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04-16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精选6篇)

篇1: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

该病绝大多数累及横膈以上淋巴结,多有纵隔肿块,生长迅速,常伴胸腔积液;此外还可有肝、脾、中枢神经系统、骨髓、骨、皮肤、胸膜等器官及部位受累。该病发病急,进展快,多数发病时已经有骨髓受累或达到白血病期。但无论是I期还是IV期的患者,其治疗原则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采用 BFM-90,Hyper-CVAD方案等,此类治疗方案周期长,强度大,治疗过程中多伴有发热、感染等并发症,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治疗的同时还需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腰穿鞘内注药)。治疗结束后还需长期维持治疗及巩固强化治疗。进行了规范的诱导缓解治疗、巩固强化治疗及维持治疗后,无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90%左右能够获得长期生存(5年以上)。但具有不良预后因素、对治疗不敏感、短期内复发或未能坚持治疗的患者多预后较差。

篇2: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 T-LBL 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多数研究推荐使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似的化疗方案。

年 NCCN 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治疗方案全部是治疗 ALL 的方案:BFM、CALGB、Hyper-CVAD,并认为无论是 Ⅰ 期还是 Ⅳ 期的 T-LBL 患者,均应以化疗为主。

而大剂量化疗第 1 次完全缓解后进行自体或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or allo-HSCT)治疗尚存在争议。

1. 化疗方案

Jeong SH 等的研究显示 Hyper-CVAD 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可高达 73%。

美国安德森肿瘤中心推荐 Hyper-CVAD 联合奈拉滨方案作为 LBL 的一线治疗方案。

但 Kota V K 等的研究显示,Hyper CVAD/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其总体预后不好,中位生存时间为 17.6 月,2 年生存率为 35%,且复发率高。Stock W 等的研究纳入了 321 例患者,其中 CALGB 治疗组 7 年总生存 46%。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篇3: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什么原因引起的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5岁,退休职员。因咽痛伴咽部异物感10余天于2009年1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咽部疼痛,伴异物感,吞咽时有咽部梗阻感。无发热、盗汗、体质量减少,亦无咳嗽、心悸、腹痛、腹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收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8次/分,血压130/80mmHg(10mmHg=1.33 kPa),发育一般,营养中等,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部充血,右侧扁桃体Ⅱ度大小,隐窝口无分泌物,左侧咽侧壁见约2cm×2cm大小突起新生物、质偏硬,扁桃体结构不清,会厌抬举可,双声带不清,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扪及,脾肋下2cm质软,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4.44×1012/L,Hb126g/L,PLT 111×109/L,WBC4.12×109/L,中性0.53,淋巴0.36。肝功能、肾功正常,LDH 185U/L。骨髓:增生性骨髓象。心脏彩超:左房增大。予左侧咽部新生物切除,病理诊断:AILT。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示CD3(+)、CD21(滤泡树突状细胞+)、CD45RO(+)、CD20(-)、CD68(-)、Ki-67指数50%。

诊治经过:转入血液内科后,进一步行相关实验室检查,胸片:双肺间质改变;心脏彩超:左房增大;腹部彩超:脾大。诊断:AILT,Ⅲ期A。予长春新碱联合泼尼松(VP)方案化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胀、便秘,行全消化道碘水造影示小肠低位肠梗阻,腹部CT腹腔内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长春新碱不良反应,停VP化疗,予维生素B12肌内注射,腹胀、便秘逐渐缓解。2009年2月23日予贝伐单抗(商品名Avastin,美国Roche公司)100mg/次,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后血象下降,Hb 106g/L,PLT 110×109/L,WBC 1.81×109/L,中性0.17,淋巴0.83,予G-CSF升白细胞及支持治疗,血象恢复正常。此后每14d静脉滴注1次100mg贝伐单抗,共8个疗程。2009年8月20日入院复查,查体,咽部未见新生物,扁桃体无肿大,血象正常,胸腹部CT未见异常。化疗后随访至今已无病生存1年余。

2 讨论

AILT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临床呈高侵袭性。AILT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内,亦可发生于结外,2001年WHO分类将其列入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这种很少见的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30%,中位生存期3年。AILT首发症状常表现为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同时常有肝脾肿大,骨髓通常受累及。

目前最常用的对ALIT治疗方案是CHOP方案或其类似方案,但该方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研究进入新的联合或代替方案[2]。鉴于AILT血管成分在所有淋巴瘤中最多,其淋巴瘤细胞及内皮细胞高表达VEGF-1,抗血管内皮增生治疗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探索方案。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2004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抗VEGF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商品名为Aastin。通过与肿瘤细胞分泌的VEGF特异性的结合,阻碍VEGF经由VEGF-1及VEGF-2受体进行的信号传导,阻止肿瘤细胞中新血管的生成,减少肿瘤细胞的血供、氧供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3]。临床试验显示,贝伐单抗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作为首个、惟一获准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转移性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肾细胞癌的生物靶向治疗药物,贝伐单抗的出现是一个突破[4,5,6,7]。

