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

2024-04-16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精选8篇)

篇1: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

《角的度量》

导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大小的表象。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会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量各种方位的角。

3、在活动中积累一些常见的角的大小表象和估计意识的培养。导学过程:

创设情境,产生矛盾冲突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课件演示:讲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红色显示并抽离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出示30°角,谁来试一试?(学生尝试读角,并说明自己读角的方法。)情况一:30°:同意吗你是怎样读的?(从0开始10、20、30)

第1页

情况一:30°、150°,哎呀出现了几个答案,意见不统一了,这样好了我们分别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想法:从0开始,0在内圈;钝角、锐角

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会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看来角的读数时,首先看看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那一个0°刻度线重合,从0开始数起。分别出示60°、90°、120°这些角让学生读,并说方法。再来一个角,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变了,你还会读出他的角度吗?

四、在活动中探究量角方法

1、尝试量角出示两个角到底有多少度呢?我们就要用量角器来量一量,在量角之前请你静静的思考一下,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呢?想好了吗?

2、请你们小组讨论:怎样测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3、交流方法,从而得出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放下手中的工具,我们将刚才的量角方法进行梳理:两重合,一读数。分别用课件演示

5、现在我再给两个角,谁愿意上台来用用给老师的量角器量一量? 你的勇气可嘉,看你失分测量成功。看清楚了吗?测量的对不对? 只要做到两重合,再看读数,都能准确读数。

6、刚才的角都是水平的角,如果我把角的开口换个方向,你们还会测量吗?出示两个角(角的开口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再次强调两重合再读数。

7、练一练:判断题。同学们真棒,会用量角器读出各种角的度数,我这里还有一些角已经读出了读数,请你们帮忙分析一下,看看这些说法对不对,请用手势表示学生判断后说明理由。

8、出示一个边很短的角,这个谁来?怎么了?出现问题了?怎么办?需要帮助吗?

第2页

量角器放上去无法清楚地看准读数,学生想办法。

9、实际操练:练习四第三题 学生先估一估,再动手测量

五、全课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六、课堂作业

1、练习四第四题

2、做一做第二题

第3页

篇2: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并读出下列各数:

5、—

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同桌练习,一人读。一人写。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试一试。

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如 电 梯的上升与下降等

五,巩固与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负数读写。

练一练第二题,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加深了解生活中的负数。

练一练第三题,此题先让学生找到开始的位置,然后按照题意在图上描出来,回答题。

[板书设计]:

100。

正负数 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着+

5、+

6、+

12、+-

2、-

3、-

15、-123都是负数。

篇3: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激发兴趣

师:今天, 我们要学一首古诗, 题目叫——

生:鸟鸣涧。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涧”是指两山之间流水的沟。 (图片) 看, 这水在两山之间潺潺地流淌。再读课题。

生:鸟鸣涧 (轻柔地) 。

师:这个地方叫鸟鸣涧, 有鸟儿鸣叫, 有涧水流淌,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师:是的。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 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山水诗。

【评析:开门见山, 出示课题, 看图片, 明“涧”意。作者简介, 山水主题, 教师娓娓而谈。这样做, 避免拖泥带水, 风格干脆利落。】

二、初读, 整体感知

师:请把诗读上三到四遍, 第一要读准字音;第二, 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来。 (自读后, 指读。)

师:你读得字字正确, “静、惊、鸣”都是后鼻音, 你读准了。读诗就要这样, 这叫一丝不苟。

师:孩子, 你声音响亮, 还读出了诗的节奏, 像个小诗人。他在哪里停顿了?

生:每一句前两个字的后面停顿了。

师:对, 我们像他一样来读。 (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齐读, 很有节奏。)

【评析:教师从读书态度、音高节奏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 朗读者喜欢, 听者明白, 点化之功效自在其中。】

师: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 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夜晚。因为诗中说“夜静春山空”。

师:真会读书。读诗就要这样字字入目。那么,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生1:春天, 因为桂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2: (急切地) 不对, 老师, 桂花是在秋天开的。 (学生窃窃私语, 小声争论。)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桂花有四个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前面三种一般是在秋季开的, 而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开花。这里是四季桂。这么说来, 写的应该是春天夜晚的景色。 (板书:春夜)

【评析:当学生陷入争辩不决之时, 教师轻松“出击”, 真可谓该出手时就出手。】

师:人们都说, 读着王维的诗就能看到一幅画, 甚至是一幅流动的画。 (板书:诗中有画) 那么, 在这如画的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1:写了桂花、山、涧。

生2:还有鸟鸣和月亮。

师:请看大屏幕, 诗中写了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屏幕逐一显示, 最后定格成为一幅画) , 其实, 在我们眼中, 此时的诗人也自然是画中一景了。这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有一个字就告诉了我们。

生:静, “夜静春山空”的“静”。

师:是的, 安静的静, 宁静的静, 幽静的静, 娴静的静, 这是一种静谧的美。 (板书:静)

【评析:诗眼是诗的根, 是诗的魂。这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在舒缓的音乐声中, 在直观的画面前, 在教师的语言渲染下, 此时春夜静静的美, 流淌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田。教师先从物象入手, 抓诗中之景, 然后借助多媒体, 把单独之物组合成整体之画。这样, 学生既有局部感受, 又有对整幅画面所构意境的深切体会, 所以, 感悟一个“静”字, 水到而渠成。】

三、品读, 体味清幽

(一) 读出“诗中有画”

师:让我们想象诗中的画面, 读出山中的那份宁静来。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指读)

师:你注意到第一行的“落”字了。桂花落下时轻轻柔柔的, 那样舒缓。谁再来读? (生读)

师:“桂花落”三个字读得那么轻柔, 仿佛让我看到桂花从枝头轻轻脱落, 慢慢飘下, 然后悠悠落地的画面了。大家一起读。 (生动情地齐读)

【评析:字词有轻重, 停顿有短长。教师善于捕捉学生朗读时的轻重之感, 用诗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落”的柔美, 意会那一个“静”字。】

师:真好!桂花在空中轻轻飞舞, 那么轻盈, 好美丽的画面。“空”是什么意思?

生1:空荡荡的。

生2:什么也没有了。

师:怎么可能呢?山中有树, 有花, 有草, 怎么会空荡荡的呢?

生: (沉思了一下) 因为太静了, 感觉仿佛什么都没有了。

师: (惊喜地) 说得好!大诗人就是不一样, 一个“空”字写出了这份静。你来读。 (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觉整座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仿佛睡着了一样, 真是安静啊!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山林幽静极了, 连鸟儿也睡了, 只有桂花轻轻飘落。一个“落”, 一个“空”, 让我们感到夜是这样的恬静美好。

【评析:“‘空’字读得又轻又长。”这哪里是读, 分明已有了吟的味道。根据平仄规律, 依字行腔, 一吟, 境界全出。】

出示第二句: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指读)

师:此时, 一轮明月从薄薄的云层中钻出来, 皎洁柔和的月光倾泻在山涧中, 山林被照亮了! (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 睡梦中的鸟儿有什么表现?

生:被惊醒了。

师:是的, 你来读。 (生读) 不仅被惊醒了, 还怎么样了呢?

生:偶尔叫几声。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 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那月亮, 那鸟儿——

生:月亮掀开神秘的面纱, 把光芒洒向大地。林中的鸟儿被亮光惊醒了, 振翅飞出, 还不时地叫几声。

师:说得真好!

生:月亮从天上升了起来,

师:一般不这样说, 建议改成:月亮从山头升了起来。

生:月亮从山头升了起来, 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鸟儿被惊醒了。天亮了吗?它们不解地拍拍翅膀, 时而还不时唧唧喳喳地叫几声。

师:“时而”和“不时”只要一个就行了。

师: (板画) 因为鸟鸣涧两旁都是山, 月光很难得透过云层照进来, 所以才会出现“月出本无声, 却能惊飞鸟”这样动人的情景啊!如果月亮又躲进云层, 或者被山头遮住, 刚才还在叫的鸟儿们——

生:又会美美地睡了。

师:理解“时鸣”的意思吗?

