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2024-04-28

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共11篇)

篇1: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掌声》学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感悟、品味,小英情感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英情感的变化,体会两次“掌声”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又许多叔叔阿姨到我们班听课,我们该怎样欢迎?来了那么多的叔叔阿姨,老师很紧张,同学们该怎样鼓励老师?

(二)听课文范读,你也可以小声跟读,回顾全文(播放范读媒体)

(三)感受小英性格情感变化,学习重点段和重点语句。

.画出描写小英情感,心态动作变化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巡视指导)

2.反馈提炼关键语句,并学习。

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下面请把你画出的句子站起来读读。(举手回答)

A: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坐一角,因为小时侯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1)指明把红色的句子读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总是”说明了小英是偶尔这样还是经常这样?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小英不爱说话,小英为啥不爱说话?自卑-忧郁)(看图加深理解)

(5)她为什么会自卑?(因为小时侯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怕别人笑话)

B: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她为什么会把头低下?(害怕:怕出丑,怕出洋相……)

(2)为什么她会觉得上讲台就是出丑,出洋相呢?(出示:因为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

小结:所以说,那时候的她是很不自信,很自卑的。

过渡:这样自卑的她愿意参加演讲吗?(不愿意)你怎么知道的?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答案。指名回答。

c: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从哪些词中看出她不太愿意参加演讲呢?用“——”划出来。(强调: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

(2)理解:犹豫

说明小英决定站起来时,心理怎么样?(犹豫,反复想过)(出示:犹豫:拿不定主意,)

(3)“慢吞吞”说明了什么?(说明心理很矛盾,但还是鼓起了勇气)

(4)“眼圈儿红了”说明了小英此时的心情怎样?(紧张、害怕、担心…)

(5)指导朗读

过度:小英第一次面对同学表现的很紧张,面对小英的紧张、犹豫、担心、害怕,同学们是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小英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1)在全班那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怎么走上讲台的?(一摇一晃)(2)被别人看见自己走路的样子,她心理会怎么想?(紧张,害怕,觉得别人会笑话她。)此时的她最需要什么?(大家的鼓励)

(3)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发生了什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4)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对小英说些什么?(别怕,我们帮你。小英,你是很棒的。相信你能做到最好……)

所以说,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最需要大家的?(掌声)

得到掌声鼓励的小英,这时候又表现得怎么样?(感动得留下流泪)(5)小英为什么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因为之前担心同取笑她,同学们不但没笑她,还鼓励她,送给她鼓励的掌声)

D: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前次的掌声是对小英的鼓励,这次的掌声又有什么意思?(是对小英演讲的认可和赞美!)

E: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小英为什么要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2)请你说说小英此时心情是怎样的?

过渡:这次演讲后小英有什么变化呢?

F:她不在忧郁(yù),开始和同学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学校的舞蹈房……

(她克服自卑,战胜自己,鼓起生活的勇气)看图体会,是什么原因让她变得乐观自信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英的信。(多媒体出示)-----是“掌声”

G: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这里的掌声是不是仅仅指“鼓掌”,他还包括什么?(鼓励、关心、支持、帮助)

(四)总结。、引导总结: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读一首小诗。

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掌声似一缕春风,轻拂着我们的心灵。

掌声是一份真爱,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掌声是一股力量,给我们信心和勇气。

我建议: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把我们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最亲爱的同学,愿同学们在掌声中快乐成长!

