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

2024-04-26

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通用6篇)

篇1: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

组织行为学(网考)综合练习—判断题

练习一:

1.四分图理论认为,哪种行为效果好结论是不肯定的。例如有人认为在生产部门中,效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成反比,而与“关心人”的关系成正比。×;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4.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

5.人的行为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引发的。×

6.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

7.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绩效影响不大。×

8.研究人员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没有关系。×

9.勒温的冻结强化方式是团队强化方式和个体强化方式。×

10.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1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练习二: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4.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5.血液占优势的属于粘液质气质。×

6.研究人员发现个人的才智.管理能力.首创性.自信以及个性等与领导的有效性没有关系。×

7.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8.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工作任务。×

9.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不利的”或“有利的”情况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

10.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11.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

练习三:

1.领导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引导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有效地领会组织目标,使全体人员充满信心。√

2.人们在心理上通常会低估他人的工作绩效,高估他人的得益。√

3.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合理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4.如果作业比较简单,而且人们能熟练地完成作业,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会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5.群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6.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7.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

8.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9.期望理论认为,目标的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

10.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

11.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因素。×

练习四:

1.现代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是先天遗传的,是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培养的。×

2.根据公平理论,无论投入多大,只要获得相同的产出结果,员工就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3.学习型组织采用人本管理进行不断改进。×

4.如果作业比较复杂,而且人们还没有掌握完成作业的熟练技巧,当有别人在场观察时则往往发生社会抑制作用。√

5.弗鲁姆和耶顿认为,合理的原则就是如果决策的质量并不重要,而决策的接受性却很重要,那么最好采用第二种领导方式。×

6.组织环境对组织结构设计和组织绩效影响不大。×

7.强化理论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受到奖励的行为会重复进行、而招致惩罚后果的行为会更加趋向于重复发生。×

8.随着整个社会向现代化跃迁,人际关系也由过去的开放转向封闭。×

9.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10.集权和分权的统一的关键是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直接的交流渠道而形成的联结关系。×

11.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小。×

篇2: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

B 27 单选题 政府公关的客体是()A 公众 B 政府 C 社会 D 国家

A 28 单选题 政府公关的目标是塑造政府(),提高政府()A声誉、形象 B 形象、声誉 C印象、能力D能力、合法性 B 29 单选题 政府公关可以分为()。A 内部公关与外部公关B人际公关与组织公关C全员公关与局部公关D整体公关与个体公关 A 30 单选题 政府公关是通过运用()来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A行政命令手段 B 传播沟通工具C法律法规工具D政策规章手段 B 31 单选题 政府公关中搭建的发布展示类型平台有()。A 公益广告B商业广告C节事活动D听证会 A 32 单选题 政府公关主体可以分为一般公关主体与()。A 专门公关主体 B 特殊公关主体 C 非常设公关主体 D 普通公关主体

