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思考

2024-04-30

农业发展的思考(通用8篇)

篇1:农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绿色发展是低碳经济最重要的发展内容。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对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绿色发展;基地;现状

绿色农业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管理理念,汲取人类农业历史文明成果,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具体应用上一般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称为绿色农业。经过多年发展,以“三品”为主的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品牌培育中凸显引领带动作用。

 

篇2:农业发展的思考

截止目前,全国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5.1亿亩(主要为产品面积、基地面积)。新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绿色农业面积约为1883万亩,与全国绿色农业发展规模相比,占3.7%。其中北疆绿色农业面积11883620万亩,占全区的86%,南疆263万亩,占全区的14%。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发展数量上,全国“三品”总数已达10.3万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9万个,绿色食品2.1万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0.3万个。新疆“三品”总数1356个,占全国的1.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10个(种植业产品781个,畜产品67个,水产品212个),绿色食品277个,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产品69个。到底,南疆四地州发展现状为:无公害农产品124个,绿色食品43个,有机食品16个,分别占全区的12.3%、15.5%、23.2%。从全区整体情况来看,“十二五”期间绿色农业发展比例已经达到30.3%,基本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及其评价指标,但与全国发展相比,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差距大。

 

篇3: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一、都市农业的基本属性

都市农业的基本属性是多功能性和城乡融合性。首先, 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 (生产) 功能的开发, 而且要进行社会服务、生态屏障等功能的开发:一是为市民供给鲜活、安全、卫生的农副产品;二是为市民繁忙的生活提供休闲观光的景观、场所;三是为市民营造生存所需的绿色生态环境。其次, 都市农业意味着城乡是融合关系, 城市需要农业, 农业依托城市, 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都市农业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 直接受都市经济发达程度的影响, 是无城乡边界的农业, 是高级形态的城乡一体化农业。

二、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都市农业”的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出现在日本, 到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的农业模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都市农业”一词。此后其他国家的学者相继展开研究, 都市农业的概念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各国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不同, 都市农业发展的模式也不同,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德国和美国。

1. 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兼顾的日本模式

日本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是世界上最先提出都市农业及亚洲地区率先发展都市农业的国家。日本的都市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 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呈点状和片状分布。由于日本人多地少, 日本政府为保护耕地采取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土地税制制度, 所以在市区还保留了不少面积不大的呈点状分布和面积较大的呈片状分布的耕地;二是蔬果生产占主导地位。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休闲度假的生态场所和绿化环境的需要;三是园艺生产设施先进。在财政重点扶持下, 园艺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小型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2. 偏重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德国模式

德国的都市农业以市民公园为代表, 在农业耕作体验和休闲上的功能尤为突出, 以解决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市民公园的土地主要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 另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公园的规模约有30亩。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 共同承租市民公园, 每个承租人租地100m2。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25~30年的使用合同, 自行决定如何经营, 种花、植草、种菜或栽树、养花等, 政府不加干涉, 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 可以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公园选出的管委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 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费用。

3. 偏重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的美国模式

在美国, 都市农业被称为都市区域内的农业, 比较集中在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五大都市圈形成的带状区域。这一南北长约960km、东西宽约50~160km的区域里, 都市和农村相互交叉, 融为一体, 农业如网络一样分布在城市群之中。美国都市农业的主要形式是耕种社区或称市民农园。这是采取一种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 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桥梁。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 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 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 社区为农园提供了固定的销售渠道, 做到双方互惠互利。

三、国内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引入了“都市农业”的概念, 并结合国内实际进行了探索实践, 目前较为领先的是北京和上海。

1. 北京——多功能开发型都市农业

近年来, 北京都市农业以多功能开发为中心, 农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一是农业产业形态不断拓展。精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农产品物流配送等新的产业形态拓宽了北京农业的就业空间和增效空间;二是对全国的服务作用逐步增强。北京农业不仅为自身服务, 还为周边及至全国的农业提供科技、教育和信息服务, 如农作物种子辐射华北, 农业信息远程教育网服务到全国17个省市;三是生态功能日益凸显。北京率先在全国建立生态林补偿和生态作物补贴机制,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工程建设, 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极大提升。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相关部门对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 在最新公布的《2010年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监测公报》中, 北京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贴现值为8753.63亿元, 是当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70.37倍。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评测, 使北京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2. 上海——服务型都市农业

