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场镇管理制度

2024-05-01

镇场镇管理制度(通用5篇)

篇1:镇场镇管理制度

**镇场镇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制度

1、场镇各居民必须打扫并保持好各自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每月不定期的由城建办、社区组织检查二次,评出最清洁、清洁、不清洁。对不清洁的的住户,将在场镇显眼位置予以通报。连续三次评为不清洁的,罚款50元。

2、住户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即:包清洁、包绿化、包市容。目前住户屋后河岸的垃圾由政府组织人员清理,清理后各住户不得再向河岸扔垃圾,住户自己负责自家屋后河岸保证无垃圾,如有垃圾则由该住户负责清理并处以50元罚款。

3、各住户的垃圾必须装在指定位置,不得随意堆放在门前街道上。垃圾桶的垃圾,保洁工清扫时倒出运走。

4、如因红白喜事需要燃放烟花爆竹的,燃放完毕后,事主必须及时清扫,否则,收取事主清洁费50元,由城建办安排人员清扫。

5、清洁工每天必须按时打扫并清运场镇范围内所有垃圾,服从场管办和社区的统一安排。如检查发现有不清洁的现象,扣工资20元/次。

6、运输弃土、煤、煤泥、垃圾等的车辆在经过场镇时,所散落的泥土、煤泥等垃圾,由车主或物主负责清扫,否则,收取清洁费200~500元,由城建办安排人员清扫。

二、市场环境秩序管理制度

1、各商户应尽量做到座商归店,如要把摊位摆在门市外边,东街、北街、中心街则以滴水为界,禁止撑杆搭棚,延伸摊位,否则,由社区和城建办组织人员拆除,业主支付拆除工资100元。

2、各摊主必须服从社区和场管办的统一管理,不得越线摆摊。

3、严禁沿街流动经营,否则,罚款50元,并没收摆摊物品。

三、交通秩序管理制度

当场天中心街道路花园街地段、文化街路口不许停放任何(非)机动车辆。

四、建筑秩序管理

对各建筑业主由国土办收取3000~5000元的保证金,业主必须保证:

1、不乱倒建筑垃圾,2、建筑材料堆码不占道

3、不出现安全事故,如有违反将扣除所有保证金;如无违反,在业主工程完工后退还全部保证金。

篇2:镇场镇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石垭场镇建设管理,着力建设文明洁美场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石垭场镇建设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的场镇区域包括:石垭镇石平社区、温家堡社区、三块碑村、油坊沟村、双河口村。

第三条 场镇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卫生管理、园林绿化、镇容镇貌以及公共设施维护等均在本细则范围之内。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四条 石垭镇人民政府场镇工作组负责场镇建设管理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镇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单位,在场镇工作组的统一协调下,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协调工作。

第六条 涉及的村(居)民委员会及场镇工作组成员分片负责各自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和执法管理等日常工作。

第七条 实行干部包街制度。镇区每条街道均由一名场镇工作组成员和一名村(社区)干部包片负责。共同抓好所包街道的门前五包、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秩序及违规违法建房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八条 场镇所有建筑设施必须符合石垭镇场镇建设总体规划。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乱堆杂物,不得搭建建(构)筑物、亭、棚和其他设施。如因建设需要,须临时占用路面,应向镇村镇建设办公室作出书面申请,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条 场镇建房按照以下程序审批:

1、场镇规划区内村(居)民自建二层(含二层以下)住房,必须按照以下程序审批:

⑴本人书面向政府提出建房申请,签署《石垭镇房屋安全文明施工承诺书》;

⑵社、村(居)必须实地查看,签署初审意见后,建设单位或业主到村建办领取并填写由镇政府统一印制的《石垭镇场镇建房申报表》,并将申请和承诺书交由村建办、国土所存档;

⑶村建、国土等部门对申报建房户进行现场初审并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后,呈镇分管领导;

⑷镇长审批并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镇党委书记加盖规划章; ⑸国土、村建、交通管理等相关部门凭镇主要领导签署同意建房的申报表按程序实地规划;

⑹建房户取得县住建局、国土局批文后,由镇政府组织国土、村建、交通管理等部门进行现场放线,方可开工建设。

2、场镇规划区内单位或个人建三层(含三层以上)房屋,必须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质、报监手续,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由镇政府组织国土、村建等部门进行现场放线,方可开工建设。

3、旧房加层的审批。必须由国家认可的鉴定机构进行现场鉴定,出具《房屋质量安全鉴定书》,并按鉴定意见制定加层设计方案,再按程序审批。

第十一条 场镇建设用地管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规划区内农(居)民使用集体土地已有一套住房或将在集体土地上修建的住房出售(出租)后,不得再申请和批准使用集体土地建房。

