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2024-05-16

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通用8篇)

篇1: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以苏州园林为例

【摘要】对苏州园林的旅游市场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未来苏州园林旅游市场营销应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使得苏州园林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从而也体现园林旅游功能——提升旅游者的素养。

【关键词】苏州园林 旅游客源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借助申遗扩大了世界的知名度,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古典园林旅游是苏州开发最早的一项旅游项目。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成为苏州旅游的灵魂,是苏州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有效载体”和无法替代的聚焦品牌。近年来,苏州利用古典园林进一步开拓旅游空间,随着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使参观园林的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苏州在古城、古镇、古运河两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利用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旅游热已经成为趋势,苏州园林旅游也成为中国旅游热的重要旅游地之一,促使着苏州园林旅游城市的发展。

二、苏州园林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经济优势

苏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逐年登高,2012年一季度GDP2630亿同比增长7.8%,中国大陆排名第4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东,因此经济优势明显为苏州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区位优势

东临上海,西接无锡、常州,南至嘉兴、湖州,北抵长江、南通,京杭大运河、312 国道、京沪线都经过苏州市。从区域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市域范围内的边缘地带应该是同周边城市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也是资源、区位条件相对接近的地区。所以,在产业政策定位及空间发展模式上应从整个区域出发,打破行政界限,从而确定苏州市域内各空间地带向外扩散或与之竞争的产业政策定位。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入海口,这个区域地跨上海直辖市及浙江、江苏两省,包括上海市,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及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常州、无锡、南通、泰州共15个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长江三角洲是目前阶段我国区域范围内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先导与示范区,200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59 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18.6%。16 城市增速均值达到14.1%,GDP 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已经达到11个,长江三角洲有人口约5600 万,城市人口约2000 万。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据统计,江浙沪每年出游人数超过1个亿,旅游支出超过600 亿,旅游出游能力和旅游消费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长三角聚居了一大批中、高端度假消费群体,为度假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客源储备。同时区位优势的背后是集聚效应的产生。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既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亦是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在“长三角效应”的带动下,苏州旅游的发展空间将不断扩大。

3.交通优势

苏州处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大都市圈的中心位置,与无锡、常州联系紧密,交通便利。京杭运河纵穿南北,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与上海相连,312国道和十苏王公路主干线十字交叉贯穿全境,且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相连的苏沪快速公路业已开通。绕城高速公路与苏嘉杭高速公路相连。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20km、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50km、南京国际机场240km、无锡硕放机场不到10km,而苏州光福机场就在区内,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城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已经开通。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苏州段工程也已经开通。沪苏浙高速公路苏州段、苏通大桥南连接线、苏嘉杭高速公路、318 国道改建和苏虞张公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顺利完成。

(二)、劣势

1.承载能力与游客分配不均

由于园林游客是苏州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近年来游客数量大幅上升,使部分重要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人满为患、不堪重负。部分游客抱怨园林内人太多,不仅加速了古典园林内景致、实物、环境质量的损坏速度,还严重破坏了“清、静、雅、闲”的园林环境,使园林失去了其本色,影响了园林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著名园林游热销的同时,也使一些小园林如藕园、艺圃等游客寥寥、门庭冷落,使苏州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资源分配也呈现出不合理态势。

2.园林旅游市场内部的竞争失衡和外部竞争优势的弱化

散布于姑苏城各个角落的大小园林出于其自身的利益,在一个不大的市场内相互竞争,所呈现出的大园林热销、小园林冷落的局面,势必造成大园林经济效益高而维护任务繁重,小园林则因竞争力弱而维护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

3.交通压力

苏州园林大多位于苏州城区内,古有小桥流水人家,古建筑比较密集,道路比较狭窄,旅游高峰期时,道路拥堵不堪,交通条件不佳,大大影响旅游的心情。

(三)、机会

1.国内外知名品牌

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及08年北京奥运会、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促使了全世界的中国旅游热。再次很好的把苏州推上国际的舞台。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成为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蕴含着丰富而精致的人文精神的古典园林,成为苏州的文化象征。这些散落在姑苏城中的粒粒明珠,成就了苏州“园林之城”的美誉,奠定了文化苏州的地位,更成为苏州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使者,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见证着友谊长青。体庭院出口的“明轩”开始,25年来,苏州园林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受到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加深了国际知名度,宣称了苏州,更加深了国外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速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作为经济前沿地带的长三角地区面临破壁互融、互动沟通的又一轮新发展。2003 年7 月长三角16 个旅游城市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提出了联手打造“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达成“取

消旅游壁垒与进入障碍,建成中国首个无障碍的跨省市旅游区,最终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共识,为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区域合作,共谋旅游经济一体化树立了首例典范和品牌。自2003 年以来,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每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经过5 年多的精心培育,“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的成员单位由2003 年16 个城市发展到现在的25 个城市,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一市四省。这一局面的出现为区域旅游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区域旅游合作的良性运转又会进一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四)、威胁

