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尊重的中考满分作文

2024-04-11

写尊重的中考满分作文(精选8篇)

篇1:写尊重的中考满分作文

我赢得了尊重

“就是她啊,这么个小不点能演讲成什么样?”“是啊,前面又有那么多高手!”“看来这次没什么看头了„„”台下是一片刻意压低的议论,语气中充满了不屑,眼光中带着嘲讽和怀疑。

时间闪回到三年前的东马坊学区演讲比赛,我通过了预赛,将与一大群初中的哥哥姐姐们同场竞技。为此,我每天坚持背讲稿到口干舌燥,练动作到筋疲力尽。时间飞逝,到了决赛的日子。看着哥哥姐姐们一个接一个走上讲台,我愈发忐忑不安,天气并不热,我的手心却全是汗。“18号选手请上场。”终于,轮到我了。面对台下的冷嘲热讽,我艰难地挪动步子,身体细微地颤抖着,感觉到鼻子酸酸的,眼泪几乎要掉下来。不,我不能就此屈服,面对他人的质疑,我该做什么?我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掌心,那一刻我前所未有的镇定。只有做到最好,才能回击对我的质疑。

我开始演讲了。一分钟。声音仍有些许颤抖,身体有些僵硬,但嘴里吐出的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那时我感觉就好像不是自己的嘴巴在说话一样。或许是有老师在监督,台下安静了许多,但仍有些许嘈杂。二分钟。或许是我当时的心情很符合演讲的爱国主题,激动亢奋。我呼吸越来越平静,动作也变得自然,我觉得演讲渐入佳境。

三分钟。演讲到了高潮,身体仿佛不受控制,肢体语言丰富起来,言语也更加抑扬顿挫。我的背脊挺得很直,目光直视前方,一片清明。台下异常安静,整个大厅只有我的声音在回荡。

四分钟。演讲结束,我鞠了一个标准的躬,心里怦怦直跳。台上台下一片沉寂,少顷,满堂彩,铺天盖地的掌声。终于,我赢得了尊重。苦涩与欣悦夹杂心头。

那时,萦绕在耳边的只有一段话。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仿佛是我的心说的一样。

篇2:写尊重的中考满分作文

我最崇拜的作者就是鲁迅,不是宣传片里的鲁迅,也不是教科书里的鲁迅,是通过读他的作品读出来的鲁迅。

谈起鲁迅,他是一个勇敢、真实的人:

鲁迅在写作品《朝花夕拾》中批判对“正人君子”中,不怕对别人得罪而后生惧怕,也不怕自己孤立无助时,没有人帮助,不怕无饭吃时的害怕,不怕落魄时的无助。这里的批判与嘲讽,可以视为鲁迅的勇敢,显示了鲁迅真实的一面,这也是真正的鲁迅。正如:我们在困难中是迎难而上还是犹豫不决,鲁迅就是我们的榜样,敢恨、敢爱、敢担当,敢为人民付出自己!

鲁迅是一个正确的人:

他当时放弃做医生,选择用笔揭露社会丑恶面的作家,了解当时百姓的疾苦,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人,鲁迅的思想与整个民族在世界上生存和出路相关。孙玉石评价鲁迅的思想是“他的思想甚至超越了一个民族自身的范围。”鲁迅的思想是正确的。他为自己想的少,为他人想的多,就像那灯,永不熄灭,用正确的思想照亮我心。

鲁迅是伟大的人:

鲁迅有着当时一般人没有的那样深沉的爱国情怀,敢于用他犀利的文字鞭笞当时社会的黑暗,他敢于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与愚昧的封建思想斗争。他同情人民,却不因同情而掩盖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他有追寻真理的勇气而且付诸于行动,这就是他的伟大了。

郁达夫这样评价鲁迅:“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好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鲁迅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地最正确的,最勇敢,最坚决,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篇3:2008年河南中考满分作文

(1) 题目: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要求: (1)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然后作文。

(1) 一花不成春, 独木不成林。

(2) 如果你想走得远, 请和大家一起走。

(3) 一只蚂蚁来搬米, 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 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 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 (1) 根据材料寓意作文, 题目自拟。 (2)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导引]

2008年的河南中考作文仍然是选题作文形式, 试题题型有继承也有变化, 继承了去年的命题作文, 而把去年的半命题作文变成了今年的材料作文。

第一个题目“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此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命题作文。写作此题须注意:

一、只能选叙事性体裁。此题限制比较大, 体裁上已经明确不得使用诗歌形式, 除此之外根据题目特点也不能写成议论文和说明文, 而是只能写成叙事性的文章, 比如记叙文、小说、剧本等。

二、内容需有故事性。既然题目中出现“故事”二字, 那么文章的内容就必须有故事性, 情节曲折生动为佳。

三、注意“我”在文中的地位。“我”是主角, 所以在文中安排“我”的位置时要注意, 自己不是配角不是导演也不能只是故事的线索, 而是主角。

第二个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 所给三则材料都是以“团结”或者“合作”为话题的材料, 要求中提示根据材料寓意作文, 所以此题就相当于以“团结”或者“合作”为话题的作文了。此题所给材料可以用, 也可抛开不用, 文章扣其寓意即可。写好此题, 同学们可以进行如下构思:

一、扩展其中一个材料, 写成童话故事。三则材料都是有着深刻哲理或寓意的材料, 扩展其中任何一则材料, 写成一则童话故事, 将会是一个不错的构思。

二、运用所给材料, 写成议论文。所给材料可用其中一则或者几则, 然后再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论证, 以证明“团结”或者“合作”的意义即可。

三、取材料寓意写成寓理于事的记叙文。把团结或者合作的道理寓于一件生活小事中, 写成一篇记事小文, 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河南中考考生

在故事发生时, 他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 他常常做些让大人们意想不到的恶作剧。但是, 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 所以大人们除了偶尔斥责几句之外, 都不把他做的那些调皮捣蛋的事放在心上, 就这样, 他的胆子越来越大, 闯的祸也越来越大。

那天, 他带着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小孩子, 先是来到几棵小树下, 噼里啪啦一阵响声过后, 小树没了, 小孩子们手中每人多了一根斩妖除魔的“金箍棒”, 然后, 他带着那帮小孩子, 挥舞着木棒, 呐喊着直奔目标。

他们的目标是坐在河沿上的一个傻子, 傻子傻乎乎地吮着手指, 眼中闪动着品尝美味的神情。

只见为首的那个小孩子拿着木棒指向傻子:“妖怪!”然后猛地打向他的屁股, 傻子被打得躺在了地上。他看着突如其来的敌人, 无可奈何地睁大眼睛看着那群孩子。为首的孩子好像觉得这样还不够有趣, 就转身跑到河里抓了一条鱼, 强迫傻子吃下去, 使傻子享受了一顿“活鱼生吃”的“美餐”。看着傻子吃生鱼的傻样子, 孩子们都快活地笑起来, 他们觉得太有趣了。