3、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板书:

自卑

忧郁

自信乐观

篇2: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认一认

教时

二时

教学目的要求

图形对照,认识16个常用汉字。

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记住16个汉字的读音。

一、审题

1、教师读题。

2、说明本要求:看图认识汉字。对16个汉字都要求能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认清字形。

二、指导

1、看上排左起第一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范读,指名读:刀。

3、齐读,指名读:刀。

4、按上面步骤学习其余1个汉字,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初步认清字形。

三、练习

1、出示卡片,个别、集体练读。

2、集体、指名认读这16个汉字。

四、反馈

评价学生的认读情况,正确的予以肯定和表扬,不正确的及时校正。

熟读16个汉字。

篇3: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 初中英语 教学

学案导学法属于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冲破了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便于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着重探讨学案导学法的作用。

一、学案导学法的应用

1.自主预习。为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其真正学会英语,自主预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学生只有带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开展有效的预习,才能了解课文内容,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和英语知识点。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学生的自学,确保自学活动的有序以及有效开展,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预习中,英语学案显著取区别于其它课程,首先,应全面掌握音标和词汇,然后,明确课文内涵。教师应参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开展预习活动,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节教学内容,然后参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本文将以第四单元“Food”的教学为例对其应用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掌握rice、chicken等不同食物的单词,并明确可数以及不可数名词的异同点,还能合理应用副词以及名词,让学生围绕这一目标,提前搜集相关图片,认真阅读文章,并在课堂上欣赏不同种类的美食。

2.协作探究。现阶段,小组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英语句型的练习中应用更多,教学效果良好。在协作探究中,教师应认真讲解一些重点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创造有利的自主学习条件。另外,自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常走动,认真观察,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认真记录,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有效完成自主探究。

3.随堂检测。随堂检测在学法导学案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随堂检测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便于全面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学习。依据随堂检测结果,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等,以此来提升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4.课后巩固。课后作业是开展课后巩固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计作业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控题目数量,不提倡题海战术,以免产生逆反心理。另外,题目设计应具有层次性,逐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二、学案导学法的作用

1.可提高学习效率。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可面向全体学生清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步骤,因此,学生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缩减笔记记录时间,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为问题探究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而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另外,还能缩短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也能增加备考阶段的针对性,节省教师精力,合理规划课堂教学。

2.便于保存和使用。待完成教学方案的编制工作后,教师将其装订成册,逐个分发,这可在某种程度上强化自主学习。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在教案上认真记录重点内容,进而为复习备考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备考阶段,学生可重新使用教案,这不仅能提升复习效率,还能提高复习效果,进而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3.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通过教案,可让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内容,有助于英语知识的消化理解,同时,还能指导学生有效学习,长此以往,有助于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认识到协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价值,可刺激学生的英语学习欲望,积极进行英语练习,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目标,进而增加学习自主性。

4.可丰富教学内容。学案导学法的应用可丰富教学内容,还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学案导学法并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但却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应大力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学案导学法的优势,合理应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5.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评价。在学案导学法中,所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向教学活动中增添趣味性,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学习环节设置合理,学生参照学案有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从旁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全程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有序完成学案。在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合理的评价,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另外,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改进教学方案,使其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语

在学案导学法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内部的交流互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涌现碰撞火花,这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識。

参考文献:

[1]穆秀庚.学案——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风,2011, 1(10):15-16.

篇4: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1 掌握服装和描述服装的相关词汇。

2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 学习并能运用描述服装搭配的表达。

教学内容

四会内容

词汇:lady gentleman comfortable

popular among purple

grey smart cool

scarf both silk

词组:sports clothes both … and …

be made of

句型:trainers arc popular among young people.

here comes simon.

he looks smart

both of them are wearing blue jeans.

that’s all for today’s show.

thanks for coming.

三会内容

词汇: style trainer cotton

jeans wool boot

教学准备

1 录音机。

2 要求参加时装表演的学生穿着的服装质地有丝绸和棉。

3 服装种类有女衬衫、男衬衫、领带、长裤、牛仔裤、裙子、围巾。

篇5:ī u ü导学案苏教版

主备人:姚 审核人:

教学内容:

学习单韵母īuü及其四声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拼音格正确书写īuü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

读准i u ü的四声

教学难点:

读准i u ü的四声

教学准备:

挂图 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学习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īuü三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记清形,并正确书写。

2、在课堂练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辨析īuü与前三个韵母的音与形。

教学重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难点:

单韵母īuü的朗读和书写

教学准备:

挂图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刚交上了几个拼音朋友,谁来和它们打个招呼?

