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诗歌

2024-05-06

守望诗歌(共16篇)

篇1:守望诗歌

多想静走在你的身边

回望看那个句点

想念曾经感觉

久久不能忘怀

渴望你在我指间

拥握着你是我的一切

破镜碎却整个黑夜

明天就不会再黑暗

想过时光不复变迁

故事写满每一页

最终、也如同秋叶

飘落满天

守望如诗如画依旧始终

凝忘彷徨模糊了视线

流淌在你剪影的画面

我守望原点和长街

不停向远方走远

我守望宁静和黑夜

我回答内心挣扎

我守望曾经失落失措

原来心里早有答案

我守望曾经曾有曾经

挥泪、只想平凡离开

故事重演这一切

也许、星辰会星耀无边

划破黑夜

我守望梦醒梦她花落遍地

凝望渐行渐远的视线

回忆在你徜徉的世界

我守望原点和长街

走过四季交替变迁、我守望宁静和黑暗

书写写我一切

我守望时光云卷云舒

回眸月圆月缺

演绎花开花谢

旅途中我放下一切

远方、是我唯一的追寻

篇2:守望诗歌

1.

九月,亦然冬

湘水,意冷

天边

斜阳落

2,

指尖,残韵嗅

楚风原上

吹过

年白首

3,

幼稚或啰嗦

自作多情

眼泪

篇3:守望诗歌

霍尔顿的不幸经历向我们折射出了在他那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不足和缺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这部作品不仅以青少年之口道出了作者塞林格对旧式教育的不满和质疑, 一心追求“麦田守望者”式的理想教育, 凸显出了巨大的思想价值, 更启示我们对当今现实教育的思考, 激发我们对理想教育形态的探索:在教育体系中, 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因素是紧密相连、和谐而统一的, 只有让他们在充分发挥各自教育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衔接, 才能成就理想的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支点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在《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迷茫心理与叛逆行为与其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密切联系。霍尔顿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在他同学眼中, 他所使用的东西全都带有中产阶级味, 然而, 正是在富足的物质生活的掩盖下, 却鲜明地衬托出了霍尔顿苦闷、彷徨、空虚的精神世界。霍尔顿在这个锦衣玉食的家庭里却忍受着淡薄的亲情关系, 父母所关注的是如何致富, 怎样过上上流社会奢华的生活, 对他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却知之甚少。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对霍尔顿实行的是强迫式教育, 只考虑他长大后也过上富裕的生活能买得起名牌豪车。霍尔顿13岁时, 他因砸碎车库的车窗借此来发泄失去了弟弟艾里的痛苦, 家里人却要把他送去做心理分析。当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 他也不敢贸然回家, 他害怕那极度敏感和精神紧张的父母。因此, 他只能选择到城里去游荡几天逃离那个陌生的家庭, 对于他来说, 家人不是自己的保护神, 家也不是自己停靠的温暖港湾。他极其需要一个支点可以撬起他勇往直前的力量和勇气。

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的支点, 是一切教育的根与源。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 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 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可见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 而怎样履行这一职责是至关重要的。在《麦田守望者》里霍尔顿的父母缺乏管教他的兴趣和条件, 使得霍尔顿成了无人看管, 缺乏正确引导的人, 就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到处乱撞。霍尔顿父母的影子在当下的家庭中也比比皆是。父母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要深刻把握教育规律和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去教育孩子, 和孩子要双向互动, 用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引导孩子, 要从教育源头给孩子注入一股清泉, 才能给孩子透明而纯真的精神世界, 才能让孩子过得富足和充实。为了更好地担当教育之责, 父母不仅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更重要的要做到言传身教, 以身立教是家庭教育的生命。父母首先要有乐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 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他们的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做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支撑点。

二、学校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支柱

霍尔顿的命运注定是个悲剧, 因为他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是失败的。16岁的霍尔顿, 已辗转多所学校, 潘西中学是第四所, 不是自动退学就是被学校开除。在他的眼里, 学校烦得要命, 里面全是些高谈阔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家伙。首先, 学校当局给众人灌下了迷魂汤, 做出虚假广告, 欺骗世人, 标榜自己是致力于把男孩培养成出类拔萃、善于思考的年轻人。然而这纯属蒙人, 这个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任何高明和可取之处, 根本没有培养出什么杰出人才。校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学校里的老师也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 他的历史老师嘲弄他功课不及格, 体育老师不守校规, 口头表达课的老师讲课水平低、授课方式呆板, 他发现连他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也可能是个同性恋, 这位老师给他灌输的也只是利己主义信条。霍尔顿不能忍受的还有那些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同学和室友。如室友斯特拉雷德是个自我崇拜、冷漠无情、认识肤浅、整天只想着怎样结识漂亮妞的伪君子;阿克莱是一个不学无术、邋里邋遢、好吃懒做、有偷窥癖的小人。霍尔顿对他们厌恶极了, 想反抗和逃离这学校的一切。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应该极力扫除像潘西中学那般自吹自擂、抹杀学生个性的庸俗教育。学校是现代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 优质的学校教育在个人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理想的学校教育中, 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是其灵魂, 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是很难立足的, 每所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区条件树立正确而适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宗旨, 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观念, 同时, 成功的学校教育还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水平高、业务高的教师队伍和提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学校整体目标和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因此, 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 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另外, 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教导他们要有崇高的理想, 高尚的追求, 要把为社会服务和建设祖国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总之, 学校教育是我们实现人生梦想舞台的支柱, 有了它的支撑, 我们才能在舞台上展现得更稳、更踏实。

