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管理的认识

2024-04-26

对综合管理的认识(精选6篇)

篇1:对综合管理的认识

本人经过10多年大中型企业中高级管理职务的实践磨练,和长期坚持不懈地对企业综合、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探索,就如何有效做好企业(综合)管理工作,有了较为真切的体会和认识。仅个人理解而言,要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依“法”治企,以“德”纳人,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现就本人的粗浅认识简要阐析如下:

一、企业综合管理的主要职能

范畴

1、行政后勤:主要涉及企业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和后勤保障服务。具体包括:劳动纪律、办公秩序、文件处理、档案管理、车辆及资产管理、运行监控、业绩考评、后勤保障、支撑服务等事项。

2、人力资源: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力资源体系构建、所需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训优化、干部员工的考评任免、薪酬福利体系的健全实施等。

3、参谋助手:主要是对上级主管领导负责,根据收集掌握的内外各方面信息资源,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积极主动为上级领导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并协助领导推进落实具体事务,在工作及生活上主动为其分忧解难。

4、协调支撑:综合管理肩负着上传下达、迎外安内的职责,需要涉足企业上下内外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沟通,是企业组织运行的纽带和桥梁,应密切关注并积极主动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企业的有序顺畅运行起好衔接支撑作用。

5、文化宣传:作为企业的综合窗口部门,综合管理还应主动抓好整个企业的文化体系建设和对外形象包装宣传。包括有关文案的策划拟定、报刊的编辑制作、品牌形象的整合推广、文娱活动的组织实施等。

二、做好企业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

1、依“法”治企:一是应根据本企业所属行业特性及经营管理需要,全面系统地熟悉了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合同法、物权法、劳动法等等),并用好用活用够法律政策,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围绕企业管理运行、经营发展需求,逐步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运行规章体系,构建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保证企业管理有章可循、流程规范、运行有序、赏罚分明。从而推进企业运行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2、以“德”纳人:一是在逐步完善规范企业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的同时,还需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以人为本、团结向上、诚信关爱、和谐稳健”的企业道德文化氛围。以此树立良好形象、稳定员工队伍、广纳优秀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二是作为企业综合管理主管人员,更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日常工作中应虚怀若谷、低调务实,注重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和言行举止规范,以诚服人、以德纳人,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高效的运行发展。

三、综合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思路

1、首先应主动积极加强与各级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尽快熟悉了解企业各方面情况,争取领导同仁的接纳认可,真正融入到新的团队;

2、在熟悉企业情况、逐步融入团队的过程中,用心感受公司氛围、体验企业文化,贯彻执行原有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做好现实工作。并通过发现公司及本部门的优劣利弊,思考改进完善的措施办法;

3、继承和发扬企业原有的优良传统及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不足和将来发展需要,渐进式地修订完善、系统构建一些新的符合企业实际的规章制度及运行机制,力求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承上启下,团结协作,务实低调,扎实工作。紧密团结和依靠公司各级、各部门领导同事,主动沟通、善意交流、征求意见、建言献策,征得领导同事对本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有效推动工作的开展;

5、立足本职,关注全局,做好服务,促进发展。站在企业全局发展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做好个人及部门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配合协助其他部门/领导做好相关工作,发挥良好的服务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企业整体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经验认识及心得体会,谨供参考。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盼能有机会进一步交流学习。

篇2:对综合管理的认识

当今的世界已由工业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科技不断进步,产品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机会和不确定的源泉,也是优势和风险的源泉.在信息时代,企业要走的更好更远,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把企业目标,围绕目标的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计算机系统的实现结合在一起。一个好的信息系统规划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获得战略优势,重组企业流程,增加效益,实现作业自动化。信息系统研究支持着企业不断的推出符合需要的信息系统产品,即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能力,有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不能用局部模块的信息化来代表。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革。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好的企业管理理论,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ERP是一个适应于现代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上ERP最合适的步骤是:首先将企业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规范好,然后做出一个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ERP系统需求分析,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个好的供应商,再甄选合适的软件。ERP系统是企业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的集成化系统,企业实施ERP系统是一项管理创新工程,是一项中外管理模式相互冲突、交汇、聚合的过程。