2、场镇规划区本村社农户自建自住房人均用地面积不得超过30㎡,单户用地面积不得超过150㎡。

3、对违反场镇规划或非法转让、倒卖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和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逾期不拆除的,按《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规定,由镇政府组织强拆,并按司法程序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场镇建房收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管理:

1、场镇规划区本村社农户自建房,二层(含二层以下)应当按照以下项目和标准缴纳费用:规划费500元/间(由规划单位收取);配套费按建筑面积35元/㎡收取(由镇财政所收取);利用场镇规划区域内土地插漏补缺建房的,土地出让金按建筑面积300元/㎡暂收(准确收费按地价评估报告全额收取)(由国土部门收取);占用场镇公路或街道施工的,镇财政按500元/间收取公路占道费;文明施工保证金按三层以上(含三层)20000元/户、三层以下(不含三层)6000元/户由镇财政收取。

2、报质、报监的房屋,在报批手续过程中,应缴税费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

3、文明施工保证金必须实行由镇政府统一制作的专用票据统一收取,专户储存,房屋建好竣工验收后,凭村建、国土等部门的联合证明并经镇主要领导签批退还(扣除违章处罚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建设有序。

1、国土所

⑴协助政府做好土地征收、争取用地指标、协调做好招、拍、挂等工作;

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出让土地,出售、出租集体土地,私自占用土地搭建、修建建筑物、构筑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⑶根据规划条件,出让国有土地,收取土地出让金,协助村建实地放线、动态监管,竣工验收,及时办理土地使用证。

2、村建办

⑴管理辖区内建设行为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建筑质量等;

⑵负责辖区内无证建设、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的停工整改及上报工作,并执行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后的落实工作;

⑶协助对辖区内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整改和拆除。第十四条 城镇规划区内,临街建筑工地必须设置围墙封闭施工,施工现场材料、机具应堆放整齐,渣土及时清运,废弃物及污水不得污染环境。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10日内清理废弃物,拆除临时工棚,平整场地,申报验收。

第十五条 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建筑等单位不得随意破坏、影响镇容镇貌和交通,需要破坏路面的,要设置警示标志后方可施工,并在施工结束的当日修复路面,不得拖延。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规划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拉接过街电缆、广播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不得随意搭接接地斜拉线。违者按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处罚。

第四章 交通管理

第十七条 仪华路、广高路场镇过境段两侧禁止停放任何车辆,禁止货运车辆抛撒滴漏,保证车道畅通和道路交通安全。从事营运的机动车辆应在指定地点有秩序停放,服从管理。发现乱停乱放的车辆,镇(村)工作人员(该区域隶属的村委(社区)、负责该片区的场镇工作组组员)有权进行教育、劝导、处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镇区道路摆摊设点、堆物作业、搭棚盖房、随地拖拉钢筋。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交通、损害路面。

第十九条 机动车辆修理点不准占道经营;不得将洗车污水流向路面;及时清除因修车而产生的垃圾、油污,保证路面清洁。违者按交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五章

园林管理

第二十条 场镇街道规划区内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其责任区域内的绿化:

(一)机关、学校和企业事业单位绿化地,由所属单位负责;

(二)居民自有房屋地界内,由居民自行负责。新建街道必须按规划设计绿化。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绿化地性质,不得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绿化用地。因建设或其它特殊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城管部门批准,用后负责恢复原状。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花草、树木和其它绿化设施。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路灯、消防等公用设施。

第六章 镇容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场镇规划区内,未经批准严禁在道路及两侧堆放建筑杂物、柴草、粪堆以及其他生活用品。

第二十六条 规划区内道路两侧的经营业户一律进店经营,以街沿“滴水为界”;流动商贩一律进入农贸市场经营,严格执行“坐商归店、流商归市”政策。

第二十七条 镇区街道两旁经营店铺名称必须文明健康,书写规范,牌匾装饰美观大方,公共设施、户外广告、标牌的设置必须由场镇工作组指定建设、安装,否则一律拆除。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场镇建筑、公共设施或树木上乱画、乱贴、乱订、乱挂。单位和个人因工作或业务需要张贴、悬挂广告标语的,要向镇村建办书面申请,经镇主要领导审批并缴纳标语拆除押金后方可定点张贴、悬挂。

第二十九条 所有临街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门前五包、门内达标”制度,即: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整洁、包设施,店内整洁、清洁、美观、无尘。

