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活出教师的尊严

2024-04-28

如何活出教师的尊严(精选9篇)

篇1:如何活出教师的尊严

活出他的尊严作文

某天,我路过天桥,天桥上人头涌涌,我好不容易随着人潮一点点往前走,发现天桥两旁塞满了乞讨者。他们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破旧不堪的,一些身穿名牌的人士走过就是最好的对比,头永远是抬得高高的,面子可能就是那些有钱人士尊严的全部,乞讨者时不时缩了起来,怕碍到别人走过,看来这天桥上还是没有容纳他们的位置!

我没理会什么,继续往前走,忽然耳边传来一阵动听的乐曲,随着我脚步越往前移,那声音就越强烈,那乐曲强劲有力,刚中带柔,掌握的力度适中,就如一股强劲的.力量流进我的心房。我是爱音乐的,不得不被它打动,那乐曲究竟是从哪位高人手中发出的?当我找到答案的时候,却让我吃了一惊,这美妙的曲调竟然是乞讨者中的一位所发出的。我仔细一看,他是一位白发老人,双目已失明,脸上布满了岁月煎熬留下的痕迹,身穿一套浅蓝色的军装,可破旧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手上拿着的是同样破旧的二胡,如此破烂的二胡竟能在他的手中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我不禁有点惊叹。往前一看,那个缺了个大口的瓷碗空溜溜的,显得格外显眼。我忙掏出好几个硬币来,抛到瓷碗里,发出“咚咚”的响声。老人听到那清脆的响声,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露出微微的笑容,轻声说了声“谢谢”。老人的慈祥使我不禁和他谈了起来,“其实凭你这一手功夫夜可以打出个名堂来,为什么要呆在这,这……这有尊严吗?”我忍不住问了起来,老人吁了口气,“做我这行的都知道,尊严不能当饭吃,何况我也老了,但我不会忘记尊严!”

短短的谈话中,我已感受到老人对生活的无奈,没多久,老人又开始拉奏下一首了。我一听,我认得这首歌,爷爷在家常听,记得内容大概是记述红军战士抗敌战争的。老人一边拉,头也不禁跟着音乐声左右摆动,多么入神!一首短短的曲子倾注着老人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他早已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而我似乎也是……

烈日当空,老人额头上的汗珠划过脸颊,掉落到弦线上,接着就溅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多么晶莹,透亮!就像一个个跳动的旋律洋溢在周围,所有的一切都被感染了……

在音乐的领域中畅游一番,感觉多么舒畅,我觉得老人身份一点也不低贱,只要为人付出了,他就是一位劳动者。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思想没有被污染,爱国之心没有忘却,这样就能活出他的尊严,就是一个真真正正有尊严的人!

篇2:如何活出教师的尊严

曾经有人问我,生活苦不苦?

我想说的是,人,生来就是一场悲剧。上帝创造了人,不是让他/她来世界上享福的。因为人类在伊甸园犯了错,所以男人被罚世代在田间劳作,女人被罚世代经受分娩的痛苦。从悲观的角度来说,人,天生不幸,生来就要走向死亡,没有一个人不是这样。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像绘画一样,绘制了一张草图之后,不满意了,可以重新来过。人生也仅只是一张草图而已。……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生毫无疑问是可悲的。

但是,悲剧不等于悲观。就像史铁生说过的,人生来就要走向死亡,词语大全,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在你排队等待死亡的漫长过程中,你完全可以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事,而这些事情,就在丰富你的.人生,让你的人生之路不必太乏味。我们不必为自己的可悲整天哭哭啼啼,唉声叹气。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又能承受挫折,才显示出人的尊严。

试看世间一切生灵,又有多少在彰显着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呢?草儿在废墟上生出一片葱莹,稚嫩中透露着倔强;树木在空了心之后依然郁郁苍苍,沧桑中书写着老当益壮;荆棘鸟在勇敢的让玫瑰刺扎进自己的心脏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灵魂的升华……