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更合理地整合当地旅游资源,挖掘市场潜力,保持旅游产业的良性需求发展;如何持续地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等都是园林管理者和经营者无可回避的高层次经营目标。现在游客的发展已经从第一代走向第二代。第一代游客出外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旅游方式可以称之为“看热闹”,主要目的是度假、游玩。第二代游客旅游则是满足求知欲望,可称为“看门道”,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受教育、获信息、领略他乡的情趣。园林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特点能有很大程度上满足游客的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园林从业人员必须主动适应游客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树立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从多方面丰富园林内涵,提高游玩层次,真正发扬园林艺术的精神所在,但对于大多数从事园林业的人士观念并未改变,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面对有着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人们在仰望它辉煌的同时,科学的观察和研究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和产业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应尽量避免落入俗套的改造怪圈。但愿苏州古典园林可以免受这样的厄运。

三、结论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SWOT分析,了解了苏州园林旅游的优劣势,为苏州园林

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持续发展。苏州园林的旅游一定要体现其古典园林的特色旅游,文明旅游。使苏州园林艺术得意传承和发展。保护古典园林,可持续合理的发展园林旅游。

参考文献:

[1]《苏州园林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曹文捷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衣学领 国际商报/2004年/09月/28日/第003版

[3]《苏州市体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潘荣静

[4]《苏州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品牌的奥妙》衣学领 中国城市经济

篇2: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旅游市场营销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21世纪的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营销时代。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眼球”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显然,旅游市场营销,在未来的旅游事业发展进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好酒还怕巷子深”,没有吆喝,就没有旅游。这是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的经验之谈。但就目前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这样一些方面问题。

1.缺乏售后服务体系

现代旅游市场营销中,旅游产品是一个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的整体概念。它不仅要求要给予旅游者生理上、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要给予旅游者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旅游企业把游客视作“上帝”并为之服务,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现在绝大部分旅游企业没有一个较好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有的旅游企业甚

至认为根本没这个必要。

2.依然存在削价竞争

一些旅行社为了争夺客源,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在旅游线路的促销中,对线路的报价甚至低于成本。且不论其做法是否违法,如果旅行社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只会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形象,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3.法制意识淡薄

现在的许多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经营,大都采用的是承包经营的运作方式。有些旅行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法制化经营。经果造成因旅游合同未能履行而发生大量纠纷和旅游投诉。如有的旅游企业为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或者冒用其他旅游企业的品牌等等。这种做法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破坏了国家的法制,使旅游市场供需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

4.缺乏长期营销计划

在大部分中小型旅游企业中,没有几个旅游企业在年初即拥有自己完整的《年度营销计划书》,更别说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了。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计划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能深度挖掘,更不用谈什么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

5.可持续竞争意识不强

我国很多旅游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追求短期销售目标,在旅游市场营销上缺乏可持续竞争意识。旅游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旅游消

费者的需求,找不到旅游服务创新突破口,缺乏旅游品牌形象创立意识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6.忽视旅游整体营销

随着旅游开发的日益深入和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同一区域内部的旅游恶性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低成本倾销和双输甚至多输局面。单纯的产品竞争导致一些旅游城市非但没有获得者得更多的旅游收益,反而因旅游团、旅游散客忽略城市,长驱直入景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造成人均停留天数缩短,旅游收入下滑的局面。由于长期对某些产品的过分突出宣传,使许多新建景区在竞争中难以与传统景区匹敌,中等城市留不住客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1.变“旅游产品营销”为“旅游目的地营销”

当前,旅游营销由单纯的产品营销发展到区域目的地整体营销已成趋势,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与大多数国家从国内旅游到国际旅游的常态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旅游业是先有国际入境旅游,期后国内游和出境游才蓬勃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步由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与此相应,中国的旅游产品必然有一个从景区、宾馆等简单的旅游设施到旅游带、旅游区域的建设发展过程,这使旅游营销从20年前行业层次人景区、宾馆独闯天下,发展到今天由政府组织、各相关行业、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目的地整体营销。中国的旅游目的地营销既是旅游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旅游的竞争就是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2.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

所谓“整体出击”,就是由以前单个旅行社的营销宣传发展到旅行社联盟的整体宣传,由单一的旅游产品营销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整合营销。这不仅包括旅游相关机构、旅游企业、潜在旅游者或社会公众,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而且还包括旅游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等方面。把这一系列因素作为营销的整体。未来的旅游市场营销,不再是以单个旅游企业或旅行社进行宣传促销,而是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旅游企业之间的联手出击,并逐步走向区域大联合的营销方式,这就变“孤军作战”为“整体出击”的现代营销方式。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旅游营销领域,并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使旅游市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旅游者对目的地及产品的影响力更加直接有效。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产品营销中来,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使旅游市场营销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强势品牌的有效手段。在互联网营销中,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利

