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与评析

2024-05-25

影视欣赏与评析(共8篇)

篇1:影视欣赏与评析

英美法律制度与影视欣赏— 体验不同社会文化

姓名:刘将

学号:119024483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料119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摘要】人是天使与魔鬼的两面体,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只能依靠法律并且设计出一整套互相制约的程序,于是有了法律。法律事实上是对人性的控制、制约。电影中一直在表现人性,人性的尊严与爱、人性的懦弱与邪恶。法律电影也从一定层面告诉了我们一些不能说出来的东西,一些学校中没有的东西。

【关键字】英美法律影视陪审团监狱谋杀

【正文】

一、前言

转眼已到弱冠之年我,却对法律还涉猎甚少,感觉这样对我的人生是极为不利的,更何况作 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应该知晓。于是我决然的选择了这门课。

法律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与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我看过的英美影视中只有极少数作品旨于讲述法律制度,所以我只有挑其中与之相关的两部略谈一下。

二、《失控的陪审团》有感

这是一部讲述一起状告枪支商审判的影片。在美国的司法系统中,陪审团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正如影片台词 是: “别再相信律师可以左右一切的鬼话,现实情况是得陪审团者得天

下”。可见陪审团的重要性!

从影片的开始,律师双方就选择陪审员展开了一场“激战”。双飞都想选 择倾向己方的陪审员,起码要筛去有明显偏见的陪审员候选人。尼克伊斯特成功成为 9 号陪审员,由于几年前的枪支事件,尼克的女朋友失去了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而在审判中枪械公司却胜诉了。尼克要让枪支公司付出代价。而意图如此明确的人被选进陪审团,无疑是该影片名字的由来,尼克用他的智慧操控了陪审团,也成功地是陪审团“失控了”。

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是让我了解了美国的陪审员制度。我也对其 有了相关的思考。美国陪审团制度是指由特定人数、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参与的、决 定对嫌疑人是否起诉、是否有罪的制度。这是一个从英国沿袭过来的 制度。哲学里面有这样一个命题,叫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沿用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这么长 时间而不衰,足以证明这项制度的社会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美国法 律规定,除不满 18 岁、不在本地居住、不通晓英语、听力有缺陷、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外,都有担任陪审员的义务。

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撰稿人杰斐逊说:陪审团在维护民主所起的作用上,比选举权还重要。它的意义及留给我 它的意义及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一是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如果审案由法官一音,那么行贿的对象就是明确的,因为法官也是人,不能指望所有 的法官都

是包青天。而在陪审团制度下,法官只能主导法庭辩论和定 案后的量刑。断案的是陪审团,法官无权干涉。那么要想行贿只能行贿于陪审员,而陪审员是从平民中随机挑选出来的,直到开庭,控辩双方才知道谁是陪审员。况且,在陪审团期间,是不可以与外界接触的。重要的案子,连离开陪审团室都要有法警陪同。二是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陪审团制度规定,有一人持否定意见,这个案子就不能判决。这样做可能带来审判效率不高,但它绝不会出 现冤假错案!三是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参加了陪有助于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陪审团不仅在开庭前要接受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受法律专家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语言的影响,直接 体验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三、《一级谋杀》有感

这是一部讲述监狱生活的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与《肖申克的救赎》非常相似。虽然他没有《肖申克的救赎》有名,但是我认为他揭露的更好。

Henry Yang十岁那年父母去世,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在他十七岁那年,为了给饿得奄奄一息的妹妹弄点吃的,他在邮局偷了五美元,结果被抓住,并送进了监狱,而妹妹则被送进孤儿院。八年后,Henry与其他三人策划了一次越狱,其中两人在逃跑途中被警察打死,Henry 与鲁弗斯被抓回监狱。是鲁弗斯出卖了他们,Henry 则被关进地牢。虽然美国法律规定犯人最多只

能被关地牢 19 天,但 Henry 却在这个人间地狱待了整整两年三个月。

期间,他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折磨,常常被殴打,“每天闻着自己的屎尿”,吃着“面包”。在 Henry Yang 被抓回来之后,格伦狱长审问了他,并对他严刑拷 打,并说 Henry 想要他失业,他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像 Henry 这样的人意识到自己 的错并改正。作为惩罚或者说教训,格伦狱长用剃须刀割断了 Henry 的脚筋。可悲的是 Henry 接受“惩罚”的那一天是圣诞节,一个本该幸福快乐的日子,当时窗外事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唱着歌曲歌颂上帝。Henry 走出地牢的第一天,杀死了出卖他的鲁弗斯,从而被判为一级谋杀。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律师詹姆斯作为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们揭露出一桩又一桩骇人听闻的监狱丑闻: 虐待犯人,违反人性等。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Henry 最终没有被指控为一级谋 杀,被判为误杀,在阿尔卡特兹监狱服刑 3 年。虽然被判罪,但正如他所说,他们胜利了。

