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的词语解释及其造句

2024-04-10

桃李满天下的词语解释及其造句(共16篇)

篇1:桃李满天下的词语解释及其造句

1、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

2、还有曾经相伴的老师,因为我们有缘成了他们的学生,他们就渴盼“满天下”的都是“桃李”。

3、若不是应届生,还得报上自己是某某年次某级某班的学生,否则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如何知道你是谁呢?

4、张教授桃李满天下,受他教益而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成为了团队领袖、奖项得主和大学教授。

5、李老师,圣诞节快乐。祝你桃李满天下。

6、祝愿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

7、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深知不可能桃李满天下。

8、真诚祝您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

9、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10、我真诚地希望在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一名教师,辛勤耕耘,为求桃李满天下。

21、老校长致力小学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22、他为师40年,现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23、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24、贵校乐育人材,桃李满天下,在下实在如雷贯耳。

25、张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26、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27、陈老师辛勤教学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28、一位教师,可以沤心沥血的在粉笔灰中老去,也可以培养桃李满天下。

29、赵老师辛勤教学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篇2:桃李满天下的词语解释及其造句

tiān xià wéi jiā

【成语释义】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感情色彩】

中性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四海为家

成语例句

明·李贽《焚书·何心隐论》:“孔子之道,其难在以天下为家而不有其家。”

网络英语释义

1. Human Planet

百科

篇3:解释词语的几种方法

一、同义互释的方法:

有些词语有同义词, 如果学生已经理解其中的一个, 就可以用这个词语去解释另一个。有几种情况:有以今释古的, 如:汝——你;孰——谁;有以普通话解释方言土语的, 如:不赖——不坏;有以俗名解释学名的, 如:玉米——包谷;有以现名解释原名的, 如:琼崖——海南岛;有以意译解释音译的, 如:沙龙——客厅;有以一般说法解释特殊说法的, 如:老了——死了;有以本名解释别名的, 如:《石头记》——《红楼梦》, 等等。采用这种方法讲解词语, 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互释的词语, 意义必须相同;二是用来解释的词语, 必须是学生所理解的。

二、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 反义词是热闹, 词义是不够热闹。“镇定”是不慌乱。“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 “清醒”就是没有昏睡, “干燥”就是不潮湿。

三、联系语境法。

指联系上下文, 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文章中还有些词语, 它们在特定的评议环境中有特殊的解释, 这是字词典书中无法查找的, 必须细究上下文, 领会其确切的含义。如《故乡》中“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里用“飞”, 就得从修辞的角度去理解, 即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以表明宏儿奔出来时速度之快, 反映出宏儿迎接亲人的急切、喜悦的心情。

四、扩充的方法:

有些词语可以拆开加以扩充, 使其意义更为明显。例如:披坚执锐——披着坚固的甲, 执着锐利的武器。有些被压缩的名词术语, 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使其还原。例如: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采用这种方法, 要防止望文生义, 比如“一穷二白”。“穷”是贫穷的意思, 但“白”并不是黑白之“白”。象这样的词语, 就不要用这种方法。

五、分析综合的方法:

有些词语由于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 或为联合, 或为偏正, 或为主谓、动宾等结构, 在讲解中, 如能对其结构进行分析, 也有助于理解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 分别注解, 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课文《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 惭愧;疚, 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酷爱——酷, 极, 程度深;爱, 爱好。合起来是非常爱好。

六、追本溯源的方法:

这有几种情况:有字词的追本溯源, 例如:“纪律涣散”、“精神焕发”, “涣散”的“涣”从水, 形容水流漫衍, 所以说“纪律涣散”, 就是纪律松弛的意思;“焕发”的“焕”从火, 形容光辉灿烂, 所以“精神焕发”, 就是精神振作的意思。另外, 有些词语是有典故有出处的, 说明了典故、出处,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并且印象深刻。第三种情况, 有些引用文字有时也有必要说明其出处和意义。采用这种方法, 要注意防止广征博引, 借题发挥。

七、依形索义方法:

根据词语的书写形式——字形, 探索词语的意义, 即依形索义。例如, “朦胧”形旁为“月”, 它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这个词的意思是“月光不明的样子”, 也泛指“模糊不清”。

八、直观的方法:

利用直观教具或借教师的表情、动作的配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核舟记》中描写:“苏、黄同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 如有所语。”如能在讲解的同时, 辅之以表情动作, 学生就容易理解些。用这种方法讲词效果好, 但要防止实物的滥用和表情动作的戏剧化。

九、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 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 给予解释。课文《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 蜥蜴是绿的, 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篇4:奇丽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奇丽词语的近义词

璀璨 [ cuǐ càn ]

绮丽 [ qǐ lì ]

篇5:魁梧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魁梧

拼音

kuí wu

解释

亦作“ 魁吾 ”。亦作“ 魁俉 ”。 形容身体强壮高大。

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论》:“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裴骃《史记集解》引应劭 曰:“魁梧,丘虚壮大之意。”

唐 善感 《李愍碑》:“容仪逈拔,奇貌魁俉。”

宋 黄庭坚 《武昌松风阁》诗:“我来名之意适然,老松魁梧数百年。”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就婚》:“他本是魁梧李靖 ,奇表 陶谦 ,我自非无见。”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有 沙 氏子,土司之后也, 彩云 ( 万彩云 )悦其魁吾,宠之专房。”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停了一阵,他又把 周大勇 打量一番,像是从 周大勇 那魁梧的身材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魁梧造句

1、小强的哥哥高大魁梧,有如神力相助,一下子就打倒了一群匪徒。

2、气宇轩昂高大魁梧英姿飒爽衣着得体眉清目秀。在午后的阳光下,没有丝毫红晕,清秀的脸上只显出了一种病态的苍白,却无时不流露出高贵淡雅的气质,配合他颀长纤细的身材。

3、这么魁梧的身材,潇洒的外表,不是大老板才怪了!

4、您的身材并不魁梧,但您是我的山,给我依靠;您的思绪并不广阔,但您是我的翅,带我飞翔。谢谢您,亲爱的爸爸,父亲节快乐!