生:偶尔叫几声。

师:多么美好动人的画面。来, 读出这幅画面。

【评析:都说诗是不可解的, 可这里却变生硬的解释为轻松的倾吐述说, 你看, 教师的引导是铺垫, 学生的说, 因为有了源头活水而诗情画意。】

(二) 学习“以动衬静”

师:明明写春夜静, 怎么写鸟惊、鸟鸣?写静, 怎么写声音呢? (播放几声婉转的鸟鸣声)

生: (聆听了一会) 因为山林静, 所以才听到了鸟儿鸣叫。

师:是呀, 虽然写的是鸟鸣声, 但正是因为山林的安静才听得到呀!诗人用鸟惊、鸟鸣来反衬夜的静, 这叫“以动衬静”。 (板书:以动衬静) 这正是王维的高明之处, 用声音来反衬出夜的宁静。而宁静的春夜, 因为悠悠的鸟鸣而显得——

生: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师:太对了, 请试着用声音来写出静。

出示:

1. 书房里静悄悄的, ________。

2. 夜晚的山林宁静幽美, 你听, ____________。

生1:书房里静悄悄的, 小主人写字的“沙沙”声, 听得一清二楚。

师:说得好!用“沙沙”的写字声来反衬书房里的安静。

生2:书房里静悄悄的, 连根针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师: (微笑地看着学生) 针的什么声音呀?

生2: (马上心领神会) 书房里静悄悄的, 连根针掉在地上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师:来, 谁说第二句?

生:夜晚的山林宁静幽美, 你听, 鸟儿在轻轻歌唱, 那么动听, 那么悠扬。

【评析:不仅让学生“得意”, 更“得言”。费老师独具匠心, 提供句式。同桌交流, 有互动, 有碰撞, 有交流, 使得学生的言说富有个性与创意。】

(三) 体会“景中融情”

师:此时的鸟鸣涧就是这般的宁静幽美,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 让那缕缕桂香飘溢, 鸟鸣回荡, 涧水潺潺流淌。 (生动情齐读)

师:短短20个字, 就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幅静谧恬静的画面 (出示画面) , 桂花轻落、薄云飘飞, 月光皎洁、微风徐来, 鸟鸣悠悠、涧水潺潺, 诗人漫步林中, 流连忘返……好一个诗中有画!让我们把这份诗情画意定格在心里。 (生背诵)

师:学到这儿, 你是否关注到了看风景的人。王维在诗的第一句就说——

生:人闲桂花落。

师:“闲”就是?

生:闲适。

师:他此时隐居在蓝田辋川, 那儿风景秀丽, 景色宜人, 他过得悠闲自在, 所以王维说自己是人闲, 人闲所以心——静。心静, 夜静, 才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 鸟儿悠悠鸣唱。他醉在这夜静春山里, 醉在这宁静幽美里, 所以眼中的景物也都融进了诗人的这种感受。

【评析:有时, 诗情也隐藏在诗人生活的背景里, 教师揭示诗人隐居的背景, 不就是为了解得那个“闲”字吗?所以, 背景如山, 诗情似海, 教学关键之处, 要懂得把作者生平背景融入进来。】

师:其实,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种感受。星星在夜空一闪一闪, 开心时你会觉得星星在——

生:开心地眨眼睛。

师:如果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你会觉得星星——

生:星星在安慰我。

师:雨点敲打在玻璃窗上, 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 家有喜事时, 你觉得那声音——

生:像敲锣打鼓一样在祝贺我们。

师:难题做不出, 很苦闷时, 雨点滴答滴答, 你觉得——

生:让人厌烦。

师:你们看, 心情不一样, 景物给你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一样的春景, 一样有鸟和有花, 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这花, 这鸟, 融进了诗人怎样的情?

生1:悲伤。

生2:痛苦。

师:是呀, 眼中的景和心中的情往往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这就叫景中融情。 (板:景中融情)

【评析:教师的可贵之处不是言说和告诉, 而是开启学生生活的场景, 让学生不知不觉走进情景交融的境界里。同时, 教师善于引进资源, 借《春望》中的诗句, 温故而知表达之技巧。】

四、总结, 延伸课外

师:而此时的王维内心一片宁静, 所以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流淌着一种静静的美。读。

师:诗句就这样从诗人的心底静静流出, 静静地流进我们的心底。再读。

师:今天我们通过大诗人王维神奇的笔触、清新的语言, 感受到了鸟鸣涧的宁静、恬美、怡人。大自然真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是美的,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是美的,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是美的。让我们怀着美丽的心情, 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感受、去书写大自然的美吧!

【评析:舒缓的音乐, 是对诵读的推波助澜。配乐而读, 情随乐动, 心随曲舞。课到此, 方是高潮, 声戛然而止, 恰是咀嚼回味时。】

篇4:苏教版四上《田园诗情》说课稿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这三个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所以作者最后总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破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荷兰的田园风光,语言的生动感知,语言积累。

4.体会作者对荷兰的喜爱之情,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难点是,对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句话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上我主要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及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教学:景物的色彩之美,动物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之美,宁静的夜晚之美,最后提炼升华理解“真正”二字。

三、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过本单元的写景文章之后再来教这篇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体会。

1.采用要求学生自读自悟,品味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把课文读通、读懂。

2.情景教学法:我利用学生来荷兰玩的美丽的乡村景色的图片,多媒体,描述语言的方法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优美的段落,背诵一个或两个优美的句子。

学法:教是为学服务的,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要求设计学生的学法。第一,初步体会语言生动的作品,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然后让学生阅读、规划、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中主要从纵横两条线入手,纵线是对课文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整体的感知,横线是从具体文本中感受真正荷兰之美。

(一)视频激趣

本单元全是写景的文章,但“景有不同”,《泉城》《九寨沟》是孩子们身边的美景,而荷兰离他们太遥远了,一点儿概念都没有,怎么让他们走进文本,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最直观的情景教学,最吸引孩子的是美丽的画面。学生欣赏多媒体显示屏幕:在运河里,屏幕上的草原、郁金香、奶牛、马,所有在清远悠闲的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欣赏视频能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想象文字描述的乐趣和田园风光。

(二)整体感知

说明:免费自习静静地读课文,想想荷兰给你的印象,它可以用什么画将它们画出来,试着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想法。

生字词的教学没有单独出示,完全融入课文中,比如学生读到牧场之国时,我出示这些牛马羊都是“牲畜”,当读到夜晚人们挤奶时,出示“汽笛”,这样不着痕迹地进行生字词的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整理,准备集体交流。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提炼文章的中心句

课文中哪一句话就概括了大家的体会?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引出全文描述的重点“水、花、牧场”,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组织下面的阅读教学。

(四)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美,这也是隐藏在课堂上的一条横线。

【设计意图】结合多种形式、图文并茂,有感情朗读,如:个人读、师生读、老师范读、男孩子读等。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体会荷兰的景美。

美:动物的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之美(以读促悟)。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就是美,马儿的剽悍强壮的动态美,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色彩美,宁静夜晚的动态美。有动态、有静态,孩子的喜好不同,感兴趣的地方也会不同,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部分熟读成诵,形成积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了锻炼。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作品的优美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本环节的设计是品读语句,加强积累,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升华,小练笔

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说一说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在这里让学生换位思考,可以是记者,可以是导游,甚至可以是老师……顾全不同层次的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小组内一人记录,一人发言,集思广益,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最后用三幅图片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中,不同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个人的形式,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实现了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促进了其个性健康、和谐发展。

五、设计反思

篇5:人教版四上《麻雀》教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重难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简笔画:林阴路

板书:猎狗小麻雀麻雀)

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了什么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至三自然段思考: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

2、议一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等词的作用,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一读,说说体会到什么?

