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2024-05-10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共14篇)

篇1: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8.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9.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仪器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急诊抢救室 2010-01-24修订

篇2: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定位放置,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 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2、抢救室护士每班当面检查交接仪器性能、数量,并签名,责任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设备后勤科修理。

3、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不熟悉机器性能者,不许随意操纵仪器。如需对护士、实习生培训等,须经护士长同意,并在主管护师、带教老师指导下方可使用。

4、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5、操作前需检查仪器,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并套好机罩,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6、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使用替代设备或技能操作,同时,立即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并报告设备后勤科立即进行维修。

7、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8、发现抢救室仪器设备遗失的,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9、各种器械、设施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篇3:急诊科抢救车的管理探讨

1 目前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抢救车盖抢救袋内的药品安瓿大小不一, 在布袋内容易歪倒, 且易掉出, 不利于药品取用及交接班的交接;护士每班交接查看药品, 反复取放易使安瓿上的字迹模糊, 护士清点时间过长, 不仅增加了护士工作量, 也难以保证交接班的质量;药品、物品使用后补充不及时, 或非抢救时药品已使用;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填写不及时、不规范;护士对抢救车药品物品名称、数量、位置、作用、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不牢固, 存在安全隐患。

2 目前抢救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方面

抢救车管理制度未落实到位, 或未建立急救车质控检查制度;抢救车质控员工作职责不明确;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内容、格式未规定, 个人书写方式不同, 易造成混乱。

2.2 人员方面

对抢救车管理的要求认识不足, 且不熟悉抢救车设置。新上岗、轮转护士对急救物品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缺乏药品知识信息。

2.3 流程方面

清点时间过长, 频繁清点;药品取用不方便;抢救车物品药品补充无记录。

2.4 质控方面

质控反馈不及时;班班之间未互相监督;出现问题未责任到人。

3 管理方法

3.1 制度管理精细化

落实抢救车管理制度, 将抢救车管理制度打印压膜悬挂在抢救车把手上, 以便护士随时查阅学习。建立抢救车质控检查制度, 抢救车质控员工作职责, 并严格执行。对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内容格式做出规定, 统一书写方式。

3.2 人员管理精细化

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抢救车管理制度, 明确抢救车管理要求;将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简易呼吸器操作说明压膜成册悬挂在抢救车把手上, 以便护士随时查阅学习, 护士长每周晨会提问至少1次;抢救车专管员将抢救车管理内容制作成课本。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 并作为急诊科护士准入培训内容之一;将抢救车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的拆装和检测列为科室理论技能考核科目, 同时作为急诊科护士准入培训考试内容。

3.3 流程管理精细化

在抢救车车盖表面粘贴“非抢救禁止使用”的字样, 任何人非抢救状态不可随意动用车内药品、物品。在抢救车抽屉、橱柜表面标识相应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内外呼应, 使抢救车的使用更方便快捷;自制备药袋:利用废旧无菌物品塑封袋根据药品大小制作成小包装袋, 盛放抢救药品, 使药品的数量和有效日期“可视化”, 抢救药品竖放在小包装袋内, 不易歪倒掉出, 护士清点时整取整放既防止了药品标签模糊, 又节省时间, 使交接工作落到实处。将《抢救车医嘱登记本》充分利用, 增添抢救车物品药品补充记录功能。要求护理人员在每次使用抢救药品和一次性物品后要及时登记外, 还要在原有项目内容内注明补充时间、名称, 规格、数量、有效期并双人签名, 做到谁用谁补, 以便于交接班。

3.4 质控管理精细化

急救车质控检查制度, 抢救车质控人员工作职责落实要到位, 护士长每周应检查1次, 质控人员每周检查2次, 检查结果记录在科室护理质控本上;护士交接班发现抢救车存在问题, 在急救药品物品登记本备注一栏给予记录, 责任到人;质控人员每月在科室质控小组会议上汇报质控结果, 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分析原因, 找出对策。指控结果落实到个人, 与量化考核挂钩。

3.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6.0卡方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精细化管理前2008—2009年与精细化管理后的2010—2012年比较, 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见表1。

5 讨论

急救车实施精细化管理后药品物品质量明显提高, 登记本填写规范。护士明确了抢救车管理要求, 对抢救车药品物品的放置清晰明朗。在实施抢救时能迅速准确的使用急救药品和物品,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 得到了医生的肯定和好评。节约了护士交接班和清点抢救车的时间, 从而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患者的直接护理, 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 做到责任到人。在规范急救车物品药品等物件管理的同时, 强化护士急救药品药理知识的学习和急救物品的技能培训和考核使护士急救理论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精细化管理使得抢救车在抢救过程中真正发挥了最大能效。

急救车管理质量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抢救患者生命的分分秒秒, 同样也反应了一个科室的技术质量[2]。对急救车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丁芸, 王彩霞.改进抢救车封存的管理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7) :70-71.