用互联网,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企业可以廉价的成本寻得最好的供应商和最低的供货价格,以价格最低的原料制造产品,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互联网还能有效节约顾客成本:网络商城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张,里面可以陈列无限多的商品,消费者在网上可以很低的成本搜寻产品信息,并订货;网上销售,顾客只是下订单,商品的送交由卖方或物流公司承担,节约了顾客的精力和体力、时间成本。如充分利用网络游戏开展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络游戏互动性强,时空约束小,费用不高,拥有无穷的创造性与极强的黏性,利用这些特性,完全可以把网络游戏融入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实现虚拟产品与现实产品相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在游客、成本、方便和传播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游戏的作用,实现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整个流程的再造。通过网络游戏中虚拟的旅游吸引物、交通工具、住宿设施、导游服务等要素的电子商务化,潜在游客可以纯粹玩游戏,也可以利用搭建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网络游戏安排旅游的一切事务(订票、交通、住宿、导游、饮食等)。只要潜在游客愿意,他随时可以把这些虚拟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4.“品牌”整合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经济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同样也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说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全面简洁的向消费者传递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

篇3:乡村旅游的青年旅游者市场开发

青年人的消费特点

1. 消费观念超前, 注重精神消费

青年人思想开放, 紧跟时代潮流, 易于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的消费观念。他们崇尚时尚新奇的事物, 有标新立异、彰显自我个性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再单纯注重吃穿等物质消费, 转向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

2.消费方式多元化, 消费行为个性化

当前青年人已由单一保守的消费转向多元的开放式消费, 如信息、婚庆、体验消费等;消费行为快捷化、个性化, 追求较快的生活节奏, 如信用卡消费、网络购物等,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挑选个性化的商品, 力求展现自我, 追求个性独立。

3.消费需求旺盛, 经济收入有限

青年人的消费需求旺盛, 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一生中精神最旺盛时期, 希望通过消费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质或精神享受。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在校学生, 主要靠父母补贴或勤工俭学, 收入有限;而刚刚工作的收入也不高, 有些正处于交友、婚恋时期, 除去生活基本消费外, 剩余的钱并不多。

青年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的消费行为分析

笔者2009年5月在成都三圣花乡、郫县农科村、龙泉驿三地对18~30岁的青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抽样调查问卷220份。调查结果显示, 根据青年人的消费特点, 开发乡村旅游的青年旅游者市场大有可为。

1. 青年旅游者受教育程度高

2007中国人口信息网的一项报告显示, 我国的青年人受教育程度近年来有了大幅度提高, 与2000年相比, 人均受教育年限由4.5年增长到8年, 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增加了2139万人, 具有高中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增加了974万和3746万人。调查中还发现, 在乡村旅游的青年人中, 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占近90%。随着青年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他们了解世界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这就为开发青年旅游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青年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的消费特点

(1) 调查数据显示:在乡村旅游中, 青年人每年出游一次的占31.4%, 2~3次的占47.1%, 4~5次的占6.7%, 5次以上的占7.8%, 也就是说每年至少出游一次的比例高达93%。这说明, 乡村旅游具备相当大的青年旅游者市场开发基础, 他们是发展乡村旅游应牢牢抓住的客源。

(2) 在乡村旅游中, 青年旅游者选择1日游的占39.2%, 2~3日游的占43.5%, 4~7日游的占16.7%, 8日及以上的占0.5%。可见, 多数青年旅游者喜欢短期乡村旅游。选择1日游的比例较高, 是因为他们认为过夜会增加消费;选择2~3日游的比例最高, 是因为他们受工作限制, 大多在周末出发, 小住一晚即返回;还有部分青年旅游者选择在黄金周或小长假到乡村旅游景区度假休养4~7天。

(3) 多数青年旅游者选择与亲戚朋友和同学结伴而行。调查结果显示 (此为复选题) :在结伴出游中, 与亲戚朋友的占41.6%, 与同学的占39.1%, 与家人的占26.9%, 与同事的占16.8%, 而随旅行社出游的占3%, 自己出游的占2.5%。可见, 青年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大多为散客。在校学生大多是三四个同学结伴而行, 在岗人员大多与家人、亲戚朋友一起出游。散客对旅游价格的敏感性较高, 乡村旅游经营者应注意这个问题。

(4) 青年旅游者出游的交通工具, 首选公共汽车, 占48.2%;其次是自驾车, 占40.1%;步行占16.2%, 其他方式占7.1%。在校学生出游多选择公共汽车, 一部分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在岗人员偏爱自驾车出游。许多青年旅游者在接受调查时表示, 公交车不直达、等车时间长、收车早。自驾车游客反映沿途的路标、路牌指示不清, 停车位紧张。

(5) 青年旅游者的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消费集中在50~100元, 占36.5%;其次为100~200元的占28.9%, 30~50元的占18.3%, 200元以上的占13.2%。他们住宿大多选择价格低的乡村旅店, 占68.9%;其次住在朋友家的占16.4%、住帐篷的占9.3%, 住高级酒店的只有5.5%。许多受访者表示, 住宿费用在旅游消费中占较大比例, 他们因收入有限, 只能选择乡村旅店, 或在朋友家借宿。有些学生之所以住帐篷露营, 是因为他们追求个性和时尚。

