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2024-04-15

自制火山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自制“火山”教学案例

张学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火山喷发的原因。会利用实验材料自制“火山”。明白自制“火山”的原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会火山喷发的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火山“喷发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用实验器具自制“火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托盘、烧杯、药勺、药物盘、红墨水、小水瓶、泥土、洗涤剂、小苏打、白醋等。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图片导入: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风 光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教师讲解)问:同学们,刚才看到的美景,你们觉得怎么样啊?(很美)同学们也许不知道,这些都是自然的造化,是自然造就了这些美景,你们猜猜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美景呢?生答(火山)。师:你们知道火山的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找同学自由发言)师: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电视看到的火山喷发,今天啊,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播放完毕,师提问;火山喷发如此壮观、美丽,今天,在教室,我们来做一个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吹气球。(出示游戏规则)谁最先吹破气球的两组获胜。师:老师布置这个游戏是有目的的,老师采访一下获胜的同学,气球是怎样破掉的?什么地方先破掉?(最薄的地方)有什么从里面冲出来?(空气)其实空气从气球里面出来,就像岩浆从地球内部冲出来一样。(播放幻灯:在岩层下,由于特殊的作用,如地壳的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岩浆由于高压的作用向外冲,由于岩浆的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会把周围的岩层融化,岩层变薄了,岩浆就冲出来,形成火山。)师:以上就是火山喷发的原因,我们今天能不能在教室也来一次火山喷发呢?生肯定回答(不能),师:同学们,我们虽然不能在教室真正的火山喷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模拟火山,来自制“火山”。(板书课题)小结:教师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游戏的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火山的探究和对实验《自制“火山”》的热情.2、准备实验:师:首先老师告诉大家实验所需的材料,(幻灯播放)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材料,下面大家取回材料,用你们智慧的大脑想一想怎样自制“火山”? 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幻灯指出正确的实验步骤。

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温馨提示。

3、实验开始:师指导学生实验,并填好实验报告单。(播放背景音乐)

4、学生汇报

师:请各组派两名代表到讲台前,并分别介绍本组实验的白醋、小苏打、红墨水、洗涤剂的用量,以及“火山”喷发的持续时间。

小组代表介绍作品。

师指导学生说出本组作品与其他组作品的不同,有什么缺点? 生汇报。

师;你认为哪组的作品最成功?并说出理由。生汇报。师:下面,老师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在本节课让所有的“火山”一起喷发、一起展示呢?

生:能,并展示六组同时喷发的场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实验都很成功,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理使火山喷发了呢?大家讨论一下。小组内讨论,汇报。

小结:师幻灯揭示原理(醋和小苏打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火山”喷发产生的主要气体。它所产生的气泡在瓶底聚集,最终使瓶内的液体涌出“火山口”,沿“山体”向下流。而洗涤剂是加快了醋和小苏打之间的反应。)

5、谈收获。

6、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很多,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开心,老师很欣慰,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注意观察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并且老师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火山,成为一名探险家、发明家。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醋和小苏打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现象,体会火山喷发时的壮观景象。达到学有所得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篇2: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一开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显微镜的知识,然后便开始发显微镜了。打开包装,里面有上一届六年级同学做的苍蝇翅膀标本,还有一个载玻片,只要把水样滴到载玻片上面,就可以进行观察了。我的水样是在小区内的池塘里取来的,当时我用矿泉水瓶子盛了一些,然后放在我的书桌上,不去管它,让它“自生自灭”,就这样放了两周的时间,估计里面会有很大的变化吧。

我和蔡俊俊先把苍蝇翅膀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调了一下反光镜,就开始观察。奇怪的是,我看到的是一片红色,什么也没有。我便让蔡俊俊试看了一下,他却看见了!嗯?怎么回事?我冥思苦想,也没想出个究竟。突然,王睿智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他说:“光太刺眼了,我都看不清楚。”我听到了“光”这个字,便一拍脑袋。对呀!我自己的手挡住了镜子的反光,所以才看不见的!于是我小心了起来,把手背到后面。终于,我看到了苍蝇翅膀,翅膀上的纹理非常清晰。我小声喊了一声:“欧耶!”然后又对蔡俊俊说:“我们观察水样吧。”蔡俊俊似乎也很兴奋,说:“好!我们看看水样上有什么!”

