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情感注入品牌

2024-04-08

将情感注入品牌(精选11篇)

篇1:将情感注入品牌

情感是人类的主旋律,在缺少情感的世界当中,人类缺少的不仅是生活色彩,更是无法找到心灵归属。记得,曾在《董事会》小评专栏写的“情感与品牌”话题已经五年了,纵使中国市场环境变化万千,但是处于经营核心的品牌,始终在变化的漩涡中改变企业的命运。然而,更多的品牌在变化莫测中黯然失色,就是无法将情感注入品牌,让情感始终伴随品牌。

不管企业采用何种策略,如果品牌当中缺少消费者需求的情感,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几率非常低,这并不是策略高不高明的问题,而是在消费者心里,对有形东西的消费,都是来自心里因素影响――购买自己心里想购买的东西。这就是消费者的逻辑,不管符不符合常理。

事实上,情感主导消费者进入购买的常理。要不,那些产品畅销的品牌就没有那么多消费者的青睐了。企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将情感注入品牌关系到企业竞争核心,是否让企业来一次彻底行动?!

1.情感价值是无形的,品牌价值同样是无形的

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感情。假如男女之间产生了感情,即使付上金钱收买,或极力阻拦双方在一起,也是难以实现的,情感就像强力磁铁,紧紧吸住双方。情感价值无可估量,品牌能经营好,品牌同样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这就是无形资产的力量。

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即使是一家小工厂都可能制造出来的汽水,为什么可口可乐可以风靡全球。而国内的可乐型汽水,都在可口可乐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不是可口可乐出身早,至少在中国没有比我们早。并不是国内汽水做得不够好,而是可口可乐善于将情感注入到品牌当中,成为品牌的DNA。这样,情感就成为品牌与消费者维系的纽带,只要情感在,消费者就会对品牌忠诚,源源不断地购买品牌产品回馈企业。

我们国内企业的运作,只是学表层,或看到别人表面是怎么做的,然后也学会去做,结果当标杆去学,不仅自己成不了标杆,还误了创建好品牌时机。就拿可乐行业讲,非常可口可乐利用中国渠道多层次,在大西北农村获得成长空间,为什么不将“中国可乐”这一情感牌打到底呢!中国人是有志气的,非常可乐是否也长长志气。只要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口味相宜,那么不断打这一情感牌:当你喝惯美国可乐,也该尝尝中国可乐,那味道更加地道,更加亲切……凭借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相信中国可乐行业真正会出现“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就是情感在品牌中运作,可是没有眼见为实的事实。

可口可乐总裁曾讲,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一夜之间被火掉,可口可乐凭品牌再建立起可乐帝国,这就是品牌无形的价值。实际上,根据评估品牌价值可口可乐高达700亿多美元。情感更是如此,可口可乐推出新可乐,消费者疯狂反对,就是在可口可乐将情感注入品牌之后,这个无形的锁链紧紧拉住双方在一起。

假如非常可乐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情感价值无形体现在品牌上,那么可乐行业还是有中国品牌立足之地。至少非常可乐具有这个潜质。

篇2:将情感注入品牌

竞聘和绩效考核的要旨都是“评价人”,按道理竞聘更麻烦:一来竞聘中的人才标准现评价现公布,参聘者来不及理解和准备就上阵了;而绩效考核有明确的指标,内容、标准是事先定好的,应该更有据可依。二来竞聘评委多方来路,有的评委甚至跟参聘者素未谋面就定其上下;而绩效考核中,作为评估主体的部门管理者天天与员工一起工作,应该更具权威性。三来与绩效考核决定“能高能低”相比,竞聘结果决定“能上能下”,竞聘的分量显然更重,更易成为众矢之的…… 从各个角度比较,都看不出竞聘之于绩效考核的实践优势。

那么,竞聘为何如此风靡,推而广之、屡试不爽?成功秘诀何在?关键在于竞聘不仅仅探讨“评什么”,而且对“怎么评”同等重视,在评估程序和方法的设计上独具中国特色,从而赢得广泛认同。

首先,看看竞聘的典型做法:

第一,程序公开,主动参与。在“笔试-素质面谈-答辩”等环节中,参聘者看似是被动地参与评价,实际上在展现自身才干的同时,也在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之后,也会像高考估分儿一样,与既定的人才标准作对照。书面、录像等方式的全程评估记录,为评估备查提供了依据。而绩效考核的问题就在于,员工在平时的过程中缺少参与感,紧张和压力均聚焦在“考”的一刻,工作中也无记录可考证,如同竞聘只设答辩一个环节,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多方评估,客观公正。所有成功的竞聘案例,一定是综合评估、多方参与。评委参与的方式通常有两种,要么各占一定权重,通常外部专家——第三方所占权重不低于50%,最后折合成总分;要么按竞聘环节实施淘汰,每个环节由不同的评委把关,如“三票制”选官制度,要过“群众关”、“能力关”、 “票决关”,决策权力分散于“群众”、“专家”、“用人部门领导”。评委主体分散,缓解了单一评委打分的压力,同时可以横向比较评委打分的“准确性”,对评委也是一种压力,以此保证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硬性条件,有力保证。竞聘过程中会设置很多硬性条件,起到自动筛选的作用。硬性条件设定得合理,对评估结果和实施过程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参聘者任职资格、各评估环节分数线等等。

回过头来,说说问题多多的绩效考核,常听到的问题是:部门和岗位职责没理清,没法做绩效考核;指标的目标值怎么定,才能保证绝对公平;现在都搞大部制精简,部门人这么少,怎么评啊;要是部门管理者总给自己的员工打高分,怎么办呢……每个问题都很现实,都觉得尴尬且无从下手,

研究了竞聘的成功秘方,列举了绩效考核的困惑,由此产生一个想法:竞聘的思想能不能注入到绩效考核,使之化繁为简、有效落地呢?