A 33 单选题 中国各级政府中最早设立专门公关机构的是()A 北京市 B 深圳市 C 天津市 D 双峰县

D 34 单选题 新闻发布会属于政府公关中搭建的()类型平台 A 发布展示 B 单向推动 C 参与体验 D 双向交流 A 35 单选题 朱镕基总理给焦点访谈的题字是“舆论监督、()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A 政府 B 国家 C 党 D 群众 D 36 政府国际公关中的G2B是指()公关 A 政府对企业 B 政府对公众 C 公众对政府 D 企业对政府 A 37 政府国际公关中的(G2G)是指()公关 A 政府对政府 B 政府对公众 C 公众对政府 D 企业对政府 A 38 政府国际公关中的(G2C)是指()公关 A 政府对企业 B 政府对公众 C 公众对政府 D 企业对政府 B 39 媒体危机公关中信息传播过程中会存在()效应 A 传播迟滞 B 信息失真 C 信息堵塞 D 信息管道 D 40 首创效应属于()。A 受众信息加工 B 媒体信息加工 C 政府信息加工 D 信息自我加工 B 43 多选题 冲突调解的策略包括()。A 以法慑人 B 以利诱人 C 以理服人 D 以情感人 E 以权管人 ABCD 44 多选题 处理危机需要坚持原则,开诚布公,避免()。A 拒不承认B态度暧昧 C 一闹就软D立场僵硬 A C 45 多选题 多维的政府形象包括()。A 政府部门形象 B 国家形象 C 政府官员形象 D 领导与职员形象 ABD 46 多选题 多样的危机沟通模式包括()。A 面对面 B 点对面 C 面对点 D 点对点 ABCD 47 多选题 公众危机公关的保底原则包括()。A 不扩散 B 不陷入 C 不推卸 D 不消极 E 不假设 F 不隐瞒 ABCE 48 多选题 公众危机公关中政府可以采取的沟通方式有()。A 现场沟通 B 新闻公告 C 窗口接待 D 电信联系E E个别会谈 F 调研访谈 ABCDE 49 多选题 公众危机中沟通的关键包括()。A 双赢沟通 B 差异沟通 C 对待沟通 D 互利沟通 ABC 50 多选题 国内社会公关的手段有()。A 情感# B 道理 C 法律 D 利益 ABCD 51 多选题 进行危机处理,实施政府公关的标准包括()。以政府为中心 B 以公益为基础 C 以民众为中心 D 以稳定为导向 BCD 52 多选题 媒介应用要注意的原则有()。A 切实有效 B 迅速及时 C 比例均衡 D 多头并进 E 口径一致 F 双管齐下 G 前后连贯 ABCDE 53 多选题 媒体危机公关中信息工作的四个合适原则,包括合适的()。A 信息内容 B 传递方式 C 传播时间 D 传播对象E传播渠道 ABCD 54 多选题 识别危机时需要确认危机范围,包括确认()。A 危机损害程度 B 危机严重程度 C 危机涉及民众 D 危机涉及部门 AC 55 多选题 实施冲突调解,展开行动救援,需要注意受害者群体的多种需求,包括()A 安全需求 B 利益需求 C 物资需求 D 信息需求 E 情感需求 ACDE 56 多选题 危机根据成因可以包括()。A 事故灾难型 B 自然灾害型 C 公共卫生事件型 D 社会安全事件类型 ABCD 57 多选题 危机公关的3T原则包括()。A/ tell your own sale /B/ tell it fast /C/ tell it all /Dtell it now ABC 58 多选题 危机公关的5S原则包括()。A 诚实守信 B 真诚沟通 C 承担责任 D 系统运行 E 权威证实 F 速度第一 G 言行一致 BCDEF 59 多选题 危机公关机理包括()。A 劝说原理 B 联动原理 C 互动原理 D 引导原理 ABD 60 多选题 危机公关中媒体应对的策略有()。媒体有大小,区别对待 B 媒体无大小,平等对待 C 善用媒体优势,打好媒体牌 D尽量规避媒体,保守危机信息 BC 61 多选题 危机因对的政府优势可能包括()。A 技术# B 财力 C 软实力 D权力 ABC 62 多选题 信息传播可能被媒体加工,出现()效应。A 轰动B屏蔽C隐瞒 D 首创 AD 63 多选题 信息传播可能被受众加工,出现()效应 轰动 B 屏蔽 C 隐瞒 D首创 BC 64 多选题 在冲突调解过程,综合运用多种技巧,以让公众()。A 知情 B 知法 C 知理 D 知足 E 知度 ABCDE 65 多选题 在危机公关中,灵活选择媒体样式,需要基于()考虑。A 危害程度 B 微机情景 C 危机受众 D 危机性质 BC 66 多选题 在危机公关中,媒体可能扮演双重角色,即()。A 合作方 B 对立面 C中介者D牵线人 AB 67 多选题 在危机公关中,媒体作为对立面的多种表现包括()。A 民众需求 B 新闻价值 C 政府偏好 D 媒体选择 ABCD 68 多选题 在危机公关中需要注意避免混淆危机与()的区别。A 敌我矛盾 B 违法犯罪C丑恶现象D突发事故 AB 69 多选题 在政府公关中,发布展示型平台包括()。A 新闻发布会B商业广告 C 公益广告D听证会 AC 70 多选题 在政府公关中,媒体应用的误区包括()。A 疲劳轰炸 B 低俗宣传 C 媒体管理 D 贪大求多 ABD 71 多选题 在政府公关中,撰写广告词需要注意()。A 善用修辞 B 简明精炼 C 注意压韵 D 情趣高雅 ABCD 72 多选题 政府公关的特点包括()。A 主体的公共权威性 B 目标的社会公益性 C 手段的灵活多样性 D 客体的复杂多样性 ABD 73 多选题 政府公关可以分为常态公关与()。A平时公关B日常公关 C 危机公关 D 非常态公关 CD 74 多选题 政府公关目标定位的原则有()。A 灵活性 B 合理性 C 明确性 D 可行性 ABCD 75 多选题 政府公关评估的主体可以是()。A 政府 B 民众 C 独立机构 ##舆论 ABC 76 多选题 政府公关时机选择要注意()A 敏锐性 B 敏感性 C 周全性 D 合理性 AC 77 多选题 政府公关中,进行冲突调解,关键之一是需要“紧扣两个回归”,是指()。回归冲突 B 回归自我 C 回归本源 D回归民众 BC 78 多选题 政府公关中的常用文书有()。A 展览词 B 演讲稿 C 广告稿 D辩论稿 ABC 79 多选题 政府公关中的公众可以分为()。A 国际公众 B 国内公众 C 区外公众 D 内部公众 ABD 80 多选题 “政府公关中利用的传统媒体包括()。” A 网络 B 电视 C 报纸 D 杂志 BCD 81 多选题 政府公关中利用的新媒体包括()。电台 B 网站 C 博客 D 移动电视 BCD 82 多选题 政府国际公关包括()的公关。A 政府对政府 B 政府对企业 C 政府对公众 D政府对内部公众 ABC 83 多选题 政府及其官员形象定位要注意()。美观性 B 适宜性 C 艺术性 D独立性 BC 84 多选题 政府举行听证会应该坚持的原则包括()。民主 B 公开 C 公正 D平等 BCD 85 多选题 政府理念识别系统包括()。A 法治 B 服务 C 责任 D 廉洁 ABCD 86 多选题 政府形象识别系统由()构成。政策 B 视觉 C 理念 D 行为 BCD 87 多选题 政府形象塑造的原则包括()。A 有效 B 系统 C 持续 D 创新 E 求实 F 全面 ABCDEF 88 多选题 作为转危为机的策略之一的“讲出来”,需要讲出()A 内情 B 实情 C 弱点 D 难处 B##D 89 多选题 撰写新闻报道稿要注意()A 准确性 B 时效性 C 亲民性 D 完整性 A##B 90 多选题 社会公共危机的特点包括()。A 突发性 B 急迫性 C 危害性 D 挑战性 ABCD 91 多选题 转危为机的核心在于“四好”,具体是指()。A 保障好 B 服务好 C 宣传好 D 处置好 E 管理好 F 解释好 ABDE 92 多选题 确认危机沟通的边界,需要确认()A 沟通渠道 B 沟通范围 C 沟通技巧 D 政策底线 BD 96 判断题 “政府公众危机公关既是服务,又是管制”提法是准确的吗? 错 97 判断题 轰动效应和屏蔽效应是输入媒体的信息加工吗? 错 98 判断题 在政府公关中,神秘顾客法是政府公关评估方法吗? 对