而人类,我们拥有更多的智慧,我们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不应整天在无所事事中对花落泪,望月伤怀,在经历人生的挫折时,我希望看到自己越挫越勇,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千斤的重担,嘴角上扬,用微笑迎接生活的一记耳光,在挫折中慢慢成长。

虽然我是女人,但我一直认为女人和男人一样,同样能承担生活的重担,就像舒婷的诗中说的那样,我必须能成为一棵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经历寒潮、风雷、霹雳,乐享雾霭、流岚、虹霓。

篇3:教师的威严,学生的尊严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一天下课时,我正走在二楼的楼梯口,突然感觉头上被什么东西砸了一下,好痛啊,用手一摸,还起了一个包。低头一看,是一个鸡毛毽子。是某位同学对我不满意,故意砸我,向老师挑战、示威? 这还了得!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同学们在过道上踢毽子玩游戏,不小心掉下来的。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允许的,学校禁止在走道上玩游戏、追打,作为管理德育的我,曾经在学生会上强调过多少回了,这些学生总是不听,这一次我可得好好收拾收拾你们这些“调皮匠”, 显显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了。

我抬起头向楼上望去,看到有几个小脑袋,还没看清楚面孔, 就连忙缩了进去。我的火腾地冒了起来,我低头拾起鸡毛毽子,怒气冲冲地走上三楼。到了三楼一看,一个学生都没有,全回到教室里躲了起来,而且教室门也关得紧紧的。“躲得掉吗?我就不信。” 我自言自语。我推开落鸡毛毽子的地方的班级的门一看,教室里果然有好几个学生,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正打开书,拿起笔在写着什么。

就这样问会问出结果吗?他们会承认吗?说不定没有个结果, 我还会自取其辱,我犹豫了,怎么办才能让他们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不丢我作为教师的面子呢?我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鸡毛毽子,灵机一动,说“:是哪位同学的鸡毛毽子掉了,我给你捡上来了,请拿回去。”教室里安静极了,没有一位学生说话,我知道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竟然和学校的规定对着干,笑的是现在这么老实了啊!

“是谁的鸡毛毽子,请来领取。”我再高声地强调了一次。看着学生都涨红着脸,可就是没有一个同学上来领取。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一旦来认领,无疑是承认自己不遵守学校的规定。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肯定是这个班的同学做的,一定要查出来,重重地处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师生就这样僵持着,教室里安静极了。

我的怒气也渐渐地消退了。我想,如果硬逼着学生承认的话, 说不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说不定根本不会承认的,看来得改变策略才行,还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于是,我把鸡毛毽子放在讲桌上,说:“是哪个同学掉的,一会自己来拿。”于是我就回办公室去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我也没有放在心上,几乎忘记了。

第二天,我走进办公室,桌子上放了几份检讨书,拿起来一看, 写得工工整整的,大概意思是说自己知道错了,但不敢承认,以后一定改正,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再做这种事情了,但是没有署名,因为怕我知道是谁,会处理他们。我没有去深究,并且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还表彰了这几名同学,他们知错就改。从此以后,这个班的同学还真的没有再在楼道上玩过危险的游戏了。

篇4:如何活出教师的尊严

有统计表明,现代社会家庭理财的主角68%是女性,而且其中70%的女性是家庭存折、信用卡、票据的“保管员”,这样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女性要学会的不仅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学会把赚到的钱好好地进行理财。

保险理财可以让女性掌握更多财务自由,为未来生活早做打算,活出自己的美丽人生。当然,结婚与否、生育与否,女性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理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侧重点有所不同的理财计划。

单身女白领:

用保险理财爱自己

日前,国内首份女性理财白皮书《2015中国女性理财白皮书——新生代女性的财富成长和飞跃》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未婚女性中,2/3以上人员对理财的态度是“积极”、对创新金融产品的接纳程度高。可见,随着理财观念的深入人心,年轻女性对于理财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22-26岁之间的单身轻熟女,她们一边享受着自由生活,一边也在憧憬着属于自己的甜蜜归宿。在“王子”骑马还未到来之前,女孩们需要用“爱自己”来等待她们的另一半。

