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九反思花

2024-04-07

十几减九反思花(精选8篇)

篇1:十几减九反思花

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西张小学 徐凤花

这是本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节课,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新授课时,为了引出多样化的算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复习题,如:1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9可以分成几和几?10-9+5=几等题目,为可能出现的算法作铺垫,但孩子学习状态可能经过了一个寒假的闲置,与老师的交流不是很流畅。总显得死气沉沉,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在口算“13-9”时,虽然几种算法都说上来了,但只有个别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这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问及答案是多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4”。再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不知所言。于是,我让孩子们摆小棒,并示范,边摆边说计算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再帮助学生抽象出口算方法。但在反馈环节,在做补充习题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十几分成的十和几还是没明白,说明我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还没有仔细去观察孩子的动向,对十几这个数还没有真正认识,从十里减一个数,再加上几还是缺少认识。个别学生,重新到我身边来辅导了才明白算法。还有就是有些学生想加法时少熟练,甚至说错。

2、可能由于本人在使用儿童语言的过程中,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也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缺少教学激情,所以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少集中,导致学习上出现了困惑。再加上刚开学才第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不太适应;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

3、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认为十几分成十和几学生都会了,不用再说了,所以课上忽视了追问一句:这里的十几可以分成几和几?为什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分成的道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不够细致,不会引导,以至不少学生不会说话,不能很好地把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

今后打算:

1、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从学生一头去了解情况,知道他们已经掌握了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有困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重点部分的引导细致,让学生能清楚地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给学生充分交流和活动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感官认识丰富,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课堂中要重视运用

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尽管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只要正确,都要给与肯定,毕竟孩子动脑筋思考了,保护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存在困难,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引导,使他们能顺利地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篇2:十几减九反思花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下反思:

1、导入新课不够新颖,练习题设计也比较单调。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

在今后教学中首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另外要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还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今后要努力的方面:

(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渗透小组合作的一事,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十几减九》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十几减九》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选这个内容做成微课程, 有两点原因:一是本节课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 又是学习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 堪称为“种子课”。因此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二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 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 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 这就为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设计

本节微课是以“立足本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设计并制作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 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 逐步适应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笔者将观看微视频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结合, 并坚持“自主为主, 扶放结合”的原则。学生通过任务单的学习指导, 不仅能掌握观看视频的方法,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 学习指南。在学习指南中, 笔者依据教材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 设定了四个达成目标, 并对应四项学习任务, 目的是让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任务, 更清晰明了;在学习方法建议中, 笔者设计了三点针对性强、指导性强、扶持性强的建议;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发现自主学习和即将发生的课堂学习之间的关联度, 从而主动投入自主学习。 (2) 学习任务。要想把达成目标落到实处, 教师就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使其更加具体, 可操作性强。 (3) 困惑与建议。这部分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之后, 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进行记录, 以便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

制作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将授课内容制成幻灯片, 并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采用“摆小棒”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视频制作的方式有很多, 鉴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 笔者先制作了幻灯片, 然后再使用软件Camtasia8.0进行录制, 并将视频转化成MP4格式, 最后上传到班级主页,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与自主学习任务单相关的任务。本节微视频时长4分21秒。在微视频的讲解过程中使用第二人称“你”,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时如同面对老师一样, 增加了亲切感, 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微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直观演示到抽象模型,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点。设计流程是出示情境—列出算式—探索算法—总结算法。在第一个环节, 笔者让学生从所处的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第二个环节, 笔者让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有所理解, 因此教材的编排重点是在探索算法上;在第三个环节, 笔者在微课中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索算法, 形象直观, 学生容易理解;在第四个环节, 笔者将直观演示“摆小棒”的方法抽象成思维结构图, 在这里出示了“连减法”和“破十法”的结构图, 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维,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课堂应用

