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2024-04-28

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共9篇)

篇1: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质管办工作职责

1、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依据国家、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开展质量管理、政策研究及制度体系建设等工作。

2、编制、审核并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主要工作流程。

3、制定并定期修订医院质量管理与考核方案及实施细则,并据此开展质量管理相关工作的协调、监督、核查、统计、分析和评价工作。

4、确定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5、按要求完成国家卫计委质量监测指标的报送工作。

6、负责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报告、反馈工作,并定期编发分析报告,控制医疗安全隐患。

7、参与医院发生的重大事故、医疗差错的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质量管理方面的整改措施和意见。

8、定期组织召开质量管理例会,做好会议记录和纪要,整理、编制《质量考核通报》,并及时下发全院,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依据。

9、定期编发医院质量考核分析报告,为分析质量缺陷成因、持续改进质量和院长决策提供依据。

10、定期对各质量管理委员会完成各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及质量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提出整改意见。

11、负责医院质量体系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构建质量控制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质量管理数据库。

12、负责医院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办法、管理技术的研究、咨询工作。督促各个管理部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

13、组织开展医院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为各部门、科室提供质量管理相关服务。

14、负责对各质量管理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协调督导,做好全面质量安全评价工作。

15、经常深入科室调查研究,做好科室质量管理的督查、指导工作,同时将科室对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到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

16、对质量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院长汇报,向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

17、负责医院质量管理、考核文件资料及各种统计报表的管理、归档工作

18、参与医院质量管理方面的各种活动。

19、负责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20、探索逐步建立职工个人质量考核档案。

2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篇2: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2013年来,本人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现总结如下:

1、认真做好三级医院创建管理组所辖工作。本人去年11月调入创建办工作,认真研读《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严格按照评审要求,做好工作。认真修订《**州中医医院创建三甲中医医院活动实施方案》,并负责创建再动员大会的所有会务文字材料;在领导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全院的五年规划及工作计划,并对五年规划、三年的计划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三次调研分析,发放调研问卷200余份,并写出了调研、分析报告,制订了针对性措施。制定了全院30余个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标准,补齐了综合目标三年的考核资料100余份;做好综合服务功能中的应急管理工作,制订了全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在本次创建工作中,负责了全院各项制度的立册、校对、印刷、协调工作,共印发《**州中医医院制度汇编》10类共500余本。收集、整理创建档案资料11盒,并对全院创建资料统一封皮、统一格式,使全院创建资料整齐、划一。

篇3: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1 以前存在的问题

1.1 以前社区医院的经营方式采用挂靠或由社区负责人承包, 由于经济利益驱使, 使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思想上不重视。

1.2 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来源比较复杂, 有社区外聘的、医院派遣的、退休返聘的等各种类型的人员, 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水平不一, 重视程度不够。

1.3 由于体制问题, 使医院与社区负责人都不可能对社区过多的投入, 导致社区医院的医疗用房非常紧凑, 布局不合理;消毒设备陈旧, 有的设备甚至已属淘汰之列。

1.4 社区医院缺乏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及适合社区医院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常常会有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的现象, 如无菌包消毒标签项目不全;无菌包有湿包现象, 无菌包的包布没做到一用一清洗, 器械清洗不干净等。

2 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首先将社区医院归医院的社区科统一管理, 社区纳入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 各社区主任和护士长再组织成立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兼职的感染管理人员, 其必须经过市级以上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 并取得上岗证。各项工作责任到人, 使社区负责人与相关责任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2.2 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针对社区医务人员“三低”现象, 即学历低, 职称低, 相关专业知识少的特点, 整合后,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所有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院感知识。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2.2.1 每个社区医院选派一人参加市卫生行政部门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培训班, 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2.2 院内定期举行各类院感相关政策与规范、新知识与发展等知识的讲座, 如消毒灭菌的基础知识、手卫生的必要性与正确方法,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等, 保证社区人员的培训率达100%。

2.2.3 结合继续教育, 定期对社区医、护、技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理论知识考试。

