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2024-05-05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共11篇)

篇1: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二泉映月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艺人华彦钧及其作品《二泉映月》。

2、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方法

欣赏法、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听赏由彭丽媛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片段。

2、请同学们讨论这段音乐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介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

4、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活动3【讲授】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活动4【讲授】介绍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活动5【活动】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对生活的描述。

2、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3、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请同学们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6、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然后完成欣赏分析表。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作画意图。活动7【作业】小结

教育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篇2: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1教学目标

1、欣赏《二泉映月》,了解相关文化及背景,体验、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2、能对比聆听民歌、民乐与改编后的管弦乐曲,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2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看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音乐课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互帮互助的体验,能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3.学生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但不强,教师要多加鼓励。

4.这堂课需要让学生多听多看,通过听赏,思考来实现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

体验《二泉映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音乐与情绪的变化。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播放歌曲: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让学生熟悉音乐主题。

师问:同学们听过这首音乐吗?音乐讲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了不起的音乐家的故事,想认识这个人吗?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一)1华彦均生平简介。

华彦钧,又名瞎子阿炳(1893-1950),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自幼从其父学习音乐。4岁丧母,21岁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早年曾当过道士。由于和民间艺人切磋技艺并用民间音乐改造道教音乐,因而被逐出道教,成为街头流浪艺人。代表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3作品简介: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1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二泉映月》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4了解乐器:二胡(构造)。

(乐器出示图片)让学生视觉了解,中华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二)听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1听全曲

思考: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发挥你的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的一个画面? 2听赏音乐。

3提问学生回答思考的问题。(教师引导)

4学唱音乐主题:教师逐句教学生唱,感受音乐情绪。5再次听赏音乐。

思考:音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全曲中主题出现过几次?是完全重复的吗?(闭上眼睛边欣赏边想象阿炳演奏的画面)

(说明:

1、在音乐主题中欣赏、分析音乐,在音乐中审美。

2、情境创设可以让欣赏者更好的体会、感受音乐和作者。)

教师小结:这是一部传世之作。是作者以自己辛酸痛苦的人生体验经过长期的积累,修改与磨练创作出这首动人心弦的乐曲。乐曲以变奏曲的形式,以悲怆、跌宕而又委婉的旋律,以复杂深邃的内涵向人们倾诉了对人生无尽的愤怒、无奈与不甘,其中缠绵不尽的愁思,絮绕不去的指天慨叹,像深夜里涌动的潮水,阵阵揪心。

我们有两个世界:睁开眼是片光明的世界,闭上眼是片黑暗的世界。阿炳通过他的《二泉映月》这支乐曲作为桥梁,联系了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不仅让中国也让世界认识和记住了阿炳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相继由一些世界级的指挥家指挥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内及国外的交响乐团演奏此曲,并使他的影响跨出国门。

(三)听赏: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对比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感受。

(四)拓展: 1简介二泉。

二泉指有“天下第二泉”之称的无锡惠山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所迷。后阿炳双目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作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之情。活动3【练习】课堂小节

篇3: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 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 保卫中国安全, 派出志愿军 赴朝进行 的正义战 争。1950年10月8日, 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月19日, 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别从安东 (今丹东) 、长甸 (diàn) 河口、辑安等地渡过鸭绿江, 进入朝鲜作战。从10月25日至12月24日 , 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 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 歼敌5万余人, 于12月6日收复平壤, 并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初步扭转了战局。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7日, 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歼敌1.9万多人。1月25日至4月21日, 志愿军再次发动第四次战役, 歼敌7.8万人。4月11日,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职, 由侵朝美军第八军军长李奇微接任。4月22日至6月10日, 志愿军又取得了第五次战役的胜利, 共歼敌8.2万余人。

美国在形势更加不利的情况下, 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 同中朝代 表签订了 《关于朝 鲜军事停 战的协定》, 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 其中美军39万人, 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 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 击毁和缴获敌 军各种作 战物资无 数。至此,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也胜利结束。

朝鲜停战后, 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为战后的恢复和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8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 返回祖国。