三、社会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大舞台

为了放松紧张的精神, 摆脱心灵的桎梏, 霍尔顿毅然决定走出家门与校门, 步入社会去寻求一丝心灵的慰藉。然而, 不幸的是, 他发现自己永远也找不到一个不错而且安静的地方, 因为不存在。这里的成人世界更让他感到烦恼和惊讶, 人们追求的只有物质财富和生活享受, 他们虚伪、招摇、冷漠、堕落。纽约城里到处都是小偷, 即使富裕的家伙也到处行窃。霍尔顿住的旅店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里面尽是些变态佬和蠢蛋, 他们举止怪异, 荒诞至极。剧院里的电影也是废话连篇, 披着慈善的外衣做虚假宣传来吸引观众。杂志报刊上, 本是可以寻找精神寄托和获得知识的地方, 全是些关于低级而庸俗的荷尔蒙的事, 这让霍尔顿失望至极。就连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他眼里曾是一方净土, 然而最终也难逃垃圾语言的破坏和污染。而霍尔顿这样一个想做纯真守护者的人, 显然与这个混乱不堪的社会格格不入, 这个物欲横流的成人世界对霍尔顿既有诱惑又有排斥, 让霍尔顿感到更孤单和沮丧, 以致找不到出路, 愤怒和焦虑使他大病一场最终被送进了疗养院。由此可见, 这个社会的丑恶对霍尔顿幼小而单纯心灵带来的是折磨和戕害。

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它不像家庭教育那样亲密, 也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直接, 社会教育是多方面的, 包罗万象, 就像舞台能容纳千姿百态的舞者。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青少年是国家民族的未来, 社会在培养优秀的下一代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今天的社会应该保护好青少年的安全, 不能让他们像霍尔顿那样跌落舞台, 身心俱伤。社会教育能塑造青少年的独特个性, 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因此, 社会在构建理想的教育模式中, 应为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创造一个文明的社会教育氛围, 要使他们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保持一致, 同时要给他们一片天地去发展自我、追求真理。要充分发挥社会上报刊、网络、电视等的监督、约束和舆论作用, 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广而明亮的舞台, 如同霍尔顿期望中理想的麦田, 可以让他们在这片乐土上自由快乐地飞舞, 无忧无虑地成长。

四、自我教育塑造理想的舞台角色

一个人的成长只靠外部的条件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个人自身的努力。因此, 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霍尔顿的自我教育有缺失的一面, 在他面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种种困惑、虚伪和沮丧的时候, 即使内心在挣扎、在徘徊, 可他还是选择了自我沉沦, 对人生目标没有清晰的概念, 在纽约城肆意放纵, 数次伪装自己想融入那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成人世界。在遭受社会的排斥和遗弃之后, 他没有自我崛起, 却选择了逃避, 他打算独自一人去西部某个地方扮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不想与任何人交流, 这样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也是造成霍尔顿自我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 在故事即将谢幕的时候, 霍尔顿觉醒了, 他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悬崖边默默保护其他的孩子, 不让他们像他那样迷失人生, 跌落悬崖, 霍尔顿决定要做“纯真”的守护神, 让天真的笑容在麦田里绽放。

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霍尔顿式的青少年, 他们需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引导下, 通过自我教育来加强个人修养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首先, 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 接受现实的自己, 全面分析自己, 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 弥补不足。其次, 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越挫越勇的毅力, 面对困难要学会调整自己, 不能陷入迷茫的泥潭, 要努力奔向成功的舞台。再次, 要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行为习惯上培养坚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霍尔顿的蜕变正是他的教育理想唤醒和引领了他, 他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也可以翩翩起舞了, 就像金黄的麦穗在随风摇曳。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麦田守望者》所反映出的种种教育问题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这“四方”相互协调, 携手共进, 和谐统一, 青少年的人生教育才会更加完善。要实现教育支点、教育支柱、教育舞台和舞台角色“四位一体”, 才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使他们演绎完美的舞台人生。

参考文献

[1]Salinger, Jerome David.The Catcher in the Rye[M].New York:Penguin Books, 1958.

[2]郭艳先.教育需要更多“麦田守望者”[N].中国教育报, 2007-09-03.

[3]明正.论《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历程[J].北方文学, 2011, (7) .

篇4:与诗歌深情守望

【关键词】诗歌;阿苏

在那里,遥望祖辈的足迹、探寻远古的历史、感受云朵的呼吸、踏响母语的歌谣。心中有着落日情结的阿苏是孤独的,忧郁的。馥郁的山花,久远的念唱,寂寞的蒿草,以及早已黯淡的城墙上那些遥远的往事在阿苏的笔端尽显深沉与厚重,凄美与唯美。

品读阿苏的诗,不仅能够感受到灵魂的孤单和悲凉,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荣耀。

远行的人们面露霜色/怀揣一把故土/以及黄金的种子/向着滴血的夕阳靠近/迟缓的车轮,怎么也走不出/一声声绵长的呼喊

(节选自《向西》)

最后的牛车走在落日的边缘/辙印深刻/辚辚之声如祖辈的泪光/直抵我的内心//凉风吹走落日/我看见亲人围在远徙的牛车之侧/抚轭恸哭

(节选自《逝去的牛车》)

而牛录就在这儿/在满是草木气味的地方/眼看着日头西斜/自然而然就想起过去的年月/和丢下我们的先人/和睡在土堆里的/正红旗章京

(节选自《牛录》)

在牛录/远徙者畅饮母语的碎片/畅饮麦穗的光芒/当夜色袭来,鸟声寂然/族人第三千九百个生殖的秘密/向着星星敞开

(节选自《扎坤古萨:万录眷顾的风土》)

这时候,有一种疼痛一下一下地/叩响我的骨头/它来自两百多年前那次空前绝后的/生死壮别

(节选自《去了趟盛京》)

这一天,四千个族人/忍痛离去/哭声归于一抔故土//远行的人们,把两手放在心窝/让整个家园在这里停留/向西,向西!

