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2024-04-23

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通用6篇)

篇1: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房绍坤烟台大学教授

关键词: 用益物权/使用价值/不动产/独立性;权利实现

内容提要: 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十分重要的制度,与担保物权共同构成了他物权体系。用益物权作为他物权,具有与担保物权不同的法律属性,这主要体现在: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内容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用益物权的客体以不动产为限、用益物权是独立性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实现通常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等。

用益物权并非各国物权立法上所使用的一个概念,而只是物权法理论上的一个用语。从理论上看,学者们对用益物权的认识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对用益物权概念的界定仍存在着不同。概括起来,对用益物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目的说,即依用益物权的目的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例如,“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1〕二是内容说,即依用益物权的内容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例如,“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物享有的以使用收益为内容的物权。”〔2〕三是标的说,即依用益物权的标的来界定用益物权的概念。例如“用益物权是指以物的使用收益为标的的他物权。,”〔3〕四是综合说,即在用益物权的概念中不表明用益物权的目的、内容或标的。例如,“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4〕

从上述用益物权概念的各种观点而看,目的说与内容说并无差别,只是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而已。标的说将“物的使用收益”作为权利的标的,令人费解。因为将物的使用收益作为用益物权的标的与法理不通。折衷说虽然没有表明用益物权的目的或内容,但基本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笔者认为,用益物权的概念可作如下定义:用益物权是指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利用其使用价值的定限物权。

从上述用益物权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用益物权具有如下法律属性:

(一)用益物权是直接支配他人之物的物权

用益物权属于物权的一种,因此,用益物权也是直接支配物的权利。所谓直接支配,“系指物权人得依自己意思享受物之利益,无待他人之介入。”〔5〕在用益物权中,用益物权人得直接对标的物加以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即用益物权人无须他人意思或行为介入就可以实现其权利。通说认为,作为物权客体的物,须具备特定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属性。所谓物的特定性,是指物权的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的。就是说,物权的客体应当是特定物。这是因为,物权是一种支配权,如果支配的对象不特定,则权利就无从行使。在传统物权法中,通常是以同一性来认定用益物权客体的特定性的。但是,客观情况是十分复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在现代物权法上,认定物的特定性除传统的同一性标准外,还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一是特定区域的认定方法,即只要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明确特定的区域范围的,该特定区域就可以因其有特定性而成为物权的客体。例如,以养殖、捕捞为目的使用海域的权利的客体就是通过一定方法所确定的特定海域,探矿权的客体就是特定的探矿区域。①[关于探矿权的客体,理论上不同的看法。如崔建远教授认为,探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或工作区与贮存其中的矿产资源,即特定的矿区或工作内的矿产资源。(崔建远,晓坤.论矿业权的客体[J].法学,1998,(2).)]二是特定期限的标准。物权的客体在物权成立时,虽缺乏相当的特定性,但只要在特定的期限内能够确定的,也符合物的特定性要求。例如,浮动抵押权的客体就是如此。只有采取上述认定方法,才能将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以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的权利,纳入物权的范畴,而不致于通过“准物权”方式予以确认。

所谓物的独立性,是指物的单独、个别的存在。就是说,物权的客体必须为独立物。所谓独立物,是指在物理、观念、法律上能够与其他的物区别开而独立存在的物。物权的客体之所以要求必须是独立物,这是由物权为支配权所决定的。如果物权的客体不独立,权利人就难收直接支配之实益,而且也无法就此归属关系加以公示,以保障交易安全。〔6〕如何判定物的独立性,有人认为,是否能够独立成为一物,应以是否能够独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判断标准。因此,物是否为独立的一体,应从人们的生活利益方面观察,而不能从形式上观察。而是否能独立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应以交易当时的情形为判断标准。〔7〕有人认为,物的独立性,不能仅从物理上或形式主义上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经济、社会的观念加以判定。〔8〕笔者认为,某物是否具有独立性,取决于直接支配的实益及公示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只要某物能够为人们所支配且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具有公示的可能的,该物就具有了独立性。

用益物权是权利人支配他人之物的权利,因而属于他物权。那么,在用益物权中,“他人之物”的含义如何呢?多数观点认为,用益物权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设定的物权,是非所有人根据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对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使用、收益的权利。〔9〕笔者认为,对用益物权中的“他人之物”不能仅理解为他人所有之物,而应理解为他人享有使用权(主要指用益物权)之物。也就是说,就他人所有之物,权利人可以设定用益物权。《瑞士民法典》第733条规定:“所有人可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属于自己的另一块土地的利益,设定地役权。”在国外,也有得于自己土地设定地上权的情况。〔10〕

(二)用益物权的内容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

在民法上,物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财产。因此,民法上的物都具有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在一物之上不设定他物权的情况下,物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均归物的所有人享有,是为物的全面支配状态。但是,如果所有人在自己之物上为他人设定了他物权,则物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则可以由他人享有,是为物的片面支配状态。就物的交换价值,所有人可以设定担保物权;就物的使用价值,所有人可以设定用益物权。正因为如此,用益物权被称为使用价值权,而担保物权被称为价值权。既然用益物权的内容在于利用物的使用价值,那么,权利人所重视的也就是标的物的效用问题。“谁愿意在一个无使用价值物上设定用益物权呢?果若如此,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在设定人看来,该物是有使用价值的,从而可以用来进行使用、收益。”〔11〕

用益物权中的“用益”,就是使用、收益的合称。因此,用益物权就是对标的物为使用、收益的一种物权。正是因为如此,诸多学者将使用、收益作为用益物权的目的或内容。那么,我们能否从用益物权这一概念中,得出用益物权的内容或目的就是使用、收益这一结论呢?对此,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应当兼具使用和收益两项内容或目的;〔12〕另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不必同时兼具使用和收益两项内容或目的。〔13〕

笔者认为,从各国物权法来看,尽管对用益物权的理解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经济制度、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用益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而导致用益物权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德国民法上,用益物权在法学中的直接意义就是使用权,即以使用为目的而利用他人之物的物权。〔14〕在日本民法上,用益物权是指仅包括使用权能和收益权能的一种被限制了支配权能的物权,这也就是“用益”一词的由来。〔15〕实际上,如果我们具体分析各种用益物权,就不难发现,将用益物权的内容或目的概括为使用和收益是不准确的,因为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的形态是有所不同的,它可以是单纯的使用或收益,也可以基于使用而获得收益。

尽管用益物权的内容在于利用物的使用价值,但因用益物权的标的物的不同,其利用的范围和程度也会存在差别。同时,用益物权人对物的使用价值的利用,还应受到法律对该物的支配范围的限制。例如,以土地为标的物的用益物权,权利人利用土地时,必须遵守法律关于土地规划及使用目的方面的规定。用益物权的内容除用益物权人对用益物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外,是否还包括权利人的处分权能呢?对此,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的权利内容不包括处分权,其内容为对于标的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不包括法律上的处分。具体而言,在用益物权设定后,物之所有人并没有将其所有权的处分权能移转给用益物权人。用益物权人虽然不具有对标的物的处分权,但土地使用权、典权等可以转让,也可以设定抵押,对用益物权本身进行处分。〔16〕另一种观点认为,就法律处分而言,用益物权人对用益物没有移转所有权的处分权,但权利人有权利处分权,即移转权利和设定负担的权利;就事实处分而言,因其往往是对物加以利用的条件,因而用益物权中应当包括对的事实上的处分。〔17〕

笔者认为,用益物权人是否享有处分权能,应当作具体分析。关于处分权能,学说上一般认为是所有权的核心权能,因此,只在论述所有权的权能时加以说明。在所有权的处分权能上,虽有学者认为所有权的处分仅指事实上的处分,但多数学者主张应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笔者赞同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所有权的权能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同时,笔者还认为,处分权能并非所有权的特有权能,用益物权也具有一定的处分权能。

就法律上的处分来说,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权利的处分;二是对权利设定负担。就对权利的处分而言,用益物权人自然不能享有处分用益物所有权的权利,因为这种处分将从根本上导致用益物的所有人丧失对用益物的全面支配权,从而失去对用益物的利益。但是,用益物权人应当享有对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即有权将用益物权移转给他人。因为用益物权是一种非专属的财产权,通过处分用益物权可以实现用益物权人设定权利的目的。“处分权的缺失有悖于用益物权的支配权属性,会影响到物的使用权效率。”〔18〕因此,法律应设计具体的规范调整用益物权的移转问题。

