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024-05-05

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侨乐小学是一所开办5年的新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示范学校和广州市绿色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项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一些学生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不注意礼节、礼貌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生源背景复杂,学生来源地域广,借读学生人数占一定比例,周边环境差及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种种问题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前不久,教育部配合品德教育工作部署,专门修订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更突显了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有着重要教育意义。面对新形势,根据新要求,我校针对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申报了关于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将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①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的现状。

② 探讨影响学生良好文明礼仪培养的主要成因,以及对其进行分析。③ 修订与验证我校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规范的内容。

④ 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点

研究内容:

1.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⑴ 学生在校礼仪

⑵ 学生家庭礼仪

⑶ 学生社会礼仪

2.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实验要点:

1、认知导行

“知”是“行”的先导。学生的行为又受先行因素的影响,先行因素就是通过人的认知形成期望。这种期望的力量能左右人的各种行为,有助于学生了解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内容。

2、知行合一

对多数学生进行礼仪养成教育时,注重两个转化:由认识向行为转化,由行为向习惯转化。也就是说,学生虽然掌握了条条杠杠的规范条文,但愿不愿意遵守,还存在一个态度问题,如果存在情感障碍的话,就可能不遵守。

3、行为训练

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每一次转化都是一次飞跃,如何完成,离不开训练,在训练时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1)与少先队活动结合。

(2)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3)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4、道德转化

道德转化需要道德意志的帮助,道德意志是一个人战胜自己的道德动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社会道德要求,最终上升到道德信念的心理过程。有的学生愿意遵守礼仪规范,却因为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产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按低、中年级段,在我校一、四年级选择一至两个班作为重点实验班,进行重点研究。

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学校中心课题组结合我 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国素以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称誉于世界,从周朝时期便制定有做人的规范。《尚书》中详细记载了许多人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史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文明礼貌发展史。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势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B 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 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 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其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文明礼仪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文明礼仪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表现。

4.行动反思研究法: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学方法在过程中所进行的设计——探索——反思——探索过程的实录,老师在活动中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的过程。

5.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7年1月)

1.成立学校中心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3.制定研究方案。

4.进行“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10月)

1.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2.好家长学校,进行家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07年10月-12月)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结题,撰写出研究报告;编辑小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校本教材。

六、课题组成员

黄肖敏、陈秀敏、覃晓明、黄海燕、陈春怡

七、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案例分析、教育叙集等。

天河区侨乐小学课题组

2006年12月

篇2: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有礼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周围的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相对滞后,道德水平不尽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和关爱,生活上浪费随处可见„„基于这些情况,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出一个“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模式,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

文明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教育程度的标尺。“三位一体”礼仪教育模式指的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协作教育,全面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即学生的礼仪知识、礼仪意识、礼仪能力、礼仪行为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唯物辩证法、课程理论、教育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 一般来说,系统论的基本理论有三个原则:其一,整体性原则,系统论始终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二,有序性原则,系统论认为各种系统都是按严格的等级组织起来的,系统是分层次的,组成要素的排列是有规则的,每一个要素都处于一定的层次,都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其三,动态性原则,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运动变化的。

依据系统化理论,我们认为文明礼仪也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性原则来看,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有自己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这些子要素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有序性原则来看,文明礼仪是由小学低年级礼仪、中年级礼仪、高年级礼仪等子层次系统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从动态性原则来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通过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育逐步形成。

(二)关于课程论的理论

所谓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这三个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根据课程的理论,我们认为文明礼仪也是一门课程,需要学校设置贴合实际的课程来学习,促进整个社会的重视。

(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叫全面发展的人?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全面发展的人定义为:“各方面都有能力,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各方面都能适应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他们的一切才能和品质都得到全面的和合理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

因此,礼仪教育对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点,为小学文明礼仪课程化培养目标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

学校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德育入手抓礼仪教育工作,并把其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有小到大,抓的具体,抓得实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要“养”,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是生活的载体,人从社会中来,回归社会中去,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也受到一定的礼仪道德熏陶。因此,我们应将社会、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2、实践目标:

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雏鹰争章》等为依据,根据农村小学生的现状和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发放文明礼仪问卷调查和“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个案征集表。系统地梳理出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礼仪素质要求和礼仪行为准则,让全校学生按照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阶段:家校结合,深化推进。在校园礼仪的基础上,推出“家庭文明礼仪”,继续深入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第三阶段:走向社会,细化延伸。将文明礼仪在校园和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细化、深化。制定出“小学生社会文明礼仪”实施细则,并开展系列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研究内容

(1)构建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特点,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文明礼仪操作体系。

(2)制定出不同年级段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3)开发小学生“文明礼仪”校本课程。(4)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操作制度。

2、研究重点: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文明礼仪教育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全面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张庄学校全体学生

七、课题组成员

陶咏梅 崔秋舫 曹海龙 左运涛 董亚平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加强了文明礼仪教育队伍建设,促进了课题研究成果。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1、资料收集(研究方法:调查法、问卷法)

(1)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相关的“文明礼貌”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并做系统分析。

(2)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发放有关“如何帮助促进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的个案征集表,回收后组织展开沙龙活动,筛选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3)在各个年级中选取典型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其家庭背景及教育方式,做好相应的记录。

(4)完成相应的调查表反馈分析报告。

2、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法)

(1)结合上述资料,初步设计活动方案,确定试验班级,选定实施的任课教师。

(2)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3)完成《构建农村学校“三位一体”文明礼仪教育模式的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

1、各教师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并做好个案和反思的记录工作。

2、完成《构建农村学校“三位一体”文明礼仪教育模式的研究》,召开相关专题研讨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个案法)

1、把实验班的情况和其他班级进行系统分析对比。

2、完成《构建农村学校“三位一体”文明礼仪教育模式的研究》相关的论文、个案集、专题讲座,实行指南、校本教材。

3、完成结题报告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个案法

4、经验总结法等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思想保证:建立科学的研究网络模式,建立课题学习制度,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经验,特别是与课题相关理论和经验,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2、组织保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课题组,课题主持人主管,校长、及德育领导负责管理指导,协调课题组方面的工作。根据课题的侧重点组织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使研究工作做到实化、细化、规范化,力保课题研究有条不紊、规范有序。

3、制度保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交流与研讨。相信在课题顾问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会顺利进行,完成预期目标。

4、经费保障:学校将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课题研究。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育论文

3、图片和音响资料。

3、个案分析材料。

4、学生的现场展示会。

5、礼仪课程校本教材。

篇3:高师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养成研究

1.1 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高校扩招,很多师范学校成为了综合性大学,没有了师范教学的特色,只是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模式,淡化了教学的师范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不能够与实际有效结合到一起。把教学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过程,主要作用就是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理论知识是客观的,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很明确,但是理论教学仅仅能满足学历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能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够担任教师的角色。

1.2 教师实践教学指导不充分

当前,实习的方式有三种:第一是委托实习,是高校出面找实习基地,把学生安排到各个学校去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委托给实习单位,高校会派教师去实习基地巡视;第二是分散实习,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的单位,在实习期间学生有实习学校来负责;第三是教师带队,每个教师带几个学生,在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在各个方面对学习进行指导。但是上述的三种实习方式不能让学生受到规范的训练,比较松散,不能有效提高实践能力。

1.3 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传统的设置方式,主要是以学科为主,强调课程之间的整体性,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轻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知识增加了教与学、教育心理学,其它的课程和综合性大学几乎是相同的,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手段,对新课程改革不够敏感,缺乏相关的信息。

2 加强高师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对策

2.1 突出高师教育的特色

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师范教育的特色就是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及班级管理的能力。要改变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分离的方式,把知识教育与能力的培养结合到一起,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要能够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不管是课堂教学,课外的学习等等,都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2.2 加强指导教育实践