判断题 “在危机公关中,媒体既可以是合作方,也可以是对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对

判断题 在政府国际公关对象中,是否包括国内公众? 对

判断题 在政府公关中,节事活动是否属于发布展示型平台? 错

二.情景分析与操作题(36分,每题12分)1、2010年6月的一天,浙江某高校实验楼内的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8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名伤势严重。家长情绪激动,媒体也纷纷上门要求了解实情给于报道、经校方初查,爆炸系该校实验员徐某实验操作不当引起。如果你是校长,面对学校面临的危机,结合危机公关理论,你认为学校应采取哪些危机管理的措施以控制危机。

参考答案:

1.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对受伤学生的治疗安抚,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对事件信息的及时发布

2.以最快的速度把已经掌握的事实信息向媒体、家长和公众发布,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目前的伤势情况、发生爆炸的实验室的情况、此次事故的原因等

3.尽快制定出学校对于受伤学生的补偿安抚计划、对事故造成者的处理方略,以及对其他实验室的检查计划,已安抚受伤学生的家长,并减少其他学生家长的紧张情绪

4.设立关于此事件的专门信息中心,及时将各方面信息告知媒体大众,并及时接待来自公众和媒介的询问 5.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接待家长并与之协商谈判各种赔偿问题,要时刻传达出学校的人性关怀和极强的责任感

6.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参与人员具备一定的公关素养切记:不能说“无可奉告”,不要发布不准确的消息,及时纠正错误信息,避免使用行话,了解事故的真实原因后才能对外发布信息

2、某市将举行年度例行的生活品质趋势发布,今年的年度主题是“绿色低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发布会拟邀请省内外相关媒体参加。请你根据新闻发布会流程的具体要求,策划一个比较详尽的新闻发布会具体操作方案。

篇3: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

(1)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的概念。

欧文·E·休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中论述公共组织时, 把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环境要素作为内部管理要素的延伸, 认为必须加以战略统筹的一切外部要素总和称为公共部门的外部管理要素。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兴起源于由国家集权的“整体性社会”向现代的“公民社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动。所以从宏观系统观点来看, 非政府组织是作为整个环境系统下的一个社会子系统, 作为联接政府和公民的纽带, 为维护市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新兴社会组织。对非政府组织的成立、目标定位、财务资金来源、组织规模等有着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要素称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

