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2024-05-07

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通用8篇)

篇1: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在快乐的节日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欢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篇章,世界各地的节日各具特色,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名族文化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本节课教师首先采用欣赏的方法,让学会在熟悉的音乐声中感受节日的气氛,然后采用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的方法,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国传统节日,一个是外国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日,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接下来教师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刮蜡画的特殊美感,这其中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还有启发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间有讨论的过程,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最后老师还采用了激励的方法,和开展了很好的课后拓展环节,是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后有一个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手中的作品还在画着、刮着、看到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样子,我的心中感到很满足,孩子们的表现给这个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准备这节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刮蜡版画,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而且要表现快乐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内容指定为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的样子。这节课我觉得另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教师的现场演示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和消除了学生心里的畏难情绪,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也会这样的,学生表现的很好,兴趣很高,虽然是首次接触但完成的很不错。

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欣赏节日场面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应该重点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色彩方面的问题,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所以这个环节显得比较匆忙,不够深入。在评价环节也是匆匆结束,应该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刮蜡版画的魅力和问问学生在表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在一个就是应该建议学生购买刮蜡专用的纸张,这样绘制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不少,对以前美术课要求完整性和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设制有了更好的思考。在美术课堂我们还是要利足于本学科,扎扎实实的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要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那我们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有效的、高效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篇2: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罗亚玲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美术

3、学生准备:刮蜡画纸、牙签、小尺、节日图片等资料。

二、教学课题

《在欢乐的节日里》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对节日生活产生回忆和联想,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提高他们描绘节日场面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欢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欢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点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2、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地运用刮刻版画的艺术语言。

3、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节日资料、刮蜡画纸、制作工具等。

四、教学方法:

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篇章,世界各地的节日各具特色,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名族文化中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一面。本节课教师首先采用欣赏的方法,让学会在熟悉的音乐声中感受节日的气氛,然后采用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节日的方法,这个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国传统节日,一个是外国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日,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然后教师采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刮蜡画的特殊美感,这其中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环节,还有启发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间有讨论的过程,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最后老师还采用了激励的方法,和开展了很好的课后拓展环节,是课堂上的知识在课后有一个延伸。

五、教学过程

课题:在快乐的节日里

1导入:今天上课,我想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听到这段音乐后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场面。学生欣赏回答问题。

教学意图:制造节日气氛,把学生直接带入气氛中,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感受节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场面我们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中国传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 外国节日:狂欢节、圣诞节。

教学意图:加深学生对节日氛围、色彩以及服饰等特殊性的认识,强调节日的与众不同。3出示作品欣赏:

看一看,说一说:从画面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和人们愉快的心情?

比一比:书上这两幅作品的表现技法跟我们平常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新的表现方法来表现在快乐的节日里。(板书课题)

4、新授:

介绍刮蜡画的制作方法:刮蜡画是通过刮掉表面的深色来表现物象的,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欣赏刮蜡画)想一想:

(1)刮蜡纸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有哪些工具可以制作刮蜡画?

研究:用哪种颜色的底纸最适合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的欣赏和教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刮蜡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探究体验:

(1)试试能用哪些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刻出清晰、流畅的痕迹?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刮出点、线、面吗?看谁刮出的痕迹最丰富。学生尝试。我们在表现时要把这些结合在一起来使用。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确刮蜡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解决学生在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6、学生作品欣赏。

(1)点线面的多种对比学习:比一比,哪幅画的刮刻方法更加丰富、美观?

(2)阴刻与阳刻的学习:比一比这两幅画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3)不同内容作品欣赏。

教学意图:作品欣赏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更进一步解决了学生作画时的难点。

7艺术实践:利用刮蜡画的创作方法,制作一幅表现节日喜庆和快乐场面的作品。提示:

(1)抓住人物的活动、表情、服装和节日背景来烘托喜庆气氛。(2)刮刻痕迹要清晰、流畅。刮刻手法、表现形式要丰富多样。教学意图:学生明确作业任务。

8、评一评:

(1)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节日,画了哪些节日的活动?(2)哪幅作品内容最有节日气氛?

(3)哪幅作品的刮刻手法、表现形式最丰富有趣?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再一次感受刮刻版画的魅力。

9、拓展环节:欣赏更多题材、更多形式的刮蜡画。

教学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美术素养。

六、教学反思

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过,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手中的作品还在画着、刮着、看到孩子们认真投入的样子,我的心中感到很满足,孩子们的表现给这个课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快乐的节日里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节课,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记忆、观察生活,使学生感受节日——这一特殊意义的日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通过记忆、观察节日中有特点的快乐场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准备这节课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的时间分配问题,尤其是学生初次接触刮蜡版画,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而且要表现快乐的人物形象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内容指定为表现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这样学生在表现时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的样子。这节课我觉得另一个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教师的现场演示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和消除了学生心里的畏难情绪,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也会这样的,学生表现的很好,兴趣很高,虽然是首次接触但完成的很不错。

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欣赏节日场面时,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感受,应该重点看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色彩方面的问题,因为怕时间不够用,所以这个环节显得比较匆忙,不够深入。在评价环节也是匆匆结束,应该再一次引导学生感受刮蜡版画的魅力和问问学生在表现过

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等问题。

总之,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不少,对以前美术课要求完整性和一些没有必要的环节设制有了更好的思考。对校长提出的我们的教学首先要是了解学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领悟。在美术课堂我们还是要利足于本学科,扎扎实实的教会孩子们一些东西,要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交给学生去完成,如果那样的话,要我们老师干什么呢?

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那我们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有效的、高效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我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在欢乐的节日里》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罗亚玲

篇3: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度量及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做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

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前课改的要求,真实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力图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具体实际的动手操作、比较思考,参与到问题研究中,在特定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磨炼过程。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我到底想了解什么?

师:认识三角形家族的三兄弟吗?

生: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课件动画演示)锐角三角形:“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最大!”

钝角三角形:“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最大!”

直角三角形:“难道我的内角和最小吗?”

师:它们在比什么呀?

生:内角和。

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吗? 谁能上来指指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在哪吗?

生边指边说:三角形里面的角就是它的内角。

师: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指指锐角三角形的内角: ∠1、∠2、∠3。

问: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现在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了吗?

生: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师:三兄弟在比谁的内角和大呢,谁来评判一下?

生: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

师:你们觉得呢?咦,这节课还没学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们上学期认识角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过啊!

生2:我早就知道啦!我爸爸告诉我的。

生3:我在课外辅导班学过了!

……

师:那对于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生1: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

生2: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180°呢?

生3: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证明是180°吗?

……

师:咱们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这个结论了,但只有自己亲身去实践、去验证,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 为什么是180°,想不想亲自验证一下?

生齐声说:想!

【反思一】

在本课设计之初,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到底想了解些什么?教材设计是预设学生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希望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的探索来得出结论。事实上对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学生并不陌生。我在不同学校若干四年级班级做调查,几乎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真正想了解的“怎么证明是180°”等问题顺势而为:交流质疑—动手验证—得出结论。

【片段二】 为什么我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

师:好,还记得刚才争论的三兄弟吗?它们正等着大家帮忙验证内角和是不是180°呢!想一想,怎样验证?

生:用量角器量。量完以后再把三个角度加起来看看是不是180°。

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吗?好,接下来同桌合作验证,任意选择一个三角形,像这样先标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一人量角,一人记录数据并计算。

同桌合作并汇报三种三角形的测量结果和内角和, 师板书记录:

锐角三角形:43°+65°+68°=176°

直角三角形:90°+35°+55°=180°

钝角三角形:125°+35°+20°=180°

师:和你们的结果一样吗?有没有不一样的?

