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2024-04-17

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精选7篇)

篇1: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三级乙等医院,相当于地区性医院,省内的医院按级别分三级六等。其中三级甲等级别最高。医院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大小,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科研能力)来分的。分一、二、三三个等级。每个

等级又有甲、乙、丙三等。三甲医院是最好的了其次是三乙。

医院还须设立免费饮水供应、公用电话、实行电子电话预约诊疗等,要求化验室检查报告在24小时内出结果,还要有收费价格公示,提供费用查询,实行费用清单制度。三级医院的基本标准是:具有501张以上病床的规模的医院可以申报三级。三级医院一般是指省一级医院,以及市一级的重点医院。三级医院又根据技术力量,设备条件、人员结构、科研水平等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当然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是三级

医院中实力最强的了。三级医院中还有一个特等,是指像北京的首都医院之类的特大医院。

医院等级评定重新启动后还采用三级九等划分等级,评审坚持“六重三不”原则,即重服务、重管理、重质量、重安全、重基础、重保障、不搞运动、不搞形式、不弄虚作假,民营医院可以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参与等级评定。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实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评为三级甲等,750分-900分评为三级乙等,600分-750分评为三级丙等。医院等级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此外,此次医疗质量综合考评标准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医院必须定期征集病人意见,每季度开一次病人意见座谈会。医院还须设立免费饮水供应、公用电话、实行电子电话预约诊疗等,要求化验室检查报告在24小时内出结果,还要有收费价格公示,提供费用查询,实行费

用清单制度。

1、三级医院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

2、二级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

院。

3、一级医院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

篇2: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需整改方案如下:

第七条 医疗区缺治疗室、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挂号室距离太远,往返需长时间)

第八条 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相关科室的具体措施?如人多时不仅仅只是一个急诊优先的牌子,要安排单独人具体负责)

第九条 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所涉及120、市场部具体衔接方案)

第十一条 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置(相关缝合包、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包、气压止血带)

第二十四条 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 第三十三条 各类辅助检查部门应当按规定时间(具体时间?)出具急诊检查报告

第三十五条 医院应当建立急诊病人优先住院的制度与机制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基本标准

一、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脏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有中心负压吸引可不配备)、给氧设备(中心供氧的急诊科可配备便携式氧气瓶)、洗胃机。三级综合医院还应配备便携式超声仪和床旁X线机。有需求的医院还可以配备血液净化设备和快速床旁检验设备。

二、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抢救室急救药品

心脏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止痛、解热药;止血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

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医师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黄疸、血尿、抽搐、晕厥、头痛等)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二)掌握下列心脏病和心率失常心电图诊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三)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处理原则和基本技能;

(四)掌握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救治原则;

(五)掌握暂时未明确诊断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技能;

(六)能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溶栓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心、胸、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三腔管放置术等;

(七)熟练使用呼吸机,多种生理监护仪,快速床旁检验(POCT)技术、血糖、血气快速检测和分析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一)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二)掌握急诊科内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三)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四)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五)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六)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七)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篇3: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1) 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价值较高。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固定资产折旧属于数额较大的成本, 而在医院财务制度对资产划分的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中, 房屋及建筑物属于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 其折旧在成本核算中分配是否合理、准确, 对各类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影响较大。

(2) 成本核算涉及的范围较广。房屋建筑物资产是所有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必需的资源, 在成本核算中涉及的范围较广, 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医院所有科室开展业务活动都需要耗费房屋及建筑物资源, 其折旧的分摊涉及医院的所有科室。二是房屋及建筑物资产除折旧外的面积分配等其他信息会影响其他成本项目的分摊和归集。如:在对医院的水、电、暖等各项支出进行分摊时, 没有对科室或房屋单独安装计量设备的医院, 一般会采用科室使用面积作为分摊依据。三是在各类成本核算过程中, 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分摊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科室成本核算的归集是否合理, 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等成本核算时归集的成本是否合理。

(3) 实物数量较少, 较容易实现规范化管理。成本核算的内容涉及医院开展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这当中固定资产的内容相对较为稳定和易于控制, 而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建筑物资产与专业设备和一般设备相比, 在医院中的价值较高、数量较少、较为集中, 因此实施起规范化管理较为容易。