笔者把制作的微课上传到了班级主页, 让学生在学校计算机室进行自主学习, 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回收任务单之后, 笔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批阅、分析、总结,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在课堂上, 笔者首先提出:“谁来讲一个数学故事?”学生由于在微课中已经接触到数学信息和问题, 所以讲数学故事很容易;其次让学生列出算式, 并进行小组交流, 在交流时多数学生运用了动手操作摆小棒演示出算法;再次要求小组展示算法并重点针对微课中出现的问题互动答疑;最后学生总结算法, 教师强调补充, 及时点拨。学生完成课堂检测, 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并进行个性化辅导。

教学反思

本节课笔者通过课前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制作微视频, 课下学生观看微视频, 课上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综合训练翻转课堂的方式, 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如下: (1) 视频学习形象直观, 摆脱了传统单调的信息传递形式, 以清晰形象的视频多维度向学生传递信息, 提高了信息接收效率。 (2)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课前学生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掌握了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完成了知识传授过程;在课堂上,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进行了知识内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答疑实现了知识形成。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反思”亲身体验学习过程,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激活了学习内驱力, 启迪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习自由度得到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观看教学视频节奏, 自由把握学习进度, 自主学习, 主动思考。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十几减九》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北师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中的《十几减九》

2.达成目标:

(1) 通过自学教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一, 能在具体情境中, 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初步探索“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观看教学资源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二,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 通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三的相关习题, 能口算出“十几减九”, 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通过讲数学故事,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 通过微课学习、思考及练习,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四, 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3.学习方法建议:

(1) 思考质疑:自学教材、完成任务单习题时, 及时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观看微课时, 当需要思考或完成计算任务时请及时暂停播放视频, 完成任务再继续观看和学习。

(2) 操作交流:自学教材, 观看视频, 拿出小棒摆一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可在班级QQ群内提问交流解决。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困惑与建议”栏目, 等待课堂解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自学教材, 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2, 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 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围绕主题图“买铅笔”, 你能提出的问题是: ( )

2.袋鼠妈妈的文具店有15支铅笔, 小兔子买走9支, 还剩几支?怎样列式?

方法一: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方法二: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你会计算吗?拿出小棒摆一摆

方法一: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

方法二:

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想算式: ()

3.用计数器拨一拨, 说一说。

(1) 个位上只有5颗珠子, 要去掉9颗, 不够去怎么办?

( )

(2) 十位上的1颗珠子代表什么?

( )

任务二 登录主页, 观看资源

1.观看微课资源, 再摆一摆小棒, 修正算式。

2.观看微课资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十五减九的计算方法。

我的方法:

计算十五减九, 我们可以用破十法:即将“15”分成 ( ) 和 ( ) , 先用 ( ) 减去9得 ( ) , 再用 ( ) 加上 ( ) 得 ( ) 。也可以用连减法:把减数9分成 ( ) 和 ( ) , 先用“15”减去 ( ) 得 ( ) , 再用10减去 ( ) 得 ( ) 。

3.你还有哪些收获?

4.试一试:11-9=17-9= (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自学教材后产生的疑问, 如果观看微课后还不能解决, 可以重复播放微课资源, 再次学习后解决自己的疑问, 实在不能解决疑问的可写在“我的困惑”一栏里, 待课上交流。

任务三自主训练, 自我检测。

1.圈一圈, 算一算。

2.10-9=14-9=18-9=12-9=

3.讲一个数学故事, 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任务四 归纳总结, 提升能力。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吗?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十几减九》是《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学生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 要初步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九, 进而提高观察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冯老师非常明确本节课学生的认知起点, 因此通过让学生完成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 促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一知识。

冯老师的设计比较注重目标管理, 设计先从分析教材开始, 提炼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目标, 并用学生能明确看懂的语言来表述, 最后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来检测达成目标。

从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来看, 紧跟达成目标的是学习任务设计, 可见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要保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因此, 冯老师的学习任务设计贯彻问题导向原则,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和算理, 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设计与达成目标相配套, 每一个目标设计一项任务进行检测, 而任务的设计又是循序渐进的。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冯老师先以教材为支撑,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动手操作, 计算十几减九, 同时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配套的微视频,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优化计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九的算理,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最后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冯老师通过课堂学习形式预告的方式, 将目标管理延伸到了课堂学习中。为了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学生会更认真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这样, 就把目标管理贯彻到了整个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 冯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课前学习, 特别设计了自学教材、动手操作、理解算法的环节, 把关注点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 为课堂的内化、拓展、协作、交流做了铺垫。