5、山是那么高,像魁梧的巨人;水是那么静,像无瑕的镜子;夏天是那么热,像一个蒸炉似的。

6、这个青年,身材魁梧,头发浓密。

7、白求恩同志身材很魁梧。

8、黑色墨镜头上戴,酷似社会黑老大。坐如黑磐站似松,身材魁梧黑风衣。墨显贵族靓帅哥,潇洒风度开黑车。黑衣女郎上黑车,黑黑相撞红火花。黑*情人节:祝愿墨哥黑妹早成双。

9、那些橄榄球运动员看上去既高大,又魁梧。

10、但是他从那段经历中熬了过来,甚至靠他的魁梧身材赢得了和当地农民的掰腕子比赛。

11、靠边站的近卫重骑兵是个身材魁梧的麻面的男人,他看见自己面前那个难免要相撞的罗斯托夫之后,便凶狠狠地皱起眉头。

12、一体格魁梧的百姓,身上溅满了血。他解释说,事态突然恶化时,“他儿子刚娶了媳妇”。

13、她是个身材魁梧的女人,头发花白,一双棕色的眼睛炯炯有神,乔丹夫人有着洪钟般的嗓门,她那小教室似乎也被她的声音震得颤抖起来。

14、屋角上的柜台前面,站着一个胸脯宽阔,魁梧有力,足有六英尺高的彪形大汉。

15、戈德利曼突然意识到丘吉尔长得并不魁梧,但他那坐姿倒使他显得象个身材高大的人.

16、赫利格中尉稍显大腹便便,40多岁,他仔细地听我们说话,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对他的下属,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警佐下了命令,“雨果,通知山地救援队。”。

17、8月12,国际青年节,8-1+2=9,祝你年轻健康永久,12-8=4,祝你烦恼忧愁消逝,8-1-2=5,祝你身体健壮魁梧,8*1-2=6,祝你工作顺心如意,8+1-2=7,祝你好奇童心不老!

18、家富人牛,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满脸横肉。这是软件。宝马奔驰,各有两部,别墅三座,占地百亩。这是硬件。花心一颗,欢迎惠顾。

篇6:本来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from the beginning]∶从一开始。

[originally]∶向来,原来。

[at first]∶原先;先前。

[of course]∶理所当然。

本来的引证解释

1.原来,向来。

三国 魏 曹操 《选举令》:“事本来台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唐 白居易 《白发》诗:“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

宋 陆游 《题梁山军瑞丰亭》诗:“本来无事只畏扰,扰者才吏非庸人。”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

杨朔 《京城漫记》:“这地方在 北京 南城角,本来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

2.指人本有的心性。

《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你去走一遭,回来也误不了你的正果。但不可迷失了本来,堕入轮回之内。”

黄人 《发刊词》:“心理之辟,尤在昧厥本来。”

3.谓本有心性没有泯灭。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七:“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本来造句

1、如果他能够的话,他本来是会离开的。

2、她本来受训当舞蹈演员,但却转而教音乐了。

3、怀特先生本来答应与我们合作,但最后一刻打了退堂鼓。

4、或许,这本来就只是他的计划,并非他所说的那样。

5、我想我们本来也可以爱她。

6、但是我本来要告诉你的!

7、我本来期待这道题的正确率能达到,99%,的,但毕竟你们距离考试还有两天的时间。

8、那本来是很舒适的生活,什么也不缺,至少直到战争爆发之前是如此。

9、您本来可以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但SOAP的目标之一是互操作性。

10、他本来是要启动被起诉人程序对被告人或处理西班牙的引渡要求的。

11、我本来可以帮助你。

12、他们会成为强大的一对,他们得到满足,感到愉悦,在有目标的生活中,他们会成为一个标志,为婚姻本来的模样指明方向。

13、他本来能阻止这个结果吗?

14、他本来可能会选择我的!

15、并且,他补充说,如果你真要倾听你身体的需求,你将无法实现本来有能力完成的事。

16、她本来可以是任何人,我知道她的存在,但现在来说,太迟了。

17、我本来可以不写,但正义要求我为自己的品格辩护。

18、但是事情本来可以容易得多,包括在参议院也是一样。

19、希刺克厉夫本来是用一条腿跪下来搂着她的。他想站起来,可是她抓着他的头发,又把他按下去。

篇7:同语式话语的特征及其语用解释

一、英汉同语研究综述

国外对此现象的研究有以Levinson (1983) 为代表的激进语用派, 以Wierzbicka (1987) 为代表的激进语义派, 以及以Fraser代表的非激进派。Levinson等主张, 在理解同语式结构时, 要将Grice的合作原则考虑在内, 其认为, 同义语在会话中产生不同的意义, 应归因于语境。而Wierzbicka在对Levinson的观点进行批判以后得出, 重言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人们的认知背景的, 是约定俗成的结构, 不具备语言的普遍性。而以Fraser为代表的非激进派则主张, 重言式既具有独立于语境的核心意义, 又可以具有依赖于语境的语用意义, 在具体的分析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国内学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 陈望道 (1932) 曾经把这种修辞现象归入“复叠”修辞格。迄今为止, 汉语中对同语的研究起初主要从修辞的角度, 把它视为一种修辞格来探讨, 并未从语义学或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近年来, 国内对此现象的研究持续升温, 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不断出现。例如高航、张凤 (2000) 用典型理论分析了同义反复语的阐释机制, 马静 (2000) 分析了同义反复语的语用修辞效果, 文旭 (2003) 利用关联理论对同义反复语进行了解释。

回顾同语现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 对于同语式结构的研究大都是在同一种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 缺乏横向的对比研究。因此, 迫切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汉英同语话语进行系统而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研究。

二、英汉同语的结构

从语法角度来看, 同语式的基本句型结构为X be X (X是X) , 看似主语和表语之间简单的重复, 实际上却包含了丰富的意义。以往的学者发现, 英语同语结构中的X大多是名词性的, 比如War is war。而在汉语结构中, 可以充当X的除了名词之外, 还可以是形容词、动词、代词等, 而且谓词be (是) 之前还可以有副词修饰表语。比如:

(1) Boys are boys.

(2) Women are women.

(3) 好东西是好东西, 就是价钱太贵。

(4) 女人总归是女人。

三、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

Grice在他的研究中发现, 人们日常所进行的言语交流, 可能从形式上是毫无关联的, 但实际上说话者都遵循了某一个原则, 而且是愿意将交谈进行下去, 给对方提供了适当的信息量的。这也就是格莱斯后来所提出的合作原则, 具体地说, 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附和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者方向。合作原则这条根本的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合作原则之下的这四个准则是人们在交谈中大多要遵守的规约, 但事实上这些规约常常被违反, 而在某些情况下, 对这些规约的违反是产生会话含义的前提。

Sperber和Wilson在比较了交际中的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以后, 对Grice的合作原则进行了修正、补充而发展, 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的概念, 并得出了自己的交际理论———关联理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所谓的明示, 是对说话人而言的, 是指说话人“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一种意图的行为”。而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 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 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 再结合其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语境对话语进行一定的推理, 最终达到对话语的正确理解。而关联论认为, 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 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 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 就得借助大一些的语境, 直至找到话语的关联, 在这个语境中具有的语境效果。但是, 语境效果不是确定关联的唯一因素, 因为语境效果由心理过程产生, 而心理过程则包含说话人处理话语所作的努力———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同样,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可能说话人之间的对话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 而实际上却是合理有效的对话, 这就要求听话人必须相信, 说话人是愿意将对话进行下去, 且说出的话语具有关联性, 需要其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去处理。

所以语言交际受到语境及具体的交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说话者使用同语式这种表面看起来表语和主语简单重复的句型, 看似简单, 实则在向听话人传递一种复杂的交际意向, 需要听话人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

四、英汉同语式话语的语用解释

在探讨这一话题时, 我们还是先用“Kids are kids”这个经典的范例。

(1) 比如, 一对夫妻正在看电视, 孩子们在旁边笑闹玩耍, 声音很大。爸爸可能火就一下子上来, 对孩子们吼起来。

Man:Hey!Couldn’t you be quiet?