突然, 笑声消失了, 只见傻子正用手向张成“O”形的嘴里乱掏, 脸色发紫, 眼里泪水乱滚。孩子们有些害怕了, 都你看我, 我看你, 最后把目光都投向了为首的孩子。为首的孩子显然也有些害怕, 但他为了保持“首领”的风度, 就大模大样地一挥手说:“没趣, 走吧!”其他孩子如获大赦, 作鸟兽散, 疯狂地沿着回家的路跑去。

为首的孩子刚跑到家, 还没来得及喘息, 就有人拉着傻子找上门来了, 那人一迭连声地喊:“干吗欺负一个傻子, 他只是个傻子啊。”傻子嘴里噢噢地叫着, 看到小孩, 吓得直往那人身后躲, 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肮脏的面颊淌下来。问清了原委后, 孩子的爸爸一把夺过孩子手中的木棒, 狠狠地打向孩子, 边打边说:“要是你是这个傻子, 别人这样欺负你, 你会怎么想?”那人慌忙拦住爸爸, 说:“他只是个孩子, 教育教育就行了, 别那样打他。”傻子也不哭了, 悄悄地拿过爸爸脚边的木棒, 扔出老远。

孩子哭了, 那泪中有深深的忏悔。从那时起, 他再也没有捉弄过傻子, 他明白了, 傻子也是人, 而且是个应该受到特别照顾的病人。

那个为首的孩子就是我, 那些孩子是我当年的小伙伴, 那个傻子真的是个傻子。这是发生在我童年的故事, 我, 就是那个故事的主角, 可惜是一个不光彩的反面的主角。

【简评】

选材新颖独特, 情感坦诚感人。

文章选用自己童年的一件傻事。“我”无知地毁坏小树、愚弄傻子, 他让人感到可气可恼, 这是一件小作者专有的材料, 可谓事例独特, 因此写出的文章不但引人而且感人。

文章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做了深深的忏悔。本文的主角是一个反面角色, 不过这个“主角”也是一个勇于自我解剖的人, 作者敢于把自己的丑事拿出来, 与读者坦诚相见, 并且细致剖析自己。文中的这份坦诚让人感动。

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河南中考考生

现在请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在一个贫穷的乡村里, 有一对夫妻, 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为了这个孩子, 夫妻俩倾尽了自己的心血。后来孩子大了, 上学了, 成绩还不错, 夫妻俩很高兴。南

夫妻俩开始拼命地干活挣钱, 因为, 孩子要上学了, 需要花费的地方更多了。他们暗下决心, 一定要倾尽全力供养孩子上学, 考上大学, 别再像他们那样, 过着苦日子。

到了初中, 原来学习成绩挺好的孩子学习却变差了, 精神也越来越萎靡不振。夫妻俩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他们更加关心孩子, 他们怕孩子学习太累, 身体出了毛病。

终于有一天, 老师把孩子的父母叫到了学校:“你把你的孩子领走吧, 他老是上网吧, 打游戏, 已经没得救了。”明白了真相, 孩子的父母惊呆了, 他们简直不相信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但孩子青黑的眼圈告诉他们, 这一切都是真的, 真的!

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领回家, 一路上, 他们三人谁都没说什么话。回到家, 父亲拿起铁锹狠命地向那棵大树根下刨去。孩子茫然地看着父亲, 不知道他这是要干什么。父亲终于刨累了, 他蹲在地上, 大口地喘气。母亲拉着孩子, 让他看父亲刨过的地方:那里, 埋着一大堆各式各样的奶粉瓶子。“看, 这些都是你喝过的奶粉啊。你现在大了, 可你这样对得起谁啊?!”母亲忍不住抽泣起来, “我们养你, 指望你能像这小树一样, 越长越高, 越长越直, 最后长成可用之材, 没想到你……”母亲哽咽着说不下去了。父亲猛地站起来, 拍着孩子的脑袋说:“没想到, 你长成了歪脖子树, 你说, 你对得起谁?”孩子低下了头, 悔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

孩子转学了, 孩子用功地学习。每当上网的念头在脑海里打转时, 他就会想起那棵大树, 和树下的那一堆奶粉瓶子, 还有母亲的泪眼, 还有父亲忧愤的神情。终于, 他忍住了, 他让父母欣喜地看到, 他正像那棵大树一样, 努力地向着蓝天生长。

——故事讲完了。最后我要告诉你, 那个故事中的主角就是我。另外, 我还要告诉你, 我要把父母的希望在以后故事中一一实现, 我要做父母渴望中的故事的永远的主角。

【简评】

故事感人, 主旨深刻。

父母都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从这篇文章中, 我们可以体会出父母之爱的无私、伟大。子女都是怎样成长的?从这篇文章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成长的曲折。故事在父母大爱和子女堕落的对比中, 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文中记叙了一件父母教育孩子的小事, 在父母之爱的感召下, “我”最终醒悟, 并决定“要做父母渴望中的故事的永远的主角”, 是爱, 唤回误入歧途的少年。这个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也是值得很多家长深思的。

小蚂蚁的故事

■河南中考考生

在森林中, 住着很多小动物, 它们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其中, 还有一个蚂蚁家族, 它们在一棵枯树上找到了一个温暖安逸的家, 也在森林中住下了。

有一天, 一只小蚂蚁偷偷地跑出了家。它来到小溪边, 在小溪边尽情地玩耍, 它玩耍了很久, 玩累了, 就躺在树下休息。过了好久, 它睡醒了。但它感到肚子空空的, 它就想:现在已经是中午了, 爸爸妈妈该饿了, 我现在就去找东西去, 这样爸爸妈妈就能夸我了。

于是, 它就开始找食物了。它跑了很多地方也没找到食物, 它脑袋迅速地转了一圈, 想:狐狸伯伯家里应该有很多食物, 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它于是就又加快了步伐向狐狸家里跑去。刚好, 狐狸刚吃过午饭, 地上掉了一些米粒。小蚂蚁看到后非常高兴。于是, 它就抱了一粒最大的米粒。但是, 那粒米粒对于小蚂蚁来说是太重了。小蚂蚁无论怎样抱它、背它、推它, 但它还是安如泰山, 一动也不动。

小蚂蚁非常伤心地坐在了地上。刚好有一只小蚂蚁在这经过要回家, 它看到小蚂蚁非常伤心的样子, 就跑去问它出了什么事。于是小蚂蚁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它。它听后高兴地说:“你不用伤心, 我帮你搬!”于是它们两个就搬那粒米粒, 但它们的力量还是不够, 那粒米粒只稍微动了动。它们累坏了, 坐在那休息。这时, 小蚂蚁的一个朋友来找小蚂蚁, 小蚂蚁的朋友把事情都看在了眼里。于是, 它上前也帮助小蚂蚁搬米粒。嗬, 那米粒竟然动了。于是, 它们三个同心协力, 终于把米粒搬到了小蚂蚁的家里。

小蚂蚁的爸爸夸了它们三个, 并把米粒分开让它们吃。然后爸爸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你们团结的成果, 你们要记住只有团结才能把事情办好, 也只有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它们郑重地点了点头。

