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4-05-11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商洛市小学

古丹萍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初步了解大禹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3.随文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治、洪、害、姓、理、被、制、伟,认识衣字旁,能够区分治和制,会写洪、被、制、害、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区分“制”和“治”。

3.抓住“淹没、冲倒”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教学过程】

一、谈话质疑。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人,认识他吗?是的他就是古代的大英雄大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大禹治水》,伸出手跟老师写一写:治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三点水要竖起来,私字头宽宽的,盖住下面扁扁的口。

4.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结果如何?)【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让学生就课题提问,一是了解孩子们的阅读须知,二是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识字。

1.你们的问题有这么多该怎么办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用心的读课文吧!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弄不明白的地方看看插图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1)能把第一自然段读准确真了不起,这一段藏着两个多音字朋友呢!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淹没

冲到)(2)淹没的没指隐入水中看不见了,所以读没,冲到的倒好友一个读音,谁知道?比如倒水,什么时候读倒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大风把小树吹到了,解放军叔叔卧倒在草地上,小朋友一不小心摔倒了,人把一堵墙给推到了,竖着的东西躺下来就读倒,一起再读读这两个词。(淹没

冲到),放到句子中再读读。(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帮助孩子理解倒的意思,会区分多音字的读音。(3)同学们见过洪水吗?想去看一看吗?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四千多年前去看看那场特大的洪水吧!

a.你们看到了怎样的洪水?(可怕的,来势汹汹的)

b.书上是怎样形容的?(滔滔的洪水)谁能读的更大更凶猛一些?(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利用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洪水的可怕,为学下文做好铺垫。

c.洪也是生字呢,该怎样记住他?(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共同的共,这么多的水流在一块,就形成了很大水,就叫洪水。)伸出手来写一些这个字。

d.这样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老百姓没有了家,四处流浪,这就叫做——无家可归。一起读读这个词。e.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么样?带上你的心情,读想象画面,把这组词读一读。

滔滔的洪水 淹没

冲到 无家可归

3.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这一段可难读了,谁来挑战?

(1)这一段里有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感觉?它们是(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谁再来读?

(2)这两个词都含有千万,真的指一千和一万吗?(3)你还能说出几个带有千和万的词语吗?

(4)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千难万险,治水成功——千秋万代,老百姓对他是——千恩万谢,、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这组词语。

(5)孩子们,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这样丰富多彩,学习语言就要善于积累。

【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在学习“千山万水”和“千辛万苦”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千万是虚指这样中写作技巧,同时让孩子积累包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做好知识储备。

4.指名读第三段。5.谁想读第四自然段?。(1)这一段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洪水被制服了。这一段里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先看“被”“被”里面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偏旁,衣字旁,它由衣服的衣演变过来,衣字旁的字都和衣服有关,写的时候,竖提要变成竖,撇和捺要变成短撇和点,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被:一点住顶间,横撇向左边,一竖立中间,撇点紧相连,右边是个皮。古时候,人们用动物的皮包裹全身当被子,再读这个字。

(2)再看第二个字“制”,“制”的右边是里刀旁,远古时期人们用刀来修剪树枝,所以要用到工具的制都是立刀旁,我们来写写这个字。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识字时既要让学生读好音,还要知其意,记其形。在教学“被”和“制”时,我主要借助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的。

6.大水被制服了,老百姓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呀?因此大禹也成为世代敬仰的大英雄。

三、再读知意。

1.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咱们对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上课之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现在你们能解决吗? 2.在这篇课文中有四幅插图,都说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这四幅图就像是一幅连环画,展现在我们眼前,有同学提出了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一幅画面?

【设计意图】

都说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文插图的作用,让插图为孩子们了解课文内容服务。(1)指名交流。

(2)传说远古时期经常发大水,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呢?从文中找一找读出来。(3)读完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读完这一段,我们知道了,是洪水祸害了老百姓的生活。大禹就是看到这样的场面才决心治理洪水的,这就是治水的原因。(擦去问号板书:洪水)

3.大禹到底是怎么治水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1)引读:你们看,大禹正带领老百姓治水呢,他为了治水,四处奔波,先是观察(),然后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开辟了(),最终洪水流入了大海。

(2)这一段写大禹在干什么?这个自然段就写大禹是怎样治水的。4.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的?这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1)谁来读一读。

(2)没有哪一人不爱自己的家,没有哪一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你们看,大禹的儿子正朝父亲招手呢!可是,治水未成,大禹又怎能回家呢?老百姓听了这件事都很感动,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件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5.最终大禹把洪水制服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你们看,大河静静地流淌,百川乖乖地流向大海,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样美好的日子让我们放生朗读最后一段。这一段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结果。大禹终于——制服了洪水。

6.同学们,你们看,咱们今天学会了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说出了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这些词语的用处可大了,你能用上这些词语完成这个小填空吗?