(6) 青年旅游者偏爱参与性强的游乐活动, 多样、新奇是主要吸引因素。乡村旅游活动分为10个类型, 有65个具体项目。旅游者选择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水上活动 (垂钓、游泳、漂流、快艇、湿地等) 占64.5%, 旅行活动 (徒步、骑马、摩托车、长距离自行车等) 占64%, 观光休闲活动 (赏景、观鸟、写生、摄影、酒吧休闲等) 占59.9%;其次, 健身疗养占57.9%, 文化活动占57.4%, 主题性农业活动占40.1%, 务农活动占39.6%, 童玩活动占33%, 空中运动占28.9%, 商务活动占27.4%。青年旅游者喜爱的旅游项目呈现多样化、新奇化的特点, 表现为体验参与性强。一些传统的观光休闲项目, 如泛舟、摄影、垂钓等, 对他们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开发乡村旅游中青年旅游者市场的策略在乡村旅游市场上, 青年旅游者是消费的主力军, 应把开发青年旅游者消费市场作为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开发乡村旅游市场不能把青年旅游者等同于其他旅游者, 而应针对他们的需求特点, 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1.大力开发参与体验型、教育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青年旅游者热衷于探险性、娱乐性、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 推出针对性的专题旅游产品, 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各项旅游活动, 激发他们的旅游热情, 是开发乡村旅游市场的一个较好途径。比如, 推出播种、灌溉、收割、采摘、酿酒、农产品加工、放牧等主题性的农事活动, 让旅游者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和喜悦, 让他们在与当地农民交流中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青年旅游者不仅对乡村的田园风光充满向往, 还希望在旅游中扩展视野、学到知识。因此, 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应为青年旅游者提供一个丰富知识的平台。还应整合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 挖掘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 开展如乡村生物观光游、农业科技探秘游、森林徒步科普游等专题活动, 让青年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农村, 探索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寓学于游。

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青年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住宿价格较低。实际情况是, 虽然价格他们可接受, 但是住宿的环境和卫生状况较差、配套设施不佳, 令他们很不满意。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应兴建适合青年旅游者住宿的如青年旅馆、小木屋、帐篷露营地等, 配备便捷的预订系统, 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完善餐饮设施等。另外, 由于公交车仍是青年旅游者出游的主要交通工具, 因此应完善直达乡村旅游景区地的公交系统, 增加班次, 延长收车时间等。

3. 制定合理的消费价格, 开展网络旅游营销价格是旅游市场非常敏感的因素。

篇4: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关键词]市场需求;旅游产业品;旅游业

一、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内涵

旅游市场需求是指国内外游客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特定的市场营销方案下对旅游产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消费的数量,是游客各种需求的总和。旅游市场需求与游客的偏好、游客的收入、旅游的产品与服务、游客的预期和其他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价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闲暇的逐渐增加,我国旅游市场需求正在演化为井喷之势,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相关的企业或个人为了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需要而向游客销售的各种产品和服务。旅游产品开发是指这些企业为了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分析、设计、研究、创新和供给的过程。旅游产品主要由住宿、交通、游览、饮食、娱乐和购物六种因素组成,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产品,融汇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之中。旅游产品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保障和手段,也是旅游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所在,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死成败。由此来看,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都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市场需求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其强大的推动力;旅游产品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为其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产业也只有在旅游市场需求和旅游产品开发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品开发的相互关系

1.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前提

不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而不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针对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亦是如此。为何我国近年来旅游市场的发展如此迅速,正是由于我国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急剧膨胀。这也就造成了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品迅速发展起来,如截至二零一零年底,我国的5A级旅游景区已经达到九十五家,仅二零一零年就新增加十九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中最优质的主体,也是我国旅游品牌的最优秀代表,更是旅游产品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其势必要为满足人民群众新的多种旅游需求,引领我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两大战略性目标和建设世界性的旅游强国梦想而做出巨大贡献。我国5A级旅游景区的快速增加,正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集中体现。由此,不难看出,旅游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旅游产品的开发才有了必要和动力;如果旅游市场的需求逐渐萎缩,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就失去了动力,变得没有必要了。

2.旅游产品开发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要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从而推出能够让国内外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因此,可以说旅游产品开发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具体来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如游客在旅游中的交通、住宿和餐饮等,都是游客实现旅游需求必可或缺的硬件设施。还有游客购买的各种特色旅游商品,也起到了满足游客好奇心和购买欲的重要作用,给游客的旅游过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美好的回忆。二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如旅游景区优美的风景,巧夺天工的各种自然景观以及人为的各种娱乐设施,使游客心旷神怡,达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彻底放松的美好意境,极大的丰富其精神生活,从而更好的满足游客精神需求。三是旅游产品开发可以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如我国各地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呈现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独有文化,可以让游客眼前一亮,极大地拓展其文化视野,使游客的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3.旅游产品开发可还以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