竞聘思想的精髓在于:第一,增强自身参与感,变被动为主动,倡导自主式管理;第二,拉开空间,处处立镜子,美或丑是一个综合评估结果,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第三,硬性条件设置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评估效果,游戏规则是确保游戏玩得起来、玩得下去的前提。

对绩效考核来说,也是一个道理——不要过分关注指标的精准,程序的可行性往往比指标的科学性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初试绩效考核的国有企业。

下面就运用竞聘思想的精髓,将竞聘思想注入绩效考核,探讨绩效考核推行的妙招:

第一,公开述职。公开述职的好处就是变等待考核结果为争取考核结果。参照计划目标,采用“关键事件”、“数据”等进行工作总结,自我评估考核结果;通过公开的横向比较,自己衡量相对位置。这种方式帮助每个参与考核的人进入考核状态,找到“紧张感”与“曝光感”。与此同时,公开述职也是转变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举个例子,某公司部门管理者的月度述职连篇累牍,官话连篇,毫无重点。在程序上稍加改进,结果就大有改观——限制述职时间,不得超时;抓重点,只讲自己的角色和贡献;强调量化,观点必须有“成果、事件、数字”支撑。程序的背后是思维方式,通过程序的改进和固化,一步步转变管理者的思维方式。中粮集团就是采用公开述职的方法,有效实施业绩管理,从而促进战略落实。部门内部的考核也是一个道理,部门管理者对表现不好的员工总是不忍下手,那就让员工自己写工作记录和总结,然后在部门公开展示;一个员工面对记录表无事可写,工作总结无凭无据,那考核结果不佳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第二,流程外包。如果评估是“A对B”的直线评估,那么不论结果如何,A和B 都非常尴尬。不要忘记,他们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因而打开内部边界,引入第三方,就变得非常必要。第三方,对公司层面来说,可能是外部咨询机构;对部门层面来说,主要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如果把绩效考核完全放在部门,部门就会因操作上的困难和资源上的占用而敷衍塞责;如果由人力资源部或考核小组专项推进,部门积极承担责任,双方协同配合,效果就会显著不同。具体来说,每到绩效考核时点,人力资源部应派人到各部门组织绩效述职会,部门管理者主持,人力资源人员负责表格下发、回收、结果统计等工作,并把握最终排名分布。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推进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力资源部贴近业务、摸清员工表现,真正做到服务一线。

篇3:将情感注入品牌

关键词:创设情境,认真诵读,品析词句,精心指导,披文入情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习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这里强调了情感的重要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人是生来就怀着感情的核的, 果能好好培养, 自会抽牙舒叶, 开出茂美的花, 结出丰富的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动之以情, 并带领学生“披文以入情”。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统一, 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过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 调动情感

由于年龄、知识、阅历有限, 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的感受力较弱, 为了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 有必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在讲授《观潮》这篇文言文时, 我用课件先播放了一段潮来时的声音, 并提问学生听到什么, 然后在课件中插入潮来时的视频画面, 让学生说说看到这画面、听到这声音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 踊跃发言。由于我在导入课时进行了精心设计,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感受, 拨动了学生情感的涟漪, 激起了好奇的浪花, 使学生很快进入观潮的境界。再如教学《黄河颂》, 首先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二乐章, 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通过音乐来打动学生的心灵, 利用图片来冲击学生的视觉, 以此来创设情境, 感染和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每学习一篇新课文, 都会感到新鲜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精心设计, 努力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情感, 快速进入文本。

二、认真诵读, 激发情感

朗诵有一种渲染情境的魅力。朗诵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 朗读的形式有多种, 如学生自由朗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人示范朗读, 也有教师范读和听录音朗读以及配音朗读。这些方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综合运用。我在教学《罗布泊, 消失的仙湖》这篇文章的时候, 就是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 通过第一遍朗读, 学生既可以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又能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初步体会, 接下来我让学生听朗读录音, 比较自己刚才的朗读中有哪些情感没有体会和表达出来, 并根据刚才的录音朗读重新体会课文, 在细节方面纠正自己的朗读。通过这一遍遍的不同形式的朗读, 学生不但能够体会到全文的语言美和修辞美, 而且还将自己的情感在朗读当中慢慢地沉入到课文的情感当中, 被课文的情感所感染。在具体讲解课文时, 针对文章中作者充满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的语句进行了重点的诵读, 并配以低沉的音乐, 此时音乐的美和文字的美在学生胸中产生共鸣, 让学生充分体会并享受到语文的语言美、修辞美、意境美, 让学生和文本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读朱自清的《背影》, 父亲蹒跚的爬月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永远定格在儿子心中, 那舐犊情深的父爱谁不会洒一掬感动之泪?读《屈原》中的《雷电颂》, 其间那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火一般的语言, 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 谁又不为之心动?读余光中的《乡愁》, 谁不为诗人那对母亲、对妻子、对祖国的思念和眷恋而震憾心扉?