Woman:Kids are kids.

这两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可言, 但在这种语境之下我们知道交谈的双方是有意向将对话进行下去的。所以丈夫在听到妻子说这句话以后, 要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 可能会得出以下的结论:孩子们很吵;但吵闹是他们的天性, 这种天性虽然可能大人们偶尔会觉得很厌烦, 但也是没有办法更改的。而妻子在回答他的时候, 使用了这句话, 很可能就是妻子已经认同了这个事实, 而且是希望自己也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妻子的回答表面上违背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原则, 但从更深的层次还是具有关联的。

(2) 比如, 小王因为一点小事跟父亲发生了争执, 最后离家出走, 并扬言永不回去。过了几天以后, 他却主动回到家里。他的朋友小李觉得他的转变很大, 感觉很惊奇跟他之间的对话如下:

小李:哎, 我说, 你怎么又回家了呢?

小王:爸爸毕竟是爸爸。

这两句话看起来驴头不对马嘴, 但如果小李坚信小王是愿意将对话进行下去, 就可以花费一点时间对此信息进行重组理解。首先, “爸爸毕竟是爸爸”中的第一个“爸爸”是称呼, 指的是“父母—子女”关系中长辈的一方, 后一个“爸爸”指的是“爸爸”这个词的属性中所具有慈爱、威严的特征。最终, 小李可以得出结论, 姑且不论这场争吵谁对谁错, 为人子女的一方, 总要考虑到父母这么多年对我们和家庭的默默付出, 更早地作出让步和妥协。

五、结语

同语式因其简洁严密的特质在各种语言中广泛使用, 从形式上看, 是主语和表语的简单重复, 表达的是一种判断;但实际上, 其表示的是一种交际意向, 而这一交际意向是需要听话人在理解时借助自己的认知背景和具体的语境来理解的。而这也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待本文的论述能给读者理解英汉同语的特征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新仁.英语首词重复的语用认知阐释[J].外语研究, 2004, (1) .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3]高航, 张凤.同语的语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1) .

[4]高航, 张凤.同语的认知解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5) .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6]马静.从语用修辞角度解读重言式[J].外语教学, 2000, (10) .

[7]Fraser, B.Motor oil is motor oil:An account of English nominal tautologies[J].Journal of Pragmatics, 1988, 12, (2) .

[8]Levionson, 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篇8:拘束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restrain] 过分约束;束缚。不要太拘束孩子。

[stiffness] 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他已不再感到拘束,开始笑起来。

拘束的引证详解

限制,约束。

①《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②宋 李元膺《鹧鸪天》词:“薄情风絮难拘束,吹过东墙不肯归。”

③《红楼梦》第四八回:“只是他在家里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发,难拘束他了。”

④清 曹寅《菜花歌》:“平分千巷画船闲,农家儿女无拘束。”

⑤ 周恩来《雨后岚山》诗:“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

拘谨不自然。

①《晋书·王献之传》:“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疎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②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中:“[ 颜延之 诗]又喜用古事,弥见拘束。”

③清 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先生则袭于 程 朱 道学已明之后,力求充其知而务周防焉,不敢肆;故议论愈密,而措语矜慎,文气转拘束,不能宏放也。”

④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 彭总 亲切地说话,让 陈兴允 拘束的感觉消失了。”

拘束造句

1、不要拘束她的正当活动。

2、很难为自由放养的牲畜接种出血性败血病疫苗,因为这些动物很难捕捉并拘束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进行注射。

3、我们拘束的社会生活,我们狭窄的活动领地,是被单调划一的树篱围起来的,使得暴风雨般的情感找不到入口;---一切都是尽可能地安宁寂静。

4、现代睡衣式睡袋,让你不受拘束就能轻松保暖。

5、在新闻发布区,人们也不再拘束。

6、但你要是渴望不受拘束的感觉,那么好好整理一下你的物品,让它们物得其所,是享受轻松生活的最好方法。

7、这些讨论的无拘束的形式可能会使一些读者反感。

8、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无论是弟兄,是姐妹,遇着这样的事,都不必拘束。神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

9、这里,用户浏览信息不会感觉有到什么拘束。

10、但是当家人逐渐不再拘束,他们开始放松下来。

11、在这里,我明白了光荣的含义:毫无拘束地去爱的权利。

12、没有被绑定到某个CPU的应用程序进程或其他进程,可以无拘束地在任何可用的处理器上运行。

13、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军队是永远也不可能控制这片广阔、毫无拘束又记仇的地区。

14、为什么人们会相信将更多的金钱交给公司,不加任何拘束,就会引导工作岗位的快速增加?

15、由于祖父母没有出席,当王子谈到关于兄长的故事时可能就没有那么拘束了。

16、自由市场没了精明官僚的拘束让世界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17、暗能量推挤各个星系,使它们抗拒重力的拘束,以不断增长的速度彼此远离。

18、欧洲大陆的部分网络系统是没拘束的,因为欧洲在20年以前只仅仅定制了一个对无线运营商的技术标准。

20、在所允许的限度里,我们可以无拘束地任何想做的事。

21、会议开得很活跃,不拘束,每个人都能插话补充,或反驳发言者的讲话。

篇9:功德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功业与德行。功德无量。武父子亡( wú)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功德的引证解释

功业与德行。

①《礼记·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②元·张宪《咸淳师相》诗:“谀言佞语颂功德,边事军声听寂寥。”

③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铃阁宣劳,海上着安攘之绩;兰闱申儆,闺中宏静好之音。功德贤均,内外恩并。”

④赵朴初《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

⑤晋道恒《释驳论》:“是以知三尊为众生福田供养,自修己之功德耳。”

宗教语。

《大乘义章·十功德义三门分别》:“功谓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众生,名之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放生等事。

①《南史·循吏传·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

②《水浒传》第六十回:“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

③《红楼梦》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①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空同子功德我者厚矣!”

②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六朝》:“功德词林,故自匪浅。”

功德造句

1、人的毕生中,功德品德对人和进展起着利害攸关的作用,它要么是你的宝库,要么是你的绊脚石.