3、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三、读议课文四、五自然段

1、引读:在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四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时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比较句子领会含义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

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以上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讨论汇报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自读二、三两句你发现了什么?(既然“落”字写出老麻雀的英勇,那么它为什么还会绝望地尖叫呢?)

4、看图说说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读出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5、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6、小组讨论解疑“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发出嘶哑的声音”说明什么?

师述:老麻雀明知自己决不是庞大凶狠猎狗的对手,与它搏斗自己是不堪一击,但是它还是飞下去勇敢地与凶恶的猎狗搏斗做好了与猎狗决一死战牺牲自己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老麻雀什么精神?

7、指名读一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使它飞了下来”后讨论“一种强大的力量”指什么?

8、激情点拨:世界上无论人或动物都有母爱,母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博大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奉献。它能产生强大的超乎寻常的力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你能读出这种母爱的情感吗?(生自由读、指名读、激发学生看填空熟读成诵)

四、读议课文六、七自然段

1、母爱的强大力量使来势汹汹的猎狗怎样了?(自由读六七自然段)

2、谈谈自己读后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还有什么疑问?

3、如果你是猎人你是怎么想?

4、读课文完成下面小练笔:

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狗鸟之战“我”被老麻雀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想到这儿,“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5、这两段应用怎样的语调读(低缓“急忙”“走开”重读)

五、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带着感情放声读尽量把有关的段落背下来。

2、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在书后面,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六、实践活动

1、想想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运用学到的真实、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为文章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2、阅读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3、收集表现母爱伟大的故事在全班开故事会。

教后反思:

篇6:人教版四上《一个苹果》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体会“这个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的苹果所体现出的战友间的关怀

教具准备:重点词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引导谈话:一个苹果对我们来说并不稀奇,可在战场上,在七天七夜 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战士眼中,它是那么的珍贵。可是八位焦渴难耐的战士还吃不下一个苹果,这是为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苹果》,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生字情况(用生字卡片)

卸完 撕开 润喉咙 烟熏火燎 翻来覆去 眼眶 通讯员 面颊 一瞬间

指名读、齐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字音:

四、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一个苹果哪儿来的?

2.什么情况下得到的苹果?(极其干渴。)

3.划出表现战士们干渴程度的词语。

(烟熏火燎、沙哑、嘴唇干裂„„)

4.这个苹果都到过谁的手里?用笔划出来,看共有几个人?(8人)

五、指名读课文,讨论刚才的思考题

(板书:极其干渴、运输员 连长)

六、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谁来说说“一个苹果”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板书:递→传→吃→泪)

2.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吃不完一个苹果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

这个苹果都到过谁的手里?怎么传的?(板书)传了几圈?(传了两圈。)

三、朗读,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用投影)

思考题:①这八个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吃这个苹果?

(对“烟熏火燎”进行理解。)

②连长和战士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战斗胜利。)说明了什么?(连长与战士们心意相通。)板书:心意相通。

③为什么为了吃一个苹果,连长还要作一番动员?经过动员八个人吃一个苹果,还剩下大半个,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连长心里有大家,大家心里有连长,战友之间情相融。)(板书:情相融)

步骤:

①自己朗读思考。

②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③大家讨论分析。

④朗读训练。

四、总结深化

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困难面前,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

我们知道:高年级在阅读方面,教学中

1、一直重视积累,而不是过多地费劲“深挖洞”,2、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3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工夫。可见高年级的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自读笔

记,交流讨论,评价,教师的讲解应步减少,尤其是不应该在课堂上像原来那样设计问题,安排阅读步骤,统一标准答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我认为《一个苹果》的教学设计这样是不是更好:

一、一条关系式——1个苹果8人分吃剩下大半

在学生预习并写好自读笔记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初读课文,而后直截了当提问检查:本文说了件什么事?由学生概括初步印象,得出上列关系式。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务必控制在短时间内(比如10分钟),切忌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少教师领着学生在人物称呼上费功夫,在“转了几圈”、“怎么传”上面兜圈子,导致时间的浪费,注意力的偏移,客观上削弱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教育。(问得紧时,学生简直如走迷宫)其实本文写的是一个群体,个体的称呼无关紧要(这可相机告诉学生);传递顺序虽有讲究,但在此并非重点,不宜费时让学生多想;至于转了几圈,则宁可作模糊状,倘若决意落实为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难免陷入繁杂庸俗的泥潭。

二、三处描写——连长、小李、小蓝

初读之后,一般学生势必理解战士们不吃苹果并非不渴,顺此引导学生细读表现极度干渴的三处描写(可取朗读形式)。这一步既属语言积累,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为本课后《怎样选择材料》的教学作准备(作者详写三个人实为第三步选材的结果)。

三、三个词语——烟熏火燎诱人动员

(“烟熏火燎”一词的词义结合上一步细读描写时解决,这类无碍大体的词语在初读时可跳过,以培养速度。)这一步主要采用复述形式。先从优生的回答中提取上列三个词,而后由全体学生据此串连事件经过,进一步体会战友间的关怀之情,同时领悟抓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四、两个句子——“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学习,可望形成感情的蓄积。但“沉静”句较难,像一道闸门。教师可扶一把,以类比法启发学生理解,打开此闸门;继而通过整段的表情朗读,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将教学推向高潮。(这种朗读同时具有检查的功能)。

篇7:信息技术八版四上教案

教学内容

第1课

我满十岁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规划的意义,规划在生活中对我们的帮助。

2.规划“我的十岁”系列主题活动形式、素材、呈现方式等,学会规划的方法。

3.认识各种照相设备,并为自己、同学、家人拍照,收集素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掌握拍照的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获取、浏览相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应用、拓展中培养信息素养,体验分享的快乐。学生交流合作,养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完成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规划。

教学难点

理解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规划。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利用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等设备现场演示。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因项目式、主题式、任务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式,能让学生更快乐、更主动进行学习。又因四年级,大部份学生将年满十岁,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十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制作、分享、庆祝自己的第一个十岁生日。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紧扣时下流行元素例如数码相机、手机、屏幕截图等,对四年级的同学来说很新鲜,有吸引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师:孩子们,在我们十岁来临之际,你想不想收到一份有意义的礼物呢?

2、师:我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制作了两份“我的十岁成长故事”的礼物,一起来欣赏下。

3、师:你更喜欢哪份礼物呢?它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明等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

我满十岁了。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新知

1、师:孩子们,怎样呈现“我的十岁成长故事”呢?请认真填写想一想P1-2页的练习。

2、师:孩子们,在我们成长的故事中,主角很重要,相片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3、师:获取相片的设备有哪些呢?

4、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利用几种方法来获取相片。试一试,它们是怎么拍照的?

第一小组:采用计算机的摄像头拍照。

第二小组:采用手机拍照。

第三小组:采用数码相机拍照。

第四小组:采用扫描仪拍照。

第五小组:采用从因特网上拍照。

学生讨论,完成练习。

学生尝试拍照的多种方法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师:请同学讲解获取相片的过程,遇到了那些困难。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拓展提升

1、师:孩子们,相片的获取途径很多,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获取途径。那怎样浏览相片呢?

2、师:可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打开“美图看看”软件,对照打开的软件窗口,介绍其窗口组成。

3、师:孩子们,你对你拍摄的照片满意吗?