(2)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分类。

作为内部管理要素的延伸, 对非政府组织外部管理要素进行管理, 就必须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和可分析性的分类, 以便在博弈或互益性的合作后能顺利发展。纵观研究非政府组织外部环境的文献资料,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两种分类:一种分类方法是以抽象概念为分类标准把外部管理要素划分为:政治要素、经济市场要素、社会要素、伦理文化要素、群体要素和个人要素等;但在现实分析管理时, 一般是以实体为分类标准把其划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传媒、企业、社区家庭、个人及专家等。

2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的特征及博弈现象的产生

(1) 外部管理要素相互关联并表现出系统博弈的特征。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之间以及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有着纷繁复杂的关联性。形成几个大的系统博弈, 如图所示:

非政府组织的外部管理要素之间以及与非政府组织之间“混沌”关联的特征, 造成博弈的大量存在, 并且这种博弈在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化成立过程中就开始出现, 这就使得非政府组织与外部管理要素的博弈结果可以决定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规模、财务状况、参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事业的范围, 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人事安排状况。

(2) 外部管理要素涉及范围较广且有敏感性。

在参与救助弱势群体的社会体系中,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新兴组织的代表, 其承担着联接政府 (国家制度的主要执行者) 与被边缘化的公民之间的中介纽带作用, 通过传媒途径, 来补缺市场制度的缺陷, 参与到了与政府、传媒、企业、公民等在资金、人事、组织合作等较多领域中。

(3) 外部抽象管理要素与外部实体管理要素的关系具有互动性。

参与救助弱势群体非政府组织的抽象的外部管理要素与实体外部管理要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每一个抽象的外部管理要素的深层次分析都存在着一个抽象管理要素, 并且外部抽象管理要素与外部实体管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 非政府组织在参与救助弱势群体工作中, 不仅要关注外部实体管理要素, 也必须要作用于外部抽象管理要素。

(4) 外部管理要素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变化性。

参与救助弱势群体在非政府组织发展早期, 由于受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登记制度及其组织自身力量弱小的影响, 可能会挂靠一个政府或事业单位, 资金及人事安排也大部分由这些组织决定。但随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非政府组织将同外部管理要素明确组织归属、资金来源与使用、人事等关系。

3 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祝慧在《管理创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新视角》一文中提出:“以管理创新为视角, 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三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 是一种“三位一体”博弈分析模型, 即分别从政府改革的角度来寻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博弈互动、从民众支持角度来追求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信任合作及内部治理完善作为非政府组织与外部管理要素博弈时的解决途径;陈晓济分析了“冲突典范”到“合作典范”这个过程, 避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出现双方都不能受益的“囚徒困境”博弈结果。还有一些则主要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等角度来分析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之间博弈范式。

4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

(1)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传媒的博弈模型。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应是“全能政府”职能观念的影响, 许多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是至上而下的路径发展而来。这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 在组织不断完善后就要理顺与政府的关系, 渗及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工作时就会产生其与政府的两方博弈;非政府组织本身为了扩大影响或筹集资金, 与传媒发生了联系, 但传媒存在市场性与公共利益性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传媒对公共利益的关注与追求新闻的新奇性之间存在着磨擦, 使非政府组织与传媒会产生诸如关注弱势群体的长期性与新闻的短期的新奇性矛盾的两方博弈。并且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时, 那些至下而上由民间发展而来的非政府组织面对着更为复杂的三方博弈, 它们还必须通过传媒扩大影响, 录求得到政府认可并合法化地存在和发展。因此,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其外部管理要素:政府与传媒互动时就产生了非政府组织—传媒—政府三方博弈模型。

(2)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博弈。

中国社会的转型性, 使得非政府组织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 同时许多非政府组织由于其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性, 其宣传力度较大, 投资企业可能会选择放弃在那个地区的投资, 这与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相违背, 在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就选择社会公共利益还是选择社会经济利益方面会产博弈现象。这会产生比非政府组织—传媒—政府三方博弈更复杂的非政府组织—政府—企业—传媒四方博弈现象。

(3)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传媒、社区及家庭的博弈。

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本身作为“公民社会”中新兴的公共利益组织, 其服务对象、组织内志愿成员、资金来源以及要与之工作相配合的主体就是公民组成的家庭和社区, 非政府组织表达他们的利益与心声, 但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性”与单个家庭或社区的“局部性”会产生不一致。但是随着非政府组织的服务性的体现和公民社会意识的提高, 这种三方博弈越来越少, 这也是最容易解决的三方博弈。