【简评】

拥有丰富想象力, 材料改写也改出了一篇妙文。

从本文中, 我们看到了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素材本来是短短的三句话, 作者素材中的人物、事件丰富上许许多多生动的成分。这是与作者平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分不开的。

经过改写后, 原文中的童谣变成了一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小蚂蚁”经历三次, 最终和朋友合作成功搬米, 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文章最后作者借蚂蚁爸爸的话点明主旨, 使得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内涵丰富了。

制胜绝招

■河南中考考生

愉快的寒假过后, 可能是我们假期中懒散惯了, 在开学的头几周里, 我们步调总是谐调不起来, 以至于我们班的纪律、卫生、文明等一系列的分数都被扣掉不少。

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可急坏了, 很想赶快改变这种局面。奇怪的是, 班主任什么也没说, 只是让我们出去拔河, 这可把我们高兴坏了。

拔河比赛前, 她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两组。不知道是班主任有意还是无意, 其中一组有好几个瘦弱的学生, 相比另一组力量悬殊很大。幸运的是, 我被分到力量强大的一组。看着毫无信心的对手, 我高兴地想:“对方这下输定了, 他们没我们力量大。”

比赛要开始了, 老师把垂头丧气的弱队叫到一边, 说了几句话。老师的安慰不会给对方增加力量的, 我想。

随着班主任一声令下, 比赛开始了。双方都使足劲儿朝自己的方向拉。我看得出对方明显站得比我们要整齐, 他们的队形差不多成了一条线。他们口中还喊着整齐的“一二三”, 最后猛一拉, 我们竟然被拉了过去, 他们赢了。

“老师教给了你们制胜绝招。”我们大声喊。老师笑了, “我的确教给了弱队制胜绝招, 不过, 这可是个非常简单的绝招啊, 我只是让他们站在同一条线上, 把劲用在同一点。”我们仍然疑惑地看着班主任, 班主任看出了我们的疑惑, 然后又解释说:“不错, 你们队看起来比对手强大, 可你们拉绳子的时候用的是蛮劲, 有的向左偏有的向右偏, 力量就分散了。而对手则劲往一处使, 合力力量就大了。”老师接着又说:“我们这个班相对于其他班, 本来还算是一个‘强队’。可是为什么我们班近来的得分下降了呢?原因是大家平常团结得不够, 办事不能站在同一条线上, 没有把劲凝聚在同一点上啊!”

我们恍然大悟了, 我们的落后, 原来是团结合作得不够啊。由此, 我又想到, 这个“制胜绝招”还可以扩展到一个大的群体, 甚至一个民族。一个群体或者民族只有团结一心了, 它才会强大起来啊。

【简评】

巧设谜局引人读, 寓理于事点题巧。

题目为“制胜绝招”, 是什么绝招呢?作者在题目中就为大家设了一个谜局, 引得我们不由得想要读下去。文章最后, 作者才亮出谜底:制胜绝招就是团结。

篇4:写尊重的中考满分作文

值得你深思的考场作文N大失误

(一)题材老套的“熟人体”

2015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作文题目是《补》,作为当年命题人之一的笔者就想,面对该题,几万考生又会有怎样的构思呢?该不会都写“补衣服”吧?令人称奇的是,考场情况被我们不幸言中。作文批下来,几乎一半的考生都写自己的衣服破了,然后请妈妈补衣服。灯光下,看到妈妈已经有了白发,手也变得粗糙,考生心生感激,一通抒情后,结束全文……

(二)一事一议的“寓言体”

讲一个与“补”有关的故事,最后一段象征性点题,结构呆板,缺乏诚意。某考生写蛋糕店刚开业不久。一天,听到前台员工和后台员工在吵架。起因是东北的冬天经常下雪,雪地里走路很容易滑倒,蛋糕也就很容易被摔坏,顾客经常会回来请求修补,修补蛋糕应收多少钱?最后他们决定免费。文章结尾是这样的:“品德比收益更重要,修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蛋糕,你付出的是一颗善心,收获的却是一份感动!”

(三)讲别人故事的“读者体”

某考生写“我”从沈阳到上海的女儿家小住,发现“补课”几乎成了上海的老人们之间的一种时尚。有一位女士,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至今已经整整坚持了17个年头,先后学习了国画、书法、摄影、时装表演、健身舞、健美操、古典文学、心理学、按摩、烹饪、家政、英语、日语等18门课程。17 年来,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 240多位离退休老人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学习。这样的故事,几乎已经泛滥大街。

(四)话题太大的“政论体”

还有考生就“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发议论,纵观全文,几乎都是空发议论,段落之间也缺少逻辑联系。如某段写道:要敢于正视“亡羊”的客观事实,要坦承“牢破”和“亡羊”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面对错误,担当责任。如果对于“亡羊”之事遮遮掩掩,把人为因素推脱得一干二净,如此一来,我们只会令“亡羊”悲剧重演。

(五)其他各“体”

除了上述这四种“体”之外,还有一些文章是缺少细节描写的“概括体”,字数不够的文章往往缺少细节。有的是俗招连篇的“八股体”,如,写上主题无关或关联不大的“题记”或者“后记”;还有的拼命分段,弄得跟散文诗一样;有的则是漫谈式的“文艺体”,随着自己的意识流漫无边际地流转,玩深沉;更有开头、结尾点题的“标签体”,其内容或内涵与“补”几近没关联,只是文章前后的点缀。还有少数考生喜欢用一些网络用语,有的还是自创的,属于古灵精怪的“火星体”。更有连段也不分的“木桶体”。

你不得不看的考场作文N大提分亮点

(一)发散思维——各种“补”齐上阵

看到作文题,考生第一步要做的是“胡思乱想”,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发散思维”。本题是动词型题目,考生写作时要明确该“补”什么,怎么“补”(即写作角度),如: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来说,深入说理。如修补缺失的道德,意义何在?要想写得深刻,最好要去挖掘怎么样“补”,即“怎么样”的角度。作文不能只表明态度(需要修复道德),却不说该怎么样解决问题,这样会显得文章立意不深刻。

再如,构思中还可以加点辩证分析,什么东西可以“补”,什么东西不可以“补”,如残疾能否“补”,失败能否“补”?能“补”的是残疾、失败,还是因这些而产生的悲观、失意、萎靡的心态?同时可以反向立意,如写很多东西是不可以“补”的,但面对不能“补”的东西和事情,我们该怎么做要点出。

如果写记叙文,我们可以围绕“补”构思一个完整的情节来表达情感。但其中最好能包括这样一个情感过程:原先破损、缺乏、过失、差错——修补、弥补、补救(做了些什么事来“补”)——“补”的结果或感悟。记叙文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如补鞋、补衣与补心;食补与神补;打补丁与弥补缺憾;补课与补德;补鞋与补缺点;补渔网与补漏洞。

“补”什么?“什么”补?记叙文?议论文?实“补”?虚“补”?多思考,你就有了甄别与遴选的可能。

(二)“一鱼多吃”——变换记叙的要素

所谓“一鱼”,是指一个“旧题”,如,妈妈补衣服;“多吃”是指在旧题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记叙的要素或主题,进行重新构思,从而呈现出“新作”,获得高分。