今天我们继续到拼音王国去寻找好朋友吧!

二、新授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清澈的小池塘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小朋友们快看,它们都是谁呀?在干什么呢?(挂图)

今天就来学习这三个单韵母,看你们谁先和它交上好朋友?

三、学习īuü。

1、学习ī(出示卡片)

(1)蚂蚁给我们带来了拼音宝宝“ī”,请小朋友们仔细找一找,它就藏在图中,看谁先把它找出来。

(2)请小朋友看老师发音,注意老师的嘴巴是怎样的。

(3)学生练习发音,开火车。

(4)我们来编个口诀记住它吧(一只蚂蚁īīī,牙齿对齐īīī)

2、学习u(出示卡片)

(1)乌龟伯伯带来了u,仔细观察u躲在哪里。

(2)(出示)看老师的口型,小朋友试试应该怎样发音。

(3)开火车读。

(4)谁能编个口诀记住它?(乌龟伯伯,嘴巴突起)

3、学习ü

(1)这条可爱的小鱼带来了谁呀?(出示卡片)仔细观察ü躲在那哪里?(描出来)

(2)看老师的口型,听老师的发音。

(3)谁已经会读啦?开火车。

(4)用一句儿歌记住它。(一条小鱼üüü,嘴巴又突又圆圆)

四、课间操。

过渡:通过小朋友的努力,我们已经认识了新的拼音朋友īuü,真了不起。下面我们看着图编个儿歌来记住它们(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驼,鱼儿健了笑呵呵。)

五、复习巩固,答对有奖。

过渡:小朋友表现的真不错,乌龟伯伯要来考考大家:

答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可以有奖励!

1、看。看老师的口型,说出是哪一个单韵母。

2、听。一对拼音朋友,你听到的拼音在哪一边,你

就把头朝哪一边转,嘴巴闭紧,动作迅速。

六、学习书写。

1、拼音宝宝们玩了一天,想回家休息了,它们的家

在哪儿呢?出示四线三格。

2、分别指导写īuü

七、总结

今天小朋友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分别带来了哪些拼音宝宝?

板书设计:

1、īuü

作业设计:

篇6: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过程与方法

运用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动作描写,会说出人物个性化特点以及作者对待历史人物陈胜的态度。【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二、走进作者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

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检测预习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和思想家,著有《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史书鲁迅称它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度.已失期()② 扶苏以数.谏故()③忿恚..尉()④ 尉果笞.广()⑤辍.()耕 ⑥ 怅.()恨

⑦闾.()左 ⑧適戍..()⑨乃行卜.()⑩烹.()食

3、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尝与人佣耕 ② 辍耕之垄上 ③ 苟富贵,无相忘 ④会天大雨 ⑤ 或以为亡 ⑥ 旦日 ⑦ 尉果笞广 ⑧比至陈 ⑨间令 ⑩等死

4、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通(2)固以怪之矣 通(3)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

五、合作探究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六、精读品析

1、陈涉吴广是如何谋划起义的?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陈涉?

七、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积累掌握文言字词,名句。

2、谈一谈,作为一名中学生,陈涉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检测预习1、翻译句子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 ③苟富贵,无相忘译: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 2、课文填空

(1)表现陈涉志向远大的句子是(2)起义的导火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一句表现了陈胜敢于挑战封建正统观念,蔑视权贵的大无畏精神

(4)起义的策略是: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5)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

① ②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五、合作探究

1、文章扣住起义这个中心,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文章这样剪裁取舍的好处是什么?

2、本文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六、精读品析

1、结合全文来看,陈胜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2、陈涉的起义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这给我们有何启示?