我拿出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水样,开始观察。我用老师发的滴管,在水样里轻轻吸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在载玻片上滴了一滴,便把眼睛对准了目镜。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水里竟然有许多“小芝麻”在爬行!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大声对蔡俊俊说:“你也看看吧,里面有‘小芝麻’在动唉!”他低头看了一会儿,也兴奋地喊了起来。

这时,老师正好走过来,我们抑制住激动的心情,请老师看看里面爬行的是不是微生物,老师仔细看后,也高兴地说:“对,你们成功了。”我和蔡俊俊一拍手,一起喊:“真的成功了!”

快下课时,老师作了总结,告诉我们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篇3: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开发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 发展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理论, 本章对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方案设计优选进行了分析。

1 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方案设计的阶段

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项目周期长、投资大、影响因素复杂, 一旦决策失误, 给国家和投资者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确保方案设计及优选的科学合理性, 对整个气田开发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各气田开发的实际经验表明, 一个气田开发, 大体要按以下三个主要程序进行, 即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的准备阶段、正式编制气田开发设计方案和实施气田开发方案 (包括调整和完善) 三个阶段[2]。

1.1 编制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方案的准备阶段

在深层火山岩气田勘探基础上, 要做好几项主要工作, 形成开发初步方案与可行性研究报告。

1.1.1 气藏描述、分类及综合评价, 可以说

从发现气田到编制出田开发方案是对气藏描述与气藏评价的过程。

1.1.2 初步核算地质储量, 标定采收率, 估算可采储量。

1.1.3 气藏工程初步论证, 内容包括:

气藏类型、层系划分、井网部署、开发阶段划分、单井产能、废弃压力等以及提出有效可行的开采方式和采油气工艺。

1.1.4 进行早期数值模拟, 初选开发方案, 估算开发指标, 做出经济效益评价。

1.1.5 形成气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

国家主管部门审批, 以取得油气田的开发权, 基本内容是:a.储量评估, 评价已批准探明地质储量的可靠性及核算结果;b.单井产能核定, 据测试资料确定稳定产能;c.合理开发规模, 最合理的采油气速度与年产能;d.气田工程要确定上、下游一体化供销系统, 包括有效的用户供气协议书 (含气价) ;e.经济评价:核心是气价问题, 确定井口价与用户价, 论证经济 (效益) 可行性, 不补贴, 有利润, 用户有得益;f.节能与环境保护论证;g.综合报告:开发方案概念设计、投资、融资、收益等。

1.1.6 气藏试生产区。

按正规开发方案进行设计, 用正规井网和开采方式, 提前投入开发, 为全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取得可靠数据, 以指导其它区块的正式开发。

1.2 正式编制深层火山岩气田开发设计方案

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初步开发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后, 以深层火山岩气田地质特征为基础, 进行气田工程、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和地面建设工程的总体设计, 形成气田整体开发设计方案, 主要内容为:气田基本情况与地质特征;分层的储量计算, 可采储量及溶解气 (凝析油) 储量与评价;开发部署, 即开发方针与开发原则;开发层系、井网、开采方式、阶段划分、单井产能、开采速度;气井的增压开采时间条件与废弃压力;开采规模及稳产分析;钻井工程与完井方式;采气工艺技术;开发指标与经济分析;开发方案优选:多种方案设想与论证、动态预测、指标评价和推荐方案;实施要求:产能建设步骤、开发井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采气工程及气层改造技术、气田地质研究、集输、净化及天然气的下游工程配套[3]。

1.3 深层火山岩油气田开发方案实施与调整完善

在取得气田的开采权 (申请登记“油气开采”项目, 并获批准) 后, 即正式开采气田。气田开发设计方案是分阶段实施的, 即产能建设阶段 (是保证方案实施的关键) 、稳产开采阶段、产量递减阶段和低压 (气田) 低产阶段。对于每一阶段的地面工程建设与地下工程建设与实施都要严格按方案设计指数和配套标准完成[4]。

由于设计方案毕竟是在资料不足情况下制订的,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 不可能全部符合客观实际;同时,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提高, 对气田开发会不断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气田开发设计方案必然要在正式开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使之达到提高采收率和稳产高产的目的。

