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2024-05-24

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精选9篇)

篇1: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事关基层政权稳固、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如何保障村级组织运转,为村“两委”提供经济支持,使其在村域自治、管理和公益事业建设中有效履行职责,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此,我们根据《**市组织部做好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调研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对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组织运转及经费保障情况

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特别是运转经费保障问题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镇村级组织运转及经费保障情况是:

一是村级组织基本情况。**镇全镇**人口,辖**个行政村,其中有**等中村,29个小村,没有大村。拥有125名村干部,村平均不到4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963元。二是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情况。2011年**镇县级投入安排村级运转财政补助经费54.72万元,市级投入安排村级运转财政补助经费15.39万元,合计共投入80.11万元;其中,村级运转财政补助经费平均每村2.4万元。2011年全镇3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共17万元。

三是村级组织经费支出情况。2011年全镇村级总支出

206.02万元,平均每村6.24万元,其中村干部工资158.38万元,村干部人均年工资支出1.26万元;村级共支出办公经费17.85万元;其它必要经费共支出29.80万元。

四是村级经费管理工作情况。按照乡镇代管有关规定,**镇村级经费的资金全部由**镇代管,由镇经管站负责,制定了《**镇农村财务管理规定》,严格管理,规范使用。**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总体上比较好,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都能及时足额到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三资”代理制度全面实施,基本达到了资金拨付到位、制度初步建立、监督管理有效的要求,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我镇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保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据调查,2011年**个村级组织中只有5个村拥有集体经济及其他收入,合计17万元。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的“四无”村和“空壳”村现象突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缺乏充足保障,部分村级组织陷入“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尴尬局面。

2、村级债务包袱较重。从此次调查的情况看,部分村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负债。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大环境下,村级组织既不能上门强行追讨,又不能从发放到户的惠农资金中代扣,时间一长,若这部分欠款不还,过去交清各项税费的农户肯定要找村里退款,到时的局面可想而知。过去村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的债务没有还清,现在在国家和政府扶持下,要硬化公路、硬化渠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有政策,群众有要求,不搞不行,一搞就要增加新的债务。村级债务严重。村级债务沉重,增加了村“两委”负担,工作阻力大,不仅导致部分村级组织无法正常履行管理职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各项公益事业的建设,而且还危及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3、村组干部报酬偏低。村组干部工资报酬相对较低,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镇干部报酬平均每人每年工资总额在1.2万元左右,这与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外出打工每月2000元至3000元收入相比相对偏低,只能糊口,不能持家,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工作缺少热情和激情,不能集中精力带领村民共同建设新农村。村干部报酬远远低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部分村组干部因报酬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思想动荡,不安心工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及凝聚力、感召力明显削弱。

三、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是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

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我镇实际,对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转移支付力度。目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要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还需各级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应在合理界定村级组织职能的基础上,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由各级政府共同负担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2、适当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现在根据文件规定,已经把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分为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两部分。经考核合格,每人每年的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报酬之和。同时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人身意外伤害、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制度。这些政策,有利于激发村党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还应结合实际,努力将这项政策落到位,并适当提高其他村干部的经济待遇。

3、加大农村“一事一议”力度。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坚持“村民自愿,民主决策,量力而行,上限控制”的原则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在农田水利建设、村级道路修建等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目前“一事一议”存在的“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推动责任,落实奖补政策,对不符合目前农村实际的内容进行修改,积极推进利村利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4、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开辟增收渠道。应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联系面广、带动效应强等优势,鼓励其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等经济实体,增加村级组织收入,努力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能力。

篇2: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查与思考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

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xx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

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

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

3、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与年增长机制,对在职、离任村干的工资,建议全部由县级财政统筹扎口管理,实行农户“一折通”

发放。根据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县财政可在报酬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目标责任抵押金,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发或扣除。基本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村干部职数、统一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统一报酬打卡发放、统一村(居)办公费补助标准、统一村干部社保待遇、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增长幅度。

篇3: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一、安康市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取得的主要成效

截至2008年, 安康市有2 505个村民委员会, 实有村干部10 529名;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的村委会2 505个, 实行率达到100%;村集体有自有收入的村委会210个, 占全市村委会总数8.3%;村级自有收入总额684万元, 用于村级组织运转20万元。2008年省下达安康市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5 660万元, 县区财政投入村级补助资金868万元, 加上乡镇贴补74万元, 村级运转经费总计达6 602万元, 村均达到2.64万元, 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一) 资金安排分配到位

2008年省财政下达安康市村级组织运转补助资金, 市财政及时足额下达县区, 县区财政按省、市核定标准连同本级增加补助资金预算到村, 拨入乡镇村级资金专户, 实行专户管理, 专款专用。