记录其他组的内角和结果:178°、182°……

生:难道我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吗?这是怎么回事呀?

师:老师刚才发现个别小组一边量一边改数据,就想凑到内角和是180°。而大部分小组非常诚实地记录下测量的数据,都是严谨的小数学家!观察一下,有几十度吗?有200多度吗?这些数据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在180°左右!

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在测量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

师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是误差而不是错误?

生:这些结果都在180°左右,是由于误差造成的!

师:那你根据结果能完全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吗?

生想了想,摇摇头。

师:那你们来评价一下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好不好?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

【反思二】

对于学生而言,要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用量角器测量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在动手操作前几乎所有学生对这个方法都是非常认可并认为一定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然而在实际动手操作、记录数据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他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这个与已知结论矛盾的结果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他们迫切地希望去探究背后的原因,进而发现原本觉得天衣无缝的证明方法其实是有缺陷的,进而产生了对其他更完善的验证方法的思考和探究。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得!我相信“测量可能会产生误差”这个道理已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也将广泛运用于他们后续的学习中。

【片段三】为什么我的三角形三个角折不到一起?

师: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生:把角剪下来拼到一起。

问:怎么会想到要把三个内角拼到一起?

生:看看拼出来的是不是一个平角。

师:为什么要拼成平角?

生:因为平角是180°。

师:如果我不想破坏这个三角形,还有什么方法能把三个角拼到一起呢?

生:把三个角折到一起。

(生动手折)

师:在折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生1:不太好把三个顶点折到一起去。

生2:我折完以后三个角之间还有很大的缝隙!

(这句话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

师引导:其实,要是能找到三个角的顶点最后重合的这个点就好了,是吗?

生点头表示同意。

问:那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这个点呢?讨论讨论。

生在小组中一边讨论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实践。

最后终于有一名同学边折边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投影操作演示:

先找出三角形最长的一边,折出这条边上的“高”, 找到对应的“垂足”;这个垂足就是最后拼成的平角的顶点。然后将三个内角的“顶点”分别对准“垂足”进行折叠,就容易多啦!

【反思三】

在教学设计时就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处理,有老师建议我省掉这一环节,或者是我做一个示范就可以了,不要学生动手折,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但是如果不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他们就不会发现在折的时候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不能为了上课而上课,回避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我想这正是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和研究的好机会,于是我保留了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体验直观性。我觉得这个办法已经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能力,我甚至做好了方法讲解的课件。最后证明我还不够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的灵光一闪,相信他们无穷无尽的潜力和智慧!

三、结语

篇4:在她们的节日里

她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她们性格各异,有着不一样的梦想与经历

但,她们爱着同一件事情——摄影!

本期三位女子在她们的节日里,将以女性独有的感官和视角,畅谈自己与摄影的不解情缘。

对话苏小糖——女摄影师心中的女性视觉

星座:巨蟹座

职业:摄影师

欣赏的男子类型:经典型

除了摄影,还喜欢:电影

是否时常逛街拍照:经常

最喜欢的装束:自由风格

最喜欢的色彩:白色

常用器材:尼康、佳能

女孩子玩摄影的优势:亲和力

博客:blog.sina.com.cn/sutang333

Q:你认为喜欢摄影的女人都有什么共同点?

A:极端、极致。要么很柔,要么很直,要么很纯,要么很坏。

Q:那你觉得自己属于哪类?

A:我目前是属于很柔的。

Q:女孩子往往都是很感性的,你会不会把你的情感在你的作品里抒发出来?

A:会啊,我拍人物居多,没有情感的照片就会很商业。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在他们脸上——我非常感性。

Q:女摄影师拍摄女人时,是否更易挖掘对方的特质?你有没有表现女人某些特质的偏好?

A:我喜欢挖掘女人神秘的一面,连她自己都没有探索到的一面。

Q:你认为女性在商业摄影或者说时尚摄影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会有什么样的远景?

A:从数量上来讲,女性摄影师的比例占的不多,但是从作品来讲,和男性摄影师应该是同等的!比如安妮·莱柏维兹,就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女性摄影师。远景嘛,我觉得和个人造化有关,哈哈。

Q:美丽的女孩子往往都有点“自恋”,据说你有很多自拍照,是不是你也有点这种情结?

A:不容置疑,有!

Q:在中国,职业摄影师的起步阶段往往都伴随着艰辛甚至是窘迫的生活状态,你是怎么走过来的,还记得那些困惑中的快乐片段吗?

A:有过艰苦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觉得那是窘迫的,因为摄影所带来的宽度是你不能想像的,它太有魅力了,只要有一台可以按下快门的相机,走到哪里都是你自己的天下!

Q:摄影是你的职业,相信你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快乐。如果有一天你觉得不快乐了,你会怎样选择职业?

A:对我而言,我不会厌倦摄影这件事情,就算不从事摄影职业,也会把它当做自己的爱好如果转行做别的,可能会做道具设计师吧。

Q:听说你除了摄影,还对造型颇有造诣,你是怎么把这两者之间的灵感联系到一起的?

A:这和油盐酱醋的关系是一样的,要想做出好菜,各个环节都要把握好,我曾经做过造型师这对后来我的摄影帮助很大。

Q:最后,说说的你瘦身秘诀?

A:吃的很多,从不节食,就是不长胖,估计是遗传基因吧。

刘红——边走边摄的快乐片段

星座:双鱼座

职业:教师

欣赏的男子类型:整洁的

除了摄影,还喜欢:运动,上网

是否时常逛街拍照:一周1~2次

最喜欢的装束:休闲装

最喜欢的色彩:黑色

常用器材:Canon EOS 5D

女孩子玩摄影的优势:和男人差不多

博客:www.chil-2007.blog.sohu.com

我是一名教师,职业的特点就是忙碌、繁琐。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庭,忙累的时候就一心向往着大自然,向往那里的风吟鸟鸣,绿水青山、鲜花小草……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我向往。每年的暑假寒假,便是我最幸福的时光。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下午四点从云南飞回家,旅行箱都没打开,第二天凌晨四点又踏上了去四川九寨沟的旅途,被朋友戏称为“空中飞人”。我喜欢如画的风景,喜欢浪迹天涯的浪漫,更陶醉于在路上的感觉。2006年3月,受论坛里摄影爱好者们的诱惑,购买了单反相机,开始了我的边走边摄的痛并快乐着的幸福之路。

每到假日,我就拾起搁置的相机,到大自然中放飞心灵,一次次体会感官和记忆的美好,用快门记录旅游行走的步履,记下美好的景色、定格难忘的瞬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是摄者,山水皆乐!

去年春天,和朋友自驾去江西婺源。由于是临时决定,所以没做任何前期准备,到了晚上,我们上演了一出“奔走百里找住宿”的人间喜剧:从婺源县城紫阳镇清华彩虹桥,进入N家大小不等旅馆,答案都是:对不起,没房间!绝望中孤注一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他乡崎岖十九弯山路间,我们赶去最后一个点:理坑。狂奔20多公里之后,到达离理坑近1000米的沱川村,在一个餐馆老板的帮助下,觅得估计是理坑周边地区的最后两个房间。呵呵,暂且称之为房间——一个明清时期的私家祠堂里的两个偏厅。灯光昏暗中,纸糊的雕花窗斑斑驳驳,关不住的破木门吱呀作响,狭小的空间里紧搁着两张古旧的木床……总之,这里就是拍摄鬼片的现成场景啦,汗,巨汗!在这古宅里老式自鸣钟的嘀嗒声中一夜没敢关灯,紧钻被窝不敢露头。第二天一早带着熊猫眼对着“鬼片场景”一阵狂扫,记录在案。那一夜终身难忘!