(节选自《农历四月十八》)

有谁知道,在早已黯淡的城墙上/哪一粒尘土/是它留给我的母语的碎片 (节选自《与城墙如此接近》)

阿苏是一位有着民族认同感的诗人,在他的文字中都寄托着对民族历史的追问,和对民族精神的探寻。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在追念和遥想中感受二百多年前族人迤逦西行时的那种忧伤与悲凉,隐忍与悲壮,他以苍凉的文字抗拒着不可挽救的消亡,表达了诗人对祖辈的尊崇和对故乡的眷恋。表现乡愁的诗自古有之,而阿苏的诗却有其独到之处,“这时候,有一种疼痛一下一下地/叩响我的骨头/它来自两百多年前那次空前绝后的/生死壮别 ”“我们的眼睛/看着脚下的田地/再看看年牛录深处的事情/就流了泪”“而在迷离的泪眼中/向西的兵阵/渐行渐远/辚辚之声碾碎了沉重的漠北/悠长的辙印啊/一直把空旷带向天边”这几句语言凝重深沉,感情细腻真挚,写尽孤独与绝望,苍凉与悲戚,蓄积着深厚浓重的感伤,令人伤痛不已,因而分外的幽怨凄丽,《向西》《口述史:我们的祖辈》《农历四月十八》正是这种感情的真切宣泄。

而在此时,我想象一簇簇/沙枣花/以遗忘的速度/扑向灯盏上的牛录/它让我承受了措手不及的疼痛/让我从白日梦里无法抽身

(节选自《沙枣花开》)

在托博,我走进日落里/听见谁家的牛犊/在不动声色的栅栏杆下哞哞叫唤/这声音的鞭子/一寸一寸抽痛了我的神经

(节选自《托博,托博》)

一骑飞马的绝尘/一卷残破的史册/卡伦啊!最后的戍卒从残垣上/走了下来,一张硬弓/泄露了/谁的悲凉

(节选自《察布查尔》)

以伊犁河岸的沙枣花为例/我们的祖辈/带着一生的疼痛/在口口相传的大地上/兀自流芳

(节选自《口述史:我们的祖辈》)

小路朝东,流水朝西/风,提着蓝色的月光匆匆赶来/用微弱的力量/把广大的麦苗从睡梦中吹醒/此时,我清晰地听到田野的床榻之上/响起轻微的呻吟

(节选自《最初的雁鸣回响在辽远的天上》)

卡伦飘摇,像被迫的铁骑绝尘而去/一次次踩痛了/我的内心

(节选自《最后的卡伦》)

谁在飞鸟和鱼之间暗自落泪/谁把经年的渔船/泊在日渐浑浊的水边

(节选自《雅其纳:一片疼痛的水声》)

乌珠牛录、果尔每芒坎、托博/这一连串沉重的地名/在母语的谣曲里/被忧郁的歌手一遍遍唱出//而珍珠般散落的泪滴/在辽远的旷野/飘然灼亮

(节选自《空旷》)

种种“疼痛”“叩响”诗人的“骨头”,“措手不及的疼痛”使诗人“无法抽身”,“田野的床榻之上”响起“轻微的呻吟”,“谁在飞鸟和鱼之间暗自落泪”,“卡伦飘摇”“一次次踩痛了我的内心”将诗人内心深处孤寂感伤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乡土的挚爱,对历史的尊崇,对未来的忧患弥漫于字里行间,言语深处隐含着诗人内心永远挥之不去的苍凉和忧伤,他以换位移情,及间接烘托的手法,使其产生一种错位的凄美。他不仅对民族的历史与未来给予了极大关注,而且对人生和社会现实也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

而在迷离的泪眼中/向西的兵阵/渐行渐远/辚辚之声碾碎了沉重的漠北/悠长的辙印啊/一直把空旷带向天边

(节选自《西迁部落》组诗)

这是我第二次去了趟沈阳/因为那里是/我的根之所在啊/当我和家庙迎面相遇的刹那间/内心深处一阵阵/风生水起

(节选自《盛京诗稿》组诗)

当暮色降临/一条小路卧躺在长满芨芨草的野地里/起伏不定/就像赶车人随手挥起的一道鞭影/沿途,沙砾滚烫/竟把我噙满泪水的眼睛灼烫

(节选自《察布查尔天空下》组诗)

组诗在阿苏的诗中呈现出语言宽博,气势遒劲,沉稳含蓄的艺术特色,其节奏感、力量感和立体感弥漫其间,符合诗歌“诗之妙道,神采为上”的境界,让人感到笔笔存圆润、笔笔有厚度,久久沉浸在诗人情势绵长的宽博情怀里。整组诗不仅彰显出“诗歌是心灵的表现,诗歌是精神的抚慰”这一永恒的美学主张,也彰显出诗人承转契合的娴熟。

在他的笔下,落日、古道、卡伦、弓箭、篝火,萨满、神矛、刀梯、神鼓、铜镜,牛车、麦穗、炊烟,椒蒿、芦苇、沙枣花、东布尔琴等意象纷纷走进了他的诗行,这些意象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意蕴在景象中,景象在意蕴中,情在景中渲染,景在情中升华,无一不浸透着浓郁的民族感情和地域特色,意象的宽博与情感的宽博成就了阿苏诗歌语言的宽博和诗意的宽博。正如阿苏的自白:“我的精神世界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在泥土、田园和乡土人情中浸泡的,无论我走到什么地方,这种质朴的乡村底色都不会改变。”它们使得阿苏固执地守望在察布查尔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渲染忧伤,表达孤独,正如诗人在《作为锡伯人》中所说“守望家园,其实是一种享受”。

新疆著名诗人沈苇这样评论阿苏的诗:“阿苏是一位深深植根于民间的诗人,抒情主体与锡伯文化、察布查尔县牛录的结合形成了他诗歌的特点,也彰显了写作的底蕴和力度。阿苏的诗是同时向内、向外的,从个人视角眺望世界的辽阔与变幻,并保有一种敬畏和谦卑。他是一位朴实、率性、有根基的诗人。其诗中的悠长句式、歌咏色彩和通灵感,如同萨满歌的遥远回音,有时又融入了摇滚般的现代元素。”

在察布查尔的天空下,阿苏不知疲倦地吟唱着西迁路上的悲欢、踏歌起舞的萨满、落日边缘的牛录、云朵之上的浑都科、春天深处的沙枣花;吟诵着伊犁河谷的家园,虽有几分孤独,也有几分悲壮,但他的心灵却获得了自由的驰骋和舒张,他在自己的文字世界里,毫不犹豫地守护着心中所爱,因为诗歌在阿苏心里,与家园一样,是一种高贵的存在。