(二) 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一是县、乡结合实际制定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规定主要支出项目为村干部报酬、办公经费和报刊费, 并实行指标控制、定额管理、集中支付, 确保预算执行到位;二是合理核定干部职数, 统一村组所有干部的报酬标准, 优先保证工资发放;三是村级一律取消招待费, 集体资金订购报刊实行费用限额控制, 严格控制村级支出;四是对村干部报酬实行“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的考核办法, 把奖励工资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既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又解决了村干部报酬偏低的问题。

(三) 制度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市、县、乡切实建立了村级资金、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办法和村级财务规范操作流程, 村级普遍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和报账员工作守则;二是各级建立了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等工作制度和乡镇领导、村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制度, 增强乡镇领导、村干部管好村级资金的责任意识;三是乡村积极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 接受群众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度, 规范支出行为;四是县级财政部门建立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预算、拨付、核算、审核、监督为一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对村级财务收支实施细化管理。保证了村级组织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四) 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各级政府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高度重视, 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提高现任村干部报酬、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建立村干部关怀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例如, 岚皋县实行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两项制度;汉阴县对全县离任村干部实行生活补贴发放制度;石泉县在全县实行特别优秀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考评制度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等, 激发和调动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热情,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 村财乡管运行良好

各级从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 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 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 全面实行“村财村用乡代管”或“村财民理乡代管”, 乡镇财政所或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为管理村级财务, 按村设账, 分村核算, 实行报账管理。主要代管财政补助资金和村集体自有资金。对财政补助资金, 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按核定标准及审批程序实行集中支付;对村集体自有资金支出由村报账员按程序审批后实行报账支付。乡村普遍建立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 实行村民民主议事、民主理财, 使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切实提高村级组织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二、目前制约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突出问题

2002年, 安康市全面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了面向农民的的各种收费, 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由向农民收费转为财政补助, 当年省核定平均每个村1万元补助标准, 之后, 省财政逐步加大了对村级组织运转的补助力度, 至2008年, 村级组织运转补助提高到平均每个村2万元, 县区也不断增加投入, 使全市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进而呈现出正常运转的良好态势。但在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 村组干部报酬偏低

安康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 山大人稀, 村民居住分散, 村组集体经济基础差, 村级组织运转补助主要来源省市县拨付的财政补助资金, 村内所有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文书和大村增设一名副支部书记、“三员两长” (计划生育宣传员、计划生育信息员、计划生育助理员和中心户长、计划生育副村长) 、“两防人员” (卫生防疫员、畜牧防疫员) 及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治安中心户长 (15户选1名) 、民兵连长、村民小组长等报酬均从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之中解决。全市村支书、村主任、村文书 (包括副职) 年报酬2 000-3 000元之间, 达到3 000-5 000元的为数不多, 组长和其他村干部年报酬100-500元之间。村干部没有交通费、通讯费等。总的看, 村组干部报酬与目前社会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等现实不相适应, 差距较大, 已对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带来影响。

(二) 村财乡管不够完整

有少数乡镇在实施“村财村用乡代管”中只管了村级组织运转财政补助资金, 而未代管村级集体自有资金, 使村级集体自有资金游离于村财乡管之外;有少数经济条件好的村因有种种顾虑、用钱环节多不方便, 不愿将村财交由乡镇代管, 在同一个乡镇存在“已代管”和“未代管”两种情况;有少数地方存在村级支出“账外循环”现象, 乡镇控管制度措施薄弱;有少数乡镇对村级财务公开不够坚持, 有的乡镇公开的形式、内容不够规范,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 村组负债制约运转

税改前由于部分村组经济条件差, 举债兴办村内公益事业, 如建设养护村组道路、“普九”建校、以及村级组织日常办公等形成沉重负债。近年来, 有些村在兴办村级公益事业、村组道路建设、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中又形成了新的债务。影响和制约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砠碍了村组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 村财管理体制不顺

安康市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时, 撤销乡镇农经站, 将村级财务管理的职能划转乡镇新设立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站, 而目前除旬阳、紫阳县有部分乡镇村财乡管由社保站管理, 其他县、乡仍由乡镇财政所管理。社保站实施村级财务管理, 其上级主管部门是县级人事和社会保障局, 难以行使对乡村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乡镇财政所实施村级财务管理, 但县区财政部门农村财务管理局 (原农税局更名而来) 缺乏管理职能。

(五) 财务管理人员偏少

2007年安康市乡镇机构改革到位后, 乡镇财政所分一、二、三类乡镇按3、4、5核定编制, 随着乡镇财政所职能转变, 承担的核算、支付、监管、服务等工作量和业务量随之增大, 且财政所还要承担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包村驻队、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乡镇财政所普遍反映人手不够, 兼职过多, 业务交叉, 已经影响到财政职能有效发挥和业务规范管理。不少乡镇通过留用、借用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其他站所人员负责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这部分人员因思想顾虑, 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对策