七、拓展延伸:

篇7: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白求恩的一些事迹。

2、体会夹叙夹议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以身殉职()派遣()狭隘()热忱()拈轻怕重()纯粹()鄙薄()漠不关心()

2、解释下列词语:

不远万里: 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3、议论文三要素及相关知识:

【课中参与】

4、朗读课文,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

5、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课后巩固】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张巡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男儿死耳,④①

② 1 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②贺兰:唐代河南节度使。③浮屠:佛塔。

1、下列句中的“以”与“贼以刃胁降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C、一儿以日初出远 D、以其境过清 ....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 本文前后主要叙述了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的英雄形象。

篇8: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自主整理

运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作出与所证不等式______________的假设;第二步:从____________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假设,从而证明原不等式成立.高手笔记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应把握以下几点:(1)必须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样性时,必须罗列出所有情况,做到完全否定,不能遗漏.(2)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理,否则,仅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3)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条件矛盾,有的与假设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已知数学公理、定理矛盾,或自相矛盾,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4)在使用反证法时,“否定的结论”在推理论证中往往作为已知条件使用.名师解惑

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剖析:我们知道,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其真假性是一致的,即原命题pq为真命题,则qp也必为真命题.这是因为如果逆否命题qp为假的话,则qp是真的.于是有qpq,即qq,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利用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等价性,证明其逆否命题成立来说明原命题成立.反证法适用于正面不太容易证,而反面易证的情况,“至多”“至少”“存在性”“唯一性”问题常用反证法.讲练互动

【例1】设a、b、c∈R,a+b+c>0,ab+bc+ca>0,abc>0,求证:a>0,b>0,c>0.分析:本题的条件比较复杂,所要证明的结论比较简单,即证“a、b、c都为正数”,可用反证法.证明:假设a、b、c不全大于0,不妨设a≤0.当a=0时,abc=0与abc>0矛盾.当a<0时,∵abc>0,∴bc<0.∵a+b+c>0,∴b+c>-a>0.∴ab+bc+ca=a(b+c)+bc<0,与ab+bc+ca>0矛盾.∴假设不成立.∴a>0,b>0,c>0成立.绿色通道

“都”的反面是“不都”或“不全”,即“至少有一个”,情况较多.本题中a、b、c同等地位,可不妨设a≤0,要全部否定,注意有“=”.变式训练

1.若x>0,y>0,且x+y>2,求证:

1y1x、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xy 1 证明:假设1y1xx、y都大于等于2, 即1y1x≥2,xy≥2.∵x>0,y>0,∴1+y≥2x,1+x≥2y.∴2+(x+y)≥2(x+y).∴x+y≤2,与x+y>2矛盾.∴假设不成立.∴1yx、1xy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成立.【例2】设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都大于14.分析:本题结论情况较复杂,正面不易证出,可用反证法.证法一:假设(1-a)b、(1-b)c、(1-c)a都大于14, 即(1-a)b>14,(1-b)c>114,(1-c)a>4.∵00.∵b>0,∴(1-a)b≤(1ab2)

2.∴1ab2≥(1a)b>12.∴1-a+b>1.∴b>a.同理可得c>b,a>c.∴a+b+c>a+b+c,即0>0,矛盾.∴假设不成立.∴(1-a)b、(1-b)c、(1-c)a不能都大于

14.证法二:假设(1-a)b、(1-b)c、(1-c)a都大于14, 即有b-ab>1114,c-bc>4,a-ac>4.三式相乘,得(1-a)a(1-b)b(1-c)c>164.∵00.∴0<(1-a)a≤[(1a)a2]2=14.同理0<(1-b)b≤14,0<(1-c)c≤14.1, 641与(1-a)a(1-b)b(1-c)c>矛盾.64∴(1-a)a(1-b)b(1-c)c≤∴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成立.绿色通道

本题为否定性命题,用反证法证明并结合基本不等式完成推理.变式训练

2.设01,(2-b)a>1,(2-c)b>1.∵00.∴1<(2a)c≤(2a)c.2∴2<2-a+c.∴a21.2分析:本题是判断函数值的大小,但结论包括多种不同的情况,“至少”问题可用反证法.证法一:假设|f(1)|、|f(2)|、|f(3)|都小于