二、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 资产实务与财务明细账记录不一致。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由于数量较少, 所以在资产管理中, 一般情况下财务的明细账和实物资产都比较一致, 对应关系较为清晰。但是, 也存在处理某些对原有资产的改建、扩建、大型修缮项目时, 没有调整原有资产的价值, 而是单独确认了一项固定资产项目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使用时间和折旧期间均较长, 再加之确认资产时的名称不是十分规范, 不易于判断与实物资产的对应关系, 长期积累下来, 导致现有的房屋实物与账务记录对应不上。

(2) 房屋及建筑物资产面积数据不准确。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总面积和面积分布信息是折旧费用分摊的主要依据, 也是水、电、汽、保洁费等费用进行分摊的依据之一, 是房屋及建筑物资产规范化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 大部分医院的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面积数据还不是十分准确,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房屋及建筑物总使用面积不准确。一般情况下, 医院房屋建筑物的总面积是按照房产证或设计图上的面积数, 一般为建筑面积, 与实际的使用面积有差异。二是科室使用面积不准确。科室使用面积是对房屋建筑物折旧进行分摊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出现科室使用面积信息不准确的现象。三是公共区域面积没有纳入管理。医院在对房屋建筑物进行管理时很少关注公共区域的面积。公共区域面积的管理主要的意义在于核对使用面积是否完全分配到科室, 即某项房屋建筑物资产总的使用面积=公共区域面积+所有科室在该项房产中的使用面积, 以防止在科室调整中, 使用面积减少的科室主动申请调减, 而使用面积增加的科室却不主动调增, 科室使用面积之和越来越小。

(3) 缺乏房屋及建筑物资产信息的联动调整机制。在对以上给成本核算工作造成困扰的问题进行了解和分析后, 笔者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医院的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 各种信息的传递不畅, 上下游衔接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 即在管理上缺乏资产信息的联动调整机制, 才使得这些问题发生的几率大增。

三、房屋及建筑物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思路

(1) 规范化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单项资产单独管理的原则。即对于某项资产其折旧的分摊应按照该资产的各科室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摊, 而不能统一按照科室使用所有房屋建筑物资产的面积比例对所有的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折旧进行分摊。对于水、电、汽、保洁费等成本支出, 能按单项房屋建筑物进行分摊的按单项建筑物的使用面积进行分摊, 不能按单项建筑物分开分摊的, 可按照院区划分在整个院区内按各科室使用的总面积进行分摊。

二是科室面积变动应遵循总面积不变的原则。在不对房屋进行调整和改造的情况下, 科室面积变动应遵循总面积不变的原则。即有科室增加必有科室减少, 增加的面积应与减少的面积相等。遇到科室调整涉及多个房屋建筑物面积变动的, 应按单项资产逐一进行调整, 且在单项资产调整中遵循总面积不变的原则。

(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步骤。一是明确责任。在房屋及建筑物资产规范化管理的进程中, 首先医院应明确各部门在整个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 让职工知道在遇到问题时该去找哪个部门解决问题。一般来说, 资产管理部门, 如:总务处、资产管理中心等, 负责实务资产的分组、丈量、公共区域面积分摊等事项的管理, 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的确认和记录, 以及按照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科室使用面积, 对房屋折旧、水、电、汽、保洁费等需要按面积分摊的成本进行分摊, 计入相关科室。

二是摸清家底。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 根据实物资产的自然分组和资产明细账的记录, 确定现有房屋建筑物的管理分组, 形成资产明细账的账务调整方案, 报经院领导审批同意后, 协调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 进行资产明细账的调整。调整后, 达到资产明细账与资产实务分组相一致的效果。资产管理部门对现有的实务资产进行重新丈量, 自身没有能力完成的, 可聘请第三方机构完成。丈量工作完成后应取得逐楼、逐层、逐屋的可使用面积数、公共区域面积数等数据, 并根据房屋的使用情况, 将面积数分配到使用科室, 按楼汇总出科室使用面积。财务处根据按楼汇总科室的使用面积数, 按楼调整资产折旧分摊比例, 根据水、电、汽、保洁费等结算汇总情况选择按楼或按院区, 按照科室使用面积调整科室分摊比例。

