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2024-04-17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通用14篇)

篇1:《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作者:沈红英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1、2两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4、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板书课题,谁来读题。

5、简介大禹:禹,传说中夏的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是造福民族的英雄。

二、检查生字新词。

1、课文已经叫小朋友预习过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

2、出示: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生字谁能来读?指名读,齐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制服 感激 英雄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伟大

自由读,指名领读。

三、指导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1、小朋友,我们来看课题:大禹治水,你知道治的是什么水吗?(洪水)

2、是的,洪水,你见过吗?

3、不要紧,我们来边看图,边读课文第一段,你觉得洪水怎样?

4、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范读。

5、交流:你觉得洪水怎样?(洪水来得非常快,人们都来不及搬家,一下子就把房屋冲倒了。洪水非常凶猛,让老百姓们无家可归,有的只好住在山上,有的爬在树上。洪水非常可怕,人们没有吃的,没有住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6、是呀,洪水似猛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洪水泛滥,一连9年都没有治理好,人们的日子过得悲惨极了。你能把洪水对人们造成的危害读出来吗?

7、指导朗读。

8、当时,大禹看到这样的情景,他会怎样想呢?指名说。(我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我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

9、是的,这就是决心。谁来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他的决心还不够大,谁再来?一起读。

10、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自由读,指名读。

11、小朋友,禹在治水的时候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大禹先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再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板书:走遍 千山万水 察看 水流地形 挖通 九条大河 劈开 九座大山

12、读一读,有疑问吗?(为什么要先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3、是呀,谁能来说一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楚洪水的真实情况,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更为有效。走哪一条路更近。)

14、啊,原来治水也是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方法的,大禹真(聪明)。板书:聪明

15、让我们再看一看大禹做的事: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地形,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你觉得这项工程怎么样?(工程巨大,很难。)

16、在拥有现代化的今天,这都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何况是在原始部落时期呢?请小朋友想象一下,大禹在完成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17、交流:

在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的时候,大禹可能会遇上猛兽的偷袭,可能会从山上跌落下来,他的脚上磨出了血泡,他没有食物,饿着肚子,昏倒在路边。

在挖河劈山的时候,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大禹把一块一块的石头凿下来,搬进箩筐倒掉,一不小心,大石头压在了脚背上,血流不止。他的手指出血了,手臂划破了。

18、挖通一条河、劈开一座山已经是那么艰难,何况是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呢,古时候用九表示多的意思……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板书:吃尽千辛万苦

19、你能把大禹吃的苦多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20、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大禹前后治水一共用了13年,一年365天,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呀,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吗?(大禹,你真了不起。你能坚持到底,不怕苦,我要向你学习。)板书:坚强不怕苦

让我们带着佩服再来读一读第二段吧!齐读。

21、发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故事许许多多,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数字故事,我们下节课再学。

四、学习生字

治 洪 害 姓

1、认读,你觉得最难记的是哪一个?

2、组词。

3、按笔顺描红。

4、完成习字册。

篇2:《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 1.会认15个生字和会写“洪”字。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泛滥”的意思。

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禹。(板书)

2、禹是谁,干什么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课件示:随板“大”)

3、讲大禹什么事情?(板书:治水)领读课题后提问:治的什么水?(课件示:洪水)

4、“洪水”是一个生词。(板书)“洪”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谁来读?我们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看谁是小小侦察员?(指名)可组什么词(指名)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怎么写,请翻开课本73页写字、唱写字歌。

5、“洪水”是怎样的呢,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我们见识一下。(课件)5、“洪水”这是多么可怕啊,洪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和不幸。面对洪水,大禹毫不畏惧,与它展开了较量。他是怎样跟洪水进行不掘不挠的较量呢?这节课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穿越时空一同去感受英雄的力量。(再读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1页,让我们一起走进4千多年前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示要求)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示)

3、我们大概地了解了课文内容,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大禹的英雄事迹,还得靠这些生字朋友的帮助。(示生字)①我们一起来拼读拼读吧。

②现在我们来分男女生PK拼读,看看哪组拼读得更精彩?大小声游戏。③ 同桌互相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多读几遍。(指句回答)请按顺序说。(课件示)④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你能和大家分享你的记字方法吗?(指名答)闪一闪游戏。

⑤ 如果把生字藏到词语里了,你还能认出来吗?指名读

⑥为了奖励你们刚才学得那么认真,我们来玩一玩收集水滴的游戏。开火车读。5、现在我要提高难度了,老师把刚才的词语分成了两组,看你们能不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课件示)第一组: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灾难 痛苦极了 ①(指名读)想访问你,你在读这一组词语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痛苦)全班一起读

②第二组:继续 退去 被动 耕种 恢复 安居乐业(指名读)你又是带着怎样心情读呢?(开心)

6、你们真棒!读这两组词语的时候能带着不同的心情来读,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这一变化归功于谁?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情景。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视频)

2、说说你的感受。

3、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洪水泛滥的情景。(第一段)

4、(课件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这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你能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吗?(课件示)

5、从哪些词语中,让你体会到洪水的凶猛?(课件示)(泛滥、淹没、冲毁)

6、“泛滥”是什么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和图画来理解。(指名、课件示)过渡:下面老师想跟你们合作读读句子,老师描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你们边听边想象,并带着想到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7、引读课文:洪水泛滥,恐怖极了。这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田野,(生接读)—大水淹没了田地。

它来到村庄,(生接读)—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生接读)—伤害牲畜和百姓。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的生活(生接读)—痛苦极了。(板书)

8、指导读: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指名朗读这段话、男生读。

小结: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无数的灾难,所以人们决心要治好它,那人们是怎样治洪水,又有哪些人来治洪水,结果怎样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作业:

1.教材上的第75页习题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板书:

15、大禹治水

洪水泛滥

篇3:《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小学识字写字教学, 如果能在汉字文化背景下进行适当的追根溯源与勾连生活, 便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汉字与实物、汉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每个汉字的意思, 感受汉字的美感, 产生识记、书写汉字的欲望。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 从故事中可以依稀看到人类从洪荒中一步一步走来的印迹。本文生字较多 (一类、二类生字共20个) , 怎样在快乐的阅读中轻松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任务, 激起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呢?笔者想起姚淦铭先生的一段论述:“先民居所的选择往往依山傍水, 故日常对水的观察相当细致, 心理生成繁多, 存留在种种不同的字中。”是不是汉字中三点水旁的字比较多呢?查了字典果然如此!这些信息不禁激起了我心中的涟漪。因此, 我考虑是否可以借这个故事引领学生来一次文化长河里的跋涉, 从“三点水的字为什么这么多”开始, 陪着他们来 一次汉字 寻根 ;对“制”字的教学则溯本求源, 借其古形、古义编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在帮助他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的同时, 培养其对汉字的 整体感觉 和深厚感情。

另外, 我还希望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氵”与扇子边的相似之处, 使他们不由得会心一笑:原来汉字的每个笔画都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横像扁担竖如悬针, 撇似柳叶飘飞, 捺为大刀挥舞。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物像时, 我期待汉字连同构成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在儿童的眼里变得温暖可爱起来。

【课堂实录】

一、聊聊汉字,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 在奇妙的汉字王国里, 住着成千上万的汉字宝宝, 你们猜一猜, 哪个部首的字比较多呢?

生:单人旁。

师 :单人旁的 字宝宝有哪些?

生 :休、他、们、你 、什、化、伟……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呢。

生:口字旁。

师:你说说口字旁的字。

生:吹、唱、喊、叫……

师:你们真棒,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老师查了字典, 发现这几个部首的字确实比较多。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

在《新华字典》里,

三点水的字有600多个;

木字旁的字有500多个;

口字旁的字有400多个;

单人旁的字有300多个。

师:看到这儿, 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为什么三点水旁的字这么多呢?

师:这个问题有意思, 咱们一起来寻找答案。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发明的。在很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还没有结实的房子住, 也没有漂亮的衣服穿, 他们只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请看——— (课件出示下图)

生:古代的人住在山洞里, 山洞附近要有水他们才能生活。

师:对!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也给他们造字带来了灵感, 他们就在生活中发明了很多跟水有关的字, 这些字很多都有三点水。瞧——— (课件出示三 点水旁的 汉字 , 略。)

师:三点水旁的字有很多, 由这些字组成的词也很多, 多得在一篇短短的神话故事里就能找出10个。汪老师把它们都找出来了。 (课件出示) 谁会读?

(生开火车读;师指导多音字“没”的读音。)

师:刚才读的三点水的字或词都藏在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里, 故事的名字叫《大禹治水》。请小朋友们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 互助认字

师:看到这个故事题目, 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生:大禹是谁?他为什么要治水呢?

生:治水是什么意思呢?

生:故事最后结果怎么样?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 那咱们就带着这份好奇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读。 (课件出示)

1. 自 由 读 课文 , 用自己 的耳朵倾听自己读书的声音。

2. 读 准字 音 , 读 通 句 子 ,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指导, 关注学生读书姿势。)

师:读完的小朋友把书放下, 小眼睛往前看, 故事里藏着很多生字宝宝, 它们说要考考你们。先自己读一读屏幕上的字。 (课件出示)

师 :20个生字宝 宝都认识的小朋友朝老师笑一笑。请你们拿出抽屉里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生字卡片, 卡片正面没有拼音, 反面有拼音。你可以自己先考考自己, 然后把你认为最难读的挑出两个, 考考你的同桌。读对了, 夸夸他;不对的 , 互相教一 教 , 多读几遍。

(生读)

三、了解故事, 随文学字

师:读了课文, 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大禹是谁呀?

生:古时候的一个人。

师:是的, 有的故事里就称他为“禹”。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生: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 他还当过领袖呢。

师:你知道得真多, 请你读。 (出示词卡)

师:这里有三个生字, 你都读对了, 特别是“伟”字, 读得很到位, 我们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词卡)

师:在汉字王国里, “伟”除了和“大”交朋友, 还可以和谁交朋友呢?

生:伟人。

生:“伟”还能和本课的生字“雄”组成新词“雄伟”。

生:还有“伟岸”。

师:你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知道“伟岸”是形容什么的吗?

生:不知道。

(生笑)

师:它是指高大、魁梧的样子, 比如爸爸的身材, 或者挺拔的松树。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屏幕上的句子, 体会“伟”字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 师生齐读。)

1. 一 代 伟人 邓 小 平 爷爷小时候写字非常认真, 所以,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2 . 暑假 , 我 和 爸爸妈妈 一起登上了雄伟的泰山。

3 . 我 的 爸爸 身 材 伟 岸 , 像运动员一样又高又帅。

师: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他为什么要治水呢?谁来读故事第1自然段?

(指名读)

师 :你把字音 都读正确了, 如果能放慢速度, 就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听老师读一遍。 (师范读第1自然段后该生又读一遍。)

师:有几个字宝宝跑到这儿来了, 谁会读? (出示词卡)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师:看这三个加拼音的生字的字形, 你能发现什么?

生:都有三点水。

师:那你猜一猜, 滔滔的洪水表示水怎么样?

生:水很多, 很大。

师:很好, 就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缓慢而沉重)

师:听你一读, 我仿佛看到了那可怕的洪水淹没了农田, 冲倒了房屋, 这就是———

生:滔滔的洪水。

师:“洪”也是生字, 谁能根据洪水的意思记住“洪”的字形?

生:洪水就是很大的水, 所以“洪”是三点水旁, 右边的“共”表示读音。

师:对, 联系意思记字形, 你会觉得汉字很有趣。

师:洪水这样可怕, 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不仅把生字都读准了, 还注意了长句子的停顿。奖励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这个卡片。 (出示词卡)

师:读之前, 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吗?