就事实上的处分来说,由于它是对标的物进行实质上的变形、改造或毁损,因而,一般情况下,这种处分权能非属所有人不可,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如前所述,有人认为,用益物权人对用益物也享有事实上的处分权能。对此,笔者持不同的看法。尽管用益物权人对用益物加以利用往往需要对物进行一定的变形、改造,如建造房屋需要打地基、耕植农作物需要修田垄等,但这实际上是用益物权人实现使用、收益权能的前提条件,是用益物利用的一种形式,不具有独立的意义。

(三)用益物权的客体以不动产为限

物权的客体为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所有权、担保物权的客体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但关于用益物权的客体范围,各国法律规定有所不同。在罗马法及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民法上,用益物权的客体包括不动产和动产,甚至包括权利。以动产或权利为客体的用益物权主要是用益权,其它用益物权的客体均为不动产。应当指出,尽管这些国家承认动产或

权利可以成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但用益物权仍以不动产为主要客体。在日本、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上,用益物权的客体限于不动产,不存在以动产或权利为客体的用益权。之所以存在上述差别,主要是由于东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所致。

在我国物权法上,用益物权客体的范围如何,学者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主要以不动产为标的物;〔19〕另一观点认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应限于不动产。〔20〕笔者认为,在我国物权法上,用益物权的客体应限于不动产。即使设置了用益权制度,其客体也应以不动产为限(如居住权)。

用益物权的客体之所以限于不动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动产物权以占有为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为公示方法,占有之公示力仅能表现极简单的法律关系,而登记之公示力则对于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亦能表现。用益物权本系具有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物权,故用益物权应以不动产物权为限,俾赖登记以为公示。同时,动产的种类至为繁多,数量亦至为零碎,而其价值原则上又较不动产为低,因而如有需要,人们尽可买为已有。纵而有利用他人动产之必要,亦可以贷款或租赁等债的方式得到满足,没有必要设定用益物权。〔21〕(2)在财产关系中,土地是最为重要的财产。从人类财产制度的演进过程来看,“有土斯有财”,故土地关系代表的是一种最基本的财产关系。〔22〕在用益物权中,其客体通常为土地,而土地价值较高,拥有不易,社会上对其所有权与利用价值分别归属的支配方式,需求自然较强些,故民法上对用益物权的规定,几乎完全系对土地而发。〔23〕(3)用益物权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定的。因此,物的使用价值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用益物权的设定。(4)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将用益物权的客体限于不动产,更有利于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权利

用益物权人不以其对标的物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其他权利为权利存在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益物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权利,而不同于担保物权。既然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权利,则用益物权不仅不以他权利的存在为成立前提,不随他权利的让与而让与,亦不随他权利的消灭而消灭。但是,在用益物权中,通说认为地役权具有从属性。那么,这是否说明地役权不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权利呢?对此,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除地役权外,均为主权利。〔24〕按照这种观点,地役权是从权利,不具有独立性,而其它用益物权则为主权利。笔者认为,将地役权之外的用益物权定性为主权利,有所不妥,不符合主权利与从权利分类的基本原理。在民法理论上,主权利与从权利是两个并存权利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它们之间的依从性而确定的。例如,担保物权与其所担保的主债权之间属于两个有关联的权利,主债权为主权利,担保物权为从权利。如果不存在两个并存的相关联的权利,则就无所谓主权利与从权利之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地役权是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但必须从属于需役地而存在。〔25〕笔者亦持这种看法,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地役权的设定来看,地役权是为需役地的便利而在供役地上所设定的。这就表明,只有需役地存在便利的需要时,才有必要设定地役权。同时,也只有存在供役地与需役地的关系时,才能设定地役权。正是因为如此,地役权才具有从属性。可见,地役权从属性的实质并不在于地役权须依从其他权利而存在,而是保证需役地的便利需要所必须的。

第二,从地役权从属性的内容来看,地役权的从属性是指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所有权相分离而存在,不得保留地役权而处分需役地所有权,具体表现在:地役权必须与需役地所有权一同让与,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成为其他权利的标的。这就是说,地役权与需役地所有权必须同命运。显然,地役权的这种从属性的意义是为了保证需役地人的用益目的,而不在于地役权是否须依从一定权利而存在。在这一点上,正如许多权利都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样,需役地所有权的存在,只能看成是地役权的存在前提。

第三,从地役权的效力来看,除地役权须随需役地所有权一同让与外,地役权的其它效力并不受需役地所有权的影响。也就是说,地役权人在享有和承担义务时,均与需役权的所有权依存没有关系。这也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地役权在本质上仍属于具有独立性的用益物权。总之,地役权尽管存在从属性,但其本质上仍属具有独立性的用益物权。关于地役权的独立性,有学者概括两个方面:一是地役权不是需役地上的权利的扩张,这与相邻权不同;二是地役权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而产生的,而并非因需役地与供役地的存在而当然存在的。〔26〕笔者认为,地役权作为一种独立性的用益物权,其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地役权与其它用益物权一样,也不以地役权人对供役地享有权利为存在前提。

(五)用益物权的实现通常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

在用益物权与标的物的占有关系上,理论上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须以对标的物的实体支配为成立要件;〔27〕另一种观点认为,用益物权的设定,并不以标的物的交付(占有的转移)为其成立要件。用益物权的设定行为履行了登记手续后,用益物权人就享有了用益物权。实践中的用益物权也大都是在设定用益物权后再由所有人将标的物的占有移转给用益物权人。不过,用益物权的行使和实现则以对标的物的占有为前提。因为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对标的物的使用、收益,从而取得物的使用价值,因而它必须以对标的物的实体上的有形支配,即实际的占有为必要。在用益物权设定后,必须将标的物的占有(直接占有)移转给用益物权人。〔28〕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均存在不妥之处。第一种观点强调用益物权的成立须以对标的物的实体上的支配为条件,这与不动产物权的成立条件不相符合。用益物权为不动产物权,既然如此,其成立应以办理登记为条件。至于用益物权是否现实地支配标的物,则是用益物权的行使与实现问题。第二种观点强调以登记为用益物权的成立条件,这是可取的。但该观点强调用益物权的行使与实现必须以实际占有为必要,未免过于绝对。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用益物权的实现须以实际占有标的物为前提。由于用益物权是利用物的使用价值的权利,因此,权利人只有在实体上支配标的物才能实现物的使用价值。这是就说,用益物权的实现须以直接占有标的物为前提,因此,用益物权的实现具有标的物占有性。在一般情况下,用益物权的标的物只有在移转直接占有归用益物权人时,用益物权才能够行使和实现。但是,在特殊情况下,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不发生直接占有的移转,而只移转间接占有的,用益物权也可以实现。

注释: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582.〔2〕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94.〔3〕温世扬.物权法要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29.〔4〕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6.〔5〕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一册)[M].台北:三民书局,1992.32.〔6〕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7.〔7〕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1.〔8〕同〔3〕,39.〔9〕同〔1〕582;钱明星.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3).〔10〕同〔5〕,4.〔11〕屈茂辉.用益物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3.〔12〕同〔2〕,395.〔13〕屈茂辉.用益物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5.〔14〕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0.〔15〕〔日〕近江幸治.民法讲义Ⅱ•物权法[M].东京:成文堂,2001.259.〔16〕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12.〔17〕钱明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7-9.〔18〕钱明星,李富成.中国物权法的观念[A].蔡耀忠.中国房地产法研究(第1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19-120.〔19〕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498.〔20〕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12.〔21〕郑玉波.民法物权[M].台北:三民书局,1999.131.〔22〕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6.〔23〕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50.〔24〕屈茂辉.用益物权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5.〔25〕同〔6〕,424.〔26〕同〔1〕,761.〔27〕同〔3〕,130.〔28〕同〔17〕,12.出处:原载于《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我想发表评论】【将文本推荐给好友】【关闭窗口】

房绍坤,王洪平论征收扩张请求权

房绍坤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房绍坤,王洪平论民事损害赔偿与征收损失补偿之合流

房绍坤试论用益物权的功能

房绍坤仓单若干问题探讨

杨立新,房绍坤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侵权行为一般条款

王洪平,房绍坤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下)

