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沉默散文赏析

2024-05-10

学会沉默散文赏析(精选3篇)

篇1:学会沉默散文赏析

不在沉默中灭亡,

就在沉默中爆发。

对待至爱之人,

少说两句,也将会绚烂如火。

智者选择沉默,

愚者偏爱滔滔不绝。

在这无穷的世界里,

渺小人哪,

还是选择微笑,保持沉默,

脱离不合适的群体。

安然渡生。(作者:静心,出处: 浙西家园)

篇2:学会沉默散文赏析

一、试卷的总体特点

与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相比, 2012年绍兴中考数学试卷, 题型结构总体稳定, 生活性、灵活性加强, 总体难度略微增加。本套试卷在保持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上, 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实践与操作, 综合与探究, 创新与应用”的命题特点, 试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体现了知识性和时代性。知识点的涵盖主要体现了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概率等三大板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 重基础知识的考核

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课程标准内容的核心, 新课改实施以来, 数学教学更加提倡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能通过观察、实验、运算和推理等思维活动, 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及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 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 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2012年绍兴市数学中考试题突出了双基训练, 体现了数学思想的掌握及领悟能力的考查。

2. 注重能力和素养的内涵考核

新课改实施以来, 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深化。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知识的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2012年中考数学试卷在“稳中求变”的过程中, 在题目的形式上体现了新颖, 让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感觉很“不顺手”之外, 对传统解题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可见, 这套试卷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 9. (2012绍兴)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边, 有一些树和路灯, 每相邻的两盏灯之间有3棵树, 相邻的树与树, 树与灯间的距离是10 m, 如图, 第一棵树左边5 m处有一个路牌, 则从此路牌起向右510 m~550 m之间, 树与灯的排列顺序是 () 。

考点:规律型, 图形的变化类。

选B。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上面的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 注重对学生分析、判断、思考能力的考查。几何探究问题, 重点考查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 难度加强。

3. 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核

学习是为了不用学习, 教是为了不用教, 所以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2年绍兴市的中考数学题目, 对后续学习有重大影响的知识点, 在试题中体现较多。比如, 高中阶段也会涉及的代数式的变形、函数知识、算法的渗透等。其次是考查学生潜能的内容也有所体现, 对学生思维开放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数值规律的探索等, 都有涉及。

如, 14. (2012绍兴)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 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 母亲随即按原速度返回家, 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 用15分钟返回家, 则表示父亲、母亲离家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 () (只需填序号) 。

考点:函数的图象。答案为: (4) (2) 。

这样的题目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后续的学习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学习方法指导

分析中考试题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教, 更好地学, 所以, 教师要遵循“例题讲解要善于拓展、解题思路要善于优化、习题归类要善于类化”的原则。

1. 明确考试重点

通过对2012年中考试题的分析, 使学生能够有效把握数学学习的要点和重点, 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进一步深化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师特别要重视对“双基”的教学, 概念要讲解透彻, 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梳理清楚, 基本概念及定理要弄懂、弄通, 这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要实实在在抓住复习中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考点以及各章节的连贯性、依存性, 基础性内容更要细致入微, 详尽讲解, 让学生在复习中, 知识水平与能力获得最大的提高。

2. 梳理知识体系

把知识系统化, 完善知识体系。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 提高读题能力, 养成审题严谨、解题完善的好习惯, 对知识体系的构成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能够弄清各模块知识之间的衔接点, 从而保证知识的网络化。在实践与操作、探究与综合的过程中, 努力形成探究规律、归纳与概括等能力, 积累丰富的经验, 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只有这样, 才能在解决综合性问题中占据优势。目标要力求细致, 切中要点, 突出考试热点, 围绕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流程。

3. 制订有效的复习计划

我们应该认真研读《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特别是《考试说明》, 明确目标, 熟悉考点, 只有这样, 才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有的放矢”!

4. 及时反馈学习和复习效果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 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数学复习章节多, 知识容量大, 头绪繁多, 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采用抽问、上黑板做题, 或搞单元测试, 及时批改, 及时评讲, 反馈学生复习的动态。

2012年绍兴中考试题有很多的优势和特征, 限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 没能更好地解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试题举例, 对中考试题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为的是提高以后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摘要:与2011年中考数学试卷相比, 2012年绍兴中考数学试卷, 题型结构总体稳定, 生活性、灵活性加强, 尤其在审题方面尤为加强, 总体难度略微增加。本套试卷在保持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上, 更加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体现了“实践与操作, 综合与探究, 创新与应用”的命题特点。

篇3:学会如何打破课堂的沉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在情境中习得,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特别是英语课堂,语言的交际性,应用性都决定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显然沉默的英语课堂与此相悖。特别是当学生进入八九年级,如此的沉默更成了教师头痛的事。因此,如何在课堂上设置和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并乐于参与其中的题材,话题,并贯穿以师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是值得一线英语教师探讨的话题之一。

课堂教学片段:

(这是一节炎热的夏季午后,铃声响了好几分钟了,学生才懒洋洋地抬起了头。)

T: Good afternoon!

Ss: Good afternoon!

稀稀拉拉地有几位同学回应。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T: It’s so hot today, right?

Ss:….

从特殊疑问句到一般疑问句,学生都沉默以对,课堂异常沉闷。

为了调动气氛,教师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精美的图片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就在教师认为课堂氛围有所好转,让学生进行Pair work时, 课堂再一次落入了让人窒息的沉默。

教师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校对答案时,只有几位同学有与教师互动,更多的学生是不发一言埋头看着练习册。

课堂教学反思:

反思一:

为何我们的课堂中会存在消极沉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自信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选择沉默,探究其深层原因是缺乏自信。在课堂上,面对那么多同学,心理紧张,害怕找不到相应的词语,害怕表达不准确,害怕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引导,甚至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嬉弄。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其次,教师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沉默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提问方式导致了学生以下的消极反应。一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使他们答不上来,只能沉默;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对教学方法不满意,便用沉默来表达“无声的抗议”;学生感觉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为避免出错令教师失望,他们宁可选择沉默;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考虑不成熟,所以选择沉默。

反思二:

如何打破课堂的沉默呢?

1.关注学生基础,巧设语言情境。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所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外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而对初学英语者,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孩子而言,几乎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尽量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也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学生增加接触英语的机会,在模拟的情景中运用英语,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真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2.关注学生情绪,善用即时评价。

外语学习是一个充满自我威胁的过程,操用一种新的语言容易出错,并且这种活动通常暴露在他人评价之下,因此学生学习常处于担心遭到否定的困扰之中,害怕出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缺乏自信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首先要减少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打断学生纠错,过多使用纠错等否定性反馈,在学生缺乏心理准备而过早过快地要求准确"输出",会使原本缺乏安全感学生更加懊恼。其次,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对于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的学生要更多的正面评价,正面加强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发挥教师反馈语的启发教学,注重激励的作用,多使用积极反馈语。

3.关注学生层次,精炼课堂语言。

首先,英语课堂教学应尽量用英语讲授,班级中学生水平不同,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听懂课堂中的每一句话,因此课堂中的话都应是经过反复推敲,教师要克服教学语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否则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当然就无法作出必要的反馈。

其次,简化指令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时使用的指令语应该力求清晰、准确、精炼,让学生清楚,明白他所讲的话,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多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少用专业而抽象的词汇,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指代,以免造成学生误解教师的意思或不能直接领悟教师所指。

再次,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学生和课堂师生的交流所起到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教师提问不仅要有启发性,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这一内容的能力,使学生想表达的愿望强烈于保持被动沉默的愿望。

上一篇:传媒文化下一篇:搞笑签名超拽简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