2 优选开发方案的方法

2.1 TOPSIS法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即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简称TOPSIS法) 是由Hwang和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 后来Lai等于1994年将该方法拓展到多目标决策。TOPSIS法是一种距离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进行方案排序。基本处理思路是借助于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思想, 通过构造问题的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 并以靠近理想方案和远离负理想方案两个基准作为评价各个对象的判断依据。所谓理想方案就是设想的最期望的方案, 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所有备选方案在各个属性下的最好值;负理想方案就是设想的最不期望的方案, 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所有备选方案在各个属性下的最差值。具体操作就是:首先建立初始化决策矩阵, 而后基于归一化后的初始矩阵, 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 最后分别计算各个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 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 最后进行排序, 并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2.2 TOPSIS法的改进

通过与正、负理想点的接近程度来判断方案的优劣似乎能够解决现存的所有问题, 当第i个方案越接近正理想方案并且越远离负理想方案时最优。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足, 用这种方法计算与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 可能出现两方案同程度同时接近正、负理想方案的特殊情况, 即一方案接近正理想方案同时也接近负理想方案, 另一方案远离正理想方案也远离负理想方案。

3 结论

文章依据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的步骤和原理, 对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开发方案进行评价时, 必须建立了一套涵盖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指标, 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如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优选, 这样才能使优选出的方案不仅技术上先进, 而且经济上可行。

参考文献

[1]徐正顺, 王渝明, 庞彦明等.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的开发[J].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2) :74-77.

[2]曹宝军, 李相方, 姚约东等.火山岩气藏开发难点与对策[J].天然气工业, 2007, 27 (8) :82-84.

[3]高先志, 沈楠, 何万军等.彩25井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形成条件[J].天然气工业, 2008, 28 (5) :18-20.

[4]刘振生.油田开发生产基本实体的基础数据维护模式研究与设计[J].数字石油和化工, 2008, (8) :7-9.

篇4:自制教具助推物理教学

【关键词】 物理实验 自制教具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如今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已偏离了健康的轨道,重演算轻动手几乎是每个基础学科教学中的通病,以致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严重欠缺。物理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自制教具是最基础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一、开展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它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制作等多方面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师生共同参与实际动手制作教具,从选材到加工及至实验,由粗到精,由不满意到满意,由失败到成功,在这个多次反复实验过程中,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观察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应该培养的最基本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而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例如:制作简易显微镜,取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筒作为镜筒,选择焦距长短不同的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3cm和9cm),这时学生就会思考长焦距作目镜和短焦距作目镜有什么不同呢?这时他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他用长焦距(9cm)的透镜目镜去观察树叶,再换用目镜为短焦距为(3cm)的透镜观察树叶,看有何不同,通过分析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应怎样配置凸透镜。通过这简易的实验制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且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某著名科学家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你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实验室中的仪器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要按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若非正常损坏,学生还要赔偿。有些仪器而且比较贵重,学生实验时普遍存在害怕心理,导致学生实验时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常常被压制,而学生自制的教具,取材容易,自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制作,这个是商品仪器所无法比拟的,这方面它就能极大的培养学生实验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来直接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自制教具可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俗话说“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能导致发明创造”,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实验的热爱,组织好实验教学,根据知识的要求和特点,精心组织好每一个实验,同时要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增设一些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具,如讲大气压强时,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进一些水,当把两套着的试管忽然朝下时,学生会想到中间的试管会掉下来,但是,观察却是另外一种现象,细试管却在徐徐上升,这意外的结果却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对动手实验的参与意识是很强的,然而学校实验室不可能整天对学生开放。所以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做实验,从中领悟到一些物理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的途径

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必须从实验出发发挥各学校的自身优势,就地取材,抓住时机,组织师生拓宽开展自制教具的活动的领域。

(1)发挥优势,师生动手,就地取材,自作教具。当我们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怎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一知识点,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起讨论怎样设计这个实验,最后得出实验方案,然后要求学生从日产日常生活中收集器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制作教具。例如当我们学习过潜水艇的原理之后,教师提出怎样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制作简易潜水艇?然后要求学生讨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布置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旧眼药水瓶,一根铁钉,细橡皮管一根,洗耳球一只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制作,一起实验,制作好简易的潜水艇模型并让学生演示给其他同学看。

另外,还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和学生身边的文具做实验,如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实验、用水与镜子做光的色彩的实验、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笔做摩檫力的实验、等等,这些器材对于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学生明白:其实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2)由易到难,精益求精制作教具。通过简易教具的制作,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小实验的教具。但是一些较复杂的实验,单凭这些教具是完不成的,必须从实际出发,精益求精,研制教学中需要的教具。如上面讲的制作简易的实验在学生演示之后,师生共同讨论针对学生在设计中的缺陷,找出更好的方法改进它,使它成为更加完美的教具。再如用雪碧瓶不仅可以简单的演示物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而且更复杂的可以制作浮沉子,浮力产生的原因,自动饮水器等实验。这些教具都需要在初步制作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制作出更完善的教具。