篇2: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将通过()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予以再转让的行为。

A.转让方式 B.出让方式 C.抵押方式 D.出租方式

2.同升公司以一套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作为抵押,向甲借款10万元,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又向乙借款80万元,以该套设备作为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升公司欠丙货款20万元,将该套设备出质给丙。丙不小心损坏了该套设备送丁修理,因欠丁5万元修理费,该套设备被丁留置。关于甲、乙、丙、丁对该套设备享有的担保物权的清偿顺序,下列哪一排列是正确的?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3.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A.自动投案 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接受审查和裁判 D.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4.关于《解决国家和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和依其设立的解决国际投资争端中心,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中心管辖直接因投资引起的法律争端

B.中心管辖的争端必须是关于法律权利或义务的存在或其范围,或是关于因违反法律义务而实行赔偿的性质或限度的

C.批准或加入公约本身并不等于缔约国承担了将某一特定投资争端提交中心调解或仲裁的义务

D.中心的裁决对争端各方均具有约束力

5.甲公司通知乙公司将其对乙公司的10万元债权出质给了丙银行,担保其9万元贷款。出质前,乙公司对甲公司享有2万元到期债权。如乙公司提出抗辩,关于丙银行可向乙公司行使质权 的最大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6.以下不属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法定权利的是()。

A、调整岗位权 B、批评权 C、建议权 D、拒绝违章作业权

7.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A、三日 B、七日 C、十日 D、三十日

8.国家税务总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就其设置及编制,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设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终决定 B.合并由国务院最终决定

C.编制的增加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最终决定 D.依法履行国务院基本的行政管理职能

9.《刑法》第49条规定: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的除外。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A.犯罪——审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B.审判——审判——犯罪——故意犯罪致人死亡

C.审判——审判——审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D.犯罪——审判——审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

10.侵犯劳教人员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金最高额为国家上职工()A.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B.年平均工资的十倍 C.年平均工资的十五倍 D.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

11.关于两审终审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一个案件只有经过两级法院审理裁判才能生效 B.经过两级法院审判所作的裁判都是生效裁判

C.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对所作的裁判不能上诉

D.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当事人就不能对判决、裁定提出异议

1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 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 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13.国家为提高管理效能和科学化水平,对公务员实行()管理。A.级别 B.行政 C.特殊 D.分类

14.依我国《公司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司经营范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 B.公司一旦选定经营范围,就不得变更

C.公司经营范围中有属于法律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D.公司擅自超越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三合公司诉两江公司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后判决两江公司败诉。此后,两江公司与海大公司合并成立了大江公司。在对两江公司财务进行审核时,发现了一份对前述案件事实认定极为重要的证据。关于该案的再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应当由两江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B.应当由海大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C.应当由大江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D.应当由两江公司申请再审,但必须由大江公司参加诉讼

16.对于()不得假释。A.“死缓”罪犯 B.无期徒刑罪犯 C.累犯 D.主犯

17.中国人高某在甲国探亲期间加入甲国国籍,回中国后健康不佳,也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后甲国因高某在该国的犯罪行为,向中国提出了引渡高某的请求,乙国针对高某在乙国实施的伤害乙国公民的行为,也向中国提出了引渡请求。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如依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即可准予引渡 B.中国应按照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确定引渡的优先顺序 C.由于高某健康不佳,中国可以拒绝引渡 D.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18.甲乙双方拟订的借款合同约定:甲向乙借款11万元,借款期限为1年。乙在签字之前,要求甲为借款合同提供担保。丙应甲要求同意担保,并在借款合同保证人一栏签字,保证期间为1年。甲将有担保签字的借款合同交给乙。乙要求从11万元中预先扣除1万元利息,同时将借款期限和保证期间均延长为2年。甲应允,双方签字,乙依约将10万元交付给甲。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丙的保证期间为1年 B.丙无须承担保证责任 C.丙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D.丙应对10万元本息承担保证责任

19.关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自公诉案件立案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B.对因作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有权获得补助

C.对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可向作出决定的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D.对检察院作出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20.关于宪法与文化制度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是基本文化制度 B.《魏玛宪法》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规定了文化制度 C.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教育权利是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 D.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文化权利

21.有关行政赔偿诉讼的性质,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民事诉讼 B.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C.一种独立的特殊诉讼形式 D.一种新的民事诉讼

22.住宅不受侵犯属于我国公民的(B)A.政治自由权利 B.人身自由权利 C.文化教育权利 D.社会经济权利

23.某企业使用霉变面粉加工馒头,潜在受害人不可确定。甲、乙、丙、丁等20多名受害者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未能推选出诉讼代表人。法院建议由甲、乙作为诉讼代表人,但丙、丁等人反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丙、丁等人作为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 B.丙、丁等人推选代表人参加诉讼 C.诉讼代表人由法院指定

D.在丙、丁等人不认可诉讼代表人情况下,本案裁判对丙、丁等人没有约束力

24.《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A.2008年8月29日 B.2008年12月1日 C.2009年1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25.三合公司诉两江公司合同纠纷一案,经法院审理后判决两江公司败诉。此后,两江公司与海大公司合并成立了大江公司。在对两江公司财务进行审核时,发现了一份对前述案件事实认定极为重要的证据。关于该案的再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应当由两江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B.应当由海大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C.应当由大江公司申请再审并参加诉讼

D.应当由两江公司申请再审,但必须由大江公司参加诉讼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如李某放弃请求恢复工作而要求其他补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李某可主张公司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赔偿金

B.李某可主张公司规章制度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要求即时辞职及支付经济补偿金 C.李某可同时获得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和即时辞职的经济补偿金 D.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的数额多于即时辞职的经济补偿金

2.关于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发生

B.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C.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

D.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

3.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系机关保卫处长,采用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其承认偷盗事实。甲构成刑讯逼供罪

B.乙系教师,受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因庭审时被告人刘某气焰嚣张,乙气愤不过,一拳致其轻伤。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

C.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 D.丁系警察,讯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丁构成刑讯逼供罪

4.中国海天公司与某国小宇公司准备成立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并签署了合资合同与章程,但海天公司迟迟未向主管机关报批。数月后,小宇公司因报批无望准备退出,但其为此次投资事宜已经花费70万元。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如最终未能获得审批机关的批准,则双方之间的合资合同为无效合同 B.拟成立的合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合伙企业

C.小宇公司有权通过仲裁或者诉讼,请求海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报批义务 D.小宇公司可以请求海天公司赔偿其70万元的损失

5.按照工商谈判的内容不同,可将谈判分为:__。A.产品谈判 B.商品谈判 C.技术谈判 D.投资谈判

6.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规定,只适用于一审公诉案件 B.被告人犯数罪,但只对部分犯罪认罪的案件,不适用该规定

C.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被告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案件,不适用该规定 D.即使适用该规定,控辩双方对证据有异议时,仍应出示、宣读并进行质证

7.关于特别行政区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职须年满四十五周岁 B.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由其法院和检察院组成

C.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各级法院都有权解释本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国务院有权对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分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8.下列有关外汇管制的说法正确的是:__。

A.数量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 B.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成本进行限制 C.混合性外汇管制是指同时采用数量性和成本性的外汇管制,对外汇实行更为严格的控制,以影响控制商品进出口

D.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9.关于贪污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的甲,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收受的回扣据为己有,数额较大。甲行为构成贪污罪

B.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乙,为农民多报青苗数,使其从房地产开发商处多领取20万元补偿款,自己分得10万元。乙行为构成贪污罪

C.村民委员会主任丙,在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时,利用职务便利将其中数额较大款项据为己有。丙行为构成贪污罪

D.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丁,利用职务便利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将骗取的5万元保险金据为己有。丁行为构成贪污罪

10.施工单位拟租赁一家设备公司的塔吊,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设备公司应当出具塔吊的()

A发票

B原始合同

C检测合格证明

D生产许可证

E产品合格证 答案:选C、D、E

11.根据《工程建设公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的有()

A工程设计行业专用的综合性标准

B工程建设行业专用的质量标准 C工程建设行业专用的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标准

D工程建设行业专用的制图方法标准

E工程建设行业专用的信息技术标准 答案:选A、C

12.关于简易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涉嫌持枪抢劫,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由两名审判员和一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B.乙涉嫌盗窃,未满16周岁,法院只有在征得乙的法定代理人和辩护人同意后,才能适用简易程序

C.丙涉嫌诈骗并对罪行供认不讳,但辩护人为其做无罪辩护,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 D.丁涉嫌故意伤害,经审理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遂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13.曾某在某超市以80元购买酸奶数盒,食用后全家上吐下泻,为此支付医疗费800元。事后发现,其所购的酸奶在出售时已超过保质期,曾某遂要求超市赔偿。对此,下列哪些判断是正 确的?