生:“治”是翘舌音, “理”是边音。

(小老师带读)

师:“治”是个热情的字宝宝, 还组成了很多其他词语, 你们能用上一个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

治疗治安治愈治国三明治

政治整治医治治水治病救人

生:我最喜欢吃三明治了。

生:我们小区的卫生现在整治得很好。

生:奶奶的病终于被医生治愈了, 爸爸很感谢医生。

……

师: 小朋友们真厉害, 把“治”字用到了很多地方。课文中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谁再读第2自然段?

(一生读)

师:禹又是劈山又是挖河, 用了13年的时间, 终于把洪水制服了。谁会读? (出示词卡)

(指名读)

师:“制”这个生字, 谁会记字形?

生 :左边的上 面是个“牛”, 下面是个“巾”, 但是上面的“牛”的竖和下面“巾”的竖是合在一起的, 右边是个立刀旁。

师:看得出你动了脑筋。其实, 除了“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记字:看看这个字古时候是什么意思, 又是怎么写的。汪老师通过查字典发现, “制”古时候表示给果树剪去多余的枝条。我还编了个种果树的故事呢, 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课件依 次出示图1、图2、图3, 略。)

师: (配合图片讲述) 瞧, 这是王爷爷家种的苹果树, 长得多茂盛, 叶子一层又一层。可是树上的苹果却又少又小, 王爷爷说:“嗯, 看来我要剪去那些没用的不结果子的枝条, 这样苹果才能结得又大又多。”小朋友, 伸出你的小剪刀, 和王爷爷一起剪枝条吧, 咔嚓———咔嚓———, 剪去多余的枝条, 第二年就能结出又大又多的苹果了。

师:咱们的祖先在很多年前就知道给果树剪去多余的枝条, 根据这个意思他们造出“制”。跟我写, (一边板画一边解说) 果树高又大, 根儿扎得深, 叶子一层又一层, 拿起大剪刀, 咔嚓咔嚓剪枝条。这就是后来有人觉得这个字不够美, 又给它加了一撇, 渐渐地“制”就写成了现在的样子。

师 :写“制”要按 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规则来写。谁来说“制”的笔顺?

(师生说笔顺并书空)

师:“制”写到田字格里还要注意什么才能美观呢?

生:左边宽, 右边窄。

师:对, 看电脑老师还有什么要提醒你们的。 (课件演示“制”字笔顺及书写要领。)

师: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制”。 (师范写并提醒写字要领, 生书空。) 一撇短短的, 短横长横紧凑靠上, 竖、横折钩要紧靠横中线, 垂露竖就像果树的树干一样直, 立刀旁和竖中线要留点距离。静静地看这个字5秒钟, 记住怎么写。希望这个跟果树有关的字记到你们的脑海中了。

(生静静记字)

师:果树的枝条太多, 要剪去;滔滔的洪水太可怕, 要让它流到大海中去, 这样洪水就被制服了。请大家再齐读这个词卡。

(生再读)

师:洪水被制服了 , 故事就有了美好的结局。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写一写故事里的生字宝宝。

(生写字)

四、读帖比照, 学写生字

(出示:治、洪、形、制)

师:写字之前要认真读帖。仔细观察, 这四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左右结构。

生:前两个是左窄右宽, 后两个是左宽右窄。

(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师:对, 读帖首先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但除了观察结构, 还应该关注关键笔画的写法。仔细观察这四个字, 想想每个字里有哪些关键笔画的写法要注意。

(学生安静读帖后交流)

生 :“形”右边 的三撇要对齐。

师:对, 三撇的起笔处连起来差不多是一条竖线。现在我在黑板上写第一撇, 谁能接着写第二撇和第三撇? (师生合作板演三撇) 这三撇起笔在一条竖线上, 但是第三撇略微朝下一点。

生:“治”和“洪”的三点水要写得弯一点。

师:你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要写好“治”和“洪”, 写好三点水很重要。仔细观察, 你们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

生:把三点水的三个点连起来, 就像扇子边上的线。

师:观察仔细, 表扬你!现在老师这里就有一把扇子, 谁来和我合作, 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扇子边儿?

(师生板演, 借助实物扇子合作画出一条弧线。)

师:你画得很认真!这里有三个笔画, 你能在这条弧线上摆出一个三点水吗?小朋友们看, 他摆的三点水和屏幕上的三点水像吗?摆得好, 就给他掌声。

(一生在黑板上摆出三点水, 众生鼓掌。)

师:小朋友们伸出手, 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治”和“洪”。三点水写成弧形, 是为了让出地方给右边的笔画。撇折就像小三角, “口”字上宽下窄。“洪”字长横要穿插, 撇点起笔看两竖。为什么要看两竖呢?看看卡片上的“洪”字。

生:撇和点的起笔和“共”字上面的两竖对齐。

师:是呀, 汉字宝宝有生命, 笔画与笔画之间是有关联的, 撇和点的起笔正好都在两竖的下方。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和铅笔, 摆好写字的姿势。跟我说:头要正, 肩要平, 身要直, 足要安。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握笔姿势。在作业纸上把四个生字 描红一遍 , 临写一遍。

(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把笔放下 , 我们做个 手指操放 松一下。

(师生伴乐做手指操)

师 :来看一个 同学的作业。 (课件出示) 一个叫王怡明的小朋友, 第一个“制”写完了, 他和字帖比了比, 发现自己左半边写得不够紧凑, 重写的时候 就注意了 这一点。瞧, 第二个“制”写得多美。他这样做叫“比照”。请同学们像他这样, 把自己写的四个字和字帖进行比照, 在后面的格子里重写一个或者两个, 争取比刚才写得好。

(学生比照后再写,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觉得自己通过比照后写字有进步的小朋友请举手。

(很多学生举手)

师:先看于昊的作业。 (投影出示该生作品, 其他学生评价。略。)

师:下面请小朋友同桌互相评一评, 写得好的夸夸他, 有不足的, 给他提个建议。

(同桌互评)

师:今天, 我们读了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 还练习书写了四个左右结构的汉字。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生字和新词。

(生开火车读)

篇4:《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为了歌颂在这件事中涌现的许多无名英雄,有人满怀激情谱写了这样一首歌,请看——(播放歌曲《为了谁》)思考: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为谁写的吗?为什么要歌颂他们?

