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22

教师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教师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从30多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教育引导幼儿,使幼儿有着独特的发展。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让孩子全面发展,不能局限在孩子的某一特长。尊重幼儿的发展个体差异,要因人施教,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在支持和推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孩子的特点不同,所以我们要实施的方法也不同,别人管用的方法我们借鉴,但是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实事求是,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幼儿的学习是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不断积累经验,鼓励幼儿多动手,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陪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乐于思考和创造,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和老师不能对幼儿进行过多的包办代替。

家长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给孩子一个安定愉快的情绪有利有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一个安定愉快的情绪,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行走,让孩子从小养成不怕吃苦,尊重别人,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适应社会的发长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听完各位老师对《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讲解,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相信通过本次科学育儿知识,我相信,通过本次科学育儿知识进万家,会有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培育幼儿的重要性,会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篇2:教师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呼声的日益高涨及其发展的日益深入,教师正面临着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自我专业成长成为了热点问题。它让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环境下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从而转变学习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们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设施进行终身学习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一、网络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很难与高层次的专家进行近距离交流接触的情况下,网络则为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网上资源不但内容十分丰富,而且交流渠道畅通。你既可以通过网络邮箱(Email)、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CQ),也可以运用今天流行的教师博客即网络日志(edu-blog)等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让国内一流的专家资源飞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边生活,一边工作,一边交流,一边成长,不分等级,无视差异,大家共同提升文化内涵,获得进一步成长的契机。网络研修,时空不限、资源共享、多向互动,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本,在行动中学习、行动中研究”的研修特色。同时,网上学习和在现实情景中学习不一样。网络可以反复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及兴趣学习。特别是一些缄默知识,在现实课堂中一现即逝,不易把握,而在课堂实录中教师可以反复观看,细细感悟,容易习得。因此,网络学习比在现实情景中学习更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理论知识的丰富,教育教学技能、缄默知识的习得,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更加利用时间到网上学习,了解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欣赏名家的教学风采,利用时间撰写反思、随笔。这样就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大成绩。不过,也应当指出的是,在少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足以支撑其自觉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努力学习的情况下,网络培训怎样保证和监督教师真正经历了学习的过程,这在技术和制度上都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切实让网络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网络学习体现了“以师为本”的培训理念

与传统的面对面的集中培训相比,网络培训至少体现了两大优势:首先在培训的内容上。传统的培训是“以教为主”,培训什么内容是由授课的教师来决定,受训的教师缺乏选择性和自主性。结果导致有些培训的内容,教师已经很熟悉了,或者暂时还没有必要掌握,授课的老师却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而教师特别想学到的东西,却学不到,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又将从何谈起呢?而网络学习则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因为网上资源丰富。网上不仅有著名专家的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讲座、理性论文,而且有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优秀课堂实录及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爱好选择学习。从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学到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及一些缄默知识。从而促进了教师自觉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篇3:学习与超越:教师发展之道

二十年前,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时,有人曾预测未来会有一批消失的职业,教师被列入其中。当时的人们被互联网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与传播速度所震撼,由此判定,凡是涉及一切有关人类知识或信息了解、搜集与传输等功能的职业,最终都将被互联网技术所取代。教师,几乎被公认为是一种经验与知识的传授,知识渊博、讲解精准是优秀教师的职业表现,而这一切都能在互联网时代被技术所取代。预测者因此认为,互联网将提供远超出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知识数量与资源信息,学校教师与学校教育都将成为历史。弹指二十年,当年很多预测成为现实,但是,学校依然存在,教师依然存在。这并非是当年人们对互联网的误判,而是教师能作为一种职业继续存在,是其基础与条件在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最近十年,环境与制度的双重钳制,助推了教师的发展,但需要冷静地看到,目前的发展还停留在外力施以影响的阶段,对教师及教师专业的未来期待,还缺少有效研究,包括对教师职业的基础判断、预估与假设,理解与评价怎样的教师变化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为了对教师道德发展与知识建构的关系作一致性关联解释。这不仅是关乎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更是关乎教师价值的思考。