A.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行为 B.曾某在购买时未仔细查看商品上的生产日期,应当自负其责 C.曾某有权要求该超市退还其购买酸奶所付的价款

D.曾某有权要求该超市赔偿800元医疗费,并增加赔偿800元

14.关于刑事责任的追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B.乙采取欺骗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1,000万元,但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了应纳税款。即便乙拒绝缴纳滞纳金,也不应当再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C.丙明知赵某实施高利转贷行为获利200万元,而为其提供资金帐户的,构成洗钱罪 D.丁组织多名男性卖淫,由于《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并未限定组织卖淫罪中的被组织者是妇女,对丁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5.下列哪些情形不能数罪并罚?

A.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十五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杀死被害人 C.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推进大海溺死

16.关于2013年6月4日乙公司向甲公司发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行使的是约定解除权 B.行使的是法定解除权 C.有权要求返还4000万元 D.无权要求返还4000万元

17.关于甲公司的回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公司对乙公司解除合同提出了异议 B.甲公司对乙公司提出的异议理由成立 C.乙公司不向甲公司支付尾款构成违约

D.乙公司可向甲公司主张不安抗辩权拒不向甲公司支付尾款

18.2012年外国人约翰来到中国,成为某合资企业经理,迄今一直居住在北京。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约翰获得的下列哪些收入应在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A.从该合资企业领取的薪金

B.出租其在华期间购买的房屋获得的租金 C.在中国某大学开设讲座获得的酬金 D.在美国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的稿酬

19.某建筑公司受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如果建筑公司对行政处罚不服,应享有哪些权利()

A陈述权

B拒绝权

C申辩权

D申请复议权

E提起行政诉讼权 答案:选A、C、D、E

20.以下哪项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仅适用于违约责任()

A支付违约金

B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

E修理、重做、更换

答案;选A、E

21.根据法的渊源的知识,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前法”与“后法”之间的关系 B.“一般法”与“特别法”之间的关系 C.“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D.法的正式渊源与法的非正式渊源之间的关系

22.根据《宪法》规定,关于国务院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B.国务院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D.国务院依法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23.关于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的告知义务,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 B.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投保人负举证责任

C.投保人未如实告知投保单询问表中概括性条款时,则保险人可以此为由解除合同

D.在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获悉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但仍然收取保险费,则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24.关于甲对李某是否成立诈骗罪,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成立诈骗罪

B.标价高不是诈骗行为,虚假证据证明该画为名家亲笔则是诈骗行为 C.李某已有认识错误,甲强化其认识错误的行为不是诈骗行为

D.甲拿出虚假证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仅成立诈骗未遂

(二)甲花4万元收买被拐卖妇女周某做智障儿子的妻子,周某不从,伺机逃走。甲为避免人财两空,以3万元将周某出卖。(事实一)乙收买周某,欲与周某成为夫妻,周某不从,乙多次暴力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事实二)不久,周某谎称怀孕要去医院检查,乙信以为真,周某乘机逃走向公安机关报案。警察丙带人先后抓获了甲、乙。讯问中,乙仅承认收买周某,拒不承认强行与周某发生性关系。丙恼羞成怒,当场将乙的一只胳膊打成重伤。乙大声呻吟,丙以为其佯装受伤不予理睬。(事实三)

深夜,丙上厕所,让门卫丁(临时工)帮忙看管乙。乙发现丁是老乡,请求丁放人。丁说:“行,但你以后如被抓住,一定要说是自己逃走的。”乙答应后逃走,丁未阻拦。(事实四)请回答第88—91题。

25.李某因追索工资与所在公司发生争议,遂向律师咨询。该律师提供的下列哪些意见是合法的?

A.解决该争议既可与公司协商,也可申请调解,还可直接申请仲裁 B.应向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仲裁请求

C.如追索工资的金额未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则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得再起诉

篇3:论用益物权的价值

一、用益物权能够缓和土地的稀缺

在现代社会中, 虽然科技进步一日千里, 高层住宅、地下场馆已经屡见不鲜, 但对地下、地上空间的利用仍然要以一定的土地为基础。在土地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 土地价值巨大, 而且从长远来看其价值还在逐渐攀升, 由此, 就决定了土地的所有权人往往不愿意转让其土地所有权;而需要使用土地者也未必有能力支付全部的地价购买土地。这就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 允许需要使用土地者在不能够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获得土地使用权。尤其需要通过一定的物权制度的构建, 使土地使用者获得一种长期、稳定、具有对世效力的权利, 即用益物权。因此, 用益物权制度合理分配了土地数量的不足和旺盛的土地使用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 对于缓和土地资源的稀缺, 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自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又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土地的稀缺性更为明显, 更需要通过用益物权制度的完善来解决人民群众对土地使用的需求与土地不足之间的矛盾。用益物权缓和土地资源稀缺的功能, 在我国现阶段更为凸显。

二、用益物权有利于实现物尽其用

用益物权作为非所有人对于他人的不动产所享有的限制物权, 它明确用益物权人对于不动产的支配范围, 使得用益物权人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用益物权所限定的范围依其意思对物进行利用, 实现物的价值的最大化。正如有的学者所正确指出的:“尽管效率和秩序并不是人类社会中唯一值得追求的, 但的确还是令人向往的。若资源为人所有 (在英美法中即指支配———引者注) , 则拥有财产者便有合理理由利用之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满足。”

用益物权作为具有独立效力的财产权, 它还具有可转让性, 它确认和稳定不动产在动态中的交换关系, 使这种权利可以平等、自由地在主体之间进行流转, 从而保证了通过市场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的正常进行。因为从经济学的观点看, 如果财产容许交换, 财产就具有最高利用价值的倾向。例如一个竞争者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取得某项土地承包经营权, 那是因为他有理由认为利用该项财产可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即通过自愿交换过程, 资源就流向这样的用途:按照购买者愿意购买这一点来衡量, 这种用途的价值是最高的。可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价格机制所进行的市场选择, 可以达到资源配置优化。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建立, 可以使不动产权利, 尤其是土地权利, 摆脱对行政权力的依赖, 成为真正的、运动的财产权而走向市场。

用益物权作为不动产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而获得独立的财产权, 它不仅要受到法律对不动产权利行使的一般限制, 还要受到在设定用益物权行为中反映出来的不动产所有人的意志, 主要体现为用益物权的目的和内容的限制。在用益物权人依其意志对不动产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 不动产所有权人还要对其权利的存在和行使从公共利益或国家利益、团体利益进行制约, 使得对不动产的利用既可以满足个人之需, 又符合社会、团体的利益。

我国采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只能为国家和集体所有。一方面这种体制对于有效避免土地私有制之下过分侧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 尤其是社会对土地利用的要求, 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另一方面, 这也意味着土地所有权不能进入市场流转, 私人无法通过购买土地的所有权来对之加以利用。这就要求将对土地使用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在法律进行初始界定归属之后, 再通过交易加以流转, 以市场的手段完成对土地使用权的分配, 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 在我国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不能流转的情况下, 用益物权制度对于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物尽其用, 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三、用益物权有助于达到对不动产利用的社会公平和稳定

