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2023-04-11

第一篇: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论文

论文摘要:基于诚信原则发展而来的附随义务是合同义务的扩张,它注重对合同关系发展全过程的调整,实现了合同当事人间利益的实质公平,因而得到各国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广泛认可本文对附随义务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学说、合同附随义务的发展渊源及其价值论基础以及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论文关键词:合同附随义务诚实信用合同义务法律责任

1附随义务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学说

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化和客观化,充分体现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利益衡量功能。关于附随义务的概念有多种观点。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法中没有附随义务的明确称谓,法学界亦无统一概念称谓。德国学界对附随义务的概念名称为“从属性义务”。而英美法系国家则通过大量判例,确定在合同中除约定义务外尚有各种形态的诚信义务,如告知义务、劝告义务、保护义务,忠实义务、提供情报义务等,也未对这一类义务有统一的称谓。我国台湾地区法法学界有称之为附从义务,有称之为附随义务。王泽鉴先生认为,称为附随义务较能表现这类义务的特征,大陆学界显然接受了这一观点,一致称为附随义务。可见,附随义务在称谓上不一,其概念内涵也是观点纷呈。

此观点说明了附随义务的非约定性和非法定性特征。王泽鉴先生认为,附随义务是指法律无明确规定当事人之间亦无明确约定,但为维护对方当事人的利益,并依社会的一般交易观念,当事人应负担的义务。此观点在说明附随义务特征的同时,还说明了附随义务为利益衡量的结果。王利明先生认为,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当事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所应当承担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由于此种义务是附随于主给付义务的,因此称为附随义务。

此观点着重说明附随义务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问题,但未指明附随义务的特征与我国《合同法》第6O条第2款的规定相一致。在我国法学界还存在附随义务概念的广义说和狭义说之分。有学者认为,附随义务不仅仅是表现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在合同成立前以及合同终止后,都会发生附随义务。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在构建附随义务理论时将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与合同履行中的照顾、保护、协作等义务,统称为“附随义务”。与之不同的观点则认为,附随义务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为辅助实现债权人之给付利益或周全保护债权人之人身或其财产利益,债务人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而应履行的通知、协助、保密、保护等给付义务以外之义务。

2合同附随义务的发展渊源及其价值论基础

2.1发展渊源

罗马法时期,合意契约作为罗马市民和外邦人的交易形式,是典型的诚信契约。随着商业的发展,罗马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外邦人打交道,而市民法上的交易形式不能为外邦人使用,即使能使用,也是极不方便的。为此,外事裁判官不得不接受把市民法上的复杂交易形式简单化的商业实践,承认以单纯合意缔结的合同。当发生纠纷时,合意契约不像要式契约那样极为容易确定权利义务,于是外事裁判官在程式中加入“依诚信应该”字样,据此在当事人之间课加合理的不确定义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民法上的交易进入了市民法。内事裁判官吸收了“依诚信应该”的程式,它逐渐发展为市民法上的诚信诉讼。

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时期,社会贫富分化,格式合同普及,契约自由逐渐成为强者凌驾弱者的幌子,这时的它给予人们的只是形式上的自由,而其无限制的发展带来的却是结果上的极不公平。于是各国纷纷开始限制和修正契约自由原则,从强调形式上的自由转向追求实质上的公平、正义,由此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契约自由的“正义”尺度得到了普遍适用,附随义务于是伴随着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和诚实信用原则的兴起而产生了,其功能在于使当事人的权益获得完美的实现,以体现法律公平、正义之终极目的。

2.2附随义务的价值论基础——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体现着源于自然法的公平、正义思想,要求从事交易的人恪守信用,互不欺诈,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交易相对方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并不确定,随着特定案件而具体化,其目的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是道德价值在法律上的体现。诚实信用最初是社会为维护交换的和平与稳定,要求每一个从事交易的人都应遵守诚实善良、恪守信用的普遍道德。19世纪末2o世纪初,大陆法系民法已经意识到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弥补上述差距有重大意义,于是在法典中引入诚实信用原则这一一般性条款。《德国民法典》首次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债法中的地位。诚实信用原则地位的确立带来了大陆法系立法权与司法权的一次重新分配,法官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了大量的判例活动。“附随义务”也正是基于诚信原则在法官的判例中产生的。 我国《合同法》第6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表明在我国,诚实信用已经成为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对当事人双方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提出来的要求,它不仅规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义务,而且要求当事人承担先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合同法》第

