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2024-04-19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通用8篇)

篇1:×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一、农业基本情况:

新镇地处安吉西部,西北与安徽广德交界,南与章村、报福相邻,东与赋石水库、孝丰下汤接壤,是一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在原三乡镇撤并后,行政区域面积达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人均收入为元,山林面积万亩,生态公益林万亩、毛竹林万亩、小竹林万亩、用材林万亩、经济林万亩(板栗万亩、青梅亩、山核桃亩)、水田万亩、花卉苗木面积亩(以吴村为主,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树桩盆景)。全镇有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等村的冬鞭笋基地,尚梅、大坑村的高山果蔬基地,吴村、桐杭的花卉苗木基地,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桐杭千亩毛竹低改基地,尚梅有机笋基地,兴旺黄枯竹低改基地。中介服务机构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专业协会、缫舍板栗协会、桐坑小笋干协会、竹木行业协会。

㈠粮油生产情况:

××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吨,作物播种面积亩,其中春粮亩、油菜亩、夏秋蔬菜亩、瓜类亩,粮油总产值达万元。

㈡效益农业情况:

由于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农业大镇,所以效益农业开发以效益林业为主,主要有竹笋类开发、花卉苗木开发、干鲜果类开发、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土家禽土畜牧业开发等。

⒈竹笋类开发:主要是以唐舍村的“安吉县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为主,全镇现有冬鞭笋开发基地四个,分别是唐舍、岭西、文岱、中潭,共计样板林亩,度产冬笋吨,产值达万元;今年冬笋供不应求,最高市场价元公斤。桐坑的小笋干基地每年产优质小笋干万斤,产值达万元,尚梅村与东光公司合建的有机笋基地,春笋年产量吨,产值万元。

⒉花卉苗木开发:全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达余亩,主要分布在吴村、缫舍、桐杭、新桥、高村等,主要品种有天竺、桂花各类绿化苗木、各类树桩盆景,产值达万元。

⒊干鲜果类开发。目前全镇有干鲜果基地四个,分别是塘河布朗李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余斤,产值万余元;缫舍板栗基地,面积亩,去年产量吨,产值万元;杭狮公司的青梅观光园,面积亩,去年产量万斤,产值万元;尚梅、姚村、杭河的山核桃基地,面积余亩,产量万余斤,产值余万元。

⒋反季节高山果蔬开发:全镇高山果蔬基地有四个,分别是尚梅村林场亩、文岱村和杭河村亩、唐舍村林场亩、大坑村余亩,其中高山西瓜亩,合计全镇高山蔬菜达余亩、高山西瓜亩,产值达万元。

⒌土家禽土畜牧开发:土鸡养殖全镇去年约余只,山羊养殖全镇约余头,主要分布全镇的养殖大户,岭西村特种动物养殖梅花鹿现已有多头,预计今年可达余头等,合计全镇家禽养殖业产值达余万元。

㈢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

镇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课题项目有二个,分别是桐杭毛竹林低改课题、姚村片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基地建设,现有县、省级效益农业基地有三个,分别是唐舍冬鞭笋基地、缫舍板栗基地、桐坑小笋干基地。

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镇目前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竹木类加工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企业有家。共带动农户数户,解决劳动力人,年支付工资万元。

二、当前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小农经济”意识和畏难怕险思想的普遍存在,与农业结构调整必然的风险存在,影响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㈡农民科技水平低,农户产业经营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增产不增收。

㈢区域条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对滞后,影响了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

㈣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技人员自身条件限制与农民需求的矛盾和农民观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以上。

(六)加强领导,搞好服务。

一是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齐心协力,从上到下重视、抓好“三农”工作。二是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拓宽“融知”渠道、提高“融知”质量,二是集聚民资投入一产,为农业龙头企业等“融资”搞好服务。

篇2:×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一)抓基地、创品牌。根据新&&镇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200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继续围绕我镇主导产业:一是,念好山字经,做深竹文章,着重抓好以唐舍村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冬鞭笋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增样板林400亩,使全镇冬鞭笋样板林面积达1000亩,切实搞好培育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改造提升传统的竹林抚育水平,在省、县科研单位和业务主管局的帮助下,实施低产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户”工程,实现&&镇人均竹产值增收250元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小笋干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二是,着力开发生态型干鲜果基地建设,对板栗类等落叶干鲜果实施套绿、补绿技术。可以套种黑麦草、杨梅、香榧等,加大干鲜果的更新换代(如青梅),对原永和及&&的老龄板栗林实施高wenmi.net枝嫁接等。三是,建立1000亩绿色无公害绿茶基地。同时扶持新品种的发展与推广。建立200亩吊瓜基地。建立3000亩高山果蔬基地,建立2000亩花卉苗木基地,新增1000亩,重点在档次、规模、大户上下功夫,建立500亩山核桃基地,规划种植百亩连片基地一处。重点加强对镇属农产品品牌建设,如冬鞭笋、小笋干、板栗都将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二)闯市场、抓龙头。建立专业市场,以市场促营销,可充分发挥唐舍冬鞭笋、桐坑小笋干、缫舍板栗三大专业市场的作用,把镇农贸市场逐渐建成土特产专业市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专业化营销队伍,联姻外界市场,通过加工贮藏,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抵御抗风险的能力。具体目标:培育建立农产品土特产营销队伍30人,建冷库房1—2座,农产品进超市1—2种。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如杭狮等企业,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关系,体现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主导规模产业。

(三)政策促活机制。一是政策引导要“四化”要求种养业要基地化,规模化,资源要绿色有机化,营销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二是政策扶持,运用经济政策加大对镇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创新。加大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转机制。四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参数(或公务员等),实行奖励政策,对农业招商人员加倍奖励。

(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在 “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水资源开发”等项目上下功夫,结合本镇实际,切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进一步投入资金搞好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林道路建设。确保每年全镇净增50公里林道路(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劳动力进城务工,实现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通过经济、政策等杠杆作用,引导农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2004年计划再转移劳动力2000人,争取转移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

篇3:×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下文简称《镇规划标准》)自颁布以来,已成为国家层面用以指导镇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层面“多规合一”“新型城镇化”等顶层设计的新要求,以及小城镇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的趋势,《镇规划标准》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因此,完善镇用地分类体系,建构统筹城乡、“城市、镇、乡、村”一体的用地分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镇用地分类的研究,不能单就用地分类论用地分类,而是应该立足于镇现状用地特征,并妥善处理好用地分类与整个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的关系,建构面向规划实践、适应规划体系的用地分类体系。从而通过用地分类这一重要的空间管控手段,落实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以及满足小城镇现实的发展诉求,从而引导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2 编制思路

用地分类标准作为规划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项技术性手段,也是实现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前提条件。镇用地分类需落实“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绿色生态、乡愁记忆”等新的政策导向,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管控,统筹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有效遏制土地的无序蔓延和粗放使用。严格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和景观风貌,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提高用地分类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应对镇乡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促使规划管理由静态向弹性转变。

2.1 落实国家政策导向

小城镇作为农村城镇化的重点地区,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层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增强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小城镇的相关工作,包括组织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美丽宜居小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评选活动,为小城镇指明了“绿色低碳、特色鲜明、传承文化”等发展方向。同时,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镇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力求指导镇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合理实施。

小城镇是推进县域“多规合一”及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阵地。镇用地分类需考虑与国土用地分类对接,并且成为集体用地确权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依据。