一直以来,到西藏去看看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成了自己耿耿于怀的心愿。2007年6月,我的铿锵青藏行终于成真。前后20多天,从无锡出发由青藏铁路进入拉萨,从拉萨到珠峰,再沿雄伟壮丽的青藏线公路踏上归途。翻越唐古拉山口,跨长江源沱沱河大桥,过可可西里、昆仑山口抵达青海格尔木,再经西宁、兰州、最后由成都飞回无锡,行程1万多公里,如果在地图上做标识,整个行程路线恰好画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记得去珠峰那一天,我们翻山越岭,经过无数盘山公路和搓板路,灰头土脸地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时,我们都傻眼了:眼前就应该是珠峰,可却是一大坨一大坨齐肩而上的乌云,珠峰躲在云里不肯露面。于是我们百无聊赖地躺坐在那个简陋的没电没水没卫只有四张小床的房间里胡吹乱侃,并透过窗户五分钟看一次珠峰的方向。领队杨老师在院子里焦虑地走来晃去,看着不断阴沉下来的天气皱起了眉头,然后对我们说,“7月这样的雨季其实是很难见到珠峰的。”终于,下雨了,经历了旅途劳顿的我们昏昏然想睡觉了。迷迷糊糊中,只听见W姐在外面喊:“雨停了,珠峰露出来了,快出去拍啊!”杨老师兴奋地在叫喊:“兄弟们,抄家伙,上!”早已等直了眼的我们从床上一跃而起,嗷嗷叫着直奔外面的小山坡而去手忙脚乱支架子,露出一段山尖就嗷嗷叫着“喀嚓喀嚓”飘来一片云就更加嗷嗷叫着“喀嚓喀嚓”……站在海拔5200米的冷风中,我一边尽情欣赏,一边暗自庆幸:大运竟然又被我撞上了!我终于拍到了珠峰美丽的落日,终于如愿以偿了!我睁大双眼贪婪地观赏着,湛蓝的天空中,世界之巅稍显浑圆,夕阳映红了山顶的白雪,在庞大山体的衬托下,高达8848米的地球第三极虽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雄伟壮丽,但身临其境却仍然沉醉于珠峰的秀美。9点半左右,天渐渐暗

了,珠峰彻底消失在漆黑的苍穹中。人和自然有时是一种机缘,有时是一种必然。美丽的相遇,虽然只有一次,但却是永远。

经过几次出游,我深深地爱上了旅行和摄影发烧的热度有增无减。于是,有了凌晨三点青海湖边等日出、深夜乘小船进安徽深渡农家,大年初一在路上、春夏秋冬走天下的经历。这些年,节假日寒暑假我一直行走在路上:几进古徽州、见证“贵池傩戏——戏剧活化石”、“泼墨山水,写意徽州”;远离喧嚣、悠游绍兴、乌镇、西塘、东浦、安昌等,领略江浙古镇别样风情:乘着“海鸥”的翅膀,开始“中国最美丽的滩涂”的行摄之旅:沐浴在金秋北疆禾木温暖的阳光中,用生命去等候;在内蒙古美丽的夜色中享受马头琴韵;凭海临风,享受印尼巴厘岛的悠闲时光;走马观花游澳新,享受南太平洋的温暖阳光……除了西部几个省市之外,大江南北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吃喝玩乐,浪迹天涯”是我个人博客的个性签名,也是我的远大人生理想。

作为女性,出门在外有很多的不便。首先是体力上的差距,要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四处奔波;其次,在拍摄中还要和一大堆男同胞们挤位置抢镜头,在摄影这行里好像是没有“女士优先”这一条的;再者很多时候,还需要像个男孩子那样翻墙钻洞,登上爬下,会遇到许多的危险。甘苦自问,冷暖自知,凭着对旅行和摄影的喜爱和激情,我一出去就会忘记自己的性别,全身心地投入,从中体味到旅行和摄影的乐趣,累并快乐着……

只因那份热爱,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艰苦;只因那份艰苦,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人,尽其一生也走不完这个世界的路,当你在走与不走之间犹豫时,那份出门的畅快已然擦肩而过。于是,我选择出发,让心带着我去旅行。

妮彩——从镜头前到镜头后

星座:处女座

职业:自由职业

欣赏的男子类型:幽默、睿智

除了摄影,还喜欢:音乐、绘画、游泳、舞蹈

是否时常逛街拍照:经常

最喜欢的装束:休闲时尚

最喜欢的色彩:明快的色彩

常用器材:Nikon D200

女孩玩摄影的优势:敏锐的洞察力

博客:www.nicai3777.blog.sohu.com

妮彩有着众多女孩子羡慕的相貌与身材天姿优异的她做过模特,可后来却拿起相机,她认为被拍是一种把对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自身最动人心魄的一面向外的展示,拍别人则需要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渴望并追求美的心灵,是内心深处将外界美好事物的收纳。如今,她更喜欢拍摄别人,因为它可以让心灵更丰盛,找到一种感官和内心深处对美的共鸣。当那份美好呈现在照片中的一刻,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语。

从2005年做摄影模特到2006年底自己买了尼康相机自学拍照,妮彩就彻底迷上了人像摄影。她认为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美,最丰富也是最神奇的动物,人类的内心深处千变万化,灵魂深不可测。所以每次拍摄对妮彩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与挑战,一旦拿起相机就很难放下,每次都是把模特拍到筋疲力尽为止,而对于自身的疲惫却全然不知。

因为有过做模特的经验,所以妮彩在拍别人的时候更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和状态。她认为拍摄前期的沟通非常重要:“摄影师和模特在拍之前就应该构思好想要的是什么,拍出来是一种什么效果,摄影师的构思和模特的心愿需要达成一致,这样才容易在拍摄中形成默契。”无论拍谁,妮彩都会在拍摄的瞬间将自己置身事外,拍摄的整个过程把自己忘记,而去用心寻找模特身上最美好的一面。在拍摄中她会尽量使对方自然放松,当对方略有僵硬或不自信的时候,妮彩都会真诚地去赞美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都有他们自身的闪光点,人和人之间无须比较,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杰作!”妮彩认为能够发现一个人最美的一面并将其记录下来那么他(她)就将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

摄影对妮彩来说完全是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也从来没有想过以此为事业。作为一个爱好者,她刚开始是自己去找模特拍,拍了几个月后,就是女孩们主动来找她了。还好妮彩所居住的济南美女很多,这为她的兴趣提供了方便条件。每当对方看到妮彩给她们拍摄的照片,露出惊喜,感叹自己竟有如此美丽的一面时,那份欣慰和幸福之感令妮彩无法形容,可以为他人带来快乐便是她内心的幸福后来,妮彩又尝试拍摄男性,同样凭借她的敏锐和细腻抓住了对方最有魅力的一面。如今,济南有家小型的摄影杂志,偶尔会找她合作拍片。虽然得到了许多朋友的肯定和赞赏,但妮彩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稚嫩的初学者,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也许因为是处女座,妮彩是个追求极致和完美的人,所以对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都非常挑剔,但是她对旁人并不如此,一向待人随和而谦逊。

篇5:4《在快乐的节日里》美术教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回忆、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中人们的服装、活动和环境特点,构思并表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通过欣赏作品、教师演示、探究尝试、研究讨论等形式,研究刮画纸的创作方法,用多种刮刻方法丰富画面。刻画人们的表情、动作和环境,表现出欢乐有趣的节日场面。教学重点:

运用刮蜡画的形式表现节日喜庆和人们庆祝的场景。教学难点:

1、表现节日中人们的活动和表情。

2、能运用比较丰富的刮蜡画艺术语言和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播放《春节序曲》,学生说说这段乐曲给人什么感受,表现了什么日子。

出示课题:在快乐的节日里。

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营造气氛,引出课题,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在表达欢快情绪的形式特点。交流探讨 问题1:欣赏课件,猜猜这些是什么节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欣赏课件,回答问题:

1、春节:贴春联、逛庙会、放鞭炮。

2、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3、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

4、圣诞节:平安夜、收礼物、圣诞大餐。

感受不同国家人们过节时的快乐情绪,并了解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服饰和背景可以表现节日特征。

问题2:你还知道哪些节日?跟同学说说节日的习俗。学生思考:劳动节、植树节、儿童节、泼水节等。问题3:从画面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喜庆的节日气氛和人们愉快的心情?