在课堂学习阶段的设计上, 微课程教学法创新了“四步法”课程学习方式, 即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的环节, 更要设计引导学生内化、提升和拓展知识的环节。学习是否有效, 并不取决于学生做多少道题, 而是在于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

篇4:《十几减九》教学实录与点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10页——1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算理,学会“十几减九”的口算方法,准确计算“十几减九”。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九”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吗?

生:喜欢。

师: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公园里都有什么?

生1:公园里有许多的花、草。

生2:公园里有许多的树和水。

生3:公园里有健身器材。

生4: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生5:公园里有许多卖玩具的。

……

师:唉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都想去公园了,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大声说:想。

师: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逛公园”!出发!

[点评:教师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谈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不会感到陌生,而是给学生以亲切感,同时也为出示情境图做好铺垫。]

师:(师出示大屏幕10、11页情境图)请你认真的观察,说一说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观察)

生1:我知道图中有15个气球。

生2:我知道图中有12个风车。

生3:我知道图中有14个套圈。

生4:我知道图中有15条字谜。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从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简直是太厉害了。我想啊,如果让你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也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

生:(充满信心的齐说)对!

师:那好,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1:阿姨手中有6个气球,小朋友手中有9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2:小明投了14个套圈,套中9件物品,有几个没有套中?

生3: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几个?

生4:有12个风车卖了9个,还剩几个?

生5:树上挂着15条字谜,其中彩色的有9个,白色的有几个?

……

[点评:教师让学生去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观察,老师适当、适时的给予赞扬与鼓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有加法的,也有减法的,真是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刚才提出的几个减法问题中,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1:问题中都有数字9。

生2:都是“减9”的问题。

生3:都是“十几减9”的问题。

师:说的太对了。同学们听的太认真了。我们把这种类型的问题称为“十几减9”的问题,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请同学们把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十几减9”并齐读课题。

[点评: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几个减法问题中都有什么相同点时,通过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从中发现了共同点,不但考查了学生的倾听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及时的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我真行,我真了不起,这节课的课题是我动脑筋得出来的,我很棒,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习的自信。]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的减法问题。现在我们就多中选择一个问题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生1:好!

师:那好,我们就来选“风车的问题”(师大屏幕出示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生2:12—9=( )(师同时板书)

师:算式列的非常正确,那么“十二减九”应该得多少呢?请同学们请出你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帮你吧。你来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看谁摆得好,说得好。(生摆、说,师巡视)

师:有的同学都已经坐好了,看来是摆完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边摆边说)我是这么想的。我先在左面摆上9根小棒,,然后在右面边摆邊数(10、11、12)我数了数缺3根小棒,所以12–9=3。

师小结:直接数的方法。

生2:(边摆边说)我先在上面摆10根小棒,再在下面摆2根小棒,我一看上面的10根小棒减去9根后,还剩1根,把剩下的这一根与下面的2根合一起就是3根小棒,所以12—9=3。

师小结:是“破十法”。同时板书

生3:(边摆过说)我摆上12根小棒,我一看有9根,一下就想出再摆3根,所以12—9=3。

师:谁知道第3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4:听他说,我想他不是摆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他想:9+3=12 12-9=3和我想的一样。

师小结:我明白了,是“想加算减法”。同时板书

………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计算12-9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在这么多的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我喜欢用小棒摆,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数的方法。这样看的很清楚。

生2:我欢喜用“想加算减法”,这样算很简单。

生3:我喜欢用“破十法”这样算很有趣。

……

师:(小结)同学们都有各自喜欢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有许多的计算方法,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计算。

[点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以动手操作来加强表象,体验计算的方法。然后,再通过在小组内说一说算理,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对比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想法。从而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易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拓展练习、巩固算法

师:看来呀,同学们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掌握的一定是很好了,对不对?

