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2024-05-20

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

1、急救车清洁、规范、整齐,设专人管理。对急救器械、物品、药品负责领取、保管报损,定期清点,清洁、保养,账物相符。

2、设有专用清点本,抢救物品、药品班班交接,清点抢救药品和抢救物品数量,有效期及包装完好性,并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签字。

3、急救物品药品做到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消毒、定量供应、定时核对,标签清晰无过期。

4、抢救物品如舌钳、开口器等需高压灭菌后备用,无菌物品包装有名称、消毒日期和有效期。

5、各种药品定位、定数、标签明确,无过期。每种药物标明生产日期及失效期(同种药品多个效期的以最近期的为准)。药品失效期提前3个月、抢救病人用后及时补充更换,确保完好率100%,时刻保证应急状态。

6、熟练掌握急救器械、物品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熟悉急救药品、名称、剂量、作用效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7、急救物品不准外借,不得擅自动用急救物品他用。

8、急救车可根据科室抢救情况实行封闭管理,按照抢救车封闭管理规定进行清点并签字。

附:急救车封闭管理规定

1、各科室根据本科室急救车使用频率情况,可以使用一次性锁或贴封条(统一使用红框标签)方式对抢救车进行封闭管理。

2、将急救物品、药品的有效期登记在交接登记本上,双人核对签字。由急救车负责人和核对人共同封闭,不得随意打开急救车。急救车封条一旦打开视为使用,及时通知护士长或负责人重新清点补充核对封存。

3、用签字笔在封条上注明封闭起止日期(—年—月—日—年—月—日)和封闭人签名,核对者签名。

4、每班有专人检查急救车的封闭情况,一次性锁或封条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5、急救车封闭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每月必须开封、清点、检查药品、物品数量有效期及完好状态后再封闭。

6、急救车一旦开启使用后,应由专人清点、补充抢救物品、药品后再封闭,保证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的数量准确及完好备用。

7、护士长定期对抢救车封闭、检查和清点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

心肺一体机操作规程

1、安装

(1)将本机组件取出。

(2)将氧源线与双卡移动式氧气瓶或墙壁上的供氧源连接。如果使用双卡移动式氧气瓶,将其中一个开关放到开的位置。

(3)连接呼吸管和面罩(如果要使用的话)

2、使用

(1)在做徒手心肺复苏努力进行呼吸时,抓起本机,一手扶住机柱底板,另一只手扶住臂端,扣紧臂锁。

(2)将机柱底板插入本机背板中。

(3)随着本机组件插入到位,打开臂锁并降低机臂于病人胸部,把按摩垫放在其胸骨之上,就跟使用手掌进行徒手心肺复苏一样。

3、开启启动开关,通过目测活塞,调整按压幅度和深度,调整到最合适的力量。

4、心肺复苏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5、心肺复苏结束后,关闭开关,撤下氧气连接管道,把心肺一体机撤出,取出背板。

篇2: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1.抢救车内药品(毒麻药)、物品、液体及卫生,由治疗班护士专人负责,要严格执行抢救车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治疗班护士换班时要严格交接抢救车内药品(毒麻药)液体并登记,交接人双方签字。

2.负责人要定期清点、检查药品的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质、过期、标签模糊不得使用。

3.抢救车内药品(毒麻药)、物品、液体使用后及时补充,补充后不同批号的药品(毒麻药)、物品、液体及时登记。有效期小于3个月的挂警示卡标识,提示使用距有效期小于1个月的药品,要立即更换或销毁并记录。各班认真交接抢救车内的药品、物品不得丢失,当班护士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

4.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当班护士应与医生再重复一次,无误后方可执行,防止发生差错。抢救病人时所有用过的药品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5.治疗班护士每周对抢救车内药品(毒麻药)、物品、液体的质量及有效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签字。6.治疗班协助督促总务班更换无菌物品,定期清理抢救车内卫生。

7.抢救车内所有药品、物品、器械不经护士长同意一律不得外借,否则后果自负。

8.治疗班交接前彻底清点,检查治疗柜内所有注射药品(药柜内所剩药品)特别应对药品有效期进行检查,以免药品积压过期,同时将抢救车内所要一次性物品,液体彻底更换,并做好记录。

篇3: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副主任护师3名, 主管护师6名, 护师5名, 护士4名;本科学历15名, 专科学历3名;年龄21~48岁, 平均 (33±12) 岁。并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QCC活动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抢救药知识掌握率作回顾性分析, 与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QCC活动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1.2 QCC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及服务意识,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品牌, 我院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于2014年3月开展QCC活动。