旅游产品虽然一般是在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上开发出来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旅游产品开发可还以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为旅游市场需求开拓一片新的天空。如我国近年来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发现和挖掘了大量的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像河南省商丘市和濮阳市的“四平调”、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大歌”等。这些文化资源正在逐渐的被开发为旅游产品,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去观瞻和聆听。同时,随着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大部分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利润,也非常重视研发新的产品,以此来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在旅游产品开发的带动下,人为的创造和挖掘游客的潜在需求,从而创造新的旅游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也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各个地方在大力发展地方旅游业的过程中,根据地方特色开发和包装的新颖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由此来看,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是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方小燕.论我国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2]胡爱娟.新环境下民俗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及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09,(3)

[3]姜立英.我国民俗旅游商品市场需求分析[J].商业经济,2011,(12)

[4]娄世娣.我国旅游产业品市场开发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5)

[5]周剑锋.浅谈我国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J].民营科技,2011,(12)

[6]张立伟.旅游市场需求与旅游产业品的关系及其发展策略[J].信息导刊,2004,(3)

篇5: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第十二章市场营销组合创新与旅游营销组合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市场营销组合和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的发展过程,了解旅游市场营销最新的理念动向。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从“4P”到“4C”

一、顾客需要与欲望

consumer(顾客),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求,不要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某人确定想购买的产品。

二、对顾客的成本

cost(成本)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

三、便利

convenience(便利)忘掉渠道策略,应当思考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

四、传播

communication(沟通),最后请忘掉促销,取而代之的是沟通。

第二节服务市场营销组合一、人员

服务绝大多数是由服务人员直接提供的,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对获得顾客满意至关重要。

二、有形展示

服务企业应提供有形实证来展示自己的服务质量,将无形的服务化为有形的实证。

三、过程

服务企业还可选择不同的程序来提供服务。

第三节雷诺汉旅馆营销组合一、产品与服务

旅馆通常是同时提供产品与服务。

旅游企业应把整个产品、服务组合连成一体,而不应把产品或服务当作孤立的营业推广手法。

二、表象

建筑:建筑的外部情况和各服务中心在建筑中的布局状况的合理性。地理位置:饭店所处地理、距繁华地区的距离状况。

气氛:这可使服务更加形象一些,影响购买者决策,了解无形服务。价格:饭店可采用心理定价、等级定价等方法来明确其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服务人员:服务人员就是“活广告”,是“企业产品”。

三、信息传递

一是向消费者提供无形服务质量的形象,并使之有形化。

篇6: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乡位于**县南部,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国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节目保存完好。**年*月该县苗族赶秋节在这里隆重集会,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受到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与好评,xx乡境内峰峦层叠,林郁丛丛,谷幽涧静,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云海连连,**年共接待省里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人,当地旅游收入达**万余元。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要大力开发与参性强、个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抓好苗家刺绣、蜡染、花带、苗族织锦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产品开发,打出苗家腊肉、苗家酸鱼、干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绿色食品品牌。构筑旅游商品发展平台,建立我乡土特产旅游定点购物点。让游客购买到我乡的土特产。

6、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篇7: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清河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林

近年来,清河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已初步形成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格局,但也面临着旅游产业投入不足、旅游知名度不高和旅游经济总量偏小等问题。清河区要想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必须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特色旅游项目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一、清河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清河区地处松辽平原中段,京哈交通大动脉沿线,现辖一镇两乡两街,总面积4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清河历史悠久,史称汪多罗束(满语:富饶的河湾村),努尔哈赤征服叶赫那拉氏的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后来成为清代皇家的狩猎地。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铁岭市辖清河区。1992年,被铁岭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旅游开发区,2000年5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最近几年,清河区委、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旅游兴区”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民措施,为旅游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清河区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初步规划形成了以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旅游度假野营区和旅游度假自然风光区四大主要功能区。依照规划,逐步完成了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铺设南岸环湖旅游公路17.8公里,2004年打通北岸环湖公路16公里,目前正在进行桥涵架设。架设供电线路达到34公里,通讯信号实现了旅游区内无线信号完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清河区旅游度假项目众多,现拥有云松大酒店、丽景饭店等三星级标准宾馆4座,建成了50多个旅游景点。其中,有以青龙吐水、仙桥引渡、浪拍龟蛇等库区八景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东北第一大人工卧佛、水晶宫、永安寺、九登禅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卡丁车、高空索道、滑雪场为代表的娱乐设施,以绿色美食广场、努尔哈赤生态庄园为代表的度假场所,以玉器、金铂画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浓郁,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人到此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近年来,我们又开辟了以龙泉山庄、凤舞山庄、石家堡子满族民俗村为代表的文化民俗游,以墨尼啤酒生产线为代表的工业观光旅游和以葡萄生产、草莓栽培为代表的农业生态游等多条旅游线路。2004年,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3.5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2.81亿元。2004年,清河区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旅游县区和辽宁省旅游强区。