这是影片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三藩市金门大桥附近的小岛上,臭名昭著的阿尔卡特兹监狱曾在这里诞生和消亡。如今的小岛风光宜人,是加州北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一百万。不知道如今在那里观光的游客是否知道阿尔卡特兹监狱的这段历史。是否有人会想起和祭奠这些如同 Henry 一样的人,为人类文明付出昂贵代价的人。

四、感言

法律真正的目的是指引人们去理性地选择,对于一些社会败类的不理性甚至不人性的行为,法律可以去制裁,但制裁的效果也许不能让当事人满意,可是法律对所有人都一样的,也许当人真正面临困境时,就会有更理性的方式来解决。所以社会需要真正能够引起广泛反思的存在。

法制电影正是我们所需的这种反思。电影直面社会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 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高度赞美。像许多美国的同类型法律题材电影一样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其中固然有编剧、演员、导演的精彩表现,最重要的原因却在于电影直面社会 中一些阴暗面并真实记录的巨大勇气,以及对势要查明真相和为权利正义斗争的 高度赞美。敢于反思并有所行动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因此法律题材电影是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字数:全体2483正文2281

【参考文献】

[1] 王福禄 《经典法律影视赏析心得》百度文库

[2] 《失控的陪审团》(未注明作者信息)百度文库

[3] 沈震 《失控的陪审团》观后感百度文库

[4] 曹小龙 《英美法律制度影视赏析》百度文库

篇2:影视欣赏与评析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大学生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美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开拓的创新能力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而这正是这门课开展的必要所在。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从大学影视欣赏中所获得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我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像《阿甘正传》、《与狼共舞》、《红高粱》、《辛德勒名单》等等。

在对电影的欣赏与学习过程中,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对蒙太奇开始有了了解: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词,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在影视领域中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解组合,将画面内容节奏和画面间的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镜头组接的顺序变化和速度变化,形成视听冲击力,作用于观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通过蒙太奇影视片整体的各种语言

1符号将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镜头的逻辑关联,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出思想、隐喻、节奏、情绪,产生单个镜头不能表达的思想。运用蒙太奇可对现实生活的时空进行重组,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意境。

在《阿甘正传》中,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伴着舒缓的音乐,镜头中右上角飘来一支羽毛,在天空中飘,镜头一直是追着羽毛,随着它的节奏忽高忽低。而阿甘从不同方向奔跑入画、出画,跑过田野、小桥、公路街道。这个用了平行蒙太奇表现手法,通过运动镜头形成了极强的运动感,预示着阿甘不平凡人生的开始。

在《阿甘正传》里,用一大段长镜头记录了羽毛的整个飞翔过程,暗示了阿甘的一生一直都在“飘”,阿甘的一生,从学生到球员,从军人到球员,从军人到军官司,从捕虾发财的企业家到电视长跑明星,他见证了很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很多荣誉.阿甘以一颗简单纯洁到几乎像那片羽毛的心灵,来反衬现代人类狡诈,精明中透视的愚蠢.当然,羽毛对于阿甘还有一个作用,为了表达阿甘经历真实性,羽毛的长镜头运用不言而喻,这样更好的配合下面阿甘对自己一生的讲述,告诉我们阿甘这个“傻子”说的都是真实经历过的故事.另外羽毛似乎还有一个暗示,女主人公的经历,羽毛在空中飘荡不定,更像她离开阿甘四处飘泊的生活,羽毛在飘荡的过程中在路人肩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也像女主人公在阿甘身边停留过的那一段时间,到最后羽毛终于飘到了阿甘的身边,阿甘拾起来放进自己的日记本里,也似乎在说阿甘最终会把握住女主人公.说完故事阿甘就带着象征人生喻意的巧克力找到了女主人公。

最后影片的末尾,阿甘送自己儿子上车的时候,那支羽毛又重新开始飞了起来,飞向象征儿子未来的天空.这也与影片开始的长镜头相呼应.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而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下面我来谈谈影视欣赏对艺术素养的影响:

虽然在知性层面,艺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却是一个可以外化的标准。

1,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首先指的是个体的艺术经验,这种艺术经验的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演练实践而直接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而间接获得。其次,艺术素养还指称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包含言谈举止、衣着外表、待人接物等在生活方式,更包含个人气质、风度等内涵在内精神。

2,在感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了个体的艺术感受体验,同时更包含了主题的感性、悟性。与其他一般的学科不同,艺术非常注重感觉层面的东西,因此主题的感受体验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在可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感性与悟性,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的感悟,不仅是艺术家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特别是在当代过于务实、感性屈服于理性的经济社会,艺术

工作者寻找感觉的务虚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了。

3,在知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艺术学学科必须的知识储备,如对概念的界定与判断,对门类的了解,对发展线索及流派的熟悉、对理论的兴趣等,很包含对具体现象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表达能力。

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提高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手段。

影视艺术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育功能的多维性,它能够把娱乐、教育、认知、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影视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元素,它所提供的审美信息呈“喷射”状态,在同一时间内,各种信息一齐涌来,而不像传统艺术那样是线型状态,单通道地接受。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必须耳目并用,调动各种感知能力,方能心领神会,这对于培养“通感”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另外,影视艺术是视觉的具体性和再现性与听觉的抽象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完美的典范,因此,大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艺术,对综合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影视欣赏水平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