1.2.1 组织人员学习培训

护理部制订品管圈实施方案, 下发并传达至各临床科室, 手术室护士长组织动员护理人员对QCC活动的实施方案深入学习, 培训后进行小组讨论, 且在每次培训后对QCC全体成员进行考核, 达到所有成员均能熟练掌握和实施QCC活动。

1.2.2 确立品管圈主题

依据护理人员的职称成立3个QCC小组, 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 其余5名作为圈员。依据手术室的工作特征, 手术室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 集思广益, 共同研究, 确定手术室的QCC主题:抢救药物知识掌握。

1.2.3 培训考核评价

由圈长负责对圈员进行培训, 并选取1名主管护师进行记录。培训主题以手术室抢救药物知识为主。第一次培训后全体圈员进行培训资料的整理及收集, 在下次培训中进行集体讨论, 对培训内容提出补充及建议, 所有圈员集思广益, 以期达到最有效的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由圈长对急救药物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禁止上岗, 继续学习。考核内容由医院组织专家统一讨论设计制订。

1.3 观察指标

统计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抢救药物知识掌握率, 通过理论知识的考核, 评价护理人员对抢救药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的掌握程度。总分100分, 95分及以上为合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活动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抢救药物知识掌握率为100.0% (18/18) , 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8.9% (16/1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 P<0.05) 。

3 讨论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重要场所, 而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 有着急、忙、杂的特性[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急症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率也在不断上升, 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及全面的临床知识, 而护理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解决能力及抢救药物的正确应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全面掌握抢救药物知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所必须的[3]。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QCC活动后,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急救药物的掌握率明显上升,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业务能力及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QCC的实施使手术室护理人员意识到扎实的业务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 不但可以提高急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拉近了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使服务标准更加规范化[4]。

本研究的QCC活动设立了3个小组, 且每组由一名圈长负责, 定期组织圈员对业务知识进行学习, 及时发现圈员在业务知识上的不足, 并向上级主管科室汇报, 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激发护理人员对业务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学习的热情, 并对所掌握的内容不定期进行考核, 对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奖励, 而不合格者则给予停岗学习。同时, 每月对急危重症抢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查找隐患, 制订整改措施。及时对抢救药物及器材管理等严格掌握, 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5]。

通过QCC活动的实施, 激发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 使其对抢救药物的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 对手术室各种症状均能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给予解决,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及效率,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同时, 通过学习也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及解决能力有明显提高, 证明QCC活动的实施可明显提高医护工作质量, 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芳.品管圈对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4) :1089-1090.

[2]李旺军, 王秀春.品管圈护理在护士长查房中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7 (6) :55-57.

[3]王玉琼, 郭秀静, 雷安江, 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1 (24) :1087-1089.

[4]蔡敏.以“品管圈”法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20) :67-68.

篇4: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 JCI标准;抢救车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简称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 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1]。JCI标准以求通过高的标准来规范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JCI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搶救车药品,确保在急需时可以安全快捷获得药品。

1、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常见问题

1.1抢救车药品种类、数量不统一

一部分科室抢救车药品为25种、一部分科室抢救车药品为20种,还有一部分为18种,种类与数量不统一。

1.2抢救车内药品随意摆放,没有序号

药品无序,摆放混乱。抢救患者时,慌乱之中,难以准确取用药物。

1.3 抢救车无儿童用药剂量换算表

抢救车药品说明书剂量多为成人剂量用法,抢救儿童患者时临时计算用量,容易出错。

1.4 抢救车内近效期药品无标示

抢救车未对近效期药品进行标示,无法做到近效期先用,及时更换即将失效药品。甚至还存在过期失效的现象。

1.5 清点、查对时间长,费力

每次全部查对药品数量,质量,费时费力。个别人员为时间快,只核对药品数量,未认真查看药品有效期等药品养护项目。

1.6药学人员未参与抢救车药品管理

抢救车药品只有护理人员在管理,无药学人员参与,药品知识欠完善,无相互监督机制。

2、按照JCI标准,探讨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模式

为了达到JCI标准要求,任何抢救患者的医师、护士,推来一辆抢救车,都能及时、准确、快捷地取用药品,药学部与护理部协商,制定了以下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2.1抢救车药品品种与数量

邀请院内相关专业的医师、护士,召开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讨论专题会议。各专业医师、护士根据各自专业及危急患者病种,对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提出了建议。最终我院统一抢救车药品为20种,涵盖了临床危急情况下所有药品,并根据每次抢救用量,对药品数量也做了规定。