【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重在指导学生围绕大禹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朗读课文,提炼重点词,然后串联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

7.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看面对强悍的洪水,大禹没有退缩;面对险峻的大山,大禹没有退缩;为了拯救老百姓,大禹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治服洪水,老百姓终于过上了秋来播种,春来收获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大禹,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大禹。

四、指导写字。

1.课文读完了,我们来看一看本课的生字。这一课共有10个生字,我们一边读一边和这些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2.这一课左右结构的字比较多,老师挑选了两个,看看田字格里的位置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一个字:害这个字宝盖头扁扁的,三横要均匀。

4.描红:制、洪、害、被、治 5.仿写、评价。

五、作业布置。1.抄写课后词语。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洪水

治理

制服

篇2: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编号:073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正确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篇3: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如果能在汉字文化背景下进行适当的追根溯源与勾连生活, 便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汉字与实物、汉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每个汉字的意思, 感受汉字的美感, 产生识记、书写汉字的欲望。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 从故事中可以依稀看到人类从洪荒中一步一步走来的印迹。本文生字较多 (一类、二类生字共20个) , 怎样在快乐的阅读中轻松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 激起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呢?笔者想起姚淦铭先生的一段论述:“先民居所的选择往往依山傍水, 故日常对水的观察相当细致, 心理生成繁多, 存留在种种不同的字中。”是不是汉字中三点水旁的字比较多呢?查了字典果然如此!这些信息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因此, 我考虑是否可以借这个故事引领学生来一次文化长河里的跋涉, 从“三点水的字为什么这么多”开始, 陪着他们来 一次汉字 寻根 ;对“制”字的教学则溯本求源, 借其古形、古义编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在帮助他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同时, 培养其对汉字的 整体感觉 和深厚感情。

另外, 我还希望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氵”与扇子边的相似之处, 使他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汉字的每个笔画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横像扁担竖如悬针, 撇似柳叶飘飞, 捺为大刀挥舞。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物像时, 我期待汉字连同构成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在儿童的眼里变得温暖可爱起来。

【课堂实录】

一、聊聊汉字,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 在奇妙的汉字王国里, 住着成千上万的汉字宝宝, 你们猜一猜, 哪个部首的字比较多呢?

生:单人旁。

师 :单人旁的 字宝宝有哪些?

生 :休、他、们、你 、什、化、伟……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呢。

生:口字旁。

师:你说说口字旁的字。

生:吹、唱、喊、叫……

师:你们真棒,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老师查了字典, 发现这几个部首的字确实比较多。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

在《新华字典》里,

三点水的字有600多个;

木字旁的字有500多个;

口字旁的字有400多个;

单人旁的字有300多个。

师:看到这儿, 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三点水旁的字这么多呢?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 咱们一起来寻找答案。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发明的。在很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还没有结实的房子住, 也没有漂亮的衣服穿, 他们只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请看——— (课件出示下图)

生:古代的人住在山洞里, 山洞附近要有水他们才能生活。

师:对!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也给他们造字带来了灵感, 他们就在生活中发明了很多跟水有关的字, 这些字很多都有三点水。瞧——— (课件出示三 点水旁的 汉字 , 略。)

师:三点水旁的字有很多, 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也很多, 多得在一篇短短的神话故事里就能找出10个。汪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课件出示) 谁会读?

(生开火车读;师指导多音字“没”的读音。)

师:刚才读的三点水的字或词都藏在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里, 故事的名字叫《大禹治水》。请小朋友们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 互助认字

师:看到这个故事题目, 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大禹是谁?他为什么要治水呢?

生:治水是什么意思呢?