2.3

制定适合社区的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定期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于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反馈, 考核的结果与社区主任目标考核挂钩。

2.4 加强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社区医院使用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由医院统一购置, 以保证对购入的消毒药械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资质进行审核, 对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严把质量关, 从源头上控制由于消毒药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质量不合格, 保存、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2.5 加强社区的器械消毒灭菌工作。

为了保证无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从整合后开始, 社区日常消毒的器械物品由医院统一进行配送, 在医院与社区都做好交接的登记。充分利用医院优质资源, 保证了每一件无菌物品的质量。

2.6 规范医疗垃圾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贮存, 杜绝与生活垃圾混放, 建立科室医疗废物记录本, 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上门收集, 统一处理, 并做好登记、交接工作, 以防流失。

3 效果

按照建筑标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利用社区改建和扩建的机会, 提出建设性意见, 合理布置。改变了以前“三区”区分不严格, 无医疗废物单独存放区等布置不合理现象。至2010年底, 医院下属的五家社区医院已全部改造完毕。

4 讨论

以前的社区医院是采取的承包或挂靠的性质, 甚至社会上还有一些独立的社区站点。对于没有依附于大医院管理的这些社区站点, 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范没有有效途径获得, 不能保证定期学习, 进行知识更新;相关知识的培训也没有明确由谁来承担;没有大型消毒供应室提供消毒物品的现状下, 日常消毒质量如何保障, 谁来监督[1]?三级医院有丰富的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利用三级医院办社区医院这种管理模式, 加强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化, 标准化建设, 提高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保障了医疗安全[2]。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今天, 三级医院在社区医院中感染管理的方法, 既促进了社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改进, 又为如何办好社区医院, 保证社区医疗质量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姜亦虹, 张贤平.试述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感染管理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 (4) :367-379.

篇4: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关键词】医院评审;门诊护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68-02

2011年12月24日卫生部下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山西省根据卫生部要求,本着“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在2012年2月制定了《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我院在2012年8月在山西省率先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并获得好的成绩。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和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在2012年中我院门诊护理工作通过对照新的评审标准找差距、注重落实标准、持续改进等措施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肯定。现具体内容如下。

1、对照标准组织学习,提高门诊护理人员对标准的认识

1.1 新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具有细、全、重视管理及医疗护理安全等特点,对其内涵均要反复学习,领会精神,从思想上认识标准,理解标准,掌握标准,才能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门诊部护士长通过参加培训、查找资料等将标准中涉及门诊部分进行逐条梳理,并对照标准评估目前的护理工作,制定迎接评审工作计划。

1.2 组织门诊护理人员学习,解读标准要求,并制订具体工作措施,要求人人掌握标准,落实标准,参与到等级医院评审中来。

2、对照标准,完善门诊护理工作

2.1 努力优化就诊流程,改善就诊环境

2.1.1 工作时间前移。为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及针对外地患者逐日增多的现象,门诊部经过广泛调研,在上午工作时间前移30分钟的基础上将下午工作之间前移1小时,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2.1.2 设立了院长代表接待处。在门诊二楼大厅开展院长代表接待工作,监督门诊日常工作,并解决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1.3 为缩短门诊患者辅助检查等待时间,对门诊与住院患者实行错时错峰检查制。

2.1.4 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门诊二楼大厅及四楼超声室门口为患者提供开水及一次性水杯,为患者准备轮椅、平车等开设方便门诊;门诊二楼大厅设电子触摸屏为患者提供医师信息、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查询服务;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医师出诊信息;各候诊区域播出数字电视,为患者提供方便、温馨的就诊环境。

2.1.5 坚持全年无假日门诊制,方便患者就医。

2.2 努力提升门诊服务品质

2.2.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患者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从门诊护理人员仪表、仪态抓起,倡导微笑服务、主动服务,提升医院服务形象。打造分诊、导诊、化验结果查询、咨询服务、投诉接待一站式门诊服务。