初中生作文多为记叙文,这一类文章要求“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文的“补衣服”,“时间”是晚上;地点是“家中”;“人物”是妈妈;“事件”是我的衣服破了,妈妈帮我补。某些考生在考场上,思想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大脑并不能“发散思维”,考生第一个想到的往往就是这些,“补衣服”似乎就成了考生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向了。但这不打紧,变化记叙的要素,我们照样可以“出奇制胜”。

先说“时间”。“补衣服”自然是在晚上,父母下班、孩子放学,符合生活逻辑,但如果是“深夜”呢?妈妈忙完家务后,拿起自己的衣服补缀起来,是不是更感人?再说“地点”,补衣服一般是在妈妈房间里进行,如果是在“病房里”呢?妈妈生病住院了,“我”去看望,妈妈看“我”衣服破了,非要给“我”补,这就有点不一样了吧?三说“人物”,这是最容易让文章焕然一新的,通常补衣服的是家中的谁?妈妈。但如果换成“爸爸”呢?这种爱是不是一下子凝重起来了呢?一向粗心的爸爸在对待儿女上格外仔细,一双粗糙的大手也拿起缝衣针来。再换成外婆,甚至是外公呢?恐怕也有类似效果。思维再扩大一些,换成老师、小区里那位阿姨、隔壁的阿婆……总之都会比“妈妈”有新意的。

如此“变换”还不算最佳,最佳的办法是“主旨”的变换。“妈妈补衣服”重在突出母爱的平凡与伟大,如果这样写呢?(本文所举例子均来自2015年中考作文)

有一天,妹妹拿着一件后背有很大一个口子的衬衫,惋惜地说:“一百多块钱买了件衬衫,才穿了几天就不能穿了。”母亲接过来左看右看,说:“我帮你补补看。”三天后,再看那衬衫时,我惊呆了:那不规则的口子全被细细的白丝线手工缝合,呈树枝状,看上去就像北方冬天的雾凇一样,美极了。为了强调这种效果,母亲特意在树枝下用花棉布拼贴了一个胖乎乎的小雪人和森林木屋。一件本来被毁得不能穿的衬衫,现在变得这么独特。我赞叹道:“太漂亮了,就像艺术品一样。”

你看,写着写着,文章的主题发生了迁移,有了新意,自然也有了深意。这篇考场作文结尾是这样的:“补丁,原本是一种遗憾,但也可能让它呈现出另一种美。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缺憾已经存在了,再伤心也无济于事,还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开出别样的花朵。”

主旨变化再举一例,请问如今还有几个“妈妈”会补衣服?这一门传统手艺正在消失。文章唤起了人们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还有一个角度,人们为什么不再补衣服,不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丢失的恐怕是勤俭节约的传统。如此立意,是谓深刻。

所以,考生在考场上想不出好题材不是最可怕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把“旧题”翻新,换“时间”、换“地点”、换“人物”、换“主旨”。如一条鱼,或红烧,或清蒸,或煨汤,鱼骨还可伴以椒盐。与其挖空心思想新题材,不妨旧题新作。

(三)“折腾”——情节上,一波两折

我们再回到“妈妈补衣服”这个旧题上,很多同学可能要说了,这样的素材怎么写到600字?似乎100字就能说完。“我衣服破了,被妈妈看见了,她深夜帮我补好,我十分感动。”字数不够怎么办?有人说,我多一点细节描写,“未经凝视的世界不是精彩的世界”,通过细节刻画来突出妈妈的形象和“我”的感动。这自然是一种好办法,能让文章活过来,但要让文章活得很好,恐怕这一招还不够。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是那样的美好,如果曹雪芹一开始就让他俩一见钟情,然后结婚生子,这就没有《红楼梦》了,非要出现个薛宝钗,还有其他妹妹,非要让林黛玉身体虚弱,非要让贾母左右为难……这样一来就有更多故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老师把这种构思方式叫作“折腾”,也就是情节上的“一波三折”。2009年,曹老师来镇江为我校“行舟文学社”做报告的时候也讲了一个“折腾”的故事:一个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只剩下最后一个柿子了。有一个小男孩,名字叫皮卡。皮卡望着最后一个柿子,希望柿子不要掉下来,因为哥哥就要从东京回来了。写到这,如果柿子没掉下来,哥哥回来了,故事就平淡了,掉下来了,哥俩都很失望,这样的故事也无新奇。“折腾”的故事是柿子被一只淘气的乌鸦叼走了,皮卡开始追。追上、追不上都不是好的“折腾”,结果是皮卡累了,醒来时眼前出现好大一片柿子林……

有一篇满分作文,说的是“我”妻子的裙子破了,“我”去找小区里缝补衣服的小摊:

……

她从一个竹筐里,拿出一大堆彩色的线,开始绣花。我注意到她的手,粗大,浮肿,一点也不像绣花的手。我疑惑地问她,能绣好吗?她点点头,告诉我以前她在一家丝绸厂上班,就是刺绣工,后来工厂倒闭了,她才开始在街上摆摊织补。“我原来绣的花可漂亮了”,她笑着说,“原来的手也不像现在这么笨拙,在外面冻得长冻疮了,所以,才这么难看。”

写到这,再写些闲话,大概文章就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却“折腾”起来——

正说着话,一个背书包的女孩走了过来。我以为女孩也是要织补的,便往边上挪了挪。她笑了,“这是我女儿,就在那边的学校上学。”女孩看看我,喊了声叔叔,就放下书包,帮她整理线盒,很多线头乱了,女孩就一根一根地理清,重新绕好。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孩子,从我们面前走过。有些孩子看来是女孩的同学,她们和女孩亲热地打着招呼。女孩一边帮妈妈理线,一边和同学招呼着,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写到这,穷人的孩子们早当家的主题开始凸显了,接着再次“折腾”——

这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蹬着三轮车骑了过来,女孩亲热地喊他爸爸。我对她说,“天快黑了,要不我明天再来拿,你们先回家吧。”她摇摇头,“就快好了。”

好了,全家在“我”等裙子的时候团聚了,一个劳动的、和睦的家庭也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但第三次“折腾”把故事推向高潮——

中年男人将三轮车上的修理工具重新摆放,腾出一个空位子来,然后,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女孩将妈妈的马扎、竹筐放好,背着书包,跟在爸爸的三轮后,蹦蹦跳跳地远去。

结尾意味深长,却也巧妙点题,含蓄隽永。

目送他们一家三口的背影后,我拿着那件绣了牡丹的裙子回家。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背后,曾经是一个补丁。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们听故事,主要是关心人物的命运。作品中所叙之事,如果平铺直叙,情节平淡,就很难谈得上情节美。通常人们所喜欢的,总是那些丰富曲折、变化繁多、引人入胜的情节。正所谓,腾挪跌宕一波三折。考场作文,尤其要“穷”“折腾”。