企业资源计划也叫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这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 Gart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来的,最初被定义为软件包,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ERP的实施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企业注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从而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对于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ERP项目是一个投资大、风险大的工程,但只要在项目实施前,充分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优势及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尽力克服可能出现的障碍,吸取其他企业的经验教训,就一定能提高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

ERP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崭新、顶峰和成熟阶段,通过确定适合企业个性化特点的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思路、方法来整体优化、组织、控制、调整企业的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从而达到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整合。因此,该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策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及服务的重新设计。

从管理方式上讲,企业大多数是老板集权的管理模式,很多事情都是老板拍板,决策上带有很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对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利,ERP的实施能够在有效监控的情况下,将决策权利部分下放,并且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来提供决策支持;从发展速度来讲,企业反应速度快,经营方式变化快,规模扩展快,要求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保障这种高速的扩张,要求一个动态的,灵活的管理体系,很多民营企业因为没有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在企业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被拖垮。ERP的实施能够帮助建立一个稳定的、灵活的、动态的管理体系。从经营特征上讲,很多企业正好处于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在创业阶段,产品与服务的领先,市场的迅速开拓是经营的主要焦点;在发展阶段,市场竞争,保证质量与降低成本是工作的核心,ERP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有效解决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这一核心问题。正确地实施ERP可帮助企业规划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规范与制度、实现对经营过程的及时监控,为企业的扩张打下基础。企业实施ERP就能够确保与大型企业竞争中的高效、灵活优势,在快速求

变的信息社会商务生态环境中,充分发挥“快鱼”的优势。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由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可以描述为,(1)整个企业范围内调整供需平衡的管理工具。(2)提供了联系客户和供应商并使之成为完整供应链的系统。(3)是一个面向企业内部供应链,专门为解决企业信息集成应运而生的专业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其精髓就是信息集成。通过ERP系统把在企业的营销、生产、后勤、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以及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料,有效地支撑经营决策,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与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这也正是“集成”的真正意义所在.虽然国内已有企业开始实施这一先进系统,但真正理解了ERP思想的企业却不是很多,不能正确认识ERP的管理思想就不可能很好地去实施和应用ERP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也称为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综合运营的系统。

(一)企业体制创新

新的管理机制必须能迅速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ERP帮助企业实现体制创新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能实现企业内部的相互监督和相互促进,并保证每个员工都能自觉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工作,并使每个员工的报酬与他的劳动成果紧密相连,管理层也不会出现独裁现象。

(二)“以人为本”的竞争机制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什么叫“以人为本”?是不是企业以人为主导作用,就叫做“以人为本”?这种解释应该没有错误,但太笼统,会给企业员工造成模糊不清的认识。ERP的管理思想认为,“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仅靠员工的自觉性和职业道德是不够的。在此基础上,给每一个员工制定一个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员工的奖励标准,使每个员工都必须达到这个标准,并不断超越这个标准,而且超过越远越好。随着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必然会跟着提高。这样“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就不会成为空泛的教条。

(三)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

ERP吸收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他把组织看做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必须合作。在ERP的管理思想中,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应用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结合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获得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四)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

ERP基于MRPⅡ,又超越了MRPⅡ。ERP系统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SCM),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以供应链为核心的ERP管理系统。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以制造业为例,供应链上的主要活动者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与零售商和最终用户。

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全面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是什么?可以说,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ERP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管理理念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代表了各类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它对传统的管理系统来讲是一场革命。

1、经营思想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竞争加剧。市场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ERP的管理思想建立在系统工程、决策论、行为科学、劳动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的基础之上,它形成的管理思想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来取得最高利润。

2、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ERP最大的优势是集成的系统、优化的流程、协同的工作流,要求对所有工作都要写出规定的流程,经过哪些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时间、遇到意外情况处理方式和处理权限等,它要求明确地规定某事应由谁做以及怎样做。ERP是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而传统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是管人的制度。ERP是由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输入计算机的程序是规范化的,这样可以避免因人而异、各行其是的情况发生。