2.2 统一对抢救车药品进行编号,并确定摆放位置

对我院抢救车内20种药品进行编号,固定存放位置,并在其存放位置设置中英文药品标签。所有人员熟记抢救车药品位置,确保抢救及时快捷准备取到药品。

2.3制定儿童用药剂量换算表

组织药学专业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抢救车内20种药品,儿童剂量换算表。确保在抢救儿童危重患者时,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得所需剂量的药品。

2.4对抢救车实行封条管理

参考国内相关医院[2-5]做法,对抢救车实行封存管理。近效期药品标注在封条上,护理人员天天查看封条,杜绝过期失效药品的出现。

实行封存管理后,护士无需每班、天天查看药品数量及养护方面的问题,在抢救车打开后进行全面核查药品数量、质量养护等方面的问题,若抢救车一月未使用,则每月至少打开一次,全面查看药品数量、质量养护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护士查对的时间,护士只需每班交接抢救封条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即可。

2.5药学人员参与抢救车药品的管理

药学人员每月深入病区,查看抢救车药品管理情况,并与护士一起共同对抢救车内药品进行全面核查,同时对护理人员管理药品提供技术指导。

3、结果

自我院实行以上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后,未再发现抢救车药品过期失效及破损等现象,也未受到与抢救车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报道,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系数大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实践体会

全院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统一,人员抢救人员对所有科室的抢救车都熟悉,任意推来一辆抢救车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节省了抢救时间。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科室抢救车药品,始终都无使用机会,造成了药品的浪费,我们将后续管理中,探讨更好的管理方法。

抢救车实行封存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质量,节省了时间,并且可以随时保证抢救车处于备用状态,提高了抢救质量。

药学人员参与抢救车药品管理,药护结合,确保了抢救车内药品质量。

在JCI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规范了抢救车药品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障抢救质量,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志刚,杜少理.按照JCI标准改进药品管理模式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27(3):82-85

[2]张祥美,吴庆风,施秋萍. 病区抢救车药品管理改进方法的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1, 3(4):348-349

[3] 郑晓艳,蔡淑华,黄美兰,等. 封条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8(6):82-83

[4] 黎贵湘,程桂兰,朱玲莉. 抢救车规范化封条管理探讨[J]. 华西医学2011,26(1): 119-120

篇5:抢救车的规范管理

1 改进前存在的问题

1.1 药品品种多,每班清点抢救车占用护士大量时间

根据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清点交班制度规定,我科每日每班核对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数量、质量并签名,清点完毕后上锁并将纸质封条回贴;每周三由专管护士清点,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检查药品及一次性物品有效期;检查备用物品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因我科使用抢救车概率不大,如此反复清点,易造成护士清点流于形式,导致有过期药品及物品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针剂标识模糊

护士每日清点药品时,反复触摸摩擦导致针剂表面标识模糊不清,而模糊不清的针剂不能使用,只能废弃,造成药品浪费。因每班清点,纸质打印封条易脱落、破损。

2 方法

2.1 抢救车规范化设计

(1)本科室根据抢救车构造绘制抢救车平面示意图,贴于抢救车上,便于清点药品及物品。(2)统一药品标签,高危药品贴高危标识,有效期在3个月内放红色标签。(3)药品摆放顺序:按照药品的失效日期的先后顺序从右往左排,近效期的先用,避免造成药品浪费。(4)药品放于塑料分隔盒中,避免查对药品时触摸针剂表面标识。(5)在抢救车平面示意图上用铅笔标注每种药品及物品的有效期,有效期在3个月内用“▲”注明,提醒及时更换近效期药品及物品。

2.2 改进封存方法

(1)因我院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封存条,故我科用未使用的一次性腕带(25 cm×2.5 cm头尾有搭扣的长形带子)制成封存条,搭扣一经拉开就不能再使用。(2)封存方法:专管护士逐一核对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种类、数量及有效期,物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后,在封存条注明封存时间,专管护士及护士长签名,在抢救车上做两个拉环,将封存条套在两个拉环上,以不能拉开抢救车抽屉和门为度,再把搭扣扣好。因我科室抢救车的布局是两层抽屉和一个柜子,故抢救车上有两根封存条[2]。