(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时,出其不意

很多考生,包括一些老师也有这样的烦恼,就是考生写完后,才发现作文“毫无新意”,无奈“生米煮成熟饭”,变换记叙的要素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结尾的时候“出其不意”,如同欧·亨利的小说一般,结尾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们再回头看看小区里那位织工的“补”,文章写道:“中年男人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放在了那个座位上。我这才注意到,她的下半身是瘫痪的。”故事是一波三折的,但“切题”吗?“补”只是一个线索,或者说,这个家庭故事的由头,“补”并没有成为“主题”。这样的文章,恁凭怎样精彩,都有“不切题”的嫌疑,但结尾一下子就“反转”了:“……你完全看不出来,牡丹背后,曾经是一个补丁。”一家人的相濡以沫,快快乐乐,各凭自己的本事。虽然贫穷,但却精神华丽如牡丹,同时也赞美了下岗女职工的“好手艺”。

“妈妈补衣服”,这样稀松平常的构思在结尾处用力,也能“起死回生”,请看考场两个不同的结尾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看着妈妈的辛苦,想起电视里常播的那则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我也得做点什么了。我蹑手蹑脚溜进厨房,看看妈妈因为帮我补衣服还没来得及清理的碗筷,学着妈妈平时的样子,放热水、挤清洁剂,开始清洗碗筷……

“宝宝,衣服补好了,拿去。我还要洗碗呢!”

我偷偷地笑了,等妈妈看到整洁的厨房一定会有一些安慰吧。亲爱的妈妈,您为我补衣服,我为您做家务,也算是补上我对您的愧疚吧。

作文中,这种“双补”的文章不少,很多考生巧妙地将实的“补”和虚的“补”勾连起来,意蕴深厚。这篇文章最后“一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再看一例“妈妈补衣服”的结尾。

“丁零零……”闹铃响了,原来刚才的一切只是个梦,我的手中还拿着破了一个洞的裤子,眼泪打湿了我的心:妈妈,你打工什么时候能够回来?裤子有洞我不怕,亲情有壑才担心。

这篇文章主题只在结尾有妙语。也一下子让文章光亮起来,甚至让人有心疼的感觉,“留守儿童”是个现实问题,孩子衣服的洞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补缀,而“我”并不在乎这个“洞”,在乎的是亲情的缺失,这才是文章的立意所在,也是“我”的心变得潮湿的真正原因。

(五)“故事新编”——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围绕“妈妈补衣服”提出的提分策略。在考场上,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思维彻底卡壳,连“妈妈补衣服”也想不起来了,这是很要命的。这时,你不妨回忆自己看过的小说、神话,甚至课文,然后改编。大家还记得江苏省2001年高考那篇叫作《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吧,就是一篇“故事新编”,这一类文章的魅力在于“新编”。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的内容,那就是“套作”了。关于《补》,有一篇满分作文,是借助《女娲补天》的神话,演绎出的一篇妙文。开头就有镜头感:

不周山巅,有一女子茕茕孑立。

“西王母请女娲氏赴昆仑山共饮瑶池仙酿。”青鸟飞来,向她传达自家主人的邀请。她莞尔,捏了个诀,便驾云向昆仑山飞去。

昆仑仙境。瑶池。

“女娲氏为何愁眉不展?”西王母放下酒樽,问道。

接下来是女娲和西王母的一段对话,“愁眉不展”的原因是“共工和祝融在不周山脚发生争执且大打出手,并因此触怒不周山神”“九州之生灵,危在旦夕”。然后女娲炼五色石、断鳌足……最后是这样写的:

女娲又笑了。突然灵光一闪,她已化作人首蛇身的模样。只有如此,她才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去补救暴怒的天。

“我的子民……再见了……”女娲托着五色石,飞向天的缺口。同时她也融入了云层之中。

苍天补,四极正。天地生灵终归安宁。可是,女娲不在了。不,她还是在的,天边那五彩的祥云,不正是显出她手托五色石的模样么?

西王母立于彩云之下,仰望苍天。她招来了青鸟,轻声笑道:“女娲,放心吧,今后我会让青鸟为你的子民带去吉祥和安宁。”

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而小作者这篇文章,依据记载,发挥想象,还原几个现场。全文短句居多,铿锵有力,一个胸怀生灵的女娲形象鲜明生动。

篇5:写外婆的中考满分作文

外婆年近六旬,满头黑发中夹着几丝银发,背稍微有些驼,额以及眼角都有些皱纹,双手有些粗糙,手上长了许多茧子。外婆是勤劳朴实的农村人,嗓门非常大,有时喊我的时候几乎全村都听得到,因此闹了不少笑话。

外婆有一颗热心善良仁慈的心。若有左邻右舍吵架,她总是会义不容辞的去劝架。奶奶劝架技术可不是吹的,胜过居委会大妈呢!因为外婆的人品好,又讲理,很多人都会听她的劝告。邻居常常听了她的劝告而停止吵架。要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外婆不会过分斥责,而是会批评几句,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而往往就是这寥寥几句,会在你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永远记住这个教训。

外婆是别人心中的雷锋,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有一次,我被几条狗追着赶,一边跑一边哭,心里非常害怕。外婆看见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抄起棍子就朝着狗追去,至少追了十几米远,吓得狗愣是没有来找过我了。还有一次暑假我去外婆家,我在家看电视,外公外婆下地干活儿。一个人在家有点害怕,便我准备下地去找外公外婆。当我准备走时,发现一只公鸡正死死的盯着我。我不寒而栗,打一个冷战“三——二——一……跑!”我像火箭一样冲了出去,却没能躲过它的眼睛,公鸡也跟了上来。在路上,它穷追不舍,吓得我把鞋都跑掉了一只。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我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外婆看见我惊魂未定的小眼神,凌乱的头发,不整的衣冠,以及少了的一只鞋子,脸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直到现在,我还不禁吐槽它真是公鸡中的战斗鸡啊!外婆听了我的“光辉事迹”后告诉了外公,结果第二天那只公鸡就被外公宰了给我吃了。多年后我仍差点笑出声来,外公外婆对我是真的好啊!

篇6:写跑步的中考满分作文

开始跑

数学课又拖堂了,老师貌似还想占用几分钟课间,正当同学们内心焦急的时候,救兵来了!王姐从前门探进脑袋:“亲们,快排队,准备跑步啦!”话音刚落,同学们都顾不得数学老师了,个个向离弦的箭一样飞速下楼集结,冲到指定位置,预备开跑。“跑步——走!”广播一响,我们在姬先森的带领下一口气跑了十几圈(当然,行政楼前实在圈子有限),虽然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感觉良好,毕竟跑一跑,也能增添精气神儿嘛!

还得跑

上次谁说感觉良好的来着?是我,打脸打脸。第二天,我们被优待了一暑假的腿部肌肉一律僵直紧绷,一个个走起路来都像刚从湘西归来似的。大课间还得跑!我们的速度明显变慢,但是没办法,再累也得跑哇!刚跑了一圈儿,阿中已是满脸的汗水,小傲的脸变得通红,而我的腿就像是灌了铅一样,每迈一步都十分困难。但就这样,我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一进教室,全员累瘫。啥?下午还得跑?额……晕菜……

继续跑

几个星期跑下来,我们早已不再畏惧课间跑步。即使现在已转战篮球场,我们跑步的队伍整齐划一,口号铿锵有力,浑身散发着节奏感。更何况还有几位辛勤的后勤人员为我们备好水加油鼓劲儿,大家即使累也快乐!