首先, 我国用益物权主要是以国家、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为前提的, 这种土地所有权已高度社会化。国家和集体可以依据其所有权对用益物权的设定、行使进行平衡。其次, 用益物权的设定是以民事法律行为为依据的, 它必然以民法的公平、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原则为指导, 调节不动产的利用的矛盾。例如, 因土地的自然条件的差异, 使用不同的土地必然带来不同的利益。以耕种为目的的土地使用会因土地肥沃程度、以建筑为目的的土地使用会因土地的不同位置而给使用人带来不同的收益。而这种对不同土地利用的级差收益 (级差地租) 依所有权的原理应交纳给土地所有人。这就使得利用不同土地的用益物权人之间的利益趋于公平。用益物权还有助于不动产利用关系的社会稳定。用益物权作为他人不动产的他物权, 在法律上明确了用益物权人对不动产的一定范围的控制和支配, 从而使不动产利用关系特定化和稳定化。“因为, 财产得到了保护, 自由、社会秩序以及其他一些基本价值的连续性也就有了保障。”物权法对用益物权的排他性、优先性、客体特定性等属性的确认, 其意义就在于发挥用益物权的这种社会作用。

四、用益物权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科斯在其名作《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市场交易中成本的存在:“为了进行市场交易, 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 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 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 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 等等。这些工作常常要花费成本的, 而任何一定比例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在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初始产权的界定并不影响经济的绩效, 通过交易, 资源总能流转到最需要它的人手中。但是, “在市场交易中不存在成本……是很不现实的假定。”

在私法领域, 产权的初始界定确定之后, 法律效率的追求更应该通过合理规则的确定去尽力节约交易成本。对于土地使用权利的流转,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在土地上设置债权性土地使用权利, 如租赁;在土地上设置用益物权。由于二者在权利性质上的不同, 在权利实现和权利流转时, 其交易成本也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物权的处分,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权利人无需取得他人同意, 也无需通知第三人。而债权的让与以通知债务人为前提, 有时还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通知和取得同意都需要一定成本的支出。

二是在一物两租的情况下, 在先设定并登记的租赁权并无优先效力;而用益物权作为物权, 具有优先效力, 一旦在先设定即可实现, 因此, 在用益物权的流转和实现上风险较小, 这也意味着交易成本的节约。

三是债权的期限较短, 一旦届满, 还需另行订立租赁合同。而用益物权的期限普遍较长, 基本可以满足权利人的使用需求。因此, 用益物权也更能节约交易成本。

四是用益物权的设定以登记为前提, 即便物的所有权人与第三人就物的利用达成某种协议, 甚至该协议中包含了设定用益物权的意思, 但在未登记的情况下, 该协议不能对抗第三人。基于登记的公信力, 买受人可以轻易的判明标的物上的权利状态, 从而节约了进行查询的成本, 而且降低了相应的不履行的风险。而在设定用益物权之后, 用益物权人也可基于其权利的排他性, 排除他人的侵害或妨害, 从而节约相应的使用成本。

“物权制度的主要任务, 在以利用财物为中心的社会中, 是确保与各时代社会经济体制相关的财物的安全利用;而在财物交换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的社会中, 则是确保财物的安全交易和安全利用两个方面。”而用益物权之设, 对于确保财物的安全交易和安全利用, 从而节约交易成本, 具有重要意义。

五、用益物权有利于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由无数的交易构成。法律的目标在于鼓励交易, 因为只有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易, 通过竞争, 才能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使物充分发挥其效用,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 毅然摒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具有更高的效率。市场经济体制意味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这就要求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应当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加以流转, 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 自然也应当进入市场, 通过市场来流转。而要使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真正进入市场, 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在土地所有权不能流转的情况下, 就需要通过用益物权制度的建构, 使各项土地上的权利以物权的形式固定下来, 使权利人能够对其权利的内容有一种长期、稳定的预期, 并能够以其权利对抗第三人 (包括政府) 的不法侵害。因此, 用益物权制度的建构, 对于完善我国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六、用益物权有助于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这不仅是因为用益物权是我国物权法的重点之一, 而物权法又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用益物权制度的完善, 有利于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基本法的民法典的早日出台, 更因为用益物权是专以不动产为其客体的物权, 对这一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必将带来我国立法技术的革新, 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立法在技术上走向成熟。例如, 它可以促使我国物权法及民法的其他部分考虑以动产和不动产的不同来区别设计不同的法律规范并构筑法律体系, 改变在体制之下形成的依据权利种类或主体的不同立法的传统。再如, 用益物权制度的建立, 必得采取物权法定主义、物权客体特定主义、物权优先效力、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公示及公信等原则。这些原则的采取, “统属法律技术的考虑。”其精微、抽象、技术性, 必然对我国过于简化、粗疏的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作为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 用益物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它能够缓和土地的稀缺, 也有利于实现物尽其用, 还有助于达到对不动产利用的社会公平和稳定, 也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此外, 用益物权对于我国市场体系的完善及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用益物权,物尽其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 1974.

[2]、 (美) 迈克尔·D.贝勤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3]、 (美)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A].载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三联书店, 1994.

[4]、 (日) 田山辉明.物权法[M].法律出版社, 2001.

篇4:地权的核心在保护用益物权

中国的土地问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在内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它与现行制度结构、发展模式、利益关系高度纠结在一起,任何一种简单的想法和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

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研究中,主张实行土地私有化的人很多,赞成完全国有化的也不乏其人。我们没有意识形态的偏好,对这些观点和主张不作政治正确与否和道德高下优劣的判断,只是想指出:这些议论不是从某种原则出发,缺乏事实的基础;就是从某种理想出发,进行一种乌托邦式的想当然的设计,因而,也缺乏实践的可能。

产权实施能力重于“姓私”还是“姓国”

在制度变迁的研究中,机制设计理论是有用的,制度设计也少不了,但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制度演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演化不仅有一个出发的基础,而且有一个参与人互动和博弈的过程。主张私有化和国有化的人都忽视了这两个问题。

从演化的基础来说,我们不是从零开始,不是从一张白纸出发,而是从现有的制度资源和现实的经济状况出发。而现状既是几千年发展的结果,更是60年来变迁的产物。不管这种发展和变迁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它终究是我们无法离开的立身之地和进一步前进的出发点。如果这一切都可以不管不顾,可以凭空创造一个完美的制度,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制度演化。既然不是从零开始,也不是凭空产生,那么,现实就是撇不开和抛不掉的。

私有化和国有化处在两个极端,都有从零开始的味道。

从参与人的制度博弈来看,私有化和国有化是不是博弈的均衡解,还很难说。怎么私有化,怎么国有化?是按现有的承包土地私有,还是回到合作化和土改以前,抑或由国家发布一个命令宣布全部土地国有?私有化或者国有化以后会怎么样,是改善还是恶化,是前进还是后退?私有化或者国有化,在多大程度上是农民的偏好和选择?谁也说不清楚。其实只有一个答案:不确定。大力推行一个完全不确定的东西,是否一厢情愿,是否过分激进和冒险?笔者以前也有过土地私有化的主张,现实使我们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从制度变迁的现实来看,产权是公有还是私有,是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和关键。重要的也许在于产权的实施能力,在于处分权和收益权。如果你有产权的实施能力,能够决定土地的使用,能够取得土地的收益,管它是公有还是私有、国家所有还是集体所有,似乎都不成其为问题。政府力量不是很强大吗?集体产权不是明文规定的吗?为什么对“小产权”房无能为力,还不是因为农民握有产权实施能力。各地城市政府都在进行城中村改造,凡侵犯了原住民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地方,没有一个是能够顺利进行的;相反,凡保护了原住民产权实施能力的,也都能够顺利地解决。

60年地权细分与实施轨迹

影响产权实施能力的因素很多,诸如传统习俗、同国的法律制度、直接控制和实施的方便程度、实施的规模,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产权细分的状况和程度。

关于产权细分和产权实施的问题,窃以为是最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产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整体,而是一个多种权能构成的复杂结构。就以土地产权而论,既有基于自然属性的构成,如耕作、通行、地下、天空,又有基于社会关系的构成,如所有权、处分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它们既有重叠,也有交叉,其中,主要是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如果说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三权合一是产权结构的古典形态,那么,产权权能细分则是它在现实中的发展形态,也可以称作产权的实施形态。事实上,在土地产权的实施过程中,产权细分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形态,土地产权变迁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能细分的过程。这一点,既为60年的土地变迁所证明,也不乏历史上无数的案例证据。

60年来,中国的地权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合作化时期、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和目前的土地规模流转阶段。