2.3 日常管理

每日护士交接班时,检查封存条的封闭完好情况。封存条完好说明抢救车未动用,护士可以立即在财产本上登记并签名;如封存条被拉开说明抢救车已动用,护士须逐一检查核对并补充。每周由专管护士查看抢救车平面示意图药品及物品上标注的有效期,近效期应及时更换并做好抢救车药品及物品登记,每月由专管护士对抢救车进行全面检查后按上述方法封存。

3 结果

通过绘制抢救车平面示意图,改进封存方法的方式,规范化管理了抢救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后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数量、质量的有效性。

4 讨论

经改进后的抢救车管理模式:(1)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绘制抢救车平面示意图规范了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放置,便于接班护士查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科室成本,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2)有效地提高了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完好性:因抢救车是定点放置,物品齐全,封存后,抢救车内物品就不能随意被取出,保障了抢救车内物品的数量与质量。(3)杜绝了抢救药品的浪费现象: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有效管理应用后,减少了每班护士反复检查药品摩擦药品表面造成药品标识的字迹不清,避免因药品字迹模糊而丢弃造成浪费。(4)提高了抢救车的管理质量:在抢救车封存前虽班班清点,但车内物品经常欠缺,“责任分散”现象时常发生,通过改进后,不仅规避了“责任分散”现象,且保障了护理质控检查质量。

改进后的抢救车管理模式更简单化、合理化、优化了工作流程,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抢救车内药品及物品的合格率,杜绝使用过期药品及物品,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徐蓉,尹世玉,汪晖.系统追踪法在医技科室急救车规范化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3):1-3.

篇6:抢救药品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JCI标准;抢救车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简称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 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1]。JCI标准以求通过高的标准来规范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发展,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JCI标准要求规范管理抢救车药品,确保在急需时可以安全快捷获得药品。

1 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常见问题

1.1抢救车药品种类、数量不统一

一部分科室抢救车药品为25种、一部分科室抢救车药品为20种,还有一部分为18种,种类与数量不统一。

1.2抢救车内药品随意摆放,没有序号

药品无序,摆放混乱。抢救患者时,慌乱之中,难以准确取用药物。

1.3 抢救车无儿童用药剂量换算表

抢救车药品说明书剂量多为成人剂量用法,抢救儿童患者时临时计算用量,容易出错。

1.4 抢救车内近效期药品无标示

抢救车未对近效期药品进行标示,无法做到近效期先用,及时更换即将失效药品。甚至还存在过期失效的现象。

1.5 清点、查对时间长,费力

每次全部查对药品数量,质量,费时费力。个别人员为时间快,只核对药品数量,未认真查看药品有效期等药品养护项目。

1.6药学人员未参与抢救车药品管理

抢救车药品只有护理人员在管理,无药学人员参与,药品知识欠完善,无相互监督机制。

2 按照JCI标准,探讨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模式

为了达到JCI标准要求,任何抢救患者的医师、护士,推来一辆抢救车,都能及时、准确、快捷地取用药品,药学部与护理部协商,制定了以下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2.1抢救车药品品种与数量

邀请院内相关专业的医师、护士,召开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讨论专题会议。各专业医师、护士根据各自专业及危急患者病种,对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提出了建议。最终我院统一抢救车药品为20种,涵盖了临床危急情况下所有药品,并根据每次抢救用量,对药品数量也做了规定。

2.2 统一对抢救车药品进行编号,并确定摆放位置

对我院抢救车内20种药品进行编号,固定存放位置,并在其存放位置设置中英文药品标签。所有人员熟记抢救车药品位置,确保抢救及时快捷准备取到药品。

2.3制定儿童用药剂量换算表

组织药学专业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制定抢救车内20种药品,儿童剂量换算表。确保在抢救儿童危重患者时,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得所需剂量的药品。

2.4对抢救车实行封条管理

参考国内相关医院[2-5]做法,对抢救车实行封存管理。近效期药品标注在封条上,护理人员天天查看封条,杜绝过期失效药品的出现。

实行封存管理后,护士无需每班、天天查看药品数量及养护方面的问题,在抢救车打开后进行全面核查药品数量、质量养护等方面的问题,若抢救车一月未使用,则每月至少打开一次,全面查看药品数量、质量养护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护士查对的时间,护士只需每班交接抢救封条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即可。

2.5药学人员参与抢救车药品的管理

药学人员每月深入病区,查看抢救车药品管理情况,并与护士一起共同对抢救车内药品进行全面核查,同时对护理人员管理药品提供技术指导。

3 结果

自我院实行以上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方法后,未再发现抢救车药品过期失效及破损等现象,也未受到与抢救车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报道,抢救车药品安全管理系数大大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4 实践体会