2.2 突出镇用地特征

由于镇的规模、职能、产业结构与大中城市有所不同,因此镇现状用地呈现出与城市相异的特征。对于镇现状用地特征的研究主要基于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及全国范围内160个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成果(编制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2013、2015年),基本上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17653个建制镇。镇用地规模较小,平均建成区面积为214.4公顷,建设用地为186公顷。接近8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超过3平方公里,约80%以上的建制镇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2平方公里。镇土地使用功能集聚,交叉复合度较高,混合使用模式显著。既有建筑内分布多种用途空间,比如“下商上住”的住宅;还包括用地内混合布置多种功能,比如工业仓储与居住功能混合、行政办公与居住功能混合等,土地使用的紧凑度和集聚度较高。因此在镇用地分类中需对“混合用地”有所体现,从而延续镇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和活力。镇区中存在着大量的村民住宅用地,与之相伴随的是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的交织混杂,权属界线不明晰,给用地类型、规模、权属的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

镇土地利用粗放,人均建成区面积及镇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远高于城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提供的统计资料中显示,2014年末全国建制镇人均建成区面积为203平方米/人,约为城市的1.9倍,县城的1.7倍;人均建设用地176平方米/人,约为城市及县城的1.6倍左右。然而,镇建成区的面积依然在连年递增,年平均增长率已十分接近城市建成区的增速,且这一增速远远高于同期的建制镇建成区人口增速(不到2%)。如何制定合理的建设用地标准,从而对镇用地规模的快速无序扩张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是本次镇用地分类所面临的严峻的考验。

城市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相对比较均衡,镇则不然。农牧业主导型的镇居住用地较高,有的镇居住用地比例高达5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远高于城市,且受经济区划、气候区划、聚居形式等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对于工业主导型并且有独立工业园的镇,工业用地在镇区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较高,有的镇高达60%。因此,镇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2.3 体现小城镇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小城镇产业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催生新型空间类型。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深入推进与逐步落实,2014~2015年全国淘宝镇由19个增加到71个,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催生了标准化工业园、电商产业园区等新型空间类型。镇的产业发展也走出了传统农业的困囿,实现了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浙江省“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通过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优势,融合文化、旅游等功能,促进生产、消费和体验三互动,大力发展农家乐、农业休闲等特色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已成为国家城镇化布局的最新要求及地方破解经济结构转化的重要举措。“浙江特色小镇”定位为“一镇一业”,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贵州省持续推进“一镇一风貌”建设,实施“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特色风貌整治,形成了一批可识别性和可阅读性强、地方文化与建筑特色“水乳交融”的绿色小镇。

传承乡土文化、延续乡愁记忆、彰显地域特色已成为如今全球化语境下的共识。小城镇具备丰富多样的乡土景观特色,包括地形地貌、民居聚落、乡土建筑等。千百年来积淀的生产生活方式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衍生了“梯田”“桑基鱼塘”“林盘”等独特的用地类型。镇用地地类设计应给地方的实际情况留有接口,有助于引导乡土景观的传承。

以江南水镇为代表的古镇旅游成为了近年来旅游的热点。一方面对古镇设施的完善、风貌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带动了传统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健康产业等的发展,呈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古镇保护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镇用地地类设计应强调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等的整体性保护,在规划编制体系中切实有效地落实保护要求。

2.4 借鉴地方导则特点

本次研究以全国范围内已经颁布并实施的省、市、自治区的镇乡的相关标准规范、技术导则、编制办法作为主要研究样本,对其中涉及到用地分类的1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用地类型特点和建设用地标准的可借鉴点进行了归纳。

来源:《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

2.4.1 在镇域层面进行土地用途的分类与引导,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3)试行》中在镇域层面将规划用地分类分为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其他用地三大类,农用地和其他用地原则上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的分类方式。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镇域空间利用进行导引,新增“山区”“旅游度假服务设施用地”“产业园区与独立工矿区”等用地。水面、林地、农地等的地类划分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相衔接(见表1)。

2.4.2 突破《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的用地划分,将镇区建设用地分类简化为几个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用地标准

《成都市小城镇规划建设技术导则(2013)试行》及《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一般镇镇区的城镇区建设用地简化为6大类,即生活居住综合用地、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共绿化用地。不再做中类和小类的划分,以大类作为用地统计的依据。合并了一些在空间和功能上交叉程度很大的用地,体现了规划的弹性。对于规模较小的一般镇来说,大片功能单一的用地形态十分罕见,综合灵活的用地内容更符合当地需求。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对生活居住综合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四项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作出了规定。但对于通勤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小城镇,其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可选择规定幅度内的较大值。旅游小城镇及现状绿地较多的镇区,其公共绿地所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可大于表2中的规定。产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30%(见表2)。

2.4.3 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基础,依据地方情况增设用地类型

《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增设大类“备用地”,增设“村庄住宅用地”等中类。

《广西镇乡规划技术导则》新增“风景旅游用地”这一中类,使用地的分类能更好地适应区内历史文化名镇、风景名胜区等风景旅游城镇多样化的用地需求。

2.4.4 以《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为基础,依据地方情况调整用地标准

《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提出新建镇区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大于80m2且小于100m2。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每户用地不得超过175m2。旅游资源丰富的小城镇可适度放宽人均综合建设用地标准。

《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将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四级,上限为150m2/人,高于《镇规划标准》120m2/人的最大值(见表3)。重点镇规划中的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及绿化用地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宜符合表中规定(见表4)。针对镇现状用地特征,提高了居住用地的比例。

3 具体建议

3.1 镇域层面

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建议镇域、乡域、村域与市域采用统一的分类标准,为推动县域层面的“多规合一”做技术支撑。

3.1.1 满足产业发展诉求

体现镇的农业服务职能,在镇域建设用地中增设“农业基础设施用地”中类,包括“田间道路、农业建筑及配套设施、农田水利设施、新能源设施、污染防治设施、生产防灾设施”等内容。在“其他建设用地(H9)”中增设“农业产业用地”“旅游用地”等地类,也应给地方导则的制定留有接口,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扩充相应的内容。

来源:《海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11)》。

来源:《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

来源:《江西省重点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8)》。

3.1.2 落实国家政策导向

对于“非建设用地”的地类设计应体现“绿色低碳”“历史文化保护”等政策导向,增设“保护区用地”这一用地中类。“保护区用地”应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遗址保护区、特色村落”等,还包括当地特色的居住聚落形式,例如“川西林盘”等。将“农林用地(E2)”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相衔接进行细化,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四个小类。

“其他非建设用地(E9)”的内容可给地方导则制定留有接口,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扩充相关内容。例如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本土乡土景观要素,包括地理体系脉络和田园人居环境,保护地区的乡村历史特色、传统文化和地域优美的农田景观,例如“桑基鱼塘”“梯田”等。针对山地地形的镇,应在用地分类中表达相应的因山地所形成的自然用地,包括坡、谷、沟、涯、湾、嘴等。

3.2 镇区层面

3.2.1 建设用地分类在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对接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以体现镇的特色,实现“大类统一,中小类细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镇的发展水平与空间形态已接近城市。与城市用地分类充分对接更能满足其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便于规划编制与管理。但由于镇用地类型相比于城市相对简单,用地规模尺度与城市用地也有较大区别,一些用地地类如“大专院校、银行、证券”等在一般镇都较为少见,在地类设计上需考虑镇的特殊性。