2、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份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3、执政得立功德寺,公素排佛教,雅不欲立寺。

4、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

5、朝廷宪章,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

6、名誉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7、我不管你有何功德,天下苍生也与我无关,我只想讨回十年前那害了碧瑶的一剑!萧鼎

8、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9、有人侮辱你、伤害你;记得,他是拿功德来给你赚啊!你要是接受、忍耐,你就赚到这个功德了。跟你过意不去的是来成就你的啊!

10、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11、我们随喜他人的功德,就能够得到他人所做的功德。如果对他人所做的恶业也有欢喜心,同样也有罪过。

12、天下苍生,与我无关,你有何功德,我也不管。我只向你要十年前害了碧瑶的那一剑。

13、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

14、韩寒有拯救世人的功德,也有螳臂当车的危险。

15、念念无滞为功德,那如是天魔,本性极恶,依本性恶念,横行杀戮,是否为功德?佛曰:是功德,天魔本性极恶,认识本性,横行杀戮,即成自在,与佛平等。

16、保险是功德无量的事业。

17、林靖娟老师的善行功德,必然会流芳百世,让人景仰。

18、重别人的大功德,原谅别人的小过错,不要求一个人尽善尽美。

19、他捐巨资办学,使众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真是功德无量。

20、还有一部分失恋的人会检讨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展开行动前将自己做好质的转变。恋爱叫人不寂寞,等你以此为功德去造福人类了,也算是现代都市公德一件了。

21、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矿产、海底的珍宝;也不一定是天然气、太阳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信仰里面,有财富,有功德,有宝藏。

22、我们可以享受福报,但是不能浪费福报。浪费自己的时间、财产、功德和一些好的机缘,都是浪费福报。

23、吃烧饼吃出啤酒盖儿,吃馄饨吃出樟脑丸,打苍蝇手拍在钉子上,去青松观烧香,手机掉到功德箱里拿不出来了。

24、谁能从道德败坏的地方脱出来,还保持洁白,便是有了最伟大的功德。显克微支

25、名誉是一种无聊的最靠不住的随意赏赐;往往得来全不凭功德,失去又不是咎由自取。莎士比亚

26、有时一小我私家受到恶运的可怕冲击,不管这恶运是来自公家或者小我私家,倒可能是件功德。命运之神的无情连枷打在一捆捆丰收的庄稼上,只把秆子打烂了,但谷粒是什么也没感受到,它仍在场上欢蹦乱跳,绝不体贴它是要前往磨坊还是掉进犁沟。

27、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莎士比亚

28、千锤百炼心已熟,大业终成梦已铸。苦心人儿天不负,有朝一日得眷顾。羽翼渐丰化鸿鹄,腾翔苍穹展宏图。做人中翘楚,惹注目,当公仆,声名遍五湖。成风流人物,引瞩目,载史书,功德贯千古。

29、将那个作恶多端的“南霸天”依法逮捕,真是为民除害,功德无量啊!

篇10:痛快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拼音:tòng kuài

释义:1、高兴;畅快。2、爽快;直截了当

痛快的引证解释

1. 高兴;舒畅。

金 元好问 《忠武任君墓碣铭》:“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痛快,唯遗臭无穷是所得耳。”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今儿我们本来很高兴的,被这 翠环 一个人不痛快,惹的我也不痛快了。”

冰心 《再寄小读者》九:“当你跑着跳着的时候,和暖的风吹拂在脸上,你心里觉得多么快乐,痛快!”

2. 指使舒畅、高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沐浴》:“先调水性……使水乳交融而不觉渐入佳境而莫知,然后纵横其势,反侧其身,逆灌顺浇,必至痛快其身而后已,此盆中取乐之法也。”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看,这又是桩痛快人心的事!”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府署信》:“今日午刻, 丁 令差乡勇飞报……已将 周立春 擒获,痛快人心。”

3. 干脆;直爽。

宋 朱熹 《答徐子融》:“大率 子融 志气刚决,故所见亦如此痛快直截,无支离缠绕之弊。”

《花月痕》第七回:“你这议论,实在痛快!”

老舍 《全家福》第三幕:“我已经跟他谈了两次,他躲躲闪闪,不说痛快话,您跟他谈谈吧!”

4. 指书法、文章流利畅快。

《法书要录》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来能书人名》:“ 吴 人 皇象 ,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宋 杨万里 《答张功父寺丞书》:“ 后山 清厉刻深之句, 寳晋 沉著痛快之字,汤耳目而醒肝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俊辨痛快,无复滞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二》:“ 东坡先生 有《昆阳城赋》,殊俊健痛快。”参见“ 沉著痛快 ”。

痛快造句

1、国庆节的那个周末,我和季红、刘振国、潘毅几个朋友乘小汽车到达佛罗里达州,在那里玩得很痛快。

2、过去我们清楚看到,当巴基斯坦对美国感到很不痛快时,就发生补给路线遭到攻击的事情。

3、肯尼迪尽管有些不痛快,仍然从长远着眼,进行种.种筹划。

4、然后,他们三个痛快地哈哈大笑。

5、其实,上面那则动议的意思是:如果司法机构对某人判处死刑,那么对于此人而言,斩首就被认为是一种痛快、而且高贵的死法。

6、玛丽安和我谈论我们的痛苦,我们还一起诵经。每当我哭笑起来,我都会哭得或笑得更痛快。

7、那家伙卖好酸是出了名的,我很痛快地把现钱给了他。

8、除了痛快的卖出有价证券,美联储还有一系列别的方法来缩减资产负债表当进入到紧缩信贷。

9、我猜想他晚年的不痛快而且多病,都是由于家庭不和而来。事实上他自己也那么想:真的,先生,你知道这日渐衰老的骨架里头就藏着这块心病。

10、整个上午我在这个男孩的学校欢歌笑语,玩得很痛快,临走时他父亲坚决要求我以体面的形式回到我工作的村庄。

11、我可以痛快的买个地方住。

12、挑战在于如何有条不紊地转型,变得更加谦逊和透明。他们的员工或许会觉得不痛快,但这是他们最有希望的出路。

13、我们中的其余的人看见我们痛快地吃的购买力,通过提高汽油,麦片粥,面包和更多的东西价格。

14、下周一,我们将庆祝劳动节,这是一个我们和家人、朋友团聚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烤架上烤些吃的,玩个痛快。

15、阿尔拜赫提到了阿尔巴希尔的一次讲话,当时他痛快的表示:“(在内罗毕全面和平协议达成后)不会再有更多的军事支出。”

16、你的性格是内热外冷的,我呢,爱图个痛快。

17、我的确把钱都花了个精光,但是全家玩儿得可真痛快。

18、听到你这么痛快地同意了.我很高兴.办理业务这么公平.真是无法比啊.我们将寄信让你们确认好吗?