3、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将引起企业组织的巨大变革,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金字塔式的传统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出现一支庞大的中间管理人员队伍,造成信息上传下达的阻塞和失真现象,实施ERP后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一些主要的管理内容,如计划、统计、成本核算等由多级变为一级,减少管理层次。中间管理层在组织结构图上的消失或人员规模的削减,使得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ERP的实施,影响着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最终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带动组织价值体系的重新塑造、组织结构的重新构造和组织激励机制与评价系统的重新建立,从而使整个企业组织脱胎换骨。

4、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的改变。ERP应用工业工程、计划与控制、质量保证体系、物流与布置、工作研究、工程经济等原理于管理上,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在ERP的应用软件中都有所体现,如滚动计划,物质A、B、C管理法等。ERP管理的手段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应用,可以使信息共享,可以迅速、正确、及时地处理企业管理中的各类信息,起到强化管理的功能。

ERP实施的目的是对企业内的物质流,资金流,工作流进行最优控制,它理所当然的包括了对信息流的全面地,甚至动态和实时的掌控。根据企业的这些状态信息和外部的环境信息再加上ERP系统本身的科学理论(如存储,决策,平衡等)把他认为最优化的采购,销售,生产调度以及人员,资金的需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的提供给管理人员。显然,这是事关企业生存的根本大计,不是某个部门的孤立信息所能决策的。因此按流程而不是按部门来划分模块是它的一个特征。

ERP直接对物资流进行操作,即直接参与或指导了企业内物资形态转化的增值活动(如在棉纺织行业是原棉,棉条,粗纱,细纱等的转化增值),势必将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底层元素上。ERP是一个整体推进的综合系统,它不仅要求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要求全员,全流程的协调运作,更重要的是它所产生的计划,调度,需求方案也必然是企业内各层次人员必须执行的实际方案,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参考意见。

ERP的应用,不仅仅是引入一套现代化的管理软件,使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自动化,它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使其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应用ERP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来自于ERP软件本

身,另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业务流程重组。

ERP只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在这之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SAP在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对ERP的定义提出了革命性的“管理+IT”的概念,那就是:1)ERP不只是一个软件系统,而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2)ERP使得企业的管理核心从“在正确的时间制造和销售正确的产品”,转移到了“在最佳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企业的最大利润”,这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企业扩展到了其他不同的行业;3)ERP从满足动态监控,发展到了商务智能的引入,使得以往简单的事物处理系统,变成了真正具有智能化的管理控制系统;4)从软件结构而言,现在的ERP必须能够适应互联网,可以支持跨平台、多组织的应用,并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具有广泛的数据、业务逻辑接口。ERP中有很多信息技术的元素。

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在企业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它包括管理和技术的成分。其管理成分包括使命、职能与信息需求、系统配置、和信息流程;技术成分包括用于实现管理体系结构的信息技术标准、规则等。由于计算机是信息管理的中心,计算机部门通常被称为“信息技术部门”。有些公司称这个部门为“信息服务”(IS)或“管理信息服务”(MIS)。另一些企业选择外包信息技术部门,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在ERP的管理思想中,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应用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结合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信息交流沟通系统,这一系统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情况,获得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高效率。

篇3:对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目前, 兰州石化公司有13个职能处室、16个二级单位、1个矿区服务事务部和4个多种经营生产单位。办公室与公司直属党委 (直属纪委、直属工会、直属团委) 合署办公, 下设行政服务中心, 并对公司驻北京办事处 (正处级) 、维护稳定办公室 (正处级) 、档案中心 (副处级) 等附属单位进行代管, 办公室工作人员27名;除财务处设有综合管理科 (科室成员6名) 外, 其中有8个职能处室设有综合管理岗位, 岗位人员的级别有主办、主管和高级主管, 人员1-2名不等, 各处室对综合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也不尽相同;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和矿区及多种经营企业, 均设有总经理办公室、厂长办公室和综合办公室, 以下统称为办公室。