村级资金是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的生命线, 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保障工作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提高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 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 加快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中、省有关规定, 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财政基本保障和村级组织自我保障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省、市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村级补助力度, 积极促进县级在省、市补助的基础上, 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解决村干部报酬、办公经费和村内公共服务的基本支出需要。积极促进县区完善建立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制度, 为村组干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工作平台, 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发挥村组干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二) 着力规范“村财村用乡代管”行为

促进各县区加大“村财乡管”规范实施力度, 将未纳入乡镇代管的村委会全部纳入, 并积极探索推进“组财村代管”工作;切实强化村级资金监管工作, 完善“县、乡监管”措施, 充发挥财政部门监管职能;加快推进县乡联网工作进度, 为确保业务规范操作、有效实施监管提供技术平台;全面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 提高村级财务使用透明度;建立健全村干部人事、报酬档案管理制度, 规范村干部报酬发放范围、标准核定、发放时间、考核奖惩办法;加强村干部及报账员政策法规业务培训工作, 提升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三) 加大村组债务控制和化解工作力度

一方面要坚决制止村组发生新的债务, 落实“谁举债谁还款”的责任;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 加大力度, 在完成“两政一教”债务化解的基础上, 把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 积极落实化债政策, 建立化债财政奖补机制, 促进村级债务化解。

(四) 理顺县、乡、村的财务管理体制

积极协调争取将村级财务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财政所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施管理, 把县财政局明确为村级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 由县财政局农村财务管理局实施管理, 赋予其职能和主体业务。基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考虑, 建议:从上到下要明确村级财务管理的机构、职能、业务范围、工作任务等, 形成上下一条线的完整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

(五) 积极创新农村建设投资发展环境

围绕乡村组织运转、债务化解、农村财务管理、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大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增加村集体收入, 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

摘要: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关系到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和完善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才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安康市开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取得的一些成效和经验及村级组织运转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也有普遍性。

篇4: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1.村级组织运转难的原因

1.1村级运转经费难保障2002年全省税改时核定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标准相对较低,只相当于税改前村提留的一半,村级经费明显减少。如东丰县黄河镇黄泥河村2002年核定的村转移支付资金为38000元,而税改前2001年统筹提留为152750元,其中村提留为76375元,比转移支付标准多出38375元。村级可支付资金明显减少,加之村干部工资的提高,造成了村里该办的事办不了,发展缓慢,举步维艰。

1.2村级经济难发展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无资金、发包无资产、经营无企业、收入无来源,每年只能靠转移支付资金勉强维持运转,新的债务不断发生,严重地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3村级费用难控制 村级经费的标准已核定8年时间,随着物价指数的增长,各项费用明显增加。如取暖费用比2002年增长近3倍,加之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如防疫、治安、普查、保险、惠农资金的发放等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费用,造成历年的费用大大突破限额,无法控制。

1.4公益事业的发展难运作 税改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实行“一事一议”,通过几年的实践,存在着“会难开、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的问题,造成筹资尾欠严重,部分村靠借款、贷款、干部垫付来支付工程费用,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新的债务不断增长,因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1.5村級债务难化解 沉重的村级债务限制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村级组织的债权缺乏政策和措施支撑,难以清收,村级的债务却不断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借款利息的支付,村里每年仅有的收入不够支付利息。而且费用的超支、公益事业的借贷,使村级债务不断增长,严重困扰了集体经济的发展,造成村级组织无法正常运转。

2.对策及建议

面对当前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水平较低,村级组织运转普遍困难的实际,为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央发[2009]21号)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支付的力度,增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能力。

2.1加大转移支付资金的力度,明确保障范围 国家适度调整村级补助资金的标准,以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一是适度提高村干部的工资标准,可参照当地劳动力的年收入水平、人均纯收入情况及当地在岗人员的工资水平核定;二是适度提高各项管理费、办公费及其他费用标准,每年应在2~3万元,以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农村公益事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公益事业的发展,解决“一事一议”难的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

2.3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项目支持,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当地资源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提高自我保障水平。

篇5:村级组织有效运转调研报告

税费改革后,村级没有了原来的收费权利和项目,不但没有收入渠道,还不同程度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给村级运转提出了新的课题。

乌敦套海镇合村并组后保留12个村委会,目前,每个村都有债务包袱,从10万元到70万元不等,村级债务总额在300万元以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是基础建设投资投资,造成资金沉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地方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要求村组办企业,搞开发,建基地。由于脱离实际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开始欠下大笔债务。

