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

2024-05-23

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精选5篇)

篇1: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

脐疗

麻黄、细辛、五味子、罂粟壳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药浴

生姜适量,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1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温肺散寒。

篇2: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科和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中医科在2011年9月~2012年9月门诊就诊的感冒后咳嗽 (风燥犯肺证) 患者86例患者, 其中, 男55例, 女30例, 年龄20~70岁, 病程3~8周。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30例, 女13例, 年龄25~70岁;对照组男25例, 女17例, 年龄20~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强力枇杷露 (哈尔滨市康隆药业, 生产批号:131048) , 15ml, 日服3次, 口服, 7天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美敏伪麻溶液 (商品名:惠菲宁, 惠氏制药, 批号:1112016) , 10ml, 日服3次, 口服, 7天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咳痰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2]和不良反应。

1.2.2 感冒后咳嗽的诊断

根据《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 》[3]中有关亚急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咳嗽部分拟定, 辨证为风燥犯肺证 (刺激性咳嗽, 干咳少痰或咯痰不爽, 咽痒不适, 鼻燥咽干, 口干, 舌质红, 苔薄黄少津, 脉细数) [1,4], 中医证候, 主症按0、2、4、6评分, 次症按0、1、2、3评分。所有患者均经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无异常, 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制定, 临床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两周以上无发作者;显效:偶有咳嗽;有效:经常咳嗽并感到不适, 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效:咳嗽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用Ridit分析等级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3例, 有效39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07%, 对照组43例, 有效3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6.05%, 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疗效相当 (表1) 。

2.2 中医证候积分和咳嗽积分比较

由表2可知: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1)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减少较多,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咳嗽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咳嗽积分明显。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后对照组中10例患者分别出现嗜睡、头晕、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无相应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是指患者不慎触冒风寒或受凉而罹患感冒, 经治疗外感表证除而遗留咳嗽久而未愈的一种疾病, 约占门诊感冒人数的60%。当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消失后, 咳嗽仍迁延不愈甚至加重, 以感冒引起的咳嗽最为常见, 称为“感冒后咳嗽”。患者外受风寒, 风寒袭肺, 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肺以降为顺, 肺气受伤, 气不下行而上逆, 出现咳嗽症状。感冒后咳嗽多发生在感冒症状消失后, 故普遍认为与病毒感染无直接关系, 而更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脱落、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黏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介质释放等相关因素刺激咳嗽感受器引发的[2]。临床上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通常持续3~8周, 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3], 通常其治疗无需使用抗生素, 部分最终能自行缓解;临床曾报道感冒后咳嗽可占到慢性咳嗽的6%[5], 究其原因上呼吸道炎症多由病毒引起, 如控制不佳, 可向下蔓延引起气管及支气管炎, 且病毒感染可能在以上提到诸多环节引起气道高反应性[6], 引起气道痉挛, 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在吸入冷空气或接触刺激性气体后会出现咳嗽症状加重。频繁的咳嗽可引起胸痛, 严重的头痛、恶较长, 影响夜间睡眠, 严重地影响生活质量。

咳嗽症状剧烈时可以短期对症治疗, 临床有报道[7~9]主要采用的是抗炎、平喘的治疗, 可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等, 不良反应多。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有显著优势, 本病属于咳嗽中的外感咳嗽, 临床上风燥犯肺证咳嗽并不少见, 燥邪伤人并非独见于秋季, 其他季节也可因燥而致病[10], “风为百病之长”, 风燥犯肺, 肺失清肃, 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治以辛润理肺。强力枇杷露主治养阴敛肺, 止咳祛痰, 用于支气管炎咳嗽;成分由罂粟壳、百部、白前、桑白皮、桔梗、枇杷叶、薄荷脑等组成, 罂粟壳, 味酸敛肺止咳;百部, 甘苦微温, 润肺下气止咳, 且温而不燥, 润而不寒, 用于新久咳嗽;桔梗宣肺化痰, 开提肺气, 使肺气得以宣肃, 壅结之邪得以化散;白前降气化痰, 为治咳嗽降气之要药, 合桔梗, 一升一降, 调肺之宣降;桑白皮甘寒, 入肺中气分, 以泻肺火;枇杷叶降肺气, 降逆止咳;薄荷脑辛凉解表, 透表达邪, 合桔梗以利咽;诸药共达养阴敛肺, 镇咳祛痰之效。

本文43例患者病起于风燥犯肺证后表邪未全部祛除而影响肺的正常宣发与肃降, 导致咳嗽不止, 经强力枇杷露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07%, 与用美敏伪麻溶液治疗的对照组 (总有效率86.05%)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治疗感冒后咳嗽 (风燥犯肺证) 的临床疗效强力枇杷露与美敏伪麻溶液相当, 但在改善咳嗽症状和咳嗽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提示强力枇杷露治疗感冒后咳嗽有效, 不良反应小, 是治疗风燥犯肺证行之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唐斌擎, 张天嵩, 黄海茵, 等.基于因子分析法探索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J].中化中医药学刊, 2012;30 (5) :1073~1075

[2] 张忠鲁.变应性咳嗽和感冒后咳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26 (1) :13~15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 (6) :407~41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34

[5] 余莉, 魏为利, 吕寒静, 等.慢性咳嗽病因变迁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 (6) :414~417

[6] 田曼, 葛传生, 麦根荣.病毒感染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神经一受体机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 (1) :4~47

[7] 黄建会, 黄健兰.氨茶碱加酮体芬治疗感冒后咳嗽118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1;27 (17) :2592~2593

[8] 陈庆, 杨巍.奥亭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 2008;10 (3) :9~10.