变化源于学习,教师的学习能力决定了整体教育水平。什么样的教师学习是有效的?也许,广泛性与深度性是教师学习的重要思考原则,而敏锐性与关联性则是专业的支持要素。教师的变化,首先要关注教师存在的环境与条件是否支持这样的广度与深度,其次要反思教师个体的认知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久前,一款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的出现,给人类的思维模式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人类不得不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智能软件AlphaGo的研发团队,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对学习的释义,包括什么是深度的、有能力的学习,深度学习依赖哪些方法、思想与核心技术,通过学习形成的实践性能力与应用性又将怎么表现等。这给今天的教师职业定位与教师专业学习带来了深度的启发。首先,面向未来的教师职业,其关键的检验值是深度交互。这种深度交互一方面借助工具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另一方面在交互中实现调适、整合与重构。其次,面向未来的教师学习是一个建立复杂思维水平的过程,复杂思维的建立必定要求学习者反复加工信息,其思维过程必定经历从基础假设到严密验证等一系列步骤,以此形成真正的学习。

学习的成效表现为个体的自我否定。对教师而言,成为经验否定者是一种专业精神的表现。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是极具特殊性的专业岗位,教师遇见的每一个学生,都只是一种基于个体的经验,同类学生中的不同个体基本不具有同质性。对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要如何用过去的经验去判断下一个对象的未知特征。从拥有经验到否定经验,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反思力,也是关键的专业素养。否定过去的经验,意味着摒弃重复、固有模式,是一个超越标准的实践过程。在否定中前行,在否定中发展,是现代教师形成专业发展的基础路径。

篇4:加强教师指导 发展学习策略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学习能力

在所有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被认为高于其他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作为一个主动的个体,有意识地使用元认知知识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通过不断调整与完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因此,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同时也是一个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本身进行积极安排、监控、调节的过程。

一、传授元认知知识,明确该“学什么”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幼儿园时没有多少明显的差异,运用表象进行思维的能力比较强,运用概念进行思维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加之拼音符号抽象枯燥,教师应为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让拼音教学生动化。而儿歌是一种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发音,还是记忆字母的形式,教师都应该运用大量的儿歌,创设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如在“d t n l”教学中,先有目的地组织复习,激活学生相关知识。“前几天学声母b p m f时,我们编了几句儿歌,还记得吗?”生(兴趣盎然):“右下半圆b b b,右上半圆P P P,两扇门儿m m m,一根拐棍f f f。”“那么,d t n l的儿歌怎么编呢?老师想让小朋友们开动脑筋,自己来编,愿意吗?”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认知材料是熟悉的、简单的,但还须积极动脑,才能创编出诸如b p m f之类有趣的儿歌。学生在明确的学习动机支配下,自觉发展学习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个性特长)和任务特点(创编儿歌)选择学习策略。

二、丰富元认知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的一种情绪体验,它可能发生在认知活动的任一时刻。其体验时间有长有短,体验内容有繁有简。既可以是对知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且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之后都有可能产生。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语文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听”的策略,一种是“复述”策略,即老师读(说)的时候,学生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老师说,这种策略适用于听说(写)句子的训练,把教师读(说)的句子在心里默念几遍记熟后再说(写)出来,这种策略有利于听说(写)句子的正确性。另一种是“关键词”策略,即老师读(说)的时候学生根据听的要求抓住几个关键词来帮助记忆,这种策略运用于听一段话或几段话的训练,要求学生先明确听的要求,然后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抓住几个关键词,最后根据几个关键词来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教师向学生介绍了两种策略后,提供几组材料让学生选择策略进行实践和体验。实践和体验后,注重对结果的测查,让学生从学习结果来反省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

三、加强元认知监控,培养自评、反思能力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意识活动作为意识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中的有关信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指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最终将外在的矫正性指示转变成自己的矫正性机能。只有这样,元认知才能真正在儿童的头脑里扎根。

如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力。

篇5: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因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因此,开发丰富多彩的英语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还应善于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对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在什么地方学等选择性学习的需要,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在英语教师专业素质诸因素中,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处于重要性的地位,这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就必须具备这种开发、整合资源的能力。

篇6: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脚踏实地地工作才能适应教学,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成长。陈中杰老师对此也给出了他的五项建议,即教师专业成长的五项修炼。

1、悦己——做幸福的老师。首先,要把心放平,把心态放平,要有一颗淡泊而不淡薄的心,淡定且坚定的行走于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其次,想要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就要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得眼睛,能够寻找生活中的小快乐,让教书育人成为一种享受。再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如今的孩子们也比当时年少的我们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孩子们成长那个道路上的“引导员”的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同时也要培养自己高雅的爱好,利用自己的学识与才艺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也使孩子们享受课堂。