篇7:写兴趣的中考满分作文

我喜欢看球。初扣篮球的大门,还是妈妈帮我入了门。从那时起,我便喜欢上了篮球比赛,我几乎为篮球而疯狂。我喜欢科比急停跳投精确无比,我喜欢詹姆斯突破上篮无人能挡,保罗助攻穿针引线,韦德的全面称霸联盟。每周六日,都会有篮球直播。每当妈妈出门,我会阖户打开电视,对准体育频道,看之竟日。及妈妈回来,我正看之入迷,未发现被抓之正着。去年的季后赛无比精彩,至今仍使我意犹未尽。不必说湖人横扫千军一路夺冠,也不必说骑士功亏一篑止步东部决赛,单是中国球迷熟悉的火箭队就十分值得我们敬佩。麦田离去,姚明倒下,就是这样一个平民球队,战胜了冲击力强的开拓者,把老道的湖人逼到了生死战。虽然他们输了,但有人说他们赢了,他们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困难。这就是我的兴趣——看球。这段篮球时光,我愿珍藏。

我不光喜欢看球,我更喜欢打球。暑假来临,妈妈将电视锁死,我无从下手。只得约上二三人。去球场打球。北国风光,千里炎热,万里焦阳。望球场内外,热闹非凡。谈论篮球,头头是道。篮球飞舞,应声入网。欲与姚明试比高。借突破上篮,略带瑕疵,急停跳投,时有不进。但我认为,技不在高,快乐就行。这样的篮球时光,带给我无限的快乐。这就是我的兴趣——打球。这段篮球时光,我愿珍藏。

至今我已升入初中,一星期两三次打球的机会,但篮球依然扎起我们身旁。它不光带给我快乐,更使我悟出了许多道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拥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快地走向成功。

篇8: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报告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提供了四十多个考区、近三百篇应试作文的最佳范本,它们或构思与众不同,或情节引人入胜。或修辞精妙绝伦,或语言文采飞扬……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效仿。该书提供的作文最佳解决方案,能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写作中可能会走的弯路。

从黑龙江到海南、从贵州到江苏,各个考区的优秀作文我们都精心收录。这一篇篇经受住了阅卷教师的检验,以自身的独特亮点获得青睐,在千万的试卷中脱颖而出的考场佳作,如今从天南地北的各个阅卷场汇集到一起,在《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中,以鲜活、实用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样的礼物!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王君在推荐该书时所说:“才情绽放的写作、慧眼独具的遴选、高屋建瓴的点评汇聚成了《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这里不仅有写作技巧的精妙点拨,更有写作激情的唤醒点燃。建议你也读一读吧,激发写作的动力,享受写作的幸福。”

为集中表现中考作文的最高水平,让更多的读者先睹为快,“最创新”栏目特从《20lO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一书中遴选了大量颇具创新特色的满分佳作,并通过邮件、网络的形式向各地师生征集意见。经最终投票,我们刊登了这6篇年度“最创新”满分作文。

远方

四川内江考生

远方,包含着遥远的记忆,包含着现实的真实,还包含着对未来的希冀。

远方是一首美丽的童谣,催人泪下。

十里长亭,百人盛宴,远方是用七弦琴弹奏的相如、文君凤凰组曲。美丽醉人;

嫦娥江畔,龙山脚下,远方是以小提琴演绎的山伯、英台化蝶协奏,凄婉动人。

远方是一种难却的情结。发人深省。

孤帆远影。碧空尽头,远方是江水悠悠、念念难舍的情愫;

月下敲门。月夜推门,远方是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的思绪。

远方是一段刻骨的历程,无怨无悔。

自强不息,发愤著书,远方是司马迁宫刑后的坚毅,无悔于历史的真实:

边患迭起,祸乱无穷,远方是王昭君平息塞外烽烟,还原于大汉的安稳。

远方是一曲激越的战鼓,激励斗志。

易水萧萧,踏步而去,远方是荆轲为除暴灭恶而引吭的壮歌,悲壮激越:

横刀而啸,慷慨而歌,远方是谭嗣同为民族觉醒而击打的鼓点,悲愤激昂。

远方是一节椎心的记忆,震撼灵魂。

满目疮痍,销赃灭迹,远方是八国联军火烧三山五园,掠夺文明的野蛮,废墟在呻吟:

凄风苦雨,罪恶滔天,远方是敌国铁蹄掠杀三十万同胞。践踏人性的罪恶,民族在呐喊。

远方是将来的现实,现实是过去的远方。

解读远方,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喟叹远方的美丽、凄楚与悲壮:

着眼现实,国泰民安,和谐发展,感受现实的幸福、安康和喜悦。

过去的历史是远方,绝不能忘却它的辉煌、灿烂与凄苦:

未来的发展是远方,激励我们的勤劳、坚韧和创造。

说远方。既能明智、明理,更能冲击、震撼和荡涤灵魂;写远方,就是写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之强盛而读书的人生誓言!

满分理由

开篇,作者精心打造了一组排比句,妙说远方的内涵,总领全文,突出文章的主旨。然后,用一个奇特的比喻句“远方是一首美丽的童谣,催人泪下”,巧妙过渡,并用诗的语言和诗的意境深情述说历史上那些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远方”故事,将“远方”的内涵意蕴阐释得精彩绝伦。结尾不但强化了文章主旨,而且豹尾强音,振聋发聩!

这是一个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和运用的考生,他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李白与贾岛、司马迁与王昭君、荆轲与谭嗣同,以及八国联军与日本侵略者等巧妙引入文章,不但表现出深厚的功底,而且展示了超人的智慧。

一个清晨的微笑

浙江宁波考生

一度反感母亲在中考之前求神拜佛的迷信活动。母亲为保我安心参考,也答应罢手。

直至今天,我才发现每天清晨母亲会偷偷起床,插上一炷香,冲着阳台,对着天光,在絮叨着什么。我是在凌晨四时偶然发现的,当时突然听到母亲打开房门的声音,然后是她拖着拖鞋急促地奔到阳台的声音,之后便是刻意压低的絮叨声和一股若有若无的高香味道。

被骗是一种难堪的感觉,我猛地跳起,拉开房门,直冲阳台,怒目相向。

然而,不知前面那个罩着睡衣、蓬着头发、蜷着身子、拿着高香的母亲是因过于专注还是睡意蒙眬,她并未注意到我。看她蹲在地上的模样,我刚才的怒气已消,小声地叫了声“妈”。母亲却一愣,继而猛地一抖,以至于在几步开外的我都清楚地看到香灰被抖落了大半截。终于,她转身向我,站了起来。

母亲尴尬不已,拿着高香的手微微颤抖,不知所措地站着,似是一个做了错事等着挨骂的孩子。嘴角有些抽搐,然后撇开嘴,似笑非笑,欲哭无泪地给了我一个微笑。她老了,完全老了,与多年前照片上那个白净水嫩的姑娘判若两人,笑得也不那么温婉大方了,面皮惨白,嘴边的法令纹一笑就显了出来,眼角的鱼尾纹也有了一大片。母亲老了,信佛了,身为女儿的我却那么迟那么迟才发现这个显而易见的秘密,

“我想帮你,又帮不上,唉,你又不准……”母亲小心地解释,我没有认真听,只是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有所察觉,不好意思地一笑:“看我,臉还没洗!”