语言是感情的结晶, 精心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品析词句, 悟透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 作者的情感往往蕴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析鉴赏作品中的关键词句来悟透作品所表现的动人感情。如王鼎钧的《那树》:“于是这一天来了,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 嚼碎, 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赏析这句话可让学生思考:“读这段话你觉得应该重读哪几个词?为什么?”学生明确:应重读“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因为这几个词蕴含了作者的感情。通过引导分析明确:“咬”写出了人类的残忍, “骨粉”写出了大树的悲惨, “呻吟”则表现了大树的痛苦与无奈。作者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词语, 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类屠杀自然生命的画面。生动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伐树人的憎恨以及对那树的同情。再如赏析《绿色蝈蝈》:“绿色的蝈蝈啊, 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 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 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这句话, 可提问学生“更胜一筹”是什意思?“篡夺”又怎么理解?讨论明确:“更胜一筹”是“超出别人一些”的意思, 在这里是说如果蝈蝈叫声再响亮一点的话, 就超过蝉了。“篡夺”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的意思, 是贬义词。作者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蝈蝈以人的情感动作, 并将蝈蝈与蝉加以比较, 突出了蝈蝈叫声柔和动听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对蝉的厌恶以及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再如《背影》中父亲蹒跚而行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所表现出来的父爱之情, 《藤野先生》中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与恩师藤野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师爱之情, 《乡愁》中一位海外游子由对故乡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眷恋之情, 以及《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品析鉴赏, 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精心指导, 表现情感

文贵有情, 作文有情方能感人。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在构思谋篇时, 要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在叙事时, 特别注意细节的描写刻画;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应精雕细琢, 力求生动传神, 有感染力。学生的作文能比较真实地流露出学生的思想情感, 这里有淡淡的喜悦, 有浓浓的怀念, 有愤愤的恼怒, 有沉沉的忧愁……教师在作文课上应指导学生把内心的情感表现在作文的字里行间。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些情绪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不良情绪、消极情感的调整转化。因为学生的思想还不够稳定,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向崇高向上、美好健康的情愫。

篇4:将情感注入品牌

抽文:情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维系的纽带,只要情感在,消费者就会对品牌忠诚,源源不断地购买品牌产品回馈企业。

情感是人类的主旋律。在缺少情感的世界当中,人类缺少的不仅是生活色彩,更是无法找到心灵归属。记得,曾在《董事会》小评专栏写的“情感与品牌”话题已经五年了,纵使中国市场环境变化万千,但是处于经营核心的品牌,始终在变化的漩涡中改变企业的命运。然而,更多的品牌在变化莫测中黯然失色,就是无法将情感注入品牌,让情感始终伴随品牌。

不管企业采用何种策略,如果品牌当中缺少消费者需求的情感,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几率非常低,这并不是策略高不高明的问题,而是在消费者心里,对有形东西的消费,都是来自心里因素影响——购买自己心里想购买的东西。这就是消费者的逻辑,不管符不符合常理。

事实上,情感主导消费者进入购买的常理。要不,那些产品畅销的品牌就没有那么多消费者的青睐了。企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将情感注入品牌关系到企业竞争核心,是否让企业来一次彻底行动?!

情感价值是无形的,品牌价值同样是无形的

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感情。假如男女之间产生了感情,即使付上金钱收买,或极力阻拦双方在一起,也是难以实现的,情感就像强力磁铁,紧紧吸住双方。情感价值无可估量,品牌能经营好,品牌同样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这就是无形资产的力量。

没有任何科技含量,即使是一家小工厂都可能制造出来的汽水,为什么可口可乐可以风靡全球。而国内的可乐型汽水,都在可口可乐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不是可口可乐出身早,至少在中国没有比我们早。并不是国内汽水做得不够好,而是可口可乐善于将情感注入到品牌当中,成为品牌的DNA。这样,情感就成为品牌与消费者维系的纽带,只要情感在,消费者就会对品牌忠诚,源源不断地购买品牌产品回馈企业。

我们国内企业的运作,只是学表层,或看到别人表面是怎么做的,然后也学会去做,结果当标杆去学,不仅自己成不了标杆,还误了创建好品牌时机。就拿可乐行业讲,非常可口可乐利用中国渠道多层次,在大西北农村获得成长空间,为什么不将“中国可乐”这一情感牌打到底呢!中国人是有志气的,非常可乐是否也长长志气。只要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口味相宜,那么不断打这一情感牌:当你喝惯美国可乐,也该尝尝中国可乐,那味道更加地道,更加亲切……凭借娃哈哈的联销体模式,相信中国可乐行业真正会出现“三国鼎立”的格局。这就是情感在品牌中运作,可是没有眼见为实的事实。

可口可乐总裁曾讲,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乐工厂一夜之间被火掉,可口可乐凭品牌再建立起可乐帝国,这就是品牌无形的价值。实际上,根据评估品牌价值可口可乐高达700亿多美元。情感更是如此,可口可乐推出新可乐,消费者疯狂反对,就是在可口可乐将情感注入品牌之后,这个无形的锁链紧紧拉住双方在一起。

假如非常可乐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情感价值无形体现在品牌上,那么可乐行业还是有中国品牌立足之地。至少非常可乐具有这个潜质。