篇4: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篇5: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总课时:第十三课时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红 河 谷》教学设计方案

周次:第13周 班级:七年级1-12班

执笔:

审核: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钢琴、三角铁、手鼓、沙锤等乐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能力目标: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更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红河谷.MP3(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加拿大风景.ppt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设计意图: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寓教于乐红河谷风景.ppt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0 X X | X X X X X X | X — — | 1.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练习的第一行节奏和第二行节奏有什么特点?(相同)2.让学生读节奏,找出难点(切分节奏),并讲授。3.根据拍号和第一小节,讲授弱起小节。4.师范读。集体练习(读一读,拍一拍)

(设计意图:此条练习与歌曲<红河谷)的节奏是相同的,为学好《红河谷》打下基础,以合作教学法为主。)

师:如果把这条节奏变成活泼可爱的小音符,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播放课件)提示:在欣赏时,同学们用手轻轻地拍着节奏。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欣赏的这首曲子,它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 生:平稳

师: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还是优美抒情? 生:优美抒情

师:我们用“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这段优美动听的旋律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师范唱或听录音机范唱。

师:老师弹琴,请大家随琴声一起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法教学,使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基本掌握整首歌曲的旋律。)

师: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前面的练习。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到《红河谷》畔去领略那里的自然风光……(播放课件)红河谷风景.ppt 提示:学生在欣赏时,用自制的打击乐器随音乐划拍。师:下面请大家用饱满的情绪、悠长的气息把这首曲于完整地用“啦”演唱一次,老师为大家伴奏。

师:大家演唱得棒极了!接下来,清同学们用自己的乐器练习演奏,一会儿看看哪些同学演奏得最好!

生:演奏(可用手拍节奏或者身体语言模仿使用乐器)

师:非常精彩!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带上自己喜欢的乐器为大家演奏!下面老师弹琴,请大家试着填词演唱歌曲。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生:淡感受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 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三、创造表现

师:通过《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用什么方式表达我们的愉快心情呢?

生:唱歌、乐器演奏、跳舞、朗诵等。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这首歌曲,并给予评价。

师:我们一起载歌载舞,把祝福送给他们!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大家了解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完美结课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wma、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歌曲].mp3、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mp3 等。)师:同学们的收获很大,说明在刚才的学习中都积极地开动了脑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同学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生:谈感受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40页【实践与创造】第一题。

2、抄写P33页【合唱的基本要求】。

篇6: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练习写话题作文,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2.能力培养目标:论证观点的方法

3.思想教育目标: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感。

话题内容:我眼中的京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京剧片断《铡美案》《红灯记》

二、看法:你熟悉这吗?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三、交流:京剧你了解多少呢?

四、我和京剧

1、你喜欢京剧吗?为什么?

2、你家里有人喜欢京剧吗?

五、认识:中国传统戏曲如何发展

京剧,以及我国的各种戏曲,都面临发展繁荣的问题,我以为最主要的问题是体制。简而言之,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京剧必须民营话。民营化,也就是市场化,是京剧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京剧事业在受到文革的摧残之后,虽然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但始终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问题。在解放初,我国的许多京剧团都是民营的,熟习京剧的年纪大的人都知道。随着左的思想的发展,就都国营化了。现在还没有摆脱那是的影响。现在,京剧院团大都是有当地文化局管的,由于经费不足,有的地方工作也不能足额发付。而演员吃大锅饭,混日子,积极性也不高。情况好些的是北京、天津、上海,日子也不是十分好过。如何搞活京剧院团、如何调动演员的积极性,我看最好的办法是民营化,让演员自己去办自己的事。打破大锅饭,走市场化的道路。王珮瑜说:“对于眼前的体制,有想法的艺术工作者都会有被约束的困惑。旧体制的种种弊端,目前的确使京剧从艺人员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所以我愿意挣脱旧体制的枷锁,自己来担责任,冒点风险。”这是许多演员、特别是有才能的演员的心里话。而对京剧的发展繁荣来说,京剧正需要冲破就体制,走出新的路子来。在京剧的发展中,演员挑班组织剧团才能出人才和出剧目。过去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不都是因为自己挑班,才能运转自如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吗?任何的行业都一样,工作的成绩在于实践。就艺术领域来说,画家要勤于写生和做画,书法家要勤于临帖和写作,京剧演员就要勤于登台,但在现在的体制下,演员有多少登台的机会?一年能登几次台?我知道过去的富连成、荣春社等科班天天有戏,有时候,每天有日场和夜场。现在演员的登台机会很少,有的演员一年也登不了几次台,这怎么能培养人才,怎么能出名角?较有名气的演员,也要受到剧团的制约,不是想演什么就能演什么。在加上搞什么导演制,演员要听不懂京剧的导演的。京剧如何发展,如何繁荣?