生:故事最后结果怎么样?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 那咱们就带着这份好奇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课件出示)

1. 自 由 读 课文 , 用自己 的耳朵倾听自己读书的声音。

2. 读 准字 音 , 读 通 句 子 ,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关注学生读书姿势。)

师:读完的小朋友把书放下, 小眼睛往前看, 故事里藏着很多生字宝宝, 它们说要考考你们。先自己读一读屏幕上的字。 (课件出示)

师 :20个生字宝 宝都认识的小朋友朝老师笑一笑。请你们拿出抽屉里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生字卡片, 卡片正面没有拼音, 反面有拼音。你可以自己先考考自己, 然后把你认为最难读的挑出两个, 考考你的同桌。读对了, 夸夸他;不对的 , 互相教一 教 , 多读几遍。

(生读)

三、了解故事, 随文学字

师:读了课文, 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大禹是谁呀?

生:古时候的一个人。

师:是的, 有的故事里就称他为“禹”。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生: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 他还当过领袖呢。

师:你知道得真多, 请你读。 (出示词卡)

师:这里有三个生字, 你都读对了, 特别是“伟”字, 读得很到位, 我们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词卡)

师:在汉字王国里, “伟”除了和“大”交朋友, 还可以和谁交朋友呢?

生:伟人。

生:“伟”还能和本课的生字“雄”组成新词“雄伟”。

生:还有“伟岸”。

师:你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知道“伟岸”是形容什么的吗?

生:不知道。

(生笑)

师:它是指高大、魁梧的样子, 比如爸爸的身材, 或者挺拔的松树。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屏幕上的句子, 体会“伟”字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 师生齐读。)

1. 一 代 伟人 邓 小 平 爷爷小时候写字非常认真, 所以,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 . 暑假 , 我 和 爸爸妈妈 一起登上了雄伟的泰山。

3 . 我 的 爸爸 身 材 伟 岸 , 像运动员一样又高又帅。

师: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他为什么要治水呢?谁来读故事第1自然段?

(指名读)

师 :你把字音 都读正确了, 如果能放慢速度, 就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第1自然段后该生又读一遍。)

师:有几个字宝宝跑到这儿来了, 谁会读? (出示词卡)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师:看这三个加拼音的生字的字形, 你能发现什么?

生:都有三点水。

师:那你猜一猜, 滔滔的洪水表示水怎么样?

生:水很多, 很大。

师:很好, 就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缓慢而沉重)

师:听你一读, 我仿佛看到了那可怕的洪水淹没了农田, 冲倒了房屋, 这就是———

生:滔滔的洪水。

师:“洪”也是生字, 谁能根据洪水的意思记住“洪”的字形?

生:洪水就是很大的水, 所以“洪”是三点水旁, 右边的“共”表示读音。

师:对, 联系意思记字形, 你会觉得汉字很有趣。

师:洪水这样可怕, 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不仅把生字都读准了, 还注意了长句子的停顿。奖励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这个卡片。 (出示词卡)

师:读之前, 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吗?

生:“治”是翘舌音, “理”是边音。

(小老师带读)

师:“治”是个热情的字宝宝, 还组成了很多其他词语, 你们能用上一个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

治疗治安治愈治国三明治

政治整治医治治水治病救人

生:我最喜欢吃三明治了。

生:我们小区的卫生现在整治得很好。

生:奶奶的病终于被医生治愈了, 爸爸很感谢医生。

……

师: 小朋友们真厉害, 把“治”字用到了很多地方。课文中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谁再读第2自然段?

(一生读)

师:禹又是劈山又是挖河, 用了13年的时间, 终于把洪水制服了。谁会读? (出示词卡)

(指名读)

师:“制”这个生字, 谁会记字形?

生 :左边的上 面是个“牛”, 下面是个“巾”, 但是上面的“牛”的竖和下面“巾”的竖是合在一起的, 右边是个立刀旁。

师:看得出你动了脑筋。其实, 除了“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记字:看看这个字古时候是什么意思, 又是怎么写的。汪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 “制”古时候表示给果树剪去多余的枝条。我还编了个种果树的故事呢, 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课件依 次出示图1、图2、图3, 略。)

师: (配合图片讲述) 瞧, 这是王爷爷家种的苹果树, 长得多茂盛, 叶子一层又一层。可是树上的苹果却又少又小, 王爷爷说:“嗯, 看来我要剪去那些没用的不结果子的枝条, 这样苹果才能结得又大又多。”小朋友, 伸出你的小剪刀, 和王爷爷一起剪枝条吧, 咔嚓———咔嚓———, 剪去多余的枝条, 第二年就能结出又大又多的苹果了。

师:咱们的祖先在很多年前就知道给果树剪去多余的枝条, 根据这个意思他们造出“制”。跟我写, (一边板画一边解说) 果树高又大, 根儿扎得深, 叶子一层又一层, 拿起大剪刀, 咔嚓咔嚓剪枝条。这就是后来有人觉得这个字不够美, 又给它加了一撇, 渐渐地“制”就写成了现在的样子。

师 :写“制”要按 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规则来写。谁来说“制”的笔顺?