奢侈品并不奢侈,奢侈在于情感

拉近情感与奢侈品的关系,似乎有悖常理。但是我们将情感注入品牌,并不是奢侈品表面的奢华,而是探索情感在品牌当中的实质。用奢侈品来讲,绝对是情感赋予品牌的价值。要不,同样的产品,奢侈品品牌可以溢价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为什么要购买法国的LV、香奈儿、迪奥等奢侈品,质量保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情感影响。用法国香水,会感觉到浪漫,那么爱情因子就会洋溢起来,每个名女性,都永远希望自己生活在恋爱之中,那种感觉微妙,即使活在感觉当中,对于女性来讲,也是生活的一种享受。感觉到的就是她们想要的。法国的奢侈品就是渲染这一情感,消费者付出再多价钱,也感觉物有所值。国内许多护肤品的企业老板满脸怨言:质量不比别人差,销量可是比别人差多了。其实也不难理解,别人用情感来卖化妆品,女性内心的脆弱防线自然会被攻破了。

我们不要觉得奢侈品贵,奢侈品贵不在于价钱。假如一包盐,价格卖到100块,那就是贵。但是将这包盐赋予情感,注入仅有的亲情,那么卖到100块,就不觉得贵了,因为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千万别羡慕别人的奢侈品多,我们同样有打造奢侈品的底蕴,只不过我们不知道,奢侈品的奢侈,不在价钱,不在物理,注重的是怎么将情感注入到品牌当中。卖出的价钱让购买者觉得理所当然。

具有情感的品牌,将大放光彩

越是往后,吃香的品牌,肯定是那些与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品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物欲横飞的时代,缺少“温情”的消费者,更希冀品牌带着温情脉脉的元素出现。

从品牌创建开始,企业就应该想着怎么注入情感,与产品的特性相呼应。在情感的世界里,情感是多维的,有亲情、爱情、友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共赋予到品牌当中。味千拉面的广告“这一碗,让心里好满”,真的会打动消费者的。因为,曾经恋情,或者现在的恋情,在广告的演绎下,通过这碗味千拉面来盛满恋情,将情感注入品牌当中的经典之作。在广州南站调研,一名消费者看到这个广告,特意到味千拉面消费,就是为了找回恋情的感觉。

在这个商品横流,消费者缺少忠诚的时代,我们需要的就是利用情感来维系消费者,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我们都知道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的滋味不好受,但是超越别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掏心肺,用情感来打动消费者。

篇5:将感动注入心田,用行动开创明天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将感动注入心田,用行动开创明天”

七月的太阳,绚丽多姿,热情奔放,七月的党徽,金光闪闪,喷射光芒.鲜红的党旗,经历了八十四个春秋的洗礼,显得更加飒爽多娇,在华夏上空自豪飘扬;庄严的党徽,经过了八十四载的锤炼,显得更加坚如磐石,在祖国辽阔大地上指点江山,所向披靡.我们跨过21世纪的门槛,迎来了中国共产党84周年华诞.回首84年,弹指一挥间.84年的风风雨雨,锻造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84年的丰功伟绩,中国的老百姓啊铭记心间!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性教育活动,引人注目,意义深远,对党内来说它是一种教育,一种考验;对人民群众来说,它是一种告示,一种承诺.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保持党的先进性面临新的考验.在全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借鉴“三讲”集中教育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过去,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农民闹革命!求解放!枪林弹雨,冲锋在前--这就代表着“先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砸碎了禁锢在劳动人民身上的铁链,打破黑暗旧社会的枷锁,推翻了几千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就是先进的力量!但是,“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时过境迁,斗转星移,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中国共产主义政党如何一如既往保持先进性,如何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都给党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真,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学习政治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才能在纷乱复杂的思潮中保持清醒,经历各种考验.战胜所有的困难!同时,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学习模范的崇高精神,找差距,向前赶.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战士,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他们是我们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不但在危急时刻能冲得上,关键时刻还要挺得上,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非典”,“禽流感”等病魔面前,在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让广大人民群众信服.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优秀党员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新疆畜牧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新疆科技战线上的优秀专家郭志勤研究员,数十年如一日,恪守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将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新疆的各族人民和边疆的畜牧科技事业.46年来郭志勤同志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锲而不舍的求实态度;严谨治学,立志攻关,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先进性并不遥远,先进性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新疆畜牧业的大发展贡献力量.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没有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是身在社会主义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干好本职工作打下基础.一个人如果只有敬业的良好愿望,而不具备敬业的各种素质,那么敬业只能是一句空话;要有锐意进取的情怀,不断升华岗位职能;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怀,以搏揽的精神,如饥似渴的吸收各种有利于自己发展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时代在变化,岗位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本职工作干得最好.邓小平同志曾满怀深情地期望:几千万党员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时代的召唤,人民的目光,聚集在每一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如果你是一滴水,请你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请你照亮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请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奉献你的一份力量!

汪萍

篇6:每周一计:用文字注入情感

不过,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有没有点过。我来搜这个相关的信息,您这么牛,赶紧帮我找出最相关的那些来就好,谁要赌什么手气啊,难道手气好就能搜到,手气不好就搜不到?

百度没有这么干,但他们把“搜索”按钮改成了“百度一下”,不稀奇?