上海城市化程度高, 土地机会成本大幅度提升, 无法成为农产品生产大区, 因此发展都市农业主要着力点在发展服务型高端现代农业。一是保障城市农产品安全供给。建立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保障城市“菜篮子”有效安全供给;二是农业科技创新研发。跳出传统农业的范畴, 打造涉农产业链, 将种源产业、农业装备制造、动物疫苗、农产品安全检测试剂等高科技农业作为突破口;三是农业市场物流。依托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大城市完善的市场体系, 打造农业物流产业链, 配置全国乃至全世界农产品资源;四是农业休闲观光。依托崇明岛打造生态休闲岛屿, 利用分散的楔形田块营造景观农业, 构建城市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和市民体验农业的基地。

四、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成都市目前将“着力培育都市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都市与农村和谐的根本措施, 也是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实现成都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成都发展都市农业的时机

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成都发展都市农业正当其时。城市居民收入丰裕, 需求层次不断提高, 才会要求农业拓展多功能性。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休闲农业, 当时台湾人均年收入在3 000美元左右;北京从2006年起由城郊型农业进入都市农业发展阶段, 当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 163美元 (19 978元) 。2011年成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788美元 (23 932元) , 完全满足都市农业对城市居民收入程度的要求。

2. 成都都市农业的功能分区

根据屠能圈原理, 以都市为中心, 根据区域离中心的远近, 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根据成都的具体特点, 由内向外可划分为3个圈层功能区:第一圈层功能区, 为绕城高速以内区域, 以发展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为主, 重点发展公园农业、绿化景观农业、家居农业、屋顶农业及园艺化的绿岛农业;第二圈层功能区, 为绕城高速向外的郊区, 优先发展生鲜果蔬、设施园艺, 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充裕的绿色食品供给, 发展休闲农业, 拓宽市民休憩旅游的空间;第三圈层功能, 为郊区以外广大地区, 发展高端种业、有机高效农业、优质粮油、特色畜禽水产养殖, 带动加工农业发展。

3. 成都发展都市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一、农业循环经济理论内涵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循环经济理念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广泛涵盖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部门,分别称之为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三产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将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江苏省作为全国范围内农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已经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背景。江苏省拥有全国领先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业高度发达;通过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江苏省高效都市农业已具规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空间广大。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内在动力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等经济困境也亟需解决。明清之后,江苏省一直就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但却长期采用的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模式。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这是制约江苏省经济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

早在2003年底,江苏就开始了循环经济宣传和推广试点工作。2005年底,江苏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省份,省政府制订了《江苏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有阶段和现有水平上建设循环经济,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渐进式的循环经济推进战略。近年来,江苏省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运用农业生态学规律,将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等环节组织成为“资源利用一现代农业一资源再生”封闭式流程,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五种生态农业园模式:一是以鱼塘为中心、周边种植花卉、蔬果的生态农业园;二是按科学方法进行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生态农业园;三是种养植和沼气池配套的生态农业园;四是以山林为基地、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园;五是海水和河口养殖加工型生态农业园。生态农业园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进经济集约式发展,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是改变资源环境约束的战略要求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面对人口不断增多造成的生存压力,选择发展循环经济道路,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人口大省,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但是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6位,能源自给率低,80%以上的能源要从省外调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全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67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倍,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了55人。较高的人口密度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合理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资源匮乏、高消耗、高能耗”现状,突破资源约束。

四、农业循环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根本在于技术的提高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应认真总结推广传统农业生产中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产方式,大力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农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体系,重点研究开发无污染、无公害以及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材、节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要以良种选育与推广为核心,全面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先进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以技术服务部门为骨干、各种专业队伍与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推广网络,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保障在于制度的完善

农业循环经济要得到长期健康发展,必须有完备的政策法规作保障。应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尽快建立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施优惠的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调动农民及社会各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加大激励和惩罚力度,以制度和政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例如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手段来调节或影响农民的行为,引导农民自愿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生态管理,以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科学布局,注重可持续发展