生:对(大声)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来解决几个问题,你也一定能解决是不是?

生:是(大声)

1、听一听、摆一摆、说一说

师:那好,请同学们听好。(师说生动手操作)请你先拿出9根小棒,放在你的左边,再拿出4根小棒放在右边,(师快速问)共有多少根小棒?

生抢答:13根。

师:真棒!再听。从这13根小棒中拿走9根,还剩几根?

生抢答:4根。

师:同学们算的非常快。下面,老师要出一道难一点的题,不知道你能不能算出来?

生:(大声)能。

师:好!请看题(师大屏幕出示1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快速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生1:11-9=2

生2:16-9=7

2、算一算

师:唉呀!同学们的计算速度都快赶上“神舟六号”了(生笑)。下面,请你快速的拿出你手中的小卡片,快速的计算一下,我们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生算)

师:下面我们来“开火车”汇报,其他同学当小法官来判断。

生1:13-9=4

生2:17-9=8

生3:15-9=6

……

3、帮一帮

①小鸽子找家

师:同学们计算又对又快,就连小鸽子都很佩服大家,它现在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让大家帮帮忙,不知道你们愿意吗?

生:(大声齐)愿意!

师:大屏幕出示连线题“小鸽子找家”,谁愿意来帮忙?

(生争先恐后答)

生1:16-9与7连

生2:18-9与9连

……

②小熊过河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帮助小鸽子找到了自己的家,小鸽子让我对大家说一声"谢谢!”

生:大声齐说"不客气"。

师:小鸽子回到家后把同学们帮助它的事告诉给了小熊,小熊一听,咱班同学这么聪明这么有爱心也想让大家帮忙,不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呀?

生:(非常骄傲的说)愿意.

师:好.(师大屏幕出示书中12页做一做中第2题和13页第2题.)

生汇报、师点击大屏幕出示答案,其它生判断.

生1:圈上9个,14-9=5

生2:圈上9个,17-9=8

生3:12-9=3,圈上3个

生4:15-9=6,圈上6个

③小兔收萝卜

师:同学们真棒!帮小熊解决了问题。小兔和小猴一看,同学们帮助了小鸽子和小熊,它们让我帮他们问一问你们能不能帮他们解决难题?

生:(积极兴奋)能。

师:大屏幕出示书中14页情境题6、8题。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问题,指生读题。

生:16-9=7(个)

④小猴摘桃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问题,指生读题。

生:13-9=4(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计算的准确,而且还那么有爱心,愿意去帮助别人。是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应该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送给大家一个小皮球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拍皮球”的游戏,你们高兴吗?

生:(手舞足蹈的答)高兴。

师:好,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师出示动态题“拍皮球”。(13页第4题和14页第5题)(开火车答题其他生判断师及时出示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开不开心呀?

生:开心。

[点评:教师能根据学生形象比较直观和喜欢“童话”的特点,创设了一系列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巩固了算法和知识的运用。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去解决,帮助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者”使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去帮助别人,懂得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老师也很开心。看来呀,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一定很多。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用摆小棒计算“十几减9”。

生2:我觉得帮助别人自己很开心。

生3:我会用好几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生4:我知道计算的时候要在多种计算方法中选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四、小结

师: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说的非常好。在计算的众多方法中(师指板书生齐读方法)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精心的设计了各种教学情境如:导入环节“逛公园”、“小鸽子找家”、“小熊过河”等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了探究的欲望,把原本枯燥无昧的东西变得津津不味,使学生爱学、乐学。

2、运用简单而富有挑动性的问句词语

教师运用简单而富有挑动性的问句词语如“对不对、能不能、愿不愿意”等来挑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神经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再加上学生适时的自信的回答“能、对”等都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精神饱满的进入学习状态,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3、动手操作,掌握算理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加强表象,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归纳、总结出多种算法,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把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比较直观、易懂,强化了思维的创造性,便于学生掌握算理。