篇3:中职英语影视欣赏与学习

一、影片的选择

利用影视进行英语学习, 影片的选择至关重要。影片选择得当,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 了解文化差异, 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影片选择不当, 则有可能使学习流于形式,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于影片的选择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 主题健康向上。

中职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期, 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强, 因此,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主题向上的好影片, 不仅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 经典名片《罗马假日》中, 公主在经历罗马一日假期后, 反而体验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 忍痛抛弃爱情返回大使馆, 并果断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I trust you will not find i necessary to use that word again.Were I not completely aware o my duty to my family and my country, I would not have come backtonight.” (大人, 我相信您不会再这么说了, 若我不清楚自己对国家和家庭的责任, 今晚我就不会回来。) 《料理鼠王》当中, 名厨Gusteau在影片最开始就告诉大家:“Your only limit is your soul.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在影片的最后, 刻薄的美食物评论员也被小老鼠的烹饪天赋打动, 一改原先的观点并承认:“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t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并非是谁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不过伟大的艺术家, 却可能来自任何角落。)

2. 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影片。

中职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大, 听力基础较弱。因此, 选择影片时, 应当选择词汇简单、语速较慢、语音纯正清晰的影片。在这方面, 动画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动画片一则画面较为干净, 比较没有一些暴力、血腥等不宜镜头;二来比较轻松、诙谐, 主题向上, 如《里约大冒险》《马达加斯加》等;三是语音清晰, 语速较缓。一些影片如《新德勒的名单》等, 虽然也是很好的学习影片, 但主题太过沉重, 对于中职生来说, 接收要难些。

3. 选择具有中国元素的影片, 更贴近学生生活。

如《功夫熊猫》的盖世传奇系列短剧中, 出现“黯然销魂茶” (the cup o heartbreak and sorrow) “兰花失忆手” (fluttering finger mind slip) 等,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影片的学习

英语原声电影一般长达一两个小时, 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影片的观看或者布置学生提前自行观看。然后,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有选择地对影片进行剪辑, 截取重点片段, 进行片段学习。为了更好地利用影片做好英语学习, 我们必须做好学习前准备、影片学习及学习后巩固三个阶段的工作。

1. 学习前准备。

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 观赏影片以有双语字幕的为佳。对一部分影片, 观影前可对影片人物或背景做一番介绍。如《罗马假日》, 可对学生进行两个主角的介绍:格利高里·派克和奥黛丽·赫本。在观看《凯尔经的秘密》前, 则有必要介绍背景文化, 先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凯尔经:“凯兰书卷约在公元800年左右由苏格兰西部爱欧那岛 (Iona) 上的僧侣凯尔特修士绘制。这部书由四部新约圣经福音书组成, 语言为拉丁语。这是一本有着华丽装饰文字的圣经福音手抄本, 每篇短文的开头都有一幅插图, 总共有两千幅。被大众认为是爱尔兰最珍贵的国宝”[1]。在学习《里约大冒险》前,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里约和狂欢节:“里约热内卢是位于巴西东南部的一座城市, 是巴西第二大城, 仅次于圣保罗, 风景优美, 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到此观光, 市境内的里约热内卢港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而里约热内卢基督像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2]。“里约狂欢节期间, 会举行桑巴巡游大赛和各种街头巡游及表演”[3]。学习前准备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电影, 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电影学习的兴趣。

2. 影视片段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水平截取影片中适合学习的片段, 通过不同方式的设计, 从不同方面锻炼并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

(1) 听力的训练

影视欣赏对提高学生的听力具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在做听力训练时, 由于中职生基础薄弱, 特别是在听力方面。因此, 在选材时, 要特别挑选一些低难度、词汇量少的素材。选择的素材至少让学生能听懂50%的内容, 这样才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同时才能起到听力的训练作用。在《料理鼠王》影片的学习中, 我截取了小米被困在地下水道里的一段视频, 该段视频语速缓慢, 词汇简单, 基本上所有词汇都在中职生可掌握的范畴内, 采用了挖空填空的方式, 降低了难度。内容如下:

I waited for a__ , a__ , a__ , __ .

Gusteau:If you are__ , go up and look around, Remy.Why do you__ and mope?

Remy:Well, I’ve just lost my__ , all my friends, probably forever.

Gusteau:How do you know?

Remy:You are an illustration.Why am I__ to you?

Gusteau:Well, you just__ your family, all your friends.You are__ .

Remy:Yeah, well.You’re__ .

Gusteau:Ah, but that is no match for wishful thinking.If you focus on what you’ve left behind, you’ve never be able to see what lies ahead.

(答案:sound, voice, sign, something, hungry, family, talking, lost, lonely, wait, dead)

在《里约大冒险》中, 选取Blu第一次在救助站见到Jewel时的情景。该场景情节活泼、浪漫有趣, 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做该段听力时, 可让学生先在本子上记下他们所能听懂的句子或单词, 然后对对话大致的内容进行猜测, 再逐句精听。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锻炼学生口语的一个良好方式。既可以学以致用, 增加乐趣, 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在《里约大冒险》学习中, 我选取了小鸟偷跑后, 坏人头目骂两个手下的较为诙谐的片段:

A:Do you think I’m an idiot.there were two birds, chained together, in a cage.How could you lose them?

