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2024-05-04

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精选9篇)

篇1: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浅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认识

罗建 李晓娇 莫霞

单位:采气分公司第一作业区邮编:163000

摘要: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生

产全过程中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一、质量管理体系原理

质量体系的定义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具备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由定义可知,质量管理体系是有组织机构、质量责任制、各种工作程序和资源四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任何一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需要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来实现。

二、制定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根本准则。质量方针既是企业质量意识的体现,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质量方针不应该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口号,应该要体现出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自身条件具有特色的质量方针。根据制定的质量方针就可以制定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只体现了领导层的目标,还需要把它细化到具体的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在执行各职能部门目标是,要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定期分析各项目标的进展。根据进展情况做出必要的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为了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达成,还需要保证必要的资源供给包括人才、设备、技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企业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

企业领导是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及其领导层。要使各级领导者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是解决操作性问题,而是解决管理问题,解决管理者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质量问题。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及其领导层应该树立质量管理为纲的企业管理思路,改革内部组织机构,处理好质量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关系,有效的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效率及人力资源结合起来。领导者必须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为广大员工充分参与创造必要的内部环境,把广大员工的进取思想同企业的发展宗旨统一起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员工的个人追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决策与亲自参与。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要求领导先行一步,自觉认真的学习标准,明确质量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掌握行业和企业标准的内容,领会实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认清本企业在质量发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质量管理的紧迫

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只有领导层统一了思想,下定决心并做出正确决策,才能使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四、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

全员参与是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人是第一位的,企业只有有靠全员积极的创造性工作,才能在运行中获得最大收益。在质量管理运行中要强调对员工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解和学习,要使员工对质量体系整体运行有一个全面的系统了解,用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在员工思想里形成质量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新要求。

五、加强日常监管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日常监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以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晰管理者的职能分配,在日常检查监督管理中,普片存在重管理职能分配,轻质量职能分配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好管理职能分配与质量职能分配的结合,真正把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能落实到实处。把体系要素分配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岗位,让管理人员知道如何检查指导基层工

作,而对于基层操作人员也能够认识到什么是工作的重点,怎样做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2、要不断提监督管理者和基层操作员工的素质。在质量体系中,人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能够胜任其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第二是人的积极性,自觉地履行职责,努力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任务。

3、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日常监管的目的在于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而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直接体现在生产管理水平的好坏上。生产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设备的管理水平以及各项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等。要完成这些,就需要有一只质量监督队伍,队伍的主要成员应该为基层管理人员,如队长、技术员和各岗位班长。对于基层而言,设备的维护保养好坏就标志着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生产管理水平上不去就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还是有问题存在,就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大日常监督工作。

4、制定完善质量考核制度,为了杜绝和避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必须要有一套相应的质量考核制度。质量考核制度包含的内容要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直接关系。通过定期的考核,实行严格的奖惩办法,使全体员工都关心自己的质量结果。这样,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激发员工对自己、对岗位、对单位的责任心。所以,建立健全质量考核制度是日常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六、小结: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实现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最优化的必要保证。在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过程中,领导重视是关键,员工熟悉本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是核心,健全的质量考核制度是保障。作为石油企业中的基层单位,做好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体系文件规定的各种生产规范,填写好相应的质量记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立军 《谈强化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途径》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0.2

[2]罗国英 《在贯标认证中强化质量责任制》 中国质量,1999

[3]郭永泉 《质量管理工作重在基层》 中国质量,1999

篇2: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6S现场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活动,它从整理、整顿、清扫等现场状况的改进出发,从细节入手,从最基本、基础的地方做起,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因此,6S现场管理与ISO9000作为基础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实施过程中笔者还发现,6S现场管理能够对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1、实施6S现场管理能够为ISO9000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6S现场管理是基础管理,一般说来经过个月的推行,6S管理活动会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开花结果。在全员的参与下,工作现场地面干净、整洁,材料、用具等整齐地摆放在指定区域内,标识清楚,设备亮丽,道路畅顺,宣传栏上适时地宣传6S活动优秀的人和事以及目标口号,员工们能处处感觉到6S管理活动的气势,时时保持着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地激发着员工们的工作热情,6S管理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开展质量管理会水到渠成,

因为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认证等5个阶段、19个步骤与推行6S管理活动相似,但此时人的素质水平已大大提高,6S管理活动的实施更会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6S现场管理能够促使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形成。