(师生说笔顺并书空)

师:“制”写到田字格里还要注意什么才能美观呢?

生:左边宽, 右边窄。

师:对, 看电脑老师还有什么要提醒你们的。 (课件演示“制”字笔顺及书写要领。)

师: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制”。 (师范写并提醒写字要领, 生书空。) 一撇短短的, 短横长横紧凑靠上, 竖、横折钩要紧靠横中线, 垂露竖就像果树的树干一样直, 立刀旁和竖中线要留点距离。静静地看这个字5秒钟, 记住怎么写。希望这个跟果树有关的字记到你们的脑海中了。

(生静静记字)

师:果树的枝条太多, 要剪去;滔滔的洪水太可怕, 要让它流到大海中去, 这样洪水就被制服了。请大家再齐读这个词卡。

(生再读)

师:洪水被制服了 , 故事就有了美好的结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写一写故事里的生字宝宝。

(生写字)

四、读帖比照, 学写生字

(出示:治、洪、形、制)

师:写字之前要认真读帖。仔细观察, 这四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

生:前两个是左窄右宽, 后两个是左宽右窄。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师:对, 读帖首先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但除了观察结构, 还应该关注关键笔画的写法。仔细观察这四个字, 想想每个字里有哪些关键笔画的写法要注意。

(学生安静读帖后交流)

生 :“形”右边 的三撇要对齐。

师:对, 三撇的起笔处连起来差不多是一条竖线。现在我在黑板上写第一撇, 谁能接着写第二撇和第三撇? (师生合作板演三撇) 这三撇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但是第三撇略微朝下一点。

生:“治”和“洪”的三点水要写得弯一点。

师: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写好“治”和“洪”, 写好三点水很重要。仔细观察, 你们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

生:把三点水的三个点连起来, 就像扇子边上的线。

师:观察仔细, 表扬你!现在老师这里就有一把扇子, 谁来和我合作, 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扇子边儿?

(师生板演, 借助实物扇子合作画出一条弧线。)

师:你画得很认真!这里有三个笔画, 你能在这条弧线上摆出一个三点水吗?小朋友们看, 他摆的三点水和屏幕上的三点水像吗?摆得好, 就给他掌声。

(一生在黑板上摆出三点水, 众生鼓掌。)

师:小朋友们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治”和“洪”。三点水写成弧形, 是为了让出地方给右边的笔画。撇折就像小三角, “口”字上宽下窄。“洪”字长横要穿插, 撇点起笔看两竖。为什么要看两竖呢?看看卡片上的“洪”字。

生:撇和点的起笔和“共”字上面的两竖对齐。

师:是呀, 汉字宝宝有生命, 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关联的, 撇和点的起笔正好都在两竖的下方。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和铅笔, 摆好写字的姿势。跟我说:头要正, 肩要平, 身要直, 足要安。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把四个生字 描红一遍 , 临写一遍。

(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把笔放下 , 我们做个 手指操放 松一下。

(师生伴乐做手指操)

师 :来看一个 同学的作业。 (课件出示) 一个叫王怡明的小朋友, 第一个“制”写完了, 他和字帖比了比, 发现自己左半边写得不够紧凑, 重写的时候 就注意了 这一点。瞧, 第二个“制”写得多美。他这样做叫“比照”。请同学们像他这样, 把自己写的四个字和字帖进行比照, 在后面的格子里重写一个或者两个, 争取比刚才写得好。

(学生比照后再写,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觉得自己通过比照后写字有进步的小朋友请举手。

(很多学生举手)

师:先看于昊的作业。 (投影出示该生作品, 其他学生评价。略。)

师:下面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评一评, 写得好的夸夸他, 有不足的, 给他提个建议。

(同桌互评)

师:今天, 我们读了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 还练习书写了四个左右结构的汉字。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生字和新词。

(生开火车读)

篇4:《雨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篇5: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 1.会认15个生字和会写“洪”字。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禹。(板书)

2、禹是谁,干什么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治的什么水?(课件示:洪水)

4、“洪水”是一个生词。(板书)“洪”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谁来读?我们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看谁是小小侦察员?(指名)可组什么词(指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怎么写,请翻开课本73页写字、唱写字歌。