三是规范流程。规范流程是房屋及建筑物资产规范化管理的最长期的, 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是保证规范化管理能够正常开展和有效延续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 是由面积变动的发起部门提出, 资产管理部门核定、确认和调整, 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确认调整后的结果进行成本分摊。面积变动的发起部门认定, 应根据引起面积变动的事项来确定, 由新建、改建、扩建业务引起的, 建设部门为发起部门, 由科室变动引起的, 变动科室或负责科室变动的牵头部门为发起部门。具体流程的细节各医院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照环节清晰、职责明确、环节交接有书面材料的原则制定各自的规范流程, 建立起一套自动触发、各负其责、各部门联动的管理流程。

摘要:房屋及建筑物资产在医院中属于价值较高、涉及面较广的资产, 其资产价值、使用面积等信息是否准确, 除了其本身的折旧如何分摊会影响医院的成本核算外, 还影响到医院其他多项成本的分摊,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就房屋及建筑物资产的管理, 从重要性分析、常见的问题、规范化管理思路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以供参考和探讨。

关键词:成本核算,房屋及建筑物,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程宝庭.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究.现代物业 (上旬刊) , 2011 (10) .

[2] .李海涛.物业设备设施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经营管理者, 2012 (22) .

[3] .伍培, 常剑.搞好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措施与途径.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4) .

篇4: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动员大会的讲话

——在等级医院创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等级医院创建动员大会,标志着我院“等级医院”创建工作的全面启动。刚才@@副院长宣读了《##县人民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要求。五位科主任代表的发言,表明了积极投身等级医院创建活动的决心和态度,认识到位,讲得很好。第三周期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按照卫生部及省厅的部署,将于2003年4月份开始进入评审阶段,迄今不足一年的时间,而且这次评审与往次有很大的不同,引入了国际先进的评审方法(PDCA)。因此,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全院上下要按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扎实的作风、临战的状态,立即行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等级医院创建工作中。下面我就创建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理解等级医院创建的重大意义。AA年前,我院开始了首次创建“二甲”医院活动,BB年又顺利通过了复评。“二甲”医院的创建,使医院在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有了一个较大提升,医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院职工在创建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工作热情和凝聚力空前高涨,两次“二甲”评审按综合医院标准一次性获得通过,评审成绩令人振奋,可以说,每一次等级医院的创评,都是医院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今天,我们开展第三周期等级医院创建活动,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评审拿块牌子,更重要的是通过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造福全县人民,这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等级医院创建是实施我院“发展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我院作为全县卫生系统最大的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CC多万人口的医疗、保健重任,而我院目前的规模、医疗水平等方面与广大患者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为满足广大患者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建设“经济繁荣、城乡秀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幸福##的重大战略决策。医院在“发展规划”及今年职代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医院,打造赣州东部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实现等级医院评审的战略目标,使医院各项工作整体提升,为医院在未来发展上构建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平台,为##广大患者谋取更大的福祉。

2、等级医院创建是我院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医院的等级观念已根植于社会各界群众的心中,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认可医院的重要参照依据。市卫生局在振兴规划提出,对人口超过100万的##县新增2所二级综合性医院,这样我院在全县医疗市场中也将面临严峻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抢得发展先机,进一步提升自己。我们在医疗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已经面临市场的挑战,医院的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科室管理需要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服务水平也需与社会的发展同步提高。要加快发展步伐,必须通过扎实开展等级医院创建活动,促进我们在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有一个较快的提升,从而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等级医院创建是提升医院内涵建设的需要。我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尤其是近几年来,不论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还是经营管理和医疗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成绩,已发展成为市内乃至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县级医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医院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服务水平、医院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我院目前的发展状况诸如学科建设、科室管理、服务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等级医院创建活动,来推动我院在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改进,以及提升全院职工的整体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使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发扬传统,坚定信心,充分把握等级医院创建的有利时机。等级医院创建是我院今后三年的重点工作目标,对照三级医院标准,我们还有很多细致、艰苦的工作要去完成,因此,创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有些同志思想上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我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一是我们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得到了市、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同时我们有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二是这几年医院的快速发展,使我院的基础建设和设施有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医院新门诊综合大楼的投入使用,使我院的就医条件