要合理安排区域内部发展,科学布局。江苏省循环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区域间发展并不均衡,区域差距明显,呈现苏南遥遥领先、苏中步步紧追、苏北步伐缓慢的局面。各地要发挥特色,形成联动。太湖地区要发展资金与技术密集型农业产业,以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种苗、农产品加工为主,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化体系;沿江地区要发展成为沿江城市提供生态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淮北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林业种植与加工、水产养殖与加工、畜禽养殖与加工、食品加工产业,力争成为全省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要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传统理念,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中要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业适应市场。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绿色养殖业和无公害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篇5: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基础。金塔县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近年来,金塔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格局。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全县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在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发展水平较低。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也较弱。二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滞后,服务功能较弱,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三是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存在适应市场调节、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的情形。四是农业企业融资难。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致使银行对农业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五是 1 市场运营机制差。由于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通常比较关注短期收益,农户利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很多与龙头企业签订的种养借贷合同难于兑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体来看,虽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猛,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三农”发展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如何发挥固有的优势、基础和潜力,整合资源,发展规模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政府和农业发展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金塔县正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前身为恒泰食品有限公司和灿阳食品有限公司。2015 年 4 月公司利用原有厂房并进行装修改造,购买国内先进屠宰加工设备,建设生猪和肉羊屠宰生产线 2 条,屠宰规模扩大为年屠宰10万头生猪、1 万只肉羊,现有厂房及办公用房1万平方,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建成了年配送能力5000吨的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一套,保证市场需求。两年来,公司先后在张掖甘州区建设年出栏6000头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东风基地建设年出栏10000头肉猪标准化肉猪养殖基地一个。在原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生猪冷鲜肉成功进入酒泉肃州区市场和嘉峪关市场,先后与正大集团,东风基地,酒钢正天超市,酒钢正天养殖公司,酒泉北京华联超市,中核集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生猪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肉羊屠宰操作规程》和《肉羊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生产、检 2 验,同时纳入了甘肃省农牧厅屠宰远程监管系统,实现了养殖、屠宰、销售全程可追溯,确保了公司产品的优良品质,已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能力的明显提升,造成了原料供应的难题日益凸显,已经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有效推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企业多方调研,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主题,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从广义上制定促进设施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从狭义上对规划的实施定标准,定措施,实时盘期,定时跟进,持之以恒的坚持;要加大引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力度,形成“特色帮扶式反哺、科技提升式反哺、资源转化式反哺”等合作共赢形式;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降低门槛,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信贷力度,设立现代农业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捆绑使用农业项目资金,鼓励现代农业发展企业,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迅速形成资金优势、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主体的作用,引导农民加大生产投入。

二是要引入“市场型”发展模式,立足市场、观察市场、研究市场和分析市场,注重市场运作,提高驾驭市场和规避风险的能力,组织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按照企业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此基础上 3 可以要求企业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收益有保障、不受损失,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利益的有机结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全县农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向前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要狠抓龙头企业迅猛发展,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运用,大力开发优质高效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引进竞争机制,以奖代补,鼓励企业创一流技术、树知名品牌,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是要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要发展产业带,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向规模经营转变,扶持一批专业社、专业村、专业乡,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培育、壮大、发展特色基地;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建设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三是要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以生产环节为突破口,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4 要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把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

篇6:关于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10月5日-7日,全市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观摩推进会召开,会议利用2天半的时间,对11个县(市、区)的33个点集中进行了观摩;利用半天的时间,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全面的安排部署。特别是在观摩过程中,我们茌平参加观摩的几个同志,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议,无论是从观摩项目的规模、档次、投入上,还是从各县(市、区)竞相发展、赶超跨越的态势上,以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精心组织上,思想上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应当说,通过观摩,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茌平农业农村工作的决心和干劲。

一、主要差距和不足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茌平的农业应当说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各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总感觉,茌平农业还没有形成霸气,没能像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一样扬眉吐气。通过观摩,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我想,这也是今后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规模上的差距