B:They out smart us boss.But don’t worry.We’ll get them back.I have a plan.

A:Oh, Great.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ander in the city, calling“here birdie-birdie, here birdie!”

B:Well, anything sounds dumb when you say it like that.

做角色扮演前, 先对片段进行讲解学习, 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 操练之后, 再请同学上台表演。这时, 可事先准备好台词卡, 分发给学生, 帮助他们记台词。

(3) 口语讨论

根据影片的内容, 组织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例如, 在观看《凯尔经的秘密》后, 可让同学们分组思考讨论片中所说的这本经书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奇迹。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影的内涵;了解到凯尔经是一本经书, 它并不具备强大的神力去抵挡维京人的侵略, 它更多的是一种宗教上的信仰, 这种信仰能在人们绝望之际, 安抚受到创伤的心灵, 带来希望, 传播和平。在学习《料理鼠王》时, 可让同学们讨论大厨Gusteau的观点“Anyone can cook.”询问“Do you agree?Why or why not?”在学习《里约大冒险》结尾时, 还可让同学们讨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 our birds and environment?”

(4)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交际不仅仅是语言的交际, 更是文化的交际。原声电影的观看不仅能够提高语言的水平, 更能够渗透文化知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里约大冒险》中, 片中多次出现里约的一些标志性建筑:耶稣像、贫民区、面包山等, 可以增强学生对里约的认识;片中出现的狂欢节的场面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通过学习蓝金刚鹦鹉及片中出现的鸟类的常识,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里约丰富的地理生物构成。学习《料理鼠王》前, 可先让学生了解rat和mouse之间的区别, 尤其是文化意义上的区别:西方往往将rat与负面意义联系在一起;这与rat的生物学特性或者行为无关, 很可能与历史上的黑死病有关系;Rat被看做是邪恶的、不洁的、寄生的动物, 盗取食物并传播疾病;Mouse则经常成为宠物, 被看做好玩、可爱或容易侍弄, 米老鼠就叫Mickey Mouse。之后, 交代学生在观看电影时, 注意片中人们是如何称呼老鼠的。通过对影片的观看学习, 学生对法国饮食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

(5) 经典台词翻译

影片中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 充满正能量的台词。选择合适的、难度不大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 既可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又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如, 《料理鼠王》中:I’ve always believed with hard work and a little bit of luck,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I’m discovered! (我总是相信勤奋与努力外加一点点幸运就能换来成功, 我的天分被发现, 只是时间的问题。) Not everyone can become a great artist, but a grea artist can come from anywhere. (并非是谁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不过伟大的艺术家, 却可能来自任何角落。)

3. 学习后巩固。

学习后巩固对于巩固学习的成果很重要。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同学, 观看学习完后, 可让其阅读一些英语介绍或影评, 并要求写观后感。对于程度比较薄弱的同学, 可以在影片学习后, 整理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和所要求掌握的单词, 要求他们进行背诵并考查。此外, 还可组织同学课后学习影片中的歌曲, 如《罗马假日》的主题曲《难以忘怀》;《里约大冒险》中出现过的名曲“say you, say me”。

总之, 影视欣赏与学习要避免流于形式或造成只欣赏而少学习的局面。如何将欣赏和学习有效结合, 进行系统的学习?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凯尔经的解说.百度百科.

[2]里约介绍.维基百科.

篇4:影视欣赏与听力教学

一、将影视素材引入听力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先讲解单词,然后播放听力材料,最后核对答案。有的老师还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听力学习任务,让学生做精听和泛听的训练。但由于听力材料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较高的学习兴趣,最终收效甚微。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需要大量的“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习得者通过听和阅读输入并理解比他当前的语言能力稍微多一点的语言材料(i+1)。同时,Krashen还指出,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所输入的语言信息都应该是真实的,且应具备既有趣又相关的原则[1]。电影用真实生动的画面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立体的语言素材,并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充分调动其视觉和听觉双方面的感官获取信息,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不知不觉提高听力能力。

二、如何将影视素材引入听力教学

将影视素材引入听力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影片的插叙和欣赏,而是需要教师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合适的影视素材进行编辑、剪辑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其充分的为听力教学服务。因此,教师的各项前后期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听力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些简要的介绍。

1、课时的安排与影片的选择

根据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英语专业的听力课程在大一和大二开设,每学期有32课时,每周2课时。为了保证教材教学任务的完成,每学期共选择4部电影,每部电影平均用4个教学周,在每周课堂上花10至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和活动,同时还为学生布置一些与影片欣赏有关的课后练习。

