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

2023-02-25

本文就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如下。

1 急诊病人的处置

急诊中外伤的病人, 伤口上多有污染物, 如处理不及时或清创不彻底会污染伤口而造成感染、引流, 选择敷料覆盖等环节存在潜在的感染因素, 处理时应在去除覆盖在患者伤口上的污染的衣裤, 彻底消除异物, 污垢, 对已感染创口, 应用过氧水反复冲洗, 进行彻底的清创, 根据伤情决定缝合或开放。

2 病人的原发感染因素

病原体寄生在机体内, 在正常的情况下, 它并不表现致病性。人体有四大储菌库, 即皮肤, 鼻咽口腔, 泌尿生殖道和肠道, 其中以肠道最为重要, 当这些微生物在体内异位时或在免疫力降低时, 病原微生物的活化, 增强毒力, 大量繁殖, 最后引起感染。急诊病人的全身状态大多较差, 免疫力降低, 对菌群的抵抗力下降, 同时, 急诊中患者多因病情重, 一般都用了较大剂量的抗生素, 诱发正常菌群失调, 使条件致病菌移位而发生内源性感染, 如原发灶内长期潜伏的少量结核杆菌可经淋巴?血流扩散至全身, 导致全身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3 心理因素

急诊中常需要进行手术, 患者尤其是首次手术患者, 一般对麻醉与手术都具有强烈的恐惧心理, 患者表现为情绪低沉, 易激惹, 产生抵触情绪, 不配合治疗等。当反应过于强烈时, 会严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并发应激性溃疡和精神障碍, 这将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身体抵抗力, 使患者易发生内源性和院内感染。

4 急诊抢救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1) 急诊抢救室的空气、地面、桌面等的消毒:空气是多种疾病传播的媒介, 被污染的空气是导致某些医院感染发生重要因素之一;桌面和地面是患者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 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空气和和抢救器械的污染, 继而病人受到感染[1]。

(2) 救室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医护人员, 特别是在人手偏少的时候, 通常一个人要进行多样操作, 手被污染的机会增加[2], 如即要吸痰又要建立静脉通道的护士, 在接触患者前要认真的按步骤认真洗手, 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减少急诊抢救的医院感染。

5 气管插管的潜在感染因素

气管插管直接通过咽喉部, 妨碍了会厌正常的功能, 损伤了这一重要的自然防御屏障, 分泌物经气管导管内壁和导管气管之间的间隙进入下呼吸道, 促进了外部病原菌的侵入生长[3]。再者, 无菌气管在通过口腔是被污染也加大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6 呼吸机使用的潜在感染因素

呼吸机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但由呼吸机使用引起的感染如肺炎, 在临床是常见的并发症, 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 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 导致机械通气失败, 患者死亡[4]。其原因有:急诊抢救中患者的全身情况较差, 抵抗力下降, 易导致感染。再者是呼吸机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不对, 如吸氧管道, 湿化器与雾化器, 呼吸活瓣与呼吸管道等呼吸机设备消毒不严或更换不及时, 湿化器温度宜保持在50℃, 以防止病原菌在湿化器中定植和生长。

7 吸引器设备使用潜在的感染因素

吸引器是急诊抢救中用于缓解某些疾病的症状, 减轻患者痛苦辅助医生治疗必须的设备, 若吸引器被污染, 不仅容易导致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 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 增加患者因治疗感染而使用多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还会导致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 造成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或暴发[5]。再者, 储存瓶内潮湿环境也为细菌创造繁殖和生长环境, 成为医院感染潜在因素。

8 氧气湿化瓶使用感染因素

在急诊抢救中, 氧气湿化瓶被广泛应用, 用以湿润氧气, 避免干燥氧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等, 是抢救患者的必要设施[6]。患者在抵抗力低下, 各种侵入性疗法广泛应用等诸多原因, 极易引起医院感染, 虽然其造成医院感染已经得到重视, 但是, 内芯海绵污染往往被忽视, 内芯因浸在湿化水中时间长, 且不是一次性使用品, 携带污染细菌的可能性就很大。

9 导尿潜在的感染因素

急诊抢救中的病人常发生尿潴留, 需要导尿, 但这也易引发尿路感染, 其常见的原因:细菌经贮尿器及导尿管内壁上行侵入膀胱, 即导尿管接触到贮尿器内的尿液以及贮尿器内的气泡进人导尿管时即可引起上行感染;再者, 外阴部或尿道正常存在病菌大量繁殖后, 从尿道口通过尿道黏膜与导尿管外壁的间隙上行至膀胱而发生感染;同时, 若膀胱内仍残留少量的尿液, 残尿有利于细菌繁殖, 感染持续存在难以治愈[7]。

1 0 静脉插管的潜在感染因素

经静脉插管在急诊抢救中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静脉插管的应用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危险性。其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插管部位、材料、操作技术、抗生素使用、留置时间、导管护理等因素都能引起感染[8], 其中插管部位的细菌、输液接口污染、辅料污染是主要的原因。

综上, 在复杂而紧张的急诊抢救中, 存在很多潜在的感染因素, 并且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因此, 医护人员因明确其中的易发因素, 严格管理和执行,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由于患者发病急, 病情重, 病种复杂, 急诊抢救工作通常在相关化验或检查结果未返回之前即全面开展, 然而抢救过程中的很多操作是侵入性的, 这直接导致患者的自然屏障受到损伤, 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更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易引发感染, 这给控制急诊患者的感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影响。所以, 明确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潜在的感染因素, 并加以预防控制对减少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急诊抢救,感染,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志勇, 沈洪, 张志强.危重病人急诊抢救中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 9 (1) :25.

[2] 刘丽珍, 姚建英.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点滴体会[J].护理研究, 2003, 17 (1) :33.

[3] 侯哲.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 2006, 21 (1) :28~30.

[4] 刘雪燕, 徐勇, 文舜康.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调查及临床防治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 5:114~115.

[5] 王惠, 苗宁, 张豫生.吸引器污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12) :908.

[6] 江开碧, 马晓玲, 施丽萍, 等.氧气湿化瓶及导管细菌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 (4) :297.

[7] 张海英, 白君莲, 段淑华, 等.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措施[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4, 36 (10) :867~868.

[8] 崔岭, 唐闽, 张学丛.危重患者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及菌群分析[J].河北医药, 2008, 30 (6) :865~866.

上一篇:复方伤痛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下一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阶段转型的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