2.2.2 将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与考核挂钩,努力实现工作中“零投诉”。

2.2.3 积极开展检验结果查询服务,为就诊患者提供电话查询与化验单邮寄服务,更好地方便患者。

2.3 积极开展并推进预约诊疗服务

2.3.1 完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使流程更科学规范,同时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

2.3.2 在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的基础上开展了现场预约诊疗、复诊预约诊疗服务,便捷了预约程序。

2.3.3 利用下乡扶贫与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基层医院建立预约转诊服务机制,促进了预约诊疗工作。

2.4 完善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加强学习

2.4.1 修订与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如门诊诊疗过程中突发急救事件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门诊高峰时段医务人员调配应急预案等。

2.4.2 组织门诊护理人员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

2.4.3 演练结束或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均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针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促进全员提高。

2.5 延伸门诊功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

2.5.1 为满足门诊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门诊部全年在分诊台及各诊室发放各种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2.5.2 在门诊大厅设置活动版面并定期更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如“控煙教育”、“艾滋病知识宣传”等。

2.5.3 每月定期进行健康讲座活动,将群众需求的健康知识、常见病的预防、康复知识等通过专家讲座的形式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受到广大门诊患者的好评与欢迎。

2.5.4 与临床科室大力配合在门诊大厅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如“世界卒中日”、“世界肿瘤日”义诊活动,提升了服务品质。

3、针对问题,积极开展自查工作

3.1 新的评审标准运用质量管理PDCA的原理,体现持续改进。因此,我院在积极完善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查工作,如科室自查、职能科室检查、医院评审领导组模拟检查等,对照标准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病人的实际感受来评价门诊的整体服务品质。

3.2 门诊护士长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科学分析原因,制定具体改进措施,并限期追踪改进效果。通过自查工作,促进了门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将“持续改进提高”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4、成效

篇5:2018年上半年质管办工作总结

2018年上半年,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质管办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制度,制定计划,保证按质按量进行督导检查

根据医院要求,质管办制定详细的督导计划和督导专题,组织督导组专家,每天到门诊、病区进行检查,今年上半年共组织专家150余批,共有500余人次专家参与督导检查。今年对全院所有科室地毯式检查了一遍,从检查病历质量、十四项护理质量、院感、教学督导等具体问题,到检查各种台账,查出的问题反馈给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督促科室整改并进行奖惩,然后专家督导组再次进行检查,直至符合质量要求。改变督导方式,按照三甲评审标准和医改要求,有时重点全面检查一个科室,详细检查医疗、护理、院感、教学等质量是否符合“三甲”标准,是否符合医改要求;有时对某一质量专题到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检查、督导,如专门检查值班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保单病种、抗菌药物应有和辅助药物使用等等。做到点面结合,普查和精准检查相结合。

按照医改和院领导的要求,对病人的收治标准、药占比、耗材比、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保单病种等指标进行督导检查、考核,使之符合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要求.检查各种病历1万余份,其中医保急危重症、单病种并2000余份,农合病历200余份,出院病历1000余份,检查门诊病历1000余份;对于书写病历好的个人和科室给予表扬奖励,对书写较差者给予处罚,共处罚600余人次,处罚金额10万余元。通过奖惩,病历甲级率由原来的92%提高到98%,病历各种缺陷率由原来的30%,下降至5%,杜绝了重度缺陷;检查14项护理核心制度情况,护理质量存在问题由原来的5%下降至2%;多次对院感重点科室进行检查,重点科室院感合格率100%;检查门诊处方10000余份,合格率由98%提高到99.9%;通过督导检查,现在医疗护理等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积极参加和协调有关部门工作:

(1)参与医保等病历质量检查工作,协助医保办检查单病种,现在单病种的参与率较前有了很大提高。

(2)参加门诊部对医技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

(3)积极参与社医科、信息科、科教科等部门的工作。给规培生、实习生和本院年青医生授课10余次。

三、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其他活动。

2018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决心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医院精细管理的要求,按照“三甲”要求,抓好质量监督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再上新台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医院督导专家组的作用,合理安排督导检查的时间和内容,继续探索适合我院特点的质量督导机制。