3.2.2 地类设计需与控规的编制与管理密切对接,体现刚性与弹性相结合

考虑到镇现状用地交叉混合度较高的特征,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基础上增设“混合用地”大类。可包括“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公建混合住宅用地”“其他混合类用地”等中类。

建议将“文物古迹用地(A7)”的地类设计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相对应,划分为“历史建筑物或构筑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小类,有利于合理划定紫线。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混合度较高,单独设立地类有利于整体保护。

考虑到商务服务业设施的建设及运营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赋予市场开发以一定的灵活度,因此对于商务服务业设施用地(B)划分至中类即可。

由于镇区中的居住用地大多以自建房和单位配建(单位家属楼、工业园区配建的职工宿舍等)为主,商品房开发仅占少数。因此居住用地的中类仅以层数、配套完善度及环境进行划分难以满足控规精细化控制要求,建议中类划分体现社会属性,增加“村民住宅用地”等。

3.2.3 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给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小城镇的旅游业发展趋于多元化,农家乐、民宿(家庭旅馆)、房车露营地等,在“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1)”中增设中类“旅游设施用地”。对于无法纳入工业用地的手工业等民族文化产业用地应在用地分类中给予考虑。在“商务用地(B2)”中体现“电子商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功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相关的信息和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市场流通服务、行业协会等。

3.2.4 应体现镇的自然地貌特征与乡土景观要素,促进文化传承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中应包含由于地形地貌所形成的独特的道路形式,例如山地型城镇中的慢行步道、索道等。小城镇中的慢行巷道在城镇交通中占有很大比例,建议设置为小类。

3.2.5 明确建设用地兼容性的相关要求,便于存量用地的功能变更及发挥市场灵活度

按照用途相近、功能兼容、互无干扰、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标准可对建设用地小类的兼容性进行详细的规定。适度放开同一类别内不同种类用地调整变更的限制,提高用地规划的弹性。对需要独立占地的、不能兼容的公共设施给予明确的用地类型,可兼容的各类功能可只设置为一种用地类型。

以德国《建设使用条例》为例,针对各类建设用地类型,以条文的形式列出了这些用地中准许的功能利用分类,以及例外情况下准许的功能利用。在准许的功能之下进行用地性质的转变,无需进行用地许可,有利于土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4 结语

建制镇用地分类作为贯穿整个镇规划编制及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应当“刚柔并济”。“刚性”应体现在严控生产生态安全和保障公共设施及基础设施供给,提升小城镇的宜居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弹性”首先体现在为小城镇的产业孕育及发展提供足够的前瞻性的空间,用地分类应作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上的规范化依据。其次,用地分类应该为规划编制者及管理者提供相对的弹性,以便针对差异性较大的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导向、聚落形态等情况,准确地进行自由裁量,合理制定镇的建设标准和管控方针,避免“一刀切”的方式,从而有力地支撑“一镇一业”“各美其美”的特色化发展模式。

摘要:镇用地分类是科学编制镇规划,有效指导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落实国家对小城镇建设的要求、满足小城镇现实的发展诉求、适应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是本次镇用地分类的主要出发点。本文通过梳理镇现状用地特征和地方导则的相关内容,明确镇用地分类的编制目标、编制重点和具体的编制思路,为建构“城乡一体化”“落实多规合一”的城乡用地分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镇用地分类,镇现状用地特征,镇地方导则

参考文献

[1]赵民,程遥,汪军.为市场经济下的城乡用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有效工具——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导引》[J].城市规划学刊,2011(6).

[2]赵民,程遥,朱若霖,等.澳门特区用地分类体系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J].城市规划,2014,38(S1).

[3]易鑫.德国的乡村规划及其法规建设[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4]齐立博.试论小城镇规划的困境和出路——兼论《镇规划标准》实施建议[J].小城镇建设,2015(1).

篇4:×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哈尔滨市侨联组织的基本概况

哈尔滨市侨联自1960年1月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无数华人华侨、归侨侨眷和广大侨务干部的共同努力,队伍不断壮大、职能不断拓展、作用不断增强、影响不断提高。目前,市侨联所属基层区、县(市)、高校、企事业单位侨联组织45个,所属协会、联谊会5个。全市现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20多万人(其中归侨1187人),旅外华人华侨近8万人(其中约5万人是新移民),主要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有经济实力的华侨华人约0.5万人,有技术专长的约0.3万人;市侨联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海外聘设了17个代表处,聘请了8位海外顾问。

哈尔滨市侨情的突出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市的侨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群体数量逐年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我市1982年旅外华人华侨不足3000人,在册登记的归侨、侨眷近4000人;1990年旅外华人、华侨约3万人,在册登记的归侨、侨眷总数5922人(实际5人万左右);目前,旅外华人华侨近8万人,共有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20多万人。二是分布地域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前,我市的归侨主要是从朝鲜、港澳、新马泰印缅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回哈定居、学习的华侨和华侨学生。改革开放后,华人华侨、归侨侨眷的分布地区不断扩大,由原来的七八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日、俄、美、加、澳和港澳等近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层次素质越来越高。1990年,我市具有副教授、副总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就增加到595人。据统计,目前我市归侨、侨眷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已经超过万人。仅哈尔滨工业大学3000名正式教师中就有近一半人员具有归侨、侨眷身份和海外留学经历;22位院士中也有10人是归侨、侨眷。四是新侨成份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探亲移民、自费留学等多种形式移居海外的哈尔滨籍新华侨华人人数连年攀升,目前约有5万人,其中有近百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少数人已经进入主流社会。方正县3.8万海外华人华侨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到国外定居的新华人华侨。五是工作居住相对集中。过去我市的老归侨、侨眷主要在科研、文教、卫生等领域工作,居住地也多在道里区、南岗区等市区。现在,除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高科技企事业单位外,在公务员、律师、新阶层、农民队伍中也有大量人;居住地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热闹的市区、县城和侨眷等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屯。六是爱国热情日益高涨。随着祖国的崛起,海外华人华侨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其爱国热情、爱乡情怀日益高涨。近年来,有近200位哈籍华人华侨回哈经贸洽谈、讲学传教、文化交流、带团观光等,有187名海外学子学有所成后回到家乡建功立业,有近百人为哈尔滨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哈尔滨市侨联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发挥侨联优势,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是发挥“侨”的优势,为招商引资、引智工作搭建平台。先后在境内、境外举办经贸洽谈会、服装展览会、信息发布会等60余次,引进大项目7个,引资近20亿元人民币(外资5000万美元),并通过驻英海外科技顾问,为哈工大引进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的高科技项目1个。二是发挥“侨”的优势,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了对俄经贸洽谈、拓展联络的“金桥工程”,举办了“中俄妇女交流活动周”;积极争取并将方正侨乡建设项目列入了我市十一五规划;注重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先后提出提案、议案100余件。三是发挥“侨”的优势,为侨属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家正式注册的侨商协会,并以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联谊、经贸、法律培训等活动,通过项目对接、政企对话、银企合作等方式,先后为四海集团等侨属企业解决了64万平方米生产用地、1200万项目资金、高科技企业减免税等困难和问题。