2、爱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平等是实现“爱人”的前提。国内外的教育家都说要尊重孩子,那怎样才是尊重孩子呢?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活泼、好动,爱玩,他们生来就是一个探究者,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次又一次地探究与尝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与我们成人的规则世界所悖的事情,但这正是孩子们所学习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必须做的就是在孩子们偏离运行轨道时拉一拉,在孩子们动力不足时推一推,在孩子们迷失方向时指一指。尊重孩子的差异,孩子的差异是他长期生活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是他们成为一个个鲜活个体的条件。作为老师我们要发现孩子的不同,尊重孩子的不同,发展孩子的不同,使孩子像自己、做自己。

3、厚知——做学者型教师。这就简单明了多了,一句话,即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加自己大脑中的知识储备,才能不照本宣科,才能使课堂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

4、提能——做研究型教师。或许我们没办法像教育家或学者那样做一些大型的研究,提出一些新颖的教育理念,开发一些更新型的课程,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好对教材的研究。真正在授课前,认真研读教材,了解作者及教材编写者的真正意图,再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延伸加深理解,寻找适合的教授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5、乐群——做合作型教师。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成长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首先,要与学生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与教师合作,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彼此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学方式的对比,激发教师思考、探究、创新,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案。最后,要与家长合作,在与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孩子,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吸纳合理化建议,为孩子的成长,也为自身的成长。

篇7: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专业发展学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专业化发展全面为我们讲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讲授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授课内容共包括五个专题,分别为:教师职业意识与人文素养、教师成长策略与教师生涯规划、教师怎样做教育研究、教师怎样做教育改革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从这些专题中让我对教师专业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二、通过学习我重新认识了教师的职业:懂得了如何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如何寻找教师的职业尊严感;知道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职业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挑战;教师要做好的自已,教育学生超越自我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三、通过学习使我了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与内容。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强调教师是潜力无穷、持续发展的个体;

2、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把教师视为“专业人员”;

3、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和合作者;

4、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发展的自主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

1、专业理念;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4、专业态度与动机。

四、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这包括从自己的反思中去进行提高;与同事的合作中去进行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去得到提高。

篇8:论当代教师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当代教师,学习,发展

一、引言

社会各界对于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招的争论可谓热闹非凡,对扩招后教师的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全面地看。一方面教师职业是在复杂情境中从事复杂问题解决的社会实践领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这样才能安心于学术,潜心于教书育人。在2007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7年3月8日到新华网与网民的交流中说:“骂教育部可以,但不能骂老师,骂老师对孩子不好。老师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教师行业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有没有问题?有问题。但我认为,我们的老师在社会上是一支最敬业、最具有奉献精神的队伍。大家对老师要多理解一些,多帮助一些,多表扬一些。”教师是国家的财富,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应向世人昭示,要重视教育,重视教师,重视教师教育,这对于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育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曾断言:“大学的任务是创造未来,理智的思考、正确的评价会对此产生影响。”(转引自张严心,2007)另一方面,教师对社会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贡献。近年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加快提高教师质量成为新时期的紧迫要求。虽然教师承担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的责任和压力,但是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因此,当代教师应有更强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把教学工作看作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方式外,还应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构建现代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追求和学术水平,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要求,为构建一个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二、保持终身学习的思想观

中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突出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师道的尊严,突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但实际却往往忽视了教育自身的教育追求和学术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文献《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其中的“人”不仅指学生,还包括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虽然教师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对大学教师的认定不只是考查其相应的学术能力,或者是否获得标志着学术水平的博士或硕士学位。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也认为:“即使一个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毕业生,即使专业业务水平相当高,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甚至不一定是合格的教师。”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也就是说,高校教师除了为应付“一杯水”而具备“一桶水”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及实践知识,既是一个可靠的学习者,又是一名通过知识的传授、学术研究的探讨引导来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鲜明个性和创造性,甚至在道德操守、学术追求等方面影响学生终身的教师。

当代教师的任务已经大大拓展:信息爆炸,就要培养学生选择、分析和澄清问题的能力;变迁加速,就要培养学生批判思考、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使得教师自己的发展不再是一次性完成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应延伸并覆盖教师职业生涯和实践,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学会生存》指出:“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在21世纪,知识的激增、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得教师作为“知识代言人”的身份成为历史,教师更不能拿昨天的经验来教今天的大学生去迎接明天的挑战。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是对教育的理性认识。教师如果忽视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必然会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老教师,教学时日一久,习惯性思维便会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使教学在不经意间陷入一种封闭循环中,课堂上大多数时间用于为学生讲解和分析“标准答案”,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地理解和接收。面对个性纷呈的学生和多样化的教学任务,教师只专注于“填鸭”不仅不合乎时宜,反而显得力不从心。