摘要:在中国社会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 填补了被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两大社会主流体制所忽视或排斥的边缘化的“真空”地带。在转型性的中国社会中, 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与其与外部管理要素之间进行复杂的博弈局面, 在对非政府组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归纳出救助弱势群体的非政府组织与外部抽象概念管理要素和外部具体管理要素之间的博弈模型。

篇4:政府与外企管理者判断存在反差

在200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零点研究集团联合发布了《境外资本在中国社会中的融入度研究报告》,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来源的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企业。

调查从决定国际资本在中国社会中融入度的三个核心角色出发,即消费者(公众)、外国资本以及中国各级政府机构,探讨了中国公众对国际资本的接受程度。研究发现,在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模式方面,政府对国际资本的需要认知,与国际资本本身还存在一定距离。

政府:对外资的作用整体持肯定态度

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已经20多年,从各地政府官员对外来资本对当地社会作用的期望与实际贡献判断来看,其中技术与管理经验是政府原先期望最高的,对其实际效果的评价也最高。整体看,政府对外来资本在税收、就业、产业带动、经济往来、资金等产业经济方面的因素期望值较高,而对其在公益、慈善等社会效应以及人才培养等非经济因素考虑较少,外资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与政府的设想一致。

政府与外企:财务政策方面认知反差较大

对各种投资优惠政策的改动方向判断上,政府官员与中国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意见却存在认知差异。

首先,政府官员认为现在可以减少对外来资本的各种税收优惠,财政费用的减免上也不需要给予特殊关照,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外商的各种优惠也应该考虑降低或取消。综合考虑,在税收、财政费用、土地等与财务有关联的政策方面,政府会考虑加以调整。

但是,在外资企业管理者看来,这些财务利益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是否能够享受这些优惠是他们评估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与外资企业在财务政策方面的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反差,他们在财务利益上的冲突将会较为突出。

政府与外企:对影响投资地选择的因素认知反差较大

从外资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看,政府官员认为应该特别做好政府服务,包括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治安环境等方面。而外商特别需要的投资条件却集中在具体的政策构成、原材料价格、技术基础以及配套厂商等方面。

整体看,外商特别看重投资环境中与产业环境、产业链以及具体政策方面的因素,而政府主要还是偏重于政府服务以及投资硬件等方面的考虑,政策重点相对落后于外商的关注焦点。

调查城市与开发区投资环境可以发现,政府服务与投资硬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在今天的外商看来已经是门槛条件,是必需的最基本的引资条件。管理与区位的优势已经不是一个地区吸引外资的核心竞争力,外商更看重的是与产业链相关的产业环境。政府与外资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较大的认知反差。

民众:对开放的评价逐渐向正面转化

研究还发现,关于对外开放程度的判断,32.9%的普通居民认为“还远远不够,应加快开放”(不足论),30.7%的人认为“不平衡,有些地方太开放,有些地方则不够”,25.8%的人认为“适度,正好”(适度论),4.4%的人则感到“已经太开放了,要适当收缩”(过度论)。

篇5:非政府组织管理判断题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可有效调节经济运行,达到供求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需要政府干预。对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发展。对

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对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预算和多预算。对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对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错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对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对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对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对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对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错

从各国编制多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错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对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错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答案]对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对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对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对

发行国内公债不影响国内资源总量,也不存在本国资源向国外转移的问题,也不会导致国内资源的重新配置。错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2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2年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错

各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或取得罚款和罚没收入,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隐瞒、截留、拼占、坐支和挪用。对

各级预算由本级财政部门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负责。错

各种公共收费应纳入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依法集中管理,凡是政府职能机构都有权收费。错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分配,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对

根据经济学一般原理,产品生产过程中如果达到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企业可以取得大量利润。错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对

公共选择的决策机制与企业个人微观经济决策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区别。错

公债的安全性主要是指公债券能否记名、挂失等方面的规定。对

公债的可能性风险是否会转化为现实的危机,关键在于国民的应债能力和政府能否按期偿还债务。对

公债的债信基础是政府的政治权力和政府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与财富,公债的债信基础较为可靠,而私债的债信基础较薄。[答案]对

公债一级市场是政府发行新债的场所。对

国防支出,是政府财政最早的支出项目之一。对

国际商业贷款是由一家贷款银行牵头,由该国或几个国家的多家贷款银行参加,组成贷款银团,共同向另一国银行、政府或政府机构、公司(企业)以及国际机构提供的贷款,也称辛迪加贷款。错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按照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在量上平衡对等关系。对