19、这种经验无论如何都会使人在情绪上或其他方面不痛快。

20、她的这句话让我或多或少感到很不痛快。

21、有些需要宣泄的事情会让你痛快的哭一场并且能让你全部发泄出来,尽管没有什么事情尤其是使你感到挫败的事情。

22、当孩子们看到屋中所有的玩具时,他们痛快地玩了起来。

23、“我上瘾了,但我不知道我已上瘾,因为我并不觉得有多痛快兴奋,”韦恩说。

24、勇敢站起来,痛快迎接!

篇11: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化及其原因浅析

关键词:褒义词,贬义词,感情色彩

一、感情色彩的几种变化形式

1. 上升的变化:

指原先含有贬义或中性的词转为含有褒义,也包括贬义转为中性。如“客气”古义为“虚骄之气”;也指文章虚夸浮泛,蕴含贬义色彩。如:“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刘知几《史通.杂说中》)又如,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语见《庄子·大宗师》)后用“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中性转为褒义。又如:“冤家,怨家”,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冤家从最初贬义转成中性义,又转达成褒义。又如:牺牲,“古代祭祀用畜”“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牺牲”从中性义转成褒义。其他如:后来居上、因陋就简、出生入死等。

2. 下降的变化

“卑鄙”一词在古代意指地位低下或指处境不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现在则指品德恶劣,有着明显的贬义。“明哲保身”:出自于《诗经·大雅·黑民》可见,“明哲保身”的原意是用来形容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自己和周围人际的关系,具有褒义色彩。现在经常用来表示一种回避矛盾、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只要与自己无关,便不闻不问,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成为贬义词。如“在同犯罪分子的斗争中,我们决不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天花乱坠”最初是对云光法师讲经的精彩之至表现的赞扬,后来成为夸大其辞,胡乱吹嘘的意思了。其它如“染指”“爪牙”“妖艳”“明目张胆”等均是如此。

3. 曲折变化

这一类的词的变化较为复杂,它的色彩演变轨迹恰如一个“S”型的曲线,经历了一个往返曲折的变化,如:“同志”一词的变迁:先是“相同志向”(“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之后,由“相同的志向、志趣”很自然地引申为“志向、志趣相同的人”。比如:王充《论衡·自纪》:“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这可看作褒义词。在中古(魏晋唐宋)以后,“同志”一词又可特指“夫妻”,指同心的人。到了明清之际,它还有一个较为冷僻的意思:指“同性”,即性质相同。词的感情色彩变化不大,但词义有所转移。

进入现代,“同志”一词才由“志向、志趣相同”派生出了今天常用的这一特指义,即“同一政党成员之间或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人之间的亲切称呼”。词义有所上升。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末“同志”外延开始在解放区广泛使用,成为革命队伍的内部带有感情色彩特定称呼并扩展为社会各阶层的通称,并逐步成为百姓中最常用的泛尊称语。进入60年代,因浓烈的政治色彩使它的褒义进一步上升至顶峰。

新时期以来,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79年版的《辞海》注释修改为:“我国公民彼此之间的一般称呼”;其后,使用频率逐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褒义色彩开始回落。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部分人群甚至用它来称呼同性恋者,使其又有了贬义倾向。

“炒”的词义变化也体现了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炒鱿鱼”“炒”的原义是“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并随时翻搅使熟”,“炒”能使被炒对象加热,升温。后引申到“炒股”“炒房”“炒车”“炒地产”“炒”由原来表示一种烹调方法演变发展成“倒买倒卖”,现在又发展成“采取手段抬高某物或某人身价”,显示出“炒”词义的扩大,由中性向贬义发展,但是,时间不长又向中性色彩回归,贬义感情色彩逐渐变弱。同时“炒”一些列的词汇爆炸性的涌现,印证了“词汇的丰富一方面取决于社会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作为一种体系的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新词的借用、消失或出现,大部分是受社会因素影响的”。[1]现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追求功利逐渐被视为正当的商业行为,对于合理合法的求财求利,政府也给予扶持和保护。它及其超高的使用频率已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炒”现在逐渐失去其贬义色彩趋向中性。这也就说明了“语言并非只是人任意支配的纯粹工具,语言是人性的表现”。[2]

4. 临时性的游移

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修辞目的,人们可以有意识的把褒义词用作贬义词,或把贬义词用作褒义词。这就是词语感情色彩的游移现象。[3]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朱自清《春》)。每个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以上同一词,在文句中的感情色彩色彩与原来色彩形成鲜明对比。(也就是“反语”)这一褒一贬构成强烈反差,产生了强烈的修辞效果,不过在文中的色彩具有临时性,是暂时的。如果临时的时间拉长,被普遍接受,被固定下来,就可能形成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如“戴高帽”“穿小鞋”等。

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

斯大林在分析俄罗斯语言发生的一些变化时指出“由于发生了新的社会生产,出现了新的社会精神,新的道德,以及由于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添加了一大批新的词和语,有许多词和语的意思改变了,获得了新的意思,有一些陈旧的词在词汇中不见了。”伴随其变化词的感情色彩也在不停的变化。

首先,社会政治的因素,旧社会的词语如在新的社会继续使用往往要向贬义词方向变化,如“封建”一词随着人们对这种制度的认识的改变,它的感情色彩也相应地起了变化。今天又借它来指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 (或农奴) 剩余劳动为从主要的社会制度,成为批判的对象。和封建社会相关的词汇,如“斯文”“道学家”“亦步亦趋”多含贬义,感情色彩下降。

其次,适用对象的转移,由较低阶层使用向较高阶层使用转移其感情色彩上升;由较高阶层使用向较低阶层使用导致词的感情色彩随之降低。上例中的“同志”的升降变化,类似的还有“小姐”一词的几经沉浮富有戏剧性的变化等都是跟使用阶层的尊卑、荣辱变迁相一致的。

再次,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如讲究“士农工商”等级的封建社会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时期商业类的词汇和个人主义的词汇往往含有贬义如:“市侩”“资产”“小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贬义色彩浓厚。而在新时期商业发展受到重视“老板”“推销”“小资情调”等。

小结

总之,词语的感情色彩变化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一些常用词汇的褒贬、升迁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历史的变迁,意识形态的更替,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林伦伦.论强势方言及其对推普的负面影响[J].语言文字应用, 1998, (3) :13-19.

[2]申小龙, 张汝沦.文化的语言视界[M].上海:三联书店, 1991.