4、师:如果不是很理想,那在拍照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构图的基础要均衡与对称,这样画面具有稳定性。

学生观察“美图看看”软件的窗口。

构图的美观性

评价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自己动手学会了拍照,获取相片的方式,并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2课

我的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初步理解文件路径的概念。

2.学会新建文件夹的方法以及重命名文件夹的方法。

3.培养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养成对自己文件进行合理分类的习惯,逐步形成科学分类和存放的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新建文件夹,归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应用、拓展中培养信息素养,体验分享的快乐。学生交流合作,养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完成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

教学难点

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和文件的合理分类。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通过本模块的教学,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能够自建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归类管理。

学情分析

通过将文件归类管理的实际操作,培养整理文件、规划分类的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规律、有调理地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与能力;在规划文件分类的操作中,建立路径的概念,树立系统化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师:孩子们,在我们的计算机上拍了很多相片,也收集了很多素材,好乱啊!怎么办呢?

2、师:这个小朋友使用了文件夹分类整理,看起来就整洁多了。

3、师:你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我的文件夹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1、师: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文件夹来保存和管理文件资料,那你知道怎样新建文件夹吗?可以通过看书P8-9页学习,也可以自主尝试。

2、师:那个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是如何新建文件夹的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方法一:

1、打开“我的电脑”,进入本地磁盘;(注意不要把文件放在“C”盘,因为它通常是系统盘,会经常重新安装系统,资料放在里面很不安全。)

2、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文件夹”。

3、输入文件夹名“点点十岁生日”,按回车键确定。

方法二:

通过文件和文件夹任务,可以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方法三:

通过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新建”—“文件夹”。

3、师:创建好了一个文件夹,可以通过学到的方法,再“点点十岁生日”里建立“唱歌音频”、“成长视频”、“成长相片”、“节日小报”等文件夹。请孩子们完成练习。

4、师: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存放文件夹的习惯,以便于我们以后使用。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示范

学生尝试多种方法

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师:请学生讲解新建文件夹中遇到的困难。

师:文件夹建好后由于同学按下了鼠标左键,就被计算机自动命名为“新建文件夹”了。那我们可不可以给文件夹重新改名字呢?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学生思考尝试给文件夹重命名,师巡视指导。

拓展提升

1、师:请孩子们在计算机E盘下新建一个文件夹,用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

2、师:在自己的文件夹里,新建四个文件夹,分别命名为:作文、音乐、照片、小报

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评价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自己动手学会了新建文件夹,并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今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3课

整理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理解文件夹的功能,初步了解文件的移动、复制、删除、还原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掌握文件的选取、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还原的操作方法,能用这些方法利用文件夹对文件进行整理和分类。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己文件进行合理管理的欲望,培养学生细致选取、耐心操作的好习惯,渗透科学分类、合理存放文件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文件的选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方法以及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

教学难点

文件的选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的操作方法以及对文件夹功能的理解。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通过本模块的教学,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能够自建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归类管理。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理解文件夹的概念和作用,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管理,能够自建文件夹,对文件进行归类管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规律、有调理地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与能力;在规划文件分类的操作中,建立路径的概念,树立系统化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考考大家的眼力,看谁最会观察。

2、师:刚才你们在窗口中看到几个文件是属于你的相片呢?

3、师:现在再看一次,你能找出属于你的相片文件夹吗?

4、师:通过比较,很明显把自己的文件分类放进文件夹里,管理和使用的时候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课

整理文件夹。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一)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1、师:像这样杂乱无章的文件,我们要把文件移动到文件夹里首先需要做什么呢?

2、师:对,必须先选定文件,请同学们试着选定你要移动的文件或文件夹。

生:演示选定文件。(单个选定)

小结:对单个文件(夹)的选定只要单击左键即可选定。

3、师:对多个文件或文件夹我们怎样进行选定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2页试一试,想一想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ctrl不松开)

学生演示讲解ctrl键。

小结:选定多个文件(夹)需要按ctrl+单击文件(夹)。

生:练习,教师指导。

4、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整理文件的第一步,选定文件或文件夹,那如何把这些文件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里。你可以看书也通过观看自学教程,对它们进行整理吗?

移动:将一个对象从一个位置搬到另一个位置,这种操作叫做移动。

5、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吗?

(二)复制文件或文件夹

1、师:通过刚才的整理,我们的文件夹是不是很整洁了。这么整洁的文件夹你愿意把它保存下来吗?

师:请看书P13-14页也可以通过观看自学教程,想试试吗?

生:练习,并指名演示。

复制:在一个新的位置生成一个与原来对象完全相同的对象。

2、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吗?

选定──复制──粘贴

3、师: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

4、师:你能说说“移动”和文件的“复制”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移动”原来的文件不存在了,而“复制”原来的文件还存在。

(三)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1.师:通过我们的练习已经掌握了整理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但是在整理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还有一些没用的文件,我们可以先把它放到回收站里。

2.师:文件的删除还有哪些方法?

3.师:删除文件时要注意什么?

(一定要选择文件、文件不再需要)

小结:当不再需要这个文件夹时,我们可以将它删除。删除文件夹时,其中的文件也会被删除,所以要慎重。

(四)还原文件或文件夹

1.师:如果文件被不小心删除了,还有办法找回来吗?聪明的你一定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吧。

(它们在计算机的“回收站”中,可以通过“还原”找回来)。

2.师:如果已清空了“回收站”,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还能找回来吗?

小结:我们不能随便删除其它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示范

学生尝试多种方法

学生讲解操作过程,并观察原来的文件是否存在请把文件夹复制到我的电脑“E盘”中

复制的方法:

1、选中要复制的文件;

2、单击“复制这个文件”;

3、找到需要复制的位置,单击“复制”按钮即可。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学生思考尝试给文件夹重命名,师巡视指导。

拓展提升

1.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素材文件包,在这里,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看谁整理得既迅速,又有条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就为他加分。

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协作。

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总结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哪些操作?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师:同学们,我们不仅在学电脑时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文件夹,还要学会把自己的生活整理得有条不紊,以后我们无论找什么东西都很方便了。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4课

我们来美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在美图秀秀中打开相片和保存相片。

2.学会使用

“旋转”“裁剪”进行处理。

3.学会使用“基础调整”功能对相片进行基本调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掌握图片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美图秀秀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应用、拓展中培养信息素养,体验分享的快乐。学生交流合作,养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完成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

“旋转”“裁剪”进行处理。学会使用“历史列表”功能撤消不想要的操作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

“旋转”“裁剪”进行处理。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本课从当前“全民手机拍照”的背景着眼,以点点的的一张问题相片引入。首先,相片旋转方向不正确,这是将相片从手机导入到电脑中后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其次,相片上有手指遮挡摄像头而造成出现的黑斑。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构图审美的传授。对相片进行旋转和裁剪,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主体。对相片进行基础调节,也是为了让相片更美观,不能为了新奇好玩而将相片调整成颜色怪异或明暗过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师:孩子们,我的相片不是正立的,怎么办呢?

2、师:可以用“美图秀秀”把相片旋转过来,还可以美化你的相片哦!

3、师:“美图秀秀”如此厉害,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

我们来美图。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1、师:孩子们,“美图秀秀”是图片处理软件,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处理出一张漂亮的照片。它的操作简单,适合初学者。有强大的人像美容功能。可以选取精选可爱饰品,闪字一键生成。还可以轻松制作趣味场景。

2、师:孩子们,找到“美图秀秀”软件了吗?图标是什么样的?

3、师:尝试着在“美图秀秀”里打开相片?

4、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演示下你是怎样打开相片的。

5、师:你们看看这张图片有什么问题吗?我们的“美图秀秀”软件可以解决,请看书P22页学习,尝试旋转相片。

6、师:现在相片已经是正立的了,还存在什么不足吗?请看书P23页学习,尝试裁剪相片。

7、师:在裁剪相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8、师:我们还需要对图片进行美化,需要用到基础调色,你知道步骤是怎样的吗?