在实习方面,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要打破传统的走进学校听课的方式。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们深入到教育一线,获取教学的经营。如果不能走出去,那么就可以从中小学校请来优秀的教师来给学生们做报告,介绍当前中小学教育的现状,介绍班级管理的经验,让学生对基础教育现状以及教育改革有所了解,增强他们的教育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实行分散实习,委托实习来监督学生,还要能够使用各种形式进行指导,从而保障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过程。可以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队,及时指导学生,解决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使用骨干教师脱产研修、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当然,高等师范院校也要抓住这个机会,推行顶岗实习,高师院校派出顶替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学生,直接让学生基础教育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班级管理的能力,实现师范院校和中小学的双赢局面。

2.3 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课程开发方面,要把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教授给学生,增强课程的时效性;而且,在课程结构的设置方面,要突出实践课程,遵循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模块的设计,要注重相关学科与专业之间的交叉以及渗透,要能够适量减少理论教学的部门,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加班级管理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的实施过程当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把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促使学生自发参与到课程当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2.4 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硬件资源和物质保障,缺乏相应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将难以制度化和体系化。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学校要有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可作为模拟课堂的教学场所,并且其中的设施、设备要与中小学的水平接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的训练,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要重视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师范院校和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建立能够稳定长久合作的教育实践基地,并从制度上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第二,争取社会支持,要让社会形成共识,师范教育这个大工程只由高师院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要尽量争取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开发社会资源;第三,要重视毕业生的情感纽带作用,高师院校毕业生多是走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情感纽带作用,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实践基地;第四,要探索能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这样才能保持与实践基地的紧密联系和得到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

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大胆地进行探索,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兼顾师范性和学术性,在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侯新杰,赵红枝.高师教育现状分析与物理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2]颜海波.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困境的教育哲学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3]黄永忠.教师专业化与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改革刍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

[4]刘国皇.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师范生微格教学实践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5]李东,赵福杰.师范生教育能力状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篇4: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关键词】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实践

一、引言

中国历来就是文明和礼仪之邦,对于礼仪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含义都十分重视。幼儿作为“一张白纸”般地存在,外界如何引导,幼儿就会有相应的跟随行为,所以说,对于幼儿行为的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以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从娃娃抓起”。

二、营造礼仪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言行举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礼仪环境有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1]。所以说,要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充分发挥礼仪环境中礼仪氛围的作用,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文化环境建设。可以在幼儿园教室里或者是幼儿园公告栏、宣传窗中布置相关的礼仪教育主题墙面装饰,收集相关的礼仪照片在楼梯口和教室黑板报、墙面上进行张贴。比如说,将一些幽默小句像“我是小草,踩我我很疼”的牌子树在幼儿园草坪上,以拟人化的方式让小朋友将小草作为“好朋友”,让小朋友不去踩踏草坪。

另一方面,要加强幼儿园中的良好的心理环境建设。在校园里,提倡小朋友之间、遇见老师、长辈要问好,在幼儿园门口处让小朋友轮流站岗,作为幼儿园“微笑天使”,以文明礼貌迎接其他小朋友、家长和老师的到来。老师在心理上也要给幼儿进行心理鼓励,小朋友有优异礼仪表现的时候,要积极表扬小朋友,给幼儿们以积极性。

此外,老师在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交流沟通等都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幼儿在老师的影响下学会尊重、合作。家长在幼儿面前也要保持良好的礼仪习惯,像不在公共场所喧哗、抽烟,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以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礼仪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

三、渗透礼仪知识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的。礼仪教育也要做好“持久战”,将礼仪知识渗透到幼儿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礼仪的培养,可以以社会生活为根本依据,向幼儿传授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在幼儿入园、吃饭、午休、游戏中,让幼儿自己制定出行为标准和要求,并且要努力做到、做好。比如说,在幼儿入园的时候要仪表整洁、见到老师以及朋友要主动打招呼、要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在吃饭的时候,要饭前洗手、珍惜粮食不浪费、饭后要漱口和擦嘴;在午休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吵闹其他小朋友、自己的衣服自己穿;在游戏的时候要和小朋友愉快玩耍、乐意和其他小朋友进行分享、懂得谦让、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等……