环境、活动、表情、服饰、色彩。分析探究

1、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探究体验:

(1)试试能用哪些工具在刮蜡纸上刮刻出清晰、流畅的痕迹?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刮出点、线、面吗?看谁刮出的痕迹最丰富。

(3)两幅作品对比(第一幅作品只用线条刮刻,第二幅作品运用点线面各种痕迹进行刮刻):比一比哪幅画的刮刻方法更加丰富、美观?

第一幅是水彩笔画,第二幅是刮蜡画。

学生在一张刮画纸上实践体验。

尝试用各种方法在刮画纸上刮画出点、线、面。

学生比较两端作品,发现第一幅作品表现手法第一,第二幅作品表现手法丰富,画面表现力更强,更有趣味。

感受刮画纸的独特魅力。

探究、尝试各种刮刻工具的不同表现方法。感受不同工具刮刻出不同的点和线。

观察比较,感受运用多种刮刻手法创作的刮蜡画具有丰富的效果和趣味。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刮画方法与技巧:

1、构图饱满。

2、先画近景后画远景,处

理好遮挡关系。

3、用不同的方法刮画出:点、线、面。

学生观看并提出质疑。

通过教师演示刮画方法,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解决难点。作品欣赏

组织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刮画作品,提出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并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展创作思维。

创作实践

1、布置作业:

运用刮画纸和各种工具,表现人们在节日里快乐的场景。

2、作业提示“

(1)抓住人物的活动、表情、服装和节日背景来烘托喜庆气氛。

(2)刮刻痕迹要清晰、流畅。刮刻手法、表现形式要丰富多样。

学生明确作业要求,进行艺术实践。

明确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作品展评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1、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节日,画了哪些节日的活动?

2、哪幅作品内容最有节日气氛?

篇6:音乐《在欢乐的节日里》教后反思

通过对教材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想在本堂课上主要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能感受歌曲节奏紧凑,旋律起伏的特点,能用轻快而富有激情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节日里欢乐的心情。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着重从两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这是在《音乐教学中自然渗透学科知识技能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下的一堂课。所以首先考虑的是怎样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欢乐地体验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因此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就作为这堂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课的开始,一首欢快、热烈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欢庆的节日氛围。紧接着由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自然地过渡到印尼节日。然后通过媒体播放;教师介绍印尼风土文化;学跳伦巴舞;并在歌声中跳起集体舞等环节,为学生创设节日情境,把学生的情感步步点燃。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会歌曲的情况下,再激发学生仿照印尼人的服饰,用纱巾即兴打扮起来,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增强节日氛围。课的尾声是在两首经典的表现节日的欢歌中结束,使学生充分体验节日的欢乐。内心的情感在演唱、舞蹈、欣赏等活动中得到释放,产生情感共鸣。

二、在律动、游戏等活动中感受音乐各要素

奥尔夫教学法中有一个重要的主张: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这一教学主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歌曲《在欢乐的节日里》是一首带有伦巴风格的歌曲,节奏鲜明,富于动感。歌曲第二、三乐句是同头异尾的创作方法。前面相同,两个乐句的尾部,一句上行,推动情绪;一句下行,有结束感。根据歌曲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集体舞,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舞步的中一边感受歌曲节奏的特点,一边通过向当中聚拢拍手,再退后击掌,感受旋律起伏的特点。动作简单易学,又能反映歌曲各要素。还能让学生体验节日情景。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对于学生感受歌曲,是很有帮助的。

配合集体舞的表演(集体舞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歌曲,把节奏、旋律上的特点隐性地渗透在律动游戏中),为了让学生由感性的、无意识地感受歌曲上升到有意识地表现歌曲,我又设计了请铃鼓作指挥的活动。这个设计非常受小朋友的关注,引起他们充分的好奇心。利用学生对这个活动的兴趣,我根据歌曲设计了两种不同的节奏音型配合铃鼓不同的演奏方法,带领学生表现这首歌曲。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加上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铃鼓的感觉走,把歌曲的情感特点,节奏特点,旋律特点等都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也是整堂课的亮点。这两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在音乐教学中自然渗透知识与

技能的教研思想”。

这堂课,首先学生学得很开心,其次他们学会了用轻快而富于热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节日的喜悦心情,达到了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而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首歌、一种舞步、一个音乐知识、一种表现技能等等。而是通过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听老师的风土人情介绍,跟随老师学习舞步,用纱巾打扮自己,围成圈师生跳起集体舞,听听经典的节日歌曲……使得一堂课的内容极其丰富,形式富于变化,牢牢地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其中暗藏着许多隐性的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错在一起,大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每堂课总会留下些遗憾。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在学生用纱巾即兴装扮印尼小朋友载歌载舞的环节效果不是最好。主要原因是印尼地处亚热带环境,一年四季都很温暖。他们的服饰很有特色。但是现在正值冬天,学生穿着臃肿,考虑气温较低,只能在外套外面用纱巾装扮,所以达不到设计这个环节所设想的效果。因此,在备课时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借用媒体出示印尼服饰的图片,来弥补这个不足。

篇7:《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第二,对教材特点把握不透。课文是一首诗,诗不同于一般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一一叙述清楚,诗讲究意象,想象丰富,跳跃性比较大,理解时较多地依赖学生的想象和对语言的感受力,应该说学习时比一般文章更困难一些。对于生活阅历浅、语言感受能力还不强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该利用音乐、图象、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台阶,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入诗中,读诗、联想、悟情。

第三,对教学理念理解不深。让学生在读题、读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问题并以此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的好方法。但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鲜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适应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则,便会黯淡无光。所以,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读诗,唤起生活经验,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自读自悟,领会诗意,然后把诗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最后也可进行质疑问难。这样操作也同样能体现自主性、培养质疑问难意识,还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快、乐”两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了解和学习汉字多种识字方法;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板书课题,配乐歌曲,生字卡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歌名就叫《快乐的节日》,现在就让我们美美地听吧!师:歌曲中这快乐的节日指的是小朋友自己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很快乐)那就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走进课堂,度过这快乐的四十分钟吧!《快乐的节日》不仅是一首好听的歌曲,还是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呢!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吧!读课题。(既然是快乐的节日应该怎么读?引导学生读出快乐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你们听清每一个字的音。

(二)自由读文,把生字圈出来自己读一读。

(三)检查生字,识字方法。

1、小老师领读带拼音生字,师正字音。

2、去拼音读生字。(齐读,个别读)

3、说识字方法: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敢、敬都是“反文旁”。

加一加:贺=加+贝、国=口+玉、羽=习+习

扩词识字。

4、巩固生字,抢读。

5、出示词语,读词语: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

过渡: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快乐的节日!请你把书本第107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诗歌。

1、读了课文以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从课文当中什么地方感到很快乐?