今天我们学习22课,齐读课题:大江保卫战。

2、指课题:解释“大江”,你知道大江指的是哪里?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1、自读课文

2、读生字词

3、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第一段

1、[录像]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此时,

2、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

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工矿企业林立,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3000余公里的干堤,30000余公里的支堤抵挡洪水,洪涝灾害威胁频繁严重。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面临灭顶之灾,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顷刻间将淹没在滚滚而来的滔滔洪水之中,许多人将妻离子散,无家可归……)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于是――(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录像和文字,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4、从“日夜兼程”“挺进”体会到什么?(心急如焚,急人民所急)再读,读出“急人民所急”的心情。

5、教师过渡:是啊,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将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博斗,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读题目: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找到哪一句?[课件出示所有句子]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官兵抢险的速度快?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手势理解“穿梭”。

4、重点指导读:大堤,保住大堤。狂风为我呐喊……

5、过渡: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尽管伤痕累累,可是他们却全然不顾。这就是人民子弟兵(指板书)铮铮铁汉的本色。

6、我们来看一看抢险后的官兵,此时,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

7、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也充满了无比的敬意:[点课件:出对联]一起读。指导:这是老百姓对人民子弟兵的爱呀,师范读。(读得再深情些)齐读。

8、小结:这副对联,是对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英雄形象真实写照。

9、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大特写。

2、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做上批注。

3、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教师相机评价:人物的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难怪令人感动。语言描写也另人物形象动人心弦。点课件)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课文怎么说?。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你们还知道那些?

5、指导朗读。

六、回顾歌曲《为了谁》

[背景音乐《为了谁》]同学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用自己顽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现在,你知道子弟兵到底是为了谁吗?让我们在一次深情的赞颂:(出:齐读对联)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走进大江保卫战,去感受他们的感人事迹!

七、课后作业。

1、同样是写抢险,同样是塑造人物形象,第2、第4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

2、大江保卫战

万分危急

篇5: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篇6: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知道地震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

2.模拟练习,了解遇到地震灾害时应采取的正确避险方法,了解地震预警信号,增强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

3.了解地动仪的发明,初步认识我国为防治地震灾害所做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掌握遇到地震灾害时应采取的正确避险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地震有关信息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感受地震,了解危害

1.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了解了洪涝与台风的危害与防治,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另一个自然灾害——地震。(板书:地震)地震发生时,大地抖动,房屋倒塌,造成人畜伤亡,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害。

你们对地震了解多少?(学生交流略)

2.师:所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在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了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约8451亿元。而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的7.8级的大地震,成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让我们一起去回顾那段历史。(观看视频:唐山大地震)

师:死亡24万多人哪,我们学校有师生500多人,24万就相当于480所我们这样的学校的人数啊!唐山大地震仅仅持续了五秒钟,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采用电影手法展现的同一时刻的几个不同场景。就在这短短五秒钟之内,吴老师看到,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化大城市就化为一片废墟。

3.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或想到了些什么?(房屋倒塌、大地开裂、铁轨扭曲、桥梁坍塌)

师:唐山经历了几百年才创造出来的成果在地震那一瞬间毁灭了,那种震颤,让经历了那次地震的唐山人在30年后的今天仍惊恐不已。

4.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媒体演示并解说: 1900年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1927年,甘肃古浪发生8级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1932年,甘肃昌马堡又发生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

5.过渡: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它的发生只在短短的一瞬间,那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伤亡呢?来,让书本来教你一招。

活动二 模拟练习地震的有效避险方法

1.初步学习:请大家打开书本54页读一读,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做?

交流,板书关键词:(1)空旷地(2)三角区(演示三角区:假设这是一个 墙角,当楼板、重物倒下来时,墙角这里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区域,人蹲在这里会比较安全。同样的道理,当房梁倒下来时,桌子、坚实的家具旁边也容易形成三角空间。)(3)护头部(有枕头等软东西顶在头上能起保护作用。)2.辨析——深入讨论:家庭避险

有一次,上海也发生了轻微的地震,大多数住在高层的居民能感受到。当时市民的避险方法就和屏幕上描绘出的情况一样。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些人在地震发生时的做法哪些对、哪些错,为什么?

(1)不走楼梯、乘电梯——地震时,楼梯容易坍塌,电梯容易断电;(2)不盲目跑、跳楼;

(3)躲避在墙角或开间小、管道多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卫生间管道多,易于支撑。

(4)向屋外跑要注意周边环境,跑向空旷地

3.实地演示:只要掌握正确的避险方法,抓住主震前的几秒钟快速做出反应,就有生存的希望。但光会说不行,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实地演示。就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地震要来了,只有五秒钟,你怎么办?(播放地震声)开始!