二、要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要督导一遍,做到专题督导和全面督导相结合,通过督导找出有关职能科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以整改,提高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三、继续做好三甲有关台账的完善工作,迎接三甲复评。

四、继续做好其他有关工作。

篇6:医院质管科2010年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实施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工作是医院安全的基础,医疗安全是医疗工作的核心,是医疗质量的保证。为此,质管科今年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这一主题上。现将一年来质管科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建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方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进一步建立建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为此,结合二甲等级复合评审细则要求,质管科年初制定了严密的工作计划。协助医务科完善有关的医疗规章制度,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大家学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制度约束和规范了广大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规范医疗病历及护理病历的书写,深入开展人性化医疗及护理,为我院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临床医疗护理制度,全方面提高诊疗水平。

为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与医务科一同,定期、不定期组织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和评价,判断医疗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定期组织各科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就各科室存在或出现的弊端及医疗安全隐患加以讨 1

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通过平时的检查使许多易于疏忽的问题得以解决,为临床安全医疗提供了保障。

今年质管科协同医务科、护理部全面强化了医院医疗安全质量管理,使医院的各临床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医疗质量服务的意识及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全年检查门诊病历16次,检查各种检查申请单书写10次,运行病历检查每月一次,共检查反馈医生出院病历4203份,二次反馈病历2894份(到11月20日止),护理出院病历4389份,二次反馈病历543份(到12.10日为止),并保证了每份出院病历都能严格按照《龙井市人民医院病历书写规范》要求书写。同时每周在院早会上反馈一周检查医疗病历中存在的问题,对病历书写不规范责任人给予罚款及通报批评,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各科护理病历检查份数、反馈内容、改进措施,并相应扣除护士长积分。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和质管科两名同志一年来的艰苦努力,医院医疗及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三、严于律己,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一年来质管科两名同志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

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坚持原则,严把出院病历质量关。两名同志 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工作,还经常把病历拿回家检查,以此来保证按时完成每月出院病历的检查反修任务。

总之,一年来在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我科较圆满地完成了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今天的成绩将成为历史,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形势十分严峻,医疗市场的竟争态势将有增无减,我们应认清形势,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应始终恪守这样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护理工作整体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篇7:三级医院质管办工作职责

一、引言

据统计,自200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后,已连续八年报考人数超过百万。2012年报考人数更是达到165.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毋雍质疑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获得了长足进步,已经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总体而言,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越来越大,而管理和培养机制并没有相应的变化,使得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有整体下滑的趋势。

二、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培养管理模式调整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研究生教育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确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努力培养出各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由于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历史较短,经验较为欠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投入的不足,学科专业设置口径偏窄,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比重偏大,培养规格单一,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立“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模式,理顺学校内部关系,带动研究生培养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提高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中之重。研究生具有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因此研究生的管理是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与本科教学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采取先进而有层次的管理模式。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质是校级管理机构将大量职权下移到学院(系)、学科两级,通过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内容,规范管理行为,改变职能过于集中的现状。能够充分强化各部门各层次管理职能,充分调动院(系)、学科两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形式,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是一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单位、学科专业、导师队伍以及管理部门的系统工程。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培养类型的多样化,研究生培养管理所承担的工作更加复杂和繁重,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模式,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日趋成熟的管理体系,实现对研究生培养科学和有效的管理。

三、更新观念,多方举措,进一步提升新办研究生教育的三级管理模式

1、积极构建精干而高效的管理团队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政策和理论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牢记责任,勇于奉献的管理队伍,对于“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模式的成功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级管理者要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树立精品意识、服务意识、开放意识和改革意识,完善淘汰机制,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管理团队新生成机制的出现。同时队伍建设既要严格规范,又要科学可行,做到管而不死,严而不板,与新变化、新形势相适应,使各级管理者能各尽其才,使管理团队更加稳定、精干和高效。