和诊疗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三是近几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有力促进了医院专业技术的提升和进步,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当然,对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我院的现状与“三乙”医院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确实还面临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正视我们的困难,更要发扬创建“二甲”的优良传统,发扬我院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全院干部职工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集中精力,齐心协力,挖掘潜力,形成合力,坚决打好等级医院创建攻坚战,夺取创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三、精心组织,奋力攻坚,认真完成等级医院创建的任务。

从现在起,全院干部职工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等级医院创建工作中,务必做到全院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决策指挥高度统一,行动步调高度统一,在总体要求上做到全员动员,人人参与,团结协作;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创建工作这个中心和大局,调动全院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一切为创建服务,一切为创建开绿灯。为此,一是医院创建工作机构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及具体责任人,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加强督查和考核,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分析会、小结会,定期向创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二是院党政班子成员要加强对自己牵头负责的科室及专业组指导和督查,对所分管的科室及专业组的创建工作情况要及时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各职能部门、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要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确本部门、本科室的创建工作任务,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按照全院

等级医院创建实施方案及标准要求,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四是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要以饱满的主人翁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完成各自工作目标任务,保证创建活动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五是要严格创建工作纪律,要制定严格的创建考评制度,对于创建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或因责任原因影响创建工作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同志们,实现创建目标,等不来、想不来,靠不来,需要大家齐心努力干出来。创建等级医院,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号角已经吹响,目标已经确定,我们又将踏上书写医院新篇章的豪迈征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必胜的勇气,扎实工作,发扬“医院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顺利通过等级医院评审。让我们一起勇敢迎接挑战,奋力拼搏,不辱使命,共同开创我院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5: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新规范、新要求

新版《规范》是依据医疗用房的分级再将手术部用房分成4级, 在定义上有所不同。新版《规范》规定:符合Ⅰ级洁净用房的手术室仅涉及有重大手术风险, 如用于假体植入、某些大型器官移植、手术部位感染可直接影响生命及生活质量等手术;符合Ⅱ级洁净用房的手术室涉及有较大手术风险, 适宜深部器官、组织及生命主要器官大型手术;符合Ⅲ级洁净用房的手术室涉及有一定手术风险, 则适宜于其他手术;符合Ⅳ级洁净用房的手术室仅涉及有较小风险, 适合感染类和重度污染类手术。可见前面三级是保护性手术室, 最后一级是有感染源的手术室。新版《规范》定义4个级别手术室意在便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在建设洁净手术部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做合理选择。除了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外, 一般综合医院宜采用最适宜的两个级别手术室, 以保证在实际运营中始终保持这些手术室的最高使用率。但考虑今后的发展, 很多医院还是愿意在建设洁净手术部时考虑建设几间Ⅰ级洁净手术室。

新版《规范》对原《规范》作了较大的改动, 提出一些新概念、新要求与新措施, 特别是提出了“手术部建设要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节能运行”的要求。近年来提高手术室使用率、加快手术周转率、减低手术成本与能耗已成为手术室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外为提高手术室使用率, 强调其通用性, 已不太强调设计专用的手术室, 而是强调高一级手术室必须能够适用实施低一级手术。如德国, 新建成的手术室大多建成最高级别手术室。不能因为普通手术而不使用高级别手术室, 使其闲置。只有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 (包括昼夜) 使用, 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但是针对我国国情, Ⅰ级洁净手术室的面积大、设施好、造价高, 运行费用高, 而一般综合医院的关节置换、器官移植等高风险手术量不多, 往往会造成Ⅰ级手术室使用率不高。而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实施普通外科手术, 每天手术量爆满, 手术室常常不够用, 病患如需普外手术只能排队, 有时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延误病情。因此, 当前还不宜全部建成最高级别的手术室。

新对策、新应用

新规范提出的新要求涉及到一个问题, 要提高手术室的使用效率, 必须要扩大医疗设施使用范围。其关键在于:可否按照实际手术需求变换手术室的级别?可否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将洁净手术室随意从Ⅰ级变换到其他低级别?