全院抢救车药品品种、数量统一,人员抢救人员对所有科室的抢救车都熟悉,任意推来一辆抢救车都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节省了抢救时间。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有些科室抢救车药品,始终都无使用机会,造成了药品的浪费,我们将后续管理中,探讨更好的管理方法。

抢救车实行封存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质量,节省了时间,并且可以随时保证抢救车处于备用状态,提高了抢救质量。

药学人员参与抢救车药品管理,药护结合,确保了抢救车内药品质量。

在JCI持续改进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规范了抢救车药品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障抢救质量,提高了用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杜少理.按照JCI标准改进药品管理模式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27(3):82-85

[2] 张祥美,吴庆风,施秋萍. 病区抢救车药品管理改进方法的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1, 3(4):348-349

[3] 郑晓艳,蔡淑华,黄美兰,等. 封条在抢救车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8(6):82-83

[4] 黎贵湘,程桂兰,朱玲莉. 抢救车规范化封条管理探讨[J]. 华西医学2011,26(1): 119-120

篇7:抢救车封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封条管理内容

急救车内物品、药品要有名细, 所有物品、药品要保持“四定”“三及时”, 即定数量、定位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专职护士每周检查1次抢救车的封条是否完整, 1周内是否使用抢救物品、药品, 登记是否合格, 护士长每月至少检查1次, 护士长与专职护士打开封条将所有抢救物品和药品检查, 检查后签字贴由护理部制作的统一封条。

抢救车内药品、物品离失效期3个月时应及时更换, 近期失效的药品贴胶布标识, 所有药品登记在专用表内, 表内设有药品名称、批号、失效期, 使用人根据药品上的标识优先使用。补充药品要同时填表, 最好用封条将抢救车封住, 并注明封存的日期和专职护士的姓名。

各班认真进行抢救车的封条交接, 急救物品设专门的交接本, 查看封条是否开封。若无启封说明内部物品保持原有完好状态, 未被动用, 接班护士在交班本上注明“贴封”, 若有启封, 将开封用过的抢救药品、物品及时记录, 抢救药品补充后在急救药品登记本上登记使用药品的批号和失效期, 确保无误后按要求封存。

2 存在问题

2.1 封条管理欠缺

没有封条管理、所用封条纸不规范, 粘贴方法不正确。封条破损、有污迹、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2.2 质量管理措施不到位

按要求抢救药品、物品离失效期3个月时应及时更换, 但是个别科室没有按规定执行。用后没有按要求及时补充抢救车内的药物及物品。

2.3 交接班不规范

没有按要求的书写格式进行接班, 抢救车的接班如果没有启封, 应该记录为“贴封”, 有的科室接成“1”等。没有进行接班或者接班后没有签字, 个别科室的个别班次没有接班, 或者接班后没有记录, 或者接班后有记录没有签名等。分管护士没有做到每周检查后签字, 或者是书写格式不正确。护士长没有每月查对1次登记并签名或者是书写格式不正确。

3 对策

3.1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治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是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1]。护士长及护理部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时检查, 全面检查和单项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将检查存在的问题反馈科室, 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

3.2 强化交接班意识

交接班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在工作中, 护士一定要根据护理管理规范的交接班制度要求进行交接, 以免交班时流于形式。如抢救车没有启封, 规定记录为“贴封”, 有的科室接成“1”等, 就不能准确显示抢救车的状态。

3.3 提高护士的质量意识

在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护士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护士质量意识是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保证。护理部要加强护士长的培养和护士质理意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明确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和质量控制标准, 自觉参与质量控制, 按标准进行自纠自查, 增强科室的自控能力[1]。

3.4 其他

护士长对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项目要列出检查、考核进度表。为了保证质量一是抓自控;二是抓互控;三是院控。从而使新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4 体会

4.1 封条管理提高了急救物品管理质量

专职护士打开封条将所有抢救物品和药品检查, 节省护理交接班时间, 目前在护理人员紧缺的状况下, 实行抢救车封条管理, 使护理把有效的时间用在病情观察及护理服务上, 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4.2 规范药品的管理有利于安全用药

抢救药品离失效期3个月时就及时更换, 保证了用药的安全。

4.3 封条管理增强了核心制度的落实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的落实, 也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4.4 节约了医疗资源