[9] 冷荣柏.沙丁胺醇联合酮替酚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 (3) :59.

篇3:西替利嗪治疗感冒后咳嗽诊疗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08年9月间261例门诊患者 (均为我院研究生) 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50例, 男81例, 女69例;对照组111例, 男58例, 女53例, 年龄均在19岁~28岁之间, 之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之后出现咽干、咽痒, 咳嗽等症状, 且咳嗽症状持续在1周以上。全部病例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无过敏性疾病或特异性体质因素, 胸部X线片检查阴性[1]。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复方甘草口服溶液10 ml, 1 d3次口服, 治疗1周, 部分白细胞升高有黄痰患者加服罗红霉素0.5 g, 1 d 2次口服, 治疗1周。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西替利嗪10 mg, 1 d 1次口服, 治疗1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50例, 有效141例, 无效9例, 有效率94%;对照组111例, 有效90例, 无效21例, 有效率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2组比较, χ2=10.47, P<0.01。

3 讨论

感冒后咳嗽是感冒后的刺激性咳嗽, 多为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 在受凉吸入冷空气及遇刺激性气体或烟雾灰尘时加重, 多在夜间呈较剧烈阵发性咳嗽, 可以持续3周~8周, 甚至更长时间, 临床常误以为感染, 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药效果差,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可能与气道炎症或伴有暂时性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可造成呼吸道上皮广泛性损伤, 表现为上皮坏死和基底膜裸露;呼吸合胞病毒引起支气管上皮的渗出和增生性改变, 造成气道反应性增高;病毒和病毒诱导的细胞因子可激活粒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 促进气道炎症, 加重了气道的高反应性[2]。西替利嗪可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 拮抗组胺作用, 进而产生抗组胺效应, 同时还可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亦可抑制血管活性肽和P物质及神经肽等[3], 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6) :738~744

[2]陆月明, 钮善福.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75~76

篇4: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

咳嗽是呼吸内科的常见主诉。根据病程, 咳嗽通常分为急性咳嗽 (<3周) 、亚急性咳嗽 (3~8周) 和慢性咳嗽 (>8周) [1]。感冒后咳嗽 (CPI) 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 咳嗽仍然迁延不愈, 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 可以持续3~8周, 甚至更长时间。在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患者中, 感冒后咳嗽为数不少, 近年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咳嗽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南 (草案) 》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 根据病史进行相关检查 (X线胸片、肺功能、诱导痰等) , 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1) 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后持续性干咳3周以上。 (2) X线胸片检查正常。 (3) 肺通气功能正常, 气道反应性正常[组胺累积吸入剂量7.8μmol1s用力呼气容积 (FEV 1) 下降<20%]。 (4) 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 (5)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如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2]。

1.2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5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咳嗽患者45例, 均为感冒后其他症状基本缓解, 咳嗽作为主要症状持续3周以上, 肺部听诊无异常, 胸部X线检查正常, 经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均排除与咳嗽有关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排除药物性咳嗽。根据随机数字, 按照入组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18~65岁, 平均34岁;平均病程25d。对照组15例, 男7例, 女8例;年龄20~70岁, 平均35岁;平均病程21.5d。2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自拟宣肺止咳汤, 方药组成:紫菀20g、款冬花15g、前胡15g、五味子15g、百部15g、橘红15g、荆芥10g、地龙10g、蝉衣15g、僵蚕12g、牛蒡子12g、生甘草6g。痰多色白者加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痰黄稠者加黄芩、全栝蒌清肺泻热。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服用, 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服用美沙芬 (氢溴酸右美沙芬) , 15mgtid。治疗10d后进行疗效判定。2组在治疗期间停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咳嗽症状积分:参照文献[3], 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改良, 见表1。

临床痊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治疗后降至0分) ;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分) ;有效:咳嗽症状减轻 (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 ;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率= (总例数-无效病例数) /总例数。

2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 (90%) 高于对照组 (80%) , 说明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具有较好疗效。见表2。