5、“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5、“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面对洪水,大禹毫不畏惧,与它展开了较量。他是怎样跟洪水进行不掘不挠的较量呢?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穿越时空一同去感受英雄的力量。(再读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1页,让我们一起走进4千多年前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示)

3、我们大概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还得靠这些生字朋友的帮助。(示生字)①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②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③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④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记字方法吗?(指名答)闪一闪游戏。

⑤ 如果把生字藏到词语里了,你还能认出来吗?指名读

⑥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5、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第一组: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①(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②第二组:继续 退去 被动 耕种 恢复 安居乐业(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6、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

2、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

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

15、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篇6:《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板块

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万()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3.指导背诵。(1)示范背诵。(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13年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

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2)师范写,生描红(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习“制”

(1)出示“制”,你是怎样记住“制”的?(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习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篇7: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肥市金葡萄小学 兰兰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能正确、有感情德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

3、说出大禹制服洪水的经过。技能:说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感: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教学重点:大禹治水的经过

教学难点:大禹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一心为民的伟大精神精神的理解与领悟。

三、课前准备:

1、小黑板

2、大禹治水的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治水的英雄,孩子们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板书“大禹” 提问:他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是什么?孩子书空生字“治”,师板书“治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引导生看板书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大禹治理洪水,洪水被制服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看图,说一说;回忆电视画面,谈一谈;读文,找一找。感受洪水之大,百姓之苦。

你觉得这洪水怎样?(凶猛)。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大禹看到这情景,是怎么想的呢?

1、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齐读,读好“下决心”。

2、治理洪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请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2小节。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个问题。

3、说说大禹做了什么事?

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指读、齐读。

4、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5、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得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

“千山万水” 齐读

看图片,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6、出示句子 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同学们,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大家往下读一读(出示句子)看屏幕,指名读。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哪一个字?(齐答):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2、是不是就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齐读,读出数量多)

同学们都知道古代有没有车?是阿,没有车,他们还得把这挖下来的成千上万的石头一筐一筐地挑到远处去。多辛苦啊!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听老师讲故事,大家仔细听。

出示小黑板: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请你们再细细地去读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大禹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4)组织学生讨论: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5)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6)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桌同学讲)

(四)全课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作业:复述课文

(六)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治理

篇8:《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文章, 本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多元想象, 挖掘情感因素

本设计多次用想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 在第一小节的教学中抓住词句, 引导学生扩想洪水的凶猛;第二小节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抓住情节空白引导学生补想大禹治水吃了哪些苦;文章结尾处用“想对这位伟大英雄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续想。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 积极地阅读, 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词析句, 感悟语言魅力

语言是一门科学。而听说读写又是培养语感, 感悟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都需要领悟词句含义, 特别是读, 在领悟词句含义方面尤为重要。本设计多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 在积累词汇、欣赏朗读中增强语感, 在想象交流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师生共写课题, 自然导入教学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课。请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提醒:禹, 第一笔是撇, 最后是一提加一点。)

2.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板书课题时,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 并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后用提问将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融会贯通, 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细流。】

二、多媒体再现情景, 感受洪水凶猛

1.读着这样的句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吧! (播放洪水录像)

3.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可恶的洪水, 使老百姓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和温暖的家。谁能通过你的朗读, 让我们感受到这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呢? (指名读, 师生评议后再读)

【设计意图:洪水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 对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孩子们更是漠然的。录像的播放,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在再现的场景中, 引导学生表达、思考, 进而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情。】

三、引导合理想象, 初悟治水艰辛

1.过渡:当大禹看到洪水把老百姓害得无家可归时, 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对, 这就是大禹的决心。一起读!

3.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接着读第二小节, 看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都做了些什么。

4.交流: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做了些什么?

5.为了治理洪水, 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正如书上说的,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1) “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 (板书:千辛万苦)

(2) 想象一下,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时, 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体验, 充分展开想象, 使学生在想象中训练语言, 培养语感, 更重要的是在想象中体会大禹治水历经的千辛万苦。】

6.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 (生自由读书, 同桌互相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1) 抓住关键词“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交流感悟。

1“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并不是数字“九”的意思, 在这儿表示不止一条河, 不止一座山, 表示很多的意思。

2禹生活在 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 当时的劳动工具是非常落后的。他们就是想挖通一条大河, 想劈开一座大山, 容易吗?