[教室避险] 学生迅速地找到避险点,用正确的姿势避险。教师即时采访,学生说出理由。教师评价:不要盲目躲避,注意周边环境;

教室里课桌密集成片,避险要以比桌面低的身姿躲在桌旁;

同时用书包、手等护住头部;

就近躲藏,震后要听从统一指挥,有序撤离。如果是平房,要迅速离开屋子,躲到空旷地方。

4.举一反三:同学们,在教室我们可以这样避险,那假如你现在在超市、影剧院、户外等公共场合遇到地震,你该怎么做? 请拿出这张卡纸,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下划线)[其他熟悉场合避险](1)超市:货架旁、柱子、墙角、电梯

(2)户外:高楼旁、空旷地带、石堆旁、广告牌、立交桥(3)影院:出口、椅子旁、椅子下、走廊上)

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影院出口容易拥堵,出口以外不能确定安全,因此就近躲藏椅子旁最合适。)

5.小结:地震来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只有保持冷静,根据自己所在场合、位置的不同做出准确的判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存的希望。

活动三 了解地动仪,学会观察预警信号

1.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地震的国家,而且我们的祖先早在1800多年前就发明了观测地震的仪器。读读课文51页第4第5节,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地动仪,学生阅读。师补充介绍小故事:

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动仪正对着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了铜球,这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可是,那天京城洛阳一点地震的迹象也没有。于是,朝廷上下议论纷纷,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过了没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真正信服了。

师: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欧洲制造的类似仪器早了1700多年。中国人是多么了不起啊!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在认识自然规律,防治自然灾害,维护人类美好家 园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通过大量研究和观测,我们发现,其实,地震发生前大自然会给出许多信号。

2.一起来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地震前会有哪些预兆。录像:地震预兆,交流:你听说过哪些震前预兆?(学生回答略)

3.还有哪些震前预兆?我们一起来学习儿歌,了解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学生轻声读,师引读。)

4.师:是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读懂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能及早做好准备,将伤害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网络是现在最便捷、迅速的信息传递工具,我们可以登陆中国地震网、通过地震局及时了解地震信息。(链接网站)

教师小结:地震虽然人类还无法控制它,目前也难以准确预报,但是我们通过了解地震,学习正确的避险方法,细心读懂大自然的语言,是能减少损失,保护生命的。我们这一代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将来能研究出更为先进抗震技术和精确预报地震的方法,让人类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附板书设计

9大禹治水

地震灾害的危害

观察预警信号

学会避险方法

篇7:《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2—4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卡片。

2、找出翘舌音的字,边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

二、继续细读课文。

、细读第2段。

(1)指名读课文。指说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大禹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二,三两句。

A:指名读第二,三两句,说说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禹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B:哪些词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板书:走遍;吃忙尽。“走遍,吃尽”:说明什么?“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是不是确指一千个,一万个?它们说明什么?(而是形容很多)

c:“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表示数字中的九?它表示什么?(表示很多)。“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海,说明了什么?(说明治水工程浩大)。板书:挖通,劈开。

D: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E:指导朗读:“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读重音。

(3)学生练读,细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课表示数量的词。(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13年”强调大禹治水的时间长,“三次”与“一次”强调大禹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十多岁”强调大禹离家时间太长,这几个数量词突出表现了大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

(4)指导朗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假如你是和大禹一起治水的人,当经过他的家门的时候你会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3、细读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禹治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引导背诵(第2自然段)

大禹下决心干什么?他走遍了千山万水干什么?

2、自由练背。

3、指导背诵。

篇8:《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文章, 本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多元想象, 挖掘情感因素

本设计多次用想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 在第一小节的教学中抓住词句, 引导学生扩想洪水的凶猛;第二小节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抓住情节空白引导学生补想大禹治水吃了哪些苦;文章结尾处用“想对这位伟大英雄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续想。根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动情, 积极地阅读, 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词析句, 感悟语言魅力

语言是一门科学。而听说读写又是培养语感, 感悟语言魅力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都需要领悟词句含义, 特别是读, 在领悟词句含义方面尤为重要。本设计多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阅读中养成揣摩词句的习惯, 在积累词汇、欣赏朗读中增强语感, 在想象交流中养成锤炼词句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师生共写课题, 自然导入教学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课。请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提醒:禹, 第一笔是撇, 最后是一提加一点。)

2.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板书课题时,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写, 并提醒书写的注意点, 在不知不觉中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后用提问将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融会贯通, 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细流。】

二、多媒体再现情景, 感受洪水凶猛

1.读着这样的句子,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吧! (播放洪水录像)

3.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4.指导朗读。可恶的洪水, 使老百姓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和温暖的家。谁能通过你的朗读, 让我们感受到这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呢? (指名读, 师生评议后再读)

【设计意图:洪水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 对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孩子们更是漠然的。录像的播放,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灾害。在再现的场景中, 引导学生表达、思考, 进而用朗读表达心中的情。】

三、引导合理想象, 初悟治水艰辛

1.过渡:当大禹看到洪水把老百姓害得无家可归时, 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对, 这就是大禹的决心。一起读!

3.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接着读第二小节, 看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 都做了些什么。

4.交流: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做了些什么?

5.为了治理洪水, 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正如书上说的,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1) “千辛万苦”是什么意思? (板书:千辛万苦)

(2) 想象一下,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时, 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千辛万苦”,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体验, 充分展开想象, 使学生在想象中训练语言, 培养语感, 更重要的是在想象中体会大禹治水历经的千辛万苦。】

6.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 看看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 (生自由读书, 同桌互相讨论)

7.全班交流汇报:

(1) 抓住关键词“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交流感悟。

1“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并不是数字“九”的意思, 在这儿表示不止一条河, 不止一座山, 表示很多的意思。

2禹生活在 距离今天2000多年前的古代, 当时的劳动工具是非常落后的。他们就是想挖通一条大河, 想劈开一座大山, 容易吗?