2、树立“大侨联”理念,拓展海外联络实现新突破

一是扩大交往,与海外侨团的联络显著增强。先后与俄罗斯、美、加、澳等国家的41个海外侨团、商贸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使对外联络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质的飞跃。二是创办海外代表处,为全国侨联组织的对外联络做出示范。先后在俄、英、美等12个国家和地区选择有影响、有实力、热心侨联事业的华人华侨和企业组织,设立17个海外代表处,把侨联组织延伸到国外。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对外宣传影响不断扩大。先后组织72个企业、25个团组出访,邀请了155名海外侨领、侨商和外国友人来哈访问洽谈,聘请了8位海外顾问,扩大了哈尔滨的对外影响。四是加强区域联合,东北地区侨联工作形成合力。提出倡议并成立东北地区侨联联合体,在哈召开了首届东北地区侨联协作会议。

3、依法维护侨益,为侨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依法护侨工作更加务实。建立了归侨侨眷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发放维权联系卡,公布维权热线,为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余次。二是维护侨益渠道更加畅通。充分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侨联组织收集侨情、反映侨声、争取侨益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帮助俄、加华侨成立了中俄工商总会和加拿大哈尔滨华侨商会,为维护华商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发挥了作用。三是扶贫助困措施更加到位。几年来,先后走访慰问贫困归侨侨眷580人次,送扶贫金近20万元,协调有关部门和侨属企业帮助220名贫困及下岗归侨侨眷就业;为捐建希望小学、设立助学基金等公益事业捐资500多万元;为四川地震组织捐款就达300多万元人民币。

4、创新活动载体,凝侨心聚侨力取得新成效

一是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多样。在抗非典、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反国家分裂法》颁布及国庆、中秋重大节日之际都组织开展活动,激发了侨界爱国爱乡热情。二是侨界主题活动异彩纷呈。组织开展了“月是故乡明”四海之约音乐会,“重走抗联路”主题系列活动,“海外华人心中的月亮”主题征文,评选首届“侨界十杰”,“侨属企业侨乡行”,“华侨华人话巨变”征文,

“哈特色文化展馆一日游”,“庆七一、迎奥运”登山健身运动,“迎中秋、庆国庆”文艺汇演等一系列富有创意、深受侨界群众好评和积极参与的主题活动。

5、建立健全组织,侨联组织自身建设得到新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延伸工作网络。在方正县成立了我市第一家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的侨联组织。组织成立了大专院校联谊会、客家人联谊会、朝鲜归侨联谊会、侨界妇女委员会、市侨商协会、华侨艺术团、华侨合唱团等侨联团体、协会,形成了纵横交织的侨联工作网络。二是发挥委员作用,消除工作盲区。在各区、县(市)、重点单位的统战部设立了兼职侨联秘书长;在没有建立侨联组织的区、县(市),通过设立市侨联委员的形式进行联系、开展工作;在没设立侨联组织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侨联委员建立联系点的办法,不断增加侨联组织的覆盖面。三是提高干部素质,形成良好风气。通过教育培训充分调动了侨务干部、委员和兼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机关人员素质,形成了“风正、团结、想事、干事”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先后被省委统战部授予全省统战工作先进集体,连年被省侨联授予全省侨联工作标兵单位,被市委统战部授予全市统战系统招商引资、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单位,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侨联系统和省市统战系统总结、推广,成为“小机关、大作为”的典范。

制约哈尔滨市侨联组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梳理出制约我市侨联组织科学发展五个突出问题。

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一是市侨联领导班子力量较薄弱。市侨联现驻会领导只有党组书记、副主席1人,兼职不驻会主席、副主席6人。因市侨联承担我市独立党组的所有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多(海内外及我市中直、省直单位)、驻会领导少(1人),因此,大部分时间忙于会议和事务性工作,难于抽出更多精力议大事、抓全局,一定程度影响了侨联工作开展。二是“三无”问题长期困扰基层侨联。在我市8区、10县(市)侨联中,除方正县因侨乡建设配有3名专职侨联干部外,其他区、县(市)侨联均属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场所的“三无”组织;23个经常联系的高校、企事业单位侨联也全是“三无”组织。三是个别地方和单位还没有建立侨联组织。

活动开展还不够活跃。有的单位成立以来既不开展活动、也不换届,名存实亡;有的单位没有工作计划,随意性较强;有的单位由于策划不足、设计不够,组织不当,活动经常是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愿望想法很好,实际效果很差,致使一些人感到参加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削弱了再次参加活动的热情。

“侨”字号品牌还没有叫响。近年来,尽管我市各级侨联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创立品牌的意识、缺少创立品牌的设计、缺欠创立品牌的合力和韧性,到目前为止,在我市侨联组织中还没有创出在社会上叫得响的品牌,极大地影响了侨联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内外联络工作还需要加强利用基层侨联、名校校友会和国内其他地区侨联组织等社会侨务资源的意识还很弱,在家坐等多,出动出击少,致使一些国家和地区侨联组织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还缺乏对侨情发展变化的掌控手段和海外工作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有些基层侨联还没有建立侨联小组,对侨务对象的情况掌握还不准,有些工作只能滞留在中间。

服务功能还不够突出。由于缺少必要的服务渠道、平台和手段,使侨联组织的优势和功能没有充分得到发挥,“两个服务”的效果还不明显、收效还不显著、影响还不广泛。一是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切入点选择上还不够准确,还不能使侨联工作的重点完全和中心工作的兴奋点吻合在一起,还不能很好地协助领导破解困扰开展中心工作的一些难题;二是为侨界群众服务的思路窄、套路老、方法少,还不能与时俱进地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内容,还没有在“源头”、“机制”和“体制”上形成维护侨益的体系,有些干部还存在着畏难情绪,遇见问题不是迎难而上,而是能避则避、能绕则绕。

哈尔滨市侨联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侨联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对策。

工作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凝聚侨心、促进和谐,汇集侨力、促进发展”为主题,以“建机制、搭平台、搞活动、创品牌”为工作抓手,以增进亲情、乡情、友情为工作纽带,按照“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发展方向,紧紧围绕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谋划、展开和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整合侨务资源,努力实现“组织建设有新举措,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对外联络有新拓展,侨乡建设有新突破,参政议政有新提升,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为我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工作对策和建议

1、切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各级侨联的班子建设和组织建设,为促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协同市委统战部并以市委的名义召开“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区县(市)现场会”和“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高校、企事业单位现场会”。二是协同市委统战部并以市委的名义制定出台《中共哈尔滨市委加强新时期新阶段侨联工作意见》。通过落实市委《工作意见》来解决长期困扰基层侨联工作的“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问题。三是争取市委同意、财政支持、市外侨办配合,利用3年时间建立哈尔滨市侨务资源信息库,对我市的侨务资源进行普查。四是主动出击,每年增加3-5个海外代表处,逐步扩大其数量和范围。五是积极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市委反映市侨联领导班子的薄弱问题,探索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六是建立健全市侨联机关管理制度。

2、切实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引智)和侨属企业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服务。一是充分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提高我市的投资总量。创立招商协调机制,建立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科研成果资料库;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了解市情、熟悉项目、精通政策;充分利用接团、出访、会展、交流、考察等机会,主动介绍市情、宣传政策、推介项目;对已经投资和有投资需求的客商实施全过程主动的服务,协调和帮助解决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充分发挥侨商多、覆盖广的优势,组织以商招商。