篇5: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我的魔法老师是萧山日报社的水晶老师,是她为我开启了这段神奇之旅过冷水实验。水晶老师先给我们播放了魔术师手中神奇的水,水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冰,这段视频让我既惊讶又好奇,到底是什么魔法呢?水晶老师讲解结束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做起实验来。

这个实验看起来特别简单,把纯净水放到冰箱冷冻层四个小时就可以了,我心里想:这也太简单了吧?没想到,四个小时后我打开冰箱门,发现纯净水已经是冰水混合物了,根本没有神奇的事情发生,我开始动脑筋思考起来,是不是冷冻的时间太久了呢?还是没有用毛巾包裹着纯净水呢?明天我一定要再做一次!

第二天,我又重新开始了过冷水实验,老师说水越纯净越容易成功,但是我也想看看杂质较多的矿泉水会不会成功?所以我又增加了一瓶矿泉水,这次我用毛巾包裹好这些水,耐心地等待。三个小时过去了,我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拿出纯净水摇动了几下,发现纯净水还是液体,我想肯定是冷冻的时间太短了,又重新放了回去。半个小时以后,我又打开了冰箱门,小心翼翼地拿出纯净水,轻轻地拍了它一下,可是还是没有结冰,妈妈让我用力的摇一下,没想到水唰的一下就成了冰,我高兴地大叫起来,紧接着我又拿出矿泉水,但是矿泉水不管我怎么晃动还是液体,那就继续冷冻吧!半个小时后,神奇的魔法再一次上演,我又成功啦,简直太棒了!我赶紧跟水晶老师也分享了我的成功,老师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这个魔法实验是因为纯净水中只有很少的凝结核,所以它可以在0℃的时候一直保持液态,但在加入固体或者晃动时,不稳定的过冷水会迅速结冰,就发生了水瞬间结冰的神奇现象啦!

篇6:《火山爆发》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火山爆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对火山爆发的现象感兴趣

2.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3.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

难点: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火山模型(用杯子、盘子和太空泥手工制作)、可乐饮料

2.小苏打、白醋、红色颜料水

3.火山爆发视频、火山原理图、PPT(小苏打和醋的用途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火山爆发现象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上午好,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视频里发生了什么事?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播放火山爆发视频)

二、观察视频,初步了解火山爆发的现象以及原因教师提问:

1.同学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火山爆发时,首先从火山口喷出大量气体,之后蹦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

3.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请同学猜一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

教师总结: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在我们居住的地下深处有很多很热的岩浆,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上升到离地球表面很近的距离时,岩浆就会找个出口(地壳薄弱处或裂缝)喷发出来,形成了火山爆发。(火山原理图)

三、模拟火山爆发,让学生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产生二氧化碳。

1.教师:同学,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火山(火山模型)到我们班做客,给同学们带来个小实验—火山爆发,来一起感受下火山爆发的现象。

2.介绍物品:今天我们做小实验,需要用到几种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a.出示红色颜料水

提问: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

小结:这是红色颜料和水混合在一起变成的,它来当做小火山的岩浆哦。b.出示小苏打

提问:同学,这是什么啊,它是什么颜色的,再来试试摸它有什么感觉?(请同学感知猜测)

小结:它叫小苏打,小苏打有很多用处,平时我们做糕点也会用的它(小苏打用途图片)

c.出示白醋

提问:同学,这又是什么呢,平时妈妈做饭时也能用到哦,请同学闻一闻、尝一尝吧!(请同学感知猜测)

小结:酸酸的,对,这就是白醋,在妈妈做饭会用到它哦(醋用途图片)3.教师先做实验,学生观察

教师:好,同学,实验马上开始了哦,第一步,倒入红色的颜料水;第二步,加入几勺白色的小苏打;第三步,慢慢倒入白醋。

提问:

1.哇!老师的小火山爆发啦,那么老师的.小火山爆发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有很多气泡)

2.为什么老师的小火山会爆发呢?(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请几个同学来试一试我们猜的对不对。(引导学生操作验证)