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对

国债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错

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是否有效和协调,关键就要看实施这些政策能否获得一国经济可持续性的适度增长。对

基数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收支的状况或基数。错

间接发行方法是政府不直接担当发行业务,而委托给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公债发行的方法。对

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基础设施必须优先发展,而且具有前提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前提条件”。

借债率主要是从借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能借多大规模的债务,这取决于政府借债的意愿,而不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错

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经济增长率或增长额来表示。错

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错

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错

捐赠收入,是指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接收国际组织、外国政府以及国内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捐赠的资金、物资。对

科斯定理所讲的交易费用为零,是指当参与产权交易的各方数量很少时,这些交易的成本趋近于零。对

科斯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认为对经济体制结构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对

零基预算是指在安排预算收支时,以上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二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错

流通市场是发行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发行市场,发行市场的交易才有可能进行。错

目前我国税制中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都属于流转税,消费税在我国税制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错

纳税期限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对

强制公债的强制性接近于税收。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査、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对

全国性公共物品,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错

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对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对

上市公债,也称可转让公债,是指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对

市场化、私有化改革,完全是解决公共物品服务问题的灵丹妙药。错

收入公平分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和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下,社会成员之间和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对

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宏现经济社会政策目标,生产和供给部分私人物品。对

所谓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对

通常情况下,一国政府所发行的国内公债都是本币公债、而国外公债通常以债权国的货币或国际上的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货币为本位,即外币公债。对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无偿转让土地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界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错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有偿转让时产生的增值。错

瓦格纳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含义是指政府支出在GDP中份额的上升,即指的是政府部门政府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点十分清楚。错

为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就需要政府干预,通过制定实施有关法律制度,要求交易双方公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所需的信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对

违章处理是税收法律制度实施的保证,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税法的严肃性。对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采取的是分步推进、逐步到位的“渐进式

”策略。对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对

一般来说,公债的发行权属于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错

银团贷款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贷款银行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另一国的借款人或国际机构提供的货币贷款。错

有行政规费收入的单位,必须编制预算收入计划,按照预算管理体制上缴财政部门。对

有外部负效应的商品生产和销售量无法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时的市场需求,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错

与税收收入相似,国有资产收益也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据的课征。错

与自由竞争相比,在垄断条件下,产量大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产量,而价格低于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时的价格。错

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对

预算作为公开性的法律文件,其内容必须明确,以便于全社会公众及其代表能理解、审查。对

在代议民主制度下,假定选民在政治上具有单峰偏好,全民投票是为了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政治家追求的是选票数量的最大化,则政治家就必然采纳中位选民赞成的计划,以争取最大数量的选票使自己当选。对

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错

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不完整性,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体系(GFS)中,其经济分类包括水平与服务支出(工资与薪金、雇员养老金、其他商品与服务)、补贴、经常性转移支付、利息、资本性支出(资本支出和资本转移)、贷款减还款的净额。对

在经济学界,对经济增长通常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加;另一种是剔除价格因素以后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或者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和前者相比,后者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错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和企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地方公共物品的收益边界也是绝对的。错

在使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直接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既机会成本。错

在世界各国,除了少量属于城市型的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客服市场缺陷。对

在西方国家,政治与行政分离,政府公务员是职业行政管理人员,但争取选票和赢得选举是政治家和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事。错

在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准公共物品,这些公共物品是可以通过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共同来提供。对

债的债信基础是政府的政治权力和政府掌握的各种社会资源与财富,公债的债信基础较为可靠,而私债的债信基础较薄。对

债务依存度反应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公债,体现公债对财政支出的牵制。对

战争、自然灾害以及严重的经济危机等特殊情况,也会影响政府收入规模。对

真正意义的自由公债通常指政府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公债。对

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才产生的。对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国家。对

政府发行公债数量的多少,一般取决于发行者对资金的需求量、市场的承受能力、未来的债务负担、发行者的信誉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对

政府机构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错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对

政府经济活动仅仅关系到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以及政府职能的实现。错

政府经济以私人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而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错

政府经济以私人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而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错

政府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错

政府收入的具体范围,受财政管理体制制约,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均相同。错

政府收入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取得公共支出所需资金而进行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政府筹集资金的过程或阶段。错

政府收入的具体范围,受财政管理体制制约,在不同时期的界定均相同。错

政府投资一般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投资,也就是说公共投资就等同于政府投资。错

政府在组织收入时,效率原则强调量能负担,机会均等;公平原则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错