之后,我便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没出息地滚落,母亲更是手足无措起来:“呀,呀,今天考试!”

我想,我怕是一生都会记得这个清晨母亲的微笑,牵强又苍老,却饱含母爱。

她们不知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她们只知。唯一能做的就是求得心安,其实她们已不需再做什么,她们做的已够我们享用一生。

满分理由

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得一点也没有错,纵然女儿一点也不信佛,但是妈妈还是虔诚地举着高香为女儿祈祷。作者选择清晨母亲的这个姿势与微笑,很好地演绎了“母爱”这个宏大的主题。作者刻意将尴尬中母亲的那个微笑放大,极力渲染,以小见大,力拔千钧。

文章一气呵成,没有刻意雕饰,没有刻意煽情,简洁淡定的叙述却拨动每一位读者的心弦,无论是母亲的尴尬,还是我的泪水,都显得情真意切。语言表达极其高效,不拖泥带水,简洁的句子随处可见,用笔娴熟精到。

误会

广西桂林考生

正值上班高峰,路上行人、车辆如织,公共汽车上更是塞满了人,犹如一个吃得过饱的醉汉,颤颤悠悠地进了站。脚上的扭伤时不时揪着我的神经。闻着满车的汗水味,听着耳边的嘈杂,我不停地抱怨:这么多人了,还停个啥?

车门艰难地打开,一窝蜂地又挤上很多人。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小孩,吃力地挤上来,站在我旁边。坐在我身边的那个瘦瘦的女孩微笑着对我说:“能往里一点吗?匀点位置出来吧!”接着向我身边靠了靠,想空出更多的空间给那抱着孩子的女人。我不满地瞥了她一眼:又不让座位,充什么好人?

那妇女穿着老土,很矮,也很瘦。她够不到车上的拉环,只好费力地稳住身子。怀里那个胖嘟嘟的孩子显然成了她沉重的负担。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涌出一种鄙夷的情绪。她跟我身边的女孩一样。让我从心底看不起。

就在我茫然想着的时候,我身边的女孩突然伸出了她瘦瘦的双手,对那女人说:“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我在心里暗笑:想出风头也该像样点,为什么不把座位让出来——假惺惺的。

再看那女人。也全然没有反应。这一下。我更乐了——为那女孩自讨没趣而乐。想充好人、出风头、耍威风,活该!

众目睽睽下,那女孩收回了那双尴尬的手。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

一会儿,那女孩再次伸出了那双瘦瘦的手:“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那女人有些狐疑。還是没有反应。我在心里更看不起那女孩:脸皮真厚!

但最终,在女孩的再三请求下,那女人把手中的孩子给了她。那女人没了孩子的负担,显然轻松多了,不停地向女孩道谢。

终于到站了,众人都蜂拥而下。我身边的女孩也缓缓地在座位上挪动——天啦!她竟是一个残疾人——她的一条裤管空荡荡的。

此时,如有一颗炸弹在我的头脑中爆炸,我怔了,我误会了她……

满分理由

开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再现了一个挤公交车的拥挤场面,字里行间透露出人物的焦虑、痛苦和抱怨。然后镜头聚焦,落到一个站着抱孩子的妇女和坐着座位的女孩身上。故事徐徐展开,通过女孩“提醒‘我’让位置”“要求抱孩子”“再次要求抱孩子”“再三请求抱孩子”等一系列行为和“我”的心理变化,让读者与“我”一道累积误会,直至真相大白,从而产生极强的心理落差,情节一波三折,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心理描写细腻真实,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在乎

江苏扬州考生

漫步于垄上,捧一抔泥土,感受它的馨香,阳光被指间梳篦,被时间渗透,氤氲在空气里的水汽游离着,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

这片荒芜了的苑圊,又有谁在乎?

现代社会,其实就是几幢繁华的大楼、几条富丽的大街。它们不断拉高了、拉远了人与根的联系。

战死沙场,何尝不是一种落叶归根?千年的战戟和着烈士的血,滚入土地。剑煮酒无味,煮一杯为谁?“自将磨洗认前朝”,只为追寻那足下回肠的豪气。

在乎没了,性情自然消弭了。

仰望楼顶,会突然眩晕。而那些乐此不疲抢夺城市污浊空气的人们,连眼泪都不再晶莹。“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的超脱不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怕只能在梦中寻找了。

以摆脱土地的眷恋为荣的现代人,在生活的繁华中,拥抱虚空的人性。

在无人在乎的土地上,结出了大片大片的疮痂,人们在上方雀跃,却没有看见浓丽的血液,正欲喷薄而出。

流逝的落花、远去的鸿雁拉长了牧羊人的笛管。

风穿过苇丛,去寻找落叶的宿命。

我寻根,寻到了悲哀。

愿化一丛野草,诠释你的枯荣,在春日里生,在秋霜下死,土地是那多情的一瞥。

愿化一堆篝火,明灭之中,照亮世人的眼眸。瑟瑟闪烁,成为土地上的孤单。

而我只能在这里,用漫长而枯萎的句子记下对土地晦涩的思念。

为那远远的在乎,我无悔矣!举觞邀明月,伴我共唱荒野《狼牙阕》!

满分理由

本文突出的是寻根意识,作者将土地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对应物,一方面贬斥现代文明的物质化倾向,审视物质化导致的心灵虚空的后果,“拉远了人与根的联系”“连眼泪都不再晶莹”:一方面深情凭吊荒芜的苑囿、土地,抒发无人在乎的悲哀,表达守护土地、守护文化之根的愿望。

作者立意高远,一个初中生表现出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实属难得。本文语言上亮点频现,辞藻华丽、精美,漫溢着诗情与哲思的光彩。

远逝的“六一”

天津考生

我来自农村。因为上学晚,我比同班同学要大很多。

“六一”的经历已经有些模糊,城里孩子过自己的节日肯定会丰富多彩。我在电视里见过。可是,六月的庄稼有的要收割,有的要下种,幸福的城里孩子欢度“儿童节”的时候,我和弟弟陪着爸爸妈妈在地里挥舞着镰刀,顶着骄阳,滴着汗水。

家境清贫,几岁就知道把田间地头的麦穗拿回家。爸妈下地干活回来晚了,我会把鸡喂饱,关上院门,看好弟弟,不让他乱跑。有时候,弟弟哭着闹着向我要妈妈,我就找出一顶破草帽,插上几根狗尾巴草,从花公鸡身上拔下一根漂亮的羽毛,立在帽子顶上,让他戴着帽子当威风的山寨主,我给他当保镖,逗他开心。