尽管清河区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旅游度假项目众多,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但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大,尽管清河区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但知名度仍然不高,没有形成旅游名牌。二是缺乏对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的深刻挖掘,造成特色旅游项目少,精品旅游线路更少。三是旅游仍受季节影响,水上娱乐项目和冬季冰雪项目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四是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清河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历史发展机遇:清河区的旅游产业正处在难得的发展时期。一是铁岭市全面融入沈阳经济旅游圈,实现沈铁旅游同线。二是铁岭市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清河区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以及申请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这些有利条件为清河区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区域位置优势:一是气候宜人。清河区地处辽宁北部,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因受清河水库影响,形成了“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宜人气候。二是交通便捷。清河区位于京哈铁路、102国道和京哈高速公路沿线,一级公路贯通城乡,距省会沈阳市80公里,距铁岭市43公里,驱车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只需1个小时,经高速公路3个半小时可直通大连港、2个半小时可达营口港。三是区位独特。清河区是一座城乡结合的新兴区,既具旅游都市的风范,又有乡野山村的气息。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清河区地处辽河平原和辽东丘陵地带,同时具有山地和平原的特征。清河旅游度假区依山傍水,山、水、城连接独具特色,清河水库水质清澈,水面开阔,湖岸弯沿曲折,自然流畅;两岸丘陵起伏,植被繁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景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49%,拥有大片生态保护良好的天然原始森林;林中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鸟鸣清脆,赏心悦目,有返朴归真的意境,是辽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天然旅游景区。

文化底蕴深厚:清河区有汉、满、蒙、朝鲜等14个民族,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其中满族和朝鲜族文化最具特色。清河区是满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许多名胜古迹、风俗传统和历史传说。尚阳堡、九登禅苑是清河古代满族传统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古建筑的典范。努尔哈赤疗伤的故事和郎太后传说等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阐述了清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特色满族和朝鲜族风情的餐饮、歌舞、器乐以及日常用品、劳动生产活动等民俗文化成为清河区旅游的一大特色。

旅游资源丰富:清河水库是目前辽宁省第三大水库,总库容9.7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5亿立方米,具有防洪、灌溉、工业用水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库区面积54平方公里,可利用水面26平方公里,水质清澈,周边山峰林立,是旅游开发的优良平台。清河区工业企业独特、精品农业项目众多,为旅游开发提供的有利条件。中港合资辽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清河发电厂,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度。北绿集团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151家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清河区土地肥沃,畜牧兴旺。拥有万亩水稻基地、葡萄开发基地、奶牛养殖小区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

三、清河区壮大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名城的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清河区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重点突出民俗、生态、田园、名人四方面特色,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创建旅游名牌。民俗,就是依托满族、朝鲜族聚居集中的民族风情优势,围绕满族、朝鲜族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底蕴厚重的条件,深入挖掘努尔哈赤清河疗伤、尚阳堡文化等满族和朝鲜族民俗历史的文化内涵,搞好民族舞蹈、婚俗表演等民俗旅游项目,建设好石家满族民俗村水上乐园和仿古一条街,加快东华朝鲜族民俗村建设,创建满族和朝鲜族旅游名牌,打响民俗旅游。生态,就是利用山水林资源、冰雪资源、地热资源大力发展山水游、风光游,把生态游作为最具潜质的旅游开发项目。田园,就是利用葡萄基地、水稻基地等旱作农业园,养殖小区等牧业观光园和自摘果园等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田园旅游,举办“葡萄节”、“赏槐节”等多种旅游活动,吸引大中城市市民,在节假日来清河旅游度假区观光、采摘和品尝果实、动手挤牛奶,体会“城市上班族、假日作农夫”惬意。名人,就是依托赵本山的名人效应,围绕刘老根、辽北历史文化传说、东北二人转等人文文化做文章,把旅游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对区内旅游景点进行深层次地发掘和演绎,进行文学艺术加工,编撰整理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高旅游度假区的文化品位。通过民俗、生态、田园、名人四张名片,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清河特色旅游精品项目,塑造旅游名牌。

(二)加强硬软件建设,完善四大功能区

清河区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度假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休闲区、旅游度假野营区、旅游度假自然风光区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在硬件上,一是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供电、通讯等设施,为下一步旅游开发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千方百计引入大的旅游开发项目,大力实施项目牵动,不断为旅游区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做好现有景点的包装完善,不断丰富景点内容。在软件上,一是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对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创造有利于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三是强化旅游行业管理,按照旅游管理条例等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对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市场和旅游从业人员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软硬件建设,完善四大功能区,提高清河旅游度假区旅游接待的整体水平