3你们看! (出示劳动场面图) 禹带领百姓一锹一锹地挖着河道, 如果大山挡住了去路, 就得把山上的石头一块块地凿下来。一不小心, 石头会压在他们的脚背上, 血流不止。手指磨破了, 手臂划伤了。就这样, 想挖通一条河, 劈开一座山已经是非常艰难了, 更何况是“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样的苦就叫———千辛万苦。

4谁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指名读, 齐读)

(2) 抓住关键词“千山万水”交流感悟。

1看, 这就是“千山万水”! (出示千山万水图片)

2为了察看水流和地形, 禹要爬过那么多的山, 趟过那么多的水,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齐说) 。

8.读到这儿,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不怕苦、坚强、勇敢等)

9. 多么了不起的大禹呀!来, 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读好这段话。 (齐读)

10.我们抓住了关键词语, 读懂了大禹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感受到了大禹是一个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以后读书呀, 就要这样抓住关键的词语, 去好好理解。

【设计意图:以上部分的交流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拓展,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使本课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了阅读理解文本的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巧借数字故事, 激发内心情感

1.同学们, 发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故事还有很多, 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数字故事。

2. (出示第三小节, 其中数字用括号代替) 自由读, 想想这几个括号中应该填什么。

3.你会填了吗? (学生读, 教师标红“13、三、一、十”这几个数字)

4. 抓住这几个数字再读, 看能读懂些什么。 (读完后同桌讨论)

5.你从这几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数字中, 又体会到什么呢? (交流)

6.大禹治水13年, 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 可他一次都没有进去, 这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了百姓的幸福, 大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为了大家, 他舍弃了小家。此时此刻, 面对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大禹,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7.指导说话。 (指名说)

【设计意图:巧借数字, 挖掘空白,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总结回归整体, 升华情感体验

1.经过 13 年的治理,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谁来读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

2. (出示蓝天碧水图) 这样的水还会淹没农田吗?还会冲倒房屋吗?这样的水就是“被制服”了。

3.洪水被制服了, 老百姓们从此以后有饭可吃, 有房子可住, 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 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这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大禹)

5.对!那你能根据所学内容, 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指导说话)

出示句式 :因为大禹____, 所以大家非常感谢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 最后又回归到整体, 融会贯通, 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语感, 在方法引导中学会读书。】

6.总结全文。

(1) 同学们, 大禹治水13年, 吃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制服了洪水。所以老百姓都称他为“治水的伟大英雄”。 (板书:伟大英雄)

(2) 大禹的牺牲和奉献, 终于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恭恭敬敬地再写一写这位英雄的名字。 (师用红粉笔重新书写“大禹”二字)

7.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大禹 (齐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说) 。

篇9:《灰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 课堂 目标 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1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事件的发展进程,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读懂人物的内心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学写“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等词语,积累描写灰雀的句子。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揣摩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列宁对灰雀的爱护。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在积累

1.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我们学了这个字,(板书“雀”)谁能为它找个好朋友?(孔雀、灰雀……)

2.(补充板书“灰”)让我们记住这小家伙的名字吧!(学生齐读)

3.你能用一个词夸夸它吗?(漂亮、美丽、惹人喜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经过预习,我们已经把生字学会了,把句子读通的同学请举手。

2.这个故事,除了灰雀,还有谁?(板书:列宁、男孩)

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公园的白桦树上有三只( )的灰雀。一天,列宁发现( ),原来是小男孩( )。后来,小男孩又( )。”

(三)再读课文,聚焦“喜爱”

1.这节课,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惹人喜爱”。(齐读)

2.默读课文,找找灰雀惹人喜爱的句子。

3.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

(1)指名读,并正音。

(2)灰雀的胸脯在哪?观察“胸脯”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出示:“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非常惹人喜爱。”)指名读,教师示范,指导“声断气连”的方法。

5.灰雀的什么非常惹人喜爱?

