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2024-05-02

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精选9篇)

篇1: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调整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知识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与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教材有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有的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起始阶段由于没有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接轨的教学,不顾学生的知识及心理承受能力,就开快车赶进度,结果导致许多思维习惯不适应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而过早出现学习分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篇2: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探讨

文/廖振志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初高中教材的创新使得初中、高中化学无论在知识内容上还是教学方面还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都出现了脱节现象,从而使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成为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鉴于初高中化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为教师应多方面的强化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借此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接轨教学;多元化;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是对初中化学的一个后续教育,然而受应试教育中考制度的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化学知识的后续教育问题,从而使得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之间出现了矛盾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推动学生化学的后续有效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下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一、开展多元化的初中化学知识复习教学活动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对教学目标、知识现象或者结论表现的层面不同,即,初中化学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定性的分析,只需牢记某种化学现象以及结论即可,而高中化学在这基础之上增加了“定量分析”,即,不仅仅需要牢记化学现象和结论,而且还要清楚为什么?是多少?等等,学生对化学的接触也开始由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开始向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过渡。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复习初中化学的方式来强化初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接轨。(1)集中复习手段。如,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等。(2)融合复习手段:又叫穿插知识复习手段。如,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初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相融合开展。(3)专题复习等。引导学生熟悉掌握初中化学知识,进而为高中化学教学奠定基础。

二、循序渐进的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后,初中化学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运

用,教师的`引导性,而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在这基础之上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等综合技能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循序渐进地改变教学方法,借以来促使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接轨。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专题讨论式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学内容时,笔者以问题来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即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镁条和铁片,分别与同质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让学生自主运用初中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探究高中化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而朝着高中化学教学目标靠拢。

三、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接轨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关键,更是后盾力量。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化学习惯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等,借此来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化学教学,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如,笔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初中、高中学习化学的差异性(即高中化学知识量增加、逻辑性强、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密切同时对于综合技能的培养有了质和量的飞跃等),而且要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记录、总结等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打造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接轨。

总的来说,新课改后的初高中接轨教学不单单是化学知识、教材内容方面的接轨,同时还包括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范畴。作为化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有意识地、全方位地开展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关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接轨的思考

一、学习初、高中新标准, 研究高中教材, 适度拓展延伸, 挖掘渗透, 从知识体系为初高中教学衔接架设“阶梯”

1.初中新教材中不利于与高中教材的衔接之处

从化学教材看, 初中新教材不太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在内容编排上更注重于探究性思想的培养, 这就不可避免地在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方面有所不足, 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中生的继续学习。我们主要研读了沪教版化学教材, 找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被删掉, 有的被简化, 有些内容被改成了阅读材料, 难度大大地降低了。

例如:“镁、铝、锌、铁等活动性较强的金属都能与稀硫酸、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放出氢气, 同时生成一种称为盐的化合物。” (沪下P188) ;元素定义为“同类原子的总称。” (沪上P73) 还有分子, 原子, 酸性, 碱性等概念都不再从本质上进行定义。

对于缓慢氧化、自燃、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没明确给出界定, 仅在“拓展视野”中稍作提及, 有些易被学生感知的概念, 教材中直接加以使用, 没有再作出具体的说明和解释。对个别极难理解和识记或在初中学习中不实用的概念作了删除。如化合价, 仅要求学生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而删去了化合价的定义;教材中还删除了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电离、电离方程式、结晶水合物等概念。

(2) 从基本理论上看, 缩减幅度也不小。

在原子结构知识方面, 删去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不再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 以及它对离子形成和化合价的确定关系, 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仅在拓展视野中让学生有一大致了解。同时, 删去的还有电离及相关知识和电离方程式书写、物质溶解度概念、溶液体积分数, 在酸、碱、盐理论方面, 删去了酸、碱、盐通性等总结性内容, 物质分类和命名中, 删去了对氧化物、酸、碱、盐的再分类和相关命名, 对复分解反应, 降低了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要求, 仅把它放在拓展视野中作常识性介绍。