42、

43、60、92条规定了当事人在合同发展的各个阶段中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承担的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

3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法律责任

附随义务产生于合同发展的不同阶段,违反不同阶段的附随义务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性质不能一概而论,须依据合同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定性。

3.1缔约过失责任

我国《合同法》第42条对缔约过失责任作了明确规定。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一方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遭受损害,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一般存在于合同不成立、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但在合同有效的场合也同样可能存在缔约过失责任。将缔约过失责任既非侵权责任又非违约责任的一种新型民事责任。缔约过失是合同缔约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特定关系的对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侵害,当事人为了订立合同而形成了一种非侵权法上的接触和信赖关系,因此在行为标准、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时效期问等方面均不能适用侵权法的一套法律规则。缔约过失责任不以有效合同存在为前提,且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它是合同责任的一个分支。缔约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缔结阶段,当事人之间必须已经为缔约实施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并受该行为的约束,而另一方对此行为将产生合同能够成立的合理信赖。

3.2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违反有效合同中的合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附随义务既可以因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存在,也可以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交易习惯产生,无论其来源如何,均不影响其作为合同义务的属性,对其违反将产生违约责任。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违反附随义务还可能产生加害给付。加害给付作为一种特殊的违约形态,表现在债务人不仅实施了不符合债的规定的履行,而且此种履行造成了债权人固有利益的损失。加害给付是一种同时侵害债权人履行利益和固有利益的不法行为。合同法上的加害给付,必须以合同关系的有效存在为前提,并且该固有利益的损害与合同之间存在关联性。加害给付是将侵权法保护的固有利益合同化,是侵权法向合同法的位移,加害给付将导致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3.3后合同责任

合同履行完毕后,当事人间的信任关系并不立即消灭,作为合同信任关系的延伸,当事人间仍存在后合同义务,如保密义务。但是对于违反后合同义务产生的法律责任性质,理论界尚未形成通说。笔者认为,违反后合同义务产生后合同责任。后合同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一样,属于合同责任的范畴,既非违约责任又非侵权责任。违反后合同义务不属于违约责任,因为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结束,违约无从谈起;若将其纳入侵权责任,显然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注意、保密、协助等附随义务不同于发生在两个毫无关联的主体之间的属于侵权领域的一般义务。因此原合同当事人仍需承担特定义务,这种义务来源于诚信原则,违反了此义务便要承担后合同责任。

4结语

合同附随义务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合同安全价值和效益价值的要求,对于实现合同当事人利益平衡和合同利益最大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当继承现行《合同法》中附随义务的相关规定,但仍需要再进行一些完善,特别是在立法中应明确合同附随义务制度的归责原则和法律救济措施,确保司法审判有法可依。

第二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默认分类 2010-10-20 08:45:06 阅读40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十年来,我们研究所的五个讲师团受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和学校的邀请,走过中国六百多个县、市,做过两千多场有关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演讲与培训。在此过程中,我们与全国各地数千名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探讨过有关基础教育问题。90%以上的校长、局长、教研室主任都认为,现实教育中有三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一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问题;二是学生科学、系统学习方法问题;三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问题。并且都一致认为,三者中良好学习习惯问题最重要,也最难解决。只要把这三大问题解决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1、学习自主性问题

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学习自主性不强,二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不系统;三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解决这三大问题,我们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并且有成熟的操作化很强的课程体系来解决。比如,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我们在“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中就有详细的解决方案。“学生学习力培养”课题总共包括四大系统,十九个方面,第一是打开“内部动力系统”,它包括五个方面:①激发进取心;②激发理想志向;③激发兴趣;④唤醒爱心;⑤增强自信。只有这五个方面同时作用,才能尽可能地培养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第二是完善自我管理系统(①目标计划;②时间管理;③及时反省;④磨练意志;⑤加强自制;⑥培养勤奋;⑦培养责任感);第三是提升心理智力系统(①培养专注力;②训练记忆力;③发展思维力);第四是建构方法技巧系统(①提高学习能力;②培养学习习惯;③掌握学习方法;④提升考试技巧)。这一课题从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考试技巧等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问题,解决不想学,不会学和学不好等问题;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学习力有着重要作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有助于把C类学生提升为B类学生,把B类学生提升为A类学生,把A类学生提升为精英。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人格(学生自我教育人格培养是教育的最高使命,也是教育部课程改革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精准诠释。也就是说,这一课题研究成果与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建构主义的操作化)。