2、搭建开放而无障碍的信息平台

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顺畅是管理实施的保障,信息的及时流通、传递和反馈不仅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在学校—学院(系)—学科之间构建开放而无障碍的信息平台对于更好推进三级管理模式的运行意义非凡。这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使政令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達。校级职能部门把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各个学院(系)学院和学科,进行宏观指导,反之学院(系)和学科能把最近的工作信息汇报到校级职能部门,由校级职能部门汇总评估。二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以顺畅的信息平台来优化研究生培养环境,并提供有力的支撑条件,一方面制订网络系统的信息标准,确保报送上级各主管部门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建立研究生培养网站,使网站成为全校师生了解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窗口。研究生培养网站也实行校级职能部门、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使管理工作准确、快捷和及时,日常管理更加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充分调研,制度创新

对研究生的培养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个阶段和环节的管理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否科学完善,决定了各个环节能否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精神,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外的研究生教育现状、趋势与经验,认真征求导师、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立足于一个宽广的视野,找到一个正确的思路,深化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例如学科这一层面就应该建立和完善了辅导教师制、导师指导小组制、论文评审制等等,保证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得到制度化,如读书心得报告会、开题论证报告会、研究进展报告会、各种辩论会等,让各项培养制度与先进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落实。

4、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实行“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模式必须确立三级管理的总体框架,明确各级的责、权、利以及管理范围,学校致力于宏观管理,学院(系)充当好桥梁沟通的作用,学科搞好自身建设和教学科研,做到三方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实行“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的院校,从纵向来看,其组织设计是按照等级原则,以上下级关系为基础,权责从高向低作垂直分布,形成等级结构。该组织结构中的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管辖范围和相应职责,其所处的层级越高,管辖的范围愈大,职责与权力愈大。上级对下级的关系中,严格遵循学校—学院(系)—学科逐级管理与逐级授权的原则,形成层层隶属、层层节制的上下级关系。在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的规定上,也必须做到明确合理,最大限度地明确学院(系)、学科如何具体管理,职能部门如何归口管理。防止出现工作岗位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科学性,真正实现管理重心的转移。充分调动每一个层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分级管理后学院(系)、学科管理效率提高的前提,让各职能部门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相互合作,真正实现“小机关、大服务”。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无论何时,只要可能,就必须根据联合分权制的原则把各种活动结成一个整体。”因此“学校—学院(系)—学科”三级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个由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组成整体的各要素由原来孤立的、分散的各部分通过联系而形成有序化、组织化和集成化的合理结构。它能将各个管理层面凝聚为一体,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合力,最大限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使之产生出“l十1十1>3”的功效。

四、结语

在发展的大潮中,国家仍将坚定不移地推动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增长,在这一背景下管理者必须对研究生培养的本质与规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建立结构合理的管理层次,营造高层次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做到上下一致,共赴目标,为研究生教育培养开拓一个全面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性前景。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009年度课题“新办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生培养三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和优化”(桂教财基[2009]98号一般课题37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宝鹏,高平.研究生的群体特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篇8: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

许使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成为可能。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巨大的农村普药市场将为它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国内医药企业警惕的

是,跨国药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盘踞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从长期来看,未来10年国内药品需求增长将超过两位数。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推进,预计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但短期状况是,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放宽仿制药品申报(2006年政策又将收紧),特别是第九类剂型仿制,中药保护品种因为剂型仿制也陷于不受保护,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低投入、轻创新、走捷径的药品研发思路,使得国内医药制造业正逐步趋向加工型行业。费用上升,净利润率下降,医药行业竞争更加趋向价格主导,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20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使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高端服务集中,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普及性大大降低,10多亿人口被挡在了医疗保险的大门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主要围绕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解决医疗卫生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大部分二、三级医院