篇4:浅谈急诊抢救护理的配合

关键字:急诊抢救;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20-01

急诊科无论是对哪所医院来说,都是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科室,由于来诊的患者大多都是患病比较急、病情变化比较快、病情比较严重的病人,如果这些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就可能会引起病人病情的加重甚至可能随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因此,对于急诊抢救的护理人员来说,如何能够争分夺秒的配合抢救,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生命。

1 急诊科的特性

急诊科是病患需要就诊的第一站,是医院的窗口,是众多病人来接受检查、诊断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同时因为急诊病人的流动性非常大,病人的病情也大不相同。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或者是由于各种工作疏忽,从而导致急救工作没有顺利进行,使得急救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和护理从而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危机生命,因此,作为急诊抢救的护理工作者,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的各种抢救治疗,因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直接与病患的安危相关。

2 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

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说,要能够更好的配合好对病人的抢救工作,就应该按照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流程来进行,拥有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和流程,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根据参加抢救护理人员的人数、年资制定出不同的抢救护理配合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配合程序制定每个人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且根据医生的抢救措施来积极的配合医生,从而可以对病人有效及时的救治。

另外,在抢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做好抢救护理的配合工作,还应该注意抢救时周围的环境,做好周围环境的管理,对抢救仪器位置的定位摆放一定要及时的检查核对,在抢救时急救车放置于床尾,心电、血压监护仪等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右侧,呼吸机应该放在抢救床的左侧,类似于此类的抢救仪器一定要摆放好。同时,还应该要维护好抢救的秩序,把跟抢救人员无关的人和物都撤离现场,给抢救现场留有足够的空间。

2.2 心理上的配合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想做好急诊抢救的配合还应该做好心理上的配合,不仅是在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上,还是在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心理安抚上面。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病人家属的情绪可能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反映强烈,或者因为其它原因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这就必须要求护理工作者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去对待病人家属,耐心劝导和安抚病人及其家属。同时,作为一名工作在前线的护理人员,必须拥有一个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

不仅面对的是病情紧急或严重等待抢救的病患,而且還面对那些焦急等待的病患家属,那么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对于急诊抢救科室来说,病人和病人家属担心病情会不断的询问护士或医生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手段,那么在医生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的时候,护士面对的有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智的病人家属,此时护士在问答病人家属问题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和蔼、沉稳、耐心的态度,使病人和病人家属从中得到满意的答复,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抢救。

同时,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而急诊抢救科室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中的护理工作者务必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护理水平,应该从各方面多学习,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多听讲座、多总结,不断在新的领域获取新的业务技能,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工作中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急诊抢救科室的一般抢救技能,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监护仪器、设备等性能、摆放位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都应该熟悉掌握,这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正确的实施救护措施,以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3 结论

由于急诊抢救科室是抢救危急病人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一名护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能够积极的配合好医生和病人,协调在抢救过程中的不同的矛盾,可以多和病人及家属交谈,沟通,用适当的语言向病人家属解释和给予病人精神上的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者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够取得家属的原谅,这样的沟通技巧,不仅可以使得病人及其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又能够保护自身的利益。

同时,为了做好抢救的护理配合工作,应该积极熟悉抢救操作流程,熟练基本的抢救措施,如快速液体复苏、也颇或钳夹止血、胸外心脏按压、穿休克裤、吸氧、吸痰、气管插管、抽血做交叉配血实验、采集化验标本、导尿、配合检查、执行口头医嘱,负责抢救现场、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执行手术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护士具有熟练地技术和应急本领,而这些,都来自于平时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多形式的业务训练,工作中经常总结经验,分析抢救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创伤抢救的演习,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

在对患者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的过程中能够协助医生和病人的抢救治疗,在对病人家属交代病情和护理注意事项的时候,应该注意安抚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情绪,然后积极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积极遵守急诊抢救的护理配合流程,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病患的抢救工作,积极挽救病患的生病,减轻病患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海,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18(8):56~57.