鉴于贝伐单抗的有效抗肿瘤效应,国外已有将其用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Bruns等[8]报道1例AILT复发患者,采用贝伐单抗5mg/kg、14d一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达完全缓解,持续6个月。Bujanda等[9]亦报道1例54岁AILT、ⅣB期女性患者,经标准CHOP方案化疗3个疗程无效,病情进展,采用贝伐单抗10mg/kg,14d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病情缓解。2例报道治疗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我们报道的该例患者虽手术切除病灶,但仍有复发风险,故需化疗巩固治疗。鉴于患者年龄较大、左房增大,若采用传统的CHOP方案治疗,患者不能耐受。仅采用VP方案化疗后,即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故换用贝伐单抗单药巩固治疗,患者持续缓解,半年病情无进展。药物化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耐受性好。初步显示贝伐单抗对这类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效果如何,尚需继续观察。关于贝伐单抗使用剂量,考虑患者年龄较大及经济状况,我们采用剂量较国外报道的低,但仍有效。

目前,ECOG协作组正进行贝伐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瘤的Ⅱ期临床试验。作为又一个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可以肯定贝伐单抗将更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靶向药物贝伐单抗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方法 报道1例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经贝伐单抗治疗的疗效,分析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予贝伐单抗治疗8个疗程,达到完全缓解,化疗后随访至今已无病生存1年余。结论 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规化疗存在风险高、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等不利情况,贝伐单抗可作为该病治疗的一种有效、安全方法。

关键词:贝伐单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参考文献

[1]Pautier P,Devidas A,Delmer A,et al.Angioimmunoblastic-like T-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outcome after chemotherapy in33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euk Lymphoma,1999,32(5):545-552.

[2]Horwitz SM.Novel Therapies and Role of Transplant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8:289-296.

[3]Gordon MS,Margolin K,Talpaz M,et al.Phase I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 recombinant human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J Clin Oncol,2001,19(3):843-850.

[4]Hurwitz H,Fehrenbacher L,Novotny W,et al.Bevacizumab plus irinotecan,fluorouracil,and leucovorin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4,350(3):2335-2342.

[5]Ramalingam SS,Dahlberg SE,Langer CJ,et al.:Outcomes for elderly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patients(pts)treated with bevacizumab(B)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platin(C)and paclitaxel(P):analysis of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4599study[J].J Clin Oncol,2007,25(Suppl18):A-7535.

[6]Miller K,Wang M,Gralow J,et al:Paclitaxel plus bevacizumab versus paclitaxel alone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7,357(26):2666-2676.

[7]Larkin JMG,Kipps ELS,Powell CJ,et al.Review:Systemic therapy for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J].Ther Adv Med Oncol,2009,1(1):15-27.

[8]Bruns I,Fox F,Reinecke P,et al.Complete remission in a patient with relapsed 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bevacizumab[J].Leukemia,2005,19(11):1993-1995.

篇4:淋巴结肿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细菌感染

如口腔、面部等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

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此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会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白血病

白血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

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大多数是由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症反应。发炎的淋巴结常有发红、发热、疼痛和肿大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质地柔软或稍发硬,可以推动。若炎症反复发生,则常会引起淋巴结纤维组织增生和脂肪变性而形成慢性淋巴结炎。如脚气使小腿的皮肤感染及小腿患丹毒时,常可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手和上肢的皮肤发生感染时。常可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如儿童感染风疹病毒时,常先出现枕部和颈部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核

淋巴结核俗称“鼠疱”,中医叫“瘰疠”。淋巴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是逐个发生的,容易发生在颈部和腋窝。往往呈串珠状排列,或者互相融合成块,触摸时呈中等硬度。肿大的淋巴结无继发性感染,其表面的皮肤大多无红热现象。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常形成干酪样的物质。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大多会出现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体积较大,表面光滑。有橡皮一样的弹性感。这种淋巴结肿大实际上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往往还有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体质消瘦等全身症状。

癌细胞侵入淋巴结

人体内发生癌肿时,癌细胞可以转移到淋巴结。这种肿大的淋巴结质地比较坚硬。肿大的速度比较快,但常无疼痛感和压痛,淋巴结的根部常固定粘连不移动,淋巴结组织还可发生变黑坏死,当胃和腹腔其他脏器的癌肿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常会出现左侧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而右侧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是食道和胸腔其他脏器发生癌肿转移的征兆:乳腺癌发生的淋巴结转移,常出现腋窝的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篇5:淋巴细胞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淋巴细胞属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可分为大淋巴细胞和小淋巴细胞,前者直径在10—15um,占10%,后者直径6—10um,占90%。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熟淋巴细胞需依赖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继而发挥其免疫功能。

如果体内出现淋巴细胞百分率偏高的情况,近期可能有感染性疾病,而且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病毒性感冒引起。还有例如:水痘,麻疹、病毒性肝炎、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

篇6: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2.局部热敷,理疗或外敷消炎药膏。

3.形成脓肿时,及时切开引流。

4.有全身症状者,可给以抗生素(第三代头孢抗菌素)。

上一篇:双燃料发动机与普通柴油机的技术经济对比分析下一篇: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