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2024-04-20

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精选10篇)

篇1: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周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外班级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也是华英学校导学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探索式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越高。

一、要小组合作好,教师要先组织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或六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忙的人,因为他要适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

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重视“导”的导学课堂是最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华英导学课堂的中心在于“引导式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组别和组别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语法规律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There be 的将来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there be 句型的总结一般会提到: “there be 表示“某地有某物某人”,这时老师要问“那表示某人有某物”怎么说呢?并通过板书错误的句子“There is have a dog in the room.”来说明there be 一般与have 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there be 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

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班。我们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成为华英导学课堂的亮点。

篇2: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但教师的指导更为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与每个小组积极互动,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给予以鼓励与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对学习才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篇3: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现象一:学生“自由”合作, 教师高站讲台

在一些课堂上, 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 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 展开讨论。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 气氛高涨, 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有的小组成员思想开小差, 聊侃与任务无关的事;有的为挑选临时组长, 你推我让;有的学生趁机偷懒, 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产生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协作精神的良好效果。而此时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 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 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 使得小组合作出现了无序的现象。

现象二:学习任务大杂烩

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任务仅仅依据于教材、教参,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 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 一有问题, 不管合适与否, 难易如何, 都要学生合作讨论, 即使是一些没有思维容量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 才能解决问题, 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 合作学习动机不强, 逐渐感到厌倦, 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 教学时间大量浪费, 教学效率事倍功半。

现象三:只是少数人的展示课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思想品德教师为了能够协调好合作小组内活动,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都给每个小组指定了小组长 (基本上是优生) 。然而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 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 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 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差生因为基础薄弱, 参与性主动性欠缺, 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 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我认为,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固然重要, 但是教师的辅助作用决不能被淡化, 反而应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

首先, 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不能简简单单的将学生前后桌或同桌分成一组, 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 组组同质”的原则, 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几大组, 每组六、七人, 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发言、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 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 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 这样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 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 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其次,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 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 但是, 要取得合作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 如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 及时表扬;对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 帮助学生明确角色, 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 及时发现、及时制止, 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等。

第三, 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教材教,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以及问题设计所遵循的启发性原则、挑战性原则重组教材创设出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

第四, 要给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践活动的机会,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 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大胆设想, 主动去发现问题, 积极学习知识、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听取别人的见解, 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 体验从中带来的乐趣。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与培养, 教师的作用决不能被忽视。

摘要: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学习者, 而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就成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 大胆尝试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也不例外。而在听课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一些现象使我引发了一种思考, 那就是教师在其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本篇文章需要探讨的问题。

篇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一、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从问题提出、小组内讨论、小组间交流,到最后教师总结,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成竹在胸,才能有的放矢,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

做好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既要有必要地讲解为学生合作探讨提供知识铺垫,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有时间总结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预留在班级内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时间,只有学生的思考结果得到展示,才能真正让小组合作成为学生乐于采用的学习方法。只有合作没有交流,也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意义。

做好组织者,教师还要根据小组学生的情况设计问题,知道或者说能够预测到哪些问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能够解决。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难以企及,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问题的提出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合作探讨的过程中来。

二、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当学生出现争议或者分歧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组内的分歧,互相质疑,共同探讨,从而达成一致。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小组合作的基础就是学生的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合作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小组认真倾听,能对发言提出质疑或者进行补充。让交流成为释疑解难发展能力的一个平台。

总之,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进展,关注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学生是否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适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引导。

三、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动手操作,既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还能针对学习情况调整活动策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教师在小组合作之中做好参与者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度,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篇5: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强调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一、教师的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的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篇6: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而洋思、杜朗口中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思想正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面向全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形势下,互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已发挥了它的优势。但我们教师具体应用时在某些方面又存在偏差,如只偏重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忽视能力发展,合作是否有效等问题。本文从物理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下如何进一步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关键词:优化、分组、合作学习、实效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朗口中学的336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大幅度的体现了学生主体。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利用正是他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参观学习后,通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结合个人实践就互助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优化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优化对“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新课标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为这样做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利用了学生喜欢交流和互动的天性,喜欢探索和发现的年龄特征,借助于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物理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而“满堂灌”体现不出学生主体,学生没有形成一种主体参与的心理,只是被动的去学习,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分组教学正好克服了这一弊端,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这个思想认识。

二、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建立,进行有效学习。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互助小组是成功进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有的教师按座次随便4、5人一组,不考虑他们的学习水平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因素,往往造成合作失效。我的做法是:按照学生的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互助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互助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互助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互助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互助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让互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互助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研究的质量。

三、优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注重它的实效性显得很有必要。而不是时时、处处都要进行合作学习,否则学生个体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就受到限制。大家知道,物理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时我根据情况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为学生学好物理创设良好的实验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体验。但是,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实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这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互助小组合作,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如教学《阿基米德定律》一节时,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仅凭教材中一个实验,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为此,将此实验由演示变为学生分组探索。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动一动手自己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刻学生们品尝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过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采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设计出一组组简便合理的实验方案,课堂上人人动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一试身手。由于猜想浮力大小与6个因素有关(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很长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上述任务,此时就以互助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地落实以上其中的某两项任务,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进行思维加工,最后由各互助小组归纳结论。在互助小组合作的进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科学设想能力,在猜想与实验验证之间建立联系的思维能力,真正发挥了物理互助小组学习的功效。