篇5: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时方可发出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十一、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二、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三、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篇6:急诊抢救和会诊制度

1、抢救工作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参加人员必须全力以赴,明确分工,精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2、如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告医务科(白天)或总值班(夜间),接受医务科的组织、调配及指导。

3、当抢救病人的医生未到达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于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并为进一步抢救做准备。

4、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及时、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5、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抢救用药等,要详细、及时记录和交班。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述,抢救后请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6、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平稳,应由护士护送至观察室、病房或手术室继续治疗。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急诊ICU监护治疗。

7、急诊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几使用方法。

8、抢救车必须符合要求。

9、做好抢救登记及抢救后的处置工作。

急诊会诊制度

1、如遇需其他科室处理的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口头交接班。

2、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5-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卡注以“请××科会诊”字样,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诊会诊单,并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4、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篇7: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

1、实行24值班制,按时交接班,上岗时做到衣帽整洁、佩带胸卡。

2、为确保随时投入抢救工作,做到抢救室设备齐全,专人管理。

3、危重病人抢救时,当班医务人员应全力以赴,争分夺秒。一般抢救由该科值班医师及抢救护士负责,特殊抢救请示医务处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抢救,各级人员做到明确分工,密切合作。

4、一切物品实行四固定(定量、定位、定人、定期检查)制度,抢救室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5、抢救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遵守各种疾病抢救常规程序,严格 执行查对制度,非参加抢救人员不得进入抢救室。

6、室内用物,使用后及时清洗、整理、补充和消毒,每日由专人检查。

7、患者经抢救病情稳定后,由医务人员送至病房或手术室,因病情不宜搬动者,留急诊科继续观察。

篇8: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50 例分为2 组, 观察组75 例患者中男35 例, 女40 例, 年龄在18 岁~74 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1±1.2) 岁;对照组75 例患者中男38 例, 女37 例, 年龄在17 岁~75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39.2±1.5) 岁。2 组患者所患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毒、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 主要根据日常排班制度进行, 对抢救医生、抢救药品、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设备等进行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 具体如下。

1.2.1 对急诊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调查和分析 观察组患者在抢救的过程中, 需对急诊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风险:①急诊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由于急诊工作具有突发性, 急诊管理制度中如没有明确对急诊医生到诊时间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规定, 导致急救时间被严重耽误, 使患者失去最佳的抢救时机, 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利于急诊工作高质量地完成[2]。②抢救中存在着误操作的情况。由于患者所患疾病不同, 而且抢救时间紧迫, 加之抢救医生一些自身的因素导致在对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存在着误操作的情况, 影响抢救的效果, 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导致出现医患纠纷, 影响到急诊科医疗服务的质量, 对患者也造成较大的影响。

1.2.2 结合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①制定完善的急诊管理制度。在急诊管理制度中, 需对急诊医生、急诊护士的到诊时间以及各项工作交接的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规定, 对其各项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以确保急诊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进一步提高急诊服务的质量, 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②加强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及专业操作水平。针对医护人员存在误操作的问题, 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 除了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之外, 还应该积极的开展急救现场演习、急救操作比赛、科室急救竞赛等活动, 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此外, 还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以及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由于在急救工作中, 很多医护人员由于风险意识不高以及心理素质较差, 而出现误操作的问题,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对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及思想素质的培训是非常关键的[4]。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明确医护人员的岗位与职责, 并以定期考核、随时检验、奖惩结合的方式, 促使医护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与规范操作, 并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从而在急救工作中积极规避法律风险, 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2 组出诊到场时间、抢救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误操作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 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 组出诊到场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为 (9.38±1.19) min, 对照组出诊到场时间为 (13.59±1.42) min, 观察组患者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2 组患者家属对急诊工作的满意率对比 见表2。

3 讨论

医院急诊科临床服务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由于很多患者处于高危状态, 对抢救时间、抢救操作以及抢救技术等有着较高的要求, 如果其中一项出现问题, 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会影响急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说, 急诊抢救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 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降低急诊工作中的风险, 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地完成。