这一阶段的女性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可以借助保险不被挪用的功能远离“月光族”,通过制定工资规划和储蓄计划,尽快积累第一桶金。同时,分红型的保险理财产品也可以发挥增值作用,让财富积少成多,从“女屌丝”逐步变身经济独立的女性,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幸福。

全职妈妈:

用保险理财提升安全感

全职妈妈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做家务、接送孩子、 照顾老人……慢慢地,她们的付出变成了与社会脱节、与伴侣无共同语言、被孩子嫌弃不够漂亮……也许,她们中很多人曾经是“学霸”,曾经是“女神”,为了家庭,她们的光彩逐渐暗淡,其实,暗淡的不仅仅是外表,还有潜藏的家庭危机。

俗话说,经济地位决定家庭地位,全职妈妈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安全感逐渐缺失。那么,如何提升“安全感”,如何在家庭中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地位,太平人寿财富专家建议,购买一定的保险理财产品,通过财富的储蓄与增值,在家庭中继续占有重要地位,拥有满满的“安全感”。

太平人寿近期刚刚推出的新产品“太平盛世连年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一款典型的理财型保险,具有稳健、安全、可持续的特性。该产品返还方式为三重递增的形式,如果选择期交方式购买该产品,最早在保单承保后10天,被保险人即可领取第一笔生存金,金额为已交保费的20%,此后可每年领取一笔生存金,且金额分三个年龄段递增:被保险人年龄未到65周岁,在投保的前10年,每年可领取基本保额与累积红利保额之和的10%;第10年后,领取比例增至20%;一旦被保险人年满65周岁,领取比例直接“跃升”为保额的30%,领取直至终身。全职妈妈购买该款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将会是一份可比拟婚姻合同的保障。

职场“白骨精”:

用保险理财守护家庭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多数已步入了婚姻殿堂,无论从个人阅历、职业成就还是经济收入都达到了人生的高点,当然在享受家庭欢乐的同时,也要面对家庭负担和生育孩子之后的养育负担。

太平人寿专家杨靳平和本报记者聊道,前段时间热播的《虎妈猫爸》中,“虎妈”就是一个典型的职场“白骨精”形象,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儿,但生活中的压力也显而易见,关键时刻就是一份保险解决了燃眉之急。杨靳平称,这个阶段的女性应该更重视合理配置资产,进行组合投资。首先,要预留一部分家庭收入作为准备金,再将一部分家庭闲置资金用于理财,选择的产品根据各自不同的风险偏好来决定,而理财保险是资产配置的基础,一份投资与保障功能兼具的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可以为你解决后顾之忧。

“太平盛世连年终身年金保险(分红型)”产品除了生存金返还递增外,还可以将返还的生存金“零费用”转入太平人寿“财富金账户”,实现二次增值,提供更高的收益回报,安全稳健地积累财富。

女性应该是美丽的,不管是年轻时的热情活泼,还是年长后的从容淡定,借助理财保险,给自己一个有尊严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才是现代女性的聪明之处。

注:文中所提产品为增额分红保险产品,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其年度红利以增加保险金额的方式实现,期末还可领取终了红利。

篇5:下岗再就业演讲稿-活出尊严

下岗再就业演讲稿:活出尊严2007-12-18 13:45:1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下岗再就业演讲稿:活出尊严

今天,我要说的话题,也许在座各位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但是,在面对这纷纭繁复的大千世界,面对这企业不景气,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深化的年代,面对这下岗大潮呼啸而来,下岗大军一天天扩大的今天,又不得不让我对您、对他、对所有的下岗职工,重新谈起这个神圣而永恒的话题:活出尊严!/P>

朋友,您有尊严吗?也许您会觉得奇怪,人怎么会没有尊严?是的,鲁迅先生曾说过:“民族,不能是一个没有尊严的民族;人更不能是个没有尊严的人!”那么,在当今风起云涌的下岗大潮中,作为一名下岗职工,您,将如何去

面对现实,又如何去活出自己的那份尊严呢?