及时收集侨商信息,搭建引资平台,组织洽谈对接,实施跟踪服务;制定奖励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对招商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三是积极引导鼓励侨属企业和侨界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四是创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侨联招商协调机制。

3、切实坚持统筹兼顾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和侨乡建设工作,为促进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一是探索创建联谊和沟通合作机制。即:探索创建区、县(市),高校,企事业侨联分片联谊机制。今年拟以哈师大在境外设立孔子学院为切入点,力争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零的突破。二是积极主动与哈师大联系协调,力争在年内组建以哈师大为主体、侨属企业积极参与的市侨联青年文化艺术团。三是继续发挥“侨”的优势,开展具有“侨”字特色的“祖国在我心中”(庆祝建国60周年、“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华人华侨话巨变”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四是分别组建侨商南非商务考察团和高校学者交流考察团赴境外学习考察。五是加强对方正县侨乡建设工作的指导,通过“侨乡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和中国侨联协调,力争将方正侨乡建设纳入全国侨乡建设视野和总体规划之中;组织我市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到侨乡进行调研,协助侨乡规划建设;组织我市侨属企业到侨乡进行投资考察;通过协调中国侨联将方正侨乡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国内外学习考察团到侨乡参观学习。

4、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维护侨益和参政议政工作,为促进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一是改建并创立哈尔滨侨联网站,搭建为侨服务平台。二是整合并创立“维侨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将“惠侨卡”的使用范围从医院扩大到律师事务所,努力实现法律咨询免费、受理立案优惠、特困群众减费,侨界群众真受益、得实惠的工作目标。三是采取“海外华人、华侨捐一点、侨商企业掏一点、爱心人士助一点、党委政府补一点”等方式探索和创建“扶贫济侨”基金。四是在帮侨惠侨上开辟新的领域。五是积极组织引导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社会调查和视察走访,通过高质量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反映侨界的民生问题。引导他们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市委全会提出的各项重点任务,建科学发展之言,献共建和谐之策。

篇5:×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现在,我代表中共三道岗镇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齐心协力促和谐,圆满完成了镇第13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镇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年均增长12.3%,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5亿元,年均增长16.3%;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170元,年均增长13.3%。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创新局面。一是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落实县委、县政府“双十双百亿”工程,加大“增米、扩稻、减豆”调整力度,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由2006年8.7万亩、4.3万亩、24万亩,分别调整到20万亩、7万亩、10万亩,种植比例由过去的23:12:65,调整到54:19:27。粮食产量由2.12亿斤提高到4.26亿斤,五

年翻一番。二是特色经济向“一村一品”发展。全镇特色经济作物达到4万亩,三道岗村、富强村的瓜菜,护林村、高产村的烤烟,宝山村的万寿菊,长岭子村的红南瓜,民政村地栽木耳,永平村的鹿,电报村的大鹅已初步发展成为专业村。胜利、宝山、长岭子、民政、振兴村落实樱桃谷肉鸭养殖小区7个,建设鸭舍31栋、2.9万平方米,年出栏肉鸭可达270万只。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顺利推进安兴水库灌区3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完成了久兴、龙兴村4.2万亩旱作农业项目;4个行政村,15个自然屯旱田节水灌溉项目;打机电井20眼,完成旱改水4600亩;建成水稻集中育苗小区6个,220栋;完成防洪除涝工程4条,15600延长米,清淤灌溉渠道2条,6000延长米。

(三)新农村建设呈现新面貌。加快3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得到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镇村两级4年累计投入匹配资金502万元,完成通村公路48.7公里。完成了20个行政村村委会办公室建设及8个绿化达标村建设。完成了19个村屯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全镇自来水安装率达到95%。

(四)招商引资上项目取得新成果。五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1.2亿元。三道岗米业公司、东合米业、旭东米业先后建成投产;久兴村1000万元现代化农村合作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参与,主动为大唐、龙源风电企业服务,保证

了富强、云雾山两个风电场顺利并网发电;完成了依七公路征地拆迁,土料场提供任务;投资5000万元的绒山羊养殖加工园区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五)各项改革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7%,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1.2%。“五七工”养老保险做到了应保尽保。集体林权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强化“三资”管理,有效化解镇村两级债务2500万元,其中,镇级415万元,村级2085万元。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医疗、计生、武装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六)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全镇建设大型商场2个,5000平方米;商住小区8个,8.4万平方米;大型综合超市1处,1600平方米。五年累计投资450万元,硬化镇内街路21700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水管网2100延长米,安装路灯20盏,改造主干道供电线路500米,1100米通讯光缆由空中转入地下,绿化植树2万株。小城镇综合载体功能不断加强,有力地拉动了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并且没有产生新的债务。

(七)平安创建扎实推进。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了矛盾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村调委会、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基层组织作用,牢固构筑维稳第一道防线。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以“平安村屯”、“平安商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平安三道岗”创建工作。大力开展非煤矿山、交通道路安全整治,五年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保持了治安安定、社会稳定。

(八)党的建设得到新提升。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委班子建设,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着力打造学习型、民主型、和谐型、务实型班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公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在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大项目较少;二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三是因征地拆迁,权益保障,生态环境等引发的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和任务仍比较重;四是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点还比较落后,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工作思路

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立足当前,放眼发展,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宏伟蓝图。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维护稳定两大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开辟工业园区,开发湿地旅游,加快小城镇建设四个方面取得突破,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奋斗目标: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经济工作思路:立足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潜能,发展现代农业,开辟工业园区,开发湿地旅游,加快城镇建设。

(一)以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一是抓住百万亩水田建设机遇,推进粮食持续增产。坚持“扩米,减豆,增稻”的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旱改水力度,利用三年时间新增水田面积6万亩。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特色经济发展。努力打造“五大特色经济种养基地”,即瓜菜种植基地、万寿菊种植基地、烤烟种植基

地、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绒山羊养殖加工基地。强力实施“主辅换位”战略,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抢抓中央1号文件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争取三年内全面完成龙兴排干、苇子沟排干扩建工程,完成龙兴水库、永平水库消防加固工程,完成丰旺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兴建“五小”水利工程,积极争取安兴灌区土地整理项目,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全镇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以开辟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抓住依七公路即将开通所带来的机遇,沿依七公路两侧,合理调整用地,横向1公里,纵向10公里范围内,规划200垧工业园区用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绒山羊肉制品加工,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以及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三)以提高综合载体功能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立足区位优势,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商业区、住宅小区、仓储物流区、农机配件修理区、农资服务区、休闲娱乐区。全面加强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亮化,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鲜

明的区域性中心小城镇。一是利用3年时间镇内街路全部实现硬化;二是完成地下排水管网续建1600延长米;三是巷路安装路灯200盏;四是积极推进城镇集中供热;五是建设城镇休闲娱乐广场;六是楼体全部实现亮化;七是完成城镇内中心路建设,打造集防洪、休闲于一体的景观带。

(四)以开发安兴湿地为重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安兴湿地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省内保存较好,面积较大的湿地之一,目前仍保留原始风貌,开发旅游项目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一是开发垂钓岛、观鸟平台、水上歌榭、水上餐饮等水上游乐项目;二是建设休闲度假山区,打造湿地避暑养生胜地;三是以湿地为依托,沿依勃公路富强村、三道岗村、久兴村、前进村、电报村,规划开发生态农业景区,建设农家乐和采摘园项目,让游客真正享受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菜”的田园生活情趣。