只有负外部效应才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正外部效应则不会。错

直接公募法是政府将发行事项委托银行机构、集团,规定一定的条件。由各银行分摊认领一定金额,然后转向公众募集。错

直接性强制公债是指政府以公债券代替货币,用于支付雇员薪金或购买物品。错

准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一般应该由政府公共投资来完成,纯公共物品的基础设施可采用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错

资源税包括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一般资源税就资源开发的收益课征税收。对

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种。对

自然垄断是由于企业在一定时期掌握了某些生产技术,如专利权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对产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错

自由公债是指政府发行的规定有应募者范围及其最低承购额度的公债。错

纵观世界各国政府经济发展史,政府支出规模无论绝对量还是从相对量,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错

篇6:管理学判断题

1、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2、管理因组织而具有了依托,组织因管理而具有了生命。(√)

3、相对于基层管理者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职能更为重要。(×)

4、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由于性质不同,所以其适用的管理原则也不同。(×)

5、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只有人际技能是大家都需要的。(×)

6、管理人员,顾名思义,应该在所有工作时间内都从事管理工作。(×)

7、管理既要追求效果,也要追求效率。前者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后者则是正确地去做事情。应当说,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

8、效率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效果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而效率则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的和目标。(×)

9、泰勒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10、霍桑试验说明了“经济人”假设的正确性。(×)

11、高士气总能带来高生产率。(×)

12.只要决策者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办事,就一定能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

13.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本身无法完全量化,故而管理学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14.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该组织系统外的物质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和。(√)

15.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

16.为了提高等级链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法约尔提出了“跳板原则”,但这一原则与统一指挥原则有冲突。(×)

17.法约尔提出的“跳板原则”是指在等级链中,可以在有关各方及上级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横向信息交流。(×)

18.韦伯主张,组织内的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关系,也就是职务关系,以保证其成员的一切行为都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理性准则。(√)

19.法约尔认为,企业不论大小,其全部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工作:技术性工作、商业性工作、财务性工作、会计性工作、安全性工作、管理性工作。(√)

20.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的问题。(√)

计划

1、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最优原则,因为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借助最新的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对所有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

2、“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句格言说明群体决策常常比个体决策更有效。(×)

3、追踪决策所选的方案,虽然优于初始决策,但不是能够改善初始决策实施效果的各种可行方案中最满意的。(×)

4、决策的动态性要求决策者必须根据对其决策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的决策,灵活调整自己的决策方案。(√)

5、决策目标应有确定的内涵,切忌含混笼统。(√)

6、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决策者即使在充分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也不能根据自己对组织任务的理解和对形势的判断做出决断。(×)

7、一般来说,那些看上去越是可能获得高收益的方案,包含的风险因素也往往越大。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要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赌博。(×)

8、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因为只要组织还存在,这个过程就会一直进行下去。即使

环境条件有变化,管理者也不应停止原有计划而进行更新和修改。(×)

9、计划是决策的前提,决策是计划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10、根据职能标准可以将计划分成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及人事计划。它们各自独立为地企业发展起作用。(×)

11、管理良好的组织很少在非常详细的、定量化的计划上花费时间,而是开发面向未来的多种方案,所以说计划是不重要的。(×)

12.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

13.在目标管理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的制定者就是目标的执行者。(√)

14.计划过程中必须对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评价和比较。(√)

15.目标管理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统一起来,既强调工作成果,又重视人的作用。(√)

16.目标管理以目标作为各项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人的贡献大小,以此来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

17.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有许多优点,所以在组织活动中均应采用群体决策方式。(×)

18.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19.决策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20.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最满意模型。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21.只要决策者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办事,就一定能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

22.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即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但对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可以作出客观估计的,所以不管哪个决策方案都是有风险的。(√)

23.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它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定。(×)

24.决策在组织内部是分级进行的,一方面决策分级要与组织内部的领导制度和管理层级相适应,另一方面要考虑目标分解的层次。但无论决策如何分级,在每一决策层级中只能有一个决策中心。(√)

25.决策者在作决策时,应正确处理组织内部各个单元之间、组织与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考虑局部利益的基础上,把提高整体效用放在首位,实现决策方案的整体满意。(√)

26.满意决策模型是在“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

27.下级参与决策程度越深,决策的质量就越高。(×)

28.必须迅速做出的决策属于时间敏感型决策,时间敏感型决策对速度的要求甚于质量。(√)

29.信息越多并不能保证决策就越科学。(√)

30、在管理实践中,虽然长期计划不必对中、短期计划具有指导作用,但中、短期计划的实施要有助于长期计划的实现。(×)

组织

1、组织结构的设计主要依据组织的现有情况,与组织的目

标和战略无关。(×)

2、提高下级员工的素质,可以使管理的有效幅度增大。(√)