(3)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也作了很大幅度的调整。

对O2, 删除了用KClO3制O2, 而增添了用H2O2制O2的方法;对于H2, 删减了H2的工业制法、H2的还原性、H2的用途;变化最大的是碳及其化合物, 沪教版将相关知识穿插到了整个初中化学的各章节之中, 打散了知识的连贯性, 同时也对相关内容作了大量的缩减, 如略去了碳单质的相关内容, 对CO省去了其还原性内容和用途的归纳, 对CO2则省去了实验室制法中关于药品选择、装置设计的探讨等内容, 对CH4省去了其自然界中的产生、性质讲述, 对煤、石油, 减掉了其形成过程、成分的介绍。还删去了溶洞的形成的相关内容。在金属介绍中, 省去了生铁、钢的分类;对酸、碱、盐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删去了对CH3COOH、HNO3、NaCl、Na2CO3、CuSO4的具体介绍, 也略去了对Cl-、SO42-的检验的要求。对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元素中, 沪教版删去了He、F、Ne、Ar、Ba、Au、Pb等七种元素而增添了元素“I”, 由原先的26种变更为现有的20种。

(4) 降低了对计算的要求。

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般不涉及两步或两步以上反应的计算;对溶质质量分数, 仅要求针对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删去了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同时也降低了对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间换算的要求。

(5) 实验方面同旧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

沪教版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探究性, 故在常用仪器介绍上, 增补了燃烧匙、锥形瓶、研钵、烧瓶、干燥器等较实用仪器的具体介绍, 删除了启普发生器的介绍。在化学实验操作中, 内容呈现更注重从图示来直观介绍而减少了文字表述。对某些操作, 书后没有作集中介绍或者没再作介绍, 如滴管的使用、药品的称量、气密性检查、仪器洗涤、液体药品的倒取、重结晶等, 但这些内容初中教师一般都要作补充或者在相关学科中有所涉及。

2.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

例如:

对上述与高中化学联系很强的基础知识, 在衔接教学中, 我们通过强调引领学生打牢基础, 并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采用集中, 穿插, 运用专题等复习方法适当进行强化。

3.初中教材出现但不做要求, 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例如, 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同素异形体;3)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 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教材的第五章, 初中老师不必涉及, 否则会加重学生负担, 高中化学教师在讲授该章内容时, 应注意加以补充, 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 应当从学生的发展出发, 用“教初中想高中”这种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识,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规律,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作一些有利于知识衔接上的铺垫和渗透, 使初高中化学教与学能顺利有效地“对接”。高、初中教材衔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 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 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二、研究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状态, 加强心理辅导, 培养学习信心, 激发并保持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与热情

启蒙性的初中化学学习相对简单轻松, 学生心理压力小;高中生面临紧张的学习和竞争, 若教师未进行积极的思想、情感疏导, 极易造成学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 表现独立性和依赖性, 成熟性和幼稚性交织而成的各种矛盾, 他们的思维形式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 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占有相对的优势。但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少年学生整个思维活动中仍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 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基础, 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 社会接触面广, 社会交往更频繁, 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 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速。在这一阶段,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了较高的发展, 并且思维的辩证性、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高中生对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 他们还能自觉地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现象和认识新事物。所以高中生的思维更具有抽象性和理论性。但是由于儿童心理的变化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 而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划分为青年初期, 其实在心理发展的程度上更接近于初中生。他们对于高中化学的难度高, 较抽象的特点缺乏思想准备和心理接受能力, 这样在心理方面形成了压力。

初中教师应把调动一切手段来引起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直到高中作为重要任务。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动手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从启蒙化学教学开始就应努力做到实施长远的、发展的多元性评价, 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而不是单纯以结果好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以此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学生一旦“迷”上化学, 并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为跨越化学难学的台阶而树立信心。

三、结合新课程的特点, 加强学法渗透, 重视养成教育, 引导他们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的转变

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时就养成了对知识“生吞活剥”的习惯, 导致学到的知识产生“消化不良”的结果;有的学生认为初中化学靠突击就可以, 在高中学习时试图故技重演;有的课外买了很多的参考书, 搞题海战术, 费劲低效;有的学习主要还是依赖教师, 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以上的情况, 我们进行了归因:一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是良好习惯没有养成, 尤其是后者, 是影响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原因。为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并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 从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 我们就把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优化学习策略, 立足课堂教学, 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立足课堂教学, 抓好学法渗透。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 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 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讲评课时指导学生分析思路探索规律, 传授思维的方法, 搞好思维方式的衔接;自习课时指导学生看书预习, 传授抓重点记笔记的方法, 复习课时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传授辨析、比较、归纳、总结的方法, 搞好自学策略的衔接, 将知识探究和学法探究融于整个教学过程, 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保证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评, 优化学习品质。没有科学的态度不可能有科学的成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阶段小结, 帮助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测评, 使学生了解到不良习惯对学习的消极影响, 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 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不断反思, 优化了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 保证了学习的持续进步, 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进入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轨道。