(五)以促进和谐稳定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好帮校助学活动,使每名贫困学生不因贫穷而辍学,继续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升人口素质,积极配合医疗机构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扩面工作,扩大保险范围,使每名病人都有基本的医疗服务保障,继续做好镇村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评选和发放工作,努力提高和改善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统筹镇村和

谐发展。

三、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一是要加强党员干部培训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科学的发展意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成为推动发展、带动致富、建设和谐和群众满意的带路人。二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党员干部要增强党的意识,爱党、相信党、维护党;要担当党员责任,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专职村干部,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完善村干部管理和保障激励制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等各项规定动作要既不走样,又有创新。引导各级党组织争做“五个好”先进集体,使创先争优活动既丰富生动,又务实有效。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要进一步完善出勤、考勤、值班、备勤制度,对干部队伍从严管理、从严考核、从严监督。既要奖优奖勤,又要罚劣罚懒。坚持年初定制度,全年抓执行,年终搞兑现,把干部的推荐任用、评先评优、福利待遇与工作实绩挂钩。破除在镇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消极应付、无所作为的思想,在村干部中

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强化镇干部职工珍惜岗位、扎实工作、奋发进取的观念,切实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筑牢拒腐防变底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加快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篇6:×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农委、区水务局及各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为农服务素质,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加强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建设“高效、生态、服务性”现代农业。着重做好农业新农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迎接世博会、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的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动物防检疫,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河道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oo九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工作,各村协调配合,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目标,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成效显著。2009年农业生产计划目标完成良好,粮食及各种农作物又取得丰产丰收,农民增收明显。全年畜禽无重特大疫情,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层次提高。

全镇水稻面积5400亩,平均亩产620公斤(测产数据),蔬菜面积6300亩(包括水生蔬菜),复种率3.2,总产45000吨,经济果林3157亩,总产7500吨,猪出栏15000头,禽90万羽,蛋3200吨,牛奶800吨,水产430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1亿元(估算值),种植业平均亩产值5000余元。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已有二年时间,现初具规模,发展良好,各项目在完成一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二期的申报和项目的深化。邮佳花卉基地二期综合生产区已开工建设,绿妮瓜果完成研发室建设和国家级瓜果基地的申报,瓜果研究所已开展工作,以循环经济、生态化生产的食用菌二期工程逐渐展开。林娟渔业合作社标准化鱼塘建设年底完工,鹿溪猪场浦东白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土地流转基本完成,绿化工作正逐步施工。上海精文公司花卉基地500亩土地流转完成,目前正在土地平整和园区规划。

为了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整体水平,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正在规划设计农业休闲旅游功能,加强项目间的协调发展,突出都市型农业特色。

二、以迎世博会,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为契机,确保食用农产品的安全

开展“世博600天”、“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活动以来,各农业部门、村以此为契机抓落实,抓推进,全镇现有蔬菜面积6300亩,种植户900户,设立了118名责任心强的联户组长,向农户发放宣传告知书,安全用药宣传画1万余份,落实了镇、村联户组长,栽培户安全用药承诺书、监管责任书,签约率达100%,达到了全覆盖,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相互督促,镇、村监管的体系。2009年镇级蔬菜速测11000余个样本全部合格,市、区二次“飞检”150个样本全部合格,被评为优秀,全镇蔬菜种植户抽检不少于4次,其中敬亭合作社上市蔬菜批批速测达标,田间档案记载50户。畜禽防检队伍得到了加强,防检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年初,防检队伍增至11名,落实防检质量考核制度,签约防疫员责任书,与村养殖户签订了防检协议(这一工作为09年新增措施),签约100%,建立养殖户棚头卡100%,对小户养殖户进行饲养,用药记录试点,畜类重大疫病免疫151530头次,禽50余万羽次,犬类免疫2000条,生猪“瘦肉精”检测300份全部合格,禽流感检测650份,全部合格,做到应免尽免。

今年以来,镇级层面及配合区食品安全监管检查7次,特别是农资市场检查密度加大,达12次。镇开展示范镇建设期间,农业服务站会同有关村增加了2次农产品、农资市场的大检查,增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3次,有效地起到宣传监管作用。###镇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区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农业水利管理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对全镇灌溉设施进行了调查摸底,编制了应急改造计划。完成地下渠道750米,渡槽30道的改造,投入资金48.6万元;二是对农田灌溉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各电灌站的维修养护,共维修泵站41座,57台套,地下渠道25公里,保持农田灌溉设施完好率100%,灌溉保障率100%,使为民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继续推进万河整治工作,保持好成绩,在重点河道上建木桩护岸2.15公里,岸坡绿化2.66万平方米;四是“创模”黑臭河道治理取得好成效,顺利完成推进北澜港,北界沟黑臭河道治理,疏浚河道6.73公里,土方21.73万立方米,建成立式块石护岸7.32公里,护栏亲水步道各5.31公里,使###镇河道景美水清?

四、加大畜禽整治力度,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篇7:×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十三五”时期总结

“十三五”时期,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要事,以基层治理为第一保障,工作成绩斐然:2016年XX镇“李泽模式”在省、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推广,2016年东坪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人文古道”,2017年东坪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景区,2018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评“省级样板”等,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XX镇获评浙江省4A级景区镇,东坪村入选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衢江区唯一),全市“区乡一体、条抓块统”试点工作现场会在XX“七星讲堂”召开。上半重点工作排名中,XX镇位列全区第三,多项重点工作名列前茅。

一、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工业经济量效齐增。

五年来,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通过盘活工业园区20余亩土地资源,先后引进企业2家,实现工业总投入1.5亿元。2020年,XX镇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战双赢”,预计2020年2家规上企业总产值达1.2亿元。

二是农业经济稳中有进。

XX镇深化放心农业“八大体系”建设,建成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监测站1处和4个家庭农场快速检测站。2016年-2017年,投资1800万元,建设占地60亩、35幢养殖厂房的李泽牧场,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实现了村庄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央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村社联建、户租社管、种养结合、多方共赢”的“李泽模式”享誉全国。

三是乡村旅游提质增速。

全面构建“一心一带、五大片区”的空间结构形态,顺利完成东坪3A级景区创建工作。五年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景观节点改造、峡东线通景公路提升、特色民宿提质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景区功能和旅游接待能力。相继成功举办“农民丰收节.东坪夜宴”、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浙江衢江站、中国大学生音乐节东坪采风、东坪柿子节等活动。农家乐发展突飞猛进,五年来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大力发展高端民宿,隐柿东坪民宿和大桥柒号民宿相继被评为省级金宿和省级银宿,乡村旅游成为美丽经济新载体。在上半年疫情影响的情况下,2020年东坪旅游逆势而上,截止10月底,游客接待量达7.56万人次,景区农家乐营业收入达700余万元,精品民宿经营收入超过230万元。

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集镇能级进一步提升

一是统筹推进“五水共治”。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河道长效管理49.41公里。2017年,全域剿灭17个劣V类水体,一次性通过区五水共治办的复核验收,成为衢江区首批“剿灭劣V类水体”达标乡镇。深入开展“清千塘美百河”行动,共整治水塘10个,渠道2条,清淤4万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公厕9处,建成衢州市旅游3A级公厕3座,生活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实施垃圾源头综合治理,委托第三方管理运营垃圾清运BOT模式,2016年-2019年连续四年五水共治工作获得全区前2名。