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时仍需用到整理、整顿,并强调人在惯标过程中的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整理、整顿、分类、标识,那么质量管理将是一个空壳,无法起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加强人的素养水平的提高, 那么质量管理活动将无法有效展开,也将无法形成管理标准化。

3、实施6S现场管理能够确保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之以恒。

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品质文化和人的能力作保证,管理体系只是废纸一堆。6S现场管理是提升人的品质、去除马虎之心的良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养水平。而“人”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因素,只有人的素质水平的提高,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长期性、持久性。

4、实施6S现场管理能够避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企业通过6S创建,使“人”形成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将有利于企业杜绝体系实施过程中“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避免出现体系建设“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状况,即第一年紧张、第二年松懈、第三年系统垮台、第四年认证重来。因此以6S管理工作为重要抓手,势必将有序、有效地推进体系建设工作进程。

篇3: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对于许多生产制造企业而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自身实力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后,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 效率得到提升;第二, 出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运作方式;第三, 生产场地以及人员结构不稳定;第四, 需要加强人员以及资源管理。

二、质量管理科学化

管理科学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贯彻在工业化社会中所有组织, 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科学化, 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科学管理思想:

1、实行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

不管是对于生产线还是职能部门, 按照一定的程序以及标准进行, 并且利用科学的指标进行衡量, 尽管这样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但是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也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而且通过程序化以及标准化管理方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2、科学化管理的主要思想是:

严格、精确、自律以及试验。这些管理思想要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 其中包括企业计划、战略目标以及组织结构等。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集团, 都需要科学化的管理思想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自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自觉意识的境界, 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自我意识制度的建立, 我们鼓励人性化管理方式, 但是一切的管理都要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之上, 只有将科学化管理思想应用到实际管理中来, 企业的管理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质量管理分析

企业的发展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持, 但是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管理, 存在着很多的方法, 但是企业质量管理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并且依然严峻。只有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 将责任、权力以及利益结合起来, 激励和约束机制共同作用, 才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因此, 构建有效地企业管理制度, 就要将企业产权制度以及企业组织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保证企业产权清晰以及坚持法人治理结构, 才会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心, 它可以有效地发映出一个企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水平, 也是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决定因素, 我们可以知道,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 知名品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质量足够好。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逐渐的走进寻常家庭, 并且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更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质量是否过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持续发展, 对于好的生产企业而言, 生产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赢得了市场占有率。

企业管理中有很多理论以及概念, 其中比较有效地一个概念就是ERP管理系统。不管是信息、物料还是资金都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会流通, 而且物料的价值不会自己增值, 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 才会得以实现。ERP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 并且可以利用实际发展形势的需要, 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以及改革需要, 对实际的管理以及业务流程做出必要的调整。

ERP系统包含多个模块, 其中包括财务、物资、计划、车间以及质量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等, 并且为企业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迅速、全方面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系统可以阿精不同的企业管理数据输入系统, 然后通过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最后系统会生成数据分析报表, 通过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PIMS系统也就是项目管理系统, 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工具, 进行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这种系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得以实现, 为项目一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 为其管理提高必要信息处理结果和管理依据。PIMS系统主要采取动态控制原理, 对项目进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 然后找出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它具有的主要有项目投资、进度、质量以及合同管理等控制模块。

对于前面的ERP系统而言, 我们可以知道主要是针对于企业上层管理, 但是缺乏对工作车间的直接流程的管理, 对于现场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也就存在缺陷和不足, 仅仅可以向管理层提供必要的数据, 但是实际的现场管理还需要MES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

MES也就是制造执行系统, 他可以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优化管理, 对现场的实时事件进行管理报告和分析处理, 因此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将管理层与现场层有机的结合起来。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 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

四、总结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 企业管理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同时企业管理的诸多系统, 都是信息化的体现, 人力资本地位上升以及系统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 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程度的步伐, 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发挥全面资源的运用, 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进行论述分析, 首先分析了企业生产运作的特点, 然后对企业管理科学化的概念和思想进行分析, 并且随后着重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对企业管理中的几种系统进行概述分析, 在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希望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生产运作,企业管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健林著.管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 1998

篇4: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关键词:流程再造 ;质量管理; 过程方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1994版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入我国,推动了我国大型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同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提在《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提出: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和管理的效益,必须对公司改革中的各种绊脚石,耗费人力和财力的种种现象进行彻底地肢解以后再重新组合,以帮助企业获得新生,这种革命式的肢解被哈默等世界范围内的管理学者称之为业务流程再造。