下岗,这最简单的两个字,在几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而今天它却无时无刻地不在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狼来了”的感觉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生活压力的重负。

“下岗了,天塌了。”这种意识在我国1000多万下岗职工中并不少见。失去了多年捧“铁饭碗”的优越感,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重心,许多人因此而迷茫、困惑、自卑和失望,甚至于自暴自弃。他们痛斥命运之神的捉弄,他们黯然自尊的丧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诚然,命运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它不仅有阳光雨露,更有风吹雨打;命运也并不总是残酷无情,只要您能正确地把握,敢于同命运抗争,同样也会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光彩。下岗了,也许会让您陷入一时的困境,但命运之神也带给了您又一次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奋起的机会。没有人剥夺您活出尊严的权利,一个崭新的世界正在山的背后,希望之路就在您的脚下。

42岁的丁桂英,用她重塑人生尊严的事实告诉我们:“下岗了,决不能趴下,离开了‘铁饭碗’照样能活出个样来!”

曾在水泥厂工作的丁桂英,怎么也想不到,当下岗大潮刚刚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涌起时,作为车间质检负责人的她,首先被下岗了。

回到家里,丁桂英感到委曲,感到自卑。儿女还没有成家立业,丈夫的单位也不景气,自己呢,又是小学文化、身无专长,全家4口人每月就100多元钱,这日子可怎么过啊?每当想到这些,两行酸楚的泪水就禁不住从丁桂英的脸上流了下来。可是流泪没有用,现实不相信眼泪,生活更不会同情弱者!经过几夜的辗转反侧,丁桂英把手攥成了拳头:先做点小生意吧。家乡的小吃不是别有风味吗?

不如去卖包子,这兴许会让家境有

点好转。她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可丈夫直摇头:“不行不行,这里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出去卖包子,让我怎么见人。”丁桂英的心一下子凉了。

下岗本来已经很痛苦,再加上亲人的不理解和百般阻挠,丁桂英的这段日子真是灰蒙蒙的,委曲、痛苦和自卑无时无刻不在困绕着她。但艰难生活磨练出来的丁桂英没有再流泪,她坚信:人有手有脚就能活出尊严!

丁桂英最终还是决定卖包子。40元钱,一只锅加一个炉子,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卖包子是一个辛苦的活儿,每天,丁桂英又要买、又要洗、还要剁,有时在厨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加上原来在工厂落下的颈椎病,躺在床上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为了赶上每天早晨卖包子的好时候,她凌晨3点又得起来为此忙碌。可就是这样,开始每天也只能卖出几个包子,连2元钱都挣不到,丁桂英自己倒瘦了好几斤,儿子女儿感到不理解,丈夫也觉得心疼,劝她不要干

了。丁桂英却想,钱虽说少,但这毕竟是自己用汗水换来的,为了这个家,为了活出个样来,再苦再累再丢脸,也得撑下去。她就这样艰难地寻觅着生活中那个属于自己的坐标。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如今丁桂英也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饭店,当起了饭店老板,还招聘了9名下岗职工。去年,省市表彰“二次创业新女性”的名单上,丁桂英榜上有名。

回首往事,丁桂英感慨万千。如果当时,她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勇敢地面对下岗;如果当时,她只是因为害怕丢脸,而一味地埋怨、沮丧;如果当时,她遇到挫折后,没有继续坚强地走下去,那么今天她也不能用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做人的生存权和自尊。版权所有

她的天不但没有塌,反而比以前更加绚丽多彩!

朋友们,走出下岗的阴影,在困境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蓝天的又何止丁桂英一个,只要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在

逆境的波涛中,不随浪飘荡和浮沉,而敢于像丁桂英、像许许多多已经走出困境的下岗职工一样,在当今改革大潮中坚强地撑起生命之舟,又怎会领略不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佳境,又怎会活不出自己人生的尊严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愿我们每一位下岗职工都能够尽快地从下岗的阴影中走出来,睁大您黑亮的双眼,用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失败中崛起,在困境中生存,寻找出您生命中新的光彩,新的尊严!版权所有