二是持续推进环境治理。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狠抓生猪整规、集镇建设、垃圾分类等工作。完成生猪整规,实现全镇生猪禁养,人居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推进“四边三化”整治销号,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集中整治,成功创建“无违建乡镇”、“无赤膊墙乡镇”。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提升,关停企业8家,完成集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2020年,XX镇实施了珠坞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失母湾村祝家垄自然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工程等提升水环境质量,并通过地质灾害修复、村内排水改造、峡东线庭院改造等改善村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是强势推进农房整治。

结合生猪整规、“四边三化”等工作,进一步加大违章建筑、破旧棚铺拆除力度。完善动态巡查制度,成立了土地巡查队和违章建筑应急小分队,强化日常监管和巡查,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违建行为。五年来,共处置存量违章建筑约20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拆除面积56500㎡。为进一步做好农房整治拆后利用,构建拆、管、用的工作闭环,XX镇积极开展“一米菜园精品村”和“一米菜园示范村”创建,规划“一户一方案、一园一风格”推进全域创建,实现园园有亮点、家家有特色。2019年,大桥村获衢州市十佳“一米菜园”示范村称号,2020年申报东坪村和后山村衢江区“一米菜园”示范村。

三、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

五年来,全镇共完成大小项目159个,实施了农民饮用水工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完成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卫生院改造,新建后山、下叶、东坪、失母湾等4个村级办公场所,建成文化礼堂7个、农家书屋11个,完成XX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完成全镇11个村110亩建设用地复垦及失母湾村村庄道路提升工程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美丽城镇建设、高岭村峡谷岭古道修复等10个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后山村和大理村党群服务中心,失母湾、后山、大理、乌石坂等4个文化礼堂,全部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2月完工。

二是办好民生实事。

推进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7%以上。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注重低保、五保动态管理,适时开展低保扩面、核减工作,确保公平、公正。狠抓医疗卫生建设,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实现全覆盖。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2019年新建XX镇公办幼儿园,同年峡口初中撤并入杜泽初中。2020年,XX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揭牌,峡口、大桥、下叶等村实现城市管网集中供水。

三是加强平安建设。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谐法治的社會风气更加清朗,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工作力量,建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网络员的代办、帮办、陪办作用,把“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新建规范化“四个平台”指挥室,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抓好网格员队伍建设,配备平安通手机,实现事件电子化报送。2020年,新建XX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力推进雪亮村居建设,集中安装监控234个,全部接入公安天网和镇四个平台。

四是创建文明城市。

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XX镇作为全区7个重点乡镇之一,精密部署、扎实行动,将集镇范围(以集镇所在行政村峡口村为重点)划分为305省道、峡丰线、老街等九大区块,对大桥、峡口、东坪、珠坞四个申报行政村则由村书记亲自挂帅,对照创文标准进行逐一整治。通过修复道路、亮化路灯、绿化空间、增加活动设施等,集镇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得到大大增强。2020年,全市创文擂台赛XX镇排名全市第七、衢江区第二。

五是全力脱贫攻坚。

XX镇立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一方面做实“三联工程”,明确扶贫结对帮扶“一户一策一档”,各联村组团由团长领衔,会同村两委逐户分析,形成“一户一策”帮扶方案。联户干部利用“周二无会日”开展走访,深入农户了解实际困难、具体问题,商量解决路径,进一步完善帮扶措施。为解决低收入农户饮用水安全问题,投入15余万元,采购安全有效的净水设施发放给低收入农户并统一安装,保证低收入农户饮用水安全销号。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借助杭衢结对东风,在杭州市帮扶组的帮助下,为后山村找到了增收致富突破口。2020年初,后山村与衢江区乡情家庭农场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特色蔬果生态产业园。在项目带动下,后山村集体经济每年有10万元收入,同时带动周边近1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根据衢江区和鄞州区的“鄞衢山海协作飞地消薄产业园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今年我镇失母湾、大桥、珠坞3个扶贫重点村入股该项目,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万元。XX镇以“农旅融合”为切入口,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高端民宿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增加低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300多元。

四、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进一步夯实

XX镇以村组织换届为契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讲堂”、“区乡一体、条抓块统”等工作,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走出一条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共促双赢的新路子。

一是“七星讲堂”筑牢意识形态阵地。

XX镇乡村振兴讲堂按照“共性+个性”、“分散+集中”、“线上+线下”的理念,摆了一个北斗七星阵法,布局了七个展馆:一是小镇会客厅,二是乡村振兴讲吧,三是乡贤能人馆,四是南孔书屋,五是乡愁博物馆,六是文旅综合展示馆(村播馆),七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古韵XX志愿者服务中心)。2019年,全市统战工作现场会在XX召开,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熊建平对XX统战工作表示肯定;

二是“双向考评”机制提升行政效能。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兼顾、探索创新、依法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对职能部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自上而下”考核,强化“自下而上”评价。推动模块化运行实战实效,强化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执行落实,实现“条抓块统”。

三是“风险管控”营造风清气正换届选举环境。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深入谋划“一肩挑”人选,加快推进后进村党组织集中整转,扎实开展村级专项巡察整改。摸准摸透村情民意,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动态研判、精准研判,全面掌握选情。强化“政治体检、素质扫描”,对全镇意向报名人员开展审核把关,坚决把瑕疵人选挡在门外。今年11月5日至7日,XX镇11个村完成支部换届选举:党员参会率100%、参选率100%,所有“一肩挑”支委得票率100%。

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着力建设活力XX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围绕集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打下基础。力争到2025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项目建设撬动经济发展。健全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全程服务,力争生产性投资年均增长10%,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0%。2021年,完成农得惠企业重组,优化工业功能区产业布局。

二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突出“招大、引强、选优”,依托工业园区的集聚优势,重点引进龙头型、链条型、科技型、生态型的大项目。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多元化招商,实施联合招商、以商引商,力争每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现代农业项目2个,2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个,推动XX经济加速奔跑起来。着力引进一到两家的龙头型旅游开发公司,将XX旅游由东坪一枝独秀向万紫千红的全域旅游扩展。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政策扶持等方式,大力扶持发展民宿经济、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引导一批在外务工的成功人士返乡二次创业,做大做强XX旅游产业。2021年,XX镇将重点做好东坪栖心民宿项目对接,加快项目落地,带动东坪景区提档升级。

三是加速突破要素瓶颈。

围绕产业提升和集镇发展,全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村庄集聚点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土地成片开发、成块利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推广农村家庭农场、农村土地承包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出比。积极推进低效桔园改造,做活土地文章,加快土地开发,为发展精品现代农业打好基础。2021年,XX镇将启动芝溪安置小区建设及配套工程,增强集镇发展活力,加速人口与产业集聚。

二、打响“古韵XX”金名片,着力建设魅力XX

一是以规划引领擦亮旅游名片。

主动融入衢北旅游圈,找准切入点,做好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和建设。全面构建“一区两线”的发展空间格局:全力建设东坪4A级旅游景区,打造峡东线、芝溪线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东坪李氏唐文化,讲好“唐故事”;围绕芝溪自然风光带,打好“水上牌”;围绕东坪山、笔架山,念好“山字经”;围绕周边山水农田,走好“田园路”;围绕乡愁馆、紫竹书屋等文化景点,唱响“产业曲”。充分挖掘整合白云岩寺佛教康养之道、东坪民宿康养之所、高山果蔬康养膳食等康养旅游元素,加快打造具有XX特色的综合性康养旅游基地。2021年,XX镇将以美丽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高岭古道开发、东坪旅游景区提升建设。