3你们看! (出示劳动场面图) 禹带领百姓一锹一锹地挖着河道, 如果大山挡住了去路, 就得把山上的石头一块块地凿下来。一不小心, 石头会压在他们的脚背上, 血流不止。手指磨破了, 手臂划伤了。就这样, 想挖通一条河, 劈开一座山已经是非常艰难了, 更何况是“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样的苦就叫———千辛万苦。

4谁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指名读, 齐读)

(2) 抓住关键词“千山万水”交流感悟。

1看, 这就是“千山万水”! (出示千山万水图片)

2为了察看水流和地形, 禹要爬过那么多的山, 趟过那么多的水,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齐说) 。

8.读到这儿,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不怕苦、坚强、勇敢等)

9. 多么了不起的大禹呀!来, 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读好这段话。 (齐读)

10.我们抓住了关键词语, 读懂了大禹治水吃尽了千辛万苦, 感受到了大禹是一个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人。我们以后读书呀, 就要这样抓住关键的词语, 去好好理解。

【设计意图:以上部分的交流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教师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拓展,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使本课难点得以突破。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渗透了阅读理解文本的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巧借数字故事, 激发内心情感

1.同学们, 发生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的故事还有很多, 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数字故事。

2. (出示第三小节, 其中数字用括号代替) 自由读, 想想这几个括号中应该填什么。

3.你会填了吗? (学生读, 教师标红“13、三、一、十”这几个数字)

4. 抓住这几个数字再读, 看能读懂些什么。 (读完后同桌讨论)

5.你从这几个看似普普通通的数字中, 又体会到什么呢? (交流)

6.大禹治水13年, 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 可他一次都没有进去, 这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了百姓的幸福, 大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 为了大家, 他舍弃了小家。此时此刻, 面对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大禹,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7.指导说话。 (指名说)

【设计意图:巧借数字, 挖掘空白, 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等。“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五、总结回归整体, 升华情感体验

1.经过 13 年的治理,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谁来读最后一小节? (指名读)

2. (出示蓝天碧水图) 这样的水还会淹没农田吗?还会冲倒房屋吗?这样的水就是“被制服”了。

3.洪水被制服了, 老百姓们从此以后有饭可吃, 有房子可住, 这样的日子就叫———安定的日子。

4. 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这和谁的功劳分不开呢? (大禹)

5.对!那你能根据所学内容, 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指导说话)

出示句式 :因为大禹____, 所以大家非常感谢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 最后又回归到整体, 融会贯通, 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语感, 在方法引导中学会读书。】

6.总结全文。

(1) 同学们, 大禹治水13年, 吃尽了千辛万苦, 终于制服了洪水。所以老百姓都称他为“治水的伟大英雄”。 (板书:伟大英雄)

(2) 大禹的牺牲和奉献, 终于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恭恭敬敬地再写一写这位英雄的名字。 (师用红粉笔重新书写“大禹”二字)

7. 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 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大禹 (齐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说) 。

篇9:《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案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看?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资源卫星、侦探卫星……)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跟踪台风的卫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3)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出示词语。(指名读)

气象卫星 盯住 跟踪 监视

波浪滔滔 狂怒 厉害 泄气

师: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你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领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汪老师指到哪个词,你就读哪个词,看谁反应最快。

师:词语光会读还不行,还要理解词意,读出感情。在第一行词当中,有两个词都有看的意思,你找到了吗?

师:“狂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很生气;生气地都发狂了……)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狂怒意思相近的词语,出示词语,并指名读。

狂怒 怒吼 狂暴 暴跳如雷

师:怒吼什么意思?(很生气,而且发出了吼叫声)对,所以“吼”字是“口”字旁。暴跳如雷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都见到谁暴跳如雷?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

3.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也要求我们认识的。

避 狂暴 惊慌

隔 嘲笑 懒洋洋

4.那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当中,你能把课文读好吗?

师:谁来读第一小节?如果读得正确,掌声通过。如果有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第四小节中有句话比较长:“可他哪里知道……他再蹦跳也不管用。”同学们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好。(自由读)提醒:气象卫星站是一个词,表示地点,我们应该连在一起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文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2个)哪两个人物?(板书:卫星台风)课文主要写的是台风和卫星之间的对话。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台风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卫星说的话,然后再读一读。

2.台风都说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卫星又说了什么呢?谁来把卫星的话读一读。

3.先来看这两句(一、二小节)。第一句话比较长,谁来读一读?

谁来读读台风的话?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很好,读出了“嚷”。)

你真聪明!那小星星这句话该怎么读?(笑了笑说)你真聪明,就请你来笑着读一读小星星的话。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好,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这段对话。

4.这时台风和卫星的第一次对话,第二次对话呢?谁来读?同桌分角色练一练。哪组同学来试试?

……

师:他读得怎么样?(好。读出了感情。)你们想看看狂怒的台风时什么样的吗?(看录像。)告诉老师,台风狂怒时是什么样的?(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那现在你能把这段对话读好吗?

5.台风生气极了,一心想甩掉卫星,谁来读读这两句话?(指两对学生练读,请男生读台风的话,女生读卫星的话。)

师:那么卫星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放录像。)看到这儿,我们知道了,正是因为卫星及时向人们报告台风的行踪,人们才能有效预防台风,减少损失。

四、课堂回顾,指导写字

1.课文读到这儿,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气象卫星 盯住 跟踪 监视

波浪滔滔 狂怒 厉害 泄气

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接下来的时间,我们要写字啦。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字。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1)“厉害”的“厉”字怎样写才好看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厉”先写横撇,厂子头。接下去写被包围的万字,起笔横要伸出厂子头一点。下面一笔写什么?横折钩的起笔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写一撇。记住了吗?

(2)“监”字我们怎样记住它。

(3)“设”这个字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还可以怎样组词?

(4)用习字纸写字。

(5)投影仪展示学生作业,学生点评。

五、课后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搜集你最感兴趣的一种人造卫星的资料。尤其关注一下最近我国刚刚发射升空的北斗导航卫星。

篇10:反思《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反思《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上了《大禹治水》的第二教时,一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问题很多,重点不突出,课文中的词语没有很好地让学生通过课文来自己理解,无效问题太多。