第七章 卫生管理

第三十条 场镇主要街道环境卫生由环卫工人清扫,其他区域由街道居民自行清扫。

各单位的室内外环境卫生由各单位负责,室内做到窗明桌净、卫生清洁;室外做到整洁有序、阴阳沟畅通。

居民家庭,室内要卫生清洁,公用楼梯过道不得堆放杂物。严禁在场镇范围内散养散放鸡、鸭、鹅、狗、猪等家禽家畜。第三十一条 镇区划定镇机关干部职工、镇辖各单位、温家堡社区、石平社区、双河口村、油坊沟村、三块碑村各自的义务劳动责任区,每月每旬最后一个星期四组织上街开展一次义务清扫劳动,由场镇工作组分派人员负责督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年终绩效目标考核挂钩。

第三十二条 镇区规划街边垃圾箱和垃圾集中处理站设置,沿街各经营业户要随时清扫门前垃圾,将垃圾装于食品袋内,于每晚集中投放在道路两侧,以便与环卫工人次日一早清运。

第三十三条 环卫人员要及时清运垃圾池内垃圾,并保持垃圾池附近卫生。

第三十四条 环卫人员要随时清理道路两侧杂草,时刻保持环境卫生。

第八章 绩效考核

第三十五条 镇党委镇政府负责考核场镇工作组的工作绩效,场镇工作组负责考核工作组成员的工作绩效和石平社区、温家堡社区、三块碑村、油坊沟村、双河口村村干部参与场镇管理的工作绩效。

第三十六条 对考核成绩优秀的村(社区)干部和场镇工作组组员,镇政府给予通报表扬和绩效加分;对考核不合格的村(社区)干部和场镇工作组组员,相应扣减绩效考核奖金。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的处罚权限按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条例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2014年1月10日起施行,本镇以前的有关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附件:场镇工作组成员名单

石垭镇场镇工作组成员名单

组 长:唐建林

副组长:王大军、梁 勇、黄新民

篇3:镇场镇管理制度

一、基本情况

龙场镇位于黔西南州贞丰县西南部,全镇14个行政村165个行政组,耕地资源约2.5万亩。截至2012年末,全镇共有12274户农户,4.21万人;自1997年开始,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整顿规范和清产核资工作后,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大量注入下龙场信用社得到快速发展,存贷款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二、取得成效

评价农村金融绩效必须结合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通过机构运行数据和地区市场环境数据的实证分析更能客观地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绩效,(陈鹏,2009)。截至2012年末,农场信用社农户评级率达100%,贷款覆盖面82.8%,授信总额达28796万元。贷款余额为11549万元,不良贷款为零,当年盈利802万元,人均创利100万元。连续10年共发放5.3万余笔贷款,没有一笔贷款形成不良,且没有一笔贷款不能按季结息,实现贷款到期回收率100%、贷款按季结息率100%的“双百”成效,积累了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经营经验。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农场信用社积极支持农村加工、种养殖、运输、消费等合理资金需求,加大“三农”发展的信贷投入,扶持了烤烟、经果林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一村一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村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末,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0000万元,较2001年增收36800万元,增长12倍;财政收入23212万元,较2001年增收20012万元,增长7倍;农民人均收入4850元,较2001年增收3604元,增长3.5倍,增长率位居全县榜首。十年来,龙场信用社累计投放“三农”贷款近10亿元,户均获得约8万元贷款支持,贷款覆盖面提高约60%,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约3600元,有力助推了龙场镇“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农户“贷款难”问题得以破解

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一般均采取以高利率来弥补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但农场信用社采取“人治”的管理特殊模式,同时对领导的决策能力提出较高标准和要求,使熟人信用充分发挥优越性,从而化解了农户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推动本地信用环境的改善,有效破解了农户“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的矛盾。一是推动农户贷款覆盖面逐年提高,贷款覆盖面从2002年的38.3%提高到2012年82.8%。二是农户大额联保贷款得以顺利推行实施,为农户大额贷款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并成为了2004年以来黔西南州率先推出农户联保贷款的乡镇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的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万元,截至2012年末,农场信用社10万元及以上农户联保贷款余额10350万元,有效地满足了精英农户大额资金的需求。

(三)信用社经营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农场镇通过自身独有的管理模式很好实现了这一目标。截至2012年末,该社各项存款余额19134万元,较2001年增加18975万元,增长119倍;各项贷款余额11549万元,较2001年增加11390万元,增长452013年第4期中旬刊 (总第513期) 时代Times倍;0年来累计实现利润2992万元, 全面化解历年亏损36.2万元 (剔除票据置换6.3万元) 。2012年实现利润802万元, 人均利润100万元。