1, 21, 21|f(2)|=|4+2p+q|<, 21|f(3)|=|9+3p+q|<.2则|f(1)|=|1+p+q|<∴|f(1)|+2|f(2)|+|f(3)|<2.而|f(1)|+2|f(2)|+|f(3)|≥|f(1)+f(3)-2f(2)|=|(1+p+q)+(9+3p+q)-(8+4p+2q)|=2,矛盾.∴假设不成立.∴|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证法二:假设|f(1)|、|f(2)|、|f(3)|都小于即|f(1)|<

21.21, 2111,|f(2)|<,|f(3)|<.222111,|4+2p+q|<,|9+3p+q|<, 222∵f(x)=x+px+q, ∴|1+p+q|< 3 111111<1+p+q<,-<4+2p+q<,-<9+3p+q<.2222223∴-

1272172<-(p+q)<, 92192<2p+q<-,<3p+q<-.1232.②④,得-4

72<-(2p+q)<

92.⑥ 由③⑥,⑦

由⑤⑦,得矛盾.∴假设不成立.∴|f(1)|、|f(2)|、|f(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

得-6

1.2绿色通道

本题利用函数研究函数值,证法一中构造了绝对值不等式,较为简练,但不易想出;证法二中方法比较自然,去掉绝对值号,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消元得出前后结论矛盾.变式训练

3.已知a、b、c均为实数,a=x-2y+

22

篇9: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姓名: 自我评价:

一、基本内容:

第一单元(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1.《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

2.《江村小景》(田汉)3.《陈毅市长》选场(沙叶新)4.《一厘米》(毕淑敏)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七)莎剧独白两则

《哈姆雷特》

《雅典的泰门》 古诗三首

《饮酒》(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游山西村》(陆游)

二、归纳基础:

(一)理解识记:

1.《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的 剧(戏剧分类),主要描写了威尼斯商人________ 和犹太高利贷者________ 之间在法庭上的一场生死交锋。作者是,是 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主要作品有喜剧《 》《 》,历史剧《 》《 》和悲剧《 》《 》《奥赛罗》《李尔王》等。课本节选的是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 ”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上半场主要是 的戏,下半场主要是 的戏。选剧刻画出 的贪婪、阴险、冷酷和残忍,的聪敏、干练和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反映出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2.《江村小景》是部 剧。作者,原名田寿昌,现代戏剧家、活动家、诗人、国歌词作者,代表作有《关汉卿》《文成公主》等。本剧通过一个家庭中 的故事,抨击了兵连祸接的内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

篇10: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内容:文学常识)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第

一、知识归类

1、《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2、《一面》节选自《鲁迅回忆录》,作者阿累。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通过对鲁迅的三次 描写,刻画了鲁迅“,”的形象,同时抒发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3、《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作者魏巍,当代作家。体裁:。本文 以 — — “我的蔡老师”为感情线索。通过具体记叙和描写七件小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看老师写字、排除小纠纷、梦中寻师。这七件事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安排,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体裁),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 和。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 集《朝花夕拾》,本文以 为顺序。通过 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出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6、《月迹》体裁是散文。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 月亮— 月亮— 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7、《三颗枸杞豆》是一篇,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我们家的男子汉》作者是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9、《柳叶儿》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宋学孟,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1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以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11、《巍巍中山陵》以空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12、《凡尔赛宫》向我们介绍了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凡尔赛宫,通过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文章插叙了一段历史轶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13、《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另外他还著有《自然史》等,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

14、《松树金龟子》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世界》,达尔文赞扬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这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科学小品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15、《国宝—大熊猫》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从全文看,文章紧紧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个中心来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作者叶永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家。

16、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个必不可少部分,有时还可以加上结语和背景。真实准确是消息必须遵守的原则,同时报道要迅速及时,语言简洁明快。