2、科学学习方法问题

学习方法不但要科学,而且要系统才行,这样才能具有战斗力,才能够产生高生产力。现实教育中,80%以上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学习,或仅仅只是理解、记忆、做练习的简单学习。也就是说,8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不系统,支离破碎,即有些科学,有些不科学,并且不系统,不全面。大多数学生是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是随心所欲地乱学,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失去了学习的智慧,致使学习效率与学习效能锐减、降低。方法决定效率,方法影响成绩。知识是血肉,方法才是灵魂。知识和方法相比,方法更容易成为能力。大哲学家黑格尔早

就说过:“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可见,学习方法对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但要科学,而且要系统才行。比如说,对中学生学习影响最根本、最重要、最科学的、最具普遍适用性的学习方法有十二个,大部分学生只具备

五、六个或

七、八个。这样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效果就发挥不出,就会较严重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3、良好学习习惯问题

与我们探讨的数千位教育工作者,还有一个共识,就是80%以上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即使有一些孩子具备一些良好学习习惯,也只是仅仅具备了一些而已。比如我们谈到中学生应具备的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能有

六、七个就算不错了,具备

八、九个那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了。如果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大部分(70%左右)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培养起这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业前程。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把它培养成习惯。关于这一点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早就给出了定义。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就是能力,习惯就是分数,习惯就是成绩。并且习惯高于分数,习惯高于成绩。习惯好就是素质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基。实施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操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就在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这么说,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减负增效及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并且是一条非常具有生产力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能的发挥。习惯对整个教育来说,对整体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异常重要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凡是对教育有所思考的人都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育生活中习惯培养很难,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很失败,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悲哀。从孩子上小学,甚至上幼儿园起,家长和老师都在不断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生活及学习习惯,但往往孩子都高中毕业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没有把最根本、最重要、最科学、最具普遍适用性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他们应有的学习能力没有被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水平,没有走得更高、更远……

为什么习惯培养难?习惯培养真的就这么难吗?习惯培养难就难在操作,老师和家长都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也很想培养,但是具体如何培养,如何操作,又不太清楚,无从下手,所以效果很不理想。习惯培养涉及到行为心理学问题。一般情况下,上到“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时就可以接触到这一内容。但也仅仅只是接触而已,要想对习惯培养有着娴熟的操作,必须对“养成教育”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行。我们研究所通过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具有大众化,基层化,操作性很强的习惯(包括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操作方案。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就不可能不优秀。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未必优秀,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

做到位。但学生只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化为常规的学习习惯,他们的成绩一定会优秀,因为习惯非常具有生命力,是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行为,它能够确保学生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常规化,并且运用到位。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要让他们掌握哪些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最具普遍适用性、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即首先要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系统化、操作化,这样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坚实基础。

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科学学习方法总共只有十二种,只要把这十二种学习法,通过行为心理学训练,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同学的学业水平会直线上升,从而能够升入更好的学校进行进一步深造,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真切希望与热切期盼。

4、习惯培养的价值与意义

十年来,我们研究所做过有关中小学生教育方面的十大系统课题研究,从成功素质教育,到走进孩子心灵——漫谈教育艺术,到青春期教育,到素质教育四大支柱——求知、做事、共处、做人,到习惯培养,到非智力因素培养,到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有着深入、广泛、系统地研究。也就是说,对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深入地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出版相关专著400多万字。研究所五个讲师团也应全国各地600多个县、市的教育局、学校的邀请做过两千多场演讲与培训,但这些并不重要,我们也并不看重,我们看重的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它用了我们研究所近十年的心血,它可能是我们研究所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贡献了。因为它的应用可以使中国千千万万的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开发出他们应有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使他们的学业走得更高、更远;对现实教育,对学生们的学习成长将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它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这项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一个档次,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是很有价值与意义的事情。研究所专家对学校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后,一般用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可以使70%左右的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在实践操作中一般一个月左右见效,两个月左右效果明显,三个月左右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把科学的学习方法内化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的来就一句话,这项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是学生的福祉,家长的福祉,老师的福祉,学校的福祉,社会的福祉,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养成教育演讲培训提纲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讲座提纲

一、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二、习惯培养的六大黄金步骤

1、启发自觉;

2、确立规范;