两天半的观摩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大”字,无论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都很大。

1、从龙头企业看,阳谷凤祥集团,目前肉鸡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凤祥食品将利用6-8年时间打造一个千亿级的食品加工企业。高唐信莱生物,明年销售收入超100亿,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蛋白生产企业。

2、从生产基地看,莘县董杜庄西瓜标准化基地面积是4万亩,东阿艾山牡丹园基地已经达到1.2万亩;临清临康养殖公司肉驴养殖近万头,东阿毛驴基地养殖2万头;冠县合顺渔业项目占地1600亩等。

3、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看,冠县华杰小麦种植合作社,种植面积3.4万亩,临清润森养殖合作社肉羊10万只,2-3年达到15万只,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羊生产基地。

(二)标准上的差距

从观摩的项目看,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都非常注重利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和科研成果,都在向高档次,高附加值精深方向发展。

1、从装备水平上看,阳谷凤祥、高唐信莱、东阿阿胶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使用了先进的工艺设备,高唐金堤苗木合作社、高新区兴业农场用上了无人飞机,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使用了物联网系统等。

2、从技术含量上看,东昌府林福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鲁西黑头羊多胎品系,填补了山东省肉羊培育的空白;阳谷凤祥集团肉鸡养殖远程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3、从产品定位上看,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引进种植的虫草、火龙果等精致农业产品,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去年社员分红达400多万元。

4、从建设标准看,莘县的中荷国际健康农业生态城,总投资150亿,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荷兰瓦赫宁大学 2 规划设计,设计建设档次之高,在全省可以说是最好的。

(三)模式上的差距

1、从经营模式上看,东昌府区亿沣超市,建设了现代农业蔬菜产业示范园,将大棚承包给农户,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链条服务,并于承包户按5:5比例进行收入分成,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2、从管理模式上看,就是利用互联网对种养基地进行管理。阳谷凤祥远程管理鸡舍,自动化程度达到了世界一流,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阳谷盛世乡村合作社建立了物联网蔬菜设施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与专家交流。

3、从发展模式上看,冠县正在建设的高效农业光伏产业园,下面是高标准的食用菌大棚,棚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种植与发电将会极大增加经济效益。东阿油用牡丹种植,采取复合种植模式,牡丹与辣椒、药材、核桃间作种植,土地收益将会大幅度增加等等。

4、从产业模式上看,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明显拉长,农产品加工的程度越来越深。高唐信莱公司,建立起从原料基地到“吃干榨净”的全产业链,把每粒大豆到极致。冠县瑞祥生物建立起从小麦和大豆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谷朊粉、酒精等,最后是沼气发电。东昌府绿亚禽业,也形成集“育、繁、推、产、加、销”为一体的完整体系。

二、下步想法

(一)茌平农业发展的目标方向

结合这次观摩,特别是贯彻王市长、陈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茌平农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我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茌平农业的发展是不是这样定位:“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打造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这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更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工作中,要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把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目前,茌平的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我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真正到了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因此,今后我县的农业发展应以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全县农民组织化程度。(1)把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今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来抓,尽快研究出台务实的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和具体实施细则;(2)加大农业投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3)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帮助解决人才、技术短缺的问题。

2、把土地流转作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我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的流转及 4 因之而兴起的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将成为我县未来的农业发展趋势。土地流转已然成为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前提和必要手段。(1)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宣传。认真研究上级相关政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我县实际的流转办法、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发挥好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了解相关扶持政策。(2)强化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流转程序。纵观全国各地的土地流转失败和问题案例,其主要原因就是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目前就我县来说,很大部分的土地流转行为仍为私下流转,这就留下了程序不规范、合同不合理等易发的矛盾隐患。(3)探索我县土地流转新模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户模式:种粮大户或专业能人凭借技术、资金和项目优势,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其特点是流转方式灵活、程序简单,避免和减少了因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纠纷;合作社模式:主要采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企业化形式,由合作社统一选择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特点是流转方式和利益分享程序较为复杂,需有制度保障和专业人员实施,规模经营水平高,适用大型机械作业,农民在土地入股后可进行劳务输出,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企业参与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满足原料供给,集中连片租赁农民土地,企业确定种植的作物品种,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再雇佣农民为其种植,实行“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流转程 5 序规范,流转期限较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后即可转为产业工人。