传统式抢救车的交接, 各种药品及物品由于多次接触, 药品的标识及物品的磨损加大, 护理人员为保证质量, 需要经常更换。封条管理减少了交班的次数, 降低了药物及物品不必要的损耗, 提高了利用率。

4.5 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改革抢救车管理办法, 不仅省时省力, 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而用明显提高了抢救车的管理质量, 护理部对各病区急救用品的多次抽查中, 抢救车的完好率达到100%。

参考文献

篇8:急诊科抢救车的管理探讨

1 目前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抢救车盖抢救袋内的药品安瓿大小不一, 在布袋内容易歪倒, 且易掉出, 不利于药品取用及交接班的交接;护士每班交接查看药品, 反复取放易使安瓿上的字迹模糊, 护士清点时间过长, 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 也难以保证交接班的质量;药品、物品使用后补充不及时, 或非抢救时药品已使用;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填写不及时、不规范;护士对抢救车药品物品名称、数量、位置、作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不牢固, 存在安全隐患。

2 目前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方面

抢救车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 或未建立急救车质控检查制度;抢救车质控员工作职责不明确;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内容、格式未规定, 个人书写方式不同, 易造成混乱。

2.2 人员方面

对抢救车管理的要求认识不足, 且不熟悉抢救车设置。新上岗、轮转护士对急救物品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缺乏药品知识信息。

2.3 流程方面

清点时间过长, 频繁清点;药品取用不方便;抢救车物品药品补充无记录。

2.4 质控方面

质控反馈不及时;班班之间未互相监督;出现问题未责任到人。

3 管理方法

3.1 制度管理精细化

落实抢救车管理制度, 将抢救车管理制度打印压膜悬挂在抢救车把手上, 以便护士随时查阅学习。建立抢救车质控检查制度, 抢救车质控员工作职责, 并严格执行。对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内容格式做出规定, 统一书写方式。

3.2 人员管理精细化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抢救车管理制度, 明确抢救车管理要求;将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简易呼吸器操作说明压膜成册悬挂在抢救车把手上, 以便护士随时查阅学习, 护士长每周晨会提问至少1次;抢救车专管员将抢救车管理内容制作成课本。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 并作为急诊科护士准入培训内容之一;将抢救车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拆装和检测列为科室理论技能考核科目, 同时作为急诊科护士准入培训考试内容。

3.3 流程管理精细化

在抢救车车盖表面粘贴“非抢救禁止使用”的字样, 任何人非抢救状态不可随意动用车内药品、物品。在抢救车抽屉、橱柜表面标识相应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内外呼应, 使抢救车的使用更方便快捷;自制备药袋:利用废旧无菌物品塑封袋根据药品大小制作成小包装袋, 盛放抢救药品, 使药品的数量和有效日期“可视化”, 抢救药品竖放在小包装袋内, 不易歪倒掉出, 护士清点时整取整放既防止了药品标签模糊, 又节省时间, 使交接工作落到实处。将《抢救车医嘱登记本》充分利用, 增添抢救车物品药品补充记录功能。要求护理人员在每次使用抢救药品和一次性物品后要及时登记外, 还要在原有项目内容内注明补充时间、名称, 规格、数量、有效期并双人签名, 做到谁用谁补, 以便于交接班。

3.4 质控管理精细化

急救车质控检查制度, 抢救车质控人员工作职责落实要到位, 护士长每周应检查1次, 质控人员每周检查2次, 检查结果记录在科室护理质控本上;护士交接班发现抢救车存在问题, 在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备注一栏给予记录, 责任到人;质控人员每月在科室质控小组会议上汇报质控结果, 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分析原因, 找出对策。指控结果落实到个人, 与量化考核挂钩。

3.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卡方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精细化管理前2008—2009年与精细化管理后的2010—2012年比较, 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见表1。

5 讨论

急救车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药品物品质量明显提高, 登记本填写规范。护士明确了抢救车管理要求, 对抢救车药品物品的放置清晰明朗。在实施抢救时能迅速准确的使用急救药品和物品,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得到了医生的肯定和好评。节约了护士交接班和清点抢救车的时间, 从而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患者的直接护理, 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 做到责任到人。在规范急救车物品药品等物件管理的同时, 强化护士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和急救物品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使护士急救理论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精细化管理使得抢救车在抢救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最大能效。

急救车管理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抢救患者生命的分分秒秒, 同样也反应了一个科室的技术质量[2]。对急救车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丁芸, 王彩霞.改进抢救车封存的管理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7) :70-71.

上一篇:新进员工须知(流程)下一篇:《作文开头技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