一路行走,一路吟唱。

篇5:守望孤独诗歌

有位诗人曾说过:

“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

便往往是由于卓绝。

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

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

我不内向不卓绝不美丽不优秀,

可是,

我却孤独着。

无论是独处寂静的居室里,

还是跻身于喧嚣的人群中,

或者行走在繁华的街市上,

我都会感觉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孤独如影随行,

孤独无处不在。

一天天,

一年年,

就这样静静地细细品尝着

这份与生俱来的孤独。

孤独时,

心灵中许多埋藏已久的思绪

会突然复活:

无尽的回忆、

无尽的思念、

无尽的伤痛、

无尽的悲愤……

全都一涌而上。

只有在孤独中,

灵魂才可以净化;

也只有在孤独中,

才能窥视到自己的内心。

孤独的最高境界莫过于

在孤独中创造,

多一份孤独的快乐;

少一份无为的浪费,

让生命的分分秒秒不至于虚度。

在孤独中拥有了自己的.乐趣,

你就会觉得你一点也不孤独,

于是你就会明白,

真正拥有孤独的人

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孤独是一种无可奈何的、

无助的情感体验。

孤独是一种超然尘世之上的心境,

是远离俗世的浮华,

是自己寻找到的一片精神家园。

孤独也是一种守望。

当过去的早已经过去,

而心底对未来仍充满美好的期盼时,

篇6:花田守望爱情诗歌

花田与你也拂动

这不明的香,不知是你还是花的飘絮

我迷糊着,可我也不必清晰

因为你与那花是无界限的相容

你张开的手,鼓动的笑如花般迷人

安静的你当是花仙

我迷恋花仙的美,像蜂迷恋这花田

我踌躇着、徘徊着、忐忑着

是否要在你耳边轻轻告知:

我最爱你

可只有英雄才与仙子同国

你是安静的花仙,而我是卑微的凡人

凝视你时也不能抚心的言语

接近你时也不能静心的微笑

爱?我拿什么在你面前表述?

算了吧

我还是作这花田的守望者吧

守望是寂寞的过程

只望能在最美的夕阳看最美的你

在最美的地方守望我最爱的人

篇7:守望的优美诗歌

我曾经一直在守望

但时间却在淡忘

就像黄浦江畔的灯光

不管多么的绚丽多彩

总会渐渐 渐渐 渐渐黯淡

我还在惆怅

过去却已经遗忘

就像江南深秋的迷雾

不管多么浓烈

总会一点 一点 一点 消散

为什么总是坚持

也许天生的优柔果断

致死也无法改变

为什么总要坚持

一定是那种无法言喻的思念

永远把你放在心的尖角上

守望

也许是一世等待

也许是短暂别离后的相聚

有或没有结果

自己也不会懂

却仍在苦等

迎着五月的风

冒着寒冬的雪花

让凄清的风雪

——淋湿——

那渐渐清晰的记忆

我清醒地行走

在回忆中的风情村街头

在椰园

那样的熟悉

那些郁郁寡欢的行人

那些奋笔疾书的学子

那些微微颤颤的.灯头

那些如影随形的风林

书声琅琅的声音

是一幕幕的电影

在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播放

——一如往昔

却此刻恍如隔世

五月的街头

那中的校道

过去总是

明媚的天气

书香语林

现在的空气

却弥漫着

令人窒息的故事

无所谓无所谓

一切都已埋葬

如同北方纷纷扬扬的花絮

结束在九月

开始在九月

没有什么心思

我理一理头发

就像整理下

杂草丛生的头绪

望断他方无尽无休

无所谓无所谓

如同黎明前的夜

悄悄的沉寂

告别了操场上

如期而来的太阳

告别西八角的绿色竹林

挥一挥手

往事落幕

守望成为首望

暮然回首

篇8:跨越时空的诗歌守望

生活便是限制。纵然是盖世英雄,也无法与现实为敌。二十多年的变故,足以移山倒海,重造山河;二十多年的日常生活堆积,也足以将一个诗人的诗歌梦完全掩埋。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时隔二十多年之后,这位当年的青年诗人,却将一部精美的抒情诗集送上了读者的案头。

我以惊讶的心情读到了柳必成诗集《假想》中这些朴素而新鲜的诗歌。它不大像是出自一位实权在握的现任行政官员的手笔,倒像是一位挚爱生活而又内心丰富的仕人写给自己的一部精神的自叙传。总体来看,《假想》中的诗歌,按写作时间可以分为两类。其中早期的诗,多为青春、爱情、真善美的歌咏,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辑录在“风与树”里的诗便是这样一些篇章。这些诗多写于九十年代前后,遵循着抒情言志的古老诗训,多少受到时代写作风气的影响,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印记。经过了二十多年岁月的沉淀和磨洗,近年诗风为之一变,那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写作的篇章,视野开阔,笔力扎实,情绪饱满,每每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开始呈现出成熟诗人的某些特征。令人惊奇的是,按部就班、凡事都有程序、埋头于各种公文之中的必成,居然没有被刻板乏味的行政事务所掩埋,始终坚守在最靠近诗歌内核的某个位置,这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对必成创作的突出印象是他对诗歌的爱,超越功利而且坚韧无比 众所周知,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一向圈子林立、是非蜂起,诗歌也因此呈现出多极分化的复杂面貌。其中一翼,自“日常写作”而“口语”,而“废话”,而“口水”,而“梨花”,而“羊羔”,而“乌青”,每况愈下,因为太随意、太轻率、太作践诗歌不时引发众怒,被网友反复恶搞;另一翼则矫枉过正,奉《荒原》作者、英国现代派诗歌大师托马斯·艾略特等为宗师,强调“难度写作”,推崇诗歌的贵族性和书卷气,往往在诗歌中引入复杂的神话背景,有时还故意设置阅读障碍,结果远离现实,诗歌越写越艰涩、越难懂,最终使诗歌成为一种眩技的智力游戏,于时代日益脱节,互不相干。两类诗歌各执一端,貌似截然相反,实则殊途同归,每每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将诗歌逼入绝境。必成则完全不同,他对诗歌没有任何要求,只是无条件地爱,这便使他的创作避开了所谓“影响的焦虑”,成功地避免了一些诗人同行抛开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只在形式上上下其手、反复试验却又每每浅尝辄止所导致的“智力的浪费”。多年来,无论诗歌思潮怎样变化,必成始终恪守着诗之为诗的根本,以诗歌直面人生,直面心灵,强调言之有物和表达的有效性,哪怕写得少些,也决不粗制滥造,以诗歌的名义亵渎诗歌。他没有成名成家的诉求,更没有成名成家的时间表,那些附加于诗歌的外在诉求在这里完全没有,超越功利而且坚韧无比的爱,使他显得气静神闲,不急不慌。此种难得的超脱,使他获得了一般诗人所没有的从容心境,这也正是必成诗歌绝无投机取巧的痕迹,反而像成熟的浆果一样情绪饱满、像月下的静湖一样沉静内敛的根本原因。