2、像春天一样的你们快乐吗?(师指板书)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就快乐地读吧!

(一)学习第一小节(出示)

1、谁愿意再来读第一小节?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哪个字没读准音,哪个字读得特别好。

2、观察插图,图里画了什么?

3、引读

4、齐读

像春天一样的你们快乐吗?(师指板书)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就快乐地读吧!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朋友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还有谁在向我们祝贺呢?(出示)

1.自由读。

2.师生情境读。

3.入情入境,理解“祝贺”。

4.齐读:多么快乐和自豪啊!这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就让我们快乐而自豪地来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同学们,在这快乐的节日里,我们该感谢谁呢?。

1、指名读:谁愿意读第三小节?

2、理解句子“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3、拓展:小朋友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4、齐读: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想快乐地读出对祖国的感谢吧!

(四)学习第四小节

引读:快乐的男孩女孩们,让我们唱啊,(跳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五)合作读全文

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快乐地朗读吧!

四、指导写字

真棒!今天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很快乐,所以我想把这份快乐记录下来,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快乐”两个字。

(一)指导写“快、乐”

(二)学生动笔写“快”、“乐”,老师巡视辅导。

五、学歌结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快乐地学了十四个生字,快乐地读了这篇优美的课文,还一起写了“快乐”这两个字,最后老师要祝同学们:生活得快乐,学习得快乐,每天都是——(指课题)生:快乐的节日!学唱歌曲。

七、板书设计

25、快乐的节日

我们像春天充满希望

快乐的时光 感谢祖国

我们像小鸟自由成长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第25课《快乐的节日》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歌词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唱读中,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的歌唱、欢跳。他们向春天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儿歌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反映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更珍惜今天所有的一切。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通过快乐歌曲,节日的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为课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接着,我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快乐的节日》,自然性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愉悦的心情。因为低年级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我先进行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能让学生在老师丰富的情感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情感渲染,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距离。第二次范读的时候,我让学生轻闭双眼,然后我再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学生仿佛一下子被吸引了,感受到快乐的“气味”,同时唤醒了他们表现的渴望,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自己再去品读课文。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让他们进一步进行感悟与体会。

我有别于以往按顺序讲读课文,这次我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来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我用“看图听老师读——分节读———细读——欣赏音乐”这种方式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细读细悟,让学生体验了自己生活的快乐,用“音乐语言”来酝酿愉悦情感,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在课的末段,我再把这首歌放给孩子们听,他们应该很快学会的,喜欢听孩子歌唱的声音,这是很好听的童音。

最后要引起我注意的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对比喻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切,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反复讲解。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快乐

课前我与学生进行了谈话,让学生们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有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我随机引出你们在幼儿园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因为有他们的亲身体验,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当时的快乐。他们有的说让爸爸妈妈一起参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乐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样的需要,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接着,我就直接揭题,在小学里的第一个儿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今天我们就提前来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我设计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情”感染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因此,我让学生闭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课文朗诵了一遍,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乐的情绪。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后,让他们迫不及待地去读课文。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我比较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挑选自己认为让他觉得快乐的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可惜由于是公开课,听课老师很多,学生很紧张,以至于没人敢举手,课堂一下子变得冷清。我也由于紧张不知道如何应对,只知道让他们再读读课文去找找。如果这时候我换个方式,跟学生说:“好,那我们就出发一起去过快乐的节日吧!”然后把多媒体点击进入课文的第一幅图。“看,我们来到哪儿了?”这样顺着思路带领孩子们快乐地走进文本,可能他们就会慢慢地放松了,课堂的紧张气氛也会消除了。

每一次开课前的准备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课过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课的轻松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学上不足和需要探讨的地方,也看到了这节课中的闪光点,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课堂常常不会完美,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4

文本研读:

《快乐的节日》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的描写了孩子们欢度节日的场面,把孩子的快乐和幸福挥洒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孩子们对祖国浓浓的爱以及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诗中有两处运用到了比喻,一是把孩子比作春天,二是把孩子比作小鸟。春天就是朝气,春天就是希望,春天在小朋友可爱的笑脸中洋溢,春天在小朋友活泼的打扮上含笑。伴随小鸟,伴随白杨树、轻轻拂面的风儿,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倍感快乐?二是把小朋友比作小鸟,小鸟的志向是在蓝天飞翔,小朋友的理想是为祖国效劳。实现理想,要落实在行动上,要好好学习,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就像小鸟想高飞蓝天也必须丰满自己的羽毛一样。祖国的未来需要小朋友们长大后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小朋友就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初读文本,引导质疑——再读体会,尝试释疑——精读品味,想象拓展,联系实际,互动对话”。

教后反思:

我认为教本课时以阅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首诗语言通俗,情感愉悦,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后置识字,主动探究。识字过程放在学习课文后,以自学探究的形式为主。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意义识记的含量可大大增加,自学探究的难度可相应降低。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主动,并更有实际的效果。设置梯度,引导背诵。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间联系不大,学生背诵有较大难度。设置背诵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节到章再至篇的背诵,并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体验背诵成功的愉悦,培养背诵的兴趣,坚定背诵全文的信心。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5

本诗是儿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课伊始,我以这欢快、活泼的旋律导入新课,孩子们立即被这音乐所吸引,有的学生能边听边做动作,积极性比较高,然后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喜爱之情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很浓。

教学中,理解课文第三小节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接着再引申到我们应该感谢祖国什么?这样做,是为了降低学生对理解文本的难度,应该来说,理解这篇课文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的,但是为了感悟其中之意思,我尽量把问题提得简单一些,在简单易懂的基础上再提高些,这样,减少了课堂冷场的局面,所以,在课堂上,孩子们给了我较满意的答案,他们说,因为祖国给了我们宽敞明亮的教室,有这么美好的环境,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有的说因为祖国能让我们吃饱穿暖,天天开开心心地学习,这时,我就补充说,是啊,祖国妈妈给了我们那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现在用的课本就是免费教材,就是祖国妈妈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一切,通过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祖国妈妈给我们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突破了这个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阅读、感受、体验课文时,还需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读课文,去感受课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孩子体会与理解,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6

一节理想的识字教学课境界是:羚羊挂角,无痕可寻。具体而言,就是时时在识字处处在读词,却又让人觉得只是师生、生生之间在不断地对话。应该说,林老师提供的课例,比较成功地接近了这种教学状态。

“学而不思则,死而不学则殆。”作为听课者,我们应当思索的是:较为枯燥容易陷入程式化的生字词教学,为何能呈现生动活泼的教学面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呢?经本人深入观察粗略分析,以下若干点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友好亲密又不失教师威信的良好师生关系:友好亲密朋友式的师生情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正面情绪,甚至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获取教师的关注表扬而全神贯注,最大程度发挥了学习潜力;必要的教师威信又是课堂教学秩序的有力保障,它确保了指令传达、执行的顺畅,也就间接保证了教学效率;

二、训练有素的行为方式和规范有序的习惯养成:无论课前班长整理班务,领读还是翻书、握书朗读的统一动作;不管是各种形式朗读的熟练操作,还是背写字口诀时的流利,都可看出林老师对日常行为规范抓得踏实严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节课的成功总涉及平日的诸多因素。

三、最重要的一点:生字教学与文本朗读体会的高度结合,使得生字词以多种意义丰富、极具情境性的面貌出现。因而学生虽然只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地读、认、讲、说、写,但主观接纳的意识强烈,丝毫不觉厌倦。或许,这是识字教学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其中一条路:打破字、词、句、篇之间的界限,以情为主线索来组织课堂结构。