(1)随机板书:粉红、深红。

(2)小结:抓住了灰雀胸脯的颜色来写。

(3)板书:婉转地歌唱

教师引读:“它们在树枝间婉转地歌唱,那歌声真好听。”“婉转”用来形容声音好听。

(4)小结:抓住灰雀的动作来写。

6.作者李声权抓住灰雀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勾画出这惹人喜爱的灰雀,让我们带着情感读一读。(齐读)

(四)三读课文,解读动作

1.你们喜爱灰雀吗?列宁喜爱它们吗?(喜爱)老师发现文中没有一句是说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的,让我们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2.读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列宁的句子。(随机出示:“列宁每天……他每次……”)

(1)“仰望”:抬头向上看——仰望。拓展:向远处看——远眺 / 远望;向四周看——环视 / 环顾;从高处向下看——俯视 / 鸟瞰。

(2)“渣”:指名读,随机正音。

(3)“每天”“每次”:跟着老师一起在这两个词的下面画小黑点。小黑点的作用可大了,它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词让我们读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出示标注框)让我们把“喜爱”写在这两个词的边上。

(4)再读一读,从哪个词能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仰望)。

(5)通过解读列宁的动作,读懂他内心对灰雀的喜爱。

(6)难怪列宁(引读)——“每天到公园散步”,难怪(引读)——“他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3.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练笔,学以致用

学习作者,抓住小动物的特点,通过颜色、动作等写出它的可爱。

篇10: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艰难。

3、体悟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教学重点:感悟大禹治水的艰难。

教学难点:体悟大禹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一心为民的伟大精神。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背诵《三字经》第二篇章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认识了一位治水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板书“禹” 提问:他干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孩子书空生字“治”,师板书“治水”。他被人们尊称为“大禹”。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故事。

2、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还记得吗?一起来重温一下,谁来读一读。出示:四幅图,学生复习词语。

(一)滔滔的洪水 老百姓 无家可归

(二)察看水流地形 挖通九条大河 劈开九座大山 引导洪水入海

(三)三过家门而不入

(四)制服 伟大英雄 代代相传

3、你能简单来复述一下这个神话故事吗?

二、精读课文

(一)洪水泛滥,学习第1小节

过渡: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穿越到几千年到古代看一看,打开语文书翻到15课,师引读第一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洪水视频

(1)你有什么感受?(凶猛,可怕,感受洪水之大,百姓之苦。)(2)理解“滔滔的洪水”,所以我们常说“洪水滔天,犹如猛兽。” 点评:滔滔的洪水,令人胆战心惊。/滔滔的洪水,肆虐而行。

2、理解“无家可归”。师拓展: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东奔西走,居无定所,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无家可归”。

3、指导朗读。

过渡:滔滔的洪水来袭,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读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

点评: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太可怜了!/我们再来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感受当时老百姓们对洪水的恐惧。

(二)治理洪水,学习第2小节

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时常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行!这时,谁挺身而出了——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好一个造福百姓的“决心”啊!出示第二小节。师:治理洪水可不是一年两年的轻松事。

1、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你自己读一读第2小节。看一看他为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汇报时相机点拨提升:

(1)为了察看水流,肯定需要常在湿漉漉的河边行走。/为了察看地形,更是常年奔走,翻山越岭。(2)“九”虚指。在字典中就有多次或多数的意思,现在的成语中也常有带“九”的。拓展:九牛一毛 九死一生 九霄云外

(3)相机理解:“千山万水”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

3、他要察看水流和地形,他要挖通许多条河,要劈开许多座山,还要引导河水流入大海,在这治水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4、小组合作学习:

(1)想一想:禹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2)讨论完问题后,再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小组汇报

预设遇到哪些困难?

察看水流遇到的困难?/勘查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师点评:据说禹为了察看水流,脚常年泡在水中,连脚后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为了勘查地形,鞋子磨破,双脚起泡,那是常有之事。

为了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常和百姓们一起日夜劳作,马不停蹄。为了引导河水流入大海,更是不辞辛苦,费尽心思,用尽办法。

相机理解“千辛万苦”

6、此时此刻,你觉得禹怎么样啊?(感受大禹的不怕艰辛,吃苦耐劳。板书:无畏)

7、这样的禹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由请我们班的小男子汉们声情并茂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舍家忘我,学习第3小节

过渡:可是,同学们,老师要告诉大家,他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得忍受与家人的分离。请女生读一读这个故事?

1、女生读:第3小节

2、书上的故事比较简单,老师给大家带来详细版。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他根本不知道站在门口的那个人就是自己的爸爸。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又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听了这个故事,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4、请你为禹代言,追问1:

禹啊,禹,难道你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禹啊,禹,难道你不想回家好好休息吗?

大禹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啊!多么令人敬佩啊!