新版《规范》要求:“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内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的非诱导型送风装置, 应使包括手术台的一定区域即手术区处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非诱导型送风气流是新版《规范》的新定义, 原版《规范》称为低湍流度的置换流。新版《规范》规定了不同级别洁净手术室的性能参数 (见表1) , 与原《规范》有所不同。由此可见, 手术室的级别主要是由手术室的送风量与集中送风装置的面积所决定。另一方面, 手术室送风装置采用的是局部非诱导型垂直送风气流, 不是普通风口送出湍流气流。在满足要求的送风量外还需要维持最小截面风速 (一般不能低于0.15m/s) , 才能达到手术环境控制要求。这就是说采用传统的变风量思路与措施无法实现手术室变级别运行, 因为随送风量变小, 截面风速也随之变小, 当低于最小截面风速时, 由于不能保持非诱导型送风气流特性, 也就无法保证手术切口区域要求的洁净与无菌的水平, 导致手术环境控制失败。因此要变化送风量又要维持截面风速不变, 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送风面积。

我们可将Ⅰ~Ⅲ级洁净手术室的集中送风装置面积进行比较 (见图1) , 由此得出不同级别的送风装置送风面的长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宽度。如Ⅰ级与Ⅱ级洁净手术室的集中送风装置送风面相比, 每边相差300mm。Ⅰ级与Ⅲ级洁净手术室的集中送风装置送风面相比, 每边相差500mm。而Ⅵ级洁净手术室不需要集中送风。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 将洁净手术室的集中送风装置的一个送风箱体变成3个送风箱体 (苏州大学的一项专利CN 203286673U) , 可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 (见图2) 。如将Ⅰ级洁净手术室的送风装置 (2400mm×2600mm) 分为3个箱体, 中心箱体符合Ⅲ级手术室送风装置 (1400mm×2600mm) , 在宽边两侧各增加一个箱体 (500mm×2600mm) 。当然中心箱体也可以是Ⅱ级手术室的送风装置 (1800mm×2600mm) , 在宽边两侧各增加一个箱体 (300mm×2600mm) , 同样成为Ⅰ级洁净手术室的送风装置。现该项专利已由某公司开发成成熟产品, 成功应用到手术室 (见图3) 。

新型级别及风量可变手术室的实施

我们以级别及风量可变的Ⅰ级手术室实例进行分析, 其送风装置分为3个箱体, 中心箱体为1400mm×2600mm, 两侧各为500mm×2600mm箱体。该手术室的空气处理机组将送风总管分成3路送风管道, 分别送入送风装置的3个箱体。每路送风管上设置定风量装置, 并将风量固定在所需的风量上, 以保证整个送风装置的截面风速均匀。每个定风量装置设双位控制, 实施送风状态与关闭状态的切换。由于送风装置是3个箱体, 不同于一个箱体, 要维持均匀的截面风速并非易事, 须选择高性能的定风量装置, 只有压力无关型的高精度定风量装置, 才不会随过滤器积尘等因素改变风量, 长期维持均匀的截面风速。

*洁净手术室变级别运行

当该手术室实施大型、深部手术时, 3个箱体同时送风, 保持Ⅰ级洁净手术环境控制状态。当进行普外手术时, 按手术要求可将手术室的级别调低。这时只要按下设置在手术室内控制面板上的相应按钮, 关闭左、右侧两个送风箱体管路上双位定风量装置, 同时控制变频装置调低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的送风量, 左、右侧箱体即不送风, 仅中心箱体送风, 手术室由高级别转换成低级别, 实现Ⅲ级手术环境控制要求。

当紧急实施感染类和重度污染类手术时, 只要按下设置在手术室内控制面板上相应按钮, 关闭中心箱体管路上双位定风量装置, 同时控制变频装置调低空气处理机组风机的送风量, 此时中心箱体不送风, 只有左、右侧两个箱体送风, 手术室由高级别转换成更低级别, 实现Ⅳ级手术环境控制要求。以上操作可归纳成表2。

*洁净手术室变风量运行

该送风装置也可依据手术过程的需求实现变风量运行。我们知道即使实施大型、深部手术, 也不需要在手术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维持高洁净、无菌的环境控制, 或者说只有在切口打开、真正进行手术才需要。在手术前准备期间、切口缝合后准备结束手术期间以及手术结束后换台清洁期间, 维持一般无菌条件即可。这个专利送风装置也为变风量节能运行提供了可能。