二是超越经济实力,举债达标。“普九”达标、修路办电、计划生育等达标升级都需要村级集体出钱出物,而村级财力有限,只有举债完成任务。特别是“普九”验收的强大压力,迫使村级大量向社会借贷,使村级债务雪上加霜。

三是垫付税费,借贷完成上交任务。农民负担过重,拖欠税费逐年增加,税费提留征收过早过急,夏征比例过高,村干部为了完成镇下达的税费任务和保村组运转,直接高息借贷上交。这是近几年村级债务膨胀最主要原因。

四是高息借债还债,造成债务膨胀。几乎所有的村,用高息借债来还高息。村级债务中约60%以上是有息借贷,其中高息借贷年利率一般在2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息转本,利滚利,导致债务恶性膨胀。

五是村组收农民以物抵税费造成亏损。由于物品价格不确定和不稳定,有的农民以实物抵上交,造成账面价值高于实际价格,形成欠债。

六是在原来体制下造成的浪费。以前村级支出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机制,村级支出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村级开支不能量入为出,透支现象严重,使村级债务连年追加。

而在现实条件下,村级债务的化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是债务总数额居高不下。几年来,村级债务基本是稳定在原有的水平,虽然偿还了部分债务,但被利息抵消了。

二是化债的途径越来越少。随着形势的发展,以前的化债措施和办法效力降低了。如盘活资产偿债,很多地方集体资产资源能卖的卖、租的租,拍卖、租赁经营权一般都年限很长。税费改革后,机动地、林地的支配权等都要全民表决,靠盘活资产资源偿债的空间有限。

三是化债缺乏资金来源。首先,集体经济发展困难,偿还能力差。大多数村缺乏经济增长因素,有的入不敷出,还需靠借贷维持。当年收不抵支,入不敷出,没有收益,完全靠借贷维持运行,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开支缺口增大。一般村可用资金只有2-4万元,所有收入保运转都困难,没钱化债。

四是债务硬,债权软。目前,村级债务能化解的基本上都化解了,剩下的多是“硬骨头”,越往后越难化解。村级债权80%左右是农户欠款,欠款农户有的已迁走,有的人已去世,有的缺乏偿还能力,相当部分债权可能成为呆死悬帐。

五是高息借贷多,利息沉重。村级债务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信用社、个人借款,这些债务都要支付利息,特别是民间借贷,大都是高利息。即使不增加新的借债,高额的利息也使债务总额不断增长。

目前,解决村级运转难的渠道相对狭窄,以下方法可以逐步尝试:

一要调整财政收支体制,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做到财力下移,缺口上移。

二要加大农村公共产品建设力度,迅速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公共道路、水利设施、用电等方面的条件。

三要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每年给予一定额度,按照程序核减村级已倒闭企业拖欠金融单位的呆、死账。

四要改革农村土地利用和征用政策,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财富来源,而不是负担的源头。

五要改革乡镇管理体制,使其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六要压缩村级人员职数,最大限度控制支出。

篇6:乡镇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工作汇报

待遇工作汇报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莅临我镇调研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镇村级组织建设及武装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我镇认真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为核心,建立健全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镇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和村级民兵组织待遇等工作汇报如下:

一、村级组织及民兵组织基本情况

1、村级组织基本情况。我镇共有19个行政村,有村两委班子成员102个,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5名,副书记4名,委员28名;村主任19名,副主任9名,委员27名;其中连选连任的村主干有24名,占68.6%;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中党员64名,占全体村两委干部的63.4%,党员干部比例得到大幅提升。本届村干部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8名,村干部呈现年轻化,知识化。

2、村级民兵组织基本情况。我镇共有民兵营(连)19个,民兵营(连)长19名;19名民兵营(连)长中有大专1人,高中学历11人,其中党员18名,退伍兵7名,平均年龄37岁;有17人进入村两 1 委班子,其中14人兼任综治、文化、卫生、防疫等六大员职务;有3个村(溪西、下村坂、白岩前)是专职民兵营(连)长, 其中2个村(溪西、下村坂)是村级聘请的民兵营(连)长。

二、完善机制,加强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近年来,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工作热情,提高村级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增强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19个村两委呈现出有序正常运行的良好态势。

1、树“旗子”,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2009年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我镇作为市、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乡镇,根据市、区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积极指导,提前介入,摸准情况,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本着“严格依法办事、处处有据可查、坚决杜绝漏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完成19个行政村换届选举工作。选举过程中,我们以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为目的,加强教育引导,积极为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平台,选出了一批素质高、党性强、观念新、开拓意识浓、发展思路好、群众威性高的党员、退伍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优秀人才竞选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新一届村两委干部中,经济能手有43名,占42.2%。