三、“法治”与“人治”管理模式下主要经验做法

(一)“农场模式”下“法治”管理制度

1. 农户信用建档制度化、规范化。

农场信用社高度重视农户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把它看成是维系农村商业信用的重要砝码,扎实开展动农户信用档案建档工作。一是始终注重农户资信调查的真实性,提高建档覆盖率,早在2008年就实现了农户建档面占符合建档条件农户比率的100%。截至2012年末农场镇满足建档农户7757户,信用社调查建档7757户,无一户漏档;二是严格按照评级制度的评级规定,以经济档案为基础,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经评定小组成员逐一签字认可。三是规范信贷档案管理。对信用农户经济信贷档案,实行一户一档编号,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四是张榜公布,提高社会公信力。对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借款合同,发给记载有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的贷款证;五是定期年检,增强对农户的约束力;对信用农户进行动态管理,实行年度审查和三年审查核定信用等级,对符合晋升条件的晋升信用等级,不符合条件的相应降低信用等级或取消信用等级;六是信用社根据对农户的资信评级状况,将信用农户的评定分为四个等级,AAAA(特优)AAA级(优秀)、AA级(较好)A级(一般),信用农户只要凭信用社的信用等级评定随时可以授信额度范围内向信用社贷款,贷款一次授信、循环使用。

2. 信贷员管理、考核制度规范化。

农场信用社非常重视信贷人员的考核激励与惩罚诫勉,制定了符合当前农村地区熟人社会信用管理与商业运作管理信贷体系有效对接的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考核的员工薪酬分配激励机制。将农户调查建档面、信用等级评定面、信用农户资信卡发放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支持率、贷款到期收回率等5项指标进行专项考核,与职工绩效挂钩;二是建立了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指标纳入综合责任目标考核,实行员工考核上岗的竞争机制;将信用社信贷员定期下村走访群众,与村干部、农民之间联系、沟通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目标之一,定期收集农户反馈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间配合与协调的发展信息归档公布;三是信贷人员必须对乡村精英农户、一般农户、落后农户的发展现状有效了解,避免农户的异质性给信用社信贷选择上带来逆向选择的风险。同时,利用熟人社会信用机制,通过农户对声誉和非正式执行制度的依赖和追求,逐步形成小范围圈子农户良好的声誉环境。

(二)农场模式下“人治”制度

1.领导负责制的管理框架。一是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信用社负责人任评定领导小组组长,评定结果必须组长签字才能生效。成员由信贷员、驻村干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村民组长和农户代表组成;二是成立信用村(组)评定领导小组,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信用社负责人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对信用村(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向县信用乡镇评定领导小组申报验收;通过分级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强化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了政府、信用社、村支“两委”及农户“四位一体”的信用工程创建工作联动机制。

2.领导工作任务覆盖广。乡镇信用社地域范围小,信贷业务量不大决定了信用社领导能大范围的拓宽工作任务范围,农场镇信用社领导一是严格贷款管理,坚持贷款“三查”制度。三查即贷前:向村支两委了解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资金来源情况、亲朋好友的基本情况、人品和信用情况等;贷中:严格审查每一笔贷款,结合信用评级时的经济调查所掌握的情况,严格把好放贷关。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诚信教育,耐心向借款人清楚结时间及还款事项。贷后:向村干部通报借款情况,请村干部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个人动向情况、资金回笼等情况等进行收集反馈,以便信贷员随时掌握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情况。同时定期提醒信贷员每笔贷款到期金融inance NO.4, 2013 (CumulativetyNO.513) 前一周就要清楚了解还贷资金组织情况和能否如期归还等情况, 按季结息前半个月, 要求信贷员逐村张贴“结息通知单”告知贷款户结息时间, 充分给予贷款户支付利息时间和心理上的准备, 确保到期结息。

3. 帮助困难农户维护声誉。根据县联社出台了对不同信用等级农户贷款实行差别利率的政策,将农户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分别上浮10%、20%、30%、40%、50%五个档次,农户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利率浮动越低,极大调动了农民维护声誉的积极性。在特殊情况下,极个别贷款户贷款到期确实因特殊原因不能还款时,信用社主任带头借钱给农户先归还贷款,主动维护农户信用声誉,促进了信用社与村干部、与农民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感情,使相互间的长期配合与协调发展。

(三)合理借助外力实现经营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

借助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和专项票据对付,龙场信用社2004年人民银行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20.6万元,占不良资产的22.4%,2005年置换不良资产22.9万元,占不良资产的24.9%。由于农场镇经济比较发达,农户资金需求量较大,为缓解信用社资金不足问题,2002年至今共向人民银行申请到支农再贷款3200万元,通过对支农再贷款合理申请、有效的使用有效缓解了信用社资金“瓶颈”问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卸下了历史包袱,使各项经营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经验启示

(一)政府支持是前提

在开展农户调查建档评级工作中,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为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龙场镇党委、政府把农户建档评级和帮助信用社开展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纳入村级综合目标考核,并制定了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考核办法,这种考核激励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信用社加强与村(组)干部的协调和沟通,宣传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相关政策和要求,分析信贷投入对支持农村经济的重要性,提高了村(组)干部参与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的主动性,为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熟人信用有效与商业信用有效对接是基础