3、示范指导;

4、持久训练;

5、监督考评;

6、奖惩强化。

三、习惯培养的六大原则

1、抓紧抓好,预约成功;

2、严字当头,反复训练;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教育一致,合力最大;

5、尊重差异,讲究策略;

6、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四、习惯培养的十二种实用策略方法

1、延宕增强法;

2、区别增强法;

3、代币制增强法;

4、积极演练法;

5、行为契约法;

6、制约法;

7、消退法;

8、剥夺权利法;

9、理性疏导法;

10、自然结果法;

11、正负强化法;

12、综合矫正法。

五、十二大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培养

1、学习有计划习惯

2、有效预习习惯

3、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习惯

4、良好作业习惯(先复习再作业)

5、及时、定期、系统复习习惯

6、反思总结与归纳总结习惯

7、深入思考,务求甚解,弄懂吃透习惯

8、专注投入,科学用脑,讲究效率习惯

9、课外阅读习惯

10、错题管理习惯

11、难题管理习惯

12、试卷分析习惯

六、影响学生素质的三大良好学习习惯(附)

1、探究性学习习惯

2、研究性学习

3、合作交流习惯

七、习惯培养在学校的具体操作落实策略

各位教育界同仁:

你们好!

我们是北师大素质教育研究会,南京人本素质教育研究所的,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为了帮助和引领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校和家庭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并把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行为心理学训练,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促进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正在全国各地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公益性巡回演讲培

训。目的是促进学校和家庭如何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使大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实践结果表明,学校只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在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一个档次,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演讲培训时间教师为3个小时,家长为2个小时,包括20分钟现场咨询,并且是免费的。合作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家庭教育讲座”的方式进行简单合作。

教师培训专题是“学生学习力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家长培训——“家庭教育”讲座可以选择本次培训主题“学生学习力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可以选择“成功教子的奥秘”或“学生实用学习法”,学校可以从三个专题中,任选一个。

第二种方式是,长期深度合作,建成“养成教育——习惯培养”基地。

做基地做的是效果,是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它与简单的家庭教育讲座和简短的教师培训不同,操作比较严谨,流程比较规范,一般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先对教师和家长分别进行培训;第二步骤是对学生进行培训,对老师进行二次培训;第三步骤是长期跟踪指导,确保习惯培养实施到位,做出成效。并且这三大步骤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系统性较强。此种方式是由家庭、学校及学生所构成的习惯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容易形成教育合力,效果较好。

第三篇: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要相互配合,目标一致,统一要求。如果不一致,会使幼儿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严重的会使幼儿形成见人行事、见机行事的不良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义务和职责。

孔子曾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名言概括说明孩童时期受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人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自然而然的事了,每一位成功者在总结他的经验教训时,总会谈到某种习惯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发展期,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恰恰在这个时期一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从而养成了许多恶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幼儿的哪些习惯呢?过去谈到培养孩子的习惯,无非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等。我认为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幼儿的基本习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认为也应该具有时代特色。我们只有积极培养幼儿形成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习

惯,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首先应从劳动习惯开始。幼儿刚入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的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天要求早到园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让值日生管理种植区等,从而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劳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激发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刚开始学做一些事情,都应在兴趣中开始,在愉悦中完成,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其实幼儿做任何事情,都有感兴趣的一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孩子自理生活时,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教孩子刷牙,我们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魔术,我能让牙膏变成一团团的泡沫。”于是,我开始示范刷牙,一会儿功夫,牙膏泡沫出来了,小朋友们很开心,觉得好奇,我便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变泡沫?”“想”我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膏和牙刷,让一个幼儿到前面来变“魔术”。看见他把牙刷放在嘴里, 左捣捣、右推推,久久不愿释手的样子,我很高兴。刷完后,我让他张开小嘴,对他说“哎呀!你的牙齿真白啊,嘴里还有香味呢,以后要天天刷牙,好不好?”全班幼儿看见了,异口同声地说:“以后我也要天天刷牙,让牙齿变得白白的”。

2、教给自理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幼儿能独立穿衣、吃饭、刷牙、系鞋带了,但是有些事情并非仅仅有了兴趣就能做好,因为孩子刚开始仅凭兴趣做事非常粗糙,基本还会闹出笑话,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比如教幼儿穿毛衣,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穿衣服要分前后,只要把肩膀的两条缝拎起来一抖,领子低的一面是前,高的一面是后。这样反复教