篇12:疲惫词语的解释及造句

2、在欢庆胜利的那一刻,尽管我们十分疲惫,却掩饰不了大家喜悦的心情。

3、他看上去似乎很疲惫,一定是又熬夜了。

4、琼斯神态疲惫,仿佛早已盼望着卸下身上的重担。

5、闪烁的星空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家走去。

6、闷热的天气让大家感到既口渴又疲惫。

7、经过长途奔波,爸爸显得十分疲惫。

8、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十分关心我们,日夜的为我们操劳,看着她疲惫不堪的身影,我们很感动。

9、他在长城上饱览了壮丽的风景,洗却了一路上的疲惫。

10、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了,虽然疲惫不堪,但终于完成了任务。

11、我那疲惫不堪的样子实在难以形容。

12、我常常看见妈妈疲惫不堪的为我和爸爸做饭,我真应该过去帮帮她。

13、我疲惫不堪的从外面回来,原来我去学校做义工了。

14、他连续讲了两个小时的课,早就唇焦舌敝,疲惫不堪了。

15、现在,这些疲惫不堪的旅客可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了。

16、长跑之后,他有点疲惫不堪。

17、看到妈妈上了一天班,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我看在眼里,记在心理,我要好好地学习,用此来孝敬妈妈。

18、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早就疲惫不堪了。

19、疲惫不堪的南方联盟军队再也没有能力入侵北方各州。

20、这位疲惫不堪的游客终于找到了一家小客栈。

21、我一口气把暑假作业写完了,我累的疲惫不堪。

22、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23、连日的下地插秧,累得全家人疲惫不堪。

24、他已经疲惫不堪,一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25、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下了飞机,真想现在睡一觉呀。

26、我在游泳池里,一口气游到了对岸,虽然累的疲惫不堪,但我成功了,我乐在其中。

27、这支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了。

28、日夜兼程的旅途劳顿,令他非常疲惫。

29、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30、一位护士把这位疲惫的、心急如焚的士兵领到病床前。

31、连日行军后部队已疲惫不堪,正需要休息,好养精蓄锐。

32、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33、正大光明睡懒觉:过度睡眠真的会让人感觉更加疲惫?

篇13:轻易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拼音] [qīng yì]

[释义] 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详细解释】:

(1) [easily;readily]∶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轻易闯过第一关

(2) [lightly;rashly]∶随意

轻易不指责别人

(1)、轻视,简慢。

《列子·说符》:“ 虞氏 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晋书·陆玩传》:“ 玩 尝诣 导 食酪,因而得疾。与 导 牋曰:‘仆虽 吴 人,几为伧鬼。’其轻易权贵如此。”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其弟 簴 亦轻易道教,因脱亵服,挂於天尊臂上,云借此公为我掌之。”

(2)、轻佻浮躁。

《南史·周朗传》:“帝以 约 轻易,不如 徐勉 ,於是 勉 舍 同参国政。”

(3)、轻率,随便。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为汝家之事,出兵远征;劳军之礼,休得轻易。”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 王金发 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

(4)、容易;简单。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创造新文化也不是轻易的事,还得努力做去。”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幼儿患肺炎,殊非轻易之病,近未知已愈否?”

(5)、随便改变。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摄政王以谦抑为怀;自不能不引咎自责。而值此颠危时局,实万不能轻易总揽之权。”

【轻易近义词】:

容易,简单,随便

【近义词造句】:

1、高老师长的脸圆圆的,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大熊猫,但她正如姓名中的“燕”字一样,行动敏捷,又想一只飞来飞去的小燕子。高老师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时时刻刻都流露着智慧。

2、我之所以稀饭含笑,是由于她有1个很诗意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少女羞涩的微笑。我稀饭她含蓄幽雅、悄然绽放的个性,花开不张扬;稀饭她绽放时柔美中透出的那份安祥,又有绽放时满天飘逸着的那股浓郁厚重的香甜味。

3、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4、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5、鱼在温水里会很容易的煮死,毛毛雨会很容易的打湿衣服,因为这些看似没有杀伤力的东西最容易让人丧失警惕。

6、如果我们只是纯粹想追求个人的快乐,这个愿望很容易达成;但如果我们希望比别人快乐,就太难了,因为我们总认为别人比我们快乐。

7、生活下去很容易,忘掉你很难。

8、它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使它很容易发现敌人;它自己却穿着一件青草一样颜色的衣服,所以敌人很难发现它。它有一双带钩的锋利无比的巨齿样的爪子,很容易抓到食物。它的那张坚硬的大嘴很容易咬伤敌人。

9、不要什么都学别人,很容易迷失自己的。

10、纳赛尔是个高大而坚实的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埃及遍野的椰枣树,挺得住暴风雨的。

【轻易造句】:

1、财富,是劳动所创造的。如果没有劳动,财富是不会轻易现身的。

2、渺小的幸福就在身边,轻易满足就是天堂。

3、记住,别轻易地放弃叩门,成功会在你下一次叩门时,微笑着迎接你的。

4、火红的青春痕迹,便利能轻易抹往?纯挚的青春诺言,谁能让它实现?

5、话虽是这般说,可是烦恼之来,岂是轻易摆脱得了的?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

6、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7、荆棘的存在是为了野草不轻易地任人践踏。

8、所有的自负都会被轻易地识破,都会被看作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

9、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貌似绝对正直的人,而必须提防对方是否善良。

篇14:讽刺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词目

讽刺

拼音

fěng cì

基本解释

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引证解释

1、以婉言隐语相讥刺。

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

②唐·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诗:“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

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回:话说宝玉在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取笑。

④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别人走路的样子,好像对梁建也是一种嘲笑和讽刺。”

2、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之一。用讥刺或嘲讽的笔法,描写社会生活中的种种。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是曾有的事实,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3、用新潮语言讽刺

1)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相当多的中学生能够把中外名着的书名、作者背得滚瓜烂熟,但对作品本身的内容却一无所知!

2) 理想不仅是个引诱,并且是个讽刺,在未做以前,它是美丽的对象,在做成以后,它变成残酷的对照。钱钟书

3) 感情有时候,总是很讽刺。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天晴便各自散了。

4) 尽管做自己的事,不必理睬别人的讽刺和嘲笑。

5) 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6) 是你苍白了我的等待,讽刺了我的执着。

7) 不管有了成就也好,还是有了虚荣心也好,不管是讽刺别人也好,还是我自己爱情的痛苦也好,总之,在欢乐与悲伤中,温暖的青春光辉仍然在照耀着我。赫尔曼·黑塞

8) 同学有了缺点,要热情帮助,不要讽刺挖苦。

9)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10) 切莫轻信过度谦虚的人,尤其对方摆出讽刺他自己的态度时,更不能骤然相信。因为,这种谦虚的背后,八成隐藏了强烈的虚荣心和功名心。希尔

11) 感谢挫折,感谢荆棘,感谢跌倒,感谢嘲笑,感谢讽刺,感谢你不放弃执着。

12) 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成白痴。请永远不要否定不要批评不要讽刺,请相信所有人都重要,请记住佛向心中求。