用户会想:这百度一下干什么的啊?点一下会怎样?点了之后,用户看到了搜索结果,找到了答案。哦!不知道的问题,百度一下,就知道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正是百度的标语(Slogan)。百度的这一设计,巧妙的将品牌因素注入了用户真实的交互体验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去呼应出百度的品牌标语。

但是今天的题目是关于情感化设计的,Google并没有唤起我有某种赌运气的热情,百度了,似乎也平平淡淡,无所谓情感呼吁。但是,Flickr却一直在尝试用文字去表现其个性:

每次Flickr都会变着花招的跟登录进去的用户打招呼。这次用的是荷兰语,嘿嘿,还带了点教育成分,现在你知道怎么用荷兰话打招呼了吧(Now you know how to “hi” in Dutch!),

这个没什么意思吧似乎?放在本地的中文网站,搞这套自然没有大意思。可别忘记了context是Flickr的国际化,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互相浏览对方的图片,语言正好是一个沟通重要因子~现在Flickr每天就像个可爱的鹦鹉一样,你逗我来,我逗你~

面对Flickr的八国语言问好,也许你会浅浅一笑,也没有太多什么情感体现啊。但下面这个页面出来时,我真的乐了:

每天关心Feed订阅量的blogger们,有一天再次打开Feedburner这个统计网站,原本只有“我的Feeds”的标签,突然赫然写了一句:我的Feeds是无敌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这简直就是拍马屁嘛,不过,这个这个,我还真的希望自己的Feeds万众爱戴,这马屁我还真喜欢。

再登录一次,发现上面换了一句:我的Feeds订阅量正在雨后春笋般的增长!哈哈,虽然知道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但还是觉得乐了~每次登录,都有一个耀眼的鼓励让你继续努力,让My Feeds更好更好~ 用一句话,为你的用户制造一个美好的梦想,激励他们为了梦想坚持努力,善莫大焉~

嗯,油茶研究会要为其颁个奖:

篇7:不断为品牌概念注入新的活力

就像可口可乐,虽然可能会因为没有买下百事可乐而树立了一个新的敌人而后悔,但是,它也并不甘心示弱,积极应对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可乐”的挑战。所以,尽管可口可乐是“老一代的可乐”,但是,它也对其概念进行了新的诠释,以“正统”派的“名义”号令全球,不惜重金聘请明星代言加盟,同时运用明星互动等方式亲近新一代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也逐步赢得了部分新一代消费者的欢迎,

不过,为品牌概念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得要首先思考品牌的定位,毕竟品牌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消费人群。这就像欧普照明,它是以照明发家起步的,它已经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意识,那就是欧普是一个照明品牌,所以,当欧普进入电工品类,开发出开关面板产品的时候,尽管说它的电工“精工、精美、精细”,但是这种品牌概念的注入并没有使欧普电工产品获得多大收益。甚至可能目前已经成为了欧普照明公司盈利模式中的一个鸡肋!

篇8:注入情感学乐俱得

一、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需求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中掌握知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前提,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只有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形成轻松愉快、和谐融合的氛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教学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畅行,也是学生敢于参与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才会乐于学习。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进而喜欢这门课程;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对后进生,要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明白其实他们也是很有能力的,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他们,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

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充分尊重、理解学生。一句饱含深情、勉励、关爱的语言,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表情,一个鼓励的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喜悦,让他们兴奋、自豪。当学生感觉自己就是发现者,就是研究者,具有科学家、数学家的头脑,和老师一样聪明时,他们的学习情感自然建立。

二、激发学习兴趣,保持稳定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兴趣品质,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重要的场所。老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需求,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情境的创设可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神秘地说:“有一只蚂蚁从扬州爬到南京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学生有点疑惑,但产生了好奇心。这时候我告诉他们:“学习了比例尺,你们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再如,在“约数和倍数”一课下课时,我笑着说:“学号能被3整除的同学先出去,能被2整除的同学再出去,能被5整除的同学出去,最后还有能被1整除的同学出去。”这样一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出了教室。

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习兴趣。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适当的竞争,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引导学生从胜负中寻找规律,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勇于专研的探索精神,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形成技能。

自主实践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情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情感教学又是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启动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体积有关系?接着请小组讨论后回答: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圆柱体积的1/3(1/4)?这样的探究讨论,学生提出了可能的问题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验证。经过实验验证,得出正确答案: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有没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积相比,圆锥体不是圆柱体体积的1/3的,为什么呢?是由于实验时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不仅可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理解、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就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或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数学的乐趣,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如教学《位置》一课后,让学生拿着电影票去找座位,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电影票里所隐藏的数学奥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事实证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

三、师生情感交融,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决定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而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活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执教严谨就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治学严谨;教师思维敏捷、活跃就会使得学生富有朝气,充满创造精神。因此,教师就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慈祥的笑容。每一位优秀的老师,无论是教育家斯霞,还是尝试教育法创始人邱学华,或是魏书生等大师,他们无不是微笑的天使。热情的微笑,蕴含着崇高的人格,体现着浓浓的师爱。教师要有和善的眼光。教师把自己和蔼、信任的目光,尽可能洒向每一位学生,这样可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被重视感、被关注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还要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以眼神暗示。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胆怯、畏缩时,用目光去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而诚恳;当学生有所进步时,用目光去赞许、肯定。教师要有关爱的动作。教师关爱的动作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如学生在讨论或活动后,老师不要袖手旁观,而是参与到他们中去,认真听,并适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到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可以拍拍他的肩或摸摸他的头,暗示其坐正等。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们,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