农场信用社充分运用“人治”管理模式引导当地农户非常重视自身信誉,在经济学中信誉的形成类似于“囚徒困境”中的合作结果,如果一次博弈,则博弈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选择“不合作”迹象互不信任的决策;但如果多次重复博弈,只要信任的未来预期收益大于不信任的当前收益,双方就会采取相互信任的合作态度,形成一种信誉的“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一般来说越想发展的农户,越注重自己的信誉,因为信誉投资已成为一种沉淀成本,而信誉几乎超过了资产能带来的收益,所以从放款对象的选择上,信贷的选择都是能与信用社进行重复博弈,导致农户往往倍加珍惜自己的信誉,对信用社的贷款不仅会尽力归还,而且还往往先于别家归还,这就充分调动了农户还款的主动性,长此以往,熟人社会信用就成功与商业信用有效对接,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现象或发展规律,信用社的经营指标在此环境就得以充分体现了优越性。

(三)管理方式创新是关键

农场信用社创新性的引入了“人治”的管理模式,使在原有“法治”管理模式下有别于其他乡镇信用社融入了“人治”管理模式,不过度地按部就班的追求文件框架制度的执行力,有效避免了法治制度在特殊地区不能灵活发挥其优越性的弊端,将“人治”与“法治”两种管理模式有效的捏合在一起,推动了该社10年来贷款回收率、贷款结息率“双百”的成功经营经验。

(四)建立机制是保障

篇4:xx镇场镇秩序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速,xx场镇的车辆、摊点随着常住人口的增加逐渐增多,车辆乱停乱放、摊点占道经营、临街铺面撑杆搭棚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导致场镇市容市貌逐渐恶化,群众怨声载道;随着罗汉街新建农贸市场的建成,群众强烈要求尽快启用农贸市场,取缔占道经营的摊点。为切实改变场镇秩序混乱的现状,方便群众正常高效的开展生产生活,美化群众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提升场镇形象;现急需对场镇街道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并对场镇秩序开展综合整治。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逐步规范场镇秩序,优化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探索建立场镇秩序维护的长效机制,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取缔G247、龙鸳路、建设街、罗汉西街、河滨街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等违法行为,拆除G247场镇段、龙鸳路场镇段、油坊街、建设街、罗汉西街、文明街临时性雨棚、遮阳棚及货架,分类、分时段在部分街道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区,对无固定商铺、门市的长期经营户一律搬迁至罗汉街农贸市场指定区域经营,加强对商户、居民环境卫生整治、保护的意识引导和教育,确保达到商品归类、交易分区、坐商归店、道路通畅、环境优美的场镇容貌。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场镇秩序综合整治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成立xx镇场镇秩序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xxx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副组长:xxx

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员:xxx

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

xxx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xxx

党委副书记

xxx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xxx

党委委员、副镇长 xxx

xx派出所所长 xxx

xx法庭庭长 xxx

xx司法所所长 xxx

交警六中队队长 xxx

xx中心卫生院院长 xxx

xx工商所所长 xxx

xx食药所所长 xxx

xx建管所所长 xxx

xx国土所所长 xxx

xx供销社主任 xxx

xx畜牧站站长 xxx

党政办主任

xxx

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xxx

综治办副主任 xxx

信访办副主任 xxx

安全办主任 xxx

前进社区支部书记 xxx

胜利社区支部书记

xxx

前进社区主任、xx县保安公司xx中队队长

责:负责场镇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的指挥协调及督促检查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

(一)综合协调组

长:xxx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副组长:xxx 党委副书记、镇长

成员: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镇机关中层干部、社区支部书记,派出所、法庭、交警等部门负责人

责:负责场镇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协调,负责整治工作的后勤保障;由党政办主任任联络员。

(二)宣传报道组

长:xxx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组长:分管领导

治理办主任 成员:宣传干部、治理办干部

责:在场镇秩序整治工作开展前期对居民、商户进行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标语、资料等媒体宣讲场镇秩序综合整治的意义、目的,对各阶段的工作进展进行通报,对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进行曝光;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增强全镇人民的参与意识,革除生活陋习,自觉美化人居环境。

(三)综合执法组

长:xxx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xxx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Xxx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成员:镇机关全体领导、干部;

镇直单位负责人

社区实职干部及各居民小组长 xx派出所干警 交警六中队干警 xx工商所执法人员 xx食药所执法人员

xx县保安公司xx保安中队队员

责:负责城镇秩序综合整治综合执法,及时发现并依法妥善处理整治工作的各类违规违纪事件,为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农贸市场管理组