2、提待遇、重绩效,提高村级组织工作积极性。制定了《**镇村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定档分级,分类管理。镇党委与村“两委”班子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同时,制定《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管理办法》,针对职责和分工建立了有效的管理、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对村干部实行月补贴年奖惩劳资分配制度,其补贴由“基础职务补贴+绩效补贴”构成。绩效补贴由区财政列支,绩效补贴与考核结果挂钩,年底兑现,考核结果按考核分为基数,根据实际考核情况扣减考核分,各村根据得到的全年考核分比率得绩效补贴,体现奖惩分明的考核原则。

3、搭平台、强激励,增强村级组织活力。我镇着力搭建参政议政、学习表彰的平台,激励村干部干有希望。对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正派、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通过一定形式给予表彰。同时,建立村干部定期学习培训制度、优秀村干部表彰奖励制度和典型培树宣传机制,不定期组织村干部外出观摩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升工作水平。我镇还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干部作风转变的切入点,广大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实现了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村级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提高。

4、创新监管机制,确保村级经费阳光运行。村级运转经费关系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关系到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镇党委、政府决定从资金拨付、账务管理、财务公开等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强化村级运转资金监管措施,确保村级运转资金全程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实行“村账镇管”,规范账务管理。我镇19个村统一实行了村账镇管,对村级财务的所有权与管理权进行分离,由镇经管站代理账务处理、代管村一级财务档案,改变了过去长年拖账,挂账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资金的审批把关,从源头上杜绝 了截留、挪用资金以及虚开收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了村级债务,使账务管理更规范化。二是实行民主理财,推行财务公开。为了从根本上管理好村级运转经费,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召开理财会,负责对本村各类开支进行审核、监督,每张发票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签字认可后方能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的不予报销,有效堵住了乱批乱报的管理漏洞。与此同时,各村统一设臵了村级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布财务运行情况,镇组织、纪委等部门还对村级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对财务公开内容不全、时间不及时、项目不合理等现象督促整改,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还村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三、落实保障,提高待遇,加强民兵营(连)长队伍建设

1、领导重视,加强组织。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武装工作,始终坚持把做好武装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武装工作摆上重要会议的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武装工作,切实解决武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级对民兵干部的要求,在召开选举动员、培训大会上多次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从民兵等基层组织中推荐优秀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并在镇领导班子会上要求各片挂钩领导下村组织选举工作中,要注意推荐特别优秀的农村“六大员”,特别是民兵营(连)长参与村主干竞选,确保至少1名民兵营(连)长当选为村主干,促进村两委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镇武装部同志也积极深入各村民兵营(连)长家中做思想动员工作,鼓励他们踊跃参选。在选举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村要调选年轻的、退伍的、热爱武装工作、有较强责任心 的同志进到民兵干部队伍中来。如洋头、溪西、洋美等村的民兵干部,是镇武装部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向村“两委”推荐,经村两委讨论后当选的。我镇还进一步加强对各村上报的民兵营(连)长名单的审批,调整后的民兵营(连)长基本达到上级对民兵干部的要求,党员有18名,占95%;进入村“两委”17人,占90%;高中以上学历12名,占70%,确保个个素质过硬,作风过硬。

我镇有2名民兵营(连)长未进入村两委,也未兼任农村“六大员”,主要是村“两委”班子成员要经过严格的选举程序选举后才能当选,选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新班子的任命由新一届 “村两委会”讨论、研究决定,这2位同志比较优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研究时,决定聘请他们为民兵连长。

2、重视发挥作用,增强民兵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级换届选举,我镇加强对新任民兵(营)连长进行“补位补差”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必备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尽快增强他们军政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我镇还通过辅导讲座、参观学习、应急演练等形式,提高新形势下民兵干部开展工作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民兵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我镇成立了全市首支由50人组成“防灾抗灾联动大队”,该大队中有30人是从民兵干部队伍中抽调的,在近年来的防灾抢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2009年支援连城火烧山灭火、适中透水事件警戒疏导等紧急突发任务中,民兵干部队伍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3、落实好经费保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为认真落实好民兵预备 役工作,镇党委、政府在2009年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优先保障武装工作经费开支。严格贯彻落实2007年议军会议纪要(第二十号)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关于加强民兵营(连)长队伍建设的规定》精神,认真做好民兵营(连)长工资发放工作。在区财政每月发放50元的基础上配套50元,年终一次发清,2009年19名民兵营(连)长工资已全部发放到位,全年共落实民兵营(连)长配套津贴11400元;同时,落实民兵应急训练配套资金1780元,落实应急处臵费用3500元,落实装备器材、业务用书籍等费用2392,落实民兵干部服装经费1万元,共计2.9万元,较好的完成了民兵预备役各项工作。