3、把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在深化改革的市场大环境下,我县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县现代化的农业也可以说是品牌聚集的农业,如果我们没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作为代表,就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因此,下一步大力实施茌平农业品牌战略,是优化我县农业产业结构、提升我们的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1)以农业标准化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加快完善我县农业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三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2)以农产品质量为关键,选择一批实力强、前景好、潜力大的特色农产品重点培育,分、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3)围绕茌平圆铃大枣、茌梨等重点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培育冯官屯大蒜、胡屯金针菇、肖庄韭苔等一批富有地方特征的区域品牌。同时进一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4、把科技服务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

目前,我们应清楚的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县发展的一块短板,因此在推进我县“三化同步”的同时,更应该高度重视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科 6 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科技创新与服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1)坚持把实施项目作为科技示范平台,始终体现在农业增产增效行动中。(2)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推广载体,始终突显农业科技应用的主体地位。(3)坚持把基层服务机构建设作为基本条件,始终提升农业技术装备的水平。(4)坚持把增加科技投入作为根本保障,始终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5、把招商引资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在抓“三农”工作的思路、方法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好上级的一系列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又要创造性地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大开放的意识着力在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上下功夫。我们应跳出农业抓农业,把农业招商引资作为全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来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形成茌平特有的区域农业产业化特色。(1)增强招商工作紧迫感,做到有意招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过程中,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臵,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政府推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上一 7 个台阶。(2)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做到有人招商。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相对工业等领域,起步迟,人才缺乏,经验不足。为把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应建立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能,调配招商引资的力量,并确保工作经费的落实。做到有人招商,有钱招商,善于招商,精于招商。(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有目标招商。每年年初提出农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到有关部门和乡镇,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协调指导,充分挖掘招商引资的潜力,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4)精心编制项目,做到有项目招商。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编制和包装一批农业招商项目,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真正做到有项目可招,有项目能招。(5)构筑招商引资平台,做到多渠道招商。举办茌平农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组织小分队开展招商、利用政府信息网等网络开展网络招商,做到灵活多样,形式新颖,既降低招商成本,又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

6、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 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改革的深化与农村制度的创新。从我县现实层面上讲,下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农村制度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全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改革,必须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进行。在大力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 8 权利,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增加农民的改革红利。(2)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以中央、省关于供销社改革的有关精神为指导,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形式,努力将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3)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贷款难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并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打造茌平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平台。(4)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我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服务主体。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我们的农业服务接地气、连农民、高效率、强农业。

(二)用心谋划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

1、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这个项目由山东高速集团与信发集团合作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洽谈。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万头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2、獭兔产业一体化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博平双运獭兔合作社,从小规模的养殖、宰杀、加工转化为大型养殖、宰杀、深加工、出口贸易等一体化的畜禽产业。

3、丰桂园农业园区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刚刚启动,计划利用2-3年时间,建设成为集自然风光旅游、大枣茌梨采 9 摘、温泉洗浴养生、休闲娱乐垂钓、农家风情展示于一体化的现代化高科技农业生态园区。

4、恒胜园林农业综合体项目。在杜郎口恒胜园林现有苗木种植、观光的基础上,在基地北部在建设500-1000亩的智能温室和设施农业基地,在基地东部建设普及沟渠湿地及景观观光长廊,并与东部的两处中药材基地、北部王老苗圃连城一片,打造茌平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三)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计划最近几天,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由县直农业部门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利用一天的时间,到莘县、阳谷、东昌府区、开发区四个县(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振精神、坚定信心。

三、狠抓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王市长讲:“三农”工作大于天,县委书记责任重于天。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三农”工作,亲力亲为,身体力行,分管领导同志一定要靠上抓紧抓牢,特别是在工作部署上一定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加强。各级农业部门形成“农业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交流,搞好协调配合。