对必成创作的另一个突出印象是写作的个人性,它往往以诗纪事,信手拈来,使诗歌成为一部诗人独有的心灵秘史 诗歌要不要宏大叙事?当然要,没有理由不要;只不过大可不必每一个诗人都来“宏大叙事”。前者如杜甫,其多数现实主义杰作,都在以诗歌的方式记载那个时代动辄牵动朝野、影响千万人的重大事件,竟至成就“诗史”美名;以后者论,自九十年代以来,诗人们纷纷回避重大事件,而将诗歌飞动的目光转向内心,专注于抒写那些细腻而隐秘的生命体验,于今已成风行一时的写作风尚。从这个角度讲,必成的诗歌写作似并无特别之处,但必成的显著优点在于,他在抒写个人心灵秘密的时候,决不背离时代和社会,其个人性十分明显的诗歌创作,始终不离开对时代与现实的强烈关注,诗歌于是成为他面对时代的一种自然反应。或许在必成的潜意识里,诗歌比其他文体更长于记录生活事件,且无比经济,简洁明快,决不枝枝蔓蔓,它比日记好用,在深度上远超新闻,而又成功地避免了小说和散文的繁琐和笨拙,不经任何媒介,即可直接进入另一个人的心灵,因此《假想》中的诗歌多以诗纪事,刻意回避了那些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件。如《邂逅一场雨》,几乎就是一次真实事件的实录——在一次必须由诗人出面主持的重要官方活动中,偏偏天不作美,刚刚还晴好无云,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事后诗人这样写道:“一位老朋友/永远不改脾气/说来就来/总是不约而至”,这是对“雨”的指斥; 接着笔峰陡转,变成了对意在“搅局”的“雨”的充满优越感的嘲弄:“一位老朋友/永远充满自大/说走就走/总是不打招呼/那就请吧/我备好/鲜花/地毯/掌声/不怕失去良机/之后/我违心地说/这场雨/知时节”。精神的王者,最终将习惯于“搅局”的“雨”踩在脚下,指证了一次精神的胜利。在一首题为《那一年天塌了》的朴素到无华的悼亡诗里,我们读到了这样的句子:“那一年,天塌了/准确地说/那一年/天塌的时间/是在吃过晌午以后/麦子收回来了/田里还没放水/我上学走的时候/在尿坑边见过父亲/他和往常不太一样”这便是一位诗人与父亲的永别。熟悉农村的人知道,在乡间父亲就是一个家庭的天,它比头顶上那一片天更真实,约等于幸福的全部,只不过“天塌了”。“天塌”的动作在突然之间发生,没有预告,也没有通知,完全不考虑一位少年诗人的意见。低沉而吵哑的布满血丝的呼告,凝固了那个生命中最惨烈、最悲催的时间刻度。天塌下来,首先砸在了诗人的身上,他感到沉重,日月无光。“二爸家的春娃来了/他还不到送信的年龄……/我跑出学校”,疼痛第一次重击了诗人;葬礼上那些怪异而神圣的仪程、跌跌撞撞的身影,及其种种难以尽述的细节,令人刻骨铭心,即使在数十年之后,我们仍能从这些俭朴的诗句里,感受到令人窒息的沉闷和压抑。然而,就在这个黑云压城的严重时刻,诗人第一次见证了生命的奇迹——一位平凡的中国母亲以令人惊异的沉勇和坚毅承受了这一重大的变故,拯救和保护了在危机中风雨飘摇的家庭!“那一年/天/就这么早、这么快地/塌了/也是从那一年起/我们家里每一个人/就再也不信天了/尤其是我的母亲/从此/只信自己”——这是一次对生存真谛的发现,也可以说是一次人生的盟誓,正是母亲在危机面前无所畏惧、不等不靠的执着和坚韧激励和支持了诗人,使得诗人在后来漫长的生活中穿越人生的风雨,走向成功的彼岸。简洁直白的语言,兼以“那一年天塌了”一句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咏三叹、悲怆得连气都喘不过来的诗歌节奏,使诗歌所携带的情绪反复加强,最后以排山倒海的力度作用于读者,令观者为之动容。《小麦生长》一首初看写小麦,所描摹的种种性状无不紧扣小麦特征,其实却是诗人心灵的一次真实坦露。没有春风的温润,没有百花的惊艳,冬小麦从冻土之下萌发,历经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然后打苞灌浆,慢慢成熟。诗人不厌其烦地描摹小麦成长的全过程,相当于一部诗歌版的“小麦简史”,可惜这一切是被忽略的;人们只看到“小麦生长/油菜花开放/大地上如约而至的风景/碧绿与金黄/在蜂的翅膀上流淌”,却看不到小麦背后的艰辛。事实上,小麦不是温室里的事物,即便是最寻常的小麦,它的成长那也是悲壮到无以复加,小麦如果是有灵性的,其内心也一定如风暴追逐的大海一样波涛汹涌。只不过小麦是沉默的,在被遗忘的地方,许多同样的小麦并没有登堂入室修成正果,因为还没有等到成熟就枯萎了。汉中大地上司空见惯的经典意象,经由诗人重新命名,传达出复杂的生命感受,自我的期许和对自然化育之恩的感激跃然纸上,成为诗人最好的精神独白。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颗粒饱满,丰收在望”,信心缘于内心的强大,谦虚归因于难得的清醒;“风调雨顺/颗粒归仓”——永不滑落的良好祈愿,就像大海的灯塔,指引诗人穿过人生的惊涛骇浪,走向瓜果满园的人生腹地。