9、师:请同学们完善作品,并且保存相片。

学生尝试找到软件

学生示范

学生示范

教师讲解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师:学生介绍自己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样解决的。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拓展提升

1、师:孩子们,你们的计算机上有自己照片,你能对它进行美化吗?去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美化相片。

评价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通过学习,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看见的酷炫图片没什么了不起,我们也可以做出来。

总结所学内容、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

5图片添趣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涂鸦笔”在相片进行涂鸦;

2.能够给相片添加合适的特效;

3.能够给相片添加并编辑贴纸。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用美图秀秀处理照片掌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图片处理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学生相片使用的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

1.能够使用“涂鸦笔”在相片上进行涂鸦。

2.能够给相片添加并编辑贴纸。

教学难点

给相片添加并编辑贴纸

课题类型

操作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本课是图片处理模块的第2课,在第4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美图秀秀进行处理,包括用涂鸦笔在相片上涂鸦、给相片添加特效以及添加贴纸,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美图秀秀处理图片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用美图秀秀对图片进行打开保存、旋转、裁剪以及基础调色这些基本操作,故具备了学习本课的知识技能基础;但是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采用问题引导、小老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做“一起来找茬”,看看这两张照片有哪些地方不同。(展示处理前、处理后的两张照片)

★师:其实这张照片是用美图秀秀将原来的照片经过处理之后得到的,是不是比原来的照片更有趣了呀?那如何处理呢?这节课我们就进入第五课的学习——图片添趣味。

★观察老师的展示,并找出不同点。

探究新知

(一)绘制涂鸦

★师:孩子们有没有自己在墙上或者其他地方绘制过涂鸦呢?学了美图秀秀我们就可以给照片绘制涂鸦了,那如何操作呢?

★师演示讲解涂鸦笔的操作、涂鸦笔参数设置(画笔样式、大小、透明度、颜色、橡皮擦)

★师:很多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你们就发挥你们的想象给照片涂鸦吧。

★师:孩子们,涂鸦笔有很神奇的功能,但是我们给照片绘制涂鸦时要合理正确,不要乱涂乱画,更不要恶搞他人照片。

(二)添加特效

★师:孩子们有没有见过电影电视剧中特效?

★师:美图秀秀中也可以制作特效哦,可以让你的照片千变万化。

★师讲解特效的操作。

(三)制作贴纸

★师:不要以为我们的美图秀秀就只有这些功能,它还有更厉害的呢。孩子们看到“贴纸文字”的功能了吗?里面给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贴纸。现在孩子们自己添加自己喜欢的贴纸并尝试编辑它。

★师:孩子们添加的贴纸都很漂亮,谁愿意来当小老师给其他小朋友讲解一下呢?

★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师:孩子们要注意适当的使用贴纸,可以使相片增色。但如果使用过多就会使画面显得凌乱和拥挤。如果添加了多个贴纸以后,要先单击选中一个贴纸才能编辑它,编辑好了再退出,因为切换成其它功能后贴纸就不能再编辑了。

★师:在画笔中还有“魔幻笔”可以给照片添加很多魔幻装饰,同样的孩子们记住不要添加得过多,那现在就根据老师讲的将你的照片进行完善吧。

★生操作,绘制涂鸦

★生表达自己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见过的特效

★生练习给照片添加特效

★生尝试给照片添加贴纸并编辑

★小老师演示

★生完善

作品展示

★师:经过孩子们处理的照片真是很漂亮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3.问题解决

★解决学生在处理照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上传作品

★将自己处理的照片保存并上传到学习的平台

★欣赏作品。

★参与评价过程。

★上传作品

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在美图秀秀中给照片涂鸦、添加特效、添加贴纸并编辑以及使用魔幻笔让照片更出彩,孩子们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学得很认真。但孩子们要记住“水满则溢”的道理,不要过多的给照片添加特效、贴纸等。孩子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拍拍照,用美图秀秀处理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图片炫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模板拼图”制作成长拼图;

2.能够使用文字模板在相片上添加文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用美图秀秀处理照片掌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利用美图秀秀中的拼图功能,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用“模板拼图”制作成长拼图

教学难点

使用“模板拼图”制作成长拼图

课题类型

操作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发、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是图片处理模块的第3课,主要学习利用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制作成长拼图,是前面课程的提升。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经过两节课的学习,对美图秀秀已有基本的认知,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采用问题引导、小老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也差不多有十岁了,那在你的成长生活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时刻呢?

★师:那你想把这些难忘的时刻保存下来吗?

那可以怎样来记录这些成长足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图秀秀,使用它的拼图功能来制作自己的成长拼图。

★生发言,让自己难忘的事

探究新知

(一)任务一

选择拼图模板

★师:现在孩子们打开美图秀秀,找到它的拼图功能,然后选择“模板拼图”中的一个拼图模板。

★师:有找到了的小朋友吗?请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师:美图秀秀里提供了很多模板供我们选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

(二)任务二

添加照片并做适当调整

★师:那如何把相片添加进来呢?孩子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如何添加多张照片?如何调整照片的位置和大小?

★师:现在我们请完成的同学来演示一下。

★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讲解。

(三)任务三

给拼图添加文字

★师:孩子们,我们的成长拼图已经做好了,但是别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呢,如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的成长拼图呢?

★师:对,我们可以输入文字对这张拼图进行解释,如何添加文字呢?

★师演示讲解添加文字的操作。

★师:现在孩子们将自己的成长拼图进行完善,你可以用不同的模板,添加不同的文字,也可以用之前学习的知识作进一步的美化,待会老师要来找一找谁做得最棒。

★生选择拼图模板

★生上台演示操作

★生进行自我尝试

★生演示操作

★生:添加文字

★生完善

作品展示

★师:看到孩子们做的成长拼图我仿佛看到了你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很多孩子的成长拼图做得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3.问题解决

★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上传作品

★将自己处理的照片保存并上传到学习的平台

★欣赏作品。

★参与评价过程。

★上传作品

拓展提升

★师:在美图秀秀中,除了模板拼图还可以使用“自由拼图”,可以自由的调整照片的位置和大小,你们来试试吧。(边讲解边操作)

★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美图秀秀的拼图功能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记住生活的美好。

★生使用“自由拼图”

作品展示

★师:看到孩子们做的成长拼图我仿佛看到了你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很多孩子的成长拼图做得很漂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3.问题解决

★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上传作品

★将自己处理的照片保存并上传到学习的平台

★欣赏作品。

★参与评价过程。

★上传作品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7去月球旅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使用“自动抠图”抠出相片中的人物;

2.能调整人物的大小和位置,以适应新背景;

3.能给相片添加边框,让相片更美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用美图秀秀处理照片掌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给相片换背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用“自动抠图”抠出相片中的人物

教学难点

使用“自动抠图”抠出相片中的人物

课题类型

操作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要处理的图片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第7课,本课是图片处理模块的第4课,本课以“旅行”为主线,学习利用美图秀秀的抠图功能给相片换背景,不为抠图而抠图,着重于抠图能达到的功能,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和用于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对美图秀秀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采用问题引导、小老师讲解等多种方式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师:孩子们,到目前为止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以后还想去哪些地方?

★师:这节课我们就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期待吗?那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生回答旅游过的地方以及以后想要去旅游的地方

探究新知

(一)自主尝试

★师:选择一张人物主体和背景区别较大的相片导入到美图秀秀中,找到场景选择自动抠图,然后根据它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二)结果展示

★师:老师现在要看看你们的尝试结果了,有没有抠图成功呀?