面对丰富的英文电影资源,用于听力教学的影视素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材料的可教性、可学性及可视性,所选材料应难易适中且语言信息量丰富、语音清晰、纯正。如针对大二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选择的4部影片是《辣妈辣妹》(Freaky Friday)、《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老友记》(Friends)和《木兰》(Mulan)。由于篇幅有限,现就《辣妈辣妹》(Freaky Friday)这部影片在听力课堂上的运用作些具体介绍。

2、课堂教学实践

(1)课前预习

由于听力课的课时有限,在课堂上播放完整的影片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先将影片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让学生提前将影片预看一遍,了解影片的情节内容,为学生能参与课堂上针对某些片段设计的活动作准备。此时上传的影片为中英双语字幕,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了解情节的同时,对对白语言稍加留意,记下不懂的单词和短语,以便观看后查阅学习。在学习这部影片的第一次课上,让一至两个学生用英文复述故事的情节,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课堂活动的组织

根据课时的安排,教师选择了四个不同的情节片段,并分别设计了四项不同的课堂活动。

活动一:无声观图像

教师选择几段主人公安娜和其乐队成员之间有关能否参加周五选拔赛的对话片段。先关掉声音并隐藏字幕,让学生通过看图像根据人物的表情猜测各个人物说了些什么,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人物的口型及课前观看影片的记忆自行编写对白,然后再打开声音及英文字幕让学生互相点评与原声的差异。这种无声观图像式的活动让学生始终以一种探究的学习态度进行听力训练,同时也了汲取了大量的有关校园生活的丰富、鲜活的语言素材。

活动二:无图像听声

教师播放几段安娜与其母亲在故事不同发展阶段的对话音频,让学生通过听人物的对白及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来猜测安娜与母亲是在争吵、谈判还是取得了相互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精听对白,完成针对对白设计的填空及问答题。

活动三:角色扮演

教师先隐藏字幕播放杰克与安娜和其母亲的对话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充分调动其视听双方面的感官来理解人物的对白,接着再关掉视频,只放音频,让学生听写对白,然后让学生根据英文字幕核对并跟读模拟原声,操练几轮后,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此种角色扮演也可异性互换,即模仿异性角色,以增强对话的趣味性。

活动四:音乐欣赏

《辣妈辣妹》这部影片不仅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及家庭生活,语言对白诙谐幽默,影片的插曲及主题曲也充满激情和活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在最后一次课上,教师选择播放了影片中的插曲《one more time》及结尾的音乐表演《Ultimate》,让学生作歌词听写练习,并让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准备后作演唱表演。

3、课后自主学习

因课堂课时有限,每次课后,教师让学生对所学片段的台词进行反复的跟读、模仿和背诵及听写练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工具书以学习对白中出现的单词和短语,从而扩大词汇量。通过课内外对台词的反复精听训练,学生对这部影片的语言已是非常熟悉和理解,当教师最后让学生观看只有英文字幕的电影时,他们便会很轻松的享受原汁原味的原版电影,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反馈

在学院召开的期中教学座谈会上,很多同学都认为这种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打破了传统听力课堂的沉闷气氛,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影视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听力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力及语音语调的水平,也学会了大量地道的英文,获取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四、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将影视素材融入听力教学是听力教师的一种新的尝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各种类型的英文电影,为学生筛选适合的影片。同时,教师还应掌握一定的视频剪辑技术,学会运用及操作各种视频编辑及播放软件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学会利用各种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语言的输入、输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2]。

结语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影视素材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突破口。他们的结合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真正的寓教于乐,又充分注重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3]。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影片来精心设计符合听力教学目标的各种课堂活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在思想、修养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影视资源也得以体现出其为外语教学服务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1]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Pergamon,1982.

[2]刘兴,试谈大学英语听说课中英文电影的使用[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篇5:影视欣赏与评析

作 业

通过本次的学习交流研修,深有感触。在以聆听为背景、聆听为主的教学背景中,“感受与欣赏”已经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单纯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研究,或者是教学实践,而不仅仅是一个方法问题,因为它体现了聆听与其他教学的关系。在研究2011版课标“感受与欣赏”领域时,我们应该关注聆听与讲解的关系、聆听与记忆的关系、聆听与实践的关系、聆听与表达的关系。实际上,如果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我们感受与欣赏教学一定会提高一个台阶。