3、一旦授权给下属,管理者就不用过问其工作的情况。(×)

4、职权是在组织中的某一职位作出决策的权力,它与组织中的管理职位及任职人员有关。(√)

5、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聘都采取从组织内部提升的方法。(×)

6、事业部组织结构有助于组织中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

7、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组织最高层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较高。(×)

8、矩阵型组织结构容易产生双重领导,造成冲突和责任不清的情况。(√)

9、分权越彻底,管理越有效。(×)

10、授权绝对性原则是指在授权过程中,权力和责任同时下授,以确保下级有充分的完成任务的权力。(×)

领导:

1、领导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力只建在领导者的个人能力之上。(×)

2、领导者的职权越大,影响力就越大。(×)

3、依据“复杂人”假设,人的需求都是天生的。(×)

4、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条件是激励因素。(×)

5、依据Y理论,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6、管理者在采用强化手段改造下属行为时,应奖罚结合,以奖为主。(√)

7、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是专制式独裁、温和式独裁、协商式领导和参与式领导。(√)

8、管理方格理论中,1.9是指贫乏的管理,管理者对职工和生产都不够关心。(×)

9、领导理论认为,采取哪种领导方式,应考虑领导者条件、下属条件、组织环境等情况。(√)

10、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成就需要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得到加强,成为成就需要的人。(√)

11、信息沟通的四个要素是信源、信宿、信道和编码。(×)

12.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去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13.领导职能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可以说管理职能的范围要大于领导职能。(√)

14.管理方格理论是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的基础上提出的。(√)

1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下属稍成熟时,要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行为,即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16.好的领导方式应当是激励性的。(√)

17.领导方式能否被员工所接受,使员工产生工作上的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对领导方式的认同和拥护程度。(√)

18.领导工作侧重于对组织中人的行为施加影响。(√)

19.领导即使做了对下级的激励工作,也不一定会显著提高工作业绩。(√)

20.按照领导特性理论的观点,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是由于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优秀品质和特殊能力。(√)

21.法定权、强制权和专长权属于职位权力。(×)

22.领导者的感召力与个人的品质、魅力相关。(√)

23.民主式的领导总是比独裁式的领导更有效。(×)

24.需要是人们产生激励行为的前提。(√)

25.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6.奖励和惩罚能收到同样的效果。(×)

27.管理者应该明白,每一职工都有一些基本的需要,但不同的职工,其需要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28.根据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9.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产生需求倒退的现象。(√)

30.凡已满足的需要,就不再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31.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有关。(×)

32.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认识不同,就会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方法。(√)

33.经济人的假说认为,人天生懒惰,因此对员工的管理应采取物质刺激加严格管理的方式。(√)

34.领导者很难激励没有需要动机的员工。(√)

35.良好的信息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不一定是彼此接受对方的观点。(√)

36.非正式沟通是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沟通,这类沟通经常会给组织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杜绝非正式沟通。(×)

控制

1、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和采取矫正措施是控制过程的三个重要阶段。(√)

2、控制工作仅限于纠正计划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而无法促使企业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计划、改变组织结构、改变人员配备以及在指导和领导方法上做出重大的改变等。(×)

3、在企业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员工遵守,进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等,都属于前馈控制。(√)

4、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衡量过程中的检验就是要辨别并剔除那些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必需的信息及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标准。(√)

6、控制关键点原理认为: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主管人员随时注意计划执行情况的每一个细节,实施全时空控制。(×)

7、为了获得控制信息,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抽样调查等方法去收集信息。(√)

8、为保证在管理者需要的时候提供能满足控制所需的全部信息,工作人员不能对衡量工作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9、与组织结构相适应原理认为,组织结构的设计越是明确、完整和完善,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的要求,就越有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偏差。(√)

10、在纠偏过程中,需要纠正的仅仅是企业的实际活动,而不是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事先确定的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11、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因此,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计划,则控制也就越有效。(√)

12、控制人员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成员对纠偏措施的不同态度,特别是要注意消除执行者的疑虑,争取更多的人理解、赞同和支持纠偏措施,以避免在纠偏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为障碍。(√)

13、由于控制力度的加大,可能出现的不利偏差就会减少,损失也会减少。所以,控制工作力度越大越好。(×)

14、正馈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

现的偏差,修改和更正偏差的过程。(×)

15、所谓间接控制是人们根据计划和标准,对比和考核实际结果,在出现偏差之后,通过追查责任人的责任,去进行纠正的控制方式。(√)

上一篇:发展策划:中国新农村建设3套方案下一篇:大专医学生毕业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