长:xxx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分管领导

治理办主任 成员:治理办成员及社区干部

责:负责罗汉街农贸市场内摊位划分,商户日常管理、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内保洁、垃圾处理及市场使用过程中的各类日常工作。

(五)环境卫生保洁组 组

长:治理办主任 副组长:环卫所长

成员:治理办成员、镇直各单位负责人

责:负责场镇街道、河道、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处理等工作。

三、整治内容

(一)车辆乱停乱放。G247、龙鸳路场镇段沿线禁止车辆长时间停放(特殊情况除外:如应急保障、急救或公检法、军队、武警等执行任务),河滨街休闲广场禁止一切车辆停放;所有在街道上停放的车辆必须停在划定的车辆停放线以内(重点区域:建设街、罗汉西街、文明街),场镇所有街道内严禁一切大型载货车停放(重点区域:罗汉南街、建设街、罗汉西街)。

(二)违规占道经营。G247、龙鸳路场镇段沿线的街道、建设街、罗汉西街、河滨街、xx中学校门口禁止一切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通道进行经营的行为,河滨街休闲广场每天7:00-19:00严禁摆摊设点(仅设全民建设器材、儿童游乐设施);所有利用车辆经营的流动摊贩必须到罗汉南街(邮电局-祥和茶旅社路段)指定区域进行经营,其他流动摊贩到罗汉北街、农贸市场或农贸市场周边等指定区域进行经营。

(三)拆除撑杆搭棚。拆除G247、龙鸳路、建设街、文明街、油坊街、罗汉西街、罗汉南街、罗汉北街、河滨街临街铺面的塑料棚(胶纸、竹竿等搭建的临时性雨棚、遮阳棚等),以上街道路段严禁设置各类促销、展销棚及在街面、人行道用水泥墩、石墩等支撑雨伞、遮阳伞等。

(四)规范店招广告。对场镇各类公示栏、便民信息服务栏、电杆、车站及各种墙面上的小广告、牛皮癣进行清除,对各类低俗广告或涉及违法的广告一经发现立即进行清除,对涉及犯罪的依法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对场镇所有商户的店招、广告进行规范,所有可移动店招一律不准放置在机动车道上,只能摆放在离店铺门口1米范围之内且不得影响群众通行或存在安全隐患;所有安装在门市门楣上的店招一律不得超过所在门市合法固定建筑的屋檐滴水。

(五)场镇卫生保洁。有环卫所组织所有场镇保洁员,按照划定的责任区域进行日常保洁,所有商铺、门市产生的垃圾及居民生活垃圾必须按照要求投放到就近的垃圾桶或垃圾筐内;所有流动摊贩(特别是蔬菜、水果)必须在结束当天的经营活动后将零散的垃圾进行集中;农贸市场内的垃圾由各摊贩收集后投放到指定区域。

(六)规范市场管理。罗汉街农贸市场暂时由前进社区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场镇所有无固定门市、商铺进行经营的长期性摊点都应入驻农贸市场。活禽一律在胜利东巷与工商所交界处进行交易,对有固定门市的肉摊、鱼摊一律不准占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修建操作台、鱼池等设施设备,无固定门市的,迁往农贸市场或胜利东巷。对长期利用车辆进行经营的流动摊贩(如:水果、蔬菜、干杂等),一律入驻农贸市场经营。入驻农贸市场的商贩需按年未单位缴纳摊位租赁费、清洁费、管理费,具体金额以占用摊位面积、种类进行核算,相关费用由前进社区代收,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收支;对按规定时间范围主动入驻农贸市场商贩,实行奖励,免收半年的摊位租赁费,仅需缴纳清洁费、管理费即可。

四、整治步骤

(一)宣传发动(2015年7-8月)。通过各种方式、各类媒介广泛宣传场镇秩序综合整治的意义、目的,宣讲各类政策,引导动员场镇内的所有商贩主动积极的配合场镇秩序整治工作,特别是对占道用机动车道、人行道及路口进行违法经营的行为,建筑材料、商品等乱堆乱放的行为,车辆乱停乱放的行为等,要对当事人开展细致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教育,说服并督促其自觉整改前期的违规违法行为。全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身边的不文明、不守法现象及时进行干预、制止,并对当事人进行劝导;面向全镇所有居民开展城乡环境保护、场镇秩序综合整治、思想道德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营造所有居民自觉遵守各类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场镇秩序、自觉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部门: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综合执法组