13) 我的作品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样,里面常常有些讽刺和相对粗俗的东西。这样做,我的作品就能深入所有的人。

14) 发脾气谁不会?讽刺挖苦不属于专业技术。

15)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16) 漫画多采用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的目的。

17) 这幅漫画讽刺了不讲社会公德的人。

18) 他在小说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病。

19) 先生借魔鬼之口把这个世界讽刺了一遍。最后魔鬼说如今世上大部分人都无灵魂,就算略有几个有灵魂的人也被上帝挑去。虽然当代人也有坏人,但是他们却坏的没有灵性,没有人格。如今有灵性有人格的人又有几个呢?呜呼哀哉。

20) 对于别人的`讽刺挖苦,他总是嗤之以鼻。

2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讽刺的国度中,对一切不合理已经习以为常。

22) 这出戏的特色就在于利用滑稽可笑、荒谬绝伦的语言来讽刺人生。

23) 感情有时候,总是很讽刺。

24) 这时赵金斯还在毫不觉察地胡诌吹牛啰嗦。不用说,他会继续喊叫和嚷嚷到末了,至少也要嚷嚷到人们肯听他的时候为止。用讽刺的力量改变不了人和势利之徒的本性,正好比你在驴背上抽它多少棍子,也不能把它变成美丽的斑马。萨克雷

25) 那个银发的宣传部兼漫画社社长笑得令人无法捉摸。少言寡语,只沉默着听别人的发言,只是始终微笑,所有一切在他眼中就像是一个大笑话。隐约讽刺。

26) 还是不要太早称呼老公老婆的好,最终在一起的话,这是个甜蜜的回忆,如果分开了,听到这个称呼时候心里会不会有讽刺的感觉。

27) 遇到矛盾冷静些,碰到困难坚强些,了解情况全面些,处理问题慎重些,遭到讽刺忍耐些,受到委曲克制些,工作繁忙细致些,待人接物热情些。

28) 少言寡语,只沉默着听别人的发言,只是始终微笑,所有一切在他眼中就像是一个大笑话。隐约讽刺。

29) 扎普是学术界的佼佼者,著作等身,自负而又粗鲁,喜欢讽刺挖苦,正是春风得意时,却因为婚姻破裂而不得不暂时逃避一下,不得已来到了让人感到阴郁沉闷的鲁米治。

30) 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比较颓废。但也并非全是吟风弄月,也有对社会进行讽刺的。

★ 形容雷的词语

★ 形容秋天的词语

★ 形容漂亮的词语

★ 形容枝叶茂盛的词语

★ 形容头发的词语

篇15:桃李满天下的词语解释及其造句

可见, 构建问题情境、对题设情境图示进行数理层面上的抽象, 是分析、构思和求解疑难物理问题的关键, 而评估解题方案或思路的合理性, 则需要自我解释的元认知监控来保驾护航。下面以题设情境的速度分解和速度变换的概念思维为例, 探析数理抽象及其解释监控的揭发意义和策略价值。

一、纤夫拉船的船速问题

问题情境:如图1所示, 纤夫通过定滑轮水平拉动纤绳使河中的小船靠岸。设他以恒定速率收缩纤绳, 试求:当纤绳倾斜时, 小船的靠岸速率。

1. 纤夫拉船情境的船速认知

本例的物理问题情境, 由图1形象直观地表征。怎样对图示的物理情境进行数理抽象以寻找解题方案呢?关于船速问题, 有如下的猜想认知: (1) “以恒定速率收缩纤绳”, 表明纤夫“匀速率”拉动纤绳, 小船也匀速前进而靠岸。 (2) 小船的靠岸速率就是纤绳速率的水平分量。

2. 情境表象下的“速度分解”定势

探究本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 就是基于速度概念去抽象、分析和演绎问题情境。在速度是矢量和矢量可分解的思维定势下, 解题者一般不知不觉地认为:把收缩纤绳的速度v0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 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逻辑思维程式。可是, 在数理抽象构思中, 解题者不经意间误入思维误区, 将遭遇解题困境。

3. 自我解释的元认知监控

我们知道, 矢量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个矢量在数理上有无数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抽象分解方式, 但是, 这个矢量的“作用效果”或“运动效果”, 在实际问题中只有一种可行。所以, 物理上的矢量分解, 必须按照“效果”抽象。在本题中, 不由自主地进行“速度分解”的数理抽象动议, 甚至心智操作, 折射出解题者缺乏元认知监控意识或能力。

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即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 是一种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因而, 元认知是明确地专门指向自我, 是对自我认知活动的积极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在对物理问题情境的数理抽象中, 要求自己“说出理由”的自我解释监控, 诸如“我正在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分析合理吗?”“为什么?”……成为理性抽象的保障。

4. 自我解释下的数理抽象

以高中学生的思维定势为例:分解速度的想法 (定势) , 使其将v0进行正交分解, 即把纤绳收缩速率v0分解成水平分量vx=v0cosθ和竖直分量vy=v0sinθ, 并认为小船应该以水平速率vx=v0cosθ靠岸。此时, 如果老师在引导中, 要求其“说出理由”, 启发“绳速竖直分解”vy=v0sinθ意谓着什么?合理吗?对小船运动情境进行这样的数理抽象, “小船是否存在向上的运动?”学生则会在自我解释的反省中, 监测到自己的抽象方案不符合“运动效果”和物理事实, 小船没有这样的“分运动”。于是, 在自我解释和评估数理抽象的合理性中, 摒弃分解纤绳速度的方案。

可见, 数理抽象中的解释监控, 让人从“埋头向前拉车”的解题阴影中走出来;自我提问的物理情境解释, 让学生及时调整构思方案或纠正思维偏差, 走出“执迷不悟”的心智操作方式, 也让研究者在探究问题中少走弯路。

【构思求解】对纤绳“收缩效果”的数理抽象: (1) 作微元分析图:考虑纤绳在极短时间内的渐变抽象过程, 如分析图1所示。 (2) 求解:当纤夫在收缩纤绳时, 小船由A点航行到点B, 只发生微小的水平位移, 故∠BOA近乎为零。于是, 在上截取, 则与线元近乎垂直。所以, 纤绳收缩量, 由此可得:小船靠岸速率

显见, 小船做加速运动, 船速快于纤绳速率, 脱离解释监控的上述“无理”猜想是错误的!基于微元法抽象作出的分析图1, 更是直观地应验了“船速快于绳速, 船速不是绳速的水平分速”的解释。然而,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 为了凑“船速快于绳速”的答案, 也会牵强附会地把船速解读为“合速度”, 于是让学生去想像:船速除了沿绳的分速外, 还有另一个指向水下的分速。其实, 这样导入对船速的数理抽象, 是难以让学生接受或自圆其说的, 是一种让学生远离元认知监控学习的灌输。

二、雨景中驱车的雨速问题

问题情境:如图2所示, 一汽车在雨中沿直线行驶, 其速率为v1, 下落雨滴的速度方向与铅直方向成θ角, 偏向于汽车前进方向, 速率为v2, 车后有一长方形物体A (尺寸如图) , 问车速v1多大时, 此物体刚好不会被雨淋湿?