二十多年过去了,过程方法在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中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流程再造”是否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具有借鉴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过程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的作用

我国自2004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颁布以来近二十年间,已经有占全部数量10%的企业取得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据“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资料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实有内外资企业共1308.57万户(含分支机构),截止2012年4月底,我国认证机构累计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数量达到100.5万张,证书数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二十年来,国内还有很多企业在过程方法应用上,依然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没有与管理流程形成逻辑因果关系,有流程无标准、有标准无流程、有记录无规范的三无现象比比皆是。在调研企业管理过程、流程、活动、文件和记录时发现,很多过程和流程缺乏文件支撑,而现行的很多记录的应用,都是产生在春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设备运行和维护过程发现问题时的一项纠正行为,但寻觅不到对应的规范文件,因此生产班组几次三番向要求减少过程记录,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对应的过程、文件作为过程控制的依据。

一些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会应用过程方法来全面管控过程,更不懂如何使过程方法在重要过程、关键过程发挥的作用,因此,很多影响企业产品质量和产品寿命周期、影响顾客满意和KPI绩效指标的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消失。影响了产品质量。

2011年《中国质量》杂志一篇“我国20年产品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称,在1988年至2007年的十年间,我国产品平均质量合格率为77.3%。我国产品质量管理绩效迟迟不能提升的其中一项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后,很少有人研究支持质量体系运行的相关技术标准。

因此掌握过程方法重点应识别并确定影响企业管理绩效的重要流程如产品技术、工艺流程和核心业务流程。掌握过程方法还必须应用逻辑关系使文件规范与过程和流程无缝对接,实现过程、流程、文件、记录四位一体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过程方法牢牢立足于文件和规范之中,而文件又起着指导过程方法对全过程实现掌控的效果。

二、流程再造是实施过程方法的有效途径

过程方法作为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是对八项管理原则具体应用的科学解释,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对过程方法的描述,更多的是强调“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过程控制实现前段预防的目的。而早于过程方法提出的“流程再造”理论,是迈克尔.哈默在总结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基础包括流程管理思想、组织管理思想、信息技术引发的管理观念变化等等,这些管理思想和观念的“集成”,都是围绕着面向顾客满意度,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管理过程,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因此,在企业在运用过程方法的同时,应结合十几年来企业管理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运用“流程再造”的方法,对企业现有质量管理过程进行逐项再识别,并通过取消、优化、合并、重排等四种方法,使过程管理得到改善,并有效解决“两张皮”现象或因人力资源匮乏影响管理体系运行的被动现象。

三、“流程再造”为“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

流程再造的内涵是再造,但其外延包含着管理创新和持续改进。2000版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虽然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提供了指南,但没有对如何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方法。很多通过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寻求改进的企业,其本质是希冀攀登国家质量最高奖的荣誉和地位,但很少考虑采用“流程再造”的方法改进整个企业的管理绩效。至于中小企业更无法将“流程再造”改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

笔者曾于2012年参与了一家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项目。这家供电企业2009年通过AAA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全部通过标准化供电所达标验收,每年顾客满意测评和同业对标各项指标均位列于全省之首。但该局农村供电管理始终处于绩效管理的末端,针对基层生产和营销的薄弱环节,该单位根据“流程再造”的原理启动业务流程优化,对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最大的十个核心流程进行梳理、改善和优化,并将流程管理的四个要素及职责、活动依据、时限、记录在每一个节点中全部文件化,

因此“流程再造”不仅仅是企业管理改善的有的放矢,对于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特别是让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更是持续改进的一种好的方法,因为“流程再造”不但引导了企业十年认证“回头看”,同时也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提供了一条坚实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再造企业:经营革命宣言》,(美)哈默(Hammer,M.),(美)钱皮(Champ,J.) 著,2007年.

[2]“我国20年产品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中国质量》,2011年第7期.