nlc202309050143

对必成创作的第三个突出印象,是据传统而决不拘泥于传统,是情绪的圆润饱满,是诗艺的纯熟与多变 由于工作繁忙,必成的诗多忙里偷闲写于手机,以短信的形式在朋友圈流传,且多为短章。但自前年以来,忽然出现了长达六十行以上的较大篇幅,比起以前的诗,这些诗格局更大了,意象复杂起来、飞动起来了,且更加清晰、力度更强,诗歌所携带的信息也更加复杂,概括生活的力度明显增强,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连绵意象更加阔大和壮观。如《关于翅膀》一首,六十余行一气呵成,从个人生活的层面出发,升华抽象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翅膀”意象:“我多想拥有你/让生命/在天空飞翔/黎明/披一身朝霞/夜晚/戴几缕星光/即使一觉醒来/我已走到中年/对你的渴望/依然如青草生长”。“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渴望一双始祖鸟一样的“翅膀”,因为只有“翅膀”给人以自由,带我们脱离现实的樊篱到达远方,它是自由的象征,也是自由的必需。然而“翅膀”是昂贵的,往往越是渴望却越是没有,反而一再迷失,于是只能在渴望与得到之间长久地犹豫徘徊,直到有一天发现,象征人生法力的始祖鸟一样的伟大“翅膀”它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胸腔里扑打,伴随诗人的心跳砰然作响。大约与出生在著名的茶乡有关,诗人对茶也自有一番独到的观察和体悟:“一片茶叶离开茶树/走出茶园 才能成为真正的茶/道路如此曲折/让人想见一个人的一生//在沸水中慢慢地舒展开来/轻盈的体态/优美的舞姿/只在水的内部绽放/这是生命的本色/在不知不觉中/茶与水的交谈/将杯中无色之色/慢慢打绿”(《茶之语》)淡而镌永的句子,类似自言自语,不急不慌,不乍不惊,却又耐人咀嚼,令人过目不忘。茶在诗人笔下立体化了,可感可触,有了心思,有了婀娜的体态和高贵悠远的香味,我们分不清哪里是茶,哪里是人,甚至茶就是人,茶就是禅,因为“由茶向前再走一步就是禅”。这些貌似“传统”的诗歌,自由言说,信手拈来,进退自如;举凡身边的寻常事物,只要被诗人捕捉,立马成为诗人的代言,他其实是在无意之中抓紧了不期然而遇的事物,以便方便地说出心中想说的话,传达出那些复杂而莫名的瞬间感受。“梦/断断续续/被昨夜的叫声/一截一截淋湿”(《听雨》);“我让秋天请你/下山落地/敲开外壳/终于抠出/一瓣一瓣/隐藏的智慧”(《山核桃》);“一块石头扔进池塘/叮咚一声/水受伤了/水面顿时留下伤口”(《假想》),行云流水的语言,朴素至极,简洁至极,读来却富有张力。也有一些写得很漂亮的抒情短章,如题名《沙田坝》的短诗,通篇写“我”对一位美丽女性的观察: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一年四季/飞到北方/飞到南方”,只是“去沙田坝没有航班/坐大巴的路/也很遥远/那里的山水不欢迎陌生人”,自我调侃之下,流露出一份难得的明快和轻松。抒情短章《树说》以树自况,传达出人生的某种况味。《上火》则以简洁的语言,将一次病理的“上火”与某些庞大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把脉”这一中国医学特有的意象,得到刻意的突出和强调。这些令人惊奇的诗歌貌似传统,其实相当前卫,许多当代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段,如比兴、拟人、象征的运用,主题的开掘、语言的锻造和意象的营造,隐喻和通感等手法的引入,都有出色的表现;一些诗歌取材于寻常的事物,也都经过了巧妙的陌生化的处理,而反复、排比、对比等传统修辞手段的恰当运用,更给他的作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当年《延河》青年诗人培训班上高声诵读诗歌的文学青年,到今天成熟稳练的《假想》作者,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诗歌守望。断断续续、不即不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诗歌就像一位冷艳无比的绝色美人,当你发现它离你而去,其实它仍然在那里等你;而当你满怀热情地走了过去,却发现它已移情别恋。这位冷若冰霜而又不离不弃的女神级别的诗歌情人,被一位中国诗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苦苦守望,至于是否得到了她的真心,不得而知。只不过,此种情形很可能正是诗歌创作的常态。如果一定要将诗歌比作情人的话,这情人其实从来如此:她冷艳无比、高贵无比,永远不缺少粉丝的簇拥,既不需要怀疑,也不需要任何的论证,只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用全部的身心去爱就行。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谈到诗歌我通常不大言爱,而是上升到信仰的高度——因为诗歌,我们得到升华;因为诗歌,我们心灵安妥,得以置身于诗人这一消费主义年代最幸福的特殊族群。

如此,则诗人必成何憾,反而应当感到幸运。

篇9:诗歌:守望

徘徊在线条优美的画卷当中

我仿佛置身在其中

随着线条的起伏

我的心也在随线条奔腾

我原以为

这就是我生活的空间

可它并不属于我

我一直在守望

守望黎明的路灯

篇10:诗歌《守望》

我的身影从日光清明中走出

一心的话要对你说

——你却在哪里呢?

不要说你受伤却找不到我

日光润朗空气甜蜜

一早我的心就升上众山

深深地浸入苍翠浓绿

去追寻关于守旧的童话

去守望一个隐秘的山冈

——而你在哪里呢?