篇6:捍卫语文教师的职业尊严

我们语文教师上的课最多, 批改的作业最多,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从“教教材, 还是用教材教”, 以及纠结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文本解读式”“表达本位式”两种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再到2011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定位,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们需要不停地思考, 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2013年第1期《小学教学设计》 (上旬刊语文) 上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文章“语文课上, 我们做什么”。贾老师的一些话我想和大家一起思考:

“事实上, 大部分教师在教课文。逐字逐句地分析, 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不读书, 不动笔, 不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 想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也难。”

“知识那么多, 哪里教得尽?教材无非是例子而已。教育虽然着重在‘教’字, 最终目的却在受教育者自求得之。今天的教, 是为了明天不教。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要在教会上下足工夫。”

“许多教师不是这样, 他们唯恐学生不懂不会, 于是, 舍本逐末、繁琐分析、无效提问, 把课文讲肿, 将学生问累。他们只是教过而已, 到头来, 学生依旧不会读, 不会写。”

基于语文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想借用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说过的两句话“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习就是玩游戏

1. 游戏中隐含的学习秘密是什么。

一是要有目的地学习;二是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三是及时地反馈, 体会成就感。

游戏或是闯关, 或是夺宝, 参与其中的人目的很明确, 自然会朝着目标努力, 体会达成目的的成就感, 而且不希望别人干预, 在乎的就是亲身体验的那份快乐。而语文课就是要每一个学生都沉浸于自己的阅读世界里, 谁都没法代替他们的阅读体验。语文就是要实践, 但如果只有实践而没有目标, 学习就是盲目的、空泛的、低效的, 以致于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兴趣。那么只有清晰的目标吸引, 才会激发前进的动力, 一步一步体会逐渐接近目标的快乐。有目标的学习才是一种主动的学习, 真正的学习。

2. 语文课需要清晰的目标吸引。

我觉得语文课之所以教得累、学得累, 效果却不好, 就是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不清晰, 或是目标太多了、太高了, 而且在三维目标中我认为应该是方法、能力层面的目标, 也就是说工具性的目标更重要。因为很多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些人文的东西, 学生大多是自己就能读懂的。读不懂的那是超出了他们的心智水平, 以后慢慢会懂。为什么总是串讲串问、琐碎分析, 我觉得就是太过纠缠课文的内容了, 这样的课必然不是目标清晰的课。

3. 案例分享。

“今天我们写作文……”学生们一听, 头都大了。“不要怕, 题目很简单, 三个字——《我的家》。两个要求:一是题目居中, 二是文章分段, 即每段开头空两格。”教师把文章收上来, 什么都不看, 什么思想内容, 材料是否具体, 语言是否生动, 书写是否正确, 一概不看, 只看题目有没有居中, 每段开头有没有空两格, 凡是做到这两点的毫不犹豫, 统统100分。学生不明白怎么回事。教师说:“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记得, 题目居中, 文章分段。”“那你们有没有做到呢?”“做到了。”“既然做到了, 那当然是100分了, 不过, 我要告诉你们, 作文的要求不止这些, 你们既然做到了这两个要求, 继续努力, 我相信, 再高的要求, 你们也同样可以做到!”

如果我们也能这样将学习目标清晰地摆在学生面前, 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的话, 学生就有可能像迷恋游戏一样爱上语文。如果我们能把语文能力根据课型特点、学段特点的不同, 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放在每一节课上训练培养, 或许可以让学生就像打游戏一样, 轻轻松松地学好语文。

二、学习就是认地图

1.“认地图”隐含的学习秘密是什么。

“认地图”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整体性原则。地理老师不会问你地图上有多少条街道, 多少个地名, 而是给你一个起点, 再给你一个终点, 看你怎样到达。从“知识点”到“知识结构”的学习, 就是一种“整体学习”的套路。“整体学习”不是不要“细节”, 而是把所有细节知识放置到整体背景中。

2. 语文课堂上要有“主问题”。

说到语文的整体性学习,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 每篇课文都是先整体感知, 再部分精读, 最后回归整体。那么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繁琐分析、不断追问, 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呢?其实就是在部分学习时, 我们往往会逐段逐段地学习, 这个词想问问, 那句话想讲讲, 总担心学生不理解。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精读的话题, 一个主问题。主问题成为一个目标, 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教师就不必再一步步地追问、逼问、滥问。

