学员以很好的启迪。还有几位学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石油地质大会, 收益匪浅。学员共参加学术讲座137场次, 既有丰富的经验储备、前沿的科学技术, 也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经验分享, 拓宽视野和思路, 激发了学员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本期全体学员上交学习心得90多篇, 大家用笔记下了所见、所学、所闻和所问。学员普遍反映加深了专业理解, 解开了疑问, 开拓了思维, 收获超出预期。

(5) 选好题目、完成论文的写作和答辩, 培养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态度23名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 以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现实工作需要为基础, 结合专业发展趋势, 以解决专业技术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或当前急需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为突破口, 做好论文写作的选题, 从开题上就注重结合实际需求、适度超前思维、提升专业技术工作的目标。通过导师的交流研讨指导、学员之间的互相借鉴、与本单位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 23名学员经过认真准备、创新思考, 都按时提交了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论文, 并顺利通过了由20名教授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答辩。四、培训项目跟踪调查评估。

为了检验该培训项目实施效果, 在该培训项目结束半年后, 我们针对学员在培训后半年期间的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23名学员中实际收回调查问卷13人。13人调查问卷汇总结果如下:

(1) 公开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其中核心期刊5篇。

(2) 有3人次参加了国家级专业学术交流会议, 8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

(3) 13人参加共计45项科研课题研究, 其中国家重大专项6项、集团公司级项目18项、公司级项目22项。

(4) 2人取得4项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5) 13人都采取了不同方式与约270名单位同事进行了培训成果分享, 其中采取培训资料、培训总结、专题交流等方式共享培训成果的占到90%以上。

(6) 在培训收获中获得了可以在工作上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技术的占11人、开拓了思维提升了创新意识的占11人, 理顺了过去工作中的一些模糊概念的占10人、奠定了科技创新基础的占10人, 获得了适用的新知识、促进客观地观察自己以及自己专业工作的占10人, 系统提升了自身的理论水平的占9人。

从上面可以量化的调查反馈情况看, 培训班的培训后期效果较好, 对学员科技创新、专业攻关、专业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4 结语

青年科技骨干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后续力量, 针对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支撑, 帮他们度过瓶颈期, 助他们顺利成才。正如学员在培训班结业时总结的:这次培训是一个科技与友谊的平台, 汇聚了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 通过与同行间、导师间深入的交流, 使得思维进行了碰撞与创新, 促进了知识的复合和专业的拓展, 学到了科学的科研工作方法, 开拓了专业视野, 提升了专业层次, 对实际工作中的技术攻关和专业创新帮助很大。

当然这是这种培训模式的第一次尝试, 也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 特别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 如何更充分地衔接和利用培训班课程资源, 如何克服两地培训的不便等方面还要需要优化和提升, 但通过这次有益的尝试, 给我们提供了有别与一般培养青年科技骨干的新思路、新模式, 值得大家探讨和思索。

摘要:青年科技骨干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未来, 如何培养高素质和具有创新思维的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石化尝试利用公司内部和中国石油大学双方的优质培训资源, 采取专家咨询诊断、多维度课程选学、多层次研讨交流、严谨的论文写作答辩等并轨方式, 创造性地解决了培训的针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矛盾, 创新了青年科技骨干培训模式, 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探索新的思路。

关键词:青年科技,骨干人才,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和风.探析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 2007, 22 (5) .

[2]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3] 赖于雄.浅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科技管理研究, 1990, 1.

[4] 白春礼.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研究.科学出版社, 2009, ISBN9787030230737.

上一篇: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探究下一篇:关于医院中央空调节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