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一校三区教育均衡发展

2022-09-10

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位于长江南岸、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校园占地约3万多平方米, 拥有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 是主城区一所大型窗口学校。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 3000余名学生, 154名教职工。学校以其优良的师资、严明的校纪、纯正的校风、较高的教学质量、较为完善的设施设备, 在南岸区、重庆市享有较好声誉。多年来, 学校注重多方位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推广, 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推进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奠定优质教育资源基础

教育为先, 人才是本。学校把人才的培养与挖掘作为人才兴校、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条件, 加强教师培训交流学习, 以活动竞赛为载体, 在实践中促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以科研促教学, 以科研促发展, 以科研促教师素质的提高。

1、学习培训, 提升素质。

学校立足校本研究,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聆听专家报告, 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市、区新课程培训。还以写札记、写反思、写论文、谈体会的办法, 通过专家引领、同行互助等方式, 力求使教师转变观念, 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工作行为。请专家到校讲座引领, 教研员指导教师研讨, 校内师徒结对子, 开展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 建立可持续发展培养机制。我校还与英国利务浦塞夫顿莫尼卡小学结为国际友好学校, 学校将学习和工作有机整合, 建构天小学习型团队组织。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学历培训和能力的培训, 拟建构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进行本科及更高层次的进修, 并尽量为其学习调配时间, 提供方便, 对自修学习合格毕业的教师加大奖励的力度。现在154名教职员中高级教师占76人,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8.9%, 研究生课程毕业教师一名, 硕士在读一名。

积极推进和实施“名师工程”, 构建培养名师梯队。通过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 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奖励, 为市级骨干教师配备手提电脑, 派往英国、国内发达地区学习, 为名师的成长搭建打造更多的名师。

2003年以来, 学校获得全国、市、区集体奖234项。教师获全国、市、区级各项教学教研奖802人次, 论文刊发70多篇。学生获全国、市、区级各项竞赛奖1472人次。派出10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区参与国家级进修学习, 315余人次参与市级教研和培训。2007年4名教师派往英国利务浦塞夫顿莫尼卡小学交流学习。

2、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研讨活动, 成绩名列前茅。

多次承担区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在不同层面上展示了我校教师的风采, 既促进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 又充分发挥了在学区及南岸区的辐射示范作用。同时, 教师在省市及全国竞赛中屡获佳绩。邹冰秋、陈官莉两位老师参加在厦门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竞赛活动, 分别获得数学一等奖, 语文二等奖的好成绩。李远志、米瑛、赵文强分别获得全国经典诗文诵读课大赛二等奖。杨丽娟、陈泠西分别获全国语文阅读课大赛一等奖, 等等。多形式多层面的教学竞赛和研讨活动,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如品牌资源、硬件设施资源、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在广泛意义上的共享。

3、深化教育科研, 推进课程改革。

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本着“问题即课题, 过程即研究”的原则, 学校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校本研究建构有突破。迄今为止, 教师自主申报的校本课题共计15个。学校至今已有4本校本教材 (美术2本、形体1本、英语1本) 由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还开设儿童水彩画、启蒙礼仪、形体、儿童英语、经典诗文诵读等特色课程, 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全国“十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在角色体验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研究获得“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百所德育科研名师”、“百所德育科研优秀成果”称号, 已编撰两本德育校本教材。2003年度市级自主独立课题“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研究”成功结题, 两本公开出版的美术校本教材投入使用, 设置《儿童水彩画》校本课程。2006年申报的课题《后现代课程视野下的小学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批准立项为2006年重庆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专项课题。《小学教师职业成长周期研究》已获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立项。

学校先后被授与这国家级课题“儿童解决问题思维策略”实验学校;国家级课题“小学英语课程研究”重庆实验学校;国家级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开发社区课程资源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实验学校等。学校获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保证优质教育资源生成

以制度管人, 更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靠以人为本聚人。学校在严格法规校纪管理人、约束人的同时, 注重情感化、柔性化管理, 开辟了一条既严格又宽松和谐的管理文化, 确保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生成和发展。