倡导终身阅读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发展,教师不能轻视而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应当由过去的一劳永逸的静态发展观转变为终身学习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观。教师的继续学习不应是被动、强迫、功利的,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再通过综合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梳理、总结,把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实践上升为“自己的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学术能力,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指引、向导的作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应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把学习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通过在职培训如访问学者、长短期进修、各种类型的讲座等形式,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或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获得卓越的学术能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启迪教育智慧,发展创造力和更强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自觉反思本职工作,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学习,但不要对别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拿来主义”的运用。同行之间建构团队合作模式,互相观摩与交流,共同设计,协同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品位,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使之成为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学会生存》还指出:“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地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这是我们时代的显著特征”。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习者。在21世纪,教师培养的是未来面对信息社会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教师教学的基本观念、知识储备和文化素质都迫切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和科学精神,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重视多学科交叉,特别重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与专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博学、多思、多问,快速提高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习观念更新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未来观念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站在历史的制高点看待自己的教育工作,掌握教育内在的规律,不断地创新。但创新要沉稳、脚踏实地和有远见,密切结合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洞悉学生心灵的奥秘,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创造性、启发性和灵活性,这既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体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的基本品质。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虚心好学,孜孜以求,曾向老子问礼,向师襄问乐,直到晚年还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有渊博的知识,又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培育出众多各种专门人才,堪称儒家教育思想典型代表人物(崔学鸿,2007)。《学会生存》指出:“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果教师们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他们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真正的好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应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横溢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以自己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热爱情感感染学生,以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感化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也印证了这种想法:“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励学生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三、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两张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学校奉行“科研至上”,把研究课题、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等科研指标看作衡量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唯一标准;有的高校,特别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校,过于强调本科教育中教学的中心地位,只要求教师上好课,把科研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自洪堡将科学研究引进高等学校以来,科研与教学成为高等学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大学本科教学过程本身就内含着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两者不仅相辅相成的,而且紧密结合在一起。

没有科研做底蕴,教学就不会有活力,教师素质不会高,教学质量也不会高。教师在开始从事教育教学时需要一定的经验,工作中也会逐渐积累一些经验。但教师仅靠经验是不行的,不能简单照搬,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进入研究状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经验提炼、升华成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年洪堡不仅倡导高等学校应该搞科研,而且提出“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原则,倡导教学与科研的统一,认为科研是培养科学后备人才的天然途径。一方面,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追踪学科前沿的最新突破,研究学科前沿的最新命题,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诸多方面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与学生的心灵碰撞中激发研究的思想火花;科研没有教学作目的,就是一种没有教育性的研究,就失去了高等学校科研的本质特征。

当前教育科研最应该反思的是强调以科研为中心和过分追求新奇快,应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科研要求,强化高校科研服务和促进教学的功能。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静下心来研究,抵制学术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正确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寻找方法,维护教学的中心地位,做到教研结合,相互促进,保持教学和科究的均衡发展,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应热爱教学,锐意改革,认真总结改革所积累的经验,自觉反思常态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反思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既研究教育规律,研究教法,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四、结语

在创新引领发展的今天,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育人和传承学术价值,还要承担起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大学教师必须时刻注重自身的发展,提升教育的智慧,改善思维模式;通过综合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寻找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增强自身的探索能力,提升学术能力,更好地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博学多才的本科生,大学也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获得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崔学鸿.孔子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报, 2007-01-06.

[2]弗兰克·罗兹著.张严心编译.选自美国《高等教育纪实报》.中国教育报, 2007-03-01, 第4版.

篇9:学会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认识教师学习的意义

教师应“学会学习”,学习不辍,这既是时代发展与教育形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主观必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才能造就高质量的人才。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间断地学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世界,同时获得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未来的教师是自我发展型的教师,是通过主动学习、自觉提升能力并使自己得到不断发展的人。发展的教师要不断接受教育,不断地学习,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学习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教师是最需要学习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基地。教师必须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一起,将学习纳入日常工作,把学习视为工作创新的动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不断发展自己。

理解教师学习的内涵

教师学习是自主学习

教师应认识到,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依靠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培养。在当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主要采取请专家作报告、举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其价值,但是属于“接受性学习”,对教师发展只是起到外力推进的作用。教师不能完全依赖培养来达到发展与提高的目的,不能期望依靠培训使在职学习一蹴而就。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改变旧的专业发展学习模式,根据校方所提供的以及自身的条件,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选择进修方式,应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本着长期发展的原则,明确自身的学习的目的,并对如何达到学习目的有一个理性、切实可行的规划。