篇5:对质量管理的感悟与见解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命题似乎不需要推导和论证,无数企业的实践足以支持这个近乎绝对的真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质量无所不在,不论是有形的产品,还是企业各级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甚至每个岗位的具体行为,都存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只不过在一般的生产型企业中,我们更熟悉或者说更注重对产品本身质量的评价。

质量管理说到底是对预设质量目标实施和监督实现的过程,这个质量目标,我们可以承载于制度中、质量文件中,也可以以企业内部标准的形式出现,依据所尊崇的理论体系不同而略显区别,但实质并无二致,即:没有管理便没有质量,没有卓越的管理,就不可能产生卓越的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们国家推行了几十年,之所以给人以鸡肋的感觉,原因是可能多方面的,但以下三个方面也许是诸多因素中的交集:

1、没有形成“一致”的质量意识。请注意是“一致”的。

2、追求“科学”的质量管理。现下,被推崇的质量管理方法有很多,我们不否认这些质量管理方法是前人经过理论和实践提炼、归纳、总结出的有效地质量管理方法。应该强调的是:对科学的认识包含着不断的创新,现成的质量管理方法也需要融汇贯通,也需要与企业的具体实际结合后的再创设、再发展。

3、成功在“坚持”的努力之中。学习不是简单的复制,不要过分追求形似,更重的是神似,神似是精髓,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成为习惯,而成为习惯就需要坚持。

篇6: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质量管理】浅析持续改进对质量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

导语:持续改进,顾名思义,是对企业质量追求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持续改进对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质量管理是个循序渐进并且长期需要坚持的过程,生产过程不断追求精益求精,持续改进品质和生产过程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因此,持续的质量改进是组织永恒的目标,任何时候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上,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更是组织生命力所在,不能荒废。

图示:浅析持续改进对质量管理的战略意义

一、持续改进的原则

1、持续改进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

盈飞无限

2、持续改进是针对过程进行的。

3、持续改进是一种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创新措施)。

4、持续改进是为了提高过程的效率或效果。

5、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

6、持续改进是本组织全体人员包括各管理层都应参与的活动。

7、根据改进对象,持续改进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范围、阶段、时间和人员之中进行。

8、应不断寻求改进机会,而不是等出现问题再去抓机会。

9、持续改进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10、持续改进应建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二、持续改进的环境

持续改进需要有以下的环境条件:

1、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领导。

2、各级管理者的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和配置资源。

3、组织和内共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4、确定质量改进目标。

5、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的信任。

6、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

7、对改进过程进行鼓励,对成功的改进进行奖励。

8、有较高的士气。

9、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标。

三、领导在质量改进中的职责

1、制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和目的。

2、向被管理者传达持续改进的目的和目标。

3、持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

4、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和尊重个人的环境。

5、采用必要的手段,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并有权改进自己的工作过程。

盈飞无限

6、进行持续改进策划,必要时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7、为持续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

8、对持续改进进行鼓励,对其成果进行测量、评定和奖励。

9、及时将持续改进的结果纳入有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四、持续改进的效果

质量的持续改进可以产生以下效果:

1、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2、降低成本。

3、改进与顾客、供方、员工、所有者和社会包括政府的关系,促进相互的沟通。

4、清除工作场所的障碍。

5、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6、为员工做贡献、求进步、争先进创造机遇。

7、形成新的组织文化。

篇7: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一直以来, 将医疗质量理解为“医疗效果的优劣”, 包括:诊断是否正确, 治疗是否有效, 医疗是否安全等。

护理质量是重疾病护理轻患者护理, 质量督查重各项目分开检查进行质量评价和控制。

2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掌握不全面

在日常的工作中医护人员时常怀着侥幸的心理, 偶尔一次违反医疗制度怎么会出事, 哪会这么凑巧, 这个事不会让我遇到等等想法, 却不知一旦触犯法律就会被告上法庭, 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普法考试中可以发现医务人员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不熟练、不全面。

3 医、护、患缺乏沟通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3.1患者在住院初由于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焦虑不安, 需要找医生交谈, 想尽快得知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愈后、医疗费用等问题, 而大夫由于种种原因假如不能及时和患者沟通或疾病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 就很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 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2护士和患者接触较多, 经常有患者向护士询问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询问住院费用、询问医院的环境及相关制度, 护士应不厌其烦的给予正确回答,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不应和患者过多的议论病情, 尤其是突然发生的病情变化, 不宜和患者及家属讨论, 避免言语不慎引起纠纷。

3.3在临床上医护沟通很重要, 现时工作中也比较缺乏, 比如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思想波动, 护士第一时间得知后可以立即和主管大夫沟通, 把病情和思想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及时解决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谨言慎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诊疗操作常规, 保证医、护质量。这也是减少纠纷提高医护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3.4在医疗费用的收取及报销方面, 由于某些解释工作不及时, 和患者的沟通滞后, 引起一些费用不清楚、不明白、和患者做解释工作时缺乏耐心及细致, 给患者使用一些医保报销以外的药品和检查未及时告知患者, 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这也会影响医患关系, 甚至引起纠纷。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