3 讨论

CPI是呼吸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最新研究发现, 咳嗽敏感性增高并伴随以神经肽SP、CGRP增高为特点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是CPI的重要特征, 其可能在CPI咳嗽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4]。中医学认为, 感冒由外感六淫所致, 外感之邪又以风邪为先导, 同时可夹杂寒、热、燥、湿等。我国著名中医肺病专家晁恩祥教授提出“风咳”理论认为“风善行数变”, “风盛则痒”, “风盛则挛急”, 是由风邪犯肺, 肺气失宣导致。风为百病之长, 咽喉为肺之门户、气体出入升降之通道, 易受风邪侵袭, 而致肺失宣肃、气道挛急、咳嗽不止, 久咳致喘[5,6]。正所谓《医学心悟》中提到:“肺体属金, 譬若钟然, 钟非叩不鸣, 六气之邪, 自外击之则鸣, 自内攻之亦鸣。”外邪之风与内生之风均可见病机相似之咳。本病病位在气管、咽喉及肺络同时受邪;其病因病机为风邪犯肺, 邪阻肺络, 肺气失宣、肺管不利、气道挛急;治疗上以疏风宣肺、解痉止咳为原则, 宗《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述“若因风者辛可解之”, 收效颇佳, 对咽痒咳嗽、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笔者在治咳名方止嗽散的基础上, 学习晁恩祥教授“风咳”理论, 自拟宣肺止咳汤, 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明显。方中紫菀、款冬花、前胡清热宣肺, 化痰止咳:橘红理气宣肺, 利咽止咳;五味子、百部止咳化痰, 收敛肺气, 疏解气道挛急;荆芥、蝉衣、牛蒡子、僵蚕、地龙疏风清热, 利咽止咳;甘草止咳化痰又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证实, 紫菀、款冬花前胡、橘红、百部、甘草均有明显的止 (镇) 咳化痰作用, 蝉衣、僵蚕和地龙具有抗过敏、镇咳化痰、解除气道痉挛的作用。经过临床观察, 应用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且患者容易接受, 中医药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 故应大力

参考文献

[1]Pratter MR, Brightling CE, Boulet LP, et al.An empiric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 2006, 129 (S1) :222-23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11) :738-744.

[3]赖克方.咳嗽严重度界定与咳嗽激发试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1) :15-17.

[4]陈如冲, 刘春丽, 罗炜, 等.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9) :674-679.

[5]张洪春, 韩春生, 杨道文.晁恩祥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 20 (2) :60-61.

篇5:感冒后长期咳嗽的治疗偏方

1临床资料

随机选用门诊患者, 用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125例, 平均病程23天;选西药对照组共98例, 平均病程21.6天。均为感冒后其他症状基本缓解, 咳嗽作为主要症状持续1周以上, 肺部听诊无异常, 胸部X线基本正常, 经正规抗生素治疗无效, 均排除和咳嗽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排除药物性咳嗽。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予止嗽散加减治疗。基本方:紫苑15g, 款冬花15g, 白前15g, 荆芥12g, 橘红12g, 百部15g, 蝉衣15g, 僵蚕12g, 牛蒡子12g, 木蝴蝶12g, 薄荷6g (后下) , 生甘草3g。痰多色白者减牛蒡子、木蝴蝶, 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痰黄稠者加黄芩、桑白皮、全瓜蒌清泻肺热。水煎服, 每日1剂, 日2次口服, 2周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必嗽平16mg, tid。

2.3注意事项两组治疗期间, 停用其他药物, 忌食生冷、煎炸刺激的食品。

3疗效评定标准与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轻度 (+) , 间断咳嗽, 不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中度 (++) , 症状介于轻度和中度之间;重度 (+++) 昼夜咳嗽频繁或镇咳, 影响工作和睡眠。痊愈:咳嗽止, 主要伴随症状消失, 停药1个月以上未复发;显效:咳嗽症状减轻, 由 (+++) 或 (++) 转为 (+) , 咳嗽伴随症状改善;无效:咳嗽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经统计学处理, P<0.01,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4体会

目前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 粘膜充血水肿, 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 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2], 或者是由于感染引起气道炎症, 伴或不伴有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3]。中医学认为, 感冒后咳嗽多为表邪未解, 其中又以风热为多见, 所以治疗多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大法。笔者在止嗽散的基础上加减, 方中紫苑、款冬花、白前清热宣肺, 化痰止咳, 橘红理气宣肺, 利咽止咳;百部化痰止咳, 善于治疗新久咳嗽;荆芥、蝉衣、牛蒡子、薄荷、僵蚕疏风清热、利咽止咳;木蝴蝶清肺利咽, 用于肺热干咳不止;甘草止咳化痰, 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证实紫苑、款冬花、白前、橘红、百部、木蝴蝶、甘草均有明显的止 (镇) 咳化痰作用, 蝉衣、僵蚕具有抗过敏、镇咳化痰、解除气道痉挛的作用。经临床观察, 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明显作用优于西医镇咳药,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对125例感冒后咳嗽患者为治疗组用止嗽散加减治疗, 同时随机98例患者为对照组用必嗽平口服治疗, 经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感冒后慢性咳嗽,止嗽散加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11) :738.

[2]李智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 2008, 49 (12) :1141

上一篇:电镀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汽车维修开业条件