要打破这样的现状,就是民营化,也就是市场化。就是由演员为主组织演出单位,任演员自己去发挥,给演员以充分的自由。这样,京剧才能发展,才能繁荣!有的人总是说现在没有观众了,没有市场了。是没有市场了吗?没有观众了吗?我看不是。还是要看戏好不好,有没有吸引力。如果水平不高,就是那么几出戏,怎么会吸引观众?

篇7:一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多快乐呀多幸福》、乐曲《玩具兵进行曲》《鼓和玩具》与律动《快乐小舞曲》组成。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自然的歌唱状态,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多快乐呀多幸福》,初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稳定的节拍感,能初步做到用稳定的速度演唱歌曲。

3、能随录音哼唱《快乐小舞曲》,并随音乐律动。

4、聆听《玩具兵进行曲》,感受音乐情绪,并自编动作随音乐表演。

5、聆听《鼓和玩具》,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安排:五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律动《快乐小舞曲》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快乐小舞曲》。

2、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随音乐进行律动。教学过程:

1、聆听导入

播放《快乐小舞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学唱歌曲

(1)分句教唱第一、第二乐句。

(2)演唱第三乐句,请学生分辨这歌乐句与哪个乐句相同,学生自己模唱。(3)演唱第四乐句,请学生分辨这歌乐句与第二乐句有什么不同?学生模唱。(4)完整演唱歌曲。

3、播放视频,学习律动。

4、综合表演

(1)指导学生分声部用拍腿和拍手的方式练习课后伴奏。

(2)出示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碰铃、响板,请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将学生分为唱歌,打击乐器伴奏与律动三个组,合作进行表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能随音乐除部分变乐曲的三个部分。

3、能积极参与音乐表演。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介绍德国作曲家耶赛尔创作《玩具兵进行曲》的背景故事。这首乐曲是根据耶赛尔小时候的一个梦境而创作的。一天晚上,玩具的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从玩具盒子里偷偷爬出来。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行进,他们挺胸抬头可真神气。其他玩具看到了,也模仿玩具兵的样子走了起来。最后,玩具兵和其他玩具高兴地跳起舞来。天蒙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惊慌失措地逃回玩具盒内。小主人打开盒子一看,玩具兵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原来是一场美丽而快乐的梦。

2、初次聆听

播放《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说一说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3、分段欣赏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播放第一部分主题,学生领听后感受并进行联想,为主题命名(如“行进主题”)。

2)哼唱第一主题。3)随第一主题走步。(2)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1)播放第二部分,请学生说一说这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并为主题命名。(比如“舞蹈主题”)2)哼唱第二部分主题。

3)提示第二部分音乐加入了几种乐器,使乐曲显得更加活泼。然后出示短笛、木琴、小提琴等图片,学生边听边模仿这几种乐器的演奏姿势。(3)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播放《玩具兵进行曲》第三部分,请学生说一说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听到的哪一部分音乐相似?

2)播放尾声,提示下滑音的出现,表现了什么情景?