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 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 学习方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篇4: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篇5: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1、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教学状况分析

在新课改后,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成为两个学习阶段, 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基础性教学,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化学教材的教学难度较小, 且有较高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最重要的是初中化学教学没有太复杂的规律性, 且定型分析比较多, 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高中化学教学比较重视定量研究, 从学生角度来说, 接受比较困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较大的教学压力。

在新课改后,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难度有所下降, 而高中化学教材的难度总体上还没有下降。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点还没有充分消化, 加上高中化学知识点总体难度加大, 从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知, 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内容是化学实验室的介绍, 而高中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在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知识点都对药品的取用和加热进行分析和讲解。

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知识点之间, 有一定的结合, 初高中化学教材都会涉及到, 例如, 初中化学溶液的教学和高中化学会讲解到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而初高中化学会涉及到共同的知识点, 即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初高中化学知识结合, 帮助学生温习初中化学知识, 消化新内容, 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2、初高中化学的接轨中教学方式优化

初中化学由于是在初三才安排的一门新学科, 因此, 教材知识点中大多属于浅显的课本知识, 在考试前期, 学生可以通过突击复习, 从而能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教师课堂讲解, 课下做一些练习题, 来巩固所学知识。初中化学知识没有太多的复杂计算和创新, 不需要太多的独立思考和推理归纳。而在高中化学学习的时候, 通常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思考, 灵活掌握知识点, 对复杂多变的化学题型, 要认真对待, 独立钻研、避免机械学习。

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对初中和高中的化学知识结合点工作要做好接轨教学。在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方法中, 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对死记硬背和脑子机械学习和模仿的缺点, 进行接轨教学转变, 让学生学会综合性运用新知识和旧内容, 培养学生自身分析和科学判断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不懂不问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多花一些时间, 进行课前预习教学, 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不健康学习方式, 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使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沟通和交流, 探讨化学问题。

在优化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不仅要重视化学理论, 而且要强调化学应用教学, 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重视化学实验分析, 对学生讲解化学发展历史, 培养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 从而弥补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不足, 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 初中化学中虽然学习过HO2气体、O2气体和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也比较熟悉这些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但是随着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师应重点对这些化学气体从实验的制法进行分析其原理, 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收集方法, 熟悉反应装置, 同时对气体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 有效扩大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教师在接轨这些知识点的同时, 要联系实际情况, 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 做到难易结合, 把握好教学进度, 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 学好化学知识。

3、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文就化合价教学进行分析, 具体探讨如何进行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在初中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并且能够正确进行标注, 会科学利用化合价学方程式。而在高中教学中,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此项内容,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转移的关系非常密切, 而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并没有化合价的相关概念。

因此, 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 学生要了解化合价的概念, 并正确理解和掌握化合价的实质, 知道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 所表现出的一种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采取了一步一步的引导, 向学生讲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并就两者的化合价数值和正价、负价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教师在最后总结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指出化合物中, 元素正、负化合物的代数和是0,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规定为零等。

通过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和讲解, 使学生逐渐了解化学的魅力, 通过课后联系, 对各种元素的化合价有了熟练的掌握, 达到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的目的, 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4、结语

综上所述, 新课改后的初中高化学教学, 不只是化学知识的增加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初高中的接轨教学, 重视学生的个性, 全方位地展开化学教学, 使学生全面提高化学成绩。

摘要: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 对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进行分析,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解决初高中化学接轨问题, 让学生从初中化学过渡到高中化学时, 不会感到太大的学习压力, 从而有效缩小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跨度, 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学习困境。

关键词:新课改,初高中化学,接轨教学,分析

参考文献

[1]卜德华.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浅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3

[2]蔡碧霞.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优化之初探[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0