镇直各单位、镇社事中心、镇治理办

(二)集中整治(2015年9-10月)。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牵头,综合协调组统筹,综合执法组、环卫所具体执行,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撑杆搭棚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全面取缔建设街、罗汉西街、河滨街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通道、市政休闲娱乐广场进行经营的违规违法行为,对当事人进行劝离并开展说服教育;全面拆除G247、龙鸳路场镇段、建设街、罗汉西街、油坊街、河滨街违规违法占用人行道安置的固定衣架、货架、货柜,禁止在G247、龙鸳路场镇段、建设街、罗汉西街、河滨街、油坊街、文明街的人行道上摆放茶桌、餐桌、可移动衣架、货架、货柜等实施违法经营行为,禁止一切流动摊贩沿街贩卖的行为;在各路口设置机动车通行标志,禁止一切大型载货汽车在场镇街道停放,禁止小型机动车乱停乱放,对违反相关规定或标志的,由交警六中队依法进行取证、处理。

严防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安全事故等,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保障交通要道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避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以及出行,保证重点区域的安全稳定,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责任部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场镇秩序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各工作组、镇直各单位

(三)巩固成效(2015年11月-长期)。每条街道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并制定镇机关干部及责任单位负责人作为责任人;采取定期巡视、不定期交叉检查的方式,防止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反弹;对北大街北段、河滨街、建设街、罗汉西街等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控,特别是每天下午要确保有相应的责任单位人员或劝导人员在场,保证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发现、立即整改,并开展对当事人的宣传劝导工作。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将不定时的组织交叉检查,并以街道为单位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责任单位、责任人对所在街道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及时的,镇党委将视情节轻重、影响程度予以批评、通报。

镇成立场镇秩序综合管理巡逻队(兼职),由xxx任队长,xxx任副队长,社区实职干部及居民小组长队员为成员;巡逻队实行定期(赶场天或重大节假日)和不定期的巡逻,特殊情况下队长可根据实际从镇机关各部门、镇直各单位及xx县保安公司xx中队临时抽调人员参与不定期巡逻。定期巡逻的当天上午5:00至11:30必须到场镇进行巡逻,巡逻重点为占道经营、道路交通安全、车辆乱停乱放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依法进行妥善处置。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场镇秩序现状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场镇秩序的乱象与地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格格不入,在群众怨声载道的同时,也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为此,急需对场镇秩序进行综合整治,还群众一个整洁、有序、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全镇党员、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务必立足大局、放眼长远、深刻认识、齐抓共管,为建设成渝中部县域经济强县示范镇,打造“魅力xx·大气xx”提供坚实的基本要素保障。

篇5:创新场镇管理

二是组织到位。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党委委员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场管工作实行统一协调和监督,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三是领导到位。在集中整治的攻坚破难阶段,党委委员分组包干,逐摊逐店取缔撑杆搭棚;巩固提高阶段,把11条街道的管理责任全部分解到各党委成员,四个小组挂包四片,全面落实各单位和住户门前三包责任。居民自治。领导是关键、部门要协同、群众要参与、整治才见效。场管工作中,我们通过倡导的方法,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先后召开了机关干部、街道居民、个体户代表大会,采取流动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形式,反复宣传优化管理的目的意义,适时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在集中整治的行动中,骨干力量就是镇上居民,他们既是事件当事人,又是整治行为人,极具影响力和感召力。同时请居民代表一同参加,发挥其人格魅力,现场做好疏导说服工作。通过发放(达州市市民文明公约)、(达州市市民文明规范)和(公民道德宣传牌)等形式,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强化养成教育。由于充分相信居民,依靠居民,尊重居民。把场管根本要求同解决居民关心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和愿望,居民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创新管理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全体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合理布局。我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配套建设的方针,加强场镇建设与管理,努力做到四归:农贸归市。引资修建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鑫海市场,并投入了使用,对原在大街上买卖蔬菜水果、副食的小商小贩全部归位到市场内,现在的鑫海市场生意兴隆,交易活跃。对新生街和繁荣街自发形成的服装百货和木材市场规范管理,正着手改建原石河农贸市场为综合市场,待竣工后将这两条街的经营户全部归位进去。周边乡镇的流动商贩只许逢场天到政通街人行道摆临时摊,不得影响镇容镇貌。停车归点。拟在原道班房规划修建石河汽车站,正在立项和手续办理过程中。目前,在石清路和石河路的交叉口设置了临时停车点,制作了交通标志牌,并在其他主要街道划定了临时停车地段。广告归栏。为了有效杜绝乱贴乱挂,在石清路和政通街与石河路交叉口设置了广告张帖栏,工商所和场管办暗中查访,严厉处罚,有效规范了广告人手脚。文化归区。石河老街相对冷清,却见证了石河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影剧院、老年文化中心和图书阅览室,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我们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又赋予其时代特色,着力引导3家网吧、茶馆、书店向此集聚,着力建设文化一条街。强化督查。为了建立场管和整治的长效机制,由镇党委两名副书记和人大、政协领导组成督查组,督促场管办和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督促党委其他成员挂片区域整改情况,适时向党委办公会通报。同时组建了场管巡查队,由党委委员、武装部长任队长,场管办人员发挥主力作用,轮回巡查,及时通报治理。由于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石河场镇管理起点高、开局好、势头旺,取得了初步成效镇容镇貌不断改观。近年来全镇共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4条街道(政通街、小北街、红星左街、红星右街),建成区街道已有11条,计4.52公里。新建、改建、扩建场镇住房3万余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达12.3平方米。场镇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增加256%。干、支街道硬化率达100%,路面平整;各类建筑按规划实施,注重建筑格局,讲究建筑艺术,违章建筑基本得到治理;临街房舍门面整洁,乱贴、乱挂、乱写、乱画现象得到遏止;场镇五化全部达标,去年投入80万元,高规格安装了166盏路灯。道路清扫保洁率和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日产日清,规划修建垃圾清运填埋场;乱摆摊、乱设点、乱堆放、乱停乱靠现象明显减少,市场秩序、街路秩序、交通秩序明显好转。文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精心设计各种载体,引导社会新风尚。在全镇广泛开展了正党风、美家风、良民风、促发展主题教育,围绕重大节庆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在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职业道德