4、音乐表演

(1)教师播放乐曲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随音乐走步。仔细听辨乐曲时结束时的下滑音,当听到结尾下滑音时,学生可迅速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2)完整播放《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乐曲的三个部分。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唱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目标:

1、能划拍演唱歌曲。

2、能听出歌曲中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3、学生自主编创几个简单的律动动作并随歌曲表演。教学过程:

1、歌曲导入

(1)播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学生聆听。

(2)告诉学生,这首歌曲虽然很多同学在幼儿园就学会了,今天再来学习,除了复习歌曲之外,还有许多新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究。

2、划拍演唱

(1)先请一名同学演唱,大家讨论在演唱中存在什么问题。教师要注意学生演唱时节拍是否稳定。

(2)提示学生,演唱歌曲时要注意节拍的稳定才能唱的更好。

3、学唱歌谱

(1)引导学生分辨歌曲中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2)这首歌曲只有六个音,重复音较多,老师教唱歌谱。

4、简单合唱。

5、创编动作,自由动作,表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唱歌《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2、感受欢快与抒情的情绪对比,并能积极参与歌表演,边唱边跳。

3、初步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教学过程:

1、聆听导入

(1)播放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2)出示藏族和蒙古族两个民族中选择这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的民歌。

2、初步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2)教师向学生介绍“查拉羊卓拉”是衬词,就如同汉语中的“啦”或者“啊”一样,表达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

3、学唱歌曲(1)老师范唱.(2)提示学生注意连音的唱法,声音要连贯、轻柔。(3)完整演唱歌曲。

4、学跳舞蹈。

播放视频,学生跟着学习。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欣赏《鼓和玩具》、读童谣《玩具进行曲》

教学目标:

1、能按节奏读童谣《玩具进行曲》,并进行两个声部的初步训练。

2、聆听乐曲《鼓和玩具》,能根据音乐情绪产生一定的联想。

3、能用打击乐器随音乐参与表现。教学过程:

1、童谣导入:

(1)出示童谣《玩具进行曲》,老师领读前两句的节奏。(2)引导学生分辨两句节奏的异同。(3)学生同桌互读前两句童谣。

(4)分辨第三四句的节奏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5)请学生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声部童谣,然后再结合起来一起读。(6)全体学生一起读,注意两个声部的和谐。

2、欣赏《鼓和玩具》

(1)播放乐曲《鼓和玩具》,学生感受乐曲情绪。(2)聆听印子部分。引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力度怎样,联想到什么情景?(小鼓领奏,力度渐强,仿佛一支队伍由远及近)

3、分段欣赏

(1)这首乐曲是由三个小乐段构成的。分段聆听,分别三个乐段在旋律、节奏和音区上的不同。

(2)分辨三个乐段的节奏特点。第一乐段提示符点四分音符,第二乐段提示切分节奏和强拍上的八分休止符,第三乐段提示切分节奏。(3)哼唱第一乐段旋律。

(4)完整欣赏,用动作表示乐曲的三个乐段。

(5)把《玩具进行曲》的童谣按乐曲第一部分主题的节奏读。(6)按第一乐段的旋律演唱童谣《玩具进行曲》。

4、音乐联想

(1)三个乐段的节奏、音区都不同。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表现了玩具兵在做什么呢?

(2)播放乐曲,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联想。

5、表现音乐

(1)根据学生的联想,引导学生随音乐表演。

篇8: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篇9: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但文学味非常浓,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给人以巨人的精神震撼。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课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故事情节,而主要是写鲁滨孙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这篇课文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而从小说的角度来看,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是值得学生关注的。另外,学习本文最好结合整本书的阅读来进行,教学时可参读书后的名著导读。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它证明中国人也是有强烈的探险精神的。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一篇节选课文,教师最好能找来原文详读,并结合其他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材料进行教学。

《真正的英雄》是关于航天探险的悲剧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的巨大悲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国的而是世界的。里根的这篇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剧的,又是鼓舞人心的。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学习课文,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学习课文。要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是一篇理性色彩较强的随笔式文章。这篇文章从探讨载人航天意义的角度,对人类不间断地探索太空奥秘的深层原因和意义进行了冷静思索。教学本文,教师要联系各种载人航天事件,引导学生探究深层动因。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教学时要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综合性学习是“漫画探险”,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三个活动,供师生选择。教学前师生都要做充分的资料准备,以便顺利地开展这一活动。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1了解有关茨威格、笛福的平生,《山海经》、《淮南子》等文学常识。2识记并理解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4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