同时,在幼儿礼仪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礼仪知识以儿歌、诗歌的形式进行教学[2]。比如说,将一些礼仪常识以“三字经”的形式进行改编,像“吃饭前,要洗手”、“自己事,自己做”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乐趣,集中幼儿的精神和注意力,让幼儿对学习的礼仪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四、丰富礼仪活动

对于幼儿礼仪行为的教育来说,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老师说教形式,以口头语言教幼儿们何为规范的礼仪行为,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礼仪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具体的礼仪活动中能够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礼仪行为的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丰富礼仪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自己去完成,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合作完成。

可以每月设置一期幼儿礼仪主题活动,比如说,像“助人为乐发光彩”、“团结友爱一家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让小朋友在每一期的礼仪主题活动中发表20-50字的礼仪活动感想,将优秀的评语进行公开展示和奖励[3]。再比如说,幼儿园可以举办“绑腿跑”比赛,邀请小朋友的家长参与到其中,进行分组比赛,和小朋友一起争夺比赛名次,通过“绑腿跑”比赛,不仅锻炼了幼儿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幼儿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加深了老师、幼儿、家长之间的感情,为幼儿礼仪行为养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五、结语

总而言之,礼仪行为体现在幼儿在学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儿礼仪行为不仅是对幼儿园整体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也是幼儿未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需要从礼仪的营造氛围、礼仪的知识渗透、礼仪的活动开展对幼儿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给幼儿的礼仪行为注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谭云.浅谈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01:34-35.

[2]吕淑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 快乐阅读,2012,36:26.

篇5: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大洼中心校课题组负责人 贾淑杰

实验课题的提出与确立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得到行之有效的开展,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根据省“十二五”课题指南,我们选择了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意在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我镇小学生文明素养。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一课题,是因为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及其重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感到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极大地欠缺,急需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所以选择这一课题。

我们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文明礼仪的填空

(二)个人礼仪方面:仪表包括什么?应怎样做到;仪容整洁应做到怎样?关于美发、牙齿、护手、站姿、坐姿、行姿等应做到那些?等

(三)家庭礼仪方面:

1、子女的责任是什么?2在家里应怎样对待父母、爷奶等

(四)学校礼仪方面:

1、课堂礼仪应做到(),2、升国旗时应做到(),3、课

外遇到老师应做到(),4、同学之间校外交往应做到(),5、集会时应做到

()。

(五)社交礼仪方面:

1、初次交往时应做到()。

2、语言交际时,交谈中应做到()。

3、接打电话应做到()。

4、网络交流中应做到()。

5、公共场所应做到()。

等。

问卷中的这些问题,只是小学生应该知道做到的文明礼仪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调查发现:

1、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知识知道的少而肤浅。

2、学校礼仪知道得多些,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方面知道的少。

3、能做到的礼仪少于知道的礼仪。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来自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礼仪素质却相对滞后了。在孩子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不赡养老人,打骂父母的,买东西不排队的,做生意不讲诚信的,客车上不给老友病残让座的等等社会现象,孩子们看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的文明礼仪的行为在心里淡化了。

(2)来自学校的原因。《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明确的规定,老师们也经常组织学生背诵,但学生做起来却不能坚持经常,也就是没有形成习惯。主要是抓得不到位,没有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没有坚持经常,还有就是一些老师的言行不够检点也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3)、来自家庭的原因。家庭环境是培养学生礼仪的土壤,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们,可能从小就被长辈们宠着,要什么给什么,于是,时间长了就会把别人提供的一切,想为理所当然的,就少了一种感激的心态,这样宠得多,教育的少,这就缺乏了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礼貌待人的土壤。