音乐鉴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6:《小鞋子》影视评析 论文

——浅论伊朗电影《小鞋子》中人物与人文现象

陈紫薇 2011513

5摘要 电影《小鞋子》使观众对伊朗的印象大为改观,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临贫困的坚韧,更是一个民族不屈抗争的精神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简单真实,朴实又不失美感。这部影片又名《天堂的孩子》,获得了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1999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从叙事上说这部影片故事情节简单,清晰,以孩子的观察角度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它打动人的不是花哨的故事结构和熟稔叙事技巧,而是这个影片的本身所饱含的真情。这部片子给我的触动很大,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没有经历过像阿里这样的贫穷,不断的新衣裙,想吃就有的零食,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天知道有多幸福,但正因为这样,衣食无忧的我们缺少阿里拥有的美好品质,也正因为这样,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时代的人们,需要片子故事找回最初的自己,一无所有却快乐的很容易的过去,让浮躁、物质的生活得到洗礼。影片是以贫穷破旧的伊朗小街为背景,以阿里一家为人物主角,围绕阿里弄丢了妹妹莎拉刚补好的小鞋子之后向妹妹承诺一定会帮她找回鞋子并与她秘密交换穿自己仅有的一双球鞋上学的故事而展开,这双鞋子每天就在两个人的脚上交换着,能够找回丢失的鞋子,再拥有一双鞋子的渴望在两个稚嫩的心中与日俱增地堆积着,因为他们既要逃避父母以及迟到可能带来的惩罚,又要承受换鞋带来的种种不便,还要忍受对于他人鞋子的羡慕所带来的折磨。阿里原本指望和父亲去城里打工挣钱帮妹妹买双新鞋,不料父亲意外受伤,花去了本来答应给妹妹买鞋的钱治病。后来,阿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比赛季军奖品是一双鞋子,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在极度疲劳中奔跑,跌倒,为了胜利,他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率先撞线。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阿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令人心疼。阿里最终没能给妹妹补回一双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脱下鞋,把满是小水泡的双脚伸到池水里,一群小金鱼游到他脚下,摆着尾巴,亲吻着他的脚,像是在安慰着他。而此时,他的父亲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车上,放着买给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个美满的结局给电影划上完美的句点。

阿里和萨拉是两个天真无邪,有着晶莹剔透的眼睛和善良的心灵。贫穷是一种不幸,但它保留住了人最初的品性,善良,宽容,质朴。在阿里身上,我们看到不属于他年龄的的成熟懂事——勇于担当责任、勤劳奋斗、坚强自尊。当妹妹要把他弄丢鞋子的事告诉爸爸时,他只是说:“我不怕爸爸痛骂,你告诉他也是没用的,他也没钱给你买新鞋子。”阿里和莎拉的做法或许是幼稚的,但他们的纯真和懂事不得不让人心为之动容。年幼仅九岁的他就清楚地知道家境艰难,不愿给操劳的父母增添负荷。妈妈重病,爸爸工收入微少,家里还赊粮帐欠房租。当因为妹妹没能及时回来和他换鞋,让他迟到被主任批评了,他也没怨妹妹一声,频频迟到被主任责令退学时,他也始终不肯说出他迟到的真实原因,只是难过地流着泪请求主任再给他一个机会,多么的倔强,独立,自尊。阿里不要别人廉价的同情,他知道苦难不需要博得同情,奋斗才是最可贵的。莎拉亦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她和阿里几乎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完了,愿意穿阿里那双又脏又大的鞋上学。她很在意别人看她的眼光,时时都紧紧的盯着球鞋,缩着脚,怕同学笑她。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当阿里把老师奖的圆珠笔送给她时,她哭丧的小脸突然就天晴如阳,高兴地对阿里说:“我是不会告诉爸爸的!”。莎拉就是一个这样幸福的小女孩,像天使一样在这个尘世熠熠发光。

这些感动也不单单只从这两个孩子身上看得见。伊朗的人民,应该都是这样的善良友爱,是爱的环境孕育出这样两个可爱的天使。当莎拉跑得太急了,不小心将一只鞋掉进污水渠里了,水流得太快,她根本没办法捡起鞋子,她跟着水流的方向追,知道鞋子卡在一个够不着的地方,伤心无助之时一个老人家走过来抱过她,帮她找回了鞋。家境贫困,父亲帮忙负责给教会准备糖,即使家中缺糖却毫无私心,决不拿一点儿为己用。妈妈重病在身,仍不忘叫阿里送汤去关心卧病在床的邻居老人。贫富差距的悬殊,并没有使他们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他们隐忍和对抗着生活的苦难,乐观豁达。

明亮的阳光,柔缓的音乐。孩子的脸上没有对贫穷的抱怨自卑,没有浮躁无助,没有慌惶逃避,穷人间没有互相敌视,他们互相帮助,他们有着纯洁的信仰和一颗知足富有的内心。电影中的伊朗,就像纯净温暖的天堂。

伊朗在儿童电影上获得很大的成功,类似影片还有《白气球》,《谁能带我回家》,《跑吧孩子》等。导演总是会真正的融入孩子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内心,关注与理解儿童,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伊朗是一个多战争的国家,导演马基迪说:“文化比政治更重要,希望电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疑虑和误解,改变他人对伊朗的想法。”在选择演员上,导演在伊朗贫民区寻找了很久能够担任阿里这个角色的小男孩,同时莎拉的选择,也是具备了角色羞涩,内敛的特征。我们从这部片子中看到了伊朗人民特有的生活形式,真正的了解到这个国家积极向上,健康友爱的氛围。

参考资料:

《天堂的孩子》豆瓣电影

篇7:美剧《越狱》观后感及影视评析

当《越狱》通过网络飘洋过海的传到我国之后,所受到的追捧程度跟美国本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的年轻网民和白领们争相观看,甚至在短时间内创办了以《越狱》为名字的中文网站,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我虽谈不上是白领一族,但对《越狱》也是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到底《越狱》是一部怎样的电视剧,他备受推崇的秘密是什么,因为广大剧迷的热情,今年又推出了第五季(共九集)。接下来就我所观看的中文字幕版,说出我的观看感受。看看它究竟火在哪里。究竟是什么吸引了我。即在我认为的看点。这些都可能引发我们民族之思考,其影响也会因为他的经典而成为追美族的崇拜理由。

1、《越狱》在我看来是精神之旅。那里面的各个人物都以鲜活的个性存在,在现实生活面前都显示出内心世界的成熟,无论是黑社会,还是瘪三式的混混,都以自己的理念支配着自己的生命,他们都知道上帝赋予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并且能很好的及时的使用这些权利和义务,体现出人类的“人文精神”。

2、《越狱》在我看来是亲情之旅。在我们国人看来,那资本主义的社会应该是人与人的冷漠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这里面的反应却是金钱也是那么的人性化,为救含冤的哥哥出狱而不惜一切的弟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之爱。还有他们的父亲,用那种有背常理的表现爱子之心。

3、《越狱》在我看来是忠义之旅。监狱里面的人常被我们所厌恶,但从迈克设计越狱开始,就已经把每个人的性格,背景研究得清清楚楚,而且在相应的时机里利用他们的性格来为救哥哥的计划而团结到一起,各做各的打算,使计划达到共赢的目的。这是国人学习的地方,要讲团结不要搞个人英雄主义。他们把利益分配讲在前面就开始认真的做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去争强好胜地突出自己。

4、《越狱》在我看来是清白之旅。我们都会为那些含冤的人而明不平,只是因为无能为力而扼腕叹息,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追求公平,看戏自然也愿意看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宗教情结。还每一个人清白,公正的评判每一个人的行为,这是人类良心所追求的目标。让该死的无憾地去死,让该活的快乐地去活着。

5、《越狱》在我看来是勇气之旅。越狱的本身,是一个平民对于国家机器的反抗,一场以弱对强的反抗,这需要勇气,而除了清白之外,还要求有个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沟通,熟练地驾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勇气之源,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人的良知。

6、《越狱》在我看来是理智之旅。因为每一项计划都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充分的谋略,这需要一个理智的心境和冷静的思考。那些本能似的与生俱来的能力在人类的创造力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步都显现出理智的光芒。在我们看似幸运的背后,有着幸运的必然解释。而人们就希望看到这样的奇迹自然发生,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7、《越狱》在我看来是权利之旅。这是一条隐藏的线索,到最后才渐渐显示出来,我看到这里时也大吃一惊,是呀,我们的生活有多少都是在制度下存在的,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政治本身就象是一个无形的摩鬼,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国人似乎只有借古说今的形势来表达自己对当下社会的政治看法,并不象《越狱》如此直白。因为这样可能直接会有所映身当今政坛的人物,这对于一部电视剧的政治审查来说是要命的。当然,中国的政治不是美国的政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此剧些许的看到美国的国家机器(政府)是如何操纵民意的来决策国家大事的,那些政治家们是如何成为政治家的。这种隐藏的权利之争,自然给国人以全新的感觉,满足窥查隐私的欲望。在这方面,好象因为国情的不同而更有吸引力。

综合以上,我发现国人应该要有理智,要有追求,要有奋斗。只能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理智的享受高层次、高品味的生活。当然,除此之外,我也可以认为有如下看点:《越狱》在我看来是知识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智慧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责任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生命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时间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死亡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创造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爱心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人文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阴谋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真假之旅,《越狱》在我看来是人性之旅。

是呀,我们做某一件事,无论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总会有一个理由,或是为了爱情,或是为了家庭,或是为了清白,或是为了亲情,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为了报负,或是为了权利,或是为了生活,或是为了尊严。而这个理由自然会给你留下你解释的证据。这也是我喜欢看《越狱》的一个理由。

篇8:影视欣赏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 又称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 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作用, 以培养人的正确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 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为宗旨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审美教育还是一种思想的认知, 情感的调养。情感调养包括情感培养和调节两个方面。情感培养主要是培养丰富而高级的情感, 使各种情感能够恰当、全面地发展。高级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激发人生活与积极行动的热情。情感培养还要培养理智的情感, 在面对困难、矛盾时如何能采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困境。今天, 媒体上经常出现大学生因恋爱问题、交友问题、择业问题所引发的各种案件, 之所以如此,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理智的情感, 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失败与情感的挫折。

情感不仅需要培养, 更需要学会调节, 要使自己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方式适中。如果情感过分强烈, 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限度, 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或失调。另外, 不仅情感的强度要适中, 情感释放的时间也要适度。在《论语·八佾》一篇中, 孔子评价《关雎》说:“《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意思是说《关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快乐的却并非没有节制, 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在孔子看来, 文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和崇高性, 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 讲究适度、平和, 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因此, 培养大学生对情感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二、影视欣赏对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影响