针对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部门及个人, 特别是公司机关管理人员, 片面理解和运用综合管理业务, 在人员安置、价值取向、评判标准上发生的偏差或失真情况,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办公室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1 办公室管理工作性质与特点

1.1 综合性

1.1.1 多方面基础工作的组合

办公室的业务范围很广, 如专业管理的调查与研究, 公文收发、传阅与落实、资料收集、存放与处置, 会务组织、安排与接待, 与上下级单位联系、通信、交通工具安排、印件与办公用品管理, 公用设施及场所清洁, “五项费用”使用与控制等大量的政务性和事务性的基础工作, 都在办公室组合承办。

1.1.2 多方面信息的组合

集团与政府政策、公司领导的指示;本部门本单位方针目标、总体规划、计划总结、领导决策和其他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各专业岗位贯彻实施领导决策等方面的情况、情报资料和意见等, 四面八方, 上下左右的信息, 都在办公室汇集与组织, 并且发挥出信息的综合效应。

1.1.3 多知识与多技能结构人员的组合

由于办公室的工作是多向性、多功能的结合, 要求办公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也必须多种多样, 形成一个“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办公室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知识修养和组织能力, 还要熟悉所在部门的业务工作情况。

1.1.4 多学科组成的综合体

办公室管理的基础理论就是在管理学、秘书学、统计学、档案学等多学科的基础上形成的, 办公室本身也是由多种专业组成, 并相互渗透、综合交叉形成的一个整体。办公室只有在总的管理目标下, 分工协作, 步调一致, 才能取得综合的整体效益。

1.2 服务性

办公室与执行机构不同, 执行机构有明确而具体的业务目标, 而办公室的任务就是为领导工作服务, 为同级部门服务、为下级单位服务, “三服务”是做好办公室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1.1.1工作政策性强

办公室的重要任务是处理公文, 传递信息, 办理公务, 答复问题。处理每项工作, 必须要有政策依据, 不能粗心大意, 对于重要公文, 重要电话, 重要信件, 一字之差, 就会造成重大差错, 说话办事,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造成一个部门乃至全局的被动。

1.2.2 工作头绪多

办公室工作一是接触面广, 既要承上, 又要启下, 还有横向联系;二是工作范围广, 既要参与政务, 又要管理事务, 办公室有“不管部”之称。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机构, 它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单位整体工作的一部分, 它处理的许多事情往往带有全局性, 会产生较大影响。

1.2.3 工作时间性强

办公室各项工作如果没有高标准、严要求, 就不能保证工作质量, 没有质量的服务是不会受到欢迎的, 办公室人员应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没有时间观念, 就谈不上工作效率, 更当不好领导的助手。

1.2.4 工作内容杂

办公室处于枢纽中心地位, 工作头绪多, 涉及面广, 来往人员复杂, 同时办公室又是本部门的门户, 本单位人员外出办事和外单位人员来联系工作都要经过这个门户, 办公室服务工作优劣直接反映着单位的精神面貌和单位的管理水平。

1.2.5 工作保密性强

文件、会议、事件等保密这是办公室保密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 另外, 办公室人员在领导身边工作, 接触机密的机会多, 知道机密的时间早, 所以综合管理人员一定要有很强的保密观念。

1.2.6 工作被动性强

办公室的辅助地位决定了它的工作被动性, 一是作为领导的辅助层, 办公室必须随时按照领导的指示和意图办事, 不能自行其是;二是办公室又是部门和单位整个行政机关的枢纽, 内外往来的公文、电话、文件都要经过这里, 每天要面对与处理一些事先不可能都估计到的事件。

2 对综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根据笔者在兰州石化公司基层和公司机关从事综合管理的实践来看, 建立一套健全而又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将综合管理的办事规程、行为准则以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 把部门所有人员的行为纳入管理规范之中, 使所在部门的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使综合管理工作蕴涵丰富的内涵。

2.1 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企业工作的一项根本制度, 其实质是在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职责权限, 在此基础上划分每个岗位的权责, 使所属部门的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 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等现象。