人之所长,便是己之不足。上述三点,尤其是第三点,为自身的教学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为矫正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迷误指明一个方向。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我认为只有一遍遍地朗读,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设计了课堂,想让学生学得。

故而,我以儿歌《快乐的节日》导入课文教学,为的是借助那轻快跳跃的乐曲渲染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催发学生活泼、兴奋的心情,以拉近和诗歌流露的情感距离,易于学生入诗、入景、入情,直至人随文动,情随歌生,达到人、诗、歌合一的境界。因此孩子们学得非投入认真。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8

春芽小学的陈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咋一看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一听她的课,给我的感觉却是有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沉稳,老道。下面谈我对她的课的几点看法:

一、巧妙利用合作平台

课堂合作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文本。怎么样使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媒介:合作平台。在《快乐的节日》的导入部分,教师利用了“小鸟””和“花儿”这两个道具,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再把本课要学的生字都写在花朵上,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去认读……小鸟象征着自由,花儿象征着美丽,他们成为了本堂课的合作平台。因为,孩子们的原生态的快乐就来自于自由与美丽。而这两样东西又都是代表了文本,所以当教师出示了这两个道具是孩子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能帮助教师成功导入进文本。

二、教师角色的灵活安置

让我一直苦恼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我总觉得自己把握不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搞不好就会说出一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话,所以到后来就有点不敢随便开口了。但陈老师在这个方面似乎把握的很好,她十分灵活地在课堂上转换自己的角色。比如在小朋友与小鸟和花儿打招呼的环节,一个小朋友说:“小鸟你好!”老师马上角色转换成小鸟回答说:“你好,小朋友”。当另一个小朋友说“小鸟姐姐好!”时,她马上回答说“小妹妹,你好”她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的问候,一下子就拉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当她让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时,她的角色又转换成了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听清楚,我是有要求的: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么一字一顿的提出要求,学生的注意力又被集中到了一起,开始认真地按要求读课文。从可爱的小鸟到亲切的花儿姐姐再到严厉的老师,陈老师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巧妙的角色转换达到她的教学目的的。看来教师角色的转换对课堂的生成有很大的帮助。

三、不足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识字这个环节,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认识生字,猜了花儿上字。这些过程都挺顺畅的。但是接着老师让学生猜生字里面的秘密,学生开始猜是否后面还藏着生字?或者是生字后面有组词?这些答案被老师一一否定掉后,学生开始乱说一通,课堂气氛有点沉闷了。连听课的老师都在下面议论纷纷,到底有什么秘密啊?难道是14个生字能连成一句话?但怎么拼好象都不像。后来终于有个学生说发现了有两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这才像找到了救命稻草般把这两个字拿出来放在一边,用来启发学生继续找其他关于字体结构的相同点,或者都是可以组词的字,把字进行归类。我觉得在这里这么大费周折地让学生去猜字的秘密好象不大妥当,学生如果不能领会老师的意图往往会走向另一面,本来和谐的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老师也会越问越急,失了阵脚。

所以我觉得以后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欲设的答案时,不如老师先来个师范,那么学生也会依样画葫芦地找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就会少一些沉闷。多一些轻松。

通过这次听课我看到了同年龄段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看来要当个好教师首先就是要不停地学习才会有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9

本文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在教学前,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有很好的帮助,整篇课文上下来,我觉得很轻松,特别是在教孩子们理解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自己未来的理想,应该让自己现在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体魄,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再读本文时,感情就全出来了!我个人认为效果特别的好,特别也能让孩子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同时明白自己现在要做的事情。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0

今年的国庆节正好与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同一个节日里,为了迎接这两个节日的到来,我们开展了一周的《快乐的节日》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这一周的教学时间里,我们安排了与国庆有关的教学内容和与中秋节有关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这一周里,知道了今年是国庆60周年,在十月一日这一天,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和一场欢乐的文艺晚会,了解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和景点。在中秋节这个主题内容中,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的含义,学习了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评价分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开学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十月一日国庆节就快到了,我们的教学主题迎来了《快乐的节日》。因为是要过双节的原因,我们把国庆节和中秋节连个主题拼在了一起。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谈话,欣赏诗歌和故事,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能在活动中感受快乐的节日气氛,知道尊敬国旗,在升旗时立正、行注目礼。能用唱歌、舞蹈、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和欢快的情绪。初步知道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美丽富饶的国家了解许多关于十月一日国庆节的知识,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

整个过程特别丰富,特别是了解了祖国的名地,并且知道了我们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世界之最的长城,有著名的故宫、天安门,有天坛、有颐和园等等的景点。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立足生活,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中秋前后的赏月、品尝月饼活动常常持续较长时间,而且是家家户户都参与的传统活动。教师以此活动为切入点,让幼儿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中秋节的故事、童谣、民俗活动……孩子们对此类活动喜闻乐见,生活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1

《快乐的节日》选自同名歌曲,整篇诗歌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节日欢庆的气氛。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乐”这二个字进行展开,让学生们想一想,找一找,读一读的方式去学习课文。

揭题之后,我请同学回忆了一下自己知道的节日,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最喜欢这个节日呢?学生们知道的节日还是不少的,有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母亲节、元旦、春节、国庆节、圣诞节等,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儿童节”和“春节”,他们说因为在这一天里能够尽情地玩,还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课文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已喜欢的节日,目的是想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同时回顾自己过节时那种咱快乐的情绪,从而更容易进入课文。

接下来的学习课文我与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范读或是学生自读的过程中请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然后请同学们伴着歌曲,一边看课文,一边找一找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了。由于这种方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学生们表现得比较有兴趣,听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多。

例如有同学找到了:“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朵朵花儿开放。”我请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快乐。有学生说:“因为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把草变得很美丽,所以我感到很快乐。”又有同学说:“我觉得我们长得越大,就像花儿就开得越旺盛,到处都会被我们装扮得更美丽,所以我觉得很快乐。”也有人联系了后面的话,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现在学好了本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所以我感到乐。”这些回答都溶入了学生们特别的理解,我觉得他们的快乐感受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在讲到“我们像小鸟一样,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我觉得这句话比较有深意,学生虽然能够隐隐约约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义,但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似乎有点困难。但学生自己通过逐句的理解,从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比如说,有同学讲:“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是说等我们慢慢长大了,就能实现我们的理想了。”也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等我们长大了,就能够成为科学家了。”又有同学说:“我们现在要努力,不怕困难,长大才成为好人(在这里我觉得学生说的好人应该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在对这些句子进行想、找、说了之后,我又请他们读一读这些话,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础,学生们的朗读更有声有色。

在课堂的最后,我又播放了歌曲《快乐的节日》,学生能够跟着哼上几句,伴着欢快的节奏,感受着节日中那份快乐的心情。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2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二、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

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学文重在情感体验,然而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不会相同,所以我会提供广阔空间给他们,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你是什么心情,谁的心情和他不一样等等,让学生在感悟中摸索学习。最后以赠送爱心卡为结束,在之前把快乐的孩子和苦难的孩子进行比较,让学生们知道在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要想到把自己快乐给予他人,爱别人自己也会同样得到快乐!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3

求索

按教材编排,《快乐的节日》是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想让孩子们先学会这首歌,然后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做一是考虑孩子们也习惯了按部就班,适当调整顺序孩子们也许会感到好奇的,再就是,既然课文是一首诗歌,它不等同于一般的朗读,背诵之后再进行诵读的指导才更到位,更有效。基于这样的考虑,做了这样的调整。

上课的时候,我播放了《快乐的节日》的教学光盘,课件中只有第一段的歌声录音。但是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孩子听过这首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但多数同学不会,从眼神中能看出他们的渴望。“想学这首歌吗?”我问了一句。“想”孩子们回应的真是出奇地响亮。“老师想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都来学习这首歌,不过,学习歌曲首先要做什么?”“记住歌词”又是异口同声。我又放了一遍录音,故意调了调胃口,然后对孩子们说:“第三节课就是音乐课,我已经和梁老师说好了,他准备就教我们这首歌。”“耶、耶”孩子们都要跳起来了。

“那我们就先来记住歌词吧!”