为主线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教育,以及家庭美德教育和以普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场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正义感不断增强。各类治安案件明显减少,无重特大案发生,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止,呈现出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祥和、富于活力的良好局面。镇域经济持续发展。场镇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了城镇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年国内生产总值19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80元。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科教兴镇,推动科技进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打造苎麻之乡,~年被国标委批准为国家级苎麻生产示范基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全镇以麻纺业为主的企业完全实现了体制改革,目前运转正常。

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效明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石河中学高考上线人数连续5年居全县农村高完中前列。宣传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场内及附近村组安装了闭路有线电视,具有特色的民间吹打乐三进省城、四上达州表演,其队伍不断壮大、技艺不断提高,~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特色文化乡镇,今年又被表彰为全省示范性宣传文化中心。在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中,石河镇按县委、县政府的指示,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生活的各类矛盾和差异,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注重矛盾的转化,不断克服形而上学的弊端不断探索场镇管理的有效模式,努力把握城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适时进行工作中心的调整和转移,使场镇及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全镇物质、精神和政治三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进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经过总结提炼,模式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辨证统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要素,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的构建中,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在推动人类文明日趋昌盛的进程中,物质文明始终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遥同时,在精神文明被忽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没有彻底克服的情况下,必须把握矛盾的发展趋势,认清矛盾主次地位的转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更多地在实际措施上,把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为解决矛盾的主攻方向。在理论认识上,在县委政府的指导下,镇党委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所提供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在实际措施上,着力培育四种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镇上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各村(居)委、各单位也相应建立了领导小组。各级有领导亲自抓,有关人员具体抓,形成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互相支持的工作网络和运转格局。二是运作机制。近几年,先后制发了(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精心组织文明城镇创建竞赛活动,对活动内容、形式、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使各类创建竞赛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三是激励机制。镇机关各村(居)和单位都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创先争优活动,纳入政绩考核,和经济建设同步检查督促,同步评比表彰,并对创建竞赛活动的优胜都规定了明确的表彰措施。

四是约束机制。对场镇管理任务完成欠佳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实行惩戒;场镇管理的效果与挂片领导的工资福利挂钩;镇内文明单位的考核、复查、必须经镇党委、政府加注意见,然后按程序报批;对出现问题的文明单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又不断完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四种机制,促进了场镇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硬件和软件的辨证统一,切实加强硬件建设,努力搞好场镇管理。镇党委政府认为,在一个时期内着力抓好场镇精神文明的硬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在的客观要求,是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实际措施;只有把硬件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改,为培养、陶治人创造良好的条件。镇上制发的(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文明场镇竞赛活动实施办法)中,把场镇建设、环境卫生建设和模式作为竞赛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具体行动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任务分解到单位、居委会、落实到具体责任,并且层层落实规划,层层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确保场镇建设和管理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本着人民场镇人民建,建好场镇为人民的原则,在经费上实行上级财政支持一点,各单位筹一点,建设单位和个人出一点的办法,尽可能保证创优管理的需要;街道路面、公共厕所、路灯配置等都引入竞争机制,努力加快建设步伐。在着力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石河镇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使硬件和软件相互作用,相映成辉,让人们的思想情操进一步升华,从而促进场镇文明。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辨证统一,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努力探索场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形式。一是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印发学习资料、街头宣传等形式,在场镇开展文明知识、道德规范的普及教育和文明风气的养成教育,并利用标语牌、宣传栏等形式强化宣传,逐步形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势。

上一篇:高考英语作文:提高健康的方法下一篇: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