合作化时期,从土地私有变为公有,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的三合一,并且全部归集体掌握,农户只是一个劳动者,其收入也只有按劳取酬的劳动收入。由于机会主义的盛行和外部性的相互施加,在没有公开退出权情况下的隐性退出大量发生,磨洋工,大呼隆,再加上人七劳三的平均主义分配,形成了“贫困陷阱”,导致了公社化的失败。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发生了产权的一次细分: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归集体经济组织,承包经营权交给了农户,农户有了劳动收入和经营收入。由于在土地的使用与产出之间建立了较为明确和相对稳定的联系,农户成为集体土地的承租人和农业剩余的索取者,形成了国家、集体和农户之问的一种均衡,解决了公社化时期的激励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集体地权+按人均分的土地使用权的局限,不仅使集体经济出现“空壳化”,而且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形成“温饱陷阱”。

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就业结构变化而来的土地规模流转,形成了又一次的产权细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所有权仍归村集体,承包权归承包农户,而经营权转给了种植大户、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外部涉农企业。正如亚当·斯密(1983)和扬(1928)所说,分工的发展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依赖于分工的发展。由于土地的规模流转,不仅为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专业化,而且促进了市场化农业的发展,既形成了农业内部的劳动市场,又形成了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同时也扩大了产品市场,使之从一个地区性市场扩展为全国市场和世界市场。农户不仅有了劳动收入,而且有了财产收入,地租成为承包土地流转的价格,入社农户还可能取得分红收入,农户既有了增收的途径,又做实了财产权,集体经济组织也摆脱了“空壳化”的困境。

土地立法应实现“理念转向”

由此可见,由于产权细分,虽然尚未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名分,却大大扩展和提高了农户的产权实施能力,不同的权利主体各自拥有有限的产权,并按照各自的方式实施自己的权能,共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虽然这并不是什么经典意义的私有化,但从产权实施的意义上,将其看作私有化也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产权细分之所以能够增强产权的实施能力,是因为产权细分的过程就是通过权利交易重新配置产权的过程,它会把产权配置给或者转移给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它的主体。因而,这既是一个产权交易的市场过程,也是一个产权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人为的强制和行政的干预,回归了产权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大道。

事实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很早就发生过产权细分的故事。

在笔者主持的《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中,王景新等人的文章《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和制度安排》(2010),为我们详细描述了清朝中后期和民国初年中国农村的地权安排。按照产权结构的小同,当时农村的土地分为三类:清田,即所有权和使用权合一,或称大小皮归一;民田,即大皮田,有所有权,而不占有,即无使用权;客田,即小皮田,占有耕种,但无所有权。三类土地的产权均可自由交易和流转,只是价格有所不同,清田最高,而客田最低。民田可以买卖,但不能剥夺客田(永佃)权益(即占有者的耕作权)。客田也可以买卖,但交易的只是租赁权。而且交易相当灵活(只需交易双方自愿),又相当严肃(有中人立约公证,当面交割),很少发生违约现象。既然历史上有如此发达的产权分化和产权交易,为什么今天不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呢?难道现代化不是产权的进一步分化和产权交易的进一步发展,而是要回归多权合一的古典产权形态吗?其实,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私有土地产权的权能应当而且可以分化,公有土地产权的权能也需要且能够分化,才利于产权的实施和保护。土地私有化和土地国有化的主张所以不大现实,除了前面指出的原因以外,还在于主张者把问题的重点不是放在产权的实施上,而是放在产权的归属上。而一个不能实施或者不能有效实施的产权等于没有产权。可见,理想化的社会科学研究是没有出路的。

如果承认产权分化是有意义的,产权的实施是重要的,那么,我们的政策结论也很清楚。要知道,现有的土地法律制度是以保护所有权为中心制定的,它适用于产权尚未分化的古典产权形态,而不适用于产权细分的现代产权形态,在《物权法》确认了土地承包权的用益物权性质以后,所有的土地立法都应当向着这个方向进行调整和修改。也就是说,要把现有的土地立法转变到以保护用益物权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延伸阅读

从“小产权”房看产权实施重要性

张曙光

“小产权”房是在城市住房改革实施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在国有建设用地上盖建,可自由买卖、转让、抵押的“大产权”房而言,“小产权”房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盖建,由于现行法规政策禁止向非农村居民出售,因而不具备完整的商品属性,其产权不受现行法律保护。

“小产权”房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明显而巨大的悖论。政府是一个拥有强制力的组织,界定和保护产权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然而,即使在国家的严令禁止下,“小产权”房的发展仍然极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上半年,全国“小产权”房的面积达66亿平方米,相当于“大产权”房120亿平方米的一半以上。为什么刚性的法律制度却显得如此无力?由此可见,法律上规定的、名义上的产权归属并不重要,产权的实际控制和实施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产权的实施能力取决于产权制度是否公正合理。这是产权制度有效性和实施能力的基础。不公正的地权制度和实施行为必然遇到巨大的阻力和反抗,即使政府凭借权力能够强制推行,不仅代价巨大,而且最后还不得不回到公正合理的轨道上来。显然,政府限制和取缔“小产权”房的政策规定是对农民和村集体产权的不合理限制与剥夺。

其次,正式地权安排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与传统地权规则的适应性。由于现行关于农村宅基地和“小产权”房的政策规定违背了有关土地和房屋产权界定和实施的传统习俗及规则,必然要遭遇排斥和抵制。

“小产权”房的出现和发展表明,农民和村集体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权的实施能力与议价能力均大大强于政府。

从法理上讲,农民和村集体在自己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是私有财产,其出售或出租是完全正当和合理的。因此,政府的正确做法不是利用自己垄断的强制权力,限制和剥夺农民与集体的财产权和发展权,而是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消除“小产权”房和“大产权”房在权能实施和权益获取上的界限和差异。

篇5:论用益物权的法律属性

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补强证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应当具有证据能力

B.可以和被补强证据来源相同 C.对整个待证事实有证明作用 D.应当是物证或者书证

2.某公司经营不善,现进行破产清算。关于本案的诉讼费用,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在破产申请人未预先交纳诉讼费用时,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破产申请 B.该诉讼费用可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C.债务人财产不足时,诉讼费用应先于共益费用受清偿

D.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诉讼费用等破产费用的,破产管理人应提请法院终结破产程序

3.公证员职务是根据公证工作的性质和公证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工作岗位。在公证员职务中,()为中级职务。

A.一级公证员 B.二级公证员 C.三级公证员 D.四级公证员

4.甲涉嫌刑讯逼供罪被立案侦查。甲以该案侦查人员王某与被害人存在近亲属关系为由,提出回避申请。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王某可以口头提出自行回避的申请

B.作出回避决定以前,王某不能停止案件的侦查工作 C.王某的回避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D.如甲的回避申请被驳回,甲有权申请复议一次

5.张某是某机关的一名处长,其在随考察团到某国家考察期间,擅自离团不归,并将自己所掌握的我国国家机密提供给该国军事机关。张某的行为构成()。A.间谍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C.叛逃罪 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6.2003年7月,年过七旬的王某过世,之前立下一份“打油诗”遗嘱:“本人已年过七旬,一旦病危莫抢救;人老病死本常事,古今无人寿长久;老伴子女莫悲愁,安乐停药助我休;不搞哀悼不奏乐,免得干扰邻和友;遗体器官若能用,解剖赠送我原求;病体器官无处要,育树肥花环境秀;我的一半财产权,交由老伴可拥有;上述遗愿能实现,我在地下乐悠悠。” 对于王某遗嘱中“我的一半财产权”所涉及的住房,指的是“整个房子的一半”,还是“属于父亲份额的一半”,家人之间有不同的理解。儿子认为,父亲所述应理解为母亲应该继承属于父亲那部分房产的一半,而不是整个房产的一半。王某老伴坚持认为,这套房子是其与丈夫的共同财产,自己应拥有整个房产(包括属于丈夫的另一半房产)。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王某老伴与子女间的争议在于他们均享有正式的法律解释权 B.王某老伴与子女对遗嘱的理解属于主观目的解释 C.王某遗嘱符合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的要求

D.遗嘱中的“我的一半财产权”首先应当进行历史解释

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首要分子甲通过手机指令所有参与者“和对方打斗时,下手重一点”。在聚众斗殴过程中,被害人被谁的行为重伤致死这一关键事实已无法查明。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 正确的?