1. 关于雨速的分解歧义

针对图2描述的雨速问题情境, 怎样对图示的物理情景进行数理抽象以寻找解题方案呢?关于雨速问题, 有如下的猜想认知: (1) 从定势思维角度, 雨速v2应沿铅直向下和水平向前分解, 似乎与雨滴下落的“运动效果”相符, 但与“物体不会被雨淋湿”的要求相去甚远。 (2) 要保证“物体不会被雨淋湿”, 雨速v2似乎应沿的方向“分解”, 但令雨滴失去铅直向下的“分运动”效果, 似乎与实际不符。关于雨速的两种“分解”猜想, 其歧义或抵触源于何处?

2. 缺失解释监控的“速度分解”定势

猜想 (1) 是在“跟着感觉走”的定势思维下, 对问题情境的数理抽象, 结果出现与题设要求“物体不会被雨淋湿”不接轨, 难以建立数理关系。如果有猜想 (2) 的认识, 则暴露出解题者在数理抽象中的贸然之极, 或存在“违心”地凑合题设要求的嫌疑。同时, 对雨速不着边际的分解想法, 也表明学习者混同了“速度分解”和“速度变换”两个概念。究其“速度分解”断想定势, 仍是缺乏“说出理由”的自我解释:我是在汽车还是地面参考系中观察雨景?在车上观察时, 雨景与题设情境图示2还相同吗?是什么引发了差异?可见, 在缺失解释监控下, 解题者难免遭遇定势思维障碍或想当然的数理抽象疑惑。

3. 解释监控下的“速度变换”抽象

速度分解是基于同一参考系, 对质点速度进行分析的法则, 分解的依据是“物理效果”;速度变换则是观察者在两个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中, 观测同一质点的运动速度时, 两个参考间的速度换算法则。所以, 基于速度概念对问题情境进行数理抽象时, 还必须弄清是速度分解 (合成) , 还是速度变换的问题, 这也需要元认知的自我解释来护航。

显然, 解题者在对“物体不会被雨淋湿”这一语句描述的雨景进行数理抽象时, 如果能要求自己“说出理由”, 自己在心中反复自问或自我解释:这样的雨景是怎么回事?是驱车者还是地面观察者观测到的?观察者所处的参考系不同, 欣赏到的雨景就不同?我该做速度分解, 还是速度变换?该怎么做?那么, 这样的自我解释监控就为理性抽象 (考虑速度变换还是速度分解) 奠定了基础。

【构思求解】 (1) 审题:本题是雨天中驾车行驶的相对运动问题, 所以涉及的是速度变换知识;“刚好”隐含当雨滴相对于长方形物体A沿倾角擦下, 货物才正好不会被淋湿。这样的雨景, 自然就是相对于汽车而言的“相对速度”, 即汽车 (参考系) 中的观察者看到的雨速 (雨景) 。 (2) 数理抽象:既然是相对运动问题, 在对雨景进行数理抽象时, 就该运用速度变换公式, 即以地面和车箱为参考系变换雨速, 画出“雨速变换”的数理 (抽象) 分析图2, 即可得出待求的车速v1。

(1) 画“雨速变换”的数理分析图:因为, 所以, 即地面观测到的雨速等于车上观测到的雨速“加”汽车的 (牵连) 速度, 如分析图2所示。

(2) 推算车速:在车上观察雨景时, 货物刚好不被雨淋湿的雨速对货物的倾角;根据数理分析图2, 可得

针对物理问题情境或给定的题设情境图示, 构建合理的数理抽象图, 是分析问题的关键。运用元认知的“解释监控策略”评判数理抽象的合理性和管理心智操作, 让研究者在寻求问题答案中富于理智、少些盲动;基于问题情境的“数理抽象”及其反省的“自我解释”, 可让学生纠正思维偏差, 通过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略, 防范想当然的“机械加工”断想;要求学生“说出理由”的物理解释教学策略, 也让教师融入具有元认知“监控元素”的探究课堂而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文尉, 周雨青, 解希顺.物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肖学雷.物理习题分析:示例教学思维范式.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篇16:滋味的词语解释及造句

1.味道,酸甜苦辣等。2.比喻某种感受。

引证详解

1、美味。

①《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诱 注:“欲美味也。”

②《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③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乐使人无欲,心平气定,不以肉为滋味也。”

2、味道。

①《管子·戒》:“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

② 汉 张衡 《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③《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④ 叶圣陶 《隔膜·潜隐的爱》:“伊从没吃过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⑤宋 辛弃疾 《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3、引申指苦乐感受。

①《隶释·汉议郎元宾碑》:“加有聪明睿哲之才,博五经之滋味。”

②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1]

③《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二位老长官好不覩事!想他还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变鲤鱼玩耍去了。”

④清 黄景仁 《重九夜偶成》诗:“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⑤冰心 《拾穗小札·国庆节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们这一阵阵欢乐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⑥南唐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方言,山东莱州方言,指舒服。音,滋味,不带儿化。

滋味造句

1、我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大家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2、这几分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唉,受批评的滋味真难受。

3、我们第一次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心里十分高兴。

4、王叔叔是一级厨师,他做的饭菜很有滋味。

5、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心里很不是滋味。

6、看着他成天愁眉锁眼的样子,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

7、她察觉到哥哥对自己的冷淡,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丝毫不露声色。

8、别人都祝贺我这次取得的成功,其实冷暖自知,个中滋味只有我自己知道。

9、其实有时候心惊肉跳的滋味也是一种享受。

10、他失势之后,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11、寄人篱下的生活真不是滋味。

12、月黑风高,守军在荒野中感受到风声鹤唳的滋味。

13、要说这草莓的滋味,却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4、过了大半辈子的人,酸甜苦辣各种人生滋味大都品尝过了,也就认识到安定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因而更加珍惜。

15、这几年,我历尽了艰辛,也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16、自从家道中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17、这几年,我歷尽了艰辛,也尝尽了世态炎凉的滋味。

18、看着那忽东忽西蜿蜒不绝的长队,看着那些风餐露宿排队的人们,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19、你过去整人惯了,现在来个请君入瓮,你也尝尝这被人整的滋味罢。

20、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悲痛的一件事,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多少人饱尝过这种滋味。

21、不注意劳逸结合,高强度的连续工作,使他饱尝到了再衰三竭的滋味。

上一篇:物联网实验室下一篇:工程部巡视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