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将由社会资本接手

虽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医药分家尚需时日,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终方向是必定朝基层市场走。政府的宗旨是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投入,让每个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2006年可能会制定一个方向和策略性的方案。其中包括:所有的社区医院和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成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真正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会由社会资本参与,逐步转变为营利性医院,这将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

未来政府投入围绕公共卫生医疗系统;个性化、特殊性的医疗服务也将由社会资本接手,目前医疗资源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惟一没有放开的环节,而专业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可能通过个性化服务获取高额利润,医疗是民营资本最想进入也是最可能进入的方向,但整个进程方面在2006年仍然会比较慢,可能采取试点的方式推进。

农村普药市场机遇大

2004年政府开始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目前两网建设基本到位,2005年政府又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推行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一国家、当地政府和农民之间实行20元:20元:10元的费用分摊。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641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人口2.25亿,共有1.63亿农民参加,部分农民开始用上基础用药,预计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将大力推进,全国试点县范围扩展至40%。至2008年覆盖全国农村,在750亿元的农村医疗市场将有近500亿元的药品规模逐步释放。新增消费对于普药来说,是较大的市场机遇,更多的内资企业可能在农村市场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未来5-10年内,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仍然是高端市场外资、合资占主导,中低端市场内资企业求生存的状态。

处方药销售进入冬天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旧体制的衔接阶段,政策走向将是实质性地降低药品价格。2006年,药品降价仍然会来自两方面:政府降价和市场降价。

政府降价:如果2400种国家定价药品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并根据国家规定的渠道医院加价比例制定最高零售价,降幅较大的药品将是委托给居间人销售的低出厂价药品,处方药销售渠道的价格泡沫将会被大大挤压。

即使不能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部分药品也会强制降低最高零售价,这一时间可能会在2006年上半年。

市场降价:企业在医院市场参与招标,竞争使产品价格必定降低;非品牌产品在OTC(非处方药)市场只能采取低价策略。

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购销行为、药品在流通各环节合理加价、挤压药价泡沫、利用行政价格机制淘汰一批低水平竞争医药企业可能成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

这样做可以将控制了中国医院处方药销售70%的个体经销商居间人挤出医院药品销售环节,将个人非法赚取的高额利润让给消费者,当然这一过程可能要耗费2-3年的时间,虽然在政策法规的推进过程中,众多药企或许将推出一些变通手法,但毋庸置疑,药品回扣的主要滋生群体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我们认为2006年处方药的销售将进入冬天,处方药营销模式将转向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在这场变局中,具有渠道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可能走过行业的冬天。企业的应变策略应该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领先推出新品,保持稳定的利润率。

跨国资本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医药行业的高附加值环节是药品研发和营销。跨国药企基本上都走过了最初将药品出口进入中国销售,到实现生产本土化。如今,跨国药企的资金将不断流向国内的高附加值环节,走向研发本土化。

篇9:分级诊疗对三级医院的影响及探索

【关键词】分级诊疗;三级医院;医联体

一、分级诊疗对三级医院造成的影响

现阶段,分级诊疗在医疗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在依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中采取分级的方式,促使不同机构依据自身的属性承担不同的治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分工,并且在合理应用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可以真正实现新的发展秩序,即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虽然目前三级医院仍然占据着医疗体系中绝对的优势地位,但同时也有各样现实的困难横亘在分级诊疗落实的路上,来自政策,资金,科技发展,社会变化等各方面的合力终将对三级医院造成巨大冲击。

1.门诊业务量减少,收入减少

分级诊疗将首先冲击三级医院的门诊业务量。采取分级诊疗措施后,三级医院的门急诊人次、医疗总人次的比重有所下降,县级医院逐步增加。如此一来,门诊量的下降在影响医院整体业务的同时也对医院的收入造成影响。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我国虽然采取了差额拨款的方式,但是对于收入比较差的医院而言,仍旧需要靠自己的创收养活广大医务人员。