★师:在“抠图”窗口中,使用“抠图笔”勾画出想要保留的部分,然后用“删除笔”勾画想要去掉的部分,软件就会自动计算出被保留的部分。在使用抠图笔和删除笔进行勾画时,孩子们要有耐心,进行多次勾画以取得更好的描图效果。

(三)问题答疑

★师:孩子们在之前的操作中遇到了些什么问题呢?现在举手发言,我们一起来解决。

★师:将抠下来的人物换到另一个背景后可以调整相片的大小和位置,调整好之后可以将相片用边框进行装饰。

(四)综合练习

★师:老师给你们提供了许多背景素材,选择一个你想去的地方然后把你自己送到这个地方旅行。

★生根据美图秀秀的提示进行抠图尝试

★生上台演示操作

★生提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生练习

作品展示

★师: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去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抠图的想法以及思路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4.上传作品

★将自己处理的照片保存并上传到学习的平台

★欣赏作品。

★作品介绍

★参与评价过程。

★上传作品

拓展提升

★师:如果还想去其他地方旅游又不想重新抠图怎么办?我们可以将抠下来的人物保存为透明背景,注意文件格式选择png格式,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换背景了。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8快乐共分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美图秀秀美化相片并分享相片。

2、能自己注册电子邮箱,并会收发电子邮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分享、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分享相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相关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

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相关使用技巧

课题类型

操作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要处理的照片、电子邮箱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第8课,主要是将美图秀秀处理之后的照片分享给别人,包括两种方法,一是用手机版美图秀秀分享,二是通过发电子邮件进行分享;由于手机版美图秀秀在课堂上难实现,本节课就用电脑版美图秀秀进行分享,重点在于电子邮箱的注册和收发电子邮件,由于注册需要手机验证,所以在之前就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在家完成QQ邮箱的注册。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学生对于手机的操作已经很熟悉,用手机版美图秀秀的操作可以在家里完成,而电脑版美图秀秀分享照片是一个新的知识点;并且有些孩子用过QQ邮箱,对于电子邮箱比较熟悉,而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电子邮箱,所以让他们先自己在家完成电子邮箱的注册并熟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师:孩子们,想一想如何将美图秀秀处理的照片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呢?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分享照片的两种方式,一是美图秀秀分享,二是发电子邮件分享。

★生:存到手机里拿给别人看,发邮件……

探究新知

(一)任务一

在美图秀秀中分享

★师:

孩子们自由选择一张照片美化之后找一找如何分享

★师:有找到了的小朋友吗?请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

★师:美图秀秀里提供了这样几种分享方式,分享到空间、微博或者是人人网。孩子们回家之后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用美图秀秀给你拍照美化然后进行分享。

(二)任务二

电子邮件分享照片

★师: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任务让你们申请QQ并注册QQ邮箱,孩子们都去做了吗?

★师:好,那孩子们来分享一下申请QQ的步骤与感受。

★师:那现在孩子们登录自己的QQ邮箱。

★师:进入“写信”窗口,填写收件人地址也就是邮箱地址,主题和正文,正文里可以写文字、插入图片表情等等。那孩子们思考它与我们传统的写信有什么区别呢?

★师:孩子们将你们之前用美图秀秀处理过的保存好的照片发送给老师吧,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美化图片并分享

★生上台演示操作

★生:做了

★生分享

★生登录QQ邮箱

★生思考并回答电子邮件写信功能与传统写信的区别。

★生将照片发送到老师的邮箱

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生欣赏并评价

拓展提升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分享相片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分享,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我们享受着别人的分享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生使用“自由拼图”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9十岁大家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分享、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相片背后的故事。

2、学会电子相册、电子视频、电子台历的制作方法。

3、学会分享,理解分享的快乐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展示、分享照片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分享相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分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分享、交流自己的十岁成长故事。

教学难点

分享、交流自己的十岁成长故事。

课题类型

操作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协作分享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要处理的照片、电子邮箱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主要是将之前制作的作品即自己的十岁成长故事用电子相册、电子视频或者是电子台历的方式展示、分享给大家。通过相片的展示着重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以及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成长故事的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信息技术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成长照片比较困难,在实际授课时可以用之前学生处理的作品也可以用老师事先为他们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这么多节课以来完成了关于成长故事的许多作品,那如何将这些作品展示出来呢?

★师:今天我们就进行成长相片展示和成长故事的交流。

探究新知

(一)任务一

分享十岁成长故事

★师:

孩子们,到目前为止有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很大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任务二

展示成长相片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如何来展示你的成长相片吗?同桌相互讨论一下。

★师讲解演示用“放映幻灯片”的方法展示相片以及放映速度的控制。

(三)任务三

使用iDo制作电子相册

★师:除了用“放映幻灯片”的方式展示照片外,我们还可以用土豆iDo制作电子相册视频,现在老师下发安装软件,孩子们先把这个软件安装上。

★师下发安装软件并指导学生完成软件的安装。

★师讲解演示用iDo制作电子相册的方法并保存下来。

★师: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作电子相册吗?

★师:还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其他软件制作电子相册,孩子们平时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来制作电子相册。

★生分享成长故事

★生讨论交流相片展示的方法

★生安装iDo软件

★生制作电子相册

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

★生欣赏并评价

拓展提升

★师:除了制作成电子相册外,我们还可以将相片打印出来制作成成长台历、相册等,比如说这样的(展示图片),通过网络也可以方便快捷制作精美的实物作品(如台历、水杯、明信片、个性文化衫、钥匙扣、生日纪念品等)(展示照片),孩子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

★生欣赏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讲讲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10课

初识Scratch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Scratch工作界面,知道舞台、角色、脚本、编辑四大功能区。

2、掌握脚本指令的拖动、拼接、参数修改等操作方法。

3、能用“说”指令,修改说话时间,制作一个简单清楚的自我介绍。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播放演示的示范,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全屏演示,这是之前没有的体验,单一的演示窗口,展示内容更加突出。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应用、拓展中培养信息素养,体验分享的快乐。学生交流合作,养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完成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说”指令,掌握Scratch工作界面,体验编程。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说”指令,掌握Scratch工作界面,体验编程。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利用数码相机、手机、摄像头等设备现场演示。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学会保存Scratch的作品,其格式为.sb2,因为下节课会用到前面的作业。

学情分析

初识Scratch是虽是体验用Scratch编程的第一课,但对于已经在三年级玩过“我的世界”大冒险游戏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两者的不同在于,“我的世界”大冒险的任务情节是相对固定的,而Scratch编程更加开发和自由,学生的发挥空间更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猫在干什么呢?

2.对,它在和我们打招呼,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3.是用scratch软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

初识Scratch。(课件出示课题)跟老师一起读一下它的发音。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1、简介scratch

Scratch软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门为少年儿童开发的一款简易的程序设计软件,使用它可以很方便地搭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或游戏。

2、认识Scratch的窗口分区。

3、初步探索各分区的功能。

(1)找一找Scratch的图标是什么样的,打开它。我们把它的工作窗口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菜单区、控制区、控件区、脚本区、角色区、舞台区(课件出示界面分区图)

(2)这六个分区上都有不同的按钮,不同的功能,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去探索一下呢?

(3)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小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分区然后去探索这个分区有哪些功能能做什么?看哪个小组探索的功能最多最有趣。

介绍界面:

(1)舞台:角色演出的地方,随机介绍

(2)角色列表区:所有演员都会在这个地方休息

(3)角色资料区:显示当前角色的名称,旋转方向,坐标位置等基本资料

(4)脚本区:我们将选择好的指令安州顺序放在脚本区内,像搭积木一样设计脚本,告诉角色在舞台上要做什么

(5)程序指令区:在这里选择程序命令,只要用拖拉的方式,把命令积木堆叠起来,轻轻松松就可以创作出很棒的作品来

4、小猫打招呼

1.同学们看,小猫在哪里出现的?对,是“隧道”背景,如何导入背景?步骤怎样的?

学生动手操作。

2.如果想把小猫放大,应怎么办呢?