教师学习是行动学习

教师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建构多么高深的理论体系,其学习活动必须要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即出于行动需要而进行学习。教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根本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这种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行动。再高深的知识与理论如果对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行动中的问题没有任何作用,它就是抽象的、思辨的,就应将它束之高阁。教师学习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行动中学习。有效地解决疑难或困惑问题,而这些疑难或困惑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生动、丰富的现实情境。在这方面某些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的形式与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把继续教育课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把参加进修的教师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互相听课,召开研讨会,分析校情、班情等,收集进修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明确的进修目标。第二阶段,将问题加以精选归纳编成教育课程,然后从各个方面(教育方法和内容、师生关系、课外活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学习教育革新的方法和途径。第三阶段,让进修教师回原工作单位进行实习,把从第二阶段学习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以取得经验与体会。第四阶段,进修教师重回进修学校学习,针对在实习中取得的经验与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第五阶段,一方面对进修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为继续进修和教学改革组织必要的活动,直到结束。这种做法从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觉学习意识,又培养了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吸收。

教师的学习是全面的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发展,因而教师的在职教育也成为具有多种目标和功能的教育,旨在提高教师知识、能力、人格精神、道德素养、创造性等全方位的素质,也就是说,教师要将知识、技术、能力等认知因素的发展与情感、意志、态度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而情感意志等这些内在品质的提高靠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以及具体活动中的内省与内化。教师应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它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研究与反思是创造之源,研究性学习同时也是创造性学习,这种学习能够引起学习者行为、观念、方法以及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技巧等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和完善。

掌握教师学习的方法

善于观察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于那种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具有丰富的观察内秀。教师应保持一种教育的敏感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用心去发现的品质,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有心人,关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历和体验,敏锐地体察、捕捉和善于挖掘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处处留心皆学问”,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发展的,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特的、变化的,对教师来说,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包括了不同的职业内容,都对教师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技能提出新的挑战。

勇于反思

教师的学习过程离不开研究与反思。正如前文提到,教师的学习不是也不应该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无论是以往教育理论者所倡导的行动研究,还是目前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新取向的教育叙事研究,其实质与目的都是引导教师有机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对教育经验进行提炼与反思,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一条切实可行与有效的途径。教师每一次的反思都是进步与成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地思索与建构,将新的知识与理论内化为个体心智,这意味着对“旧我”的摒弃与超越,是不断获得新生、获得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勤于交流

教师职业是一个交往的职业,教师必须学会交往,勤于交流,善于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基本途径。通过与其他各类人员的交往与交流,教师能拓展思维空间,开掘思维创造性。交往活动越广泛,其认识结构越趋完善。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向别人学习,也是了解自己,使自己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交往主体性学习能力”,这是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基本素质。同时,教师在与别人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能够从中获得体验、感受和满足,这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自我封闭的人,很难想象会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寻求各种可能的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他的视野才会更加开阔,才更有利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篇10:全国教师发展大会教师学习心得

教育是一个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事业。也关涉各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尽管教书育人,任重道远。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心系祖国,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学校这个传播文化的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文脉与国脉更好的相联。把学校这个育人场所变成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事业相联。我们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自信全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一定能带领学生学习楷模,学习英雄;鼓励他们争做楷模,争做英雄;我们的青少年就能变成楷模,变成英雄。

我们还要引导青少年逐步打造新时代的中国精神。继续进行一些类似中国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一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探索,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他们这些祖国的接班人成为社会栋梁时,我们祖国大厦会更加雄伟壮观。

篇11:学习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对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培养德性优秀、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生”的“幸福德育”目标,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课程活动化,让每名学生有个性、有品位、有幸福感的成长。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责任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立德修身从我做起、爱党爱国从点滴做起,践行核心价值观从眼前做起,成为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实施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求真”理念,办真教育、铸真师魂、育真学子,从而使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和成就人。用求真的态度、求真的行动和求真的精神,秉承真善美的民族传统,结合学校行知文化和蚂蚁精神,让文化的阳光能量溢满校园,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人格健全、自主发展、追求卓越的真学子。

兴国以教育为本,兴校以教师为本。新时代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不管对于学校及其管理者,还是一名基层一线教育者而言,只有拥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培养未来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学校教育者,我将抓住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找准差距,找准定位,找准目标,让学校得到发展,让自身获得成功,让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校运会开幕式入场演讲稿下一篇:团结力量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