2.2 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是传达指示、研究问题、形成决策、部署工作、总结经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管理手段。搞好会议管理必须着重研究解决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 如果无论大小事情都要通过开会决定, 会议将会泛滥成灾, 领导者的许多精力和时间也将消磨在茫茫“会海”之中。二是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 会前一定要有充分准备, 严格会议纪律, 做到议而有决, 决而有行, 防止拖泥带水、会议结论模糊不清。

2.3 公文处理制度

公文的处理是一项政策性强且细致复杂的工作, 如没有一定的章法很容易出差错或造成公文旅行、公文积压, 导致效率低下。为此, 必须建立健全公文制度, 提高办文质量, 加速公文运转。

2.4 费用管理制度

迎来送往、与上下级交流沟、与同级协调等一系列与部门和人员交往, 差旅费、印刷费、办公费, 接待费等费用的使用, 其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机关或部门的形象、声誉和工作质量。因此, 综合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 对接待的礼仪、规格、出差频次、印刷范围、办公室标准等具体工作做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以便按章办事。

2.5 安全保密制度

印章管理和保密工作关系到公司和企业的安全与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必须制定严格的印章管理、文件保密、信息发布、资料存放、重大事项未公开前信息保密等有关的安全防范制度, 并要进行日常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的考核。

2.6 内部考核制度

俗话说天园地方, 办公室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一方面要灵活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 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内部的各项工作订出规矩, 要让内部人员明确什么事可做, 什么事情可在某些特定时间来做, 运用物质和精神两种手段激发内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综合管理工作看上去游离于各项管理之外, 实际上又存在于各种管理之中, 虽与其他部门或岗位同属于一个序列, 但其他职能机构是管理层、执行层, 而综合管理部门则是中间层。

综合管理是沟通上下的咽喉, 是联系左右的纽带, 是协助领导决策的“外脑”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手足。从公司、部门和二级单位的办公室来看, 固然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体要求, 但其功能却是大致相似。

由此可见, 综合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部门或单位的整体利益和声誉形象。因此, 各级领导在选拔综合管理人员时, 一定要从多层次、多角度方位去考察, 各级综合管理人员也应针对自身找出专业管理短板, 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处事哲理等多全方位的提升。

摘要:本论述简单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企业综合管理工作情况, 作者结合在兰州石化公司机关和所属二级单位办公室工作实践, 阐述了综合管理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指出综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综合管理,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编委会.新编办公室全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6, 23-26.

[2]兰州石化公司内控项目组.办公室主任公文处理与办公室管理规章制度全集[M].北京:行政管理出版社, 2009.6, 323.

篇4: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一、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1.以言语活动为中心

任何模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应当立足于语言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言语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智力。

何为“丰富多彩”的言语活动呢?一是指开展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都应充满言语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地倾听、说话、阅读、写作。二是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运用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一单项言语技能的训练上,要设置一个能调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的平台,以促使其语言智能的全面发展。

2.以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为指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情境不是虚幻的、虚拟的,而是真实的,这一点与阅读和写作教学情境有些不同。教师应强调学习活动与学生个人经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综合能力逐级提高为目标

不论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是人际交往的能力,都应该随着年级的提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和目标。这样,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有了一个序列化的能力目标体系,有利于教师目标明晰、系统完备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多种模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 组织活动模式

这是依据一般活动组织的规律而建构的线性模式,它以时间为序,体现了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将它定名为“综合性学习六步法”,即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分工合作→实施体验→交流展示→评比表彰。“确定目标”要求明确、集中、科学、可实现、不为难学生、不贪多求全。“制定方案”要采取逐渐放手的策略,先是手把手地教,再半放手,再基本放手,注重围绕目标来制定。起初方案要尽可能写得细致具体,步骤分明,时地清楚,易于执行。要做到科学“分工合作”,就必须开好两个“会”:第一个会是全班动员布置会,主要由教师讲,学生可提出一些问题来商讨;第二个会是各个活动小组的会,组长会前要精心准备,拿出经教师审批的活动方案供组员商定,然后把要做的事情分派给合适的组员,限时完成,同时宣布相关的纪律要求,杜绝“干的干,看的看”的现象。“实施体验”一步至少要有四个环节,即个人搜集材料——共同整理材料——撰写修订汇报材料——研定最佳呈现方式。第五步“交流展示”是活动的高潮,需精心安排,从硬件设施到环境布置,从活动程序到主持计分都得反复推敲,力争妥当、流畅、吸引学生,力争效果最优化。“评比表彰”是对优胜者的鼓励肯定,也是对整个活动得失的分析和总结,鼓励的面要力争大一些。