同样以Ⅰ级手术室为例, 通过设置在手术室内的控制面板, 可进行变风量调节, 只有在真正手术进行期间, 同时开启3个送风箱, 即可保证Ⅰ级手术环境的控制。而其他期间按下控制面板上的相应按钮, 仅开启两侧小送风箱, 可实现Ⅵ级手术环境控制。实施变风量运行可参见表3。由于在非手术期间大大减少了送风量, 可以降低运行费用与能耗。

结语

篇6: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1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评审的意义

医院档案是医院发展历史的缩影和宝贵财富, 医院档案管理涉及到医院行政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各方面的内容, 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院管理的手段之一, 具有存史、资治、助研、信证、宣教、传承医院理念、积淀医院文化等多种作用[1]。医院评审是衡量一所医院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的有效手段, 它是全方位、多视角、涵盖各层次的系统评价体系, 是规范医疗行为,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有效载体[2]。在医院评审工作中, 专家组遵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通过听汇报、系统追踪、个案追踪和现场抽查等程序, 对医院进行全面考核。各门类档案资料的梳理准备为顺利通过等级医院复审, 强化医院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中直接关于档案或者资料管理的条款130余条, 覆盖各个章节, 涉及文件、图片、影像等。这就要求在医院管理中, 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要求, 做好原始记录, 科学、规范、有序地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好各类档案资料, 促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为医院评审提供资料和“痕迹”。

2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按照医院评审的标准要求, 医院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 (1) 管理意识不强, 利用率低。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临床医务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不清楚档案管理的作用, 没有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认为档案工作技术含量低、工作简单;往往是平时不积累, 临时抱佛脚, 到需用时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 很多时候难以找到支撑的原始资料, 与医院评审的痕迹管理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 (2) 管理分散, 收集整理困难。各部门、科室分散管理, 资料零乱, 专职人员少, 兼职管理的多, 不懂如何管理与使用;资料收存上, 同样的资料大家都在保存, 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 不利于档案的综合利用和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根据评审标准, 大量资料需要整合、归类、衔接、统一, 矛盾比较突出。 (3) 管理制度不健全, 收集效率低。在医院管理中, 关于医疗质量安全的多, 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少, 没有完整的质量管理标准。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 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 造成档案收集不齐全, 效率低。 (4) 硬件投入不足, 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档案管理设备陈旧, 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信息化水平低, 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利用和开发, 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5) 队伍建设不足, 人员素质不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的多, 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和专业培训机制, 人员不稳定,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发展。 (6) 科室档案资料管理薄弱。新标准对医院工作要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科室档案资料体现工作运行的痕迹, 尤其重要。然而科室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 很多医护人员认为档案管理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只要搞好业务就行了[4]。

3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策略探讨

3.1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及权责体系

建立由一把手挂帅的档案管理领导组织和工作组织, 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制。把档案工作列入医院工作长期规划, 纳入目标管理, 明确提出健全完善档案管理体系的工作方针, 以达到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规范的档案管理, 增强档案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依法治档, 提升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能有效地为临床医疗建设的总体目标服务。

3.2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前提

为加强队伍建设, 应将档案管理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规划,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和医院管理干部参加档案管理专题培训, 学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文书与档案管理、病案管理知识等。在医院评审标准的贯彻实施中, 特别强化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类的培训;在日常工作检查督导中, 开展档案资料管理的专项检查,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3.3 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依法治档, 依法管档

以医院评审准备为契机,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结合实际, 完善了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包括: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档案管理职责体系、院级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科室的制度职责和与制度职责配套的工作流程等。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 既要严格执行档案管理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又必须从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入手, 对档案管理实行专室、专柜、专人保管, 严把档案收集关、审查关、验收关、归档关, 使档案从形成到归档过程中均得到保障, 为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3.4 抓好基础建设, 促进规范管理

清理档案空间, 规范部门档案管理, 组织全院开展清理销毁过期、不归档资料的工作, 解决资料长期积压、资料柜和库房不足的问题, 规范档案资料的管理。

对照标准, 认真整改。按照医院评审标准, 制订医院、部门、科室工作运行资料目录、记录表单, 明确要求, 建立目录清单, 规范管理, 及时、完整的收集显得尤为重要[5]。