4 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4.1转变陈旧的医疗服务理念

首先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医疗效果的优劣”固然重要, 但无法满足缓解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需求, 这是狭义的质量关, 忽视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体验和感受, 于是医院设施越来越好, 医患关系越来越差。护理服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询问、倾听、现场检查等方法, 对各项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质控。变护理项目检查为整体的患者检查。结果有利于转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理念, 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医、护、患沟通得到加强, 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 有利于落实整体护理。

4.2医务人员应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掌握娴熟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手段, 为患者解决生理上疾病的过程。这些都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核心医疗服务, 作为医务人员要做到基础医学知识扎实, 结合国际和国内医学发展动向, 及时不断的吸收最新的医学理论, 掌握先进的医疗技术, 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使医院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4.3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采取人文关怀的理念, 在日常工作中奉行人性化服务, 无论从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和谐程度, 还是从语气、语调及非肢体语言中面部表情、手势等细化服务, 无论从行为的道德规范方面, 还是从行为的内涵修养方面, 无论从举止的优雅方面, 还是从举止的体贴入微方面, 都要打下坚实的基本功。

4.4医院采用科学的医疗流程, 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创建优美宜人的医院环境等, 给患者带来轻松、愉快的就医服务。

4.5加强医、护、患沟通, 发现问题最好做到医护之间的无缝链接, 第一时间相互了解问题的真相, 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创伤性的检查、特殊治疗、用药等, 一定要履行告知义务, 以免留有后患。

4.6要经常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普法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定期对全员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 不断巩固法律法规常识。

医护人员只有充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做到以人为本, 充分理解患者的感受, 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 继续努力, 苦练基本功, 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 用优质的服务, 造福于人民。

摘要:正确评价医护工作现状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前提。医护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永恒的话题和核心, 也是医院存在的价值。医疗服务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质量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因此,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医护质量不断提高。

篇8: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为进一步确保集团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促进持续改进, 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集团公司于2016年10月17日至21日对体系覆盖下的各客运单位及部门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内部审核。

本次审核由公司各部门内审员组成内审组, 依据ISO90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手册及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对司属8个客运单位及相关处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内部审核。在审核过程中, 内审组严格按照标准要求, 采取交叉审核、抽样询问和查看现场的方式,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 认真收集证据, 严格进行审核。共开具8个观察项、17个一般不符合项。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不足以及开出的不符合项和观察项, 审核组要求被审核部门认真组织整改, 并做好迎检准备, 确保集团公司顺利通过第三方再认证审核。

经过审核小组的审核和评议, 认为各客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符合性适应国际质量管理的要求并能够持续得到改进。

篇9:浅谈对质量管理的认识

QC小组活动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1以PDCA作为过程管理程序

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质量控制将贯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每一个要素所包含的质量活动和过程都预先做出规定,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连续控制来提高工作质量。在体系的建立、实施、审核及改进中,PDCA循环得到全面的推广应用。而QC小组是针对具体的操作过程,对人、机、料、法、环等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同时找出质量控制点、管理点进行重点控制,采用的也是PDCA循环活动程序。

2以“质量改进”为目标

在ISO 9000标准中强调指出: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其体系能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争取顾客满意和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应是组织各级管理层所追求的永恒目标。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二者目标的一致性。

3管理方法中心不同

在ISO 9000体系运行过程中按照标准来制定管理手册、对质量工作过程编制各种程序并形成文件,要求各级人员理解质量方针、程序文件并且贯彻执行,以期得到预期的质量的一种管理,是典型的以标准为主的质量管理方法。QC小组则是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强调首先是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意志主动地工作而不是只作规定的、机械的工作,其次是工作中要认真思考,经过考虑后再行动,从而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有所改进。

质量管理原则在QC小组活动中的体现

ISO 9000标准所确定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是一致的,并且在全面质量管理原则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它突出强调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者的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运用先进工具和科学方法、用事实说话的原则,而QC小组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正是ISO9000标准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具体表现。

(1)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开展QC小组活动关键。

QC小组是群众自愿组织和参与质量管理、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如果没有了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QC小组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作为企业领导如果从制度保障、资金支持、激励等方面为推动开展QC小组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将大大激发员工参加QC小组的积极性。