再如: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互助小组活动中提出各人的困惑,让互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教学时,采取互助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据已有知识判断出故障在哪儿?怎样排除故障?互助小组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进行总结并进行交流,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我对学生的每一种假设,都给予口头鼓励,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激励的掌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四、优化学习互助小组的利用、教师的引导。

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否则将事倍功半。有的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热热闹闹,一味的放手,不加以指导。处理不好,就会造成课堂失控,产生新的分化。要想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和合作者这一角色。另一方面教师教给学生讨论的基本方法,在发挥主体作用的同时,能收放自如,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课堂常规。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提前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常带着一些有范围的问题去进行各种资料的收集。学生进行照相机与幻灯机、投影仪成像原理辩论时,老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辩论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地启示,给他们“航标灯”。在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各合作互助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把游离在互助小组之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互助小组的讨论中,促进互助小组合作有效进行。同时,在互助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在一些疑难问题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决不代劳。

五、优化评价与激励机制。

对于这一环节,有的教师容易忽视。学习好坏得不到合理的评价,时间久了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对差生实行目标激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去评价与激励学生呢?我认为:在学生目标合作学习完成后,对表现较好的互助小组和个人要进行及时评价和激励,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调整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及个人参与时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以后的学习。

六、优化合作与竞争意识。

互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互相影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很快。同时,分组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资源共享,好的资料、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可以共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别人可以给你指出。让大家互相学习,在学习中共同提高。分组教学,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一种非常可贵的意识——合作意识。当然,合作中也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也就意味着没有发展和进步。在分组教学中,互助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就是竞争的对象,老师在上课时既要采用激励机制也要进行竞争机制,让学生在比赛中,能更快提高各方面能力,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篇7: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讨论越来越的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

那么究竟何为小组合作学习呢?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相性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性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由于受每个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程度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则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完整建构。并且,小组合作学习使在小组成员间能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是小组成员,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型,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彼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自信心,大大的促使了自身个性品质发展和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一、突出了学生学习的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学习条件,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一级一级的达到了优等生的等级。从而达到了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意思: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们要向学生讲清楚此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围绕这个内容和目标我们每个人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2、小组合作探究

在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看法,最好以文字形式表示,写好后传给组内的另一个人进行交流,这样每个人既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并且可以结合他人的观点补充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同意好笨组的意见后,选一名发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既了解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还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

1、科学合理构建学习合作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班主任必须与个任课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基本状况,然后将全班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特点来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特点,让各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局面。

2、明确组员的分工与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的有序、有效,学生就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

3、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可参与,但不可取代,要充分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角色,使小组成员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兴趣。

4、做好小组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是总结和归纳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对小组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不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学习的主动型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性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我今年教的是一年级两个班共48名学生的数学课,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到课堂上,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按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反映的只是少数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同学没有参与的热情,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通过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每次给学生明确了学习内容及目标后,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积极查找资料,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评比、竞争,惟恐落后。学生现在都要学、乐学。学习主动性很高。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多。并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脑、动手、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引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交流有原来的只跟教师交流转变为能跟同龄人,能跟与自己一块学习的伙伴交流。增强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了比原来更多更多的知识与交流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我带了48名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一年级学生好动,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部分学生还处于贪玩状态,不知学习为何物。按以前的方式来教,大部分学生坐不到十分钟就坐坐不住了。但自从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学生在交流中探讨中,学生不知不觉的过了40分钟,直到下课了还在讨论上课时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我表现的机会,自我体现价值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研讨照出了问题的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使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在课堂上浑水摸鱼的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交流后部分思考不正确的同学也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答案,及时纠正、及时改正。使尖子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宽广的知识面及思维逻辑能力。

篇8:教师在小组学习的作用

现象一:教师出示问题后一声令下“讨论”, 学生便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煞是热烈, 但仅过一两分钟, 教师又一声“结束”, 学生马上坐回原位, 这时有的同学还在窃窃议论。

剖析:合作学习需要时间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在这个现象中体现为:教师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太短、指令语只停留在口头上, 导致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时间, 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讨论出来的结果也很肤浅。

对策:讨论前给学生明确指令语, 在抛出问题后写上合作的具体要求:先独立思考, 再同伴互助, 最后小组汇报。只有指令清晰了, 学生才知道该怎样合作。同时给小组合作充足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 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现象二:由于在课堂上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没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剖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要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 是通过教学环节的转换与递进实现的。随着教学环节的转变, 师生承担的具体任务不同, 教师的教学策略也需要及时的交替运用, 把小组合作学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策略之中。