A.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量刑

B.甲是教唆犯,未参与打斗,应认定为从犯 C.所有在现场斗殴者都构成故意杀人罪

D.对积极参加者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对其他参加者按聚众斗殴罪定罪

9.中国与甲国均为《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的缔约国,现甲国法院因审理一民商事案件,需向中国请求调取证据。根据该公约及我国相关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 的?

A.甲国法院可将请求书交中国司法部,请求代为取证

B.中国不能以该请求书不属于司法机关职权范围为由拒绝执行

C.甲国驻中国领事代表可在其执行职务范围内,向中国公民取证,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措施 D.甲国当事人可直接在中国向有关证人获取证人证言

1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都有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A、举报 B、申请调解 C、申请仲裁 D、提起诉讼

11.选出下列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下可以作为保证人的选项(D)A.学校、医院 B.社会团体

C.国家机关 D.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

12.下列哪种物质或材料不能循环再利用?()A.化肥 B.报纸 C.钢材 D.塑料瓶

13.关于《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适用范围,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信托投资公司适用本法 B.金融租赁公司不适用本法 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适用本法 D.财务公司不适用本法

14.对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受理的法院是()A.基层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高级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5.为扩大生产规模,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鄂神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总值为1亿元的股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证券法》的规定? A.根据需要可向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 B.董事会决定后即可径自发行 C.可采取溢价发行方式

D.不必将股票发行情况上报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16.律师会见刑事被告的次数,依法律规定为()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没有次数限制

17.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1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因故意伤害罪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0年8月30日至1997年8月29日止。甲于1995年5月20日被假释,于1996年8月25日犯交通肇事罪。甲构成累犯

B.乙因盗窃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2002年3月25日刑满释放,2007年3月20日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四年。乙构成累犯

C.丙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1996年4月21日刑满释放,2006年4月20日再犯同罪。丙不构成累犯

D.丁因失火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刑期自1995年5月15日至1998年5 月14日。丁于1998年5月15日在出狱回家途中犯故意伤害罪。丁构成累犯

19.某县公安局开展整治非法改装机动车的专项行动,向社会发布通知:禁止改装机动车,发现非法改装机动车的,除依法暂扣行驶证、驾驶证6个月外,机动车所有人须到指定场所学习

交通法规5日并出具自行恢复原貌的书面保证,不自行恢复的予以强制恢复。某县公安局依此通知查处10辆机动车,要求其所有人到指定场所学习交通法规5日并出具自行恢复原貌的书面保证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通知为具体行政行为

B.要求10名机动车所有人学习交通法规5日的行为为行政指导 C.通知所指的暂扣行驶证、驾驶证6个月为行政处罚 D.通知所指的强制恢复为行政强制措施

20.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宋刑统》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高,”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

21.下列关于证明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经过公证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和间接证据 B.经验法则可验证的事实都不需要当事人证明

C.在法国居住的雷诺委托赵律师代理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其授权委托书需要经法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我国驻法国使领馆认证后,方发生效力

D.证明责任是一种不利的后果,会随着诉讼的进行,在当事人之间来回移转

22.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死亡,()可以提起诉讼 A.其近亲属 B.其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C.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 D.经人民法院指定的人

23.对劳教人员具备法定惩罚条件的,可能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但累计不得超过()A.一年 B.一年半 C.两年 D.三年

24.《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规定了下列哪一类法律现象的处理原则? A.法律位阶的冲突 B.法律责任的免除 C.法律价值的冲突 D.法律责任的竞合

25.为扩大生产规模,筹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鄂神股份有限公司拟发行总值为1亿元的股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证券法》的规定? A.根据需要可向特定对象公开发行股票 B.董事会决定后即可径自发行 C.可采取溢价发行方式

D.不必将股票发行情况上报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26.{单选26}

27.{单选27}

28.{单选28}

29.{单选29}

30.{单选30}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大陆甲公司与台湾地区乙公司签订了出口家具合同,双方在合同履行中产生纠纷,乙公司拒绝向甲公司付款。甲公司在大陆将争议诉诸法院。关于向台湾当事人送达文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可向乙公司在大陆的任何业务代办人送达

B.如乙公司的相关当事人在台湾下落不明的,可采用公告送达

C.邮寄送达的,如乙公司未在送达回证上签收而只是在邮件回执上签收,可视为送达 D.邮寄送达未能收到送达与否证明文件的,满三个月即可视为已送达

2.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前,一律不得对其进行讯问

B.在拘留犯罪嫌疑人之后,可在送看守所羁押前进行讯问 C.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送看守所之后,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D.对于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指定的居所进行讯问

3.下列关于宽度和深度的解释,__是正确的。A.宽度是指企业拥有的产品线的数量

B.深度是指各种产品线中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项目的数量 C.宽度是指各种产品线中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项目的数量 D.深度是指企业拥有的产品线的数量

4.工商谈判效益的评价标准有:()。A.经济效益标准 B.成本优化标准 C.目标实现标准 D.形象效益标准

5.在证券公开发行方式中,承销商的承销方式包括:__。A.推销 B.助销 C.代销 D.包销

6.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B.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C.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D.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7.甲公司依据买卖合同,在买受人乙公司尚未付清全部货款的情况下,将货物发运给乙公司。乙公司尚未收到该批货物时,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且法院已裁定受理。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乙公司已经取得该批货物的所有权 B.甲公司可以取回在运货物

C.乙公司破产管理人在支付全部价款情况下,可以请求甲公司交付货物 D.货物运到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价款债权构成破产债权

8.如李某、阮某对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下列选项妨碍适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的是: A.李某、阮某持有某外国护照 B.李某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C.李某左腿严重残疾 D.阮某系怀孕妇女

9.”法的继承体现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据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对罗马法制度、原则的继承 B.国内法不可以继承国际法

C.法的移植不反映时间关系,仅体现空间关系 D.法的移植的范围除了制定法,还包括习惯法

10.D市S县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关于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接收病人的S县医院立即向S县卫生局报告

B.接到报告的S县卫生局及时向S县政府和D市卫生局报告 C.S县卫生局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指挥部

D.S县卫生局在必要时可直接向卫生部报告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11.甲公司租赁乙公司大楼举办展销会,向众商户出租展台,消费者李某在其中丙公司的展台购买了一台丁公司生产的家用电暖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并造成伤害,李某索赔时遇上述公司互相推诿。上述公司的下列哪些主张是错误的? A.丙公司认为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应找丁公司解决 B.乙公司称自己与产品质量问题无关,不应承担责任 C.丁公司认为产品已交丙公司包销,自己不再负责

D.甲公司称展销会结束后,丙公司已撤离,自己无法负责

12.关于《刑法》分则条文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盗窃罪,为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的行为,也要认定为抢劫罪

B.即使没有《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C.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盗窃信用卡并在ATM取款的行为,也能认定为盗窃罪

D.即使没有《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四款的规定,对于保险事故的鉴定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实施保险诈骗提供条件的,也应当认定为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13.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属关系的属性

14.商业银行出现下列哪些行为时,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建议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许可证? A.未经批准分立、合并的

B.未经批准发行、买卖金融债券的

C.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D.违反规定同业拆借的

15.某镇政府主动公开一胎生育证发放情况的信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该信息属于镇政府重点公开的信息

B.镇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的信息公告栏公开该信息

C.在无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镇政府应当在该信息形成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公开

D.镇政府应当及时向公共图书馆提供该信息

16.甲公司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员国A国的企业,于2012年8月1日向A国在牛奶产品上申请注册“白雪”商标被受理后,又于2013年5月30日向我国商标局申请注册“白雪”商标,核定使用在牛奶、糕点和食品容器这三类商品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公司应委托依法设立的商标代理机构代理申请商标注册

B.甲公司必须提出三份注册申请,分别在三类商品上申请注册同一商标 C.甲公司可依法享有优先权 D.如商标局在异议程序中认定“白雪”商标为驰名商标,甲公司可在其牛奶包装上使用“驰名商标”字样

17.下列哪些说法违反劳动法的规定?