除了吃饭,我说不出哪些零食代表着时髦。有一次,妈妈从亲戚家带回一个皱皮的小芒果,让我惊喜了好长时间。还有一次跟着爸爸去集上卖了猪,要给家里买些鲜菜的时候,我央求爸爸买了一斤桃子,当时没有顾得上洗,吃得我脸上沾了好多桃毛,特别痒。

爸爸外出打工,有次带回一台电风扇,我好奇地把手指伸向高速转动的扇叶,一声粗暴的呵斥唬住了我:“割断你的手爪子!”这样的温情只有我能听懂。

上学的路上有段河滩,雨水多时,要在水里蹚好长一段,担心,鞋打湿,就脱下来拿在手里,脚底板经常划出口子。其实,这不算什么,妈妈每次做鞋的时候。总会被针扎到手,我却帮不上忙。

上了中学的那一个“六一”节,正是“三夏”的大忙,时刻,家长是想不起来给孩子过节的。弟弟的同学在城里买了一个变形金刚,馋坏了他,天天央求着我给他买一个。坐着邻居的小手扶拖拉机,我和弟弟去了城里。看见服花缭乱的玩具,我顾不上弟弟,挑着,试着,玩着,兴奋地忘了时间,直到邻居找我回家,我才发现弟弟不见了。

我吓傻了,张着嘴不知说什么,邻居怕我出事,带上我跑到派出所报案,然后又沿着售货摊一路问下去。天快黑了。弟弟还没找到。我不敢回家告诉爸妈,又害怕弟弟有不测,“哇哇”地大哭起来。那一刻,真是天塌地陷了。幸好卖冰糕的老奶奶提供情报,民警叔叔才找到弟弟,最后把他领了回来。

从此,“六一”就远离了我。

满分理由

作者纪实性的描述真切地表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个没有“儿童节”经历的成长历程,确实有些酸楚。人生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不禁会自省和反思。对比中,城市里幸福得发晕的一代人,能否知道偏远乡村的同龄人的生活。不用干巴巴地说教,只是坦诚相告,乡村的“六一”便鲜活、真实地放在了我们面前,本文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

口语化的表述,非常有亲和力。过渡和高潮采用不同的语气,有别于中规中矩的叙述模式。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江苏南通考生

绿茵场,足球赛,世界杯。多少球迷为之倾倒。它们或狂歌,或劲舞,或大喜大悲,或声震云天。我喜欢足球,却不是这种状态。足球——我的老师,你教给我书本外的语文,如此“雅”事“柔”语,当然得“轻轻地告诉你”。

让我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说起。

开赛前,解说员介绍参赛国概况:“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口只有110万,是历史上参加世界杯面积最小的国家。”我一听,感觉不对呀,前面说人口,后面却说面积,这不是“偷换概念”吗?“面积最小”改为“人口最少”才对呀!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提醒我即使在時间紧迫的情况下,也要准确地运用概念,清楚地表达。

媒体在报道赛事时经常用绰号代替国名,例如“高原雄鹰”“斗牛士”“高卢雄鸡”“太极虎”“食雀鹰”“桑巴舞者”“南美探戈”……我就琢磨:这些绰号用的是什么手法呢?一番研究后还真的大有收获呢!“高原雄鹰”“食雀鹰”分别指厄瓜多尔、多哥。用的是比喻,寓意速度快,作风猛:“高卢雄鸡”“桑巴舞者”“南美探戈”分别指法国、巴西、阿根廷,用的是借代,借体是该国特有的文化特色和积淀:“斗牛士”和“太极虎”则是比喻和借代的兼用。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在我面前展开了绚丽天地,使我对学习修辞手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在关注媒体报道时,发现记者尽量回避“胜”“战胜”这些一般用词,例如“高卢雄鸡撼倒桑巴舞”“一颗葡萄酸倒乌克兰”,多么吸引眼球的标题呀!前一个标题说的是法国胜巴西,后者说的是葡萄牙1比O胜乌克兰,“撼倒”“酸倒”都是根据比赛获胜一方国名的特点衍生出来的动词,多有创意啊!足球,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正是你,使我改变了马虎拟题的习惯,领略了“题好一半文”的魅力,学到了很多拟制妙题的技巧。

就在6月11日,世界杯又在南非燃起烽火。足球——我的老师,等到中考结束,我还会请教你,我还会将你与语文“联姻”,然后再一次轻轻地告诉你……

满分理由

2010年6月11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开幕,在6月15日的考场,考生就将其写入作文,可见其深厚的积淀和引新鲜素材入文的强烈意识。

本文妙处有三:从自己的爱好中选出“足球”,称之为“你”,别出心裁,驾驭自如,一妙:说足球却避开热得烫手的“追星”之类的话题,从足球与语文“联姻”切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二妙:以“我”说的是“雅”事“柔”语,当然得“轻轻地告诉你”开篇,幽默中呼应题中之“轻轻”,以“我”会“再一次轻轻地告诉你”收尾,强化题旨,“凤头、猪肚、豹尾”皆有,三妙。

我读《希腊神话》

江西考生

人生,处处布满荆棘,命中注定,生命不止,磨难不息,或许,换一种生活的姿态,哪怕平庸的生命也能焕发光彩。

——题记

前几日,偶然翻到一则关于西西弗斯的故事,他因惹怒天神,被判了一种十分严厉的惩罚:将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脚推上山顶。但由于诅咒,巨石在到达山顶的那一瞬间,又会自动地滑落到山底。他只得走下山,再次将巨石推往山顶,周而复始,没有终结——

这就是他的命运,仿佛世间的苦难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西西弗斯,是否为此而叹息不止,劳累不断?

步入初三,压力逐渐增大,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想起西西弗斯的悲怆,前途未卜,那一张张飘不完的雪花般的试卷,就像是一块巨石,压得我直不起腰来。不推,将会被石头压垮,坠入深渊:推,这何处是尽头?可是,生命之花还在开放,未来生活把握在自己手里,是推还是不推呢——我绞尽脑汁。

偶然间,又看到了西西弗斯的故事,终于让我读到了一个让我释怀的结局:一天,西西弗斯在搬运巨石的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优雅、美丽,于是,他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一刻,感觉到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时,所有的劳苦、疲惫、绝望都在瞬间消逝,他开始全身心享受这份美感,不再抱怨。奇迹发生了,诅咒竟在那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下,西西弗斯终于从永无止境的苦役中获得解脱。

忽然间,我豁然开朗,原来是我们自己诅咒了自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重了惩罚。细细想来,无论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怎么样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心怀不满,心生抱怨,那么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套上枷锁,这等于自设诅咒啊!

生活无处不苦,但倘若能放下与苦对峙的念头,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享受点点滴滴的美好,岂不是给心插上翅膀,重获自由了吗?谢谢你。西西弗斯,谢谢你,《希腊神话》,我不再彷徨,也不再迷惘。

满分理由

考生采用题记和小标题“众星捧月”的结构形式,将书本的内容和自我的实际感悟巧妙地穿插起来,结构优美。

上一篇:废水废气噪音防治措施下一篇: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