教师小结:因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气体叫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我们的小火山爆发哦。3.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下呢,好,我先请位小老师示范下,再请同学们一起做小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感知火山爆发的现象,实验结束时提醒学生整理实验材料)

四、活动延伸

小科学家们,你的实验成功了吗,今天我们知道了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可乐也会出现火山爆发的现象,我们来试试吧,(先摇一摇,观察里面有很多气泡,再打开,发现可乐喷发出来)咦,为什么可乐也会爆发呢?因为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会让可乐爆发哦,但是喝这种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不好,所以我们要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哦。

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给你布置个小任务,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火山的其他秘密,下次和同学分享哦。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对其内容和小实验很感兴趣,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有个上桌操作环节,我的引导语没有说清楚,导致孩子们有些混乱,想迫不及待去做实验,我没有及时变通,及时放手;语言不太精炼,用词不太准确;火山原理图比较难,没有很仔细的带孩子们观察了解;为了强调重点和难点多做了一遍小实验,强调醋和小苏打混合可以产生二氧化碳,验证过程有点冗长。

篇7:《火山》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开始,我播放世界各地的火山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给予学生以视觉刺激,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猜想火山形成的原因这个阶段,学生能够较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但是学生没有回答道我想要的猜想。这个地方我非常地疑惑,如果没有想要的猜想,是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还是让学生去做实验呢?经过这些天的思考,我想如果继续进行引导的话,讲授的痕迹就会太重,我们科学需要学生进行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经历进行合理的猜想。因此,我现在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进行猜想,我会知道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和发现,去总结抽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形成新的知识。科学实验不仅要证猜想是正确的,还可以正面猜想是否是错误。而且在教学中,错误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问题答案。

学生设计实验的方面,学生都能够设计实验。但是我认为都能够较好的进行实验的设计。

篇8:自制火山教学设计

1.1风格主题设计不突出

导视系统在公园内的表现多数是视觉导视系统。那么视觉导视系统的载体就是导视牌, 导视牌的主要作用就是突出表现导视牌的功能性, 能为游客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 让游客能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导视牌的存在, 了解到其中的相关信息以及指示信息, 那么导视牌的风格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海口火山群地质公园内的导视牌颜色选用的基本与周边事物颜色相近的设计理念, 目的肯定是为了融于自然, 突出对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保护的决心。恰恰是这个理念, 园内的导视牌设计不突出, 在指示信息方面失去了自身意义, 常常会被忽略导视系统的存在。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的主题特色就是火山和火山岩, 但是园区内的导视系统与所有的普通公园的导视如出一辙, 根本就毫无风格特点。让游客感到视觉疲劳, 从而失去游憩的兴致。有的导视牌运用了很扎眼的颜色, 假如游客走到这个地方, 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就是突兀的视觉感, 产生了很不协调的感觉, 完全不会有想再看一眼的感觉。选择导视牌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色彩选择时不要形成鲜明的对比, 太过突出或者太过隐蔽, 都不能起到良好的说明导视作用。

1.2个体导视与周围环境不融洽

公园导视系统是整个园区构成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与园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但是中国公园的现状却是在整个园区设计建造完毕之后, 由商管物业接手统一操办,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不科学的。因为在后期商管物业很难考虑园区的整个综合因素, 因地制宜的去建设导视系统, 更不会考虑整个导视系统的风格设计, 导致整个园区的导视系统过于商业化, 而且有不合理的工程配套条件, 更谈不上建筑师整体概念的引入, 很难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很多是不论不类, 画蛇添足, 成为整个建筑的败笔。以海口火山群地质公园为例, 如图 (1-1) 图 (1-2) 。

园区导视系统的规划应该纳入到整个公园的整体规划中, 达成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的和谐画面, 图 (1-1) 中2个导视牌摆放重叠, 游客只能读取到前一个导视牌提供的信息, 后面的导视牌完全隐藏在了周遭的环境中。园区导视系统应与周围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相协调, 不过不是导视系统完全融入周围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无论导视牌的材质, 颜色还是造型都不能给游客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

图 (1-2) 所示导视牌被园区的景观盆栽遮挡住了, 这样的设立, 突出了园区设置导视牌的规划师没有从情感出发, 这个导视牌完全就是浪费资源, 根本起不到导视和提供必要信息的作用。导视系统的存在就是要显眼, 能让游客第一时间看到, 从图 (1-2) 中看出, 游客需要细心地翻开盆栽去观察导视牌上提供的导视信息。