A.我国公民未满十六岁的,用人单位一律不得招用 B.双方当事人不可以约定周六加班

C.劳动合同期限约定为二年的,试用期应在半年以上 D.双方当事人可就全部合同条款做出违约金约定

18.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公民纳税义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国家在确定公民纳税义务时,要保证税制科学合理和税收负担公平B.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基本制度实行法律保留 C.纳税义务直接涉及公民个人财产权,宪法纳税义务具有防止国家权力侵犯其财产权的属性

D.履行纳税义务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

19.根据民事诉讼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当事人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依法解散、依法被撤销的法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B.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C.不是民事主体的非法人组织依法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进行诉讼

D.中国消费者协会可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当事人,对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提起公益诉讼

20.关于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监督法》规定? A.县长可以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个别副县长职务的撤职案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依法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撤职案 C.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材料

D.撤职案由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1.某日,该银行行长卷款潜逃。事发后,大量存款户和票据持有人前来提款。该银行现有资金不能应付这些提款请求,又不能由同行获得拆借资金。根据相关法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银行即将发生信用危机

B.该银行可以由中国银监会实行接管 C.该银行可以由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托管

D.该银行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实施机构重组

22.关于我国宪法对领土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领土包括一个国家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以及它们的底床、底土和上空(领空)

B.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 C.《宪法》在国土所有领域的适用上无任何差异 D.《宪法》的空间效力及于国土全部领域,是由主权的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23.警察甲为讨好妻弟乙,将公务用枪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枪支时,偷取枪支送交派出所,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私自出借枪支,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乙非法持有枪支,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C.丙构成盗窃枪支罪

D.丙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构成刑法上的立功

24.关于自首中的”如实供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杀人行为,但拒绝说明凶器藏匿地点的,不成立自首 B.乙犯有故意伤害罪、抢夺罪,自动投案后,仅如实供述抢夺行为,对伤害行为一直主张自己是正当防卫的,仍然可以成立自首

C.丙虽未自动投案,但办案机关所掌握线索针对的贪污事实不成立,在此范围外丙交代贪污罪行的,应当成立自首

D.丁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二审判决前又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25.关于事实三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让乙卖出冰毒应定性为甲事后处理所盗赃物,对此不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乙将40克冰毒掺杂、冒充120克纯冰毒卖出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C.甲、乙既成立诈骗罪的共犯,又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D.乙在冰毒中掺杂使假,不构成制造毒品罪

(三)赵某、石某抢劫杀害李某,被路过的王某、张某看见并报案。赵某、石某被抓获后,2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请回答第92—93题。

25.某镇政府主动公开一胎生育证发放情况的信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该信息属于镇政府重点公开的信息

B.镇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的信息公告栏公开该信息

C.在无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镇政府应当在该信息形成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公开

D.镇政府应当及时向公共图书馆提供该信息

26.{多选26}

27.{多选27}

28.{多选28}

29.{多选29}

篇6:浅议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

提到碳排放权, 我们首先想到的两个文件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然而不同的是这两个文件中规定的其实是碳排放量。在《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意在促进各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其中国际排放贸易机制创造的减排量单位称为“分配数量单位” (AAUs) 、联合履行机制下的减排量单位称为“减排单位” (ERUs) 、清洁发展机制下的减排量单位称为“核证减排量” (CERs) 。AAUs是一种新型商品, 其主要是指规定的排放减少或者消除量, ERUs和CERs则是东道主国家将其所拥有的ERUs或者CERs出售给碳基金或者负有减排义务的企业。由此, 可以看出国际上的碳排放的交易对象都是一些新型商品, 并未包含权利的属性。

但是, 我国通常将上述三种商品看成是一种权利, 类似于股票和股权的关系, 碳排放权既具备经济学上的含义, 也具备法学上的属性。在经济学上, 主要观点大多是依据经济产权理论而展开的讨论, 而在法学至今对其概念仍无定论。其实, 从环境法的角度来看, 碳排放权应属排污权的一种, 其含义应该是人类对于环境容量下中大气容量的一种依法使用、收益的权利。如果从物权的角度对碳排放权进行分析, 那么对于其权利的客体的界定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的客体是大气的环境容量, 也有学者认为碳排放权的客体是特定数量的温室气体。不管如何去界定碳排放权客体其目的都是在与将其纳入物权中“物”的范围, 虽然不能纳入有体物的范围,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类似于碳排放权客体的无体物也应纳入到“物”的范围中。

二、碳排放权权利属性之争议

碳排放权具有绝对性, 排他性、可支配性、可转让性等物权特征, 碳排放权经行政机关许可,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行使权利, 可以自由对碳排放权进行使用和支配, 权利主体以外的其他主体无权干涉碳排放权主体对碳排放权的使用和收益。因此, 碳排放权的物权属性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和肯定, 属于主流观点。但是争议依然存在:有人认为碳排放权应该被纳入准物权之列。关于准物权的定义也尚未定论, 主流的观点认为准物权是指类似于矿业权、水权、渔业权和狩猎权的一组性质有别于其他权利的权利的总称。有学者认为因为碳排放权的排他性不够明显, 它的绝对性又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再加上碳排放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政法等公法的调整, 因此碳排放权应具备准物权的属性。然而, 我国现行民法中并未将准物权进行明确的规定, 如果仅在学理上将其定性为准物权, 那么显然不利于对碳排放权进行法律规制, 也不利于权利主体对碳排放权行使权利。况且, 目前我国《物权法》中也对海域使用权等准物权进行了规制, 可见准物权并不与物权冲突, 重点是碳排放权应该属于物权中的哪种权利属性, 所有权属性、用益物权属性还是担保物权属性?对于另外几种认为碳排放权的属性应属于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或者一种准用益物权而言, 其根本也是肯定了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 只是具体定位上存在差异。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 不应该将碳排污权物权化, 碳排污权应该是一种不同于物权的“新型财产权”, 或是一种“债权”, 或是一种“发展权”, 亦或是一种“环境权”。然而这些关于碳排放权的界定都或多或少的笼统或者过于抽象, 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不利于碳排放权在市场中的有序交易。

从物权法定原则出发, 碳排放权的客体以及碳排放权主体对客体的排他性和支配性都应该在用益物权法律属性的应有范畴之内, 如果一味的因为公法对其制约或者其他权利与其性质的重合而将其牵强的规定为某种属性, 那么无疑不利于碳排放权利的行使和规制。

三、碳排放权之用益物权属性

从法理学角度看, 碳排放权应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 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收益的权利, 即用益物权人得对于他人所有的物进行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如前文所述, 碳排放权是人类对于环境容量中大气容量的一种依法使用、收益的权利。因此, 可以认定碳排放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用益物权。

从法律规范角度, 公法对碳排放权的限制不影响其用益物权属性。与一般意义上的用益物权不同, 碳排放权兼具公法权利和私法权利的属性。碳排放权是碳排放主体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对国家所有的环境容量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所以, 碳排放权的获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方能获得。由此可以看出, 碳排放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公法上的限制。但是, 公法对碳排放权的限制并不能影响其用益物权的属性。因为公法对碳排放权的限制的初衷也只是为了保证碳排放权不被滥用、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从物权法角度, 用益物权属性更便于权利的行使。首先, 碳排放权可以交易。其次, 碳排放权的客体是不可以支配的。碳排放权的客体是大气容量, 具有不可支配性。再次, 碳排放权的主体需定期进行定期登记。

从实践角度看, 碳排放权定性为用益物权更具实际意义。随着碳交易的日益频繁, 直接将碳排放权定义为用益物权, 可以为碳交易法律制度的确立提供理论基础;可以促进碳交易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有效利用大气环境资源,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综上所述, 尽管碳排放权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传统物权的特征,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定性为用益物权。正如前文所述, 明确碳排放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具有诸多积极意义。但是, 我们也应当重视维护私法权益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冲突, 对碳排放权进行适当的限制。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重视, 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因此我们的重视。然而我国学者尚未从法律角度对碳排放权进行理性规制, 因此首先对碳排放权的应有属性的确定变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碳排放权,用益物权,温室气体

参考文献

[1]叶勇飞.论碳排放权之用益物权属性[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06:74-81.

[2]杜晨妍, 李秀敏.论碳排放权的物权属性[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1:27-30.

上一篇:展厅序言下一篇:大学生英语作文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