几次,他们就不会出现把毛衣穿反的现象了。

3、培养自理的能力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而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很大,有些事有时很乐意做,有时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做,能做的事情不愿做,不能做的事偏要做。对此,有些家长会大声呵斥一阵,有些家长则听之任之,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把学会的每一项自理活动都坚持下去,变为一种习惯,否则,前面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开导他们或给他们讲个故事教给他们。比如,我们就拿前面的刷牙举例吧。有的幼儿刚学会的时候,坚持天天刷,后来是要提醒才刷,再后来,天冷了,便不肯刷牙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他讲个故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和小灰兔学种萝卜,小白兔很勤劳,坚持每天给萝卜浇水、施肥、松土、捉虫,后来收了很多萝卜。小灰兔却不想吃苦,浇了几次水,觉得太累,就不浇了;松了几下土,觉得太热,就不松了„„最后萝卜不是干死了就是让虫吃了,只好饿肚皮。讲完后,你可以问:“小白兔和小灰兔谁做得对?”“小朋友应向谁学习?”最后可以告诉小朋友:“我们都应该向小白兔那样不怕辛苦,天天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天冷了,我们都因为天冷就不刷牙吗?只有天天坚持,牙齿才会健康,才不会生虫子。”

三、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小故事、小寓言、神话传说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父母、老师都可以买这方面的磁带给他们听。范讲时语调要抑扬顿挫,神态要自然活泼,语句要简短流畅,必要时加上一些动作。这样,幼儿就能较形象地感知故事,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

四、培养幼儿品德好习惯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的奠基。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上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我们还应该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萌发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育的形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宽容、谦让、友爱、协作、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习惯。这样反复抓、抓反复,天长日久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以上几方面,我们还可以培养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倾听的习惯、积极思维的习惯、大胆表达自己意愿的习惯等。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要符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要求适当,做到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第四篇:初中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心得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一直以来,每一个班主任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的成绩。我个人也有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下面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必然会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我在每学年开始都会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如我们1301班的班训是: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目标是:共同打造一个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型班级。然后通过班规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同学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每一位班主任都很重视的教育方法。

1、利用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可以从政治、语文课本和经典读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等,把这些名言警句带进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义,领悟其中的内涵,在日常生活实践其中的真理。

2、发挥班主任本身的示范作用和督导作用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班主任要从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提前进教室、弯腰捡垃圾等,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通过表扬和批评、量化公布等手段,增强了学生讲卫生、争文明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的“伸伸手、猫猫腰”捡垃圾活动,班主任也积极参加,教室讲台前的粉笔头及时捡到粉笔盒里,废纸、脏物及时捡到垃圾筐中。由于我们班主任注意了身边小事的示范作用,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不论在教室、宿舍还是校园都受到良好的影响。

我们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这一特殊职能就决定了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与相处,正确发挥班主任的督导作用,是促使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推动力。为了达到利用小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目的,我觉得我们班主任应做到“四勤”:一是“腿勤”班主任上班坚持“教室——办公室——宿舍——清洁区”这条路线,及时发现各区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眼勤”,勤观察并善于观察,捕捉苗头性的东西,使一些小事变成教育引导学生的素材,如我发现个别学生盲目追求时髦,偷偷染发,穿耳洞,就教育学生说我们是花季般的年纪,青春、自然、简单就很美,那些不必要的装饰会让你看起来不伦不类,不美反丑;三是“嘴勤”经常召开有班委会成员和小组长的会议,让他们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便于我们掌握第二手材料,和他们一起讨论班级管理的策略。另外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是真的关心他们,上个学期,我利用晚读和自习时间,和班里的每个同学都至少谈过一次话。

四是“脑勤”,就是经常想问题,从自己掌握的材料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可以说,这“四勤”是提高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三、广开渠道,多方面施教

都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为此,我把养成教育与丰富的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说未来”主题班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将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另外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节、国庆、新年等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明确意义,受到教育;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时到校、偷上网等开展“独立作业的好处有那些?从校园内捡起一片废纸与随时丢下一片废纸有何不同?迟到,会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等讨论活动。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预防效果,有力地促进养成教育。