父母的言行

一、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

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个体意识不断增强,普遍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形势下,引导青少年践行文明礼仪,已经成为培养青少年高尚思想道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养成和谐交际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基于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以及我们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文明礼貌的品质,而且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今天我们仍需发掘“礼”的时代价值,加强文明礼貌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做出贡献。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绝大多数,每个家庭对于孩子宠爱有加,事事依宠孩子,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少之又少,文明礼仪教育很好有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里,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这一重文明讲礼仪文明古国的无限魅力,感受到讲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从而人人争做讲文明礼仪的高品质的好少年。通过研究可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在方法论上讲,用课题研究的形式,统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进而提升学校的品位,将最大程度体现校本教育的内涵,用以丰富现代教育研究理论。

三、实验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在我们大洼镇全体小学生范围内进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进行各种礼仪的教育实践开展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内容

1、实验教师对学生了解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知识的范围及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

报告。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涉及方方面面,以往我们的教育只注重了某一方面,没有全面的去引导,去培养,而且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下调查,主要从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解,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为做好研究奠定基础,使实验研究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

2、怎样使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习惯及品质的研究。

良好的礼仪修养并非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日之功,要靠后天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教化才能逐渐形成。因此,我们要抓好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教育青少年提高对礼仪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研究。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社会环境与个人思想行为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个人礼仪习惯形成感染和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因此要使学生形成礼仪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在研究中,要努力探索合理的有效的方法,使各个方面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做出贡献。

五、实验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批判继承的原则。

2、古为今用的原则。

3、整体优化的原则。

4、针对性的原则。

方法:本实验我们主要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的行动研究法。

六、实验研究步骤

1、申报论证阶段(2011.3-------2011.6)

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申报了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

2、实验实施阶段(2011.7--------2014.12)

本阶段按照实验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开展实验研究,做好研究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总课题组开展的各项活动。

3、总结验收阶段(2015、3--------2015.6)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请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七、实验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预期中期成果: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报告,部分经验论文。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1、贾淑杰课题组总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工作全面负责。

2、刘国文、范库协助共同制定实验计划,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检查验收等。

3、胡小平等各校骨干班主任负责组织各校学生开展活动,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九、实验的保证措施及经费

篇6: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苍南县龙港镇蓝天幼儿园,执笔人:陈彩双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礼”乃为人立身处世之本,“礼”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是文明礼仪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但现在的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其中原生家庭的最早期教育往往成为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和园内中班段孩子平时的直接接触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文明礼仪认识不够,更不会使用文明用语,懂一定礼仪知识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那些被家长娇惯的孩子,随地吐痰、乱扔饭菜、公共场合大叫大嚷,不仅独霸、专横,更为我独尊,稍不如意就对家长发脾气,甚至拳打脚踢;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撒泼耍赖据为己有;看见长辈或熟悉的人视若无物、不打招呼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现今由于部分人群对幼儿“自主”教育的片面理解,认为“自主”就是“放任自流”,以及多数父母和教师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再加之受社会大环境中不文明行为的熏染,影响了幼儿心灵状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对幼儿进行家园合作的礼仪教育,有助于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尤其对幼儿的个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还指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多年以来,我园一直努力探索、积极发现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文明教育为突破口,大胆尝试创设适宜的情境,抓住一切机会,为幼儿创设条件,从“礼”着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把日常生活中的问候礼仪、乘车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作为幼儿每日的必修课,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交往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已,敢说、爱说、多说、会说,主动与人交往。通过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完善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礼仪教育目标内容,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形成有特色的园本礼仪教育。我们相信长此以往,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礼仪启蒙教育,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技能、自信心及爱的情感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题的界定:

礼仪,为使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交往中必须有一种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法则,规范,简单的说,礼仪就是表示礼貌的具体礼节,包括言行举止诸方面细节,而幼儿文明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仪用语,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等等,我们将以大中班段幼儿为研究对象,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幼儿获得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礼仪习惯,努力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规矩,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