我镇的村级组织和民兵工作建设取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结合本次会议各位领导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村级组织和民兵工作力度,促进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篇7: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委政府关于做好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安排,***镇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8月28日开始,到10月28日结束,历时两个月,已全部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阶段任务。在组织换届选举过程中,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和《村委会选举法》,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配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身体健康,思想政治素质高,自身发展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能力强,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受群众拥护的人进入村级组织班子。从换届选举的结果来看,新一届干部职数有效精简,年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交叉兼职比例提高,女干部人数有所增加,后备干部得到重用,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基本上达到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

一、稳步推进,民主选举效果明显。

乡党委政府于9月6日召开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会,9月28日又召开各村书记督办会,坚持一个阶段抓一个重点的督办方式,分批分期推进村两委换届工作,到目前,全乡15个村完成了村委会换届,18个村完成了支部换届,正进入建章立制和检查验收的关键阶段。全乡成立村级选举委会员19个,下派指导组19个,完成选民登记

人,占总人口

万人的65%,推选村民代表731人,村平33人,推选村委会候选人76人,正式选举出村委会主任15人,委员28人。全乡社会秩序稳定,民主氛围初步形成,民主选举特点及效果明显。

1、选民参选率有大幅度上升,且选举工作更加民主化。本届选举全乡共有选民11577,参加投票7654人,参选率为75%,较上届上升了5个百分点。

2、村级组织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有所提高,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有共产党员28人,占成员总数的80%,比上届提高7个百分点。

3、村级组织班子成员的文化程度明显提升,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共有初中文化程度24人,占68%,高中或中专以上11人,占32%。

4、村级组织班子成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新一届村委会成员中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26岁,平均年龄41.2岁。

5、交叉任职多,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6人,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18人,大大精简了干部数量。

6、民主选举氛围更浓。在实施选举过程中,提倡选民自荐,坚持选举工作人员中的唱票、计票、监票人员的人选,须经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并张榜公布,做到每位选民只能接受一张“委托投票证”,代写人只能代写一张选票,多者无效,全面推行支部换届 “两推一选”的办法等,进一步体现了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增强选举的透明度。

二、精心组织,强化了民主选举意识。

在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我乡严密部署、精心组织,坚持“五到位”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于8月29日成立了***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主抓村级组织选举工作,各村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具体负责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的组织实施。对班子成员实行包村到人,并制定了《***乡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

二是培训指导到位。我乡及时召开了第七届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动员大会,并邀请县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指导组成员到会进行指导,会上还对换届选举指导员和各村的选举工作骨干进行相关培训,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湖北省村民委员会工作规范》、鄂办发[2008]18号文件、《***乡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市、县有关文件精神。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在乡村主要路口悬挂醒目的宣传横幅12条,各村张贴宣传标语160余条,印发了选举相关的宣传资料,召开乡村干部会、群众会70余场次,各村还开展了给外出人员“寄一封书信、打一个电话、搞一次家访、问一声平安”的活动,真情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参加选举,确保换届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是组织落实到位。根据换届工作进程,以村为单位,适时发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公告》,对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村民依法进行选民登记,并颁发《选民证》,为不能亲自到会参加投票的合法选民印制了《委托投票证》,各村选举大会由包村干部到现场指导,巡查组到会督导,并邀请了县村级组织换届指导组成员到选举大会现场作指导,严格按照制定好的换届选举流程进行。

五是保障机制到位。在审核和确认选民名单后,按照村民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村民代表人数及相关规定依法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代表。选举结果得到确认后,我乡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发展换届选举结果,加强依法治村的工作力度,把村级组织各项制度健全起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严格操作,规范了民主选举程序。

在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乡把加强党的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贯彻于选举全过程。严格把好“五关”确保换届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民主,使选民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一是选民登记关。选民登记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认真做好选民登记是搞好选举工作基础。为此,各村选配法律观念强,有一定文化水平,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本村实际情况的村干部负责选民登记工作,并在乡政府进行业务培训,掌握政策界限,明确选民登记的任务方法、时间和要求。并实行“三包”,即包登记、包核对、包公布。做到“两个保证”,即保证所有年满十八周岁具有选民资格的村民都要进行登记,保证已登记的选民是具有选举资格的选民,达到不重、不漏、不错,并在法定时间内进行公布。

二是代表产生关。村民代表的产生是村委会选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代表的参政能力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和今后三年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成败。为此,我乡广泛宣传村民代表应具备的条件,引导选民把遵纪守法、公道正派、有参政议政能力,在村民中有一定威望的人推选出来,特别是把具备以上条件的优秀的共产党员、致富能人推选出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召开村民会议,根据各村民代表数额,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全乡共选举产生村民代表731名,其中党员308名。