完善基础设施, 改善保管条件。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备, 包括密集架、档案柜、消防设备、防磁柜、去湿机、空调、消毒柜、复印机、碎纸机、缝纫机、检索装具柜等, 实现了档案基础设施现代化。引进“档案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 实施现代化管理, 达到储存信息简便, 保密程度高, 提高工作效率。

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 促进工作改进。建立档案是基础,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 在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 通过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运用人机料法环等工具, 以数据说话, 分析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如品管圈的手段等, 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并形成档案管理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陈忠煜, 田鑫, 周倩.探索医院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 2014, 8 (18) :246.

[2]楼俏菡.档案工作在医院评审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院, 2011, 11 (4) :139-140.

[3]陈美娟, 白永红.浅谈档案资料在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新疆医学, 2014, 44 (7) :144-145.

[4]郝培来.三级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 (12) :62-63.

篇7:三级乙等医院建筑规范

1 以前存在的问题

1.1 以前社区医院的经营方式采用挂靠或由社区负责人承包,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 使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思想上不重视。

1.2 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来源比较复杂, 有社区外聘的、医院派遣的、退休返聘的等各种类型的人员, 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水平不一, 重视程度不够。

1.3 由于体制问题, 使医院与社区负责人都不可能对社区过多的投入, 导致社区医院的医疗用房非常紧凑, 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陈旧, 有的设备甚至已属淘汰之列。

1.4 社区医院缺乏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及适合社区医院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常常会有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如无菌包消毒标签项目不全;无菌包有湿包现象, 无菌包的包布没做到一用一清洗, 器械清洗不干净等。

2 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首先将社区医院归医院的社区科统一管理, 社区纳入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各社区主任和护士长再组织成立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兼职的感染管理人员, 其必须经过市级以上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 并取得上岗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 使社区负责人与相关责任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2.2 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针对社区医务人员“三低”现象, 即学历低, 职称低, 相关专业知识少的特点, 整合后,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院感知识。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2.2.1 每个社区医院选派一人参加市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培训班, 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2.2 院内定期举行各类院感相关政策与规范、新知识与发展等知识的讲座, 如消毒灭菌的基础知识、手卫生的必要性与正确方法,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等, 保证社区人员的培训率达100%。

2.2.3 结合继续教育, 定期对社区医、护、技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考试。

2.3

制定适合社区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定期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于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反馈, 考核的结果与社区主任目标考核挂钩。

2.4 加强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社区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购置, 以保证对购入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上控制由于消毒药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质量不合格, 保存、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2.5 加强社区的器械消毒灭菌工作。

为了保证无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从整合后开始, 社区日常消毒的器械物品由医院统一进行配送, 在医院与社区都做好交接的登记。充分利用医院优质资源, 保证了每一件无菌物品的质量。

2.6 规范医疗垃圾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贮存, 杜绝与生活垃圾混放, 建立科室医疗废物记录本, 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上门收集, 统一处理, 并做好登记、交接工作, 以防流失。

3 效果

按照建筑标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利用社区改建和扩建的机会, 提出建设性意见, 合理布置。改变了以前“三区”区分不严格, 无医疗废物单独存放区等布置不合理现象。至2010年底, 医院下属的五家社区医院已全部改造完毕。

4 讨论

以前的社区医院是采取的承包或挂靠的性质, 甚至社会上还有一些独立的社区站点。对于没有依附于大医院管理的这些社区站点, 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没有有效途径获得, 不能保证定期学习, 进行知识更新;相关知识的培训也没有明确由谁来承担;没有大型消毒供应室提供消毒物品的现状下, 日常消毒质量如何保障, 谁来监督[1]?三级医院有丰富的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利用三级医院办社区医院这种管理模式, 加强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化, 标准化建设, 提高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保障了医疗安全[2]。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今天, 三级医院在社区医院中感染管理的方法, 既促进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又为如何办好社区医院, 保证社区医疗质量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姜亦虹, 张贤平.试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4) :367-379.

上一篇:浅谈对推动地税工作整体跨越下一篇:从土壤里撑开眼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