5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学法指导

1、学习这个单元,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3、反复朗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思考文章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 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豪情壮志。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有关人类航天史上重大的事件资料。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展示课前搜集航天探索的有关资料,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探索研究的成功突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引出阅读文章的重点。)

二、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要求:

细读课文,圈点勾画重要语句,边读边思考: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学

分组交流讨论。

教师引导点拨。

三、问题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学生互动解决。然后梳理出共性的关键语句和疑难问题。

出示要理解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

A、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B、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C、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分组讨论,阅读探讨。难点突破: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拓展

用课件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五、练习反馈

“研讨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六、作业

课下继续了解有关人类探索的资料。

《真正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ao)锲而不舍(qie)勋章(xūn)锤炼(chui)

阴霾(mai)孜孜不倦(zī)企求(qĭ)凝聚(ning)

战栗(li)拓荒(tuo)弥补(mi)不朽(xiŭ)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登上地球之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这次登珠穆朗玛峰的概况和意义 2,体会登峰的艰难和队员们的大无畏精神 3,重点研读刘连满这个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等精神 难点:刘连满没有登上顶峰但文章却是重点写 三,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

播放<<珠穆朗玛>>的歌曲 你听过这首歌吗? 珠穆朗玛,你对她了解有多少呢?(学生介绍)[教师总结补充]: 珠穆朗玛,藏语的意思是“圣母”,因为峰顶长年积雪,一派圣洁的景象.它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13M,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坐落在西藏定日县中尼边境处.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称为“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二),登峰活动概括介绍

那么,是谁在这条充满死亡的路上创下了奇迹呢?(学生回答: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是的,1960年5月,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的冰雪,翻过万丈的 岩,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了地球之巅,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从北坡登上历史最高峰的创举.(三),双边互动(铺垫)

这次活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许多家报纸都在第一时间纷纷刊登了这则新闻,于此同时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展示幻灯片)这是当时报纸上刊登的三张照片(分别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互动1 :现在我们假设他们爬的是我们上虞的龙山,抑或是复止山,还会如此的轰动吗?(学生肯定回答不会,因为爬这些山太容易了,连老人和小孩都能爬上)明确:这主要是体现了攀登的艰难,从来没有人能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峰 互动2:通观全文,请你把能体现艰难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提示:直接描写队员们攀登艰难的句子

如:(第5小节)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攀登,他们穿着特制的镶有钢爪的高山靴也难踩稳.(第六小节)岩壁变得垂直而光滑……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第22小节)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

攀登的高度与攀登的时间关系的句子

如:(第4小节)突击顶峰的队员走了大约两个钟头,才上升了大约70米

(第8小节)他们攀登整个”第二台阶”,共花费了五个多小时,而用在攀登这最后三米岩壁的时间,却长达三个小时

(第22小节)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 互动3: 从这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我读出了。。。(可以是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等等

互动4: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这样的一往无前呢? 明确:是一颗爱国的心,一颗为祖国争光的心.我们可以想象当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顶峰时,那是多么令人自豪和骄傲的啊!

(四)研讨时间(重点)

[过渡]根据课文内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突击顶峰的除了刚才图片上的三个人以外还应该有一个人,他是谁?(学生答刘连满)那好,下面时间请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阅读文章,重点放在刘连满身上, 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得写在小纸条上(老师发给每小组小纸条),我们一起解决.(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10分钟后,教师收起发下的小纸条.[过渡]我发觉我们班级中的同学,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的强.但我很遗憾,因为时间有限,不能一一的在班级中讨论,就选取几个大家都关注的,大家说好吗?(好)讨论1:他们一共攀登了多少天? 讨论2:刘连满为什么没有登上顶峰呢?是他自己放弃了吗? 教师补充:刘连满渴望登上顶峰,他在国庆50周年的庆典上说过:”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登上珠穆朗玛峰.”