2.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探索。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场所,把幼儿礼仪定位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块内容:

幼儿园文明礼仪(生活礼仪学习礼仪,运动礼仪、游戏礼仪)要求幼儿能遵守幼儿园各类活动规则;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成人交往;形成良好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等文明行为习惯。

家庭礼仪(敬老礼仪,待客做客礼仪,进餐礼仪)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懂得礼让;能懂得并遵守待客做客的礼仪;知道关爱身边的家人,在节日里能主动向长辈表达祝福和谢意。

公共场所礼仪(交往礼仪、公共秩序礼仪、公共环境礼仪)懂得公共场所的基本礼仪,能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五、研究对象及主要方法:

(一)研究对象:幼儿园中班段幼儿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幼儿园文明礼仪内容等相关资料的查询、收集、汇总、分析,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文明礼仪的相关理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原始资料。

2.行动研究法: 用于本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礼仪活动中的表现、发展等的观察,并比较个体前后发展的变化,从而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3.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试者的行为言谈、表情等进行观察,从而了解他们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反思,及时总结研究实践中的经验。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及时提炼经验,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理性价值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措施:

1.教育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它既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亦不是家长的绝对义务,只有当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无缝隙对接时,才能打造全优质的教育成效,家园联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成人抓住礼仪道德形成的契机,把礼仪养成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幼儿营造讲文明懂礼仪的道德氛围

2.在实践中让孩子学理、懂礼、用礼,充分挖掘一日活动中的礼仪教育环节。每周,进行礼仪小标兵选拔活动,选出十名幼儿,身披礼仪绶带,接待全园的幼儿及家长;每月,进行班级文明家长活动评比,促使教师和家长给幼儿做好榜样示范;每学期,进行文明宝贝,礼仪教师评比活动,督促老师及幼儿注意保持自己的礼仪行为。结合一年中的各个节日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向女性亲人送上祝福;“五一”劳动节,向劳动人民加以致敬;重阳节走进敬老院陪老人们共度节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将平日里所学的礼仪知识予以落实,形成习惯,同时也鞭策着周围的成人做好表率。3.每日固定15分钟时间,通过学习朗朗上口的儿歌,意蕴优美的散文诗等途径,来教给幼儿所必需的礼仪知识;

4.在幼儿园的大环境布置有关礼仪的墙饰及挂件,积极营造和谐文明的园所环境,努力让每一处都发挥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的教育作用。

七、研究步骤和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1.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章,如《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好孩子》等,收集有关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图书,课件的资料储备相关的理论知识。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3.召开中班段家长会,介绍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家长的要求。

(二)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1.倡导“文明礼仪,教师先行”。

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努力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养正品行,终身受益”的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让教师树立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我们注重从园本培训做起,教师先行一步。探索如何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让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日常化。

(1)倾听讲座,参与培训。(2)观摩研讨,学习交流。

2.根据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切入点,使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开展课题研究。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念礼仪儿歌、讲礼仪故事等。(2)评比活动。如:每周的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活动。

(3)节日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的教育,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学会关爱、孝敬和感恩。

4.课题组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思,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文明礼仪培养的有效策略,结合实际调整、完善课题计划。

5.课题组成员撰写有关的教学教案、论文,及时做好课题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与课题前的调查进行比较、分析。2.撰写课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林美琳

主要成员:林美琳 陈彩双 林玲 蔡小燕 陈丽丽 2.课题主要分工:

课题研究的指导:陈彩双指导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局出版社2008年2月

2.周念丽《亿童亲亲社会》武汉出版社 2012年4月 3.李艳 《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的探索》幼教天地

篇7: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效益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作为我班 的教育课题,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礼仪、走向社会实践礼仪、带动家庭传播礼仪”,来形成人人讲文明、重礼仪的良好氛围。

一、实施目标:

通过“细化目标、突出重点、实践体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教育策略,开展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设想通过强化训练与检查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消除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班学生掌握各种礼仪知识与技能,不断增强礼仪意识,培养优秀的礼仪品质,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1、培养礼仪意识:使学生知道礼仪对于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一个知礼、守礼、行礼的人,才是一个道德高尚、文明的人。

2、培养礼仪情感:激发学生对礼仪的认同感,知道一个遵守礼仪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让学生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哪些礼仪规范,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通过反复的实践,掌握交往技能,成为知礼、守礼、行礼的人。

4、培养礼仪品质:通过反复、长期的礼仪行为训练,通过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实践中自如地表现出得体的礼仪品质。

二、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文明礼仪常识普及教育活动安排

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教育是本活动的重点,让所有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强化学生的礼仪常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过程中品行得到提高。

1、制定活动方案,并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

2、以“文明礼仪”的标准为主要内容,利用晨间活动、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渠道对学生加强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并 2 以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进一步的查漏补缺。

3、认真学习《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读本》。

4、组织学生观看小学生文明礼仪影视教材。

5、大力倡导礼貌使用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

6、创设文明礼仪教育校园环境。在学校楼道等醒目位臵,写上文明礼仪用语,开辟文明礼仪宣传阵地,创设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7、每周进行相关礼仪教育强化训练与检查,并及时反馈,作为评比文明班的依据之一。

(二)学生礼仪教育基本内容

1、见面礼仪:

(1)遇见校领导、老师主动敬礼打招呼“您好”或“老师好”;碰到学校员工、遇到同学打招呼“您好”或点头微笑。

(2)碰到外校老师来学校主动欢迎:“老师好。”(3)遇见其他客人、家长来校时主动欢迎:“您好。”

2、上课礼仪:

(1)课前两分钟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有序,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3(2)去专用教室上课,课前两分钟出教室排队,等候老师到来,做到“静、齐、快”;走队列时要“快、轻、直”,不得影响其它班级上课。

(3)在给老师行上课、下课行礼时,立正站直注视老师,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课后能够及时整理自己的抽屉,使之保持干净、整洁。

(4)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并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读姿,学会做笔记。

(5)上课迟到在教室门口立正,进门前喊报告,方可入内。

3、课间礼仪:

(1)讲文明话、普通话;不讲土话、脏话。

(2)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追逐、奔跑、推搡和打闹等。(3)文明轻声交谈,不尖叫、怪叫、大声嚷嚷。(4)讲究清洁卫生,不乱吐痰、乱扔杂物、随地滚。(5)认真做好该做的事,不随心所欲、我行我素。(6)开展文明安全的课间活动,不做不安全的游戏。

4、交往礼仪:

(1)老师或家长讲话时不插嘴,不在旁边吵闹,学会尊重他人。

(2)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在接受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时,虚心倾听,并说“谢谢!”

4(3)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如需找老师,进门前喊报告,得到允许才可入内,并随手关门。

(4)同学之间交往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打人,不随便对人发脾气,要谈论健康、有趣、有意义的话题。

(5)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

5、集队集会礼仪:

(1)上下楼梯靠右行,行进路上不讲话,动作整齐规范。(2)有参加活动观看演出时,不故意起哄、插嘴、嬉笑不休,争当文明观众,并热情地为演出节目鼓掌。

(3)周一升旗时庄严肃穆,脱帽行队礼,旗手执旗要规范。高唱国歌,服从队列统一指挥。听领导、同学讲话时保持安静,讲话结束后热烈鼓掌致谢。

6、家庭生活礼仪:

(1)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

(2)做客待客、与邻居和睦相处礼仪等。

(三)、方案步骤安排: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报、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