5、悟一悟: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点评:舍家为国,这种博大的情怀,真令人佩服!提炼出重点:无私奉献,板书:无私

(四)歌功颂德,学习第4小节

1、过渡:禹就是这样下定决心治水的,在外整整13年,引读第4自然段 过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版本的大禹治水故事。

2、大禹治水小古文:

尧(yáo)舜(shùn)时,九河不治,洪水泛(fàn)滥(làn)。尧用鲧(gŭn)治水,鲧用雍(yōng)堵(dūn)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dúo)九山。疏(shū)通(tōng)河道,因势(shì)利导(dǎo),十三年终克水患(huài)。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过渡:请你自己先读一读,准备接受挑战?

(1)挑战朗读:古文你都能读顺,真了不起!

你能听说他的停顿吗?同桌之间练一练。

(2)挑战理解:你读懂了那句话?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3)思维导读理清人物关系 尧舜鲧禹

补充背景:据说,禹的父亲鲧曾经也花了九年的时间治理洪水,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偷了天上的一种叫息壤的土,这种土能自生自长,他只想着把水堵住,但却始终没有成功!没有能够抵挡洪水的侵袭,而禹却成功了。为什么呢?(4)生说,师提炼板书:智慧

五、总结全文

1、所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人们尊称他为“大禹”,你觉得他伟大在哪儿呢? 指名说。

2、让我们一起再次记住这个故事——读课题

六、推荐阅读

这些神话故事都出自《山海经》,里面聚集了许多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同学们课后可以购买回来,细细阅读。

七、指导写字:

1、被

2、制/治(制度/治疗,治理)治:管理,修建 制:限定,管束,造

八、板书设计:

无畏(大无畏的精深)

大禹治水 无私(博大的胸怀)(代代相传)

篇11:反思《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反思《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上了《大禹治水》的第二教时,一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问题很多,重点不突出,课文中的词语没有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课文来自己理解,无效问题太多。

《大禹治水》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为大家牺牲小家的献身精神”。

课文的层次很清楚,就是治水的原因、治水的过程以及治水的结果。重点是治水的过程。一开始,就是常规的生字词复习,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接着,就进行精读课文。在复习和新授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可以这样讲: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如何讲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在这之前呢,我们先要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小节时,由于稍些紧张,感觉自己在兜着圈子提问,还出现了重复问题。“淹没”、“冲倒”这两个词语虽然我是懂的,可学生不一定懂。应该让他们通过边朗读边想象,眼前出现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庄稼被洪水淹没了,没有了,老百姓住的房子被洪水冲倒了,也没有了,这时可引出对“无家可归”的理解,吃的和住的都被洪水无情的`夺走了,老百姓们怎样来生活呢?这里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自然而然地体会老百姓无家可归的可怜和日子的苦难,从中还可以渗透洪水的凶猛和可怕。讲完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读读这一小节。到第二自然段了,该怎样来过渡呢?“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谁出现了?”引出禹要治水。这里有一个“下决心”我疏忽了。什么是“下决心”?就是“心里下定了决心,做好了打算,一定要怎样”。大禹下了决心要怎样?“读出决心的意思”。“大禹不光说了,还落实到了行动上,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学生讲到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千辛万苦”,那么他会吃哪些苦呢?让学生自己想象,可能被洪水冲走,可能会没有干净的水喝,可能会没有东西吃,可能会遭到猛兽的攻击等。学生讲得很多。突出一个“尽”。另外,禹在之前到了很多地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走了很多地方?”“千山万水”,为了仔细地察看,他走“遍”了千山万水。这里要突出“尽”、“遍”、“仔细地”、“千辛万苦”以及“千山万水”。最后,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让学生理阅读和复述。第三小节了,怎样衔接过渡呢?大禹为了大家,为了广大老百姓,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三小节。引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里面的重点是借助几个数字来说明大禹为了治水不顾家人的献身精神。我让学生做了填空,将那些数字填了进去。填完后,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这也是我疏忽的地方,数字大小的对比,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我没有做点引导性的讲述。另外,我还设计了个有些偏差的环节,就是让禹的妻儿对话,没有任何引导,让学生有些不着边际的讲着。这一节的主旨是体现大禹的精神。其实,在这里可以加些进去,比如说让禹也加进去,来个三人表演,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些。讲完最后一节,可组织一个朗读比赛,看着图,尽量不看课文。最后也可设计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分工复述这个故事。

进而尝试着背诵。

语文课,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品悟,进行文本对话,不要脱离课本,一味地挖掘、提炼课文体现的精神,否则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图和作用,变成思想品德课了。

上一篇:2023年度城乡统筹办公室表态发言下一篇:云南丽江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