篇9: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可见,尊重人性,体现个性,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上的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诉我,单纯的黑板+粉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满堂灌式授课更使学生觉得沉闷,整个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用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谈到情感教学,人们总容易想到教师的微笑、鼓励、和蔼可亲上去。这只是情感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以自身对历史的热情和爱好投入到教学中,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赏识学生,尊重学生,以此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所以对某一学科深感兴趣,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情况下是受老师的感染、启发、鼓励而促成的。因此,教学过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就要求教师应注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更具人文气息的教育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同时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角色,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真正敢想敢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此一来,历史课堂自然充满了活力。

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和导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不仅要上好第一课,每堂课的导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2.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4.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典故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三、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利用现代化手段,搜集和整理网络中的历史资源,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核实整理成文字材料,带到课堂中与同学、老师进行展示、交流。这些活动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主动探究知识,体验创造成果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2.让学生自主编演历史小品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例如,在讲述商鞅变法时,就上演了一出《商鞅舌战群臣》。当“历史老人”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历史情景以后,由同学们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便活生生地再现在渴求知识的同学们面前。最后经过概括归纳,并引导同学们对商鞅、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的不同言行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组织历史辩论赛和历史知识竞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此类活动,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

总之,富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是多元性、开放性的,不追求某种标准化的、狭隘的、唯一的方法与答案,“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允许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新。从桎梏学生思维的沉闷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虽“路漫漫兮”,但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努力寻求突破,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

篇10:将“学导式”教法注入羽毛球教学

1.1 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不仅有局限性, 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产生对体育课的恐惧。

在体育教学中还必须更大范围地借鉴其他科学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鼓励学生不仅动手, 还要动脑, 合理利用自身多种感知途径感受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人体对技能知识的掌握有一定规律, 遵循这些规律就能事半功倍, 按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对学生掌握技术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技术的掌握。

1.2“学导式”教学法, 即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某些技术的自学实践, 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给予指导, 形成有一定程度的理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将来进行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学导式”教学法, 不仅注重教学中教授学生打羽毛球技术, 而且注重对学生的情商和逆商能力的培养,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

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讲诚信的人品、人格, 待人诚恳。同时, 学会分享、互相帮衬也是情商至关重要的内容。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 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情商的高低反映着情感品质的差异。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 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也就是说, 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

逆商 (Adversity Quotient) 就是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学校和家庭应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从失败中站起来, 勇往直前, 让孩子在鼓励中获得成就感。[1]

1.4“身体不强何谈栋梁”!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有关体育的讲话。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 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和2012年入校新疆大学本科生, 南校区羽毛球选项课6个班学生共181名 (其中女生65人, 男生116人) ;校本部7个羽毛球选项班210人学生 (女生147人、男生63人) ;北校区羽毛球选项课4个班学生143人 (女生79人、男生64人) 通过新疆大学教务系统, 网上选课的方法选择羽毛球课, 在每个校区分成二个组, 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一组采用“学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四位教师进行羽毛球教学 (其中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两位讲师) 。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3 现状与分析

3.1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 强调技术能力和身体能力, 目的和任务都反映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 体育课程内容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实施的中介, 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受到, 决大部分大学生尽管从小学到大学修了一千多学时的体育课, 但到结业时, 无论是在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还是在运动能力、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方面却只达到了令人遗憾的地水平, 他们对体育各个项目的学习基本上仍处于泛化阶段。因此, 课程内容专一化是提高教学质量掌握一项技能的关键所在, 也是个性化培养的必要途径。对实现“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等”目标要求大有益处。

3.2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要求教师提高课堂的控制能力, 学生是处于次要从属位置, 学习是被动型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 完全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个人, 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3]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极为重要教育理念。而终身锻炼习惯的实现靠的是对体育的兴趣及必要的体育技能。体育技能与个人兴趣及良好习惯养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只要有了这个兴趣, 他必然能够在这方面掌握一定技能, 同样有了技能也便产生了兴趣, 特别是大学生, 他们有着个人表现欲望, 有着参加锻炼的氛围和群体, 技能成为兴趣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体育课是建立技能的物质基础, 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至关重要的。师生在良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上, 都能以极大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体现在每一节课中, 积极促进了专项技能的形成。[4][5]

3.3 当代大学对体育文化不够了解, 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也缺乏运动的基本常识, 在自己进行运动过程中, 容易造成运动创伤, 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多讲解有关运动的常识。心律是测课堂的技术指标, 是以学生身体的反应为主。看学生一堂课技术的掌握程度。手段相对单一、方法简单, 学生运动的强度和密度, 简单套用运动训练的方法, 没有考虑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3.4 因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为竞技项目, 技术复杂, 难度大, 要求学生达到相对专业运动的水平, 教学课时数达不到, 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过大。时间一长, 产生了对体育课的恐惧, 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3.5 教学与考评脱节。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一学期的时间里有很多的教学内容, 但到期末考试只考一项内容, 而且是一考定终身, 我们考试的教学内容只占一学期的很少一部分的教学时数。造成有些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非常痛苦。例如, 老的大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内容之一铅球, 是一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的项目。因为我们安排的教学时数少, 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 根本无法掌握要领, 考试成绩不理想, 对学生的心理打击非常大。