3. 案例分享。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特等奖课例《雷雨》,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习这课的一般套路都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讲, 然后抓住各部分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前、中、后天气和景物的变化。这样讲难免有些重复啰嗦。再看看余晓娟老师是怎么做的。她抓住一个词“越来越”, 让学生用“……越来越……”的句式说说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 从而把三个部分的学习整合起来。学生用这个词理解了内容, 还学会了用这个词表达出景物的变化, 突出了低段教学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余老师的主问题抓得巧, 练得实。

篇7:兰刚 躲开势利 活出尊严

不如内外兼修,抛弃势利化、挣快钱的个体户心态,倡导一种诚恳、专业的服务精神。

我是中国第一代猎头,早在1994年成立自己的猎头公司,专做高端人才猎头。当时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几家猎头公司,整个社会还不太明白猎头是怎么回事。我遇到过一个笑话—那时我们觉得猎头很时髦,很酷,于是就把“猎头”俩字大大地印在名片上。当我去见客户时,客户接过名片,一脸不解,最后还是疑惑地开口:冒昧地问下,你怎么这么谦虚,把自己叫“猪头”—因为“猎”字印得很粗时看上去像“猪”字。

其时自己非常尴尬,忙不迭地解释“猎头”的来历与价值。那时我们自己也并不是特别清楚猎头的业务该怎么去开展。“猎头”更多地像个体户,就靠几个顾问,拼命地出单,拼命地挖人。

容易被“绑架”的行业

大概到2008年以后,中国猎头行业跃上一个台面。不少本土的猎头公司迅速地崛起,市场呈现“三国演义”的状态,民资、合资、外资三足鼎立,中国猎头市场越来越成气候。如果从事猎头行业比较久了,基本上他们不太会离开,因为人脉越来越深厚,找人越来越容易,最重要的是回报总是那么让人心动。我比较另类,在做了15年“猎头”以后,觉得不再像原来那么有激情,所以就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行业—企业高管团队教练,这算是后猎头的创业故事。

以前,客户对猎头的选择并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猎头跟客户的关系特别紧密,这在今天是很难想象的。今天客户同一个订单,可能同时有五六个猎头公司在操作。而且只有做成功了,钱才能到手。有冷也有热。如今,金融领域的高级人才非常稀缺,蛋糕之美味,激动人心,一单做成,基本就有几十万的中介费。

要把一家猎头公司做到上市,不可能仅靠猎头业务。一方面是本身的市场格局决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客户,不可能做得更大。另一方面,猎头业务是个先行指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特别大。如果猎头业务不好,基本上就预示着经济形势会有不妙的未来。这样被经济大环境“绑架”的行业,自然也不会被投资人看好。

在发达国家,如果一个人的业绩和口碑都很差,通常很难找到下一个工作,那么他就会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在中国很奇怪,一个口碑很臭的人辞职以后往往能找到的新工作,可能比老实巴交在一家公司做10年的员工薪酬和职位还高。这就造成一个错误的激励。猎头抱怨最多的情况是,有些候选人签了一个公司的聘任书,但到后面又接了另一个薪水更高的公司的聘任书,马上把前一家公司炒掉。

这在国外是非常有损个人信誉的行为,但在中国很普遍。毕竟,高级人才的供给还跟不上企业的需求,这不是猎头行业所能改变的。只要问题的根本不解决,这些类似由泡沫引起的恶性问题也很难解决。

短视的猎头得不到尊重

未来的猎头行业会呈现三个基本趋势:第一,越来越多的大猎头公司出现,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招聘服务,不局限于猎头,还包括员工派遣、员工福利管理、培训等等,成为人才综合服务商。猎头只是客户需求的一个环节,大的猎头公司会从这个环节覆盖客户更多的人才需求。大公司业务的多元化,既是为了拿更多的单,也是为了避免单一产品的波动性。猎头公司最后演化成宽泛的人才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第二,猎头市场会依然非常分散。在美国,1948年开始出现猎头公司。直到今天,市场份额在5%以上的猎头公司在美国几乎没有。因为这个行业的门槛特别低,导致行业非常分散。这个局面肯定不会改变,会有大量的小型、中型和大的猎头公司长期共存。