二是以项目带动提升旅游形象。

推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升级改造连通旅游文化景点的道路及公交系统,方便游客出行。实施峡东线沿线改造提升工程,开展美丽庭院打造、景观节点建设。启动李泽古村落保护开发工项目,维护好李泽祠堂、姚氏宗祠、下金大桥等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森林康养、放心农业、民宿经济等产业发展,谋划推进一批康养项目,重点引进高端民宿、农副产品深加工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项目,让XX旅游有根有魂、有特色有品位。

三是以产业融合发展旅游经济。

有效挖掘境内的山水人文内涵,精心谋划、举办一批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千方百计扩大叫响“千年古道、魅力东坪”旅游品牌。以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主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民宿、调动农户参与休闲康养、放心农产品、中高端民宿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坚持典型引路,扶持一批示范户、建设一个示范村,着力打造全区高端民宿集聚区。

三、筑造美丽乡村新生活,着力建设生态XX

一是扮靓集镇,树立XX新形象。

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要求,坚持扩容与提质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全面加快XX集镇建设项目步伐。启动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及集镇集聚建房项目,实施集镇古街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使集镇向东西延伸,南北辐射,实现集镇扩面提质的工作目标。依托笔架山文化公园开发项目,积极引进周边生态农庄、民宿客栈等服务业项目,努力打造清新自然、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田园集镇。

二是改善环境,呈现农村新面貌。

按照“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章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注重强化河道保洁力度,完善镇村两级“河长制”、“路长制”管理网格,积极打造最美河道。全面开展“治污治乱”,到2021年,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力争空气清新、河道清澈、乡村清洁、集镇清爽成为常态。

三是做美乡村,建设XX“大花园”。

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中心村”“集聚点”布局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复垦项目,争取后山村列入2021年改村提升村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积极推进特色乡镇、特色村庄等规划,谋划建设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强化巡查监管,对违法用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绝不姑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做好农房整治后半篇文章,“一米菜园”以点带面,实现由盆景变风景;打好土地整治、生态修复组合拳,增加区域内耕地面积,提升土地利用率,推进空间、规模、产业有序布局。

四、推进民生事业新发展,着力建设幸福XX

一是扛起民生改善责任。

加强学校建设,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完善中心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建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提高整体计生服务水平。加强乡土文化保护,加快文化队伍发展,力争到2025年,月月有文化活动、村村有文艺队伍,文化礼堂实现11个村全覆盖。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林区道路、村庄道路、渠道、山塘水库等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2021年,计划新建峡丰路至五丰山道路、岭下自然村至高岭村办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完成乌石坂、大理、李泽等村饮用水管网连接,全域完成农民饮用水工程。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深化农民素质培训,引导农户发展特色美食、高端民宿等产业,鼓励电商创业,支持多渠道就业。依托商会、乡贤会,打好“乡情牌”,打开招商引资新局面。鼓励村集体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经济业态,支持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物业用房和发展服务经济。2021年,大桥村将新建一座物业用房,增加村集体收入。后山村通过流转旧厂房,对外推介实现“零地招商”。

篇8:×镇农业发展工作思路的探讨与思考

现代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量的日益剧增, 大量农民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随之而来原有的生活方式也被打破。面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儿童, 学校德育工作就得打破旧格局, 探究出新的发展思路。古往今来德育是教育之本, 古之千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身做人的原则。而今党中央号召共创“和谐社会”, 并指明了学校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这一要求, 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任何道德都必须服从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渠道, 发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长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探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道路。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鉴于我们的德育工作发展思路, 我们对德育工作实践中影响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我校 (注:此处指河南省开封市边村小学, 下文同) 学生中存在诸多不良习惯, 较为集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 傲慢、自私、无理、贪玩不爱学习。 (2) 懦弱、懒散、学习时磨蹭、爱吃零食。 (3) 说谎不诚实、乱花零钱上网吧玩游戏、逃学。 (4) 性格孤僻、暴力好斗, 难以和他人沟通, 有心理阴影。

究其原因是学生来自于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上述第一种情况常见于年轻夫妇外出打工, 家中以老人和儿童留守为主体的家庭。根据我们对我校学生近三年来的统计,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30%。“留守”家庭的学生,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或者其他亲属。而这些监护人要么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不具备指导能力;要么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学生。但他们对孩子有较强的溺爱心理, 生活上倍加呵护, 行为过分娇惯。第二种情况常见于严管型家庭,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这样家庭的家长过早地考虑孩子的未来, 不愿让孩子自然成长, 怕输在“起跑线”上。过多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 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最终造成这种不良习惯。第三种情况常见于经济富裕的家庭: (1) 家长相互攀比, 盲目择校类。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 他们把孩子弄到市内或其它地区学习, 而孩子在疏于监管的情况下, 形成了不良习惯后, 被迫返回农村就读。“回归”类学生, 他们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牺牲品。 (2) 因受失去土地, 父母做生意或外出打零工繁忙劳动的影响, 家庭事务无暇问津, 所形成的忙碌类型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此类家庭家长早出晚归似劳燕分飞, 只为捞钱, 而无暇问津孩子的成长, 只能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养成孩子乱花零钱和沉迷网吧玩游戏的不良习惯。第四种情况常见于受不幸婚姻影响, 所造成的单亲家庭或失去双亲关爱的儿童, 形成的失去父母关爱类的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来自“失去亲情关爱”类家庭的学生, 他们常在父母的争斗中伤感。由于失去了家庭亲情的关爱,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阴影, 导致他们形成这种不良习惯。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 我们通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探究教育方法来指导德育工作实践。我们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德育实施。首先, 对实施德育工作关键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行动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其次, 结合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 采取集中教育与典型个案跟踪教育相结合的行动, 制定出干预方案。第三, 针对各种不良习惯, 具体实施教育。针对第一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让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高兴”、“做自强自立的好少年”、“比爸爸、妈妈对社会的贡献”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写信和打电话了解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艰辛”、“和同学们结成好伙伴”的活动。针对第二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我不比别人差”、“我和同学比本领”、“快速做好一件事情的感受”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这些小事情我能做好, 不用别人来帮忙”的活动, 并指导家长让孩子快速做完一件事, 就奖励玩耍时间, 激励其改掉不良习惯。针对第三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逃学的危害”、“谎言到底欺骗了谁”、“增长知识, 绿色上网”、“怎样使用零花钱”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指导家长要让学生通过作家务劳动, 才能换取零花钱的方法。针对第四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有事对你最喜欢的老师说”、“和同学结成好伙伴”、“有话好好说”、“我不难过有很多人在帮我”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心理辅导、关爱行动。

通过以上行动研究, 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实施了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主题班会、中队会中也较为全面地教育了全体学生。这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研究中, “教师是一位研究者, 而在研究结果形成以后, 他们又成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集双重身份于一身的教师很自然地就把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德育研究与实践“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思路;也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走上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中庸[M].乌兰察布:远方出版社, 200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Z].2010.。

[3] (美)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工伤保险常识劳动者不可不知下一篇:有泪你就哭声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