《大禹治水》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为大家牺牲小家的献身精神”。

课文的层次很清楚,就是治水的原因、治水的过程以及治水的结果。重点是治水的过程。一开始,就是常规的生字词复习,指名读、小老师带读。接着,就进行精读课文。在复习和新授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可以这样讲: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如何讲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在这之前呢,我们先要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小节时,由于稍些紧张,感觉自己在兜着圈子提问,还出现了重复问题。“淹没”、“冲倒”这两个词语虽然我是懂的,可学生不一定懂。应该让他们通过边朗读边想象,眼前出现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庄稼被洪水淹没了,没有了,老百姓住的房子被洪水冲倒了,也没有了,这时可引出对“无家可归”的理解,吃的和住的都被洪水无情的`夺走了,老百姓们怎样来生活呢?这里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自然而然地体会老百姓无家可归的可怜和日子的苦难,从中还可以渗透洪水的凶猛和可怕。讲完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读读这一小节。到第二自然段了,该怎样来过渡呢?“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谁出现了?”引出禹要治水。这里有一个“下决心”我疏忽了。什么是“下决心”?就是“心里下定了决心,做好了打算,一定要怎样”。大禹下了决心要怎样?“读出决心的意思”。“大禹不光说了,还落实到了行动上,他做了些什么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学生讲到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你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千辛万苦”,那么他会吃哪些苦呢?让学生自己想象,可能被洪水冲走,可能会没有干净的水喝,可能会没有东西吃,可能会遭到猛兽的攻击等。学生讲得很多。突出一个“尽”。另外,禹在之前到了很多地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他走了很多地方?”“千山万水”,为了仔细地察看,他走“遍”了千山万水。这里要突出“尽”、“遍”、“仔细地”、“千辛万苦”以及“千山万水”。最后,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让学生理阅读和复述。第三小节了,怎样衔接过渡呢?大禹为了大家,为了广大老百姓,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那么,他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三小节。引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这里面的重点是借助几个数字来说明大禹为了治水不顾家人的献身精神。我让学生做了填空,将那些数字填了进去。填完后,我没有做任何评价,这也是我疏忽的地方,数字大小的对比,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我没有做点引导性的讲述。另外,我还设计了个有些偏差的环节,就是让禹的妻儿对话,没有任何引导,让学生有些不着边际的讲着。这一节的主旨是体现大禹的精神。其实,在这里可以加些进去,比如说让禹也加进去,来个三人表演,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些。讲完最后一节,可组织一个朗读比赛,看着图,尽量不看课文。最后也可设计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分工复述这个故事。

进而尝试着背诵。

语文课,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品悟,进行文本对话,不要脱离课本,一味地挖掘、提炼课文体现的精神,否则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意图和作用,变成思想品德课了。

篇11:大禹治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指导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滔滔洪水千辛万苦引入大海

―――――→

篇12:《大禹治水》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段写大禹带领老百姓治水,教学时以一心治水这段的重点词进行教学。从凿山开渠中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从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认识到大禹的一心治水。

第三段是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治水。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教学方法:找出时间、家里发生什么事,大禹怎么做为什么大禹要这样做

第四段写洪水被制服,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重点词辛勤、终于、制服、安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2、能找出课文中按时间顺序写的,并能把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找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具:录像机一台、《大禹治水》录像片、幻灯片、幻灯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请大家看录像,这就课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指名领读,齐读)

说说看读完了这个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知道了大禹在怎样一种情况下决定去治理洪水,那么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新授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随机板书:一心治水:日夜不停、常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每天

3、比较句子:大禹带领老百姓凿山开渠,忙的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

总结学法:学习句子时要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禹在一心治水,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是一心治水的?接下来请看第三自然段。

1、自由大声读第三段,边读边用笔划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2、填表

时间 家里什么事 大禹是怎样做的有一天 妻子刚生下孩子 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

几年后 儿子挥着小手要爸爸 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赶紧赶路

又过了几年 儿子已十多岁了 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一定回家。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3、说说大禹为什么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4、根据表格复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经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们通过课文的三段学习,你来说说看你知道了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来看看大禹治水的结果。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比较:经过辛勤劳动,洪水被制服了。

经过13年的辛勤劳动,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三、拓展

篇13:“gkh”第一课时教学

课件创设情境:喜羊羊手拿魔棒来到了景色优美的池塘边。这时,小蜜蜂从荷花上飞起来,边舞边唱:g k h,g k h,真有趣。9字拐弯g g g。蝌蚪戏水k kk。一把椅子hhh。(配《国旗国旗真美丽》曲)喜羊羊手中的魔棒轻轻一点,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变成了“g”,小蝌蚪变成了“k”,池塘边的草地上的长椅子变成了“h”。

喜羊羊: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位新朋友,它们就是g、k、h。想认识吗?

生:想!(学生争先恐后学着读g、k、h)

喜羊羊: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

(喜羊羊教发音,学生大声跟读。师生拍手齐唱儿歌。)

师: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新的声母朋友g、k、h,现在谁能把它们的名字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同学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呼唤它们的名字,把它们请出来吧!

(学生大声喊g、k、h,师拿出g、k、h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在想象中创编儿歌

师:小朋友,看着这三个声母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像儿歌一样说出来吗?

生:我觉得g很像9,所以,我说像个9字g g g。

生:6一转头很像g。

生:h像一把小椅子。

生:老师,g就是鸽子的“鸽”,k就是蝌蚪的“蝌”,h就是喝水的“喝”。

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刚上学就知道预习了。

生:k像啄木鸟在捉老树上的虫子。

生:哥哥的“哥”也读g。

生:小河小河h h h。

师: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聪明,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想象。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师竖起大拇指)

三、在游戏中读准字音

师: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出示课件)喜羊羊将带着大家到果园中“摘苹果”。小朋友看到果树上每个苹果上的声母,读准它的名字,苹果就会落到果篮里。

师:它的名字谁会叫?

(指名读,师生一起做“摘苹果”游戏。)

·····

师: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做“盲人摸象”的游戏。请小朋友轮流到讲台前,闭起双眼,然后在老师的盒子里取出一张声母卡,摸一摸它的外形,大声读出它的名字,好吗?

(生踊跃举手参加)

四、在活动中巩固字形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它们的名字读得很准了,能用文具或其他的东西摆出这三个声母的样子吗?