2. 开发文本模式

这里的“文本”,不单是指语文教科书,也包括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和课外书,课外书应是健康的、正版的,最好是经典的。

为追求学习的实效性,我们提出“立足语文教材,向相邻学科和课外书刊逐步拓展”的开发思路。巩固课内所学,扎扎实实地向课外延伸,真正做到课程内外有机结合。比如,“我爱我家”这个单元,可引导学生先向课内看,于是发现了《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的母亲》(胡适)、《爸爸的花儿落了》、《我的第一本书》、《背影》、《台阶》等课文。此时阅读,学生会对母爱、父爱、亲情有较深的思考,在探究什么是真正的爱和亲情时会有比较理性的互动。同时,学生也会逐渐领会到“语文课文是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资源”的道理。再向课外看,于是找到了历史课中的“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岳母刺字”,课外书中的《傅雷家书》、《超越自我》(刘墉),等等。之后,联系现实,探究“妈妈的唠叨”等问题,就有了坚实的认识基础和情感基础,表演《我想出走》这一情景剧时,学生就会更入理、入情、入戏。

3.多元立体化评价模式

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主动、积极、自信、高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实施评价的目的。因而,要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基础理念,开展多元立体化评价。具体实施如下:首先要对繁复的目标体系进行简化,要从“任务明确,分工合理”、“过程流畅,合作良好”、“成果明显,及时上报”、“展示精彩,内容充实”四个方面对各组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分,最后综合评价,这样便使评价易于操作。我们认为好的实践者应能把复杂的事物简便化,而不是生搬硬套,不知变通。教师的评价应贯穿活动始终,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发展能力、完善个性。教师的总结重在定性评价,少做定量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收获、有意义。

篇5:谈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下面我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谈谈我个人见解: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篇6: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如何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关键词:自主探究 兴趣 创新能力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另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中不仅学到了大量的动手技能,而且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市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我认为,劳技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它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融合起来,选择和设计活动的内容,既关注学生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长远发展,满足未来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丰富多彩的要求,秉持多元价值标准,因地制宜开发各类活动资源,提倡学科渗透,鼓励文理交融,体现个人、自然和社会的内在整合,既坚持整体规划,周密设计,又鼓励另辟蹊径,开放生成,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下面是我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几点看法,我认为要上好一堂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兴趣,一节好课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开门课的作用更不容忽视。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前提,我们综合实践课的切入点是劳技课,劳技课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说《走进劳技世界》这一课,让学生欣赏教师的各类劳技作品,有钩针钩的鼠、虎、狗;也有中国结饰香包、招财蛙、猫头鹰、金鱼、官靴;还有一系列的剪纸作品、粘贴作品„„,当他们看到这些只有在商场里才能买到的工艺作品时,一个个赞叹不已,跃跃欲试。

从他们的眼睛里、行动上,能够看到了他们抑制不住的渴望、自信„„,于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成长和进步都展现在了他们的作业中。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过去的劳动技术课授课基本上是模式化的:引入、教师示范或录像示范、学生操作实践、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谈劳动感受、教师小结。虽有学生实践环节,但学生明显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只是机械地操作练习,不能真正体现手脑并用。鉴于此,如果课前和学生一起定课题,课上由学生先自学、自做,遇到问题先由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解疑、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教师的台上示范改为台下交流,和学生同学、同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实践、去体味、去创造,自己得出结论,自己学到技术。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伴,与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实践、创造,使教学过程成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能得到很大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生就能被成功的送上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快车道。