3.同学们看,小猫有一个打招呼的动作,需要用到了哪些指令?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了一个动画,小猫打招呼,主要涉及到“控制”和“外观”。演示中介绍如何删除指令。

学生讨论,完成练习。

学生认识Scratch的界面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师:请同学讲解获取相片的过程,遇到了那些困难。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拓展提升

1.刚才同学们通过互相合作,已经探索出了小猫打招呼,那如何让小猫动起来呢?

2.我们认识了Scratch,并且通过它制作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小动画,大家觉得有意义吗?那一定要把它保存下啊,如何保存呢?

学生观察“Scratch”软件,找出小猫运动的指令。

师演示保存方法。

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scratch,了解了scratch的界面,我们学会了哪几个指令?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11课

逃离时空隧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重复指令、造型切换、等待指令实现角色的原地运动。

2、掌握滑行指令的运用,让角色能按时移动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3、知道根据任务的需求,要将“大任务”分成若干“小任务”。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通过新建文件夹,归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在应用、拓展中培养信息素养,体验分享的快乐。学生交流合作,养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完成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造型重复切换与角色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拖动角色定位与滑行指令配合实现角色的移动。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给出的任务分析流程图中,最右边给出的指令,都是从脚本区拖出的默认状态,具体参数需要看中间蓝色的分析步骤。

学情分析

通过保存项目文件和打开项目文件,是每个应用软件必须要掌握的操作技能,Scratch也不例个,要培养学生保存作品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识Scratch的基本操作方法,也用学会了制作自我介绍,今天我们要帮助编程小猫逃离时空隧道。首先要让小猫动起来,再利用救援能量通道上的能量方块为它增加动力,当走到右下角后小猫就算逃离成功了。

2.大家有信心完成吗?那么我们要根据编程小猫提供的线索,分析任务,然后一一解决。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同学们看老师的示范:

1、导入前一步的作品,通过打开项目,找到前一课的作品,选择覆盖文件即可。然后选择角色区的小猫,再打开造型,可以看到小猫造型里有两幅图。用鼠标交替点击,看舞台区小猫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先打开作品,观察造型点击后的变化。

2、同学们已经发现小猫运动的秘密了吧,那怎么通过指令让小猫动起来呢?

同学们看书第70页,修复小猫的运动能力,这里是任务的分析。请同学们看书后,自己在脚本区里找到相应指令块,拼接在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让小猫动起来。

3、小猫自我介绍的内容还在,可是今天我们并不需要小猫说话,可以删除不用的指令,同学们可以根据书上友情提示的方法删除,也可以根据《我的世界》大冒险里删除的方式,拖动不用的指令块到脚本区。

同学示范、完成练习

1、小猫已经在原地动起来了,现在它需要能量才能逃离时空隧道,首先我们要导入“救授通道”角色,请同学们根据教材71页的方法,导入图片,并调整好图片的位置,让小猫从能量块的位置撤离吧。

2、同学们根据小猫任务分析提供的思路,能去脚本区找到相对应的指令吗?

当然不能,因为任务分析是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应该掌握的是方式,不是每次都按任务分析去找指令来拼接就可以了。所以,大家还要认真看第3步逃离时空隧道的操作方法,一共有3步,看那位同学尝试成功,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如何实现。并说一说你的方法。

3、同学们,小猫从什么位置出发呢?虽然我们拖动后,它就从拖到位置出发,但是下一次运行它又会从最后的位置出发,所以固定小猫出发的位置很重要喔。所以一定要使用移动指令,不论角色在舞台的什么位置,只要使用了移动到指令,它都能出现在你想要的位置上。简直是无敌“瞬间移动”喔!

4、根据前面同学的示范,我们一起来总结滑行指令的使用方法,先将角色拖动到需要位置,然后再到动作脚本区找到滑行指令,最后拖动到编辑区按任务要求拼接。请同学们根据这种方法,让小猫顺利的逃离吧!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示范

学生尝试练习

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拓展提升

1、同学们经过努力帮助小猫完成了逃离,细心的同学发现线路长短不一,但是小猫都是用1秒钟滑行,感觉节奏时快时慢。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小猫造型切换等待的时间和滑行时间,让它的动作更协调喔。

2、如果前的任务都完成的同学,可以尝试探一探,让小猫在第2和第3能量块处,改变一下小猫的方面。

学生灵活运用。

评价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发现了小猫动起来的秘密:通过造型的不断重复。同时也掌握了小猫移动的方法,通过移到指令——定位和滑行指令——移动,掌握这些知识,你就可以控制角色在舞台里自由自在的移动了。不过呢,在Scratch里,实现任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论用什么方式,只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完成任务,都是棒棒的!

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12课

摆脱机器人追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舞台造型顺序的调整,能利用等待指令和舞台切换实现对舞台显示内容的准确管理。

2、掌握舞台切换来激活角色的从左到右的移动,实现角色不断向右前进。

3、学会使用重复(次数)指令,以“下一造型”为例来简化程序指令,让程序简洁易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同样任务的两种指令,可以让学生明白,完成同样的任务,可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对任务的分析,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背景显示顺序和时间的管理,通过舞台切换来激活角色动作。

教学难点

运用重复指令,以“下一造型”为例简化程序指令。

课题类型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

1学时(40分钟)

教学资源

计算机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软件。

教材分析

本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四年级上册,本课教学也需要前一课的作品,主要是为了巩固对项目文件的操作,还有就是删除角色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不需要角色可以直接删除,删除角色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背景库中导入的舞台顺序,需要通过舞台背景里通过拖动位置的方式,实现对舞台显示顺序的调整,利用将背景切换为指令和等待指令,实现舞台显示的精准管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1、师:时空隧道的情景真是太紧张了,你应该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2、师:好呀,你们可以先带我欣赏一下地球上漂亮的风景,然后送我去智慧城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摆脱机器人追踪。

(播放PPT)

学生观看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探究新知

1、本课教学也需要前一课的作品,当然也可以直接新建一个文件也可。主要是为了巩固对项目文件的操作,还有就是删除角色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不需要角色可以直接删除,删除角色的方法除了教材上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2、从背景库中导入的舞台顺序,需要通过舞台背景里通过拖动位置的方式,实现对舞台显示顺序的调整,利用将背景切换为指令和等待指令,实现舞台显示的精准管理。

3、小猫原地动起来中,使用下一个造型指令,简化将造型切换为与等待指令的两次运用,合并成使用一次指令,要让学生理解下一个造型指令,还是需要打开小猫的造型,下一个造型是从当前造型开始数起的下一个造型,当造型依次显示到最后一个造型后,又回到第一个造型处。可以通过造型前的编号来解读此指令。

下一个背景也是同样的原理。

4、利用当背景切换到指令,激活角色的从左下角移动到右下角的动作,不断切换实现角色不断向右前进的效果。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实现这个效果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选择当背景切换到提令,可以让程序更容易解读,思路更清楚,容易理解。特别适合讲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切换到相应的舞台背景,当背景切换可以激在场的角色进行动作反馈,推动故事的讲述。

5、复制脚本,通过修改局部参数(比如舞台背景名称)实现快速指令的编写,这是程序编写中重要的操作方法,希望学生都能掌握此操作方法。

6、根据流程图简化程序指令。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示范

学生讲解操作过程。

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

2、作品介绍。

3、作品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欣赏作品。

学生示范,讲解步骤

拓展提升

1.师:如何有效地控制背景切换的顺序?如何让小猫停下来后脚步也跟着停下来?请分别加入下面的指令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协作。

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总结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呢?