三是财务审计关。村级财务公开是村民关心的热点,在选举前,由乡财经所人员组成了财务审计小组,对全部19个村近三年的收支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此举增强了村委会民主理财的透明度,解除了村民的疑虑,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是提名推荐关。产生候选人阶段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关系到选举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乡重点宣传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具备的条件,引导村民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心为民服务;有办事能力,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开拓进取、懂经济、善管理,能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能保一方平安,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推荐出来。村委会成员采取选民联合推荐、单独推荐、自荐的方法进行。全乡共推荐产生村委会主任候选人30名,副主任候选人8人,委员候选人38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实行党员、群众“两票”推荐产生。村委会成员正式候选人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选举确定正式候选人。村党支部正式候选人采取召开由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两推一选”大会确定。这些方式都体现了换届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原则,较好地解除了村民认为选谁不选谁上级早决定,选举是走过场的思想疑虑,进一步体现了对选民意愿的尊重。

五是投票选举关。投票选举是换届选举过程的中心环节,是体现选民选举权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换届选举工作中程序性、技术性最强的环节。特别是要做到“两个过半数”,即参选率过半数和候选人得票数过半数选举才有效,并且严格实行“一人一票”,严格“委托投票”管理。全乡所有村的参选率均达到75%以上,选举产生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得票率均达到95%以上。

四、完善制度,健全了民主管理机制。

篇8:镇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调研报告

关键词: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极大重视和用心扶持。而搞好农村建设要从我国最基础的层面来管理和发展, 村级组织就是这个基础的层面,它是建立双方联系的重要结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能够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目前来看,应当建立一个稳定、规范、有效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从而加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的新农村。

一、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作用

为了创建新社会新农村的工作,各个村级组织都在努力的构建一个规范的、完善的经费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的顺利进行,保障农村各方面得到有序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体的讲,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意义在于:

首先,村级资金的分配得到了有序安排。村级组织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由上级政府每一年拨发的财政补助金, 一是村组织自有经济的收入。村级组织利用这些财政补给和自身收入搞农村建设,保障村级组织资金运转的顺利进行,促使运转资金使用得当,分配到位,确保村级组织运转的管理更加规范。

其次,制度的制定趋于完备。 在机制初建的过程中,村级组织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逐渐得到了完善。一是构建了财务管理体系,明确制定了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二是推行了全面的审计和监管制度, 增强了村级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三是提倡村级运转资金的使用完全公开化, 让农民群众明白钱都花在了哪,严格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最后, 财务管理的工作受到了重视。很多农村采用了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村级组织的领导开始了解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非常重视对其的监督管理。 并且, 大多数的农村已经开始建立财务公开的做法, 使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机制公开透明化。

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机制建设还处于初建阶段,建设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 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水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管体制还不够健全

搞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目前的村级财管体制的建设依然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 大多数的村级组织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财管建设理念。 在缺乏重视和理念的情况下, 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回报, 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化,导致工作没有热情,不能发挥各部门的职能。

(二)财管人员不够专业

村级财务管理包括付给、 监管等工作, 财务人员的工作非常的专业和繁重。目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不够,不能较好的胜任财务工作。 此外,工作人员人手不够,导致村级财务工作分工不明确,处于混乱的状态。

(三)干部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

随着我国农村整组合并之后,村级组织的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村干部数量得到了精简, 这无疑给村干部增添了工作量。村干部的多付出多劳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和补助,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与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待遇相比较,村干部的待遇标准也非常的低,而且没有一个良好的增长机制和保障机制。

(四)债务状况十分严重

我国的一些农村本身经济条件很差,但还要完成乡镇政府制定的工作计划,导致村级组织不得不举债完成任务,使得这些村级组织债务包袱十分严重。新农村的建设, 每个村级组织都开始筹建道路的开发和养护, 农民的教育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在村落里兴办学校,每年村级组织举办的公益活动和环卫建设都成为他们的债务来源, 影响着村级组织运费的正常运转。

三、改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措施

资金是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一个健全的经费运转保障机制是促进农村发展的生命之本。 因此,村级组织应当正确认识问题,再接再力,深化农村资金建设的改革发展,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一) 加强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识

经费保障机制的创建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做好思想提升工作,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意识,认识到保障机制的建设对农村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让所有的人对这种机制有了深层的认识,才可以保证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的顺利通畅。农村资金运转的有序、得当,能够极大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加快农村发展的步伐,体现政府职能的执行力度,保证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