别在我不舍时

愠怒又沉默

我刚和群山互诉永远

清晨我的身影渐渐逼近满载欢乐

我们的房子每天沐浴在阳光里

橘树火红遍布四野

越过山岚尽情欣赏海涛的蔚蓝

——你又在哪里呢……

你行于人海之际

小屋里刚升起温火

帝鹃欢乐、阳台欢乐、满柜的书香也欢乐

我的心飞翔了好久终于归于沉落

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

——你却在哪里呢?

篇11:《守望》诗歌

茫茫人海

你给我一个春天

我送你四季的芬芳

人生苦短

五百年翘首的回望

终落得梦断黄粱

天地浑然

岁月昭昭

花红柳绿花有败

梅迎飞雪梅亦残

阴霾生悲伤

苦乐话短长

何必再渺茫

修容整妆

换回顶天立地的坚强

和从前一样一样

心宽意舒朗

朝露夕阳

尽头是最美的前方

为了努力过的梦想

打开闭锁的心窗

掀掉帏幔

让阳光照亮沉寂的小房

懒懒地躺下

慢慢地入进梦乡

拭去积压的忧伤

醒来时

天呈祥瑞

华彩异光

守住这份美丽

篇12:正义守望者

连环杀人凶手的覆灭

原FBI探长坎贝尔向他的心理医生波利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杀人犯格里芬的特点。警方在案发现场忙于侦破的同时,杀人犯格里芬却正在残害另一名女人。坎贝尔在回家的路上,警方正在他的住宅前查案。坎贝尔的头疼病发作,无心过问此事,径直朝家中走去。他被警官霍利斯拦住,问他是否认识被害女人,坎贝尔没有回答。霍利斯告诉他有情况打电话给他,回到家中,坎贝尔发现快递邮件中有一张女人的照片,马上报告霍利斯。这张照片是从本地发出的,犯罪地点就在坎贝尔居住的这座大楼里。

在警察局里,坎贝尔告诉霍利斯,这个杀人犯经常用钢琴线勒死年轻女人,和在洛杉矶发生的杀人案的手段完全一致。这使他想起在洛杉矶他曾用三年半的时间侦破此案,杀人犯化名大卫·艾伦·格里芬曾连续作案11起。但是没有人能够抓住他。坎贝尔答应与芝加哥警察合作侦破此案。

杀人凶手格里芬来到芝加哥繁华区的一家照相馆,给此店的女服务员埃莉照相,这又是他的一个猎物。

格里芬把电话打进坝贝尔的住房内,通知坎贝尔他已经跟踪他来到了芝加哥。他声称要和坎贝尔玩一个游戏,他将准备杀害的女孩照片寄给坎贝尔,坎贝尔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寻找并解救被害者。坎贝尔只能从收到的照片上寻找侦破此案的疑点,终于在照片中女孩的眼镜上发现了问题。情况十分紧急,每一个小时都十分关键,被害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警方派出大量人员散发传单,让路人辨认被害人,新闻、广播、报纸都重复地报道此事,以此来拯救这个被害人,甚至出重金悬赏杀人凶手。坎贝尔带领警察走访各个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终于在购物中心附近的照相馆,服务小姐提供了照片上女人的线索,这个女孩叫埃莉。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坎贝尔打通了埃莉家的电话,结果接电话人是凶手格里芬。坎贝尔赶到现场,埃莉已被杀害,格里芬又逃掉了……

在一场搏斗中,坎贝尔受伤住进了医院。警方正在进一步寻找另一个被害人的线索,坎贝尔也在努力地分析杀人凶手和被害人的线索……

突然,又一张被称为简多的照片寄到警方手里,给破案工作又添了一道麻烦。但是坎贝尔却明白格里芬要干什么……格里芬在被害死的莉莎墓旁喝着啤酒,等待坎贝尔的到来。坎贝尔找到了他,心理医生波利此时已被格里芬绑架,坎贝尔为了营救波利稳住格里芬,坎贝尔答应格里芬的任何条件,他在格里芬的侮辱下,强忍怒火。格里芬将坎贝尔带到了一个废弃的加油站内,准备让坎贝尔亲眼看到他杀死波利的情形……在搏斗中,油库意外地被点燃,熊熊的大火四起,坎贝尔救下波利,俩人跳出窗外,落入水中。全身是火的格里芬也跳出窗外的河里,当警察将他捞起时,他已被烧死……(木公)

编剧:大卫·埃略特 克雷·埃尔斯

导演:乔·查巴尼克

主要演员:詹姆士·斯贝德

玛里莎·通美

欧尼·豪林

译制导演:胡连华

配音演员:孙佳禾 郭金非 孟丽

美国环球电影制片公司 出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发行

篇13:《守望》诗歌

这片熟悉的银杏林

飘扬的发丝轻拂着脸庞

偶尔一片叶子飞落

轻吻着发梢

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有多久了

你说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你喜欢这片林子

幽静中有浪漫的遐想

清新里有美好的向往

可谁都知道

你是在等待他的归来

这里是你们相识相知相恋的地方

这里有太多的回忆

这里有他留下的气息

这里是你们欢乐的场地

那一年为了学业

他背着行囊去了海的那边

他说那里才是梦想放飞的天堂

他要拼出一番天地

然后风风光光的娶你进门

临走时,他说:等着我吧!