其实正确的是应该在设计园区的中期时就对导视系统做一个整体的设计规划, 设计师应与其他专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这样对导视系统制作的后期, 就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1.3信息内容不完善

导视系统在园区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为来到园区参观游览的游客提供必要的园区指示信息。

篇9:中国的活火山与火山监测

死火山、活火山

按照火山的现今活动状态和喷发的历史,可以把火山分为死火山和活火山,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休眠火山。所谓死火山是指其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活火山是指现在仍在喷发或有明显的预期喷发迹象的火山,也有人习惯上把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属于活火山,是指在历史上喷发之后现今仍处于静止状态,但将来仍可能喷发的火山,或是指在两次喷发之间的较长时间间隔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在火山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按照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来确定火山是否属于活火山,但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一,可以是1万年、5000年或者2000年。究竟采用哪个时限,不同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例如位于西太平洋岛弧的日本,火山活动的频度很高,该国就把2000年以来有过一次喷发的火山统称为活火山。我国火山活动频度低、喷发间隔周期长,因而把1万年以来有过一次喷发的火山统称为活火山。

我国的活火山

我国已知全新世(约1万年前至今)活火山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此外,在大兴安岭、新疆、台湾等地也存在若干活火山,例如长白山天池火山、龙岗金龙顶子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镜泊湖火山,云南腾冲的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等活火山,大兴安岭沿线的阿尔山、柴河、诺敏河、鸽子山、乌兰哈达火山,新疆于田火山群的卡尔达西火山,海南岛琼北火山群的马鞍岭、雷虎岭火山等。在我国已知与待定的活火山中,以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火山灾害最为严重,其直接灾害与间接灾害已经引起了全球火山学界的关注。

按照地理构造位置,专家把我国新生代火山划分为两大区域:一是沿我国东部大陆边缘形成的数以百计的火山群和火山锥,它们也是环太平洋火山链大陆内部火山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位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与板块碰撞作用有关的火山。尽管l万年来这些新生代火山大多不再喷发,但历史上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火山喷发还是不少。如《李朝实录》、《长白山江岗志略》记载的长白山天池火山在1668年、1702年和1903年相继发生过不同规模的喷发,喷发物影响范围近至天池火山口周边,远至朝鲜东海岸。大约在1000年之前,天池火山发生的喷发被认为是全球2000年以来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喷发物体积达120立方千米左右,火山灰在日本北海道的堆积厚度有5厘米。喷发柱升到空中25千米,其顶部伞状云最大高度则达到35千米,进入平流层的火山灰云对北半球的气候产生了长达6年的严重影响。再如黑龙江五大连池的老黑山、火烧山火山于1720~1721年间和1776年间发生喷发,在当地政府官员给皇帝的奏折中详细记录了火山喷发的具体过程乃至伴随地震的发生过程,包括熔岩流流动时阻断河流而形成五个相连的堰塞湖的过程,老黑山喷发后火烧山又开始喷发的过程,以及最后火山灰向东飘过,人们向西逃跑的过程都被一一记录在案。新疆于田县昆仑山西部的卡尔达西火山(也称阿什火山或l号火山)的最近一次喷发发生在1951年5月27日,这是我国最新的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火山碎屑喷泉被修路的解放军战士看到,后来的《新疆日报》登载了这次火山喷发现象。除了这些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火山喷发外,研究人员根据其他一些技术手段确定我国1万年来有过喷发的火山还有多座。例如镜泊湖火山5000年来有4~5次喷发;龙岗火山群中的金龙顶子火山约1700年前发生过喷发;大兴安岭主峰的焰山火山约2000年前发生过喷发;距海口市仅15千米的琼北马鞍岭、雷虎岭火山,全新世曾有过两次喷发等等。

火山监测

由于火山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巨大,因此对火山进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当前,研究人员已对我国境内的重点活火山作了不同程度的探查与监测。“九五”期间,人们在长白山天池火山、云南腾冲火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建立了火山监测站,改变了我国对火山不设防的历史。在“十五”、“十一五”火山项目工作中,在对重点火山加强监测的同时,还拓宽了监测范围,相关科学研究也都取得了不少成果。