17、《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18、《录音新闻》将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全面的报道事件。这则新闻以时间为顺序报道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赞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工人、解放军等团结奋战为祖国贡献的精神。

19、《“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是一篇特写,本文按时间为序,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

20、《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按时间顺序真实、迅速地报道了我军中西东三路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21、《中央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消息生动全面报道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表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23、《两小儿辩日》体裁寓言,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战国时期列御寇。本文告诉人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24、《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是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25、《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 超的艺术造诣。本文按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

26、《黔之驴》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27、《七子之歌》作者闻一多,当代诗人,诗人以“独白”的口吻写下了“七子”:澳门、台湾、香港、威海卫、九龙、旅顺大连、香港岛“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国怀抱的殷殷情怀。

28、《回延安》作者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白毛女》。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29、《再别康桥》选自《新月诗选》,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诗人,有《志摩的诗》《猛虎集》,康桥又名剑桥,英格兰的一个城市,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这首诗叙述温婉柔静,娓娓道来之中,我们感受到诗人沉静的心。

30、《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31、《卜算子 咏梅》“卜算子”词牌名,“咏梅”是题目。咏,用诗词等来叙述毛泽东的这一首词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通过咏梅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

32、《木兰诗》是北朝一首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体裁长篇叙事诗,叙述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诗中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如:互文、反复、排比、比喻、反衬、顶针等。

33、《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唐代诗人常建。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34、《登岳阳楼》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此诗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35、《观刈麦》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赋税沉重,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6、《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

37、《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蝉诗,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38、《孤雁》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表达的就是乱离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39、《鹧鸪》作者唐代诗人郑谷,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乡愁旅思。

40、《使至塞上》选自《全唐诗》作者唐代诗人王维。本诗叙事与写景结合,又重在写景,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

41、《黄鹤楼》一诗作者唐代诗人崔颢,诗人从传说写起,又由登楼逃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42、《归园田居》作者东晋诗人陶渊明,田园诗人,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平凡而美好的劳动生活,意境醇美。

二、实战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发“我”对外祖母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仁,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C、《三个太阳》这是一篇文艺通讯,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为线索。这篇通讯记叙了中国女画家经过执着努力来到南极,战胜生活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表现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情景,赞颂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略。

D、《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为人刻薄、固执己见的性格特点。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小说作者是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本文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生动而细腻的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形象。

B、《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佳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C、《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雪,词牌名,沁园春,题目,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报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D、《三颗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运用回忆的笔法,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作者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巍巍中山陵》以时间为序向我们介绍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B、《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宋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C、《柳叶儿》这篇抒情散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写了儿童时代在那饥荒严重的岁月,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但如今回忆起来,有种苦中带涩的滋味儿,抒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D、《松鼠》选自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布丰文选》,他还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后补说的说明顺序,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参考答案

1、C

2、B

篇11:咬文嚼字学案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的特点及地位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第四单元是一个“文化随笔”单元。《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很富有“理趣”。

2.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二是“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三是“品味妙语佳句”,四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课文难点:通过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在品味语言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法分析

1.理论依据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三步教学法

整体感知——拓展延伸——迁移应用。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3.具体操作

⑴立足课本 整体感知 ⑵跳出课本 拓展延伸

⑶品评鉴赏 培养能力 ⑷举一反三 迁移应用

五、学法分析

1.学生现状:高一学生具有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路难。但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

2.学法指导

⑴通读全文两遍,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在教师引导下,鉴赏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在鉴赏诗句,组织语言时,将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文感知

提问: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咬文嚼字作用何在?

2.拓展延伸

品评: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区别“忍”字与“眼”字的区别?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是否更好?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否为句子增删文字或调整语序?

3.迁移训练

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

七、本课板书

《咬文嚼字》 朱光潜

①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

②(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锤炼文字,重在把握当时、当地的心情与情景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上一篇:修罗的火焰下一篇:2010年儿科感染小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