我再没提任何要求,也没有变换形式检查,但是,能看得出孩子们读得何等投入,有的亮开了嗓子,有的摇头晃脑,有的闭上了眼睛。我知道,这是歌声在呼唤他们。

思考: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每天来到学校,学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有了一定识字量的他们耐不住新书墨香的诱惑,多数孩子早早就进行了“预习”。从表面上看,这应该对教学是个促进,可事实上,课堂上再让他们反复地读、拼命地记,难免孩子们感到枯燥乏味,如何让孩子们乐于读书,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做一个语文老师真的不容易,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刺激”。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4

上完课后,我对本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反思。教学中,我的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读题、读文后提出问题,并以此来组织教学,试图用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钩住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问题意识。面对今天的课堂,我甚感沮丧和困惑。

课堂教学为什么会不理想呢?

首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而不是不顾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一个劲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又让学生读文后讨论逐个解决。

如此看来,教学理念从书本从教师的头脑走到课堂,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这必须基于实际情况:包括学生情况(年龄、知识、能力、兴趣等)、教学内容(课文的体裁、语言特点、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等)、教师情况(文化素养、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等);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实质

《快乐的节日》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快乐的节日》。

《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传唱了近五十年,从建立新中国的喜悦,唱到社会主义新生活,唱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因为它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和气息,又切合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在这节课上,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快乐鸟”考同学生字词;表演读,背诵;让学生随着《快乐的节日》歌曲唱歌、做动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

二、注重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学习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学会知识了,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会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我出示了“学习小建议”,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第二是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是一个学法的指导。在学文时,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草向我们点头。星星在眨眼睛。太阳向我们微笑

《快乐的节日》教学反思15

《快乐的节日》是根据歌词改编的一篇课文。上课之前,我反复读着这篇课文,怎么也没有感觉,觉得没什么好上的。而师傅上这节课时却是激情飞扬,她那甜美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让那时坐在办公室里的我也心痒痒的。师傅上完课回来,我忍不住问她:“师傅啊,刚才那节课上得很有精神嘛。”师傅眉飞色舞地说:“感觉很好。我就抓住从哪里感受到快乐这个点出发,他们都说得很好。”

哦!抓住快乐这个点!还能有什么办法让这节课更有吸引力吗?其实在我自己读这课文的时候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这篇课文其实就是一首歌嘛,要么干脆教他们这首歌好了,唱着唱着,他们应该就能体会到快乐了。可是,语文课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音乐课,语文还是带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还应重视语言的训练。

但有时候我就是这么一个固执的人,我舍不得舍弃我的这个想法: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节特别的语文课。今天啊,老师要先来教大家一首歌。聪明的小朋友可能已经猜到歌名了。

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快乐的节日〉。

然后我给孩子们先欣赏了这首歌,又简单地教了一下这首歌,孩子们显得异常兴奋。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在听这首歌,唱这首歌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1:很快乐。

生2:很开心。

师:一位编者啊把这首歌啊编成了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开心和快乐。

学生自读课文。(因为刚才的学唱过程就是对课文的了解过程,所以孩子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也流利多了。)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吗?

生1:“花儿向我们点头,小溪欢快地流淌”让我觉得很快乐。

师:花儿为什么向我们点头?小溪又为什么欢快地流淌?

生:是向我们祝贺。

师:祝贺我们什么呀?

生:祝我们节日快乐。

师:他们还在祝贺我们什么呀?

生:祝贺我们考试考了100分。

生:祝贺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欢乐的读这一小节。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快乐?

生2: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师:你是怎么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快乐的?

生:我可以在花园里捉迷藏,可以在草地上打滚,这些都很好玩的,让我觉得很开心。

(从这一句话里能联想到快乐,真不简单!)

生:我还从这里的美丽的衣裳感受到快乐。

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都很开心的,而且这里说“像朵朵花儿开放”说明这个衣裳肯定很美很美,那我穿上了肯定很高兴。

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

师:快乐还在哪里呀?

生3:“飞向我们的理想。”让我觉得很快乐。

师:“理想是什么呀“

生:理想就是你希望你将来做什么。

师: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交警,可以指挥交通。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发明很多东西。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万一妈妈生病了,我就可以帮她治了。

……

师:我们都有那么多远大的理想,现在我们能飞向我们的理想,我们当然——

生:很快乐。

生4:我还从“唱啊,跳哇”这两个词语里感受到快乐。因为我们开心的时候都会唱歌啊,蹦来蹦去。

师:是啊,那就让我们也唱啊、跳啊,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播放音乐,齐唱歌曲。)

篇8:在快乐的节日里教学反思

现在的高中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劳动锻炼,肥胖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而弯道跑又是跑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相比较而言,弯道跑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它既可以锻炼速度、力量等素质,又可以在不同图形的跑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到知识。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较强,能正确分析生活和体育运动中出现的离心现象,同时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

二、做课思路

本节课旨在运用一系列的图形跑练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经过教师的引导,来完成学习目标。但学生兴趣爱好和体质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给本节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采用各种比赛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强、战胜自我的意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最大的新意就是改变了以往弯道跑在弯道进行教学的模式,通过各种有创意的图形进行弯道跑的练习,既让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从而使本节课的氛围一直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一)重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身体重心;教学难点: 跑动中不减速。

(二)教学策略

1.开放式教学策略

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在于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弯道跑总归在弯道上进行教学”,但这节课却打破了这一传统教学思路,将这节课放置在两个大圈这样的开放式场地进行教学,并通过图形的不断变化来达到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和强化, 既让这节课不会因为教学的内容而显得枯燥,更不会因为花哨的场地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

2.合作学习式教学策略

在学习弯道进直道环节,教师设计了学生尝试、教师示范、学生学练、相互纠正、指出改进等环节,并运用立柱作为醒目的标志物来让学生在动中探索、在静中思考,以达到充分理解动作技能的目的。而教师又特别设计了比赛的环节,如接力比赛、 旋风跑等形式,每组学生通过团队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在这其中学生必须要思考怎么样才能快速奔跑,既锻炼了思考问题的能力,又通过相互交流合作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快乐,增强了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问题式教学策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面有了一定增长。在进行弯道跑教学时,教师通过预设问题,如:弯道跑速度快慢和弯道弧度大小对弯道跑技术有什么影响?生活和体育运动中还有哪些离心现象?让学生在学练中总结出弯道跑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练习内容:搏击操、拔萝卜、游戏“齐心协力”。

2.练习目的:通过三个热身练习,使全身得到充分热身,搏击操主要起到提神、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的目的;在拔萝卜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既达到热身的目的, 又活跃了课的氛围;最后以“同心协力”游戏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的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3.练习方法:搏击操——自主学练, 拔萝卜——对抗性练习,游戏“齐心协力”——合作性练习。

4.场地与器材的布置安排

(1)场地要求:根据学生的数量可以安排学生依次站于同心圆的最外两圈。

(2)器材要求:搏击操中需要运用到移动音箱,音乐对体育教学课堂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音乐的响起可以迅速地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上课的状态,并达到活跃课堂的作用,本节课的搏击操是在动感的音乐中完成,颈部、手臂、腰腹、下肢都得到了充分的热身,达到了在弯道跑教学前预期的热身效果。