本文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所谓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急诊工作进行调查, 了解在急诊中存在着哪些风险, 并结合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进而科学地规避一些风险行为, 确保急诊抢救工作的质量, 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5]。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上看, 观察组出诊到场时间短于对照组,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风险事件发生率及误操作率低于对照组。可见, 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急诊服务质量更高,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诊服务的满意率也更高。因此, 在日后的急诊管理工作中, 可将风险管理有效地应用到急诊管理中, 以提高急诊管理的质量, 促进急诊工作有序进行, 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急诊服务, 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6]。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将其应用于急诊工作中优势明显, 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 有助于提高急诊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风险管理方法在急诊管理中应用价值较高, 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凤珠.风险管理在急诊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吉林医学, 2012, 33 (18) :129-130.

[2]陈莉, 吴萌, 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34) :155-156.

[3]贾晓凤, 刘恩君, 闫晶.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14, 11 (2) :158-159.

[4]刘薇薇, 刘朝杰.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培训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 2009, 13 (10) :320-321.

[5]应向华, 陈英耀, 陈洁, 等.医院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范畴[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4, 15 (4) :168-169.

篇9: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

(2014)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抢救患者一旦允许搬动,即应转移出抢救室以备再来抢救患者的使用。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日核对一次物品抢救室各项设备及用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 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篇10: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在急救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器材“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遵守危、重症优先处置权。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一不转”。

(一)“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一不转”:病情不稳定不转。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体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病情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必须在确认遗体已送至太平间后方可开具死亡证明书,领取者必须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与死者的关系。抢救室不接收外院转来的已死亡病员,应由转送医院接回。

十一、严格控制麻醉处方和精神病用药处方的管理,医护间应密切协作,对已知或可疑成瘾者,护士应提醒医生。

十二、严格按标准收费,确保电脑录入准确。如病员对收费有疑问,当班护士应给予耐心解释。

十三、加强病历管理。病员本次就诊所持病历由抢救室护士保管,待病员离开抢救室时返还病员。

十四、抢救工作结束,应认真检查总结,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急诊会诊制度

1、如遇需其他科室处理的重危病人,首诊科室人员不得推诿,应争分

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口头交接班。

2、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

员须于5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3、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诊病历卡注以“请××

科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4、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

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

5、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篇11: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急诊急救工作,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最佳和快速抢救机会,依据《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此制度。

一、全院医务人员必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到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的职业责任感。

二、急诊科收到急危重症患者,需其他科室增派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其他科室人员一旦得到召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应立即放下手头工作,10分钟内赶赴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三、紧急情况下,经治人员或科室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诊,被邀科室人员须于10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大批病人的抢救,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再补写会诊单及应邀科室的处理意见。

四、不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可在急会诊邀请书上写明“请××科××医师急来会诊”字样,并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接受会诊科室或医师不得推诿,并及时前来会诊。超过24小时的留观病人需会诊时,除应书写留观病历,还应填写急会诊单,由观察室值班护士与会诊科室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尽快确定会诊医师并嘱其及时到达会诊地。

五、其他临床科室出现危重患者需急会诊的,比照前述第二、第三款处置。凡应召急会诊和抢救无故不到的,按旷工加重处罚。由此造成的责任纠纷与事故,由本人负主要责任。

六、急会诊时,急诊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们)认真听取并仔细检诊病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同参加抢救工作,抢救完成后认真书写好会诊记录。

七、会诊后需入院治疗者,由医师开出入院证,值班护士电话联系住院床位。

八、对全院医务人员平时应做好急诊急救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思想上有高度清晰地认识和警觉性。要求院内中高级技师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应召参加院前院内紧急医疗救援、急诊会诊和抢救。

2018年10月

篇12: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157例, 女103例, 年龄19~78岁, 平均年龄 (34.6±2.3) 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37例, 利器砍伤59例, 交通事故116例, 砸压30伤, 其他原因18例。受伤部位包括颅脑、胸腹、四肢, 均伴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 伤及两个部位158例, 三个部位77例, 四个部位20例, 五个及以上部位5例。按照护理措施不同, 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管理, 方法包括:

1.2.1 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体系

建立院前急救组, 赶赴现场后, 迅速评估伤情, 并立即就地处理致命伤情, 送院途中将患者伤情、初步检查及诊断及时通知院内, 使院内急诊科做好相应抢救准备。待送至抢救室后, 立即将抢救、检查、诊断同步进行, 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抢救方案。