讨论3:有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这里刘连满再坚持的话一定会胜利吗? 讨论4:为什么当时没有刊登刘连满的照片? 教师再问:如果你当时是一家报社的主编,你觉得该不该把刘连满的照片也登上去?(重点讨论)从以上的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刘连满同志在”渴望活着”,”有机会活着”的情况下却”放弃活着”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总结体验

不管是没登上的刘连满,还是登上的另外三个人,都是可爱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请你用下面的句式并结合你的感受说一句话 “可爱的人呀,我爱你们,因为… “

(六)拓展与延伸

篇10: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善、名、乳、间、走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善、宴、名、手、目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口技有关的文章《口技》,一起来感受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艺。

二、作家,作品介绍。

1、本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2、林嗣环:字起八,又号铁崖,福建晋江人,清顺治间进士,曾因事发配边疆,后来遇到大赦。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渎,互读,齐读。

四、学生结合文章注释快速疏通文意。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相关文言知识。

1、实词

善: 擅长

遥: 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其:代词,指妇人。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是: 指示代词“这”。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间: 动词,掺杂,夹杂。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一端:指一种(声音)。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于】介词,在。【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②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⑤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③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⑤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⑥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五、译文(遵循直译原则,力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1)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2)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惊醒后打呵欠,伸懒腰,他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摩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小儿子,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接着大儿子也醒了,连续不断地说话不停止。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儿子 的声音,同一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3)不多久,丈夫打鼾声响起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4)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呼救声,(众人)拉蹋(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5)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六、作业。

第二课时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宾客)观众反应得相关语句。

1、学生圈点勾画找出相关句子后,进行交流。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学生齐读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3、疏通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请学生谈谈对几个句子大体意思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评价、纠错。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分组学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观众(宾客)的神态、动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看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口技表演者,模仿了那些声音呢?

1、学生分组学习,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演者表演的相关语句(一二组的同学找出第2、3两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三四小组的同学找出第4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邻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而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的声音: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教师点拨引导:口技表演者模仿的这些声音逼真吗?作者如何评价:众妙毕备(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难怪观众的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逐渐变小)教师点拨引导:随着声音的变小,气氛也比较舒缓,因此观众的反应是:意少舒,稍稍正坐。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百千齐作)(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教师点拨引导:此时此刻是口技表演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看看此时的声音多不多?(学生回答:多)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真是一场火灾仿佛就发生在观众的眼前,难怪此时观众的反应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概括口技表演者所展示的三个生活场景。

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的声音其实为我们展示了三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想想这三个生活场景之间是孤立存在的,还是有相互联系?

其实这三段所描写的发生在同一个晚上的的相关联的三个生活场景(从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可以知道)。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一下三个场景的主要内容。总结板书:梦中惊醒、醒而复睡、失火救火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男生齐读第2段(声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女生齐读第3段(声音逐渐变小),男生、女生齐读第4段(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三、把握文眼和主旨。问题:从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而又惟妙惟肖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怎么样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回答:精湛高超、精妙绝伦、炉火纯青••(板书:精湛高超)

问题:那么如果要请同学们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字来加以概括,想想应该是哪一个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明确:“善”(擅长)(这个字也是文章的“文眼”。)

四、归纳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作者通过直接表写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么繁多的声音,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擅长)(技艺精湛高超),这种写法,从描写角度看应该属于什么描写?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属于正面描写。(板书③: 表演者 正面描写 表现)

那么,通过写观众观看口技表演的反应来烘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板书:观众 侧面描写 衬托)

这就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一大特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五、理解开头和结尾重复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的作用。请同学看看课文开头和结尾,作者给我们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从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和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还要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学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作用:内容上:强调道具简单。突出这场表演主要是用“口”来进行表演,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衬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板书:道具<简单> 衬托)结构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板书:首尾照应)

口 技

林嗣环 道具:简单

梦中惊醒 表演者 正面描写 表现 衬托 首尾 渐入梦乡(精湛高超)善

篇11: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堂提问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 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 ):( ),宽的比是( ):( )

(2)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 ,板书课题。

(3)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 ),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4) 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 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

(2) 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

(4) 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2N:1

3.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分组练习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cm,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2. 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1:2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

3.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

五、总结回顾

上一篇:超级水果小贩的十大销售技巧下一篇: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