2.三级医院发展受限

政府在落实分级诊疗过程中,会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模扩张政策。其中在2015年我国卫计委发布文件,并指出床位达到1500张的公立医院在另增加床位的时候需要上报给国家卫生计生委进行备案。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三级医院的各项业务指标已经出现饱和化现象,当采取分诊模式之后,则会无法扩大医院的规模,无法提高医院的业务量。

3.人员流动性过大

在2014年年底我国便推出了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相关意见,并且在2015年“互联网+”模式推出之后,我国互联网医疗领域得到了创新发展与进步,资金得到扩大,人才等到重组,并且优秀医生资源也被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抢夺。当前,我国三级医院业务量不断加大,收入不断减少,尤其是医务人员的流动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工作环境、学术发展前景、工资待遇明显优于基层医疗单位,导致大量基层医疗单位优秀人才及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吸收到省级大医院,分级诊疗的落地和各方面的冲击所导致的医务人员流动性提高将加大医院管理难度,对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实践都造成一定影响。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医护人员之间的竞争,而是医院平台(组织、制度、文化)之间的竞争。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服务功能将显得更为重要。

二、探索三级医院对分级诊疗的应对之道

分级诊疗给三级医院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新形势下如何针对我国三级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成为了当前较为重要的任务与内容。

1.打造相对紧密型医联体

当前,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各个医院在遵循自愿的原则与准则中形成联盟组织,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因为每一个医院的经费来源不相同,往往会导致联盟组织出现分散的局面,并且无法针对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权责分明的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联盟组织内缺乏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双向转诊的过程中无法实现良好的医疗服务,也无法实现远程会诊等。针对这些情况,三级医院理应发挥自身的龙头优势,主动与下级医院结成相对紧密型医联体,通过三级医院的技术支持,专家出诊,设备共用等对下级医院技术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同时三级医院也可及时筛选发现疑难病例增加自身经验积累,加强自身专科建设;以卫生政策和医保政策为紧密型医联体构建与发展的指南针,要从根本上保证与国家方针保持一致。另外还需要积极改善医务人员流动现象,将组织不稳定现象打破,比如可以根据义务人员的实际发展需要提供各项优惠政策,比如经费问题、保险问题等,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医务人员在联盟内部机构执业,这样可以实现组织的稳定性,并且也能够对医疗环境加以调整。

2.革新业务结构,创建重点科室

正如上文所言,当前所采取的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诸多三级医院门诊量减少,面对这种情况,三级医院则需要借鉴国外优秀的经验,要对自身的医疗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笔者认为,三级医院可以采取增加大病与专病的联合会诊方式,并且积极提高住院病人的入院标准,积极创新医院的业务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单位的服务量价值。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弱化小病科室,要创建重点科室,还要在原来发展基础上缩减门诊的业务量,鼓励各义务人员鼓励科研开发。当然,医院还需要开设专门的门诊,加强对疑难疾病的治疗,比如老百姓在去医院检查时可以先去普通医院门诊,在对病情确诊与甄选之后进行转诊治疗,这样才能真正将分级诊疗的作用进行发挥。

3.加强对县级医院的合作

分级诊疗的目标是“大病不出县”,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观点是由于县级医院自身具备诸多优势,可以将其归纳为分级诊疗的守门员,并且县医院在分级诊疗中具有话语权,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三级医院需要加强对县级医院的合作,并且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加强与县级医院的联系,不仅为医院提供优秀人才,并且也可以保证患者的基本利益。

4.加强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

近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民营医院发展势如破竹。三级医院应利用自身医院品牌,结合民营医院的灵活和高效的特点,通过市场手段,缓解因分级诊疗、医药分离、医生多点执业所带来的收入压力,在技术和架构上与民营医院合作共赢助力医改成功,从而为患者,医院和社会创造价值。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分级诊疗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不仅对当前的医疗体系格局产生影响,并且也对我国三级医院的发展提出机遇与挑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三级医院需要对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优势加以分析,并在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占山.中国医师多点执业现状综述[J]中国社区卫生杂志,2014,9(3):15-16.

上一篇:送妈妈的感恩节祝福语下一篇:成校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