5.队列队形组织

(1)搏击操:根据学生的数量,平均站在最外侧两个大圈的半圈上,形成两个弧圈面对上课教师。配合动感的音乐完成搏击操,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学生兴奋度的作用。

(2)拔萝卜:在搏击操站位的基础上, 内侧学生后传,正好一对一,形成阵势,进行拔萝卜的对抗性练习。虽然是有一定的对抗性,但也讲究技术性,并且通过这样简单的练习可以迅速唤起男生力量的一面。

(3)游戏“齐心协力”:将学生分成两组,围成一个圈,共同完成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团队合作,配合完成,所以这需要学生集中精神,统一口令,共同完成,体现了班级凝聚力。

(二)基本部分

1.场地的设计

各种颜色的长条粘纸:本节课的场地图就是运用常用的并且很容易买到的粘纸进行设计的,分别有3个半径为8米的大圈、半径为6米和4米的内切圆,四根14米的切线(切在其中的一个大圈两边)(见下页图1),看似比较复杂的设计,但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一种类型的圆或者线颜色的不同,使得场地显得非常有色彩,增加了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每一个圆或者每一根切线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定义,圆—弯道,切线—直道,圆切圆—不同半径圆快速地切换等各种图案都对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弯道进直道以及两者的相结合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教学内容

(1)慢速和快速弯道进直道跑的前导性练习

目的:教师设计了慢速和快速弯道进直道跑的前导性练习,再结合教师预设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不同的速度与出弯道时身体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教师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飞翔”跑体验,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慢速跑过程中,身体的感觉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一旦快速跑,马上就要求学生很好地控制手臂的角度以及身体重心,以在弯道跑中保持身体平衡。

(2)体验弯道进直道练习

目的:在体验弯道进直道练习中,以如何利用惯性为主线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传达给学生一种直观上的动作标准,然后经过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相互讨论,总结出在最后几米,减少内倾程度,利用惯性跑进直道,并在直道旁边放置标志桶提醒学生出弯道后速度不减,保持较高速度。

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先思考问题,再进行体验练习,通过学生的示范、教师的示范来讲解动作,在学练中相互纠正错误东西。提问思考,思考实践,实践后再思考,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学练中,有学生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纠错、教师纠错,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见图2)。

(3)各种图形的弯道跑

螺旋跑

目的:学生充分体验不同直径圆的弯道跑对身体的倾斜要求是不一样的,外圈进内圈中,充分考验了学生不断地变化身体重心及内倾来保持平衡,内圈进外圈中,顺时针打破了田径中逆时针跑的方向性,更体验了出圈与进圈不同身体变化的感觉。

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先从外逆时针按切入路线螺旋跑入最里圈,再从里圈顺时针螺旋跑到最外圈(见图3)。

切圆跑

目的:把直道进弯道和弯道进直道两个技术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巩固的效果。

教学方法:A组学生先跑大圈再到切点C跑小圈,最后跑到B组的位置;B组学生先跑小圈再到切点C跑大圈,最后跑到A组的位置。中等速度集体练习,人数可以教师随机定,可以2个,也可以3个,体会弯道跑的全过程,弯道进直道,直道进弯道,并且体验不同直径圆给身体带来的明显不同的变化。在跑动过程中,为了安全考虑,尽量避免学生因兴奋在弯道超越对手(见图4)。

旋风跑

目的:既可以让学生在弯道上充分发挥自己,不断追逐目标、超越自我、体验成功,既培养了团结意识,又活跃了课堂。

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6组,在旋风跑中,让同一组的学生统一握住一根杆子,全班分2批出发,第一批的三组的胜者再和第二批的胜者进行最后的总决赛,决出胜负。旋风跑的方法:以图示为例,面向左侧,一转:以下面第一位学生为圆心,转180度变为面向右侧,二转:以下面第一位学生为圆心,转180°变为面向左侧,三转: 以下面第一位学生为圆心,转360°变为面向左侧,四转:以上面第一位学生为圆心, 转180°变为面向右侧,五转:以上面第一位学生为圆心,转180°变为面向右侧到达终点(见图5)。

(4)身体素质练习部分

教学方法:该部分主要有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俯卧撑握手练习,这些练习跟以往的形式有所不同,以往我们在做这些素质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是学生单独去完成的,而本节课的三个练习都需要集体配合去完成,仰卧举腿,需要一组学生一起将跳高杆举起来才算完成,一高一低都算失败,所以这对学生的相互合作提出很高的要求;仰卧起坐,要求学生相互对坐,一起起来,一起下去;俯卧撑握手,要求学生两两相对,按照教师的口令完成相互握手,一旦有一位队友出错手都算失败。通过练习,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及腰腹力量(见图6)。

在力量练习中,不管是仰卧举腿、仰卧起坐还是俯卧撑握手,都运用到了这跟跳高杆,并且将这些我们很长见的力量练习通过这样一根杆子完全改变成团队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力量,又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五、结束部分

集体听音乐放松,教师带领学生运用跳高杆进行放松练习,配合舒展的动作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

六、本课亮点与反思

1.充分体现了男生的速度和力量。搏击操及力量练习中,充分表现出了男生应该有的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弯道跑教学中,又看到了男生的速度。而速度和力量也正是体育课中我们一直强调并想展现出来的要素。

2.知识技能生活化。田径跑中,往往只局限为逆时针跑,但在实际生活中,弯道跑其实还应涉及到顺时针跑,所以本节课结合了顺时针跑,将知识技能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3.团队合作。本节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分组进行团队配合完成的,如:旋风跑、力量练习、放松练习等,本课中,巧妙地运用了跳高杆子将几个教学内容串连在了一起,通过一杆多用的方式,将团队合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同样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运动负荷是否太大;二是体能练习是否根据各小组原有基础挑战自我(次数突破自己),三是物理学知识可稍再深入一些(惯性、离心率、变化弯道曲率)。

指导教师点评:

微变化大合作

郑旭忠老师的这堂弯道跑教学,其重点在于控制身体重心,保持平衡,难点则是跑动中不减速。课中,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弯道跑教学,把握技术关键,找准衔接点, 促进技能掌握。教学中,一是通过各种图形跑, 解决身体重心的变化,克服离心现象,如螺旋跑、切圆跑、超越跑道的旋风跑,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弯道跑,让简单不易教的弯道跑教学变得有趣可行;二是注重内容生活化,弯道跑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田径运动中的逆时针方向跑, 设计了生活中的顺时针跑,让学生体验身体变化的感觉,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学科知识的融合化:把弯道跑中的离心现象和生活中的离心现象相结合,教师基于学生认知基础,提出了生活中与运动相关的小常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四是技能的游戏化,利用“旋风跑”,提高学生学练弯道跑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体能练习,教师巧用跳高杆,把枯燥乏味、学生不愿练的体能练习设计成有兴趣和竞争力的团队练习,如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俯卧撑练习,配上学生口令的叫喊,既锻炼了上肢、腰腹力量,塑造了男生阳刚之气,又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学练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

放松运动,充分发挥跳高杆的独到之处。 各组以个人单手握杆,踏步和齐步走的方式,伴随着轻快动感的音乐,通过绕、穿、举、摆等简单统一的拉伸动作进行集体放松,让学生在好玩有趣、协调统一、团队合作中达到身心愉悦。

本课打破了“弯道跑在弯道上进行教学” 的思路,通过巧用场地器材、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式教学等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练的热情, 在个体承载适宜运动负荷同时达到有效健身目的,增强了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彰显了田径运动在体育健身与育人方面的双重价值。

上一篇:机电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下一篇:厉行节约公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