1、依法执教, 法制聚人心。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 学校结合自身特色、自身资源、队伍状况, 营造出多方面的日常管理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方面, 学校建立了内部换岗机制, 即学区内三所学校的教师交流使用、学校内部学科教师的自我申报转岗教学;建立了双向聘任制;建立了四级八档质量目标等级奖励制。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师等级奖制度》《教师教学科研工作考评细则》《教师专业化发展方案》等措施,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细则,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鼓励机制, 激发、鞭策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 柔性管理。

为了营造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校园文化氛围, 激活教师自主管理的潜能, 使教师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工作, 学校讲求人性化管理。每月为教师安排半天的机动假;为过生日的教师献上祝福卡、生日歌及生日慰问金;为生病的教师送去温馨的问候;每日可口的营养早餐;间周一次的健体锻炼;工会不定期组织的篮球、乒乓球等赛事活动, 丰富了教职工的生活, 有益身心的同时增强了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显现。学校还设立了学期爱生人物奖, 对爱生如子、勤奋工作、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教师予以特别奖励, 倡导良好的师德师风。另设立校长特别奖, 对为学校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三、创新办学思路, 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内涵

学校秉承“言行儒雅, 博学善思”的校训, 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和谐发展。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未来人”。办学特色为以“学生兴趣发展, 促智育并进”。在探索前进的跋涉之旅中, 我们锐意改革, 大胆创新, 不断拓展和丰富优质教育资源的内涵。

1、一校三区, 整合发展, 共享优质资源。

有教无类, 均衡之美。我校以其良好的办学形象和社会效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家长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在区教委统筹安排下, 我校2004年整合了一所厂办子弟校, 今年又接受了开发商所修建的一所新学校的管理工作, 形成了一校三区 (“南湖校区”、“花园校区”、“上海城校区”) 的办学格局。使原来最大容量只能让2000多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校园环境、较好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教师一下扩大到3000多人。以点带面, 捆绑式发展, 三校区充分整合, 在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上实现均衡。三校区都建起了“多媒体演播室、练功房、师生阅览室、教师电子阅览室、学生微机室、多功能室、塑胶操场等设施设备。三个校区的教师整体调配, 以实现整体教育资源的优化。主校区南湖校区的教师走进了“花园校区”、“上海城校区”上课, 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为这校区的师生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一校三区捆绑式发展的办学模式是我校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又一全新的举措, 在并实践中初显社会效应。 (重庆《当代党员》杂志2007年第八期对我校输出优质资源, 实施均衡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2、创设平台, 塑造个性。

为了让孩子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潜力得到深度挖掘, 学校构建了“两台·一廊·多队”、“四杯·一讯·一坛”育人的有效载体。“两台”──“明星闪亮30分”, 即学生才艺展示台:学生自发地、自主地在大队部报名, 参与才艺展示活动。形式不拘, 质量优良不拒, 吹、拉、弹、唱、跳, 自己编排、自己演出。“校园吉尼斯”学生风采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将成绩优异者记入“校园吉尼斯”。“一廊”──动感性强的校园艺术长廊:包括长90余米的浮雕墙, 教学楼1至4层悬挂的师生美术作品。“多队”──组织小画家队、篮球队、小交警队、仪仗队、形体队、管玹乐队、田径队等特色队伍培训, 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通过“四杯”中“启明星杯”多维动画赛, “新竹杯”书画大赛、“一讯” (《天台时讯》) 、“一坛” (学生论坛) 、校园艺术节等活动, 使学生身心得以愉悦, 才干得以增长。

3、依托网络, 丰富资源。

随着我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 我校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教师机房”的启用、天小网站的设立、“校园班班通”的开通,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受到师生们和家长的一致欢迎。同时, “小山鹰”电视台也成为学生喜爱的又一方天地。每周要闻展播、校园歌手现场演唱大赛、小歌白知识竞赛等内容, 丰富了学生生活, 营造着健康的学校文化。电子大屏幕上信息的流动播出, 更是教师学生家长的适时备忘录, 解决了家校信息交流不畅所带来的烦忧。