就为这一句话

你放下了高傲的姿态

开始了每天的眺望

不在乎别人的闲语

也不管别人的目光

简短的问候

是你等待的勇气

偶尔的关心

是你守候的动力

不变的承诺

承载着绵绵相思

曾经的美好

曾经牵手的甜蜜

曾经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伴你渡过了

一个又一个孤寂的日子

银杏叶绿了

银杏叶黄了

时间在等待中慢慢流着

青春在静静的逝去

他还在异国奋斗着

你也在这片林子痴守着

篇14:守望优秀诗歌

冰化了我们最后的梦想

心是一座小小的寂寞的城

装不下你的纠结

容不了我的彷徨

犹如麦田里最后的守望

遗忘,怎能算作辜负

破开梦想的翅膀

一边羽化成翼,带走理想

一边颠覆信念,守住希望

心是一座小小的孤独的塔

上不去你的凝望

看不见我的忧伤

犹如沧海边最后的守望

破灭,怎能算作涅盘

孤单的时光

载给我们最后的理想

三十载的悠悠岁月

莫回头,回头只剩苍凉

莫相忘,相忘空余感伤

心是一条小小的闭塞的河

流浪,怎能算作成长

守望,守不住指尖最后的一指荒唐

诀别的诗,只余这空洞的文字

在诉说着你的坚持,我的梦想

犹如心底小小的寂寞的城

篇15:守望的优美诗歌

但时间却在淡忘

就像黄浦江畔的灯光

不管多么的绚丽多彩

总会渐渐 渐渐 渐渐黯淡

我还在惆怅

过去却已经遗忘

就像江南深秋的迷雾

不管多么浓烈

总会一点 一点 一点 消散

为什么总是坚持

也许天生的优柔果断

致死也无法改变

为什么总要坚持

一定是那种无法言喻的思念

永远把你放在心的尖角上

守望

也许是一世等待

也许是短暂别离后的相聚

有或没有结果

自己也不会懂

却仍在苦等

迎着五月的风

冒着寒冬的雪花

让凄清的风雪

——淋湿——

那渐渐清晰的记忆

我清醒地行走

在回忆中的风情村街头

在椰园

那样的熟悉

那些郁郁寡欢的行人

那些奋笔疾书的学子

那些微微颤颤的灯头

那些如影随形的风林

书声琅琅的声音

是一幕幕的电影

在脑海中一遍一遍的播放

——一如往昔

却此刻恍如隔世

五月的街头

那中的校道

过去总是

明媚的天气

书香语林

现在的空气

却弥漫着

令人窒息的故事

无所谓无所谓

一切都已埋葬

如同北方纷纷扬扬的花絮

结束在九月

开始在九月

没有什么心思

我理一理头发

就像整理下

杂草丛生的头绪

望断他方无尽无休

无所谓无所谓

如同黎明前的夜

悄悄的沉寂

告别了操场上

如期而来的太阳

告别西八角的绿色竹林

挥一挥手

往事落幕

守望成为首望

暮然回首

篇16:守望的距离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照片--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半身像,他的军装、军帽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右手拿着"红宝书",左手捂着心口处,脸上的表情无比虔诚……

这张题为《虔诚者》的"文革"老照片,作者是原黑龙江日报社摄影记者李振盛。他拍摄并珍藏了数万张"文革"历史照片。1988年3月,他的一组"文革"系列照片以《让历史告诉未来》为题,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中荣获最高奖--系列新闻照片大奖,随后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张照片就是其中主打照片之一。不了解它的拍摄过程的观众,只是惊诧于那种无语的深刻主题,而当年曾与作者一起搞摄影如今专程到北京来看影展的几个老同志则感慨地打趣:"当年若不是从柜子底下掏出那个胶卷来,今天就少了一幅名作,就丢掉了一个大奖!"

是啊,谁能想到,这张举国公认的历史的形象,这种难以磨灭的时代的缩影,竟被岁月尘封了20年!

2002年,李振盛出版了他的《追忆瞬间》一书。书中追忆了和这张照片有关的往事,把我们带入了一种新闻的思考。

那是1968年4月16日,驻军某部一连班长王国祥同志应哈尔滨市滨江区广大贫下中农的邀请,去汇报自己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实现思想革命化的体会。他的讲用激起了现场听众极高的政治热情。讲用结束的时候,不知是谁带头把自己珍爱的毛主席像章赠戴到他的胸前。紧接着,大家都开始这样做。胸前戴满了,戴到后背,后背戴满了又往军帽上戴。一共戴了170多枚。王国祥戴着这些像章回到驻地时,被大家团团围住了。他含着激动的泪花,讲述了这些像章的来历。当时,正在现场采访的李振盛,急忙拍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照片冲扩出来,一张是面带微笑,一张是神情凝重。作者挑选了后一张,赶写了照片说明,兴冲冲去交稿,却被泼了一头冷水。驻报社"工宣队"的头头对战士的表情不太满意,而驻报社的"军代表"说得直接些:"忠于毛主席嘛,应当是高高兴兴的才对,这个战士的表情,怎么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劲儿……"

照片被"枪毙"了。饶有意味的是,李振盛并没有随手扔掉它,而是很仔细地把照片和底片一起保存了起来。因为,他觉得"它是个东西",有点味道。过了14年后即1982年,作者工作调动,在移交文件柜收捡东西时,不小心把一个用纸包着的120胶卷掉到了地上,而且滚到柜子的后边去了。因为多年没有清扫过,柜后是厚厚的一层灰土。不就是一个多少年前的120胶卷吗?有的同志劝他就不要掏了。可振盛还是费劲掏了出来。撕去包装,拉开胶片,他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两个底片。他指着底片对几个同事说:"这个浑身戴满像章的人物表情很特别,很精彩,我要永久保存这张底片。将来肯定会有用的。""别胡扯了,还能得奖咋的?"一个同事问他。这话还真把李振盛问住了。正像他后来在书中说的那样--"我只是朦胧地相信它会有用,究竟能有什么用?什么时候有用?一时也着实说不清楚。"

又时隔6年。他的"文革"系列照片荣获大奖。当多家摄影报刊纷纷转发、评论这张《虔诚者》的时候,作者也更深刻地领悟了它的价值。他守望的距离是20年。

笔者想来一个假设:假设当年这张照片第二天就见报了,作者会不会因为它已顺利地完成报道"使命"而不再珍藏了呢?或者,发表后的照片会不会也像其他数不清的照片一样被后来的报纸永远地掩埋了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守望诗歌】相关文章:

把你守望诗歌05-03

守望教育04-30

守望记忆05-16

麦田守望范文05-17

守望心灵范文05-17

《守望者》09-11

守望先锋营销05-11

守望相助05-09

守望作文600字06-21

守望作文800字06-21

上一篇:写高三开学周记的800字:开学第一天真开心下一篇:会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