第三,猎头必然走向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猎头顾问要成为客户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必须对客户的行业、竞争格局、长远的人才需求有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这就迫使猎头公司越来越注重专业性,要加大猎头顾问对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积累。

我从业这么多年,一直在思考,怎么让猎头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整个猎头行业都有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使行业健康发展。怎么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怎么培训自己的员工,减少恶性竞争,共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如果一个行业总给人这种印象,就非常短视,得不到客户和候选人的尊重,实际上也是自断财路和生路。

有人把猎头顾问的培训比喻成绑在狗尾巴上的一串鞭炮,听完别人的成功案例,就像炸响了鞭炮,有些疯狂,有些亢奋,但当鞭炮响过一段日子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渴望会发生的奇迹也不会发生,原来怎样还是怎样。事业的改变,一定来自动心后的行动,而不是不劳而获的渴望。

我原来的很多下属现在大都独立创建猎头公司,有的非常成功,有的还苦挨在创业阶段。“沉舟侧畔千帆过”,表面繁华,但要活得有尊严活得心情舒畅,也很不容易。一有机会,我就反复向猎头朋友们念叨这个道理:公司的规模不一定要做得有多大,但必须要有对专业的敬畏之心,心到了,梦寐以求的尊严与价值,才有机会拥有。

篇8:教师的尊严根植于专业底气

诚然,老师们所说并无虚言。现如今的老师的确不好当,而失去教育的认同感及职业尊严感,更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不仅有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要,更有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没有尊严感的教师,又如何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自我的认同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等级社会所架构的人类关系体系已经全面瓦解,平等与民主的意识已经根植于社会的土壤,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教师要想有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受到学生的认可与家长的肯定,不是靠其师者的地位,而是靠其专业的底气。

吴非在他的《不跪着教书》一书中谈到,教师要做到不跪着教书,就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底气;而这种专业底气,也是支撑教师尊严的重要基石。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茶余饭后之所以能对教育品头论足,不是因为教育的专业性不强,而是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程度普遍不高。

教育是可以分出层次的,不同的教师教学相同的课程,效果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而决定其差别与层次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这种专业素养可以为教师赢得尊重,更可能为教师带来足够的尊严。有了足够的专业修养,便有足够的高度与深度,便能够依据科学的规律教育教学,同时也便拥有了教师这个职业特有的专业情怀。这样的教师,其内心是纯净的,同时也是富足的,理当能赢得应有的尊重。

篇9: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1.“语文成绩, 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语文成绩, 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这是语文老师私底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也是最能引起共鸣、最被认同的一句话。那语文成绩打哪儿来?很多老师认为, 要靠学生自己从小多看书, 和老师教什么、怎样教没什么关系。确实, 从小爱看书的学生在阅读分析、写作上比一般学生有优势, 但这种说法却完全抹杀了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试想一下, 如果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妄自菲薄, 达成“语文成绩, 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共识, 那还有谁来认真备课, 认真教课呢?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长此以往, 恐怕真的会变成“语文成绩, 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2.“语文, 谁都能教, 谁都能听得懂”

“语文, 谁都能教, 谁都能听得懂”, 这是语文老师经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 甚至是所有的科目老师心里都默认的一句话。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海林教授就举了一个 活生生的例子, 他刚调到某校做校长时, 一个语文老师找他临时请假, 学校安排不了人手, 眼看要上课了, 李校急得要命, 后某位副校得知, 很淡定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 我们的历史老师就能上。李校说, 这怎么行呢?副校回答说, 这有何不行, 此历史老师已帮好几位语文老师代过课, 而且学生很喜欢他呢!李校默然, 我也默然。撇开此副校的心理不说, 那几位被代的语文老师心里肯定也是认可的, 他们觉得身为语文老师的自己是完全可以替代的, 已经完全抛开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