4、加强交流, 引进资源。

建立校际联盟, 加强对外交流, 实现互动学习与合作。学校与市内外不少的知名学校友好交往, 进行校际间的交流与学习;2003年10月, 英国教育考察团同学校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英语活动课的教学交流;2004年5月, 美国教育考察团来校考察;2005年3月, 英国塞夫顿校长代表团前来考察和交流, 建立了国际友好学校, 签定了双方互换教师计划。我校的儿童水彩画也带到英国进行交流。2007年9月, 我校4名教师前往英国莫尼卡小学访问和教学, 英访教师11月又访问了我校。

传承、创新、发展。多元灵活的办学思路, 拓展了素质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刻内涵, 引领学校大跨步迈向辉煌的明天。

四、建立完善帮扶体系,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和完善助学体系, 保障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个都不少”秉乘我们的宗旨, 学校每年开展“阳光天台爱心行动”, 学校领导、教师定期与特困生及家长谈心, 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 启动“天小爱心基金”奖励贫困学生, 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让学生感受爱, 学会爱。2005年2月到2007年9月, 学校在教育收费政策上实施“两免一补”, 为特困学生减免学杂费共计327人次, 减免金额为100345元。另还送书送文具送生活用品给家庭困难学生。

2、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帮扶薄弱学校改进课堂。

“改变学校硬件设施相对容易, 城乡教育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上。”在关注一校三区和谐发展的同时, 学校还积极响应区教委均衡发展的战略,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我校积极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多位优质课获得者赴南岸区长生三小等乡镇中小学上示范课、研讨课, 组织骨干教师赴秀山、酉阳等地区上示范课并作经验介绍, 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学校提供了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 帮助这些学校解决实施新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一些问题。

3、互助牵手促交流, 资源共享同发展。

我校还积极开展以教学互助为主的手拉手校际合作关系, 带动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铜梁、永川地区教育考察团到我校参观交流, 接待了长生三小、秀山的学校干部到学校挂职学习。“我们不只是资源输出方, 有时也是资源输入方。”老师们在帮教过程中, 学术活动范围更大了, 教育视野更宽了, 对教育的理解也更深刻。

五、春华秋实香满园, 优质教育绽奇葩

春华秋实香满园。天小人经过不懈地努力与探索, 结下累累硕果。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全国奥数比赛43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2004年全国奥数比赛73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 居重庆市前矛。2005年全国奥数比赛61名同学获一、二、三等奖。2004年—2006年, 参加四川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素质测试, 近20名学生获得免费生资格。我校2004级学生章文婧和李恰由第二外国语学校考到新加坡文德女中学习。

学生个性发展全面。目前, 我校已向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输送了三名跳水运动员, 为解放军艺术学校和北京舞蹈学校输送了两名舞蹈苗子。现有2名学生获得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一名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2006级学生胡月日前被选为“重庆市奥运十佳火炬手”。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近三年来, 学生有43人次参加全国、市级电脑机器人比赛, 获得全国、市级一、二、三等奖共20项次, 参加了世界电脑机器人大赛。一名8岁学生向市长提出的在国际会展中心附近设置垃圾箱的建议被采纳, 荣获南岸区人民政府建议三等奖 (一、二等奖均空缺) 。孩子们向市长信箱献言改造南湖生态环境, 得到政府的积极响应;井世强同学建议市长峰会期间给轻轨穿上靓丽外装, 如今已成为现实。

学校连续十二年获得南岸区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一等奖;国家“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全国先进实验学校, 荣获国家级奖项12项次, “十五”伊始该课题又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该项课题研究“六个一百”工程获得三项提名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基金项目“儿童思维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学习理论与实践”论文、赛课获国家级奖27项次;1名教师取得机器人国家级教练员资格。体育“218”课题研究获国家级总课题组一等奖;2003年以来师生获全国市区级奖励达1288人次……

学校还荣获了中央教科所德育课题研究先进实验学校、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体育科研明星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家长学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重庆市书香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重庆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优秀视频案例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南岸区示范校、南岸区绿色学校、南岸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等。

在天小工作六年, 要为学生着想六十年, 为国家着想一百年。”天小人秉承这一崇高理想, 秉乘17大的东风, 锐意进取, 不断钻研, 努力构建优质教育资源,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 使我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社会, 为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重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尽绵薄之力。

上一篇: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策略的研究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认识和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