(2)QC小组活动更能体现全员参与原则。

企业员工通过QC小组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得到成就感,相信参加QC小组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事业成功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QC小组活动使员工得到培训的机会,知识得到更新、技能得到提高,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由于参加QC小组活动而获得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取得所需要的分数,将激励更多的员工参与到QC小组活动中。

(3)过程方法就是QC小组活动的管理模式。

QC小组活动以过程为基础,用PDCA循环的方法,迸行持续改进的。在开展QC小组活动时,首先根据质量方针、目标或从现场找出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从用户不满意的问题中去选题,然后对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症结,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并确定要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按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和下一步打算。这些过程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过程与QC小组活动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持续改进”是增强达到目标能力的循环活动。

“持续改进”要求在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实现改进。QC小组活动遵循的PDCA循环就是不断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的“持续改进”过程。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下,如何有效开展QC小组活动

我院QC小组活动一直在顺利开展,每年都会有十几个小组注册,并且也取得相当好的效果,获得了省、油公司QC成果奖多项。那么根据我院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QC小组活动有机结合,将充分发挥QC小组的实效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QC小组活动对ISO 9000体系的推动作用

应该在我院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中,明确规定QC小组活动是质量改进的重要手段之一,澄清迷糊认识,明确各级人员的组织及管理职责,保证各接口的顺畅。

2 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标准化

按ISO 9000标准的管理思路,不断完善和健全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将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标准化。管理程序标准化是指从小组的组建、注册登记、课题选择登记、活动记录、检查记录、申请成果发布、验证成果到召开成果发布和表彰奖励等管理的标准化。活动程序标准化是指严格按照PD-CA循环工作程序,在活动中做到目标明确、现状清楚、对策具体、措施得力、效果明显。QC小组活动的管理、活动程序的标准化,使管理工作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将QC小组活动融入质量管理体系中

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围绕组织总体目标,针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进设备、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管理水平、革新工艺、确保安全等其他方面课题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使QC小组活动作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相应的课题,纳入改进计划,并由体系对改进过程及效果进行监控、评价、并采取适当的跟踪措施,确保达到预期效果,从而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综合效益的提高。例如:将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对基层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的手段;把提高技能列入QC小组的课题目标;让QC小组成为宣传和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等。

4根据科研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活动课题类型及活动方式

根据所选课题的特性、内容不同,课题分为“现场型”、“服务型”、“公关型”、“管理型”、“创新型”,因此在选择课题时不能局限于传统选题方式。在新科研项目立项时可以同时成立“创新型”QC小组,在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导下,按程序进行项目运行,按照QC小组活动的8个步骤,运用科学的专业的技术手段完成每一个科研阶段。并且活动形式也应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再局限于本班组,可以组成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联合小组。例如我院科研课题“水平钻孔机研制”项目涉及采油、机电等多项技术,有些技术是我们不擅长的,那么成立跨部门跨专业的横向联合小组可以成为尽快突破技术难题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QC小组活动中人的思维创新可以给科研课题带来技术创新,由于QC小组活动中专业技术手段的运用保证科研课题的完成。

5评价激励宣传并进,求得不断提高

QC小组活动成果有两种即“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在活动成果评价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有形成果”如“提高塔木察格油田压裂措施效果”因其经济效益显著而得到更高级别的评价和奖励,这就对取得“无形成果”如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生产或服务环境等的QC小组活动产生压制作用。QC小组选题的广泛性、多样性得不到发挥,员工参与的广泛群众性也就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就背离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中的“全员参与”。因此在活动成果评价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组织、有标准、有结果,真正体现以活动实效为主。对于取得实际效果的活动成果及时进行奖励和大力宣传表彰,必将吸引更多的员工参加到QC小组活动中,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更多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得“质量改进”得到不断提高。

6将活动成果及时推广应用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存在问题,活动成果是解决了问题,那么为了解决问题所实施的对策就因该固定下来成为今后工作中的措施。将成果标准化,最终细化成为能够在现场使用作业指导书,才能真正将QC成果既有推广应用性,用于指导其他的质量管理过程。对于我院来说科研项目的QC小组成果完全可以转化成此科研项目推广应用中的作业指导书。

企业在推行ISO 9000族标准后,不但不能削弱QC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而应更加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这对促进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开展QC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提出的“八项质管理原则”落到实处,必将会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说QC小组活动是组成质量体系有机整体中的最基本的细胞;是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和支柱。

参考文献

[1]马林.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卢丽莎.QC小组活动与ISO9000系列标准之关系[J].东北水利水电,1997.

上一篇: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思考下一篇:安恒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