3.“语文高效课堂有统一的模式”

近年来, 高效课堂模式是每个以教育著称的市县的共同口号, 每个市县都出台了统一的高效课堂模式, 为此推出了很多样板课、示范课, 要求所有的课都要按照统一模式上。如今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演化成了“车间”, 成了“流水线”, 这样还不够高效, 还要变成“高铁”, 准时准点, 那才是高效。这种所谓的高效课堂, 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索的渴望以及原创品质都剥夺了, 语文老师想要追求高分, 就去过多地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 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功利课堂;到真正考试时, 学生只会老师教的答题套路、答题模式, 却对美文欣赏不了、分析不了, 写作时又缺少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导致得了低分, 这种课堂最后倒真成了无用课堂, 从而有了“语文成绩, 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的荒谬结论。

以上所说的三种现存现象其实是一种恶性循环, 它们已把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剥夺殆尽。我们不禁要深思, 如何才能维护并增强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一.做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

1.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人文素养

如今很多教师备课过于依靠网络, 上课过于依赖课件。网络的广泛应用, 使得教师习惯于不阅读、少思考;课件的大量使用, 又使得教师习惯了不范读、不板书。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师对自身的专业要求, 从而无形中失去了教师的专业尊严感。有人说, 三流的教师在课堂上演绎的是教案, 二流的教师演绎的是教材, 一流的教师在课堂内外演绎的是自己的人生。一名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位有魅力的教师。这里所说的魅力 既包括知识修养, 也包括语文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的魅力首先在于他的睿智, 而要成为一名睿智的语文教师则必须进行广泛的阅读, 具有渊博的知识, “学高为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名知识渊博的语文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地充电,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扎实自己的专业功底。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 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 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 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关爱学生之外, 还要懂得一些必要的教学表情和身体姿态, 使自己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更能调动学生的热爱之情, 从而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不可替代的。

2.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谈起语文教学, 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把语文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方法就像是过河的船或桥, 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手段。其实, 比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支配着教学方法, 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方向, 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如今普遍被认可的教学理念是“一切围绕高考, 高考考什么, 老师就教什么”, 这是一种极其功利、极其短视的教学理念。在这种理念支配下, 老师不是“传道者”, 而是“教材的传播者”。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要成为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使我们的教学洋溢着生命的气息, 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体察学情、秉持师道、耕耘人心。换句话说, 就是要敬畏学生, 敬畏语文课堂里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要视学生为一名和你能够平等对话的个体,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 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提升。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是表现在要把学生的学业教得有多优异, 而是要把不同的孩子都培养成一名有着健全人格的人。语文老师是所有科任老师中最具人文情怀的人, 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如此的重任, 要利用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正能量。课堂上的你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学生道德的确立者、人生的引路人。你要让你教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 什么是感恩, 什么是尊重, 什么是担当……这时的你就是一位谁也替代不了的合格的语文老师, 你的专业尊严感自会油然而生。

二.打造有专业尊严感的语文课堂

1.让课堂回归语文的本真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是这样诠释语文课的: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 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 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 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已经矫枉过正, 迷失了本真, 很多老师把课堂气氛活跃作为课堂成功的重要标准, 却忘记了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从而淡化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现在最流行最受好评的课堂模式就是小组争论、模拟法庭、课本剧等等, 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演示课、辩论赛, 美其名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其实语文课的心动比行动更为重要, 沉静比活跃更为有效。这种课堂模式其实质是用“假主体行为”造成的课堂上表面的活跃, 来掩盖教学的真相。本真的语文课, 应当是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 教师尽可能地用语文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例如文本阅读课,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解决三个问题, 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了什么”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所绘之景、所记之人、所述之事, “为什么写”是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所表之情、所达之意, “怎样写的”是启发学生了解文本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 细细揣摩文字, 这才是语文课的本真, 这才是原汁原味的语文课。

2.让课堂成为审美的课堂

上一篇:规范版单位借款合同格式下一篇:晨雾小学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