影视文化是一种新形态的文化, 它借助全新的载体, 形象直观地表达着包容万千的艺术门类, 还营设了特定的审美情境, 对与大学生的审美沟通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影视欣赏能通过讲述具体的人物故事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 使隐藏在影视作品中的价值具体化, 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 在进行影视欣赏活动时, 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水准、思想意识、审美趣味会影响他们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和理解, 他们往往会选择与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接近的作品来进行欣赏。最后, 好的影视作品能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有了深刻的审美体验, 影视欣赏才能起到升华本能、解放情感、焕发生命的作用。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 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多变的, 也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因此, 只有那些塑造出了鲜活艺术形象的影视作品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审美体验, 进而拓展大学生的精神疆域, 使之获得精神自由。审美体验还具有超越性, 能够让人超越现实生活, 达到物我两忘、主客统一的精神境界, 让人自觉抵制物质欲望的腐蚀和诱惑。

大学生群体的思维非常活跃, 再因为时代的发展, 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其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同一部作品由不同人欣赏, 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即使是同一部影视作品, 在不同的心境下进行欣赏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就是审美欣赏的共时性维度。审美欣赏还存在历时性维度。同一部影视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会令欣赏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这是因为很多影视作品的意义是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被欣赏者所发现的, 这也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因为很多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是超前的, 在当时的时代可能不被人接受, 但若干年后却可能会被奉为经典。在进行影视欣赏时还存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相交叉的维度, 著名的美学家姚斯说:“文学的历史真实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交叉点上显露出来。这样, 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视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共时的系统, 与此共时系统相关, 同时期出现的文学可以在它的非同时代性的关系中为不同行的人接受, 而作品则可以作为时兴的或时髦的、过时的或久长的、早熟的或迟来的事物加以接受。”

姚斯关于文学欣赏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影视欣赏, 因此, 若通过影视欣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要与时俱进, 把影视作品与大学生的现实文化语境紧密结合起来。因为现实的审美沟通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审美文化相联系的, 既与当代社会的大众审美文化生活紧密相连, 又与历史传承下来的审美与艺术传统息息相关, 如果没有现实审美文化生活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参与, 单个审美教育是无法进行的。

在进行审美欣赏时, 影视作品是否传达了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和情感, 这对学生会产生微妙但又非常重要的影响。健康积极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引导大学生的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等, 而一些宣扬暴力、忠君思想或封建意识的影视作品同样会对学生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如, 《阿甘正传》、《美丽人生》、《美丽心灵》和《肖申克的救赎》这样一些励志电影, 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甚至很多荧屏形象会成为一些学生的人生楷模或奋斗的目标, 一些经典台词会成为学生的座右铭。大学生涉世未深, 他们对社会充满了想要探究的好奇心。探究心理的核心是求知欲, 审美探究的核心是对美的求知欲, 影视欣赏就是让人从具体的影视形象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和评价, 影视作品可以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重要途径, 满足其好奇心。时代在变化, 面对不同时代的影视作品, 每一位个体在欣赏时的心理机制都是不一样的。因此, 当一些学生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违背的事物时, 会产生怀疑的情感, 进而激励他们对新生事物进行探索, 激发他们对人生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思考, 从而获得对这一事物明确、清晰的认识。

三、以影视欣赏为手段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培养健康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大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增加, 理解力逐渐增强, 对人生的认识也逐渐深刻, 这是审美教育的关键时期。运用形象化的影视作品对其进行理想教育, 会为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会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和升华, 有益于身心健康。在传媒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影视欣赏的审美教育功能日渐突显, 电影、电视综合了绘画、文学、音乐、雕刻和摄影等多种艺术元素, 并创造出了新的艺术特性和功能;电影、电视还具有直观性、及时性和普及性的特点, 借助电影、电视进行影视欣赏教育, 能使价值观教育由抽象转为具体, 是实现大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著名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人要获得自由, 不是政治经济权利的自由行使和享受, 而是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 而达到自由的路径就是审美教育。可见, 如何引导大学生去选择和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至关重要。

通过影视欣赏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很多, 国内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影视欣赏”、“影视鉴赏”或“影视评论”等课程。有学者建议, 高校影视教育可以采取素质教育模式、相近专业教育模式或专业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模式又称为“概论、欣赏”型模式, 较适合于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相近专业教育模式又称融合、扩展型模式, 较适合影视编导、播音主持、采编等特定的专业课;而专业教育模式的特点是紧扣某专业基础, 抓住该专业中与影视紧密关联的部分, 并将二者水乳交融地予以结合, 从而达到拓展专业视野的目的。

此外, 高校还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开设讲座, 让大学生了解影视发展的新动向, 介绍适合大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相关机构要尽快制订影视作品的分级管理制度。大学生中还有许多未成年人, 对于一些有色情、恐怖等对感官刺激强烈的影视作品要禁止未成年大学生观看。因为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 意志比较薄弱, 观看此类影片后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便是成年人也要有选择地观看, 因为若观看此类影视作品过多, 易形成焦虑心态乃至人格缺陷, 甚至引发抑郁症、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 有的甚至导致严重的行为障碍。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影视作品实行分级管理, 这就更需要影视欣赏方面的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以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上一篇: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