(二)严格落实责任

王市长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真”,真谋、真争、真干、真闯,也就是对我们定下来的事情,要精心谋划、全力争取、10 埋头苦干、千方百计,不仅要干好,而且要干到位,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项目化、具体化到人、到事、到时、到标准,实行工期倒排,责任倒追。特别是对明年的重点农业项目可实行县级领导帮包制,确保我们定下来的事情干成干好。

(三)强化督导考核

今年省对市科学发展观考核细则中,加大了对农业工作的考核权重。但由于市对县考核细则出台较早,没有把农业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所以后来专门出台了对“三农”工作的考核方案。明年市对县考核方案中,将把对农业的考核纳进去。这方面,我们要做好相关工作。同时,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实地督导,一项一项抓好工作落实,对各乡镇、街道的考核也要采取平时常规性工作考核与重点工作检查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议对各乡镇、街道每年也要搞一次农业重点项目观摩考核。

篇7: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热潮的思考

钟春艳,王敬华(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97;2 中国农村科技开发中心,北京 100045)

摘要 简述了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有效地增加了财政和农民的收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光政策扶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一些有特色的观光农业基地不断壮大。介绍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3方面特点。1)从客源市场角度看,中国观光农业游市场需求旺盛,客源充足;2)从地域分布特点看,观光农业在全国各地发展模式不尽相同;3)从发展时间和水平看,观光农业在各地的发展不平衡。分析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出现热潮的必然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是实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探讨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热易出现的3点问题。1)破坏了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2)影响了休闲观光农业的经济效益;3)挫伤了经营者(特别是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5点建议。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2)自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实施有效地标准化管理;3)扩大投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5)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休闲观光旅游的绿色营销策略。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热潮;问题;对策建议

篇8:关于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 即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 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 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 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循环农业拥有一般循环经济的3 R特点:一是Reduce, 即“减量化”, 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节约资源使用,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Reuse, 即“再利用”,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减少一次性用品污染;三是Recycle, 即“再循环”, 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它以低能耗、低排放及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增长模式, 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循环农业还拥有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合作双赢, 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 既要干净又要增收, 二者不可偏废;二是干净消费, 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三是绿色生产, 更强调产品的安全性, 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四是领域宽广, 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 而且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五是土水净化, 重视对土壤、耕地及水资源的保护, 对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予以特别关注;六是食物链条, 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主体往往互为食物, 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 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的是一种初级的循环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一是很少有废弃物, 二是产生的废弃物以农家肥的方式再次被利用, 这是在经济产出和人类需求都处在低级阶段的低层次循环农业。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 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需要不断地输入技术、信息及资金, 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 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1]。

2 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经济, 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 沿用以往的单一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能源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行不通的。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先天条件”, 使得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先天的优势,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可行途径[2]。

传统常规农业已成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及耗竭资源的重要源头, 突出表现在:稀缺资源耗竭;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垦、乱砍乱伐、过度放牧等使得生态环境破坏、恶化;农业资源严重污染 (化肥农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农用塑料薄膜等) 、农产品生产加工造成的污染以及农产品消费带来的生活废弃物、废水、废气污染, 在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 这些都有待于运用循环农业来解决。

3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应专门制定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的政策, 把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整个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发展方向、重点行业及重点项目, 制定激励、扶持政策, 引导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产业中自觉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扩大农业招商引资, 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基础建设及技术推广应用, 进一步加大对循环农业的投入力度, 在各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3]。

3.2 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 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以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推广应用循环农业, 解决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化问题,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及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问题等。

3.3 培育循环农业经济主体

必须坚持政府推动、协会带动和市场拉动原则,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 调动农民积极性, 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农民和企业参与的新机制。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 延长产业链条, 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在初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 组织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4]。

摘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分析指出发展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并提出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建议

参考文献

[1]郑建初, 陈留根, 甄若宏, 等.江苏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 2010, 26 (1) :5-8.

[2]王红英.对庄浪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 2010 (2) :57-58.

[3]王红琴, 曾维庆.玉溪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畜牧兽医, 2010 (1) :33-35.

上一篇:亚洲及欧洲教学反思下一篇:两亭镇中心小学2014年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