1.2.2 完善助诊环节

开通绿色通道, 以抢救患者生命为宗旨, 由护士帮其挂号,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结算费用。实施网络管理, 急救室工作站与放射科、检验科、手术室等多科室联网, 使相关检查结果及时传到急救室工作站, 便于及时依照电子检查病历制定手术或保守监护治疗方案。

1.2.3 优化急救流程

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中, 应按如下急救流程进行: (1) 评估患者伤情; (2) 保障呼吸道通畅; (3) 建立静脉通道; (4) 病情监测及止血包扎; (5) 执行医嘱及术前准备; (6) 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或ICU监护病房。A.评估患者伤情:由于严重多发伤病情较为复杂, 对伤情的准确评估, 有利于及早发现危及生命情况, 及正确制定手术方案。按照五个步骤进行伤情评估:a.判断有无致命损伤;b.检查气道通畅、呼吸节律;c.检查血液循环状态、心率、血压, 并确定出血部位;d.观察患者有无意识状态, 并判断休克程度;e.从头到脚检查躯干、四肢活动及骨折情况。评估患者伤情后, 针对不同组织及器官损伤, 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协助急救手术。B.保障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第一时间处理呼吸道阻塞状态, 清除口腔内及咽部的义齿、血块、分泌物、呕吐物;放置压舌板, 预防舌后坠;将患者头部平躺且偏向一侧, 同时给予氧气支持,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C.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循环通道, 若因严重休克、四肢受伤等情况建立静脉通道困难, 则应做静脉切开术, 行深静脉置管。输液前抽血标本以便配血及各项检查, 若伴有失血者, 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若伴有失血性休克者, 应在1h内快速补充1500m L液体, 保障脏器器官血氧支持, 降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为手术抢救治疗做好前提准备。对明显活动性出血休克患者, 术前限制液体输入量, 只需保持机体需求即可。D.病情监测及止血包扎:严密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并测患者有无出血情况, 若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若患者仍持续出血, 应按压敷料加压包扎的同时, 抬高出血肢体, 准备缝合止血器械, 配合医生缝合止血, 包扎、固定良好后, 让患者活动四肢、翻身, 预防骨折漏诊;若患者内脏出血, 应立即将患者送至手术室行止血术。E.执行医嘱及术前准备:专家医生到达之前, 应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待医生到达后, 按医嘱使用药物及实施抢救措施, 给予各项相关检查, 并协助医生止血包扎, 对积极做好紧急术前准备, 如配血、备皮、皮试等, 为患者手术争取时间, 并联系麻醉科、手术室, 做好相关准备。F.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或ICU监护病房:待确诊需手术治疗或送至ICU监护病房时, 应保证护送安全, 保障运送途中急救药物及氧气支持, 避免为患者建立的各管道脱落、堵塞, 并严密观察患者运送途中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若有异常, 协助医生共同处理。

1.3 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平均急救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和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和t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5%;且在平均急救时间对比中, 观察组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严重多发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已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急症, 而急救护理工作质量与严重多发伤预后质量的关系极为密切[2]。在急救护理中, 迅速、准确、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急救工作对抢救成功与否至关重要[3]。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质量管理, 是减少急救用时, 提高急救成功率的保障。

通过建立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完善助诊环节、优化急救流程, 使评估与抢救生命同步进行, 缩短救治时间, 确保在伤后黄金1h有效时间窗内完成有效急救, 保障急救有序进行[4]。同时, 在行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中, 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急救素质和意识, 面对不同类型的多发伤患者, 规范急救护理操作, 各司其职, 医护配合密切, 提升护理人员快速反应能力和对病情评估的能力, 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以此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08%, 且平均急救用时较短。

综上所述, 急救护理质量管理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且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病死率,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益芹.院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及护理干预[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36 (12) :158.

[2]宋培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8) :107.

[3]钟小锋.1例严重多发伤术后并发肠漏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0) :209.

[4]余围.52例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10) :126.