[3]任俊平.刍议新课改下如何实现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J].文理导航旬刊, 2011

篇6:新课改后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主要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首先集中用2~3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比如: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酸、碱、盐的概念及其溶解性等等。这些内容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要么只做了简单的介绍,要么就根本没有,而在高中教材中又必须以这些知识为基础。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时,要注意与初中学习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作对比学习;学习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对比学习;学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要注意与初中学习过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的性质作对比学习,等等。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1.设学法指导课。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还必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具体做法是:

(1)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应肩负着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

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与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3)挑战与机遇并存: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首先,树立新的课程意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其次,运用全新的评价理念,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再次,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争做学生满意的化学老师。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八中学)

篇7: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 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 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 我备 (氨气》这一节课时, 从网上下载了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我的课件中, 充实了我的课件, 使我的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最主要的是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 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 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课堂, 提高课前研究的质量。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 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 利用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 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以多种方式, 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 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 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 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 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习总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 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 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计算机, 复习时一边讲, 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 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 网络结构,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反馈检测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速率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检测, 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方式, 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予立即判断, 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 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 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 及时找出问题所在, 达到老师面批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 可随时修改, 随意排序, 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 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 强化优势。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 也可以是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 将这些问题及时拿出来和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分析。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注意事项

(一)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 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性质, 离开了科学性, 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学性错误, 否则不但不能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三)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不能刻意追求动画。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辅助教学只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 不能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当前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认识, 认为一个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必须有动画, 若课件中没有动画的演示, 则此课件的档次就不高,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 如刻意追求三维动画的演示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况且三维动画不能替代真实的模型。

通过学生们动手、动脑, 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装置, 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他们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切身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高中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新课程提高教学的必然途径, 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手段。当然, 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 亦有其所短, 扬长避短, 只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样, 才不会违背教学的初衷,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全面发展,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09-01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学习是个起蒙教育,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此阶段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注意学生能力的提升。为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和顺利的衔接。对于衔接并不是让你去讲高中知识,添加新的教学内容。而是教师在学生掌握一定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适当抜高,也就是要注意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这部分知识的适当抜高,能拓展、延伸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识面,有利于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将已有的经验感受与大家交流:

一、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关注高中教材

初中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1、必修2的内容要熟悉。如初中的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但高中则不是这样的叙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孤立地看问题,必要时进行有效的知识整合,既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能把握住知识的走向(与高中阶段衔接),使得源于课本的知识在点(深)面(广)上得到深化。如:知识点原子结构,义务教育要求是初步介绍,高中要求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义务教育适当补充原子结构示意图,高一强化训练。又如:氧化还原反应,义务教育要求是初步介绍。高中要求熟练运用。在教学中义务教育适当补充用得失氧分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再如: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义务教育只要求理解书写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中要求熟练书写常见反应的方程式,学会书写未知反应的方程式。在义务教育中应该补充单质、酸、碱、盐、氧化物间的反应规律(转化关系图)。这样既有肋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减轻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压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更要注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教法衔接

初中由于是入门学科,知识水平受限制。教学方法多是采用讲解式,活动与探究多数是由教师来完成。学生自主探究无从下手。进入高中则不同,用的是探索理解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学方法上则多采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如对催化剂的认识初中和高中则不同,初中是从概念上去理解,高中则层次更深内容更广。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科学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方法,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有趣、活泼,在初中阶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讲解要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对难点进行仔细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注重学法上的衔接培养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中主要采用记忆,由于所学知识的足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依赖教师。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我认为,衔接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紧密联系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体系,指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开展探究活动。例如,在活动的场所和时间安排上,除了要用足、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外,还要关注课外、校外、家庭乃至社区等活动基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互补;在活动的内容安排上,除了化学实验这一重要载体外,还可以是家庭小实验、口头交流与讨论、调查与研究、书面表达与成果展示等方式;在活动的组织形式上,除了以学生个体为主要形式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探究、导师指导式探究等方式。

2、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中的引领作用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发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从学科教育目标出发,对化学实验内容及实验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过去学生单独实验的编排方式,淡化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区别,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演示实验来训练某一项实验技能、验证某个化学知识,而是将实验融入整个化学课程的始终,体现了更强的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以此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假设—分析问题或现象—解决或解释问题”,有效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这既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本义,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篇9: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 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1.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实验, 从而让其在动手中掌握知识