4、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听一听、帮一帮”等有层次的练习,一环扣一环的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掌握知识的程度而适当的迁引,学生的思维逐渐被打开,既能进一步深化理解“十几减9” 的算理又能掌握,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把书本中原有的静态的东西设计成大屏幕上动态的东西,并能把各个练习题有机的结合。如10页情境图中原本16个风车与13页例1相结合设计成12个风车,并放在学生手中9个,以备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如把13页第4题和14页第5题结合设计成一个“拍皮球”的动态题等等,这样能设计学生学习和积极性,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

6、适时评价,建立自信

教师每一次看到学生的闪光点,都会适时的去给予鼓励和赞许,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作者简介

沙宪晶 女 32岁 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小学教师 职称:小高 1998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 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中队辅导员”。

篇5:《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十几减9的算式的规律时,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把自己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了规律。

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得到了全面、充分的发展.课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反复思考,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一.教学方法灵活了。但忽视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没有突出对教材要求掌握的方法讲清道理。有一部分同学听得糊里糊涂。课堂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全班36个同学有10说了自己的算法和意见。有人附和,但有人一种也没掌握,这不能不说是我这节课的悲哀。

篇6:一年级下册《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备课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授课时,为了引出多样化的算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为可能出现的算法作铺垫。在口算“13-9”时,只有个别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这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问及答案是多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4”。再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不知所言。

于是,我让孩子们摆小棒,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题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再帮助学生抽象出口算方法,这样,孩子们的口算方法渐渐丰富起来,有些甚至是教科书上没有出现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来算题……

尽管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只要正确,我都给与肯定。毕竟孩子动脑筋思考了,保护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多彩,只是由于年龄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

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至于多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老师的引导和孩子的积累想结合,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老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篇7:十几减九反思花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2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3

这是一节课计算教学课程,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备课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授课时,为了引出多样化的算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为可能出现的算法作铺垫。在口算“13-9”时,只有个别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这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问及答案是多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4”。再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不知所言。于是,我让孩子们摆小棒,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题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再帮助学生抽象出口算方法,这样,孩子们的口算方法渐渐丰富起来,有些甚至是教科书上没有出现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来算题……

尽管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只要正确,我都给与肯定。毕竟孩子动脑筋思考了,保护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多彩,只是由于年龄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至于多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老师的引导和孩子的积累想结合,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老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耐心地引导以及学生持久性地学习,逐步使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4

《十几减九》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前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到位,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尤其个别学生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教学新知时结合主题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从整题到部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气球上,引出课题,十几减九。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计算,孩子们用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几减九》方法时多做文章。而且能够运用“破十法”、“算加想减”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讲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算法进行强化。

3.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我们应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个别生加强辅导。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5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小小智慧星等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变枯燥为有趣。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是课堂预设与实际偏差比较大,导致压堂。

二是教学评价不够多样,以后要注意。

三是课件演示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出错。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

篇8:《十几减九》教学后记

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对于班上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已不成问题,但是在学习这个内容时不光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计算,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就是注重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等带有生活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扶到放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先让学生观察“卖气球”这个情景图中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能够轻松地提出“阿姨今天带来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这个数学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交流算法,学生基本上利用想加算减或是破十法来计算的。看“套圈游戏”这个生活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对话也轻易地提出“我投了14个圈,套中9个,还有几个没套中呢?”这个问题。而根据看“猜字谜”和“卖风车”这两个情景图时,图中没再给提示,更开放地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想出问题,学到这里,半天没有学生举手,感到有些为难,我提醒他们,你们可以像前面两个问题一样,设想猜中了几个字谜或是卖出了几个风车来提问题呀。听到这时,有些学生茅塞顿开,提出“那个大姐姐一共有16个风车,卖出了8个风车,还剩几个风车?”和“树上一共挂出15个字谜,小朋友猜中了9中,还有几个没猜中?”这样的数学问题。

上一篇:观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 后感作文下一篇:户县牛东小学社团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