( 二) 加快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首先,明确工作的责任。 搞好村级部门的经费运转,需要得到上一级财政的支持。由于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上一级的财政补给,所以管理责任在乡镇政府。在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执行上级代管制度。其次,规整机制中的每个细则。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一经拨发,应当严格规范管理,收入和支出分人管理,互相监督。最后,资金的使用需要具有正当理由。村级组织的经费使用主要是对人员工资、基础建设、办公经费的支出,其支出的标准严格按照农村的综合考量制定,完善经费的使用。

(三)提高村干部的待遇,加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首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薪酬增长条例,保持村干部的工作动力。 这个增长条例应当与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宜,给予村干部应有的薪酬待遇,鼓励他们保持工作的激情, 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其次,解决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机制,让其未来生活有所保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们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制定村干部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机制。 最后,拓宽村干部的上任条件,吸取各方人才。 为了提高农村建设发展水平, 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建设队伍,应当适当的放宽村干部的入职条件,让更多有才华的人发挥自己的才能。

( 四) 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监督管理

村级组织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设, 需要在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下运行,资金运转的好与坏离不开监管部门对其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因此,村级组织需要加大对运转经费的监管力度,建立公开的村民议事制、经费使用严格审批程序以及乡镇财政代管财务的制度。 严格控制村级政府资金使用,当发生支付经费截留现象、村干部基本待遇不公等问题时,监管部门要坚决撤回运转资金,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

(五)鼓励推动农村经济的投资发展

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财政补贴,村级组织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鼓励和扶持农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好未来计划,努力吸取各方的资金支持,积极营造一个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改善运转经费的单一来源,促使经费的利用更加灵活,正常有序的进行。 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发展集体经济,扶持当地的龙头企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鼓励村民寻找自身的经济优势,如乡村旅游区, 发展农村地区特色经济,提高村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使得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得到最大限度的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快发展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保障机制是当下农村发展必行之路,对践行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村级组织经过了初步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依然暴露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村级组织一定要增强构建保障机制的思维意识,指导着建设工作的前行,逐渐完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和加强监管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农村建设的高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尹红平,鲁明.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5(08).

[2]崔文峰.浅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

篇9: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

报告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渐趋艰难,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纷繁复杂的农村各类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村级收支平衡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村级管理资金中除了支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正常的办公经费外,还有开展其他工作如招商引资、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征兵、选举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连接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是村级组织。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也直接关乎着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成败。当前我镇普遍存在村级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运转困难的局面。

一、村级运转经费困局的成因

(一)、村级组织普遍存在自身不能造血。收入来源少,出现收不抵支、日常费用难落实,公益事业难办,基础设施难建,债权难清收,债务难化解,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难减负等困难。

(二)、村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级增收渠道窄。

1、各村主要是靠机动地发包收入来维持;

2、有些村靠出租出卖土地来增加收入,但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只能饮鸩止渴。

(三)、村组干部报酬偏低,工作难度大。村干部工资年收入为3至4千元不等,至于村民组长等年工资为200元-500元不等。因为村组干部加上事务繁杂,工作难度大,村组干部顾了工作就顾不了家庭。

社会事务性工作增多,村级开支不断加大。计划生育、创建文明村、综治维稳、粮食直补等一系列社会事务性工作重心下移,但相应的经费却得不到保障,村级为了完成任务,花钱费米,搞达标,迎检查,导致基层经费捉襟见肘。个别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维持运转尚感困难,更无力发展公益事业,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二、我的几点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如何确保在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有效化解这些难题?

1、推行“村账镇管”。各村财务集中报账、单据集中审核收支,实行“收支业务程序化、民主监管制度化、记账核算电算化、账表公开规范化”,坚持“超标准开支不入帐、超范围开支不入帐、无资金来源开支不入帐”。有效管住乱花钱、乱举债等行为,遏制村级不合规开支行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推动村级财务、政务全面公开,密切干群关系,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氛围。

2、制定优化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3、积极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研究出台债权清收办法,积极落实中央化解农村债务的政策,认真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农村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应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定化解计划,各级政府要将化解政府性债务作为一项硬指标来考核党政一把手,做村级债务化解的典范和榜样,促进全面完成村级化债工作。

4、减轻村组集体负担,完善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应尽量减轻村组负担,高效率高

质量地指导各村完成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特别是党在农村重大政策的落实,比如各项中心工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应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多方筹资解决难题。

5、充分利用优势,招商引资共谋发展,增收节支。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本地资源,引资兴办企业,增加集体积累,壮大集体经济,缓解收支矛盾。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发展,争取扶助资金,发展老百姓受益的产业和项目,引导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村级开支坚持公平、公正、量入为出原则,历行节约,不举新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确保干部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压缩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做到收支平衡,力争略有节余。以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

首善镇财政所

上一篇:思维导图科研工作计划下一篇: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