3.6 体育教学改革首先从教学内容入手, 将一些新兴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引进课堂。如羽毛球、轮滑、跆拳道、网球等这些新项目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3.7 在羽毛球课教学过程中, 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前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为了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 每节课都给学生提出一个适合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能定的过高, 要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 导入“学导式”教学法教学, 即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某些技术的自学实践, 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给予指导, 形成有一定程度的理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过程, 就采用了“学导式”教法,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技术。根据羽毛球打后场高远球技术的成功经验, 在羽毛球挑后场球技术教学过程中, 也采用了“学导式”, 教法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3.8 新的教法的注入, 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教学, 有针对性的去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学生练习的目的性更强, 羽毛球运动技能提高的更快。对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生也非常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 课余时间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练习, 每周练习3-4次, 每次60-120分钟。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更愿意和老师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好。而且也愿意主动去帮助同学, 愿意在公开的场合展示自己的技能。

注:期末考试, 实验组学生和传统组学生进行团体赛, 分男女单打、混合双打、三对三比赛等, 胜队加分5-10分.

3.9 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 还采用了让每位学生轮流组织准备部分, 每位学生简单进行自我介绍, 分成若干组进行课外练习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 主要锻炼学生组织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 团结精神。还要通过羽毛球选项课培养学生的情商EQ和逆商AQ指数的提高。现在很多高校都取消田径课, 学生更不愿意参加长跑锻炼, 通过羽毛球选项课设置考试内容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羽毛球选项课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 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常年进行跑步练习, 从羽毛球选项课学生考核成绩对照表的成绩看, 学生不仅全部能够跑完全程, 而且达到成绩的要求。近年有很多大学生在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时发生猝死的现象, 不能因噎废食, 还是要坚持长期进行跑步锻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断改革, 创新, 找到能够激发大学激情的方法, 制定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政策,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4 结论和建议

4.1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不仅在内容方面, 尤其在政策上面, 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体育课改, 其它方面改革也应该跟上。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 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4.2“学导式”教法导入羽毛球教学中是成功的, 有效的, 体育教学引入新的教法, 可以给体育课带来新的活力。体育教学应该是多种教法并用, 主要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4.3体育教学改革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不仅在目标内容、教法还应该在教学效果和考核体系上多下功夫, 建立起新的动态体育教学体系, 把体育课成绩分解成若干项 (课堂表现是否积极、理论课作业是否有创新、教学比赛的成绩、期末专项考试等, 同时还要看学生之间互助交流沟通的情况来综合评定) 。

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 应该用更新的方法吸引学生来参与, 使学生能够充分释放自己的激情, 展现自己的风采, 使学生在全部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走出教室, 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通过体育运动,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还要体育活动中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把体育活动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体育活动, 储蓄我们的健康, 让大学体育成为“快乐体育”的记忆。快乐体育的内涵概括地说, 包括“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两种界定。我们应该特别追求的是过程的快乐。使学生的课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 更偏重自身智商IQ发展, 而不注重情商EQ和逆商AQ的培养, 长期发展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三大商数呈现一高两低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首届全运会上, 以54′4秒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全国记录,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培养不出来“钟南山”?清华大学曾经提出一个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通过研究“学导式”教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进行分析, 对体育教学中教法采用更多的新的教法, 将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体育课更加丰富精彩, 为时尚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方法, 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和逆商能力, 从而达到让学生从老师让我练到学生自己要参加锻炼的转变, 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学导式”教法,注入,羽毛球教学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 (美国) , 任恺等译.改变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国家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字[2002]13号文件.

[3]王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 2011 (19) .

[4]刘贵祥.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J].体育博览, 2011 (07) .

篇11:将健康理念注入百姓生活

慈济健康体检中心的女掌门人就是韩小红博士。由于在国外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体检服务的影响,她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自有一套看法。正是这些经历和思考成就了她和慈济的今天。

2000年,留学德国时,韩小红在一家医疗机构参加研究工作,上班的第一天,上司对她说,你去做一个体检,我将根据体检报告判断你能否接手研究工作。韩小红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地说:“国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完善,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比中国成熟,像欧美国家都非常重视健康体检。”

然而,即使在美国那样非常重视体检和疾病预防的国家,一个人在临死前的花销仍然占据了他一生医疗费用的27%。“我估计咱们国家能达到百分之五六十。很多人在得病之后不惜倾家荡产要把病治好,实际上,到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所有的疾病在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做得越早,治愈率就越高,花费越少。等到晚期,将会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韩小红对国人的疾病预防意识的薄弱深感痛惜,于是她决定做点什么。

“我国也有体检,那是为了入学、参军等等进行的,即使国家后来规定的每年一次体检也是简单的例行公事,没能达到筛选病人的目的。”开创一家独立于医院运作的体检中心,一是为了减少在医院等场所体检容易造成的交叉感染,二是希望将自己在海外学到的健康体检的理念带入我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慈济体检中心的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从医院分离出来的、独立运作而已,针对的人群不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群。”

韩小红定位自己的慈济健康体检中心不同于国内传统的医疗机构,她的中心要将服务放在第一位,健康生活放在第一位,开创一个新兴的行业,推动一种良好的生活理念。这对加速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经营、服务理念的转变无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并将预防、筛查疾病的观念带到整个社会和老百姓的生活中。