对策:课前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 充分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用于哪个教学环节更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以及组织什么形式的合作学习, 确保课堂教学环节的整体性, 及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现象三:教师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选择不当。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地参与, 只要有问题, 不管问题大小、合适与否、难易程度如何、有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立即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做致使一些没有思维容量, 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 从而造成小组合作次数过频。

剖析:小组合作学习是依托内容载体来体现其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好的合作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还要便于揭示知识的本质特点, 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图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

对策: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把合作学习的内容定位在挖掘文本重点难点的知识层面上, 依据学科课程要求和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认识程度, 选择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趣味性、需要发挥学生集体才智的内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篇9:浅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成功学习的第一要务。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可以由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和喜好进行分组,安排每组的成员;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分组,最后由老师把关。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分配也要由教师进行宏观调控,使每一名学生都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被管理者,但主要是管理者,有自己的职责,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可以每进行一个题目轮换一次组内成员的职责,也可以每节课、每天轮换一次;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以达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受到不同的锻炼,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适时开展一些组间的竞争,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是小组中的一员,就要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义务,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氛围。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始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随时发现问题,对小组进行调控和调整。

二、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导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认真钻研教材,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求知情境,让小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提出合理巧妙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他们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数学活动,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让孩子尽量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运用他们的智慧,独立或通过合作学习探索出知识的奥秘。

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后,每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给予适时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和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经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适时点拨、评价、激励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认真观察各小组学习情况,对于有错误的小组,抓住认知冲突点,将它放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充分探究,引导他们及时纠正;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适时点拨,开启他们的思路,带领学生深层次的探究;对于完成得较好的小组,要进行表扬,使孩子们及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则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问题的争论权、发言权牢牢掌握在学生的“嘴”里。平时上课时,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经常让学生在问题得到解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小组的“想法”。“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发表一下你的高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当学生说的思路清晰时,给予高度的表扬。“你说的真清楚”;“会做的同学不一定会说,会说的同学肯定会做”;……当学生说的思路断断续续时,就帮助他们把思路整理畅通,“说多了,思路自然清楚了”鼓励他们不断锻炼。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同时,教会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当他人能独立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能够表示欣赏、祝贺;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小组成员能给以鼓励或指导性话语;当他人思路错误时,小组成员能给予合理且具有导向性的评价。

四、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经常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能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方法,发现好的学习方法,要向全班同学进行推广,使大家共同进步。也可以定期召开学法交流会,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方法,对于好的方法,适合孩子们的方法,孩子们就可以吸收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虽然班级形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组间进行着竞争,彼此都较着劲地比赛,但也要让孩子们知道,班级更是我们的大家庭,大家是不可或缺的整体,要互相帮衬,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整体团队才会更加强大。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思想,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和大家交流学习方法,经常总结学习方法,孩子们就会自觉地研究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从“帮着走”到“扶着走”最后到“放手走”的目的,使孩子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进步,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升华,能够高效学习。

篇10: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游戏中得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快乐体育”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体育课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适应当代体育教育改革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动起来

1、体育课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团队精神。我利用了音乐来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音乐是儿童所能容易接受的,同时也是儿童比较喜欢的。因此,运用音乐辅助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正确形成技术动作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体育课中,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演、善于模仿、追求有趣的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于情趣的事物。而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的力度,急缓的速度都生动地体现了音乐本身具有的“动”的特点,能最大限度满足少年儿童心理上的需要。因此,音乐与体育学科的巧妙结合,再加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做到了动起来。

2、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个特点是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身不由己”。而运动技能与节奏密切相关,音乐又与节奏关系密切,音乐中强弱鲜明的节奏、欢快优美的旋律,生动形象的意境,使儿童活泼愉快,精神集中,减少了多余动作和避免错误动作的出现,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在欢快的练习中,学生的协调性得到充分的锻炼。运用音乐的节奏、时间应根据运动量的大小进行科学调控,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预计的练习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要自己完成任务,还要确保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大部分的学生仅仅乐于做游戏,而对于队列练习和基本动作则感到枯燥乏味,这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中的“三基”任务的完成。因此可以运用音乐辅助教学,这样能刺激它们的神经系统使之兴奋,进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又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运动员进行曲”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联想到运动员矫健整齐的步伐,一个个都挺胸抬头向前看,随着乐曲兴致勃勃地练习起来。

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示范某种体育运动动作规范后,由教师统一主题和要求,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小组内自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组内组织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尝到“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乐趣。这样,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得到展示

三、利用学生心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充满亲和力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我们的老师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和蔼可亲,为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有适当和及时的鼓励性语言。例如:“你能行!”“某某小朋友的动作多漂亮呀!”“真不错,你真棒!”等对学生称赞的语言。即使是批评,也应该坚持正面引导,讲究表述的语气,例如:“是不是还有另一种可能呢?”“也许这样更好吧”“再试试看,好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这样才会加强小组合作的效果。

四、小组游戏的设计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中,游戏课的设计不但能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能后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多设计一些小组游戏,能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上一篇:看房协议书和地产经纪服务确认书的参考下一篇:LJ-2标90区路基施工首件工程监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