篇13:ICU抢救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仪器应执行“四定”制度,即:额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负责、定期检查,保持应急状态。

2、设仪器保管员,每周负责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数量、定点位置、使用维修、清洁消毒等情况,并记录在册。

3、建立仪器资料档案本,其内容:

①原始的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

②操作规程。

③记录仪器的使用、检查和维修维护情况(重要仪器)。

4、操作者必须经培训,熟悉仪器的性能,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未经培训的者不得随意使用仪器。

5、仪器使用结束后,要擦拭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安装,以备急用。需要维修的仪器应挂标识并及时送修,同时需交班,准备替代品。

6、各类仪器定位放置,注意保养,做到四防(防潮、防震、防尘、防腐蚀)。

篇14:急诊抢救室心得

一、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首先,是一语惊人法。如果你能积极的就本科的某种常见病阐述你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虽然很难讲得很透彻、深入、准确;又如果你能及时而正确地回答出老师在查房时提出的问题,即使分析得不够全面,也都会让老师觉得你是个会思考的学生,老师通常会比较愿意给这种学生讲课。上一个方法也许不好掌握,它除了要求要有扎实而广泛的知识作为基础外,多少还有点运气成分的存在。接下来的这个方法则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到的,就是勤快。俗语说:勤能补拙。每个老师都会喜欢勤奋实干的学生。当然以上两种方法能奏效的前提是你必需打从心里尊重带教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

二、自己把握机会,积极主动学习

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里,进修生、博士生、研究生、国内外的见习生、见习生都很多,若你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争取机会,根本就什么都学不到。当然,这也是有窍门的。

首先你可以主动要求跟老师值夜班。因为老师在晚上通常会比较有空,可以有时间给你开小课;若遇到有病人需要抢救的时候,你还可以看老师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何种措施、怎样用药,这些都是多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这对每个医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当然,值夜班还有许多好处,这就需要你们自己去慢慢发掘了。

其次,如果你的带教老师实在忙不过来,就别什么问题都找老师。其实在病房还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就是见习生。我在急诊见习的时候,就有两个见习生“老师”,他们的基础知识都很扎实,动手能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时间、有耐心、也愿意给你讲课。在这段时间,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三、学习内容的把握

其实在病房除了多见些病种外,还要学习老师的医嘱、化验单如何开,甚至只是记记药名等都对我们有很大帮助。我才如梦方醒发现,在那之前,我除了动手能力有所进步外,这方面掌握的确实不多。还有,在病房,一个病人身上往往都综合了几种疾病,只要你能好好把握,认真复习,就能学到知识。

四、专题学习法

所谓专题学习法就是针对某一类疾病或者某些症状进行集中进行学习。在见习中,同学们应该结合临床,适时地进行专题学习,例如,遇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人,就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学习;遇到发热的病人,就进行发热待查这一专题学习;遇到贫血的病人,就进行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的学习。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教材上介绍的疾病内容,应该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通过这些专题学习,能够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对某类疾病的横向了解,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提高。如果对某个专题感兴趣,查阅的资料较全面,则可撰写临床综述发表或为今后的临床科研作准备。

五、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法

临床医学离不开基础医学的指导,因此,在临床见习时别忘了及时地将临床和基础结合起来学习,这种结合学习,不仅能够巩固以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学习的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①用基础的理论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上,加深对疾病的本质的认识;②用基础理论分析解释临床症状、体征;③用基础理论解释辅助检查的结果。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工作的突出特点就是“急”、“危”、“重”。就诊的患者大多发病急,时间紧迫,病情复杂,需在短时间内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的抢救,稍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看到老师的耐心和爱心,我深深的感动了,要做到这些很不容易,我要学的也很多;要在紧急情况下,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过在急诊实习的这段时间,使我对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将牢记急诊严谨求实,认真谨慎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急诊的每一个人都是超人,这句话用的一点都不为过。刚到抢救室时见到病人血腥的场面我吓得站在一边不知如何是好,老师们沉着冷静的给病人抢救,同时也没忘记站在旁边的实习同学,一步步的将我们拉进这种场景,慢慢的我也基本上能适应这种工作氛围了,庄重严肃而又富有爱心的对待每一位生者或死者。真的很崇拜老师们娴熟的技能,沉着的心态。在急诊工作压力那么大的环境下老师们都能很从容的工作,这些都是我要好好学习的。

现在我也不会面对一些惨烈的景象傻呆呆立着了,再也不会在小孩或者老年病人的床旁陪着家属难过,而忘记手上的操作了.适当收起自己的恐惧和怜悯,冷静地完成刚完成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对病人好.

上一篇:海南之旅-写景作文下一篇:晋升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