如必修1实验1-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中, 物质的量浓度是学生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方法后, 接触到的又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是集计算、操作、分析于一体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实验之一, 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实验之一, 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 遇到的第一个定量化学实验。

对该实验的教学, 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仪器, 告知步骤, 演示, 强调注意事项, 指出易引起误差之处, 最后由学生动手实验。显然, 这样的教学流程仅仅展示了该定量实验的“形”而未揭示其“魂”。反思原来的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动手操作的要点上, 经历教学过程后, 学生确实可以掌握操作技能, 知道溶液的配制过程。但对于一些没有充分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生来说, 并没有帮助他们对这一概念做进一步地认识, 具体的表现是:这些学生在面对“取1L水配制成溶液”或“配制成1L溶液”的问题、容量瓶不经干燥就配制溶液是否会产生误差等问题感到十分困惑。而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原理正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学生的困惑证实了学生并未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理解实验原理, 深化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又如必修1实验3-3中,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 从金属钠的取用、切割、观察断面、与H2O的反应等, 从而让学生分析金属钠的相关性质。能用小刀切割说明其硬度小, 能浮在水面说明其密度比水小, 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其在常温下就能与O2、H2O反应等等。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 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还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2.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实验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性认知, 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教学“钠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 将学生分组,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仪器、药品, 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Na2CO3和Na HCO3性质异同的方案, 再由各组代表阐述方案, 师生共同讨论。可行的给予肯定, 不可行的给予指导改进, 不能一棒子打死, 要倾听其设计的思路, 努力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观察、分析、推理、探索, 归纳、总结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异同, 并完成实验表格。

又如必修1教材中, 探究Fe、Fe2+、Fe3+三者间相互转化的实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 观察现象, 重在自己用氧化还原知识点分析总结实验过程。本实验中, 颜色的变化是一个特色, 让学生感性地认知Fe2+的绿色、Fe3+的棕黄色以及Fe3+与SCN-反应后的血红色。

这样体现了“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他们一片空地, 让他们自己去耕耘”的教学思想。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建兴趣社团, 开放实验室,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组建兴趣社团,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 把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迷惑等, 让学生到实验室找答案。

另外, 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开展一些富有本地特色的实验课题, 如县城区污染物调查、污水化学耗氧量 (COD) 测定等。通过这些活动,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思维以及动手实验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 教师当好引导者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情感的体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问题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根据老师的意图、遵循教材制订的方案、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出老师想要的结论, 那么, 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就非常狭小甚至没有, 无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实验探究有名无实, 是无效的。在“实验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只作为一名咨询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教学问题, 收集、分析、处理材料和信息, 提出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进行反思和评价, 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 重视实验室中的小组合作

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的意识, 协作的精神, 而且还提供了师生、生生等多种交流合作的机会, 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理解、探究化学现象, 建构对化学科学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学生科学认知的发展, 创建自己的科学观念。

3. 实验探究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很少亲自做实验, 所以当他们走进实验室时非常兴奋, 情绪难以稳定, 而且, 个别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 操作不规范, 老师不停地帮助他们纠正。这样, 一节课下来, 老师疲惫不堪, 学生收获不大。可采取让学生提前预习, 提前设计实验方案, 并且进行批阅, 指出其中的不足, 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探究, 并且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当堂解决。

4. 让实验内容贴近生活

新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 发挥学科自身优势, 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间的距离,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验情境,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知识, 得到乐趣。把教材融入生活中, 再从生活中提取出知识,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参与学习, 使其从自己经验中构建知识。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我们准备了缺铁性贫血患者所补充的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片, 让学生用Vc来验证氯化铁的氧化性。还通过该实验告诉学生补铁时适量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的吸收。如必修2讲原电池时, 让学生准备一些苹果、橙子、番茄等制成水果电池, 学生非常感兴趣, 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化学, 并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总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变、提高非一日之功,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改变观念, 不断学习、思考、改进、总结, 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以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本文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总结了新课改三年来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从多角度出发, 分析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影响力, 真正体现以实验为特色的化学学科特色, 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宋心琦.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3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2021年社区教育工作计划书下一篇:三废排放管理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