总结所学内容

篇8:北师大版四上数学教案

从网上搜索“数学猜想”能找到200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章, 其中2011年31篇, 2012年46篇, 2013年26篇, 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数学猜想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有些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方面得心应 手、效果显著。但是, 流于形式、盲目急切、貌合神离的所谓“数学猜想”也为数不少。

1. 猜想流于形式, 缺乏目的性。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收集、选择、处理数 学信息,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但是很多教师在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数学信息时, 往往不注重信息的合理性、目的性、知识性, 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猜, 既不能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2. 猜想一猜而过, 缺乏过程性。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它的本质属性是思维活动。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可见数学猜想是存在于大部分学生的活动中的, 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不能一猜而过。

3. 猜想貌合神离, 缺乏主体性。数学猜想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的一种猜想, 它的主体是学生, 主角也是学生, 这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不能由他人代劳。

数学猜想没有目的性, 没有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或者思维过程被教师越俎代庖, 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还会使小学生本来就处于萌芽状态的、脆弱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加速丧失, 实在是得不偿失。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教师对数学猜想的理性认识不够, 对如何开展数学猜想的方法和策略缺失。那么什么是数学猜想呢?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要如何开展数学猜想教学呢?笔者对此展开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思考。

二、概念内涵

1. 概念界定。数学猜想是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 对研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后, 对未知的量和关系作出的一种猜想和判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是一种推理, 也是一种数学想象。

侯月平在《数学猜想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提出“提出问题→数学猜想→总结”的教学模式。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产生数学猜想, 可以分为 :①观察。通过观察对数学问题获取信息。观察其图形、结构、数量关系, 从而去寻找其规律或性质。②提出数学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 提出自己的猜想。③验证猜想。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刚才所提出的各种猜想逐一进行验证, 最后形成最终猜想, 然后进行证明。第三部分, 总结。

2. 意义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猜想方面的训练, 它对小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1) 数学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数学猜想学习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 进而产生问题, 而问题是创新的源泉。

(2) 数学猜想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 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产生, 还是公式、定理的发现, 规律的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数学猜想, 从而使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 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愿望, 使其思维更加积极主动、灵活, 拓展学生的思维。

(3) 数学猜想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和谐的情境中, 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数学猜想, 将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数学感悟, 最终达到在数学理论知识上各有所获。鼓励数学学习中的猜测性学习,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4) 数学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猜想的思维要点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猜想。在数学教育中,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猜测数学问题的解法, 猜测数学问题的结果, 猜测数学问题可能形成的新概念或新命题, 实际上调动了学生的的数学好奇心。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合理、积极的猜想, 实际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

开展数学猜想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数学猜想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产生, 可以从观察材料的共性与特性中产生, 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产生, 可以从思维品质的活动过程中产生。面对多种途径, 笔者提出这样几个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 求“连”;创设开放和谐的问题情境, 求“活”;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求“实”。下面以《商不变性质》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1. 提供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 求“连”。数学猜想是“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 “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可以理解为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如何调动这些, 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能够连接新旧知识点的数学学习素材。由此可见,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背景, 是学生进行数学猜想的基础。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如下图。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观察”的素材。素材要能够连接新旧知识, 既简单明了又要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感觉。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

片段一 :已知60÷20=3,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 商有什么变化?

60÷20=3是学生已知的,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给予了学生一个具体操作的方向, 不至于让学生的探究漫无目的, 而且这样操作后形成的素材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商有什么变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 而且因为是根据学生自己前面的操作结果而得来的联想,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推断, 有利于学生产生合理的数学猜想。

因此, 素材的选择要简洁明了, 具有操作性, 能连接新旧知识点, 能引发思维进行思考。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马上进入活动状态, 操作活动有目的性, 又有自己的个性, 为学生能够产生数学猜想提供了思维的支点, 是开展数学猜想活动的先决条件。

2. 创设开放和谐的问题情境, 求“活”。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人的本性, 当它自由运行时, 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堂环境是人自由运行的基本保证。心理学表明, 当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 他可以自由地进行发散性思维, 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火花, 不会担心别人的笑话与讥讽。

设置一个宽泛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 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具备一种对新知“急需突破”的迫切心理, 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即猜想。

片段一 :已知60÷20=3,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后反馈板书成 :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看板书已经一目了然, 同时新的疑问产生了 :为什么商都不变呢?

师 :回忆得到的新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是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大胆猜一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6÷2=3, 被除数60除以10, 除数20除以10, 商还是3。

生2 :我从3÷1=3到6÷2=3 , 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

生3 :我从24÷8=3到6÷2=3 , 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商也不变。

生4 :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

师 :凭你的经验, 你还有没有其它的猜想了?

生静静的, 一会儿后有生自言自语 :加上一个数可以吗?

生5 :我想,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知道会不会变。

师 :你觉得会不会变?

……

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氛围浓厚的、互相协作探究的、能对问题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 每个学生求知的欲望被不断激发, 灵感的火花能被及时发现和保护, 思维才更具有发散性, 创造也才会接踵而至。因此, 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求“活”的前提, 是数学猜想的种子萌芽的必备环境。

3. 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求“实”。数学猜想的思维品质是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 在《商不变性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观察、归纳、类比的训练与培养, 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 发展思维品质。

观察要引导学生观察共性与特性以及事物间的关系, 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观察, 学生便会像案例一中那样, 只看到一个数字, 不能看到其中的关系, 也就很难产生合理的猜想了。观察力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片段一中, 观察一组学生自创的算式, 从共性来看, 这些算式的商都是3 ;从个性来看, 每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一样 ;从他们的关系来看, 似乎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 对于学生而言难在表达。小学生往往只能表达一些表象的认知, 需要教师适当点拨让他们完善归纳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适度把握, 点拨过多便会代替学生的思维, 点拨过少又会让学生的思维“跳不起来”。类比是指由此及彼, 或触类旁通。联想是对与其他事物的结论、发展规律或某类问题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联想。

片段二 :

师 :现在大家有了四种猜想, 很多同学对这几个猜想的想法也不一样, 我们怎么办呢?

生 (齐声) :验证。

师 :怎么验证?

生 :再举一些例子看看。

师 :四人小组合作验证, 要求下结论的时候要提供证据。

(学生合作验证后反馈。)

生1 :我们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我们的证据是这些算式。 (本子上写着许多商是3的算式)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去相同的数, 商不一定会变。因为如果这个数是零的话, 商就不变。但是如果这个数是2, 那么6÷2=3就变成了8÷4=2 , 商变掉了。

生2 :我们觉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的时候, 这个数不能为零。而加或减的时候刚好相反, 只有是零的时候才符合。

生3 :你说的我不赞成, 加或减的时候不是只有零才符合的。我们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等的时候, 加或减去同一个数后, 商也是不变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商都是要变的。

生4 :既然加或减的情况只有几种特殊情况下才符合, 那么这个就不能称为是规律了。我们觉得只有乘或除以这样的才能算是规律。

师 :既然如此, 那么大家都同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这个猜想不成立了吧?

生 (齐声) :同意。

师 :承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

生1 :同意。但是要加一个条件, 零除外。 (师补充板书)

生2 :我不同意。我们刚才虽然做了很多题目, 但是都是根据60÷20=3变化而来。万一这个规律只对这一组题目有用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看其他的题目, 才能再确定。

师 :你说得很对。数学是一门科学,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验证, 看看其它的题目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片段中, 学生又一次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的思维活动, 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说, 数学课上要注重“实实在在”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猜想才能腾飞。

四、启示思考

1. 数学猜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但后进生要如何激发?数学猜想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内向、基础薄弱, 往往只是陪同学进行整个活动, 他仅仅在一边旁观, 既不跟着学习, 也不跟着思维。那么,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要采用怎样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资源统整可以拓展猜想的学习内容, 如何进行分类?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进行猜想教学。教师有必要对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整理, 尽可能挖掘能够进行猜想教学的内容, 进行资源统整。

人教版教材中四大领域的内容都有这样的内容, 教师需要认真解读教材, 可以选择让学生猜定义、猜解题方法、猜答案、猜问题等。

上一篇:开文印店的的营销策略下一篇:中远物流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