(三)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景区知名度

清河区在开拓旅游市场上要立足高远,着力做好旅游宣传和促销工作,抓好同旅游社的联系,重点吸引客源。一是把旅游宣传作为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个宣传的长远规则,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旅游促销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渠道,利用召开交流会、座谈会等会议的时机,全方位的向外界推销清河、宣传清河、展示清河,提高清河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二是要实行整体旅游促销战略,要把立足点和主要人力、物力、财力放在加强清河与铁岭和省内外等旅游区的合作上,积极推进区域联合,特别是推进与周边县市以及沈阳等旅游资源关联度较高的地区的联合,互通信息,共同研究促销工作,借助省内大旅游线,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清河的小旅游线、小景区。三是要建立旅游营销网络,加强同旅行社的联系,吸引旅游促销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客源。要本着挖掘拓展省内客源市场,扩张省际客源市场,大力开拓关内客源市场,逐步打开关外客源市场的思想,利用省内铁路、公路交通发达,与黑龙江、吉林两省相邻,东北文化一脉相承,赵本山的名人效益,满族的特色民俗等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吸引客源,做大清河旅游市场。

(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涵盖了食、住、行、娱、游、购等要素,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着相铺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要壮大旅游业,就必须跳出旅游产业仅仅是开发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误区,把发展旅游产业放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与其它产业相融合,形成各类产业相关联的旅游体系。一是建立农业旅游体系,开发农业观光游和田园景观游,用农业丰富旅游产业内容,用旅游业推进农业向三产转移进程。二要逐步建立工业旅游体系。发挥现代工业文明优势,推动旅游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清河区有清河发电厂、地下电厂、北绿集团等一批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工业化程度较高,具备开发工业、科技观光旅游的条件。要按市场化进行开发和运作,向广大游客开放,以工业旅游、科技旅游来充实旅游项目内涵。三是将旅游和城市发展相结合,进行城区和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努力把城区与旅游度假区融为一体,加快城市基础建设步伐,进一步强化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绿化、美化、亮化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城市品位,真正把清河区建成旅游名城。

篇8:旅游产业的市场调查

在新《旅游法》颁布之前,我国实施了很多相关法律政策,但由于各法律政策都相对比较独立,缺乏融合,相互之间不能形成配套,执行和监督起来就起不到法律的真正效应。之前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相应规章制度和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这些法规都经过了市场考验,我们并没有从宏观上对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原则、立场、措施作出规定,这些法规在立法层面和强度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内容上,计划经济的特色浓厚,市场经济的特色偏弱,地方行政色彩浓厚、部门割据、相互推诿,没有很好地反映旅游经济规律及旅游市场的产业特征,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从而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通道; 同时各地方法规缺乏约束和指引,导致立法水平有限,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地方保护主义横行市场,造成旅游经济的地域割据严重,难以统一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市场。

二、新《旅游法》的四大原则

1. 新《旅游法》采取综合立法的原则

唯有制订一部能够有效保护旅游者权益、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旅游法律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法律效应。坚持综合立法的前提下,立法部门可以就经济法、刑事法、民事法做更专业的解释。这三个法律的精髓可以在这里面体现出来实属不易。

2. 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原则

任何法律规则必须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把人当作工具[1]。一个法律立法的开始原则都是以人为本的,可是在技术上确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如何协调各个法律相关人员的权益,突出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和其他大法及旅游相关部门的法律政策相互协调促进。

3.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原则

市场经济一定是建立在权力平衡基础上才有可能保护,没有权力平衡就不可能有保护。这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法律搭建公平的法制环境下,我们应该注重市场的调节,市场所具有的能动性使之迅速反馈市场信息,自我调节。因此在立法保护的宏观调控下注重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更有利于新《旅游法》的完善。

4. 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原则

在新《旅游法》未出台实施前,旅游法规就对旅游资源保护作了明确的规定。新《旅游法》是在先前其他行政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立法构思的,具有传承性,所以从立法的本意和规定以及背景、目的及意义上看,该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很好的开发和保护。相信运用法律的力量并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宏观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我们的旅游业才会健康持续的发展,旅游资源才能够循环利用。

三、新《旅游法》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1. 案例展示分析

( 1) 2013年国庆,九寨沟11小时事件

案例阐述: 2013年10月2日,著名景区九寨沟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景区事件。因为在景区内等观光车的时间过长,游客开始烦躁、围堵景区接送的车辆导致通行车道陷入拥堵和瘫痪状态。大批游客被迫徒步十几公里下山,包括许多80岁老人及几个月大小孩。一直从中午12点到晚上11点,大批游客在饥饿、混乱、劳累和抢夺中度过了11个小时。

案例分析: 九寨沟景区在黄金周期间未预测游客量,没有结合景区的实际承载量来迎接游客,只是盲目地接收游客,未依照新《旅游法》规定贴示相关公告或者未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没有任何的预案,没有做出正确的客流分散和疏导,九寨沟景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九寨沟旅游制度不完善,管理缺失; 盲目增加游客量,忽略了景区的承载能力; 景区内交通设施配备缺失,没有解决预案。