与预报地震相比,火山喷发地点相对较稳定,喷发机制比较清楚,因此专家们对火山的喷发预报具有更强的信心。火山监测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火山在喷发前,由于岩浆的增压、从深到浅的运移等作用,都会在火山下方附近出现地震活动增加、地表形变和地球化学、热、电、磁等异常现象。由此,地震、形变和地球化学等监测手段已成为过去30多年预报火山喷发最为有效的工具。目前,在全世界有史以来曾喷发过的500多座火山中,有200多座火山都开展了地震、形变等监测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功预报火山喷发的经验。此外,火山区地温研究、卫星遥感及地球物理场的监测有时也是进行火山监测工作的有效方法。

以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监测为例,近年来吉林省地震局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站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天池火山流动地震台网监测的地震频率表明,天池火山在2002年夏至2004年末发生了一次“火山不稳定”过程。在这期间,监测到数次由微小地震组成的地震群,这些地震震中集中于天池火口湖附近,震源深度多在天池水面之下3千米左右。伴随地震增加事件的地表形变作用也比较明显。天池火山温泉水化学测量结果表明,温泉水属典型的深循环水,据钠一钾地热温标计算的热水储库水温高达164℃,热储埋深5.5千米。地下水层状结构特征表明,在该区地壳深部可能存在一个稳定的热源和深源气体源。自2005年开始,这些“异常”又趋于静止了,不同监测方法得到的火山活动水平又恢复到了平静状态的背景值。由此可见:长白山天池火山是一座极具潜在喷发危险的活火山,尽管它已经休眠了数百年,不过,人们也不用过于恐慌,因为这座火山目前还没有达到马上就要喷发的程度。 (文章代码:101211)

篇10: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篇一: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因为一提到火山地震,尤其是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危害,就会陷入那种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本课的内容较多,我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三人小组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自救知识时稍显匆忙,应让学生模拟演习参与其中;、由于公开课自身稍有紧张,课堂语言有几处不够准确、不够精炼。

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篇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用图片导入新课,在讲述火山的成因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就是火山喷发的内因、喷发物、火山的利与弊以及火山的类型。

本节课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是这学期才从事科学教学,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预计中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备课,花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备课。大量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以及课件等等,然后备课。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避免口头语。

第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多讲,尽量把他们知道的知识都讲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有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他的知识面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广,如果让他回答的话,别的学生根本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故意不提问他,孰不知,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以后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句,老师知道你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最后,上完一节课一定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

篇三: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篇11: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着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篇12:心中有火山的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随便发火的危害,掌握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认识情绪失控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理智控制,“愤怒”。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情绪的自我控制力,对不道德、违法行为敢于愤怒,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

1、用理智控制“愤怒”

2、如何正确认识“愤怒”的情绪

难点:用理智控制“愤怒”

学习方法:读书勾划出知识重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案例分析

导学过程备注

一、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文,弄清下列问题

1、阅读《火山》,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感悟?

2、阅读P17的两则材料,思考:他们发泄愤怒的方式可取吗?为什么?

3、愤怒只有破坏作用吗?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吗?

4、阅读P20《珍惜愤怒》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悟?

5、阅读p21-22的材料,思考:

(1)、在场的围观者该不该愤怒?他们应该怎么做?

(2)、如果面对类似的情景,大家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会有什么后果?

(3)、在你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你愤怒的.?

(4)、现在,请你重新评价一下愤怒的作用。先自学后展示再教师小结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并解惑

1、友情提醒:发泄怒火时应该注意什么?:

2、自我反思:1、最近这段时间,你“钉”了几颗“钉子”,都是为了什么样的事?后来事情的发展如何?

2、这些“钉子”给别人造成了哪些心灵之洞?

3、现在回想起来,哪些脾气是你不该发、不必发的?你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3、友情链接:消解愤怒情绪的方法:

4、专家寄语:愤怒不等于冲动,即使在愤怒之下也要有理智的行动。

三、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一再积累时,我们一般会

A眉飞色舞B手舞足蹈

C心满意足D产生非怒的情绪

2、“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先生的这一诗句表明

①怒只是破坏作用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心平气和

③怒也是一种力量④愤怒也可以出诗人

⑤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③④⑤

二、材料阅读,分析问题

一条河豚喜欢在桥墩间游来游去,不小心迎头撞在桥墩上,它便怒气勃发,无论如何都不肯走开,于是,张开两腮,竖起鳍刺,满肚皮充满怒气,浮到水面上来,许久都一动不动。这时,鱼鹰掠过水面,抓过河豚吞而食之,享受了一顿鲜美的午餐。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上一篇:乡经管站述职报告下一篇:“雪花”飘飘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