四、发动科任教师和家长,共同教育

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多和科任老师联系,沟通,主动与科任教师互通情况,比如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时,主动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倾听科任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平时多询问科任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问题,和科任教师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为此在养成教育的开展中,我还注意了家庭、家长的作用,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适时、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在在尊重家长前提下,认真听取家长对孩子在家中学习、生活等情况的介绍和家长的意见与要求;二是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班级在近期内的工作要求,增强透明度,为双方更好地配合打基础;三是热情地和家长商定下一步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一些教育方法欠妥

的家长,给予指导,努力达到在教育学生方面的学校与家长的“互联网“效果。

我认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实效、长效,才能逐步实现养成教育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方面,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实践中,还有许多的方法、途径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更新,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及班主任多多指导和帮助。今后,我还会不断地努力,为我校的素质教育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20

15、

2、23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

交流材料4.7 如何培养小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

胡家窑九年制学校 张爱玲 五年级

现在的五年级,是我刚接的新班。在班里,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卫生状况。发现农村学生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又使农村学生不能很好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里来。下面通过一个学生案例对农村学生卫生状况进行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馨芳,是我班的一名农村学生。他父亲不在家,一直由他母亲一人照顾他和他哥哥。平时,他母亲开店赚钱,维持一家人的经济开销。所以无暇细心地照料他。一张脸好像很多天没洗过一样,衣服裤子又脏又臭,不是斑斑点点的油渍、污点,就是在地上随意滚爬后的浑身灰尘。他经常到处乱扔碎片、纸团,而且还有一个非常不卫生的习惯动作——把手指插进鼻孔里,然后再把这只手指伸进口中吮吸。

二、案例分析:

我认真了解此生以前的卫生情况,细心观察他的卫生现状。经过调查与分析,麻可允以上这些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造成的。

从小缺少父母的关心照顾。他父母忽视对他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生意一忙起来,就更顾不上对他的照料。平时不注重他的个人卫生,使他逐渐养成了邋遢的生活习惯。

(二)不理解讲卫生的意义

对讲卫生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将卫生要求转化成指导行为的自觉原则。只要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受到约束,就会想方设法摆脱这种束缚。所以,面对班里的卫生检查,他常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按卫生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行为上的坚持性和自制力不足

他的意志不够坚定,自制力也比较差,行为上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起初缺少卫生健康的意识,对班里的卫生要求不屑一顾,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后来虽然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但是行为上还是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

三、辅导方法及效果

学生出现了不讲卫生的行为,不要简单粗暴,一味批评,也不能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要搞清造成其不良行为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1、营造良好的卫生氛围。

我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个人卫生区。即:每个学生桌椅下面和附近的一小片地面。

第 1 页 共 2 页为了确保每个学生保持好个人卫生,我安排卫生委员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学生的个人卫生。并做好详实的记录。如果谁的个人卫生不好,就会受到批评教育。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强,在我的严格要求下,班里大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状况大有改观。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无形中,使少数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约束自己的行为。 2.以情诱导,严格要求

自觉性较差,单纯硬性地要求他讲卫生,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我在提出卫生要求的时候,注重激发他的积极性,使他愿意按卫生要求去做。多与他交流,告诉他不讲卫生,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感受到我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使他真正地从心底里接受。这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3、用事实来说服教育

让学生亲眼看到身边农村学生由于不讲卫生引发了疾病,不能正常上学。用这些事实来说服教育他注意个人卫生,更有说服力。记得有一次周一升旗,我班学生贾晓宇一大清早吃了一些不卫生食品,刚在队伍里站了没一会儿,就呕吐起来。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我搀扶着她进了校办室,等待她父母接她去医院治疗。事后,我便抓住这次机会对麻可允进行教育,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不注意个人卫生的危害,让他知道如果不注意卫生也会有一样的不良后果,以此来警示他以后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培养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的保证,没有坚强的意志,常常导致学生无法按班里的卫生要求去做。因此,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才能使他们克服内外障碍,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按班里的卫生要求去做。平时,我要求卫生委员严格监督麻可允,只要发现他个人卫生区有脏东西,就叫他捡起来。此外,我也经常抽空检查他的个人卫生,发现脏乱现象,决不放过,非让他收拾干净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监督,他乱扔垃圾的行为减少了,平时也能较好地保持个人的卫生。

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一直坚持,才能把我们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风貌保持下去。相信我们时时刻刻落实,它就会像阳光一样永远普照着大地,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

第 2 页 共 2 页

上一篇:小学数学听课评课总结下一篇:学校实验室室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