( 2) 福州‘兔儿丐’导游中心成立

案例阐述: 自2013年10月1号《旅游法》实施以来,导游的收入锐减,在利益的呼声中,各界导游强烈要求市场有一个指导的服务价格来保障自身的利益。众所周知,新《旅游法》在杜绝‘零团费’问题的同时还规定,旅行社或者导游不得在旅游合同外的行程中增加自费项目或者购物,导游没有了其他收入,只有提高日薪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因此成立‘兔儿丐’导游中心,希望聚集更多的福州导游,统一价格,统一行动。

案例分析: 新《旅游法》更多地维护了旅游者的权益,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必然受到冲击,本法让旅游成团量减少,‘零团费’、‘负团费’现象减少,有效规范旅游市场。导游人员为保证自身的利益,组织相应的导游中心,一来维权、塑造导游队伍整体形象,二来也是导游‘夹缝中求生存’,不得已联合队伍,整体提升薪资待遇。

2. 新《旅游法》对我国旅游业的推动

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其迅速发展的现状相比,我国旅游法制建设却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形势。[2]上述两个案例具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涉及旅游体制问题、旅游经营者、旅游景区管理问题、旅游人员素质等各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市场形势,体现了我国旅游立法的紧迫性、适应性和完善性。要求新《旅游法》必须严格规范旅游市场,确实保障旅游者的利益; 新《旅游法》和市场的磨合期,要接受市场的不断检验,反复实践、总结和完善;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体制的不完整直接束缚了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严格执法,监督到位; 努力提高旅游者的素质,规范旅游、文明旅游。

( 1) 新《旅游法》明确其调整范围

旅游法律关系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关系、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旅游经营者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有我国旅游经营者和外国旅游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外国旅游经营者的关系等等,不管是从主体还是从客体的内容和性质上看,新《旅游法》均有综合性立法要求。

( 2) 旅游法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新《旅游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涉及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因此对旅游者权利表述时一定要明确旅游者的特殊性。旅游法应该明确旅游者权益的保护范围,包括旅游者个人信息安全、旅游者人身安全、旅游者财产安全等。明确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法制建设是最令人向往,并愿意接受正义理念肯定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体在历史的发展中对自由与平等权利要求的期盼”。[3]所以旅游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旅游发展相协调。

( 3) 新《旅游法》应得到严格执行和监督

旅游法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应该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法律效应,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针对旅游法这类专业性强又涉及多种法律的综合性法律,其执行力度和监督效应来自于执法人员和行政监督人员高度的法制精神。

3. 新《旅游法》指引着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趋势

( 1) 旅游发展必须做好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就是规划制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目标,目标是短期的,总体要求侧重战略上长期科学的规划,目标实现和长远战略计划必须相互配合。规划要求制定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以及旅游产品开发保护、服务质量升级、文化形象建设、形象推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措施等方面。新《旅游法》重视行业的战略规划,注重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4]规划还包括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新《旅游法》规划中还倡导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式。产品开发要体现旅游产品的创新,而旅游创意涉及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科学技术等等方面,这也需要进行有效规划。因此,新《旅游法》还要做好各方面综合产业的联系,与其他相关产业共同促进发展,才不会被常见的“木桶效应”的事件所拖累,影响整体质量。

( 2) 新《旅游法》要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向市场化、标准化、自主化和合作化的方向调整

坚持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走进市场,自助组合资源,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旅游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行业标准、集团标准和国际标准靠近,有标准才有目标,定位才能清晰,发展才能更远; 合作化即旅游产业组织集团化发展的概念,集团化是世界旅游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可以形成集团效应,资源共享,优劣势互补,增强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3) 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新《旅游法》的实施,体现了旅游产业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也在不断调整设定并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不断突破、不断升级,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而且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奠定了中国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这种世界地位的奠定及新《旅游法》与国际旅游法的对接,有利于中国旅游业不断升华。我们相信,在实现旅游业不断创新深化改革后,我国的旅游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国旅游业会以一个新的面貌展现给旅游者,极大地促进旅游的产业化发展[5]。

( 4) 未来旅游业网络化趋势加强

首先体现在旅游促销主体将出现多元化趋势。旅游促销已经不再是旅游企业单方面的事情,政府加强了旅游促销的宣传,不断孵化出地方、省市级旅游文化品牌。政府要与旅游企业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在资源开发和政策倾斜上给予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更大的支持。其次是旅游产品销售的多元化趋势。旅游促销手段已经从传统的促销手段向立体式的促销手段转型升级,比如广告、宣传单和销售推广等,互联网促销和立体式促销不断得到市场的检验和消费者的认可,如公司网站、旅游超市等,这些手段的效果更佳,覆盖面更广,将广泛被政府和企业、消费者认同。最后体现在经营手段的网络化上,通过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定系统、酒店管理系统和诚信系统等这些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摘要:20世纪初,中国旅游业兴起并不断壮大,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市场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旅游“怪象”和“乱象”影响着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13年10月1号,新《旅游法》正式实施,它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旅游市场与市场的磨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新旅游法实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旅游市场,引导旅游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服务化和国际化发展。

上一篇:铁路机车操作规则下一篇:青年志愿者协会活动总结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