1、班级根据学生特点与学校礼仪教育要点,制定班级文明礼仪活动实施方案。

2、开辟“文明礼仪伴我行”专栏,介绍我班礼仪之星、礼仪知识等。

篇8:浅谈小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习惯

我们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 无论是工作、学习、交际、娱乐, 我们都在提倡讲文明, 讲礼仪。“礼仪”一词可以说妇孺皆知。但礼仪的定义是什么, 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它的规范对象和适应范围是什么, 在学术上属于什么学科, 有些什么类别和作用, 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那么, 什么是礼仪?礼仪即教养的含义, 是指学习礼仪、运用礼仪, 展示自己的良好修养。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 以一定的, 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仪表、穿着、交往、沟通、语言、情商等内容。

什么是礼仪养成教育?我认为, 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 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 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小学低年级学生, 在他们的学前阶段虽然也受到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启蒙教育, 但是, 那都是简单、直观的模仿, 是缺乏自觉意识和理念的一般性训练。跨入小学, 做了小学生, 这时才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小学阶段又是他们学习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 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因此, 小学生一进小学之门, 便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礼仪养成教育, 就显得相当有意义了。这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如何加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要充分顾及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加强领导, 落实措施的基础上, 切实抓好三个“字”。

一是抓“实”。就是要实事求是, 一切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到起点要低, 要求要严, 措施要实, 力戒形式主义, 不搞花架子, 要扎扎实实练内功, 在艰苦训练和耐心点拨中求提高。

二是抓“细”。就是对整个教育活动的规范要求, 养成计划, 训练过程, 检查措施, 奖惩办法都要详细具体, 条文不宜过多, 但表达要精确, 可操作性要强, 文字要通俗, 要让学生们一看就懂, 一听就明白, 一学就会做,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要在学校和老师的精心引导下, 使文明规范变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 并使之升华为一种人生的“习惯”。

三是抓“全”。就是对整个礼仪教育训练的目标要求、内容、措施要全面考虑, 综合平衡, 要着眼于教育是实现人的个性社会化的本质, 立足现代, 面向未来。不能随形势或凭意念搞“实用主义”的礼仪教育, 要以人的全面发展, 以及人对未来社会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要求出发, 精心设计和编制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全部内容, 引导小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文明的现代人。

在明确教育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做法之后, 我们还必须研究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我认为, 在遵循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坐、立、行”起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 活动离不开“坐、立、行”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 但是“坐、立、行”的姿势总是有个规范。俗话说:“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训练学生的“坐、立、行”等行为动作时, 就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坐要坐得端正, 立要立得精神, 行要行得稳健。要通过长期的训练, 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其实, 一个人“坐、立、行”的姿势很重要, 它不仅反映了人的教养、气质, 而且, 直接影响着别人对这个人的评价与看法。当然, 对小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二、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培养学生文明的礼仪习惯

学生的文明习惯可以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在学校尊敬老师, 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学校和老师可以利用“在国旗下讲话”和品德与生活等各种机会, 经常不断地、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解文明交往的基本原则内容, 教会学生文明交往的基本做法。让我们的小学生了解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孝敬父母, 尊敬老师更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应当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逐渐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 这也是未来社会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

三、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乡开始, 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还很难理解。因此, 在教育中, 文明应该持低起点, 重实际的做法。首先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班级、爱护学校这个集体。因为,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既然集体为个人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那么, 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 就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 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 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种子。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也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能接受和体会的。我们应当从这些“小处”着眼, 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 并使之逐步成为一种理想和信念。

四、从勤学好问、热爱劳动抓起, 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基本品质

勤学好问, 热爱劳动, 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创新, 同样离不开人的这一基本品性。因此, 学校教育应当十分重视这一点。小学生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 就应该让他们深深的懂得, 人的进步与发展靠的就是勤学好问, 热爱劳动。读一篇课文, 就应该要求学生一字一句, 富有感情地去朗读;抄写一个词语, 就应该强调, 一笔一画把字写好;做一道算术, 就必须认真仔细的演算正确;扫一片地, 就要扫得干干净净, 排一组课桌, 也应该是排得整整齐齐。这就是习惯, 这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性。没有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没有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态度, 就不能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学校和老师应当严格的把握好这一点。

上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下一篇:回望初一上期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