二、注重学生的“学”与教师“导”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更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自主的“学”与教师有效的“导”的关系,这是劳技课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学生自主的“学”表现为: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云贵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地研究,争取自己创造。

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以及制作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活动的指导权赋予某一学科或某一位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努力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教师要促进学生各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必须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通过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的活动解决问题,感受生活,活动既要强调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过程又要强调认识和理论对活动与实践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使学生能从活动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要领才能取得改变学习方式应有的教学目的。例如上《风筝》这一系列活动课时,教师可不再带领同学们动手制作了,而是分阶段进行教学尝试:1.活动准备阶段。以博采众长为目的,让学生们去逛小商品批发市场,让他们通过看、做、问等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2.分类整理资料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如出剪报、写日记、画自己想做的风筝、做调查表等活动让同学们动口交流心得,进行资源共享,丰富资料储备。3.确定主题研究阶段。活动小组商讨确定研究主题后,教师与同学们一块筛选他们手中的资料,根据重点再指导他们动脑进行深人研究。4.成果汇报阶段。各小组确定汇报方式后,教师在演练过程中提一些建设性意见。在成果汇报课上,学生大胆展示研究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成功地体验快乐。5.活动延伸阶段。通过开展“放风筝”大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做研究的兴趣,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因为实践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这种过程性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实现过程学习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也就是说,要实现过程性学习,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选择活动主题。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现在夏天来了,苍蝇越来越多,影响学生的学习,必须用一种方法来消灭它,如在教学《做蝇拍》时,课的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用的苍蝇拍,可让学生消灭几只苍蝇,使学生蠢蠢欲试、情绪高涨。在讲授演示时,可以说:“同学们,用你们的火眼金睛看清老师的每一步,你就可以消灭更多的苍蝇,成为灭蝇战士。”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器官,通过听讲,观看板书,观察示范操作学好新知,为实践和创造打好基础。

可见,劳技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是发生在狭隘的课堂空间中,而是发生在广阔的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和自我世界。我们在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也要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真正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展的研究课题。

以上几点是我对劳技课的浅显认识。另外,我认为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中不仅能学到大量的动手技能,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创新意识的激励在学科课上教师一般按教材体例讲解,学生则被动听课,内容有局限,形式单调,教师对教学的评价仍然是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多少技能,并以此作为目标;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尽量让孩子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很难主动探索和有所创造,劳技课具有实践、生成等特点,注重实践中探索,所以也就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实践证明,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创造性环境。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意识是在触发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各科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迸发出新的认识、新的设想。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过程是价值判断是否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反馈性的主要变量。研究性学习所谓“创作”,是指个人或合作小组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一种观念和行为价值。这种价值可能是非常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但它体现了学生人生中的“首创”历史和探索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创新活动的基础很多在于科技活动,所以利用现有条件,给与学生一些任务,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是在追求某种活动目标时比胜负、争高低的。竞争心理可提高思维的积极性。

比如:给学生限定的材料进行小小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一次活动中,给学生,一块硬纸板,两根竹片,一把剪刀,一个锥子,看看哪组做的蝇拍拍的苍蝇最多,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所以学生兴趣浓厚,开始学生认为很简单,没什么,可做起来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比如:有的小组忘了打眼,捉不住几只苍蝇,所以在制作中把所有的东西都添加上去,但经过实验,发现不行。还有的小组扎的不结实,结果使用中弄坏了,不实用,学生就这样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边设计边改造边实验,制作出质量好的拍子。创新意识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所以说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参与性”,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发现,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任意选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选择“做什么”和“怎样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劳技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同样也起着这样的作用。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就要不断研究怎样上好劳技课。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发展,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2007年秋季远程研修学员作业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 陈龙安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庄 重 手巧、心灵源于我的实践课„„„„„„„„„„„„杨淑霞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如何上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

乡镇:南沙河镇 学校:崔庄小学 姓名:刘锋

上一篇: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下一篇:重补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