2003年,SARS来临,这使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SARS过后,慈济每天接待的体检客人剧增,业务成倍增长,韩小红的慈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春天。加上两年来的摸索和市场培育,韩小红总结了慈济作为一个民营医疗企业的经营模式,她向记者一一细数企业的优势:一个很好的市场定位——面向健康人群、低价位;第一家体检中心,走在行业的前面;率先提出医疗机构的连锁经营,付出诸多心血,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道路来;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优秀团队。“竞争者只能复制表面的东西,学不到核心。”她自信地笑了。

当管理者的热情远胜于当专家、教授

本来,韩小红在德国留学所学的专业是肿瘤治疗,前景非常好,可以深入研究,一心一意当她的医学专家,但回国后,她发现自己不得不接手一个亏损50多万元的诊所,做自己从未涉足的管理工作。这个转变丝毫没有让韩小红感到为难:“当医生面对的是单个病人,解决问题是逐步进行的;做健康产业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推广的是健康理念。从这个角度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面向整个社会大众,去推广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健康生活的理念。在我看来这比起一对一的治疗更富有意义。”喜欢刺激、喜欢新事物、喜欢迎接挑战的韩小红选择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尽管没有相关的管理企业的系统知识和实战经验,韩小红自认为管理才能不差:“管理靠悟性,我的快速学习能力比较强,相信自己能够很快胜任新角色。”当时慈济的规模很小,从医疗器械设备的购买、挑选到招聘人员,韩小红一一参与,“感觉一切就像是管理医院里的一个部室”。两年后,慈济扩大了,一个体检中心扩展成为两个、三个,这时候管理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就上升到决策运作的层面了。

两年的时间让韩小红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没有做过管理,使她的思路不受任何模式和框架的局限,更加自如,也更富有创新精神。“慈济的中层管理人员都是原来在企业做过多年管理的人,比我有经验,他们对我思路的认同让我觉得更有热情。”

“管理者考虑的是怎么用人、管人、培养人,怎么激发专家的潜力,为专家考虑他们是否适合在这个领域内发展。管理者需要发现团队成员的差异,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工作,使得人尽其用,组建一个互补性很强,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团队。”除了体检中心的医生、护士,慈济还有市场开发人员、研究人员等等,韩小红非常善于建立一个互补性很强的队伍,让每一个下属都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才干。比如,市场部的小韩就没有医学背景,在医药行业没有基本的知识背景是很难的,考虑到这一点,韩小红给他安排了一个医学知识很丰富的上司。

“我在公司中倡导两个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创新。所谓以人为本是指不仅以员工为本,还要以客户为本。提倡全面创新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事业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现有的经验和模式去套用,一切只能依靠自己,遇到所有的问题都是新的。”

韩小红认为自己偏向男性的性格特征对今天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她这样评价自己:大度、开朗、直爽、理性、宏观,愿意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韩小红更愿意自己是一个管理者、企业家,而不是学者、专家。

说起自己的团队,记者能从韩小红的语气中感觉到她的喜悦,尽管她反复强调对自己的团队“德重于才”而感到不太满意,但那也是因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太快了,忙于拓展业务的下属们无暇顾及新技能的提高。韩小红是一个十分重视员工品行的老总,在她看来,才干可以培养,通过自身的学习以及公司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将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高手。但如果没有品德,这一切都毫无意义。韩小红希望自己的团队是一个内部沟通良好、信息共享、目标一致的学习型组织,这样才能在新兴的健康产业中排除万难,开拓一份成功的事业。

健康管理就是管理健康

健康是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在职场人士自我修炼的十大工具当中,自我的健康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项。韩小红深感自己的事业意义重大,不过,要将事业做大,首先要传播健康体检的理念,提醒人们重视健康,预防疾病,每年进行体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深入了解,并将资料保存下来,形成健康档案;这样可以随时调出档案进行对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也能够知道病情起始状况、发展的整个过程,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疗手段和措施。

韩小红告诉记者,其实健康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健康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健康,分为几大步骤: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试卷问答,调查你的家族病史、个人疾病史、工作环境,并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收集个人的健康状况资料。第二步是健康判断,即医生根据这些资料进行诊断,评价你属于健康还是亚健康、正常还是异常状态,是否需要接受医院治疗。最后一步是根据健康评估对异常情况进行干预,医生会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法,让疾病缓慢发展并得以治愈。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我们计划先将这一步做扎实、稳步发展,收集大量的第一手健康体检资料,再去考虑下一步的健康干预。对团体客户,我们会给他们做出分析报告,就是健康评估,但我们并没有做健康干预,只是根据不同情况给出简单的建议。”

健康干预是很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将人群细化,针对不同的病变采用不同方法。健康干预有针对团队,面向企业的集体建议;也有针对个人的一对一干预。“我们给予团体的建议仅仅是理论上的意见,至于他们有没有按照建议去做,我们不清楚。如果要做,我们会做一对一的跟踪干预。不仅提出建议,更重要的是确保这些建议切实地实施下去,提供私人医生进行跟踪、保健。这样,健康管理才算是实施到位。但这样做的成本很高,花费的心力更多,我们目前没有能力去做,但这是下一步必须去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保险业务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发邮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