(学生边摆边兴奋地说着、互相交流着。)

师:孩子们,说说你们摆出了哪个声母。

生:我用两根手指摆出了h。

生:老师,我用橡皮泥捏出了g、k、h。(学生一阵大笑)

教学后记:上完这节课,我深深感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感兴趣的是生动有趣的儿歌和故事,面对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的学习,易于疲劳。所以,在上这节课时,我以兴趣为切入点,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动画和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唱一唱、说一说、读一读、摆一摆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孩子们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获得了愉悦的拼音学习体验,并发展了能力。整堂课气氛轻松、愉快,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每个孩子都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心灵成长的愉悦。

篇14:月光启蒙(第一课时)

1.看老师写一个字:蒙。怎么读?mēng蒙人,méng启蒙。这里读——méng。师:“蒙字什么头?在你们印象中,草字头的字大多和什么有关?”“蒙最早的意思就是一种寄生的藤本植物,它缠绕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所以‘蒙’字有‘覆盖’的意思,注意看,蒙字平宝盖下有几横?看,它是一层盖在一层上面,所以是两横,以后写‘蒙’要注意。”

2.板书“启”,启什么意思?(打开),启蒙连起来是?从字面上讲就是:打开,使原先遮盖的东西得以看见。

3.板书:“月光”。师问:|月光能启蒙吗?月光又能启蒙什么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课题——月光启蒙。”(学生读得太生硬)

4.月光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思考两秒钟,课文中有一组描写月光的短语: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谁来读?师:“多美的月色啊!看着短语,想着月色,你有怎样的感觉?不用说,放在心里,带着你的感觉,再读课题——月光启蒙。”师:“柔和多了。”

5.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孙友田,还记得他吗?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就是他写的。

二、词组教学

1.师:“课前读过课文了吗?我读过很多遍,越读越喜欢,特别是这几组短语,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分三组呈现: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韵;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想象的翅膀、歌的王国。

3.读到第三组词时解释“混沌”(联想《盘古开天地》之前世间一片混沌现象来体会)“豁然开朗”。

4.师:“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启蒙’。”(师指课题中的“启蒙”二字)

5.齐读三组词。

三、初读课文、讲主要内容

1.将短语放到文中读,自由读课文,遇到喜欢的段落多读两遍,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可以用上这些短语说说。

2.课文讲了什么?

四、读喜欢的段落,读好童谣、歌谣

1.你喜欢读课文的哪里?读来听听。(为什么喜欢?)

2.喜欢读童谣吗?出示三组童谣。初读,指名读。①为什么喜欢读童谣?生述说,师概括:幽默、风趣、明快、流畅。②童谣怎么读就更有趣呢?自己先练习。③刚才看见同学们有的拍手,有的跺脚,打着节奏读,看你们读得那么有趣,我也想读了,我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吗?可作提示:第一首可以拍手,第二首可以跺脚或者手脚并用。第三首,一二组读前半句,三四组接后半句。

3.师过渡:“母亲不仅给我说童谣,还为我唱好听的歌谣呢,找一找在文中的哪里?谁来读?”出示歌谣。①指名读歌谣。②歌谣怎么读才好听呢?仔细观察第二首歌谣,句式整齐,有节奏,又押韵,每行都是7个字,读读看有什么规律,自己试试看。③指名读(女生)。师:“我听出来了,我们之前在读童谣时节奏欢快,而听她读歌谣时语气舒缓,她在读歌谣时还注意了二二三停顿,师示范读一句。”④请女生读。⑤师过渡:童年有民歌民谣伴我成长,是多么幸福、快乐呀!

五、感受月下启蒙

1.作者开篇第一句话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他为什么这么说?默读第一小节,思考。A:预设回答一:夏夜很美,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夏夜多美啊,你读出来。B:预设回答二:因为在童年的夏夜,有母亲为我唱歌谣。母亲在怎样的月色下为我吟唱?师过渡:“景美、人美、情更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美妙的童年夏夜吧。”C:配乐,朗读第一段。

2.再静静地读这句话,注意加点的字,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忙:勤劳、忙碌;搂:慈爱、亲切;唱: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热爱生活。

3.多么勤劳慈祥的母亲啊,忙碌了一天,也不忘给我唱那动听的歌谣,齐读这一句话。

六、再读、唱歌谣,唱出向往美好生活的歌

1.再静静地读这两首歌谣,读读母亲有什么心愿?A:向往到云南。云南的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美丽的地方,母亲向往去那里。B:聚焦“楼”,两首歌谣里出现了5个楼字,母亲说盖了瓦屋再盖楼,盖了东楼盖西楼,还要盖南楼遮太阳,那时候家里能盖得起楼吗?

2.出示图片,师过渡: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黄河的河流经常改变河道,我的家乡就在黄河曾经流过的河道边,哪里土壤贫瘠,大多是盐碱地,长不出繁茂的庄稼。虽然人们物质生活贫苦,但人们的心灵在古道文化的熏陶下,滋润得非常美好。

3.所以说:CAI:黄河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解释两个“长”。师过渡:“尽管生活清苦,母亲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把对我的爱,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伴着月光唱进了我的心里。”

4.你聽!唱歌谣(师唱第一首,接着点课件里传出第二首——天籁之音。)

5.好听吗?母亲是怎样为我吟唱的?谁来读?出示“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

6.“芳香”一般形容什么?这里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师过渡:“在作者心里,母亲那甜甜的嗓音令人舒心,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还像花儿的芳香一样让人陶醉。所以说是‘芳香’的音韵。”

7.看,作者的这段文字还是一首小诗呢!CAI:将这段文字改成诗歌的形式出现。

8.配乐读“诗”。提示读好:小诗也会呼吸,注意停顿和换气,读出诗的感觉。一起读

七、总结

母亲不识字,但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将民歌民谣唱进了我的心里,使我长出了热爱文学的种子。

八、作业